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讲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

考点1 碳、硅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一、碳、硅的单质

1.存在:自然界中碳元素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而硅元素因有亲氧性,所以仅有化合态。碳单质主要有金刚石、石墨、C 60等同素异形体,硅单质主要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大类。

2.碳、硅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的比较

碳、硅在参与化学反应时,一般表现还原性。

碳???

???

?与O 2反应?????O 2(足量):C +O 2=====点燃

CO 2O 2(不足):2C +O 2=====点燃

2CO 与氧化物反应?????CuO :2CuO +C=====△

2Cu +CO 2

↑(冶炼金属)SiO 2:SiO 2

+2C=====高温

Si +2CO ↑(制取粗硅)H 2O :C +H 2O (g )=====高温

CO +H 2

(制取水煤气)与强氧化性酸反应?

??

??浓H 2SO 4: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

O 浓HNO 3: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

O 二、碳、硅的氧化物 1.C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能使人中毒的原因是其与人体中血红蛋白相结合,因缺氧而中毒。

(2)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2CO +O 2=====点燃

2CO 2。

②还原性:CO 还原Fe 2O 3的反应为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比较 (1)物理性质

①熔、沸点:CO 2的熔、沸点比SiO 2的熔、沸点低。 ②溶解性:CO 2可溶于水,SiO 2不溶于水。 (2)化学性质

CO 2+H 2O

H 2CO 3

CO 2:化工原料、灭火剂。干冰用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SiO 2:制光学仪器、石英玻璃。水晶可制作饰品,常用来制造通讯材料光导纤维。

考点2 硅酸盐及无机非金属材料

一、硅酸和硅酸钠 1.硅酸(H 2SiO 3)

硅酸不溶于水,其酸性比碳酸弱,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1)硅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H 2SiO 3=====△

SiO 2+H 2O 。

(2)硅酸能与碱溶液反应,如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SiO 3+2NaOH===Na 2SiO 3+2H 2O 。

(3)硅酸在水中易聚合形成胶体。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常用作干燥剂。

2.硅酸钠(Na2SiO3)

(1)白色、可溶于水的粉末状固体,其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或泡花碱),有黏性,水溶液显碱性。

(2)它能与酸性较硅酸强的酸反应,Na2SiO3溶液与下列两种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与盐酸反应:Na2SiO3+2HCl===2NaCl+H2SiO3↓。

与CO2(少量)反应: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3)用途:黏合剂(矿物胶),耐火阻燃材料。

二、硅酸盐和无机非金属材料

1.硅酸盐

(1)由硅、氧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是构成地壳岩石的主要成分。

(2)硅酸盐组成的表示

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如硅酸钠(Na2SiO3)可表示为Na2O·SiO2,钾长石(KAlSi3O8)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

2.无机非金属材料

(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如水泥、玻璃、陶瓷等硅酸盐材料。

①常见硅酸盐材料比较

②玻璃生产中的两个重要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aCO3+SiO2=====CaSiO3+CO2↑。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如高温结构陶瓷、光导纤维、生物陶瓷、压电陶瓷等。

第二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卤素

考点1氯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一、氯气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水溶性:能溶于水。

(3)毒性:有毒。

2.化学性质(未特别注明的填化学方程式)

(1)与金属反应

(2)与非金属反应

(3)与水反应:H2O+Cl2HCl+HClO。

(4)与碱液反应

(5)与还原性物质反应

二、氯的重要化合物

1.次氯酸

(1)不稳定性:2HClO =====光(或加热)

2HCl +O 2↑。

氯水须现用现配,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置于冷暗处。 (2)强氧化性

①能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有漂白性。 ②可用于杀菌、消毒。 (3)弱酸性

NaClO 溶液中通入CO 2,化学方程式为NaClO +CO 2+H 2O===NaHCO 3+HClO 。 2.漂白粉

考点2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纯净氯气的装置

2.验满方法

(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收集Cl 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收集Cl 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

考点3 卤素的性质及X -

的检验

一、卤素的提取

1.氯的提取——氯碱工业

海水―→粗盐――→精制

饱和食盐水――→电解 ?

????

阳极产物:Cl 2阴极产物:H 2、NaOH 化学方程式为2NaCl +2H 2O=====电解

2NaOH +H 2↑+Cl 2↑。 2.海水中提取溴 (1)流程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2NaBr +Cl 2===2NaCl +Br 2; ②Br 2+SO 2+2H 2O===2HBr +H 2SO 4;

③2HBr +Cl 2===2HCl +Br 2。 3.海带中提取碘 (1)流程

(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 2+2I -

===I 2+2Cl -

。 二、卤素的性质

1.溴、碘单质物理性质比较

(1)与碱溶液反应:

如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X 2===NaX +NaXO +H 2O(X =Cl 、Br 、I)。 (2)氧化性

①都能与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如与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X 2===2NaX(X =Cl 、Br 、I)。 ②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是Cl 2>Br 2>I 2,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Cl


。 Cl 2能从Br -

的溶液中置换出Br 2,其离子方程式为Cl 2+2Br -

===2Cl -

+Br 2;同理,Br 2能置换I 2,其离子方程式为Br 2+2I -

===2Br -

+I 2。

③与一些还原性离子反应,如Br 2与SO 2-

3、Fe 2+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Br 2+SO 2

3+H 2O===2Br -

+SO 2-

4+2H +

,2Fe 2+

+Br 2===2Fe 3

+2Br -

三、卤素离子的检验 1.AgNO 3溶液——沉淀法

未知液――――――――→滴加AgNO 3溶液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则有Cl -

浅黄色沉淀,则有Br -黄色沉淀,则有I - 2.置换——萃取法

未知液―――――――――→加适量新制饱和氯水

振荡―――――――――――――――→加入CCl 4(下层)或汽油(上层)

振荡有机层?

????红棕色或橙红色,表明有Br

紫色、浅紫色或紫红色,表明有I - 3.氧化——淀粉法检验I -

未知液――――――――――――――――→加入适量新制饱和氯水(或双氧水)

振荡――――――――――→加入淀粉溶液振荡

蓝色溶液,表明有I -

第三讲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点1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一、硫单质

1.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形态

2.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黄色晶体。

溶解性:水中不溶,酒精中微溶,CS 2中易溶。 3.化学性质

二、硫的氧化物 1.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色、味、态: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毒性:有毒。 (2)化学性质

①酸性氧化物的通性?????a.SO 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与H 2

O 反应:SO 2

+H 2

O H 2

SO

3

c.与碱反应?

???

?NaOH

足量:SO 2

+2OH -

===SO 2-

3

+H 2

O NaOH 少量:SO 2

+OH -

===HSO

3

d.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 +SO 2

===CaSO

3

②氧化性(如与H 2S 溶液反应):SO 2+2H 2S===3S ↓+2H 2O(生成淡黄色沉淀)

③还原性?????a.与O 2反应:2SO 2+O 2

催化剂△

2SO 3

b.使溴水褪色:SO 2

+Br 2+2H 2O===H 2SO 4

+2HBr

c.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5SO 2

+2MnO -

4+2H 2

O===5SO 2-

4

+2Mn

2+

+4H +

d.与FeCl 3溶液反应:SO 2

+2Fe 3++2H 2

O===SO 2-4

+2Fe 2+

+4H +

e.与H 2O 2溶液反应:SO 2+H 2O 2

===H 2SO

4

④漂白性:SO 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2.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SO 3为无色晶体(填色态)。 (2)化学性质

3.硫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

(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 小于5.6)。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2SO 2+O 2催化剂△

2SO 3、SO 3+H 2O===H 2SO 4。

途径2:SO 2+H 2O

H 2SO 3、2H 2SO 3+O 2===2H 2SO 4。

考点2 H 2SO 4的性质及SO 2-

4的检验

1.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腐蚀性 (1)挥发性:难挥发。

(2)溶解性:浓H 2SO 4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浓H 2SO 4稀释的方法是将浓H 2SO 4

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3)浓硫酸对人体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不慎在皮肤上沾上少量浓硫酸时,处理方法是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NaHCO 3溶液。

2.硫酸是强电解质,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铁:Fe +2H +

===Fe 2+

+H 2↑; (2)MgO :MgO +2H +

===Mg 2+

+H 2O ;

(3)Ba(OH)2:Ba 2+

+2OH -

+2H +

+SO 2-

4===BaSO 4↓+2H 2O ; (4)Na 2SO 3:SO 2-

3+2H +

===H 2O +SO 2↑; (5)BaCl 2:Ba 2+

+SO 2-

4===BaSO 4↓。 3.浓H 2SO 4的特性 (1)填写下表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3)常温下,铁、铝遇浓H 2SO 4发生钝化,可用铝槽车运输浓H 2SO 4。 4.SO 2-

4的检验

检验SO 2-4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加足量盐酸酸化取清液――――――――→滴加BaCl 2溶液

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判断有无SO 2-

4)。

先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防止CO 2-

3、SO 2-

3、Ag +

干扰,再加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SO 2-

4,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 2-

3+2H +

===CO 2↑+H 2O 、SO 2-

3+2H +

===SO 2↑+H 2O 、Ag +

+Cl -

===AgCl ↓、Ba 2+

+SO 2-

4===BaSO 4↓。注意盐酸和BaCl 2溶液的顺序不可颠倒。

考点3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1.含硫物质间的转化

2.含硫物质的连续氧化

硫元素

3.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定位硫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相邻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微粒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S 和H 2S 、S 和SO 2、SO 2和浓硫酸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当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或降低时,一般升高或降低到其相邻的价态,即台阶式升降。可用如图表示:

如:H 2S

-2

O 2(不足)H 2、△

S

O 2H 2S

S +4

O 2――→O 2

S +6

O 3

(3)相同价态硫的转化是通过酸、碱反应实现的,如:

写出②、③、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H 2SO 3+2NaOH===Na 2SO 3+2H 2O ; ③Na 2SO 3+H 2SO 4===Na 2SO 4+H 2O +SO 2↑; ④Na 2SO 3+SO 2+H 2O===2NaHSO 3。 (4)典型的归中反应

2H 2S +SO 2===3S ↓+2H 2O ;

2Na 2S +Na 2SO 3+3H 2SO 4===3Na 2SO 4+3S ↓+3H 2O 。

第四讲 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点1 氮气及氮的氧化物

1.氮气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3Mg +N 2=====点燃

Mg 3N 2; ②N 2+3H 2

高温、高压催化剂2NH 3;

③N 2+O 2========放电或高温

2NO 。 2.氮的氧化物

氮有多种价态的氧化物:N 2O 、NO 、N 2O 3、NO 2、N 2O 4、N 2O 5等。 完成下表中NO 和NO 2的比较:

NO NO 2 物理

性质

颜色

无色

红棕色

毒性

有毒

有毒

溶解性

不溶 能溶 化学 性质

与O 2反应 2NO +O 2===2NO 2

与H 2O 反应

3NO 2+H 2O===2HNO 3+NO

3.(1)常见的污染类型

①光化学烟雾:NO x 在紫外线作用下,与碳氢化合物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有毒的烟雾。 ②酸雨:NO x 排入大气中后,与水反应生成HNO 3和HNO 2,随雨雪降到地面。 ③破坏臭氧层:NO 2可使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量增加。 ④NO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 (2)常见的NO x 尾气处理方法

①碱液吸收法

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NO 2、NO 的混合气体能被足量烧碱溶液完全吸收的条件是n (NO 2)≥n (NO),一般适合工业尾气中NO x

的处理。

②催化转化法

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氨可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毒气体(N 2)或NO x 与CO 在一定温度下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N 2和CO 2,一般适用于汽车尾气的处理)。

考点2 氨和铵盐

1.氨气

(1)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2)

(3)实验室制取

反应原理→2NH 4Cl +Ca(OH)2=====△

2NH 3↑+CaCl 2+2H 2O

反应装置→固体+固体――→△

气体(与用KClO 3和MnO 2或KMnO 4制O 2的装置相同)

净化装置→用碱石灰干燥

收集装置→向下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

????①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蓝色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白烟产生

尾气装置→收集时,一般在管口塞一团棉花,可减小NH 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收集到纯净的NH 3 (4)氨的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制硝酸、铵盐、纯碱、尿素,用作制冷剂。 2.铵盐

(1)

(2)NH +4的检验

待检物――→强碱

△无色气体――――――――→湿润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蓝色――→结论

有NH +

4 考点3 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1.物理性质

色味态: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挥发性:易挥发。

水溶性: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发烟硝酸:质量分数在98%以上的硝酸。

2.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4HNO 3=========△

或光照4NO 2↑+O 2↑+2H 2O 。 (2)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a .与除Au 、Pt 外大部分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铜反应: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 b .常温下浓硝酸使Fe 、Al 钝化。 ②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与炭反应:C +4HNO 3(浓)=====△

CO 2↑+4NO 2↑+2H 2O 。 ③与某些还原性化合物(如Fe 2+

、SO 2-

3等形成的化合物)反应。 (3)与有机物反应

①硝化反应(与C 6H 6反应):C 6H 6+HNO 3――――――→浓H 2SO 4

△C 6H 5NO 2+H 2O 。 ②颜色反应:某些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时变黄色。

考点4 氮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1.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写出各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NH 3·H 2O=====△

NH 3↑+H 2O ; ②NH 3+H 2O

NH 3·H 2O ;

③NH 3+H +

===NH +

4_;

④NH +4+OH -

=====△

NH 3↑+H 2O ;

⑤4NH 3+3O 2=====点燃

2N 2+6H 2O(或4NH 3+6NO=====催化剂

△5N 2+6H 2O); ⑥N 2+3H 2催化剂高温、高压2NH 3; ⑦N 2+O 2=====放电或高温

2NO ; ⑧6NO +4NH 3=====催化剂

△5N 2+6H 2O ; ⑨2NO +O 2===2NO 2;

⑩3NO 2+H 2O===2HNO 3+NO ; ?3NO 2+H 2O===2HNO 3+NO ;

?4HNO 3(浓)+Cu===Cu(NO 3)2+2NO 2↑+2H 2O ;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 ;

?;

?N 2O 42NO 2; ?2NO 2

N 2O 4;

?NO 2+NO +2OH -

===2NO -

2+H 2O ; ?3Mg +N 2=====点燃

Mg 3N 2。 2.含氮物质的化合价变化及规律 (1)氮元素间的歧化和归中

歧化——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同一反应中既升高又降低。 归中——同一元素高价态和低价态生成中间价态。 歧化:3NO 2+H 2O===2HNO 3+NO 。 归中:6NO +4NH 3=====催化剂

△5N 2+6H 2O 。 (2)含氮物质的连续氧化

NH 3――→O 2 NO ――→O 2 NO 2――→H 2O

HNO 3 N 2――→O 2

NO ――→O 2

NO 2――→H 2O

HNO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