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黄爱华)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黄爱华)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黄爱华)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实录及评析

——黄爱华

一、写算式,感知所学内容特点:

师:大家都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计算、学计算。说实话,我由衷地佩服大家。你们才8岁左右的孩子,才刚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可都已经会算三位数跟一位数相乘啦。进位的、连续进位的,你们都不在话下。太棒了!

师:三位数和一位数相乘,老师随便写一个,比如说328,如果要跟一位数相乘,乘几你会?

生:都会。

师:乘几你都会?比如说老师写个4,对你来说难不难?

生:不难。

师:计算不是问题。那么就这个题目,能不能很快判断积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把它判断出来的?小组里先聊一聊。

学生小组讨论。

师:我观察了一下,同学们还不太会合作。大家同时说,行不行?必须有人听,有人说,听的人要真听,这才是有效的。好吗?

学生再一次讨论。

(评析:小组合作,应从有效倾听开始。由于学生年龄关系,小学生很少意识到这一点,黄老师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并果断中止了学生的讨论,进行了有效而必要的指导。)

师:好了。积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认为积是四位数。因为百位上3乘4等用于12,就算后面乘起来有进位的话,也不能再进上一位,所以积是四位数。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算式当中百位上的3,百位上的3实际上是3个什么啊?

生:3个百。

师:3个百和4相乘是多少?

生:1200。12个百。

师:12个百也就是1200,1200就基本可以断定积是——

生:四位数。

师:既然是四位数,那我可以不可以再下面画四个□?如果老师把328换成308,积要擦掉几个□?

生:擦掉一个。

生:不用,一个也不用擦。

师:(故意强调):2变成0啦!

生:因为百位上的3还没有变。

师:他抓住了一个关键,尽管十位上的“2”变成了“0”,但是百位上的“3”没有变,3百多跟4相乘,它的积是几位数?

生:四位数。

(评析:课堂中,黄老师适时地抓住学生随机生成的一个算式,主动跟进如果:老师把328换成308,积要擦掉几个□?这样,不仅顺利引出课题,而且使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问题的重点、关键。)

师:请同学们打开练习本,写一道乘法算式,两个乘数分别是中间有0的三位数与一位数,不写横式,直接写竖式,不计算。

学生自由写,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看一看(投影出示202×3)符合老师的要求吗?

生:符合。

师:这个同学还做了一件事情,他还干嘛了呢?

生:画了一些方框。

师:这几个框框倒值得研究。他画了3个□,干嘛不画4个□?

生:因为百位上没有进位,二三得六,积应该是三位数。

(评析:他画了3个□,干嘛不画4个□?这个看似随意实则精心的提问,既放大了发言学生的智慧,同时也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师:那你能不能判断你的算式的积是几位数?跟你小组的同学分享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提醒组长落实。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题目,同学们能不能准确的判断?

师:我写一个?304×2,积应是几位数?

生略。

师:508×4,现在呢?如果我写乘3呢?写2呢?写5呢?

师:只有写什么才是三位数?

生:写1。

师:如果我先写个位的1,再写下面这个数8,只有相乘,能判断吗?

师:再添一个0呢?(添在第一个乘数的十位)

生:还不能判断。

师:据你估计,这个积可能是几位数?

生:可能是三位,也可能是四位。

师:具体说说。

生:如果写1,就一定是一个三位数。如果是2或2以上,就是四位数了。(一个简单的写算式的环节,黄老师却处理的大智若愚,举重若轻。这样的处理,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位数与三位数的个位、十位无关,只与百位、另一乘数的个位有关,这一知识点已层层深入地铺垫在学生心中!)

二、圈算式,自主突破教学难点:

师:308×4。同学们,如果我想请你们算这道题,你估计在算哪一步时会有困难?

生:算十位的时候。4和8乘过后,接下来4还要和0相乘,这时有困难。

师:4和0相乘等于多少?

生:0。

师:凭什么说4乘等于0?

生1:0乘4表示有4个0相加。

生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师: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既然是0,我先把它写上。

生:不行。

师:怎么不行?

生:个位乘4,四八三十二,写2进3,还要向十位进3呢!

师:3写在哪里?

生:十位。

师:(补充板书,写出十位数字)题目算完了没有?接下来怎么算?

生:算百位。三四十二,写二进一。

师:(完成板书)老师这里有一支红颜色的粉笔,你们觉得哪个位置我们应该圈一下、特别强调一下?

教师请以女生,正要圈的时候。

师:你等一下,(面向全班同学)你们猜她可能圈什么。

(一句“你们猜她可能圈什么”,一句简单的提问,使看的学生和圈的学生的思想连在了一起,旁观者也变成了主动参与者!)

生:0或者是进上来的3。

师:干嘛要圈0呢?

生:0乘4有的同学可能会搞错。

师:哦!还可能圈什么?

生:3。

师:十位上的3,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教师示意女生圈,女生圈出进位的3。

师:(指另一男生)假如你圈,你可能圈什么?

男生圈十位上的0 和个位上的4。

师:他圈了4和0,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这个0也很重要,在十位上占着位呢!他提醒大家,4和0相乘得到的0不能丢!

师:刚才3圈起来提醒我们什么?

生:4和0相乘得0,不要忘了加进位的这个3。

师:这几位同学圈的有没有道理?

师:现在大家手里都有一道题,你们试一试。组长落实,开始。

学生自由算,教师巡视。一分钟后,教师请一位小组长站起来。

师: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小组有没有人是通过你的帮助才解决问题的?

生:(组长)0和5相乘得0,他没有加上进上来的4.

师:他最初十位上写的是几?

生:(组长)0。

师:(面朝接受帮助的男生)现在知道不知道这里该写几了?

生:知道了,写4.

师:(面朝组长)组长,你都落实了吗?

生:(组长)都落实了。

师:再看看,你都落实了没有?(组长没有发现错误)五九四十五,写5进4,个位上写4,后来怎么四五二十二了?(组长解释不清)

(“你们小组有没有人是通过你的帮助才解决问题的?”“组长,你都落实了吗?”看似空泛的小组分工就在这一次次的提问中落到了实处。)

师:4乘5怎么是22呢?这个2哪来的?

生:我猜他可能是四五二十,然后要进一个2,他把2写在百位了,我认为应该写在千位,因为四五二十是指20个百,20个百是2千。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很了不起,他出了一道很有水平的题目。409乘5,他进一步提醒大家,五九四十五,写五进四。他有意识的开始把他错成0,让组长去落实,结果组长落实了,这里应该写4。接下来他又开始考验组长了,四五二十,我要进2嘛,所以就是22嘛。组长,来落实一下。(组长有些为难)

生(组长):我觉得应该把2写在千位。

师:组长就是组长,还是有水平的!他说四五二十,二十表示二十个百,所以你认为2应该写在千位,是不是?后面这个2还要不要?

生(组长):后面应该改成0。

师:没错!谢谢两位。

全班鼓掌,师生共同操练黑板上其他题,略。

(黄老师故意把学生的错误说成学生有意为之,考同学,考组长,不仅将“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而且化“尴尬”为“荣光”,很好的保护了被展示同学的积极性。)

三、梳理与回顾,融会贯通: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做的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中间有0的题目,比起以前学的是难了还是容易了?

生:容易了。

师:哪里容易?

生:0乘任何数都得0,只要写0就可以了。

其他同学发出质疑声。

生:或者再加上进上来的一个数。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接下来再跟百位上的数相乘的时候,因为这个0的存在,使得我们并不需要——

生:并不需要再进位了。

师: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4和0相乘得0,前面会不会进位?四八三十二,写2进3,等一下4和3相乘会不会有进位?

生:不会。

师:我觉得不仅需要圈一圈,还要画一条线。(在十位和百位的中间用虚线分隔)你们再看看老师画的这一条线——

学生发出惊喜的噢声。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很容易!百位和另一个乘数相乘,百位上没有进位,直接写就可以了。

师:他讲出了关键。他说百位上的那一个数和一位数相乘的时候,是多少你就勇敢地去写,因为等一下不会有(十位向百位)的进位。所以这样的题目,我从百位开始算起都不错。三四十二,直接写12就可以了。四五二十,直接写20就可以了。接下来——

生: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个位(向十位)不进位,直接写0,第二种情况个位(向十位)进位,进几(十位)就写几。

师:一眼就看出来了,是不是?好,我说算式,同学们直接写得数,不写竖式,写横式。

教师出题,学生操练,略。

师:同学们,黑板上画的圈也好,画的线也好,写的红色的数也好,你们觉得最好的是哪一个?

生:线。

师:谁画的?

生:老师画的。

师:我也是受到你们的启发才画出来的,实际上是你们画的。有了这条线计算就容易了。所以说,有人说,计算计算,是用“计”来“算”。

(让学生沟通了新知和旧知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乘数中间有0 的乘法算式的独特算法。计算计算,用“计”来“算,这不是教师生硬的灌输,而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体验。正彰显了黄老师一以贯之的智慧教学的理念——教育是培养智慧的学生,而不是将学生冶炼成盛装知识的容器。)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精品教案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精品教案 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学习目标1. 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 能用简便方法正确计算。 3.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重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用简便方法列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 1.口算。 2×3=6 20×3=60 200×3=600 2×5=10 2×50=100 2×500=1000 6×8=48 6×80=480 6× 800=4800 师: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怎样思考比 较简便? 2.笔算下面各题。 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口算。 整十整百数末 尾的0可以先 不算,再看乘数 末尾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 添上0。 学生列竖式计 算。 从个位起用一 位数按顺序乘 两三位数每一 位上的数,乘到 哪一位积就写 在那一位上;哪 一位上相乘满 几十,就想前一 位进几。 复习整十整百数 乘一位数的口算 乘法,使学生知 道口算乘法的方 法。 复习两三位数乘 一位数进位乘法 的竖式计算,为 学习乘数末尾有 0的笔算乘法做 准备。

讲授新课1. 1.出示例题。 同学们排成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120 人。 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列式?你会计算吗? 2. 3.也可以这样列竖式: 答:一共有480人。 4. 2.试一试: 6×380=2280 3.小结:怎样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学生列式解答。 120×4= 说说你的计算 过程:你是怎样 想的? 我这样算: 12×4=48 120×4=480 也可以用竖式 计算。 先算12个十乘 4得48个十, 然后在48的末 尾添1个0。 学生试算。 乘数末尾的0 先不参加运算, 再看乘数末尾 有几个0,就在 积的末尾添上 几个0。 学生在对题意的 理解的基础上列 出算式。 在原有知识的基 础上,通过理解 算理选择更简便 的计算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的合理性,加深和拓展对乘法运算含义的理解。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程序、积的定位方法和进位的处理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笔算和估算。 3.进一步体会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与价值,培养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感受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数中间是0,积的十位是几。 教具准备:配套课件。 学具准备:红色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播放新小猫钩鱼的故事,这一天,这3只小猫也去钓鱼,(出示图)到傍晚的时候,他们看了看自己的鱼篓,好象都不太高兴,你知道什么原因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怎样算?

学生口头列式,可能出现:(1)0+0+0=0;(2)03=0;(3)30=0 如果三种都出现,引导:03和3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只出现(1),启发:根据这道加法算式,你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吗?追问:还能写出一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吗? 观察这两道乘法算式,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3与0相乘,积都是0。如果是其他的数与0相乘,乘得的积又是多少呢? 出示想一想:07= 80= 指名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一个数与零相乘,他们的积还是0)你认为这个结论合理吗?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的算式吗? 小结:零与一个数相乘,他们的积还是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通过知识的迁移,得出更多的乘数是0的算式,并利用不完全归纳,得出:一个数与0相乘都得0这一认识,帮助学生在感性层面上对这个知识的初步理解。)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学校报告厅座位图。 这是我们学校的报告厅,出示题目和图,指名读题:报告厅里有302个座位,学校准备为。一共需要多少个椅套? (2)你能先估一估大约一共需要多少个? 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 1、故事导入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到河边去钓鱼,来到河边后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一天下来结果怎样呢?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图,提出问题。 [评析:运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二、建立模型 1、自主探索:初步认识一个数与0相乘得0的含义。小组讨论: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一题吗?(1)用加法计算:0+0+0=0 讨论:为什么三个0相加是0呢?(2)用乘法计算:0×3=0 讨论:0和3相乘等于0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形成结论:(1)你能知道0×7和8×0是多少吗?(2)从以上的学习中你会总结出什么结论呢?小结:0和一个数相乘得0 3、出示例题2的挂图,仔细看图,理解题意。(1)列式计算一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17×6=102(个)。(2)估计一下,体育馆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400

多个座位。(3)用竖式计算102×4 小组讨论:积的十位上写几?为 什么? [点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对“0和一个数相乘得0” 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估算、口算以及学过的笔算方法上算法 上进行探索,中间有0的三位数都是接近整百的数,这为学生运用估算提 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估算,能使学生对笔算结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从 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笔算中错误的发生,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培养学生在笔 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三、拓展运用 1、填空。(1)0和一 个数相乘得()(2)0×2= 6×0=0×9= 1×0= 2、运用。(1)用竖式计算:2×304= 603×3= 506×7= 8×206= 3、拓展。(1)第一个书架上有205本书,第二个书架上有198本, 第三个书架上有202本,第四个书架上有196本,你能估计出4个书架上 大约有多少本书吗?(2)松树有105棵,柳树的棵数是松树的3倍。(根据条件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解答。) [点评:针对知识的重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由易到难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 步理解和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 回归到生活中去。] 2020-01-26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 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 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设计 贵州省毕节九小周国花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34页例5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性: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谈话导入 (我早就听说我们四一班的同学聪明可爱,上课认真听讲、勤于思考,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个个顶呱呱。今天我特地来想和大家交朋友,不知你们愿意吗?) 作为朋友,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大家都知道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那我们呼出的是什么气体?吸入的又是什么气体呢?氧气吸得完吗?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又去哪儿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课件(教材第34页例5的图片)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副图,阅读图下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生:植物吸收了我们呼出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我们需要的氧气。 师:说得太好了,所以我们要保护植物,爱护环境。 此处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第一章第一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第三章第三十五条: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 接着提问: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850×15 这个算式和我们上节课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种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探究850×15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提问: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能列式计算吗? 指名回答,板书:850×15 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指定竖式写法不同的两人板演。

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81~82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能利用一般笔算方法自主学习、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2.方法与过程: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和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与态度: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估算和已有的笔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课题纸、自备本、课作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简短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显示画面及音乐:三只小猫兴高采烈地来到河边,一会

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三心二意的)你们猜结果三只小猫一共钓到了多少条鱼呢?学生异口同声:钓到0条鱼。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0+0+0=0(条)(师板书) 3.师:你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把你想的乘法算式说给同桌听。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改的?板书:(1)0×3=0(条)(2)3×0=0(条) 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不能象小猫一样,做事三心二意的呢?(不能)是啊,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很专心。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改写加法算式算出了这两道乘法算式的积。那这两题你会算吗? 1.出示想一想:0×7=-------8×0=------- (1)指名算。 (2)师:你是怎么想的? (3)提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有没有考虑过0×100,0×1000, 0×10000呢?这样的算式说的完吗?从中你发现什么?(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结合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大家都熟悉的两位客人,他们是谁?(多媒体出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懂得0乘以任何数都得0.为下一节学习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做好铺垫。 2、本节课的学习在多位数乘以一位数中是必不可少,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乘法的算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创设了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提出问题,同时引出新知,在情景中增强学习趣味,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4、注意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5,、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的选择的数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能利用一般笔算方法自主学习、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2、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和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教学难点:准确、迅速地进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故事导入 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到河边去钓鱼,来到河边后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 一天下来结果怎样呢 2、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提出问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综合习题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综合习题1、口算。 2、用竖式计算。 780×4= 390×3= 630×5= 360×8= 290×2= 290×8= 440×5= 250×9= 480×7= 3、改正下面各题中的错误。

4、选择。 (1)250×8的积的末尾有()。 A. 1个0 B. 2个0 C. 3个0 (2)450×4与45×4的积相差()。 A. 1620 B. 100 C. 1000 (3)△+△+△+△=360,△=()。 A. 120 B. 90 C. 40 (4)两个数相乘的积与这两个数的和相比,()。 A. 积大于和 B. 积小于和 C. 无法确定 5、某场音乐会的普通票每张360元,优惠票每张120元。(1)王叔叔买6张普通票需要多少钱?

(2)李阿姨带了800元,买了3张优惠票,还剩多少钱? 6、解决问题。 (1)这些苹果共重多少千克? (2)每千克苹果卖5元,一共能卖多少钱? 7、嫦娥三号搭载的月球车设计质量140千克,以太阳能为能源,能够耐受月球表面真空、强辐射、零下180℃到零上150℃等极端环境。算一算,一辆载重1吨的货车能同时运走7辆这样的月球车吗? 8、小明一天往返学校两次,一共要走多少米?

9、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县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的九寨沟县,有“童话世界”之誉。下面是九寨沟门票的价格。 (1)旺季时,9人去九寨沟游玩,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淡季时买5张门票比旺季时买5张门票少花多少钱?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10、花店购进郁金香860枝,康乃馨的枝数是郁金香的2倍,粉百合的枝数是康乃馨的3倍。 (1)购进康乃馨多少枝? (2)购进粉百合多少枝?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精品教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精品教案 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单元第一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学习目标1.理解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 2.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重点教学重点: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难点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1.口算。 13×2=26 40×9=360 2×21=42 15×5=75 123×2=246 2×43=86 6×300=1800 45×8=360 2.笔算下面各题。 2.怎样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口算。 学生列竖式计 算。 从个位起用一 位数按顺序乘 两三位数每一 位上的数,乘 到哪一位积就 写在那一位 上;哪一位上 相乘满几十, 就想前一位进 几。 复习两三位数乘 一位数进位乘法 的竖式计算,为 学习乘数中间有 0的笔算乘法做 准备。

课件演示。 4.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试一试:计算:4×272 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 出估算的用处。 1. 1.想想做做: (1)列竖式计算。 201×3= 603 109×8=872 584×7=4088 (2)学生列竖式计 算。 乘数中间有0 的乘法,笔算 时如果遇到和 0相乘得0时, 要注意这一位 上有没有进位 过来的数。如 果有,一定要 加上进位。 3乘501十位 上的0得0, 积的十位上要 写0。 5乘十位上的 0得0,加上进 位3,积的十 通过练习,是学 生巩固掌握乘数 中间有0的笔算 乘法的计算方 法。培养学生的 计算能力。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教科书三上第21-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重点: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 8×0=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 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 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 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三年级数学下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电影院的座位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3.在自主探索简便算法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并熟练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由学生喜欢看电影入手,介绍电影院的设置。 中山路小学要组织一次看电影活动,我们也一起去看看 (出示情景图) 仔细观察情景图,读读旁边的问题,了解题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 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请同学们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 想一想还有其它方法吗? (1)36×10=360(个) 360×3=1080(个) (2)3 6 (3)3 6 ×3 0 × 3 0 0 0 10 8 0 10 8 10 8 0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请同学们把你计算的方法以及你的想法跟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

3.在讲解时,应重点介绍用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 引申:现在每排增加到40个座位,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提醒学生,“增加到40个”和“增加40个”是不一样的含义。 1.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想法,然后共同总结算法。 2. 各组间交流算法,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可随时进行质疑、提问或提建议。 3.你能介绍一下本题竖式的书写格式吗?(注意进位) 学生可列式,可口算也可竖式计算,注意引导竖式计算方法。 4 0 ×3 0 12 0 0 作业:课本 19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36×10=360(个)40×30=1200(个) 答:现在一共有1200个座位。 360×3=1080(个) (2)3 6 (3)3 6 ×3 0 × 3 0 0 0 10 8 0 10 8 10 8 0 答:原来一共有1080个座位。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定稿)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数学第五册第76~77页例题、“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并会应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2、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提高计算正确率。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把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提高计算正确率,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要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估算和已有的笔算方法,让学生独立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0与一个数相乘都得0。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达标练习等。 教学过程: 复习:计算256×3 1、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点 2、如果改成456×3,积是几位数?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看百位) 3、导入:在乘法算式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数,知道是什么吗?它特殊在 哪里呢,先听老师来讲个故事。 一、激趣、导入 1、讲“小猫钓鱼”的故事(出示小猫钓鱼图),猜猜看,它们各钓到了几条鱼? (出示问题,指名说算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3×0=0,如果7×0、8×0呢? (出示算式7×0,指名口答,说说7×0表示什么) 2、师:那么78×0、98×0呢?这样的例子举不完,你能用一句话把它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师板书:0乘任何数都得0。(学生齐读两遍) 3、练习:(出示) (1)口算:0×4 9+0 16×0 234×0 234+0 999×3×0

(2)观察:0特殊在哪里,你看出来了吗?(0乘任何数都得0,但任何数加减0还得原数。) 二、教学例2 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的学习就能掌握很多知识,如果0藏在乘数中间你还会计算吗?(出示例题图) 1、学校体育馆有4个同样的看台,这是其中的一个。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1),出示问题,在自备本上列式计算。 (2)师:(出示算式17×6=102)一个看台是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应该怎样列式呢?(板书:102×4=) (3)请学生估计一下,102×4的积是几位数?大约等于多少?(口答,并说说估计方法) (4)师:你们估计得到底对不对呢?请大家尝试用竖式计算。 A、书本P.76学生独立计算。 B、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C、课件出示竖式及问题,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 2、(出示题目)完成书本P.77的第2题 (1)交流结果,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乘数相同,乘数中间都有什么?) (2)揭题:这就是咱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3)(小黑板出示复习题)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一般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相同之处是……(计算方法相同)但大家都感觉今天学习的计算起来更简单,为什么呢? (4)(板书:367×3、307×3)问:它们的积分别是几位数?十位上分别是几?(5)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样判断积的位数,怎样判断十位上是几。 出示讨论题:1、是否可能连续进位?为什么?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内容: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1、知道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会用简便算法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重点:学生学习数中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在积的末尾添0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3= 2×5= 20×3= 20×5= 200×3= 200×5= 问:这些题有什么特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除了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同样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竖式计算) 二、探究阶段: 1.出示: 3×380=? 师:你能用竖式来计算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出示学生的两种不同的情况: 小胖: 380 小亚 380 × 3 × 3 1140 1140 2、比较分析 1)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师:小胖做得对不对呢?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并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 将380看成38个10,总共有38×3个10 ,因此先算38×3=114,114个10就是1140。 3)师:谁的做法更好一些?碰到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怎么列? 小结: ①一位数的书写位置应该于多位数末尾的0前面的数字对齐; ②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3、练习(第22页的试一试) 210×4= 160×9= 580×4= 810×7=

三、巩固练习 1、改错 590 790 340 × 4 × 7 × 5 236 5530 170 ()()() 小结:一位数与前面的数先相乘后,千万不要忘了在所得的数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2、排列卡片(第22页的练习) 3×96 201×7 8×31 9×87 17×5 A U O H W 4×768 213×3 316×2 251×8 9×999 U S I X E □□-□□-□□□-□□□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呢?五.作业:练习册 p11

数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81~82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能利用一般笔算方法自主学习、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2.方法与过程: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和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3.情感与态度: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结合估算和已有的笔算方法,探索并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课题纸、自备本、课作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简短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显示画面及音乐:三只小猫兴高采烈地来到河边,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三心二意的)你们猜结果三只小猫一共钓到了多少条鱼呢?学生异口同声:钓到0条鱼。师: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0 + 0+ 0=0(条)(师板书) 3.师:你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把你想的乘法算式说给同桌听。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改的?板书:(1)0×3=0 (条)(2)3×0=0 (条) 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不能象小猫一样,做事三心二意的呢?(不能)是啊,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很专心。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们通过改写加法算式算出了这两道乘法算式的积。那这两题你会算吗?

1.出示想一想:0×7=-------8×0=------- (1)指名算。 (2)师:你是怎么想的? (3)提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有没有考虑过0×100,0×1000, 0×10000呢?这样的算式说的完吗?从中你发现什么?(板书:……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结合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大家都熟悉的两位客人,他们是谁?(多媒体出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多媒体)有一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去体育馆观看解放路小学、华阳小学、新华小学这三所学校参与的智力大比拼竞赛,走进体育馆,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体育馆真大,这一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啊? (1)师:小朋友,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生:一个看台的一排有17个座位,共有6排 (2)师:谁会列式,能很快口算出来吗? 师板书:17×6=102(个)生口答: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 师:我们来看看小头爸爸知道吗? (多媒体)小头爸爸:大头儿子,一个看台是102个座位,估计一下4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啊? (3)师:小朋友们试试看,这题怎样列式啊?你会估算吗? 生: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400多个座位。(板书:四百多) (4)你会用竖式来算一算吗? (学生独立尝试笔算。老师巡视,指名板书。) (5)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积的十位上为什么写零? 生:十位上是0×4,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十位上写0。

四年级数学:“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方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方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简要提示: 本课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乘法”第4~5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不带零的笔算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同时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流程: 流程1:基本练习 流程2:反馈交流第一段:基本练习 流程3:例题教学 流程4:算法比较 流程5:算法小结第二段:新课教学

流程6:试一试 流程7:交流试一试 流程8:想想做做1 流程9:交流想想做做1 流程10:想想做做3 第三段: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流程11:交流想想做做3 流程12:小结,想想做做5 流程13:反馈,全课小结 流程14:课堂作业第四段:小结、作业 第一段:基本练习 流程1: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笔算乘法。请看图片。课件出示情境图(图略)。 师:这是我们上次看到的月星小区的图片资料:(课件出示相关信息)月星小区原有50平方米草坪,这种草坪每平方米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吸收二氧化碳20克。月星小区的草坪大约每天能释放氧气多少克?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黄爱华)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实录及评析 ——黄爱华 一、写算式,感知所学内容特点: 师:大家都知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计算、学计算。说实话,我由衷地佩服大家。你们才8岁左右的孩子,才刚从二年级到三年级,可都已经会算三位数跟一位数相乘啦。进位的、连续进位的,你们都不在话下。太棒了! 师:三位数和一位数相乘,老师随便写一个,比如说328,如果要跟一位数相乘,乘几你会? 生:都会。 师:乘几你都会?比如说老师写个4,对你来说难不难? 生:不难。 师:计算不是问题。那么就这个题目,能不能很快判断积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把它判断出来的?小组里先聊一聊。 学生小组讨论。 师:我观察了一下,同学们还不太会合作。大家同时说,行不行?必须有人听,有人说,听的人要真听,这才是有效的。好吗? 学生再一次讨论。 (评析:小组合作,应从有效倾听开始。由于学生年龄关系,小学生很少意识到这一点,黄老师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并果断中止了学生的讨论,进行了有效而必要的指导。)

师:好了。积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认为积是四位数。因为百位上3乘4等用于12,就算后面乘起来有进位的话,也不能再进上一位,所以积是四位数。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算式当中百位上的3,百位上的3实际上是3个什么啊? 生:3个百。 师:3个百和4相乘是多少? 生:1200。12个百。 师:12个百也就是1200,1200就基本可以断定积是—— 生:四位数。 师:既然是四位数,那我可以不可以再下面画四个□?如果老师把328换成308,积要擦掉几个□? 生:擦掉一个。 生:不用,一个也不用擦。 师:(故意强调):2变成0啦! 生:因为百位上的3还没有变。 师:他抓住了一个关键,尽管十位上的“2”变成了“0”,但是百位上的“3” 没有变,3百多跟4相乘,它的积是几位数? 生:四位数。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巴闸小学马玉梅 教学内容:教材34页例5,“练一练”,练习六5—9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及计算的能力,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根据因数末尾0的个数判断积的末尾0的个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练习。 40×72= 600×300= 30×23= 53×30= 20×70= 40×22= 20×20= 40×90= 502×7= 笔算。 15×50 50×20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深化情境,激发求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例题5。 2.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读题,说说自己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有850平方米草坪;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20克。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1)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提问:要求“这些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需要哪些条件? 引导学生得出:只需要“有850平方米草坪”和“每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15克”这两个条件。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3)组织汇报交流。 ①说一说用乘法解答的理由。 ②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 用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竖式,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竖式: 8 5 0 8 5 0 × 1 5 ×1 5 4 2 5 0 4 2 5 8 5 0 8 5 1 2 7 5 0 1 2 7 5 0 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 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乘数中间有0 的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能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故事导入 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到河边去钓鱼,来到河边后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一天下来结果怎样呢?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 仔细观察图,提出问题。 [评析:运用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提出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二、建立模型 1、自主探索:初步认识一个数与0相乘得0的含义。

小组讨论: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一题吗? (1)用加法计算:0+0+0=0 讨论:为什么三个0相加是0呢? (2)用乘法计算:0×3=0 讨论:0和3相乘等于0你是怎样想出来的? 2、形成结论: (1)你能知道0×7和8×0是多少吗? (2)从以上的学习中你会总结出什么结论呢? 小结:0和一个数相乘得0 3、出示例题2的挂图,仔细看图,理解题意。 (1)列式计算一个看台有多少个座位?17×6=102(个)。 (2)估计一下,体育馆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一个看台有102个座位,4个看台有400多个座位。 (3)用竖式计算102×4 小组讨论:积的十位上写几?为什么?[点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对“0和一个数相乘得0”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估算、口算以及学过的笔算方法上算法上进行探索,中间有0的三位数都是接近整百的数,这为学生运用估算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通过估算,能使学生对笔算结果有一个大致的把握,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笔算中错误的发生,通过教学,努力使学生感受到: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逐步培养学生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三、拓展运用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零”的乘 法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上)教材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一个数与0相乘仍得0的合理性,加深和拓展对乘法运算含义的理解。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程序、积的定位方法和进位的处理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笔算和估算。 3.进一步体会不同计算方法的特点与价值,培养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感受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数中间是0,积的十位是几。 教具准备:配套课件。 学具准备:红色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播放新小猫钩鱼的故事,这一天,这3只小猫也去钓鱼,(出示图)到傍晚的时候,

他们看了看自己的鱼篓,好象都不太高兴,你知道什么原因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怎样算? 学生口头列式,可能出现:(1)0+0+0=0;(2)03=0;(3)30=0 如果三种都出现,引导:03和3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只出现(1),启发:根据这道加法算式,你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吗?追问:还能写出一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吗? 观察这两道乘法算式,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是3与0相乘,积都是0。如果是其他的数与0相乘,乘得的积又是多少呢? 出示想一想:07= 80= 指名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一个数与零相乘,他们的积还是0)你认为这个结论合理吗?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的算式吗? 小结:零与一个数相乘,他们的积还是0。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通过知识的

三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精编版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2节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第五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中间有0)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乘法的意义的理解,形成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理解,并能应用这个知识,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形成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地类推迁移的数学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正确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三、教学难点 准确迅速地进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四、教学过程: 一层:教学例4 (一)创设情境 老师:同学们喜欢小猴子吗?(喜欢)小猴子最爱吃什么呢?(桃子),调皮的小猴子把大桃子都吃光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老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呢?” 2.思考:怎样列式? 学生试着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方法: (1)用加法计算: 0+0+0+0+0+0+0=0 (2)用乘法计算: 0×7=0,也就是求7个0是多少。 7×0=0 教师随学生答板书。 3 .想一想: 0×3 9×0 5×0 各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4.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师质疑: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5.练习:0×2 5×0 0×6 0×8 0+2 5+0 6+0 0+8 师:通过计算,聪明的你又会发现什么呢? 学生通过小组商量得出结论: 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重要)

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得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2、掌握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和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故事: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孙悟空神通广大、能降妖捉怪,但也有 调皮的一面,下面老师就给同学们讲一段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结合课件情境图)王母娘娘的寿辰到了,她派七位仙女去蟠桃园采摘仙桃为自己祝 寿,七位仙女到了蟠桃园,只见孙悟空正坐在桃树上大口大口的吃着桃子, 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了。仙女们赶快回来向王母娘娘汇报:“仙桃都被孙悟空吃光了,一个也没摘到。” 2、师谈话:这个故事很精彩,同学们听得也非常认真,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这七个仙女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呢?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 5 关于0的乘法 1、同学们,要想知道刚才的仙女们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该怎样列式计算 呢? 用加法怎样列式计算? 用乘法呢? 学生说后教师板书:0+0+0+0+0+0+0=0 0×7=0 7×0=0 分别表示什么?也就是求7个0是多少。 2、想一想:0×3 9×0 0×0 各等于多少呢?为什么? 3、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结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质疑: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相加结果有什么不同?

4、练习:0×2 5×0 0×6 0×8 0+2 5+0 6+0 0+8 师:请同学们认真审题,把答案直接写在书上.(请一名学生在上面填)想一想,0和一个数相乘与0和一个数想加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通 过小组商量得出结论: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原数,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如:0×3 , 3+0,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如一个盘子有3个梨,另一个盘子里没有梨,两盘一共就有3个梨。如果3个盘子都是空的没有梨,那么总共还是1个梨也没有) (二)教学例6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小朋友,吃了蟠桃真的能长寿吗?(不能)是啊,生命在于运动,我们应该 像这位老寿星一样每天坚持体育锻炼。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寿星每天都在做什 么运动,请看大屏幕:(出示老寿星情境图) 老寿星每天都要围着这个湖步行3圈,每圈508米,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要步行 多少米? 2、要算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应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算式? 3、请你先估算一下大约多少米?(学生先独立估算,然后在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和估算结果) 3、508×3到底等于多少呢?你能算出它的准确结果吗?组织学生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最后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重点交流:3和0相乘时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提问: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么办? 小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里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乘0时,个位的积不满十,十位上就要用0占位。)4、练习:207×8= 603×4= 305×9= 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请三名学生上黑板完成。最后全班集体订正。 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跟前面学习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三、巩固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