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模式

简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模式
简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模式

简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及模式

发表时间:2012-12-13T16:22:21.577Z 来源:《赤子》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纪少玲

[导读]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纪少玲(深圳技师学院,广东深圳 518045)

摘要: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趋势。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的研究是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共享的主要渠道,是解决高校档案事业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出发,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功能设置、内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计算机软件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是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解决档案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档案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可以称之为“三化”,一是档案信息的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1 高校档案建设的内容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档案信息资源在作用显得格外重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时代发展的必然,在现阶段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以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为主的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措施逐步涌现,各种现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为各行各业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化建设是现阶段各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源进行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是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解决档案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2.1 高校信息化档案建设的含义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期,如何做到合理利用经济和知识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档案作为社会发展的记录载体,在管理工作中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改建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从档案的保管、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配置、管理和服务都需要进行合理转变,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

2.2 资源共享方面

如何共享、发挥这些学术研究、科研成果的作用,使之转化为成果,为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应具备的社会责任,能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利用效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集中了大量的学术前沿信息,是知识创新、增长的基地。而高校档案部门作为这些资源的管理保存部门,必须加强建设,特别是信息化、网络化建设,使其成为高校信息输出和社会采集信息的重要媒介和平台,发挥高校科研先导作用。高校档案信息化,采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其最大优点就是功能强大、效率高。

2.3 工作效率方面

高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校档案工作中,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后,工作模式逐步实现了自动化和系统化监控要求,同时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流程,使得档案和电子问价得到了及时的更改。整个工作流程都是通过电脑自动完成的,这样使得管理工作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逐步的解脱出来,档案工作也不再是过去忙碌的打字工作和保管工作。由于信息化档案工作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段为合法用户提供便捷合理的服务,因此在工作中能够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为工作人员提供便捷高速的服务要求。由于信息化档案管理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系统为主的系统模式,其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方便各个用户进行检索和查询,避免了通过纸张档案目录来进行所需要档案搜索的过程,这样不但减少了时间和人力的浪费,还避免了在工作中档案的污损和破坏,更是提高了保管的质量和效率要求。

2.4 人工成本方面

传统档案工作会产生大量的纸质文件,要利用人工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手工劳动来整理操作。实现信息化后,实行办公自动化,多校区办公开销特别是纸质开销大大减少,而且实行了电脑自动化归档、利用管理,由计算机代替人力进行操作,减少了人员开支,特别是大大减少了兼职档案员的人数,有力地促进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3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模式

3.1 档案信息化模式

信息技术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量,由于信息技术在不断变化更新,档案信息化水平也要进行动态调整。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包括了档案信息纯的整个硬件平台和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在网络,关键在软件。

3.2 数字化档案模式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传统管理到档案信息管理的一场革命,实际上是以转变观念为前提的档案工作创新。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对高校档案工作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和设备,而是人的观念,对高校档案工作而言是对高校档案管理理念的挑战。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各类工作方法逐步改变,数字化工作流程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3.2.1建立高质量信息档案数据库。

把馆藏档案的文件录入数据库,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传输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

3.2.2档案信息数据库必须达到质量标准。

一是数据准确性;二是数据内容的完整性;三是数据的规范性:四是数据的稳定性。

3.2.3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转换。

针对一些利用频率高、利用面广、重要的、珍贵的、容易受损的纸质档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档案数字化处理。馆藏纸质档案并不是都有进行数字化转换的必要,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转换,要分揽、分类有选择的进行。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测试最新带答案

档案信息化基础理论与实践-测试 试卷提交时间:2020-03-25 10:41:33.787 试卷得分:94.0 窗体顶端 1、题型:判断题分值:2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可以采取用扫描仪扫描输入和用高档数码相机对其进行翻拍录入两种模式。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2、题型:判断题分值:2 上网档案信息鉴定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直接鉴定法;二是间接鉴定法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3、题型:判断题分值:2 在公众网上发布的数字档案资源,不需要办理审批手续。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4、题型:判断题分值:2 档案数字资源的鉴定主要包括价值鉴定、开放鉴定和发布鉴定。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5、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拥有局域网、政务网、公众网甚至保密网等众多网络利用平台。不同的网络平台存储和管理着不同的资源,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即便同一网络也要面向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群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6、题型:判断题分值:2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

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7、题型:判断题分值:2 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与利用的途径主要是数字档案的提供利用、电子政务网中的数字档案共享和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发布等。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8、题型:判断题分值:2 如果把数字档案(电子文件)作为数据,档案元数据就是描述或反映档案文件背景、内容、结构及其管理过程的数据。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9、题型:判断题分值:2 内容数据库是指数字档案的原文数据集,其信息类型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表格、音频、视频等,它们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体。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0、题型:判断题分值:2 广义的档案信息系统是指档案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11、题型:判断题分值:2 误操作是安全威胁因素中的头号触发因素。 正确 错误 答案正确

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我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根据山西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转变工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以需求为导向,以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建立档案信息网络,提高公共服务;积极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公司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奋斗目标 积极推进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档案管理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模式,开展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1、配备和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使归档文件和档案管理向数字化、现代化发展。 2、电子文件归档,档案管理自动化建设取得较大的进展。 3、室藏档案数字化向档案信息网络化转化,使档案信息资源传输网络化、服务在线水平得到提高,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4、形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规范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利用行为。 三、主要建设任务 根据现有条件和工作需要,拟采取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三步走: 第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备。全面配备输入设备(计算机、高速扫描仪)、打印输入设备(打印机)、复印设备(复印机)、海量存储设备(硬盘、光盘设备、绘图仪器等),同时配备档案管理应用软件,使档案归档、管理现代化。 第二步:对档案室藏档案和资料条目录入计算机,并建立机读目录数据库,实现计算机编目和检索查询利用,逐步实现从文件的形成、公文管理、归档到档案的保管、管理利用的全面电子化和数字化存储,实现无纸化办公。 第三步:利用局域网,根据使用需要逐步与向公众网上开通档案信息,建立网页或网站,依托网络平台,对外发布公司档案信息或查询外界档案信息,形成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四、主要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档案信息建设领导组及办公组织机构,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和规范标准 制定统一的电子文件归档,档案信息管理标准,完善电子文件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档案网络化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负面效应。 3、增强资金的投入 为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发展,公司在全力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多方的重视和支持,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 4、提高队伍素质 (1)、积极选派专兼职档案员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各部门兼职档案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和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高有关业务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以不断适应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简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简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新时代档案管理追求的目标,上个世纪末开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是我国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契机。本文对档案信息化、信息化建设进行了一些讨论。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化建设原则档案 1、档案信息化和档案信息化建设各遵循原则 档案信息化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1规范性原则 制定和实施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是档案工作现代化的需要,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需要。实现馆(室)藏档案信息化,一方面可以将馆(室)藏的档p 1.2安全性原则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也日益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采取有力的安全策略,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在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方面我们可以采取:物理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 (如入网访问控制、网络的权限控制、目录级安全控制、属性安全控制、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防火墙控制等。)信息加密策略;网络安全管理策略等。 1.3效益性原则 由于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必须要遵守效益性原则,讲究信息化工作的效益,要根据自身的能力,根据馆(室)藏基础,分析用户需求,研究馆(室)藏体系还要考虑馆(室)藏档案的利用率。选择数字化的内容要“经典”,主题要与社会利用“热点”相结合,把重要的,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把那些利用率较高且利用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档案数字化,可以带来巨大的效益。而那些利用率不高的档案则无需数字化,否则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以根据馆(室)藏档

浅谈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浅谈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和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建设也逐渐变成了可能,本文首先对档案相关概念、信息管理重要性做了必要的说明,其次针对目前分公司在档案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的策略意见。 关键词:浅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档案信息化概念及开展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一)档案信息化概念。档案信息化,就是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为公司提供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为重心向以档案信息为重心转变的过程。就中国石油湖北**销售分公司来讲,档案馆的建立和完善对传承石油文化,承载公司自建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起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开展信息管理的重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在公司经营管理工作各领域中应用广泛,电子信息传输、电子公文、各类管理系统、应用程序的数字化等,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档案现代化管理和信

息化建没,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分公司档案的建设及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将影响着档案利用的好坏和保管时间的长短,对档案信息资源加以管理是传统档案管理的必然进步,是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是档案开发利用,实现服务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 二、分公司档案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问题 1.各部门档案管理的意识薄弱,对重要文件、资料和凭证的归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部门主任对本部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本部门档案疏于管理,而一些文件形成者对档案移交归档认识不足。一些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分类存放和档案归档的及时性上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而是通常性的进行集中办理。 2.虽然在各部门建立了兼职的档案管理员制度,也对相关建档、录入标准进行了讲解和培训,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人员上,却是贯彻不力,归档意识淡薄。通过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文件形成者、领导者的档案质量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融入管理系统之中,使之成为分公司档案管理的自觉行为,从而提高高校档案管理质量。 (二)技术层面的问题 1.档案系统的传输速度较慢,网络安全也是关系着档案系统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张凤丽 来源:《办公室业务(下半月)》 2020年第6期 文/吉林省大安市档案馆张凤丽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从实体管理向数字化管 理转变,电子信息档案已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如何更好地做好电子信息档 案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重要,这需要我们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档案管理;优势;缺点;信息化 一、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征分析 (一)信息传递方便高效。很长一段时间内,档案管理工作会接触大量实物档案,因此难 以保证在相同的时空和位置开展集中审视,档案使用效率不高,不过伴随高新技术的持续进步,通过数据库等管理档案资料的方式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能够借助移动互联网等工具实现档案 资料共享,同时也不用因为时空等外部条件限制影响使用效率,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实现档案数 据的全方位和远距离传输搜索,极大提升了档案的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二)投入的费用较少。之前在管理档案时往往会消耗大量的实物资本,同时在采集整合 和使用档案时也需要投入一定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完整的档案管理工作结束后往往会付出较多 的费用。电子档案的出现极大解决了因为费用过高增加组织经济负担的问题,这一类型的档案 在工作各个流程中只会涉及具体数据,并要求在联网的条件下开展相关工作,极大压缩了在实 物和劳动力等各方面的成本费用,同时又能借助新兴技术实现对档案的高效化管理。在实际使 用方面,比之前的档案处理环境更加严格,避免纸质档案的腐烂、磨损等,但是电子档案则完 全不用考虑上述问题,不过也需要保证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避免黑客入侵等造成档案资料外泄。 (三)电子档案对网络环境安全性的要求更高。尽管电子档案有纸质档案无法比拟的诸多 优点,不过因为互联网本身的共享和公共属性,档案资料在联网的条件下也很容易传输和搜索,一旦遭遇黑客袭击,那么档案文件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病毒等迅速扩散和破坏电子档案运输 的全过程,严重的甚至会危机档案数据库,部分电子数据因为受到不合理使用成为部分人牟取 暴利的工具,进而不利于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档案数据化对软硬件设施的配置要求更高。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前提是配备安全 稳定的网络环境、专业管理工具和装置等,因此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因为电子档案的储存 时间较长,稍有不慎就可能使得档案陷入不安全状态,影响档案的保存。举个例子,当存储档 案的电脑使用年限到期、装置受损等,这些都会危及到电子档案的安全,所以相关员工应该有 较强的风险防控意识,按期检查和护理组织中的硬件设施,确保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之前通 过实物等方式储存档案的方式,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形势,因此也将逐步被淘汰。 二、提升档案数据管理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调整滞后的管理模式,与时代管理思想同步。这些年,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各行各业 都加速了转型步伐,档案管理工作同样遭遇前所未有的变革危机,但也预示着存在新的发展契机。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一直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也很难与当前的档案 管理任务有效对接,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及时摒弃滞后的档案管理方式及思想,自觉学习利 于提升工作效益的相关软件工具,借助前沿的电子装置和高新科技实现档案信息资料的有机管理,创造新型的档案资料数据库,持续优化对不同档案文件的高效管理,增强档案管理的时效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思考]档案信息化建 设方案》 随着形势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质量与效率。高校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高校自身条件等限制,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仍处于探索完善之中,如何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使其能够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信息技术开发部门和高校共同探讨的话题。现在结合实际工作,对这一工作进行尝试性探讨。 一、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档案工作在新形势下确保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齐全、安全,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市的前列,为全市数字化档案室建设开了个好头。结合他们建设与实施档案数字化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好坏,领导是关键 高校档案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首先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没有经济上的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就如同空中楼阁。如果单位领导认识不到档案对各项工作的依据作用和参考价值,认识不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将为领导决策、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更快、更系统、更全面的信息,他

就不会舍得投入。这项工作也就无法开展。 2、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好坏,高校经济实力是物质基础 从烟台大学等单位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情况看,要真正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没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投入是不行的。如果单位经济上条件不允许,即使领导再重视,档案工作人员再争取,档案信息化建设也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当然,经济条件差也不能做等靠,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只是一个方面,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我们档案工作人员去完善,只有这样,一旦经济条件许可,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就有了很好的基础,从而发展也会很快。 3、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建设的好坏,档案管理软件是前提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高校档案部门要做好对计算机系统及数字设备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数据)的采集、归档、存储和管理工作,做好对已有纸质、照片及声像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工作,为高校提供档案网络化服务,并实现档案管理系统与高校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这必然要求档案管理软件具有较高、较全的性能。如果档案管理软件达不到要求,那么其他工作也就无从谈起。我们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上,自然希望能够一次性投入,无限次产出,这就要求我们的档案管理软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前瞻性,不但当前的情况能处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出现的新载体、新情况也能处理。这样,才有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高校数字化档案与信息化建设的关联性研究

高校数字化档案与信息化建设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李梅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7年第3期 【摘要】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随教育信息化逐步推进已受众多研究者关注,一方面由于信 息化技术在现代办公应用的普及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并扩大了获取档案的渠道,另一方面 档案管理信息化能发挥更有效便捷服务于民众和社会的价值。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对高校数 字化档案与信息化建设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关联性 随着科学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入应用,档案信息化研究在国家有关档案政策和数字化档案建 设标准出台的新形势下步入新的阶段,本文将将从高校数字化档案与信息化建设在依存度和相 互影响程度上做研究分析,以便解决档案实践中相关问题。 一、数字档案与现行实体档案的依存关系 从信息化发展的现阶段分析两者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能将 一所大学自身的人文传统与精神血脉传递给一代代学子,实现最有意义的“入学教育”的方法,就是以新技术的数字档案形式将每一份鲜活历史档案展示在这些新生力量的面前,这既能使新 生全方位了解学校历史和文化,增强其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能将传统的文化历史记忆 重塑,形成与当下接续生生不息的“活的存在”。高校建设数字档案馆就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 获取档案文件信息进行展示的一种方式,它强调的是在数字化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利用档案信息 资源的便利性。 近年来各高校分别展开以档案便捷利用为主题的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加 强了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推进档案信息化服务进程。实践中将利用率较高的信息如学生录取名 册和教学科研等相关材料逐步建立档案目录全录入、档案内容全文扫描工作,资源存在的方式 实现了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是一种无形的利用环境和信息组织。想要完成数字化档案建设 就需要对现在的实体馆藏实行新的管理方式和建立新的服务机制。数字化档案资源的形成是建 立在实体馆藏信息的基础之上,从而改变了实体档案的展现形式。 二、高校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 高校数字档案馆是信息化条件下档案馆的“升级版”,它是高校教育信息化档案建设连接 现代需求与历史存在的关键一环。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条件下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实体档 案进行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储存。并通过不同类型的网络资源为数字化档案信息提供管理服务 平台。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普及,传统高校档案工作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办公自动化应 用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校数字化档案馆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节点。高校数字档案的建设不仅符合了国家 和社会对信息化发展的趋势,还推动了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了行政机关的公共服务能力、 办事效率、以及档案管理者的工作水平,为高校的核心信息资源建以及对增加信息资源总量、 提高工作质量和优化结构方面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推动了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全面、均衡、健康的发展。 三、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推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发表时间:2019-03-04T15:18:43.733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5期作者:魏磊[导读]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搞好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是适应社会变化的具体要求,是契合时代发展的根本所在。魏磊 郓城县经济开发区招商一局摘要: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搞好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是适应社会变化的具体要求,是契合时代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提高自身管理的效率基本途径,更是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水平的直接需要。笔者通过多年的经验,在档案管理的实践基础上,浅析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理解人事档案管理的内涵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人事档案的管理者,既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人员的一些就职的基本信息做好记录,更不能理解为特别复杂、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其实,所谓人事档案管理,广义来讲,就是将人事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和提供利用的平台。这个平台是一个整合完善的过程,需要不停的补充新的内容。同时,人事档案管理者,还要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随时随地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业绩效益、奖惩情况和德才表现等,以此作为以后人事调动的根本依据。不难发现,人事档案管理,涵盖了材料归档制度;材料统计制度,材料转递制度,材料检查核对制度,材料保卫保密制度等内容。 二、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1)充分地发挥人才优势,实现效益最大化作为一个,选人用人是一门很深的大学问,员工在没有好坏之分,更没有高低之别,存在的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身为的管理者,就像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一样,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串通优势,关键在于鼓励员工找到自己的长处,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岗位。要想达到这些内容,就必须参考一定的材料信息,而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提供这方面的相关依据,实现员工的效益最大化。当然,的人事调动更需要参考人事档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也更会让员工心悦诚服。(2)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想提高的经济效益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再日常工作中国的状态、归属感和积极性。要想让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就需要设置一定奖罚机制。这个奖罚机制的实施,最关键的地方就是的人事档案记录的管理。只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就能更加科学地记录员工的奖罚情况和绩效考核,并且以保密或者公开公示的形式让员工知道,并安于接受。员工通过自己和别人的绩效对比,无形中心里就有一定的压力,有了压力,才会转变成前进的动力。同时,通过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与此同时,良好的经济效益自然就会产生。(3)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在日常的工作中,传统意义上的人事档案管理,很难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不断变化。工作不能落后,所以要加强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正因为以前的档案管理管理落后,没有像现在的信息技术提供全面支持,一方面导致了其档案管理的效率低下,质量不高,不能及时地更新;另一方面,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管理,都是通过人工来实行操作的,苦于认识有限,很多单位往往只是做到了表面文章,即仅仅只是记录,很少整理,更没有专业的人来对此进行分析、对比,归档。当然,管理者,也很容易疏忽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没能充分地发挥人事档案管理的作用。 三、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1)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在一些单位中,虽然管理者已经认识到了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积极组织员工进行信息化建设,但由于管理的模式过于单一,缺少创新性,更没有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量体裁衣。当前,我国的个别虽然运用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但却没能建设处统一的人事管理系统。所为的信息化管理,也仅是跟个部门内部的合作,并且与职工层次的多样性很难适应,更不要所相得益彰。有些的部门众多,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人事档案管理,但没有统一的模式,更没有专门的人事管理部门来打理。这样的情况,既容易造成混乱,降低效率,还容易诱发不公,不能为员工心悦诚服。(2)不够灵活,太过僵硬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归根结底还是要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的。相比之下,市场经济活动往往比较多变、灵活,这就需要的人正确决策,做出恰当的人事安排提供依据。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个别的人事档案管理与灵活的用人制度并不是特别适应,不但不能为的用人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甚至有时还因为其僵硬的档案管理制度,拖了的后腿,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的用人制度和管理制度。在有些单位,因为要临时地调用某一部门的一名员工,但是由于人事档案管理要通过繁琐的登记、审查等步骤,双方都嫌麻烦,结果也没征调成功。(3)内容还不够丰富 在日常的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心理很清楚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也组织本单位的员工积极进行建设,但是,一阵风似的普及,追求到的只是一个形式。老话说的好,画虎画皮难画骨,他们虽然开展了信息化建设,但没有丰富档案管理的内容,记录、整理的信息内容大多照本宣科,成分单一,很难得出合理的结果,参考价值并不是太大,甚至有的就直接按照别的的档案管理模式来进行,没有自身的特色,还容易落下东施效颦的把柄。 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探索(1)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者要想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化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就需要引进一批有高素质的人事档案管理者。人才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今天,人事档案管理者,同时也要求引进高素质的现代人才,才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2)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

教育部国家档案局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教育部国家档案局第27号令(《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第27号 根据档案法和有关规定,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周济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 二○○八年八月二十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高等学校档案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高等学校档案(以下简称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 第四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校档案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高校档案工作。 国家档案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对高校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高校档案工作由高等学校校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档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批准学校档案工作规章制度; (二)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发展; (三)建立健全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高校档案机构,落实人员编制、档案库房、发展档案事业所需设备以及经费; (四)研究决定高校档案工作中的重要奖惩和其他重大问题。 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协助校长负责档案工作。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第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档案馆: (一)建校历史在50年以上; (二)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1万人以上; (三)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3万卷(长度300延长米)以上。 未设立档案馆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 第七条高校档案机构是保存和提供利用学校档案的专门机构,应当具备符合要求的档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所谓的档案信息化,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即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以及处理等,充分满足社会及群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同一种信息载体、管理、检索及存储变化的一系列动态过程,亦是建设信息数字化的必经之路。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极为重要,不仅能够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同时亦具有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本文通过探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境,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期望可对相关领域有所裨益。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普遍问题对策 一、引言 众所周知,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仅是提升企业服务意识的有效方式,亦是迎合市场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档案部门加大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试图使档案工作与社会发展同步。档案管理部门则应以档案信息化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改革创新档案管理工作体制与运行机制,切实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二、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识比较淡薄 相对来说,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耗费的资本较高,且系统建设极为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出现差错。很多企业管理者并未给予档案管理高度重视,认为这项工作可有可无,无法给企业带来利润,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产品销售、工程建设、制度改革以及设备引进等方面,然而,正是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疏忽,缺乏引进数字化设备及系统的资金支持,导致文件、数据的收集、归档、整理及处理现象十分混乱,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再者,因为企业管理者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并不重视专业教育及业务培训等活动,因而,很多档案管理工作者缺乏业务能力、服务意识,且管理水平较低,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及效率。 2、企业档案管理信息载体形式多元化 在当前信息化的管理背景之下,纸质载体档案已经被淘汰,电子档案更利于资源共享,方便人们浏览、查阅信息。现代化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利用,令企业在产品生产、研发以及工程规划、施工等过程当中,形成图像、声音、图形、视频以及文字等多媒体信息,更好的反映三维仿真以及二维绘图。常见的档案信息载体包括:软磁盘、磁带、照相胶片以及纸质等,应将其放置于干燥、安全的地方,以免因为发生虫害、自然老化及潮湿等原因导致内容的缺失,促使系统无法顺利、稳定运行。

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适应本单位信息化建设需要,规范本单位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电子文件是指本单位在履行行政职能、加强内部管理等工作中形成的,具有参考利用价值并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以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第三条按照档案工作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各科室形成的电子文件并需归档保存的应由单位综合档案室统一保管。综合档案室负责对电子文件归档的指导、验收以及接收后的编目、保管和提供利用,计算机管理工作人员对电子文件的归档提供协助和支持。 第四条各科室应建立电子文件归档制度,指定兼职档案员负责本科室的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将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纳入相关人员的岗位责职。 第五条为保证归档的电子文件完整、真实和有效利用,各科室从电子文件产生时就要严格按制度要求,妥善管理,确保其不散失、不损失、不失真。 第六条归档电子文件的类型主要包括:文本文件、图像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超媒体链接文件等。 第七条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和密级划分,参照本单位有关纸质文件归档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电子文件的归档分逻辑归档和物理归档两种方式。 逻辑归档。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电子文件向档案室移交的过程。 物理归档。是指把计算机及其网络中的电子文件集中传输至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室移交的过程。推荐采用的载体,按优先顺序依次为:只读光盘、一次写光盘、磁带、可擦写光盘、硬磁盘等,不允许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专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应转换为通用型电子文件。 第九条电子文件归档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应与相对应的电子文件一同归档保存。 第十条通过存储载体进行交接的归档电子文件,移交与接收部门均应对其载体的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载体清洁、无划痕、无病毒等。 第十一条各科室在每年6月之前将上一年度应归档的电子文件随纸档案一并向档案室移交归档。电子文件视情况按月或按季度向综合档案室移交归档。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电子文件应在活动结束后及时归档。移交清单应一式两份,交接双方各执一份。 第十二条移交档案室的电子文件应一式三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异地封存保管,一套提供利用。 第十三条归档电子文件的保管除应符合纸质档案的要求外,还应采用专门的保护设备和保护技术手段,其载体应直立存放在防光、防尘、防磁、防有害气体的装具中,温度控制在17-20℃;相对湿度控制在35-45%。 第十四条接收入库的电子档案,应定期进行检验、转存,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恢复措施。第十五条归档电子文件的封存载体不得外借,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复制电子文件。 第十六条利用归档的电子文件,应使用复制件。对具有保密要求的归档电子文件采用网络

对高等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高等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几点思 考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高等院校档案工作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高等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应该从学校档案机构建设;规范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提供信息化服务及开发利用四个方面进行重点加强。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思考 高等院校档案是高等院校在长期教学实践、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记载着高等院校的发展历程。目前,高等院校档案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高等院校档案工作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院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1.档案信息化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有些高等院校领导片面认为高等院校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的摇篮,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主。从而忽视档案工作,档案信息化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利位置。特别是定编定岗时,对档案人员的编制过分压缩,或不设岗,造成人手过分紧张;高等院校各部门也

常因归档立卷不及时而造成资料或被忽视。 2.信息化管理体制老化,缺乏竞争激励机制。从总体上看,高等院校档案管理模式仍然是手工作业,极大地限制了档案的发展速度,致使档案管理人员没有时间钻研和科学开发管理,不能积极开发与主动提供利用档案。管理方式落后,部门之间没有网络连接,需求者到档案室查阅档案,致使检索速度慢,查准率、查全率低。虽然一些高等院校档案室配置了现代化管理设备,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从利用计算机技术弄好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形式、管理对象、功能实现程序等方面的情况看,还缺乏综合处理技术能力。 3.档案信息化利用率低。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运行机制老化,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使得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利用率低、消耗高的低效运转状态。资源浪费严重,社会满足率低;而时代信息由于产业信息高速发展,社会灵活运转,服务多样,资源信息开发充足,因此利用率高的各类信息机构,在为社会提供的信息服务中,将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传统档案管理的体制管理必须改革,否则就不能在激烈的市场信息上有所作为,甚至会挤出信息市场。 二、高等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 1.强化学校档案机构建设。档案工作首先要得到高等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把档案工作列入高等院校管理工作的议事日程,深入持久地组织好《档案法》学习与宣传活动。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 篇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既是档案事业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又是加速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为了全面加强我馆档案信息化建设,根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的要求和全省、全市档案方志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示精神,结合年初工作计划,特制定我馆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X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自治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档案馆的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按照效益驱动、总体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将档案信息化分阶段完成,对馆藏重要档案全部进行扫描或复制刻录,基本实行计算机文件级检索,实现信息共享和电子档案网上归档,力争十二五末基本建成档案数据库,更好地为县委、县政府各项工作服务。二、总体目标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本着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印江自治县档案信息网。三、主要任务1、加快推进档案馆数据库建设。逐步建立档案数据库,从现在起,争取利用3~5年时间,完成馆藏档案文件级检索工具的数字化。2、积极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建设。对各种类型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转换,逐步实现档案全文信息查询,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3、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加强对本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乡镇的电子文件积累、鉴定、著录、归档等工作的监督、指导,保证各单位产生的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真实、完整、有效。选择有条件的单位进行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引导、规范机关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逐步实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同步归档和有效管理。4、建立档案区域管理网络。与县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纳入县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公开档案信息网络查询利用,从而实现文件的网上传输和资源共

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 第一、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它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文件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原则:规范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有两个不同层次: 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 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技术还不成熟且不经济;数字化的对象问题;合作问题。 第二、档案网站建设,它是指档案网站是档案机构在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上建立的站点,它一般是以主页方式提供相关档案服务和开展档案宣传。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 重要步骤,是档案部门联系社会的重要窗口。档案网站的功能有:服务功能、宣传功能、交流功能。档案网站的主要内容:档案工作信息、档案机构信息、档案资源信息、档案利用服务信息。 第三、 数字档案馆建设,它是指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它强调的是在数字化档案馆环境下用户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便利。数字档案馆的主要特点:A存在方式上的特点,是一种无形的信息组织与利用环境;B运行方式上的特点,存取档案信息的网络化;C功能定位上的特点,以存取为中心。数字档案馆与现行实体档案馆的关系:A现行实体档案馆的馆藏档案是数字档案馆形成的基础;

B数字档案馆的出现对现行实体档案馆的馆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C数字档案馆为现行实体档案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两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目前档案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规划和设计滞后 主要原因是,档案信息的生成和管理是按时间和空间分割的,受权限、资金、规范的制约,全国统一制定规划很难,以地方为主做起,较为可行。另外的原因还有,与档案信息化连接的前期对象处于变化之中,使档案信息化本身也不得不跟着变化。如产生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本身处在变化中,造成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不确定性。或者由于档案部门的参与指导不到位,使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采集与归档方法带有缺陷,难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和完整。中国的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变化与体制改革相关联。目前多数行政职能部门正处于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之中。由此造成信息系统运转中较强调权利的分割、流程控制和手续的严密,办理一件事的过程中,多数部门处于等待状态,效率较低。各个职能部门只掌握自己的数据,部门之间存在较严重的数据共享壁垒。由于体制限制,不少单位为解决此问题多次下文,企图实现信息共享,但很难奏效。如北京某科技园区管理中遇到工商、税务、公安部、财政等多个职能部门的信息壁垒问题,使对用户办事期限的时间承诺难以兑现。 2、档案信息化的服务观念和方式滞后档案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扩展

关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赵连丰 (湖州师范学院档案室,3130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的深化,加快了档案工作走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档案管理软件的迅速发展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高校的快速发展状况迫使档案工作走信息化建设这条道路。结合实际分析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其必要性,提出目前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策略。 关键词:高校档案; 信息化建设; 档案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领域和工作领域。网上办公也随着校园信息化建设走进人们的视野,档案工作作为高校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向数字化管理方向转变。因此,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高校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是新形势下高校档案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含义及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含义。 高校档案信息化,就是在高校档案管理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从高校各部门运行过程中汇聚起来的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出来,使之成为各部门便于接受和利用的信息产品,并以之为媒介,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换句话说也就是以数据库及网络为主体,把档案部门收集的文字、图纸、声像、实物等档案信息存储在光盘、磁盘等载体中,通过计算机网络和终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为各管理部门提供更为便捷、生动、丰富的档案信息服务。高校档案信息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要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二是实现档案信息在接收、传递、存储、浏览、著录、查询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三是实现档案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

2.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近几年来高校发展速度快,规模越来越大,形成的档案数量和门类相应增多,档案载体类型由过去单一的纸质档案发展为以磁盘、光盘等多种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越来越多的纸质档案,不仅整理装订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存储起来还要占用很大库房空间。因此会受存储空间、保管期限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档案不可能做到永久保存,到了一定期限就必须销毁,这在某种程度上势必导致信息的流失,所以只有真正实现信息化,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与安全,提高档案部门的对外服务效率。另外,高校档案在校史研究、教学评估、科学研究、学历认证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高校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开展档案信息网上利用,这将会使档案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工作环境,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到那时任何一位利用者将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只需要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即可进入高校档案管理系统,查询自己需要的档案信息。这使得编研工作、档案查阅工作变得更为简易、方便、快捷。这样档案管理人员就有更充足的时间用于档案数据整理、筛选和分析,既保证了档案质量,提高 了工作效率,又避免了档案因借阅造成的磨损。 第三,实现档案信息化可以保证档案利用的时效性。传统的档案归档方法,一来时间拖的很长,往往是今年归去年的档案,所以归档部门要对这些资料保存一年的时间,而各下属学院或部门在资料保管这方面又没有足够的条件,难免会造成资料的损坏或丢失,就无法保证将来档案的完整性;二来利用不方便,当利用者要查询某件档案时,可能会遇到:一方面职能部门未到归档时间,没有将资料移交到档案室,利用者不能满足所急需的档案资料;另一方面,归档部门已经移交到档案室,但档案工作人员因一时案卷数量太多而未输入管理系统,只能靠人工检索查阅档案,这样势必影响查询效率,给工作带来不便。第三,传统的归档方法,有时会在短时间内给档案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往往会因为一时间案卷数量积累较多,而影响案卷整理的质量或在输入系统时失误,导致以后在查询某卷档案时出现信息空白的现象。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 (国档发[2002]8号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2002年11月25日印发)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格局,以档案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扩大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目标,加快推进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的进程,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本着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在部分中心城市建设示范性数字档案馆,开展公众网上查询档案信息服务,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部门要努力建设并投入使用一批内部局域网,基本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依托当地电子政务建设工程,建立为各级党政机关服务的档案目录信息中心,为逐步构建中国档案文献数据库创造条件;依托公众信息网,建立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网站,逐步构建全国档案工作信息网。 一、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继续推进运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提高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逐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到“十五”末,全国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力争东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9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70%;中西部地区省级机关档案部门达到 80%,县以上各级国家档案馆达到50%。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馆都要建设和完善局域网,并且与当地政务网联通。到“十五”末,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主要中心城市档案局馆力争全部建立局域网;省以下档案局馆的局域网建设以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为试点,80%的区县市档案局馆建立局域网并与当地政务网联通。 3.西部地区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范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逐步推进西部地区档案部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当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路子。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