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02313

课程名称:体育测量与评价

英文名称:Sports Measurement and Comment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0实验学时:2

学分:2

适用对象:体育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体育统计学

执笔人:林琳审定人:姜大勇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各种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测量

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育专业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其教学的

着眼点在于解决本学科的理论问题的同时,注重解决有关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问题。通过

学习,可培养学生对体育问题的系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体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目的和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身体

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常用测量方法,并能进行一般的体育评价;培养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发展和变化情况及体育教育的各主要环节进行定量描述与分析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一)本科程系应用学科,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操作能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教学计划的内容和要求,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

兴趣。

(三)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贯彻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教书育人。

(四)加强调查研究,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

生关系,通过学生课堂作业、课堂笔记、课堂提问等形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

教学效果,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况。

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要求

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明确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第一节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概述

一、从大的科学体系看二、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三、

从教育科学体系看四、从

体育科学的角度看五、从

方法论的角度看

第二节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概念、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一、体育测量评价的概念二、

体育测量评价研究对象内容三、

体育测量评价任务

第三节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况

一、人类学测量时期(1760—1880)二、

肌力测量时期(1880—1915)三、循环

机能测量时期(1900—1925)四、运动能

力综合性测量时期(1904—)五、标准化

测量时期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育测验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概念及其检验;体育测验编制的原则和方法;体育评价的主要因素和估价方法;体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难点:体育测验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检验

教学要求

理解体育测量的概念;熟悉影响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的主要因素;掌握测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的估价方法。了解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初步掌握测验编制的程序和组织实施的主要工作。了解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理解几种评价方法的原理,掌握几种评价方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知识

一、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

(二)、测验

(三)、测量的要求

(四)、测量量表

(五)、测量的类型

(六)、体育测验的类型(七)、测量误差

1、测量过程的分解

2、测量误差的分解

二、体育测验的客观性

(一)、客观性的概念

1、测验的总体

2、测验的客观性定义

3、测验的客观性检验

4、客观性的检验误差(二)、测验客观性的检验方法

1、单个测试者的测验

(1)、一致性系数

(2)、方差分析法

2、多个测试者的测验

(1)、裂半相关法

(2)、方差分析法(三)、影响客观性的因素

三、体育测验的可靠性

(一)、可靠性的概念

1、测验的总体

2、第Ⅱ过程的误差模型(二)、体育测验的可靠性的检验

1、频数等于1的测验

(1)、两侧重复测验

(2)、多次重复测验2、

频数大于1的测验

(1)、方差分析法

(2)、裂半相关法

(三)、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四、体育测验的有效性

(一)、有效性的概念

(二)、有效性的类型

1、内容有效性

2、结构有效性

3、相合有效性

4、预测有效性

(三)、有效性的检验

1、效标的确定

2、有效性的检验方法

(1)、逻辑分析法

(2)、相关性

(四)、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五、测量的“三性”之间的关系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和实施

(一)、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适用性原则

4、相关、独立性原则

(二)、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1、确定测验的目的

2、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

3、预备测验

4、科学性检验

5、编写测验实施细则

2、频数大于1的测验

(1)、循方差分析法

(2)、裂半相关法

(三)、测验编制的程序

1、逐一测验编排法

2、连续测验编排法

3、循环测验编排法

(四)、成套测验

1、成套测验的特点

2、成套测验的编制

(1)、项目的难易度检验

(2)、项目区分度检验

(3)、项目间的相关分析3、

编制成套测验应注意的问题(五)、体育测验的实施

1、测验前的准备工作

2、测验工作的进行

3、测验后的工作

测量的要素

第二节体育评价的基础理论

一、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

(一)、体育评价的概念

(二)、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

1、诊断性评价

2、形成性评价

3、终结性评价

(三)、评价的类型

1、相对评价

2、绝对评价

3、进步度评价

二、体育评价量表及常用评价方法

(一)、分值量表

1、标准分评分量表

2、百分位评分量表

3、累进评分量表

(二)、等级评分量表

1、标准分等级量表

2、百分位等级量表

3、回归等级量表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格测量、身体成分测量、体型的测量及身体姿势测量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方法。

难点:体型各胚叶分值的计算和体型分布图的绘制。

教学要求

了解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掌握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一、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的定位术语

二、体表划线

(一)、胸部体表划线

(二)、腹部体表划线

三、人体主要测量点

四、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

(一)、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

(二)、身体形态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第二节体格测量

一、体格测量

(一)、量度测量

(二)、长度测量

(三)、宽度测

(四)、围度测量

二、体格评价

(一)、描述人体各环节长度的指数

(二)、描述人体各环节宽度的指数

(三)、描述人体各环节围度的指数

(四)、描述人体整体发育水平的指数

(五)、人体比例

第三节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一、身体成分测量

(一)、皮脂(褶)厚度法

(二)、水下称重法

二、身体成分评价

第四节体型的测量

一、体型测量概述

(一)、测量体型的意义

(二)、体型的概念及分类

二、测量体型的方法

(一)、柯里顿分类法

(二)、希斯-卡特人体分类法

第五节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一、局部姿势测评

(一)、脊柱测评

(二)、胸部形状测评

(三)、背部形状测评

(四)、腿部形状测评

(五)、足型测评

二、整体姿势测评

(一)、班科罗伏特三段检查法

(二)、托马斯影响对照法

第四章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

重点与难点

重点: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难点: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呼吸系统机能试验方法,掌握心血管系统机能试验及用12分钟跑推算最大吸氧量的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心率(脉搏)的测量与评价

(一)、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与评价

(二)、运动中心率测量与评价

(三)、运动后的心率测量二、

血压的测量与评价

(一)、人体安静时血压的测量

(二)、运动后血压的测量与评价三、

心血管机能指数测评价量(一)、布

兰奇心功指数(二)、体位平均血压

指数测量与评价(三)、耐力系数

(四)、克兰普顿测量

四、心血管机能试验的测量与评价

(一)、30秒20次蹲起

(二)、30秒30次蹲起

(三)、哈佛式台阶试验

(四)、改良型哈佛式台阶试验

第二节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一、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1、安

静时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2、5

次肺活量试验

3、定量负荷后5次肺活量试验

(二)、闭气试验

1、安静状态下闭气试验

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

3、重复闭气试验

第三节最大吸氧量的测量与评价

一、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量

二、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量

(一)、奎因台阶试验

(二)、2分钟跑测验(三)、

极限下强度负荷测量

第五章身体素质测量与评价

重点与难点

重点:身体素质的测定。

难点:身体素质评价的方法。

教学要求

了解和掌握身体素质的测量指标,参考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运动能力等因素,选择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测量指标,编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教学内容

第一节速度的测量与评价

一、速度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速度素质的分类

1、反应速度

2、动作速度

3、位移速度

(二)、速度素质的测量形式

1、定距计时

2、定时计距

3、速率

二、速度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位移速度测量

1、50米跑(30、60米跑)

2、4 秒快跑(6秒快跑)

(二)、动作速度测量

1、两手快速敲击

2、坐姿快速踏足

(三)、反应速度测量

1、简单反应时

2、选择反应时

三、速度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力量测量与评价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力量素质的分类

1、根据肌肉收缩的性质来划分

2、在运动训练实践中,从力量的训练特征来划分

(二)、力量素质的测量形式

1、绝对力量

2、相对力量

二、力量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肌肉力量的测量

1、握力

2、背力

3、1min仰卧起坐

(二)、爆发力的测量

1、立定跳远

2、纵跳

3、原地纵跳摸高

三、力量素质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

1、定量计时

2、定时计量

3、极限时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一)、一般耐力的测量

1、800m跑(女)、100m跑(男)

2、12min跑

3、50m 8往返跑

(二)、速度耐力的测量

400m跑(300m跑)

(三)、动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

1、俯卧撑

2、引体向上

3、斜身引体

4、双杠臂屈伸

(四)、静力性力量耐力的测量

1、屈臂悬垂

2、仰卧举腿

三、耐力素质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柔韧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柔韧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柔韧性的分类

1、绝对柔韧性

2、相对柔韧性

(二)、柔韧性的测量形式

1、绝对柔韧性的测量

2、相对柔韧性的测量

二、柔韧性的测量内容和方法(一)、绝对柔韧性的测量

1、坐位体前屈

2、立位体前屈

3、俯卧背伸

(二)、相对柔韧性的测量

1、后屈体造桥

2、俯卧抬臂

3、转肩

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10米4往返跑

2、“十字”变向跑

3、反复横跨步

4、10s 立卧撑

5、象限跳

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第

六节协调能力的测量与评价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二、协调能力的测量内容和方法1、

足球曲线运球

2、双脚连续跳

3、对墙传球

4、投远

5、投准

三、协调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七节平衡性的测量与评价

一、平衡性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一)、平衡性的分类(二)、

平衡性的测量形式二、平衡性

的测量内容和方法(一)、静

态平衡性的测量

1、闭目单足立

2、单足前脚掌站立

3、鹤立测验

4、横向踩木(纵向踩木)

(二)、动态平衡性的测量

1、平衡木行走

2、闭目原地踏步

1、直线行走

三、平衡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第八节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成套测验

一、编制、选择和使用身体素质成套测验应注意的问题

二、成套测验

(一)、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

1、巴罗运动能力测验

2、斯科特运动能力测验

3、埃默里大学运动能力测验

4、勒森运动能力测验

5、卡膨特运动能力测验

二、国外常见的成套测验

(一)、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测验

(二)、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五、课外习题及课程讨论

随堂布置。

六、作业与考核方式

1、考试方式:闭卷。

2、考试时间:120分钟。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体育测量与评价》,孙庆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1、《体育测量与评价》,郝文亭、洪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体育测量与评价》,邢文华等编著,北京体院出版社

3、《体育测量学》,杨迺军等编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4、《体育测量与评价》,薛留成编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

5、《体育测量与评价》,赵秋蓉等编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6、《人体测量手册》,邵象清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7、《中小学体质测定与评价》,邢文华等编著,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8、

《体育测量学基础》,高师体育测量学基础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

9、《体育测量与评价》,谭平平等编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0、《心理与教育测量》,戴忠恒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1、《教育测量学》,王汉澜著,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八、说明

1、在内容安排上着重体现体育研究中常用测量与评价的思想和方法,突出实用性。

2、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有关教学内容。

体育测量与评价试题

一、名词解释1、体育测量:是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2、测验: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称为测验。3、体育评价: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的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4、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现象或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5、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反映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6、测量误差:所谓测量误差,是指与测量目的的无关的变因产生效应,所引起的观测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7、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结果(成绩)真实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与欲测属性之间的一致性程度。二、简答题1、简述测量与评价的关系?联系:1)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2)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 3)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区别:1)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纯属于对事物客观存在真理性的认识。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是对教育现象的价值关系的认识。 2)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3)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2、说出各种测量量表的特点?名称量表的特点:1)无序,无距,无原点:例如学号,身份证号2)只起标示符的作用,用来区分和归类所研究的对象3)量表中的数字或号码可以任意置换4)量表中的数字不能进行加减运算有序量表的特点:1)有序,无距,无原点2)数字反映出来的差别只能定性不能定量3)其顺序不能随意置换 等距量表的特点:1)有序,有距,无原点2)有大小排列,量表的各单位是等距的3)在保护区间量表顺序距离原量表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可对量表作任何线性变换4)区间量变的两个测量值之间不能进行比例运算比例量表的特点:1)有序,有距,有原点 2)比例中的数值不但可以说明两个事物或现象的某种特性,差异程度,而且可以以量值的比例作出定量描述。3、根据测量过程的分解,谈谈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控制方法? 根据测量过程的分解,可以将总误差分解为测试者误差、受试者误差、指标误差三部分。选拔专业阅历丰富、经验丰富的测试者来完成测量工作,提高测试人员的责任心、业务素质和测量技巧。完善测量细则,细化评分标准,完善测量实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问题。在选取受试者群体时,要兼顾他们的水平差异(最好接近正态)。在有些测量中,要对受试者进行必要的宣传鼓动,诱发其正确的动机和兴趣,使之事先对测量方法、要求有所了解,更好地配合测试。4、影响有效性的因素?1)测量的可靠性2)效标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5、影响测量“三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测试者水平;2)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3)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4)测量的指标特征;5)测量的尺度;6)重复测量间隔时间;7)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6、效标的确定方法?1)专家法:由数名专家,以5级分制或10级分制,分别对收试者的某种机能评分,最后求其平均值作为简练有效性的客观标准。2)总分法:对同一测试对象,以不同的数种指标与方法测量同一个机能并求其总分作为检验的客观标准。3)正式比赛法:以正式比赛的成绩作为检验的客观标准。7、体育测验的类型?1)按测量者人数分类:(1)单个测试者的测验(2)多个测试者的测验2)按重复测量次数分类8、简述体育测验的实施?1、测验前的准备工作:1)组建测试队伍。2)组织测试者认真学习测试计划,测试细则,明确分工:力求全面深刻了解各个方面,统一认识,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3)测试实习4)准备测验场地,设备和仪器5)准备成绩记录的表格或测试卡片及其用具2、测试工作的进行:1)向受试者说明有关事项2)准备活动3)测验前得练习4)必要的提示5)思想鼓动3、测验后的工作1)放松活动2)整理测验场地,设备和仪器3)检查所记录的测验成绩4)按原计划及时分析处理测验资料9、1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了解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等。 重点难点: 1.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2.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 欲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都必须提高,三者缺一不可。可靠性是有效性的一部分,可靠性高,有效性未必高,可靠性低,则有效性一定也低,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1、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编制的测验或选择的测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可比性原则:是要求编制者按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测量的有关规定来编制规范化的测验。 适用性原则:测验的编制必须符合受试对象的实际情况,全面地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普通人和运动员等方面的特点。 相关、独立性原则: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指标)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a、确定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目的,即测验编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整个编制的核心,必须首先确立。 b、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拟测属性是测验编制者编制和使用测验而期望的一种测量结果,它是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的。 c、预备测验:测验指标定下来之后,应从需要测量的对象中抽取较小的样本进行试验,这种试验称为预备试验。 d、科学性检验:科学性检验是指对测量进行“三性”――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检验。 e、编写测验实施细则:是测验的说明书,它是测试者和受试者要共同遵守的一种测验准则。测验目的,测验对象的年龄与性别,

体育测量与评价 实验报告 2011-10-18

实验一体格的测量与评价 【实验目的】 通过标准化测量,了解人体的基本外部形态,包括身体量度、长度、围度指标,并计算出部分体格指数,对人体生长发育状况和体质水平进行初步评价。 【实验原理】 体格测量与评价是定量化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方法。体格是指人体形态发育特征,即是人体各个环节在空间所占的比例大小,它包括身体的量度、长度、围度、宽度。 【实验方法】 1.体重的测量 测量仪器:体重计 测量方法:体重计放在平坦的地面上,受试者轻上体重计,立于中间,测试者待受试者站稳后取值。误差﹤0.1kg。 2.身高的测量 测量仪器:身高计 测量方法:受试者立正于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成60°,足跟、骶骨及两肩胛间与立柱相接触,保持耳眼水平位。测试者将水平压板下滑,轻压其头顶点,两眼与压板呈水平位读数。误差﹤0.5cm。 3、胸围的测量 测量仪器: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平静呼吸。按照围度测量要求(已发育女性置乳头上方第四胸肋骨关节处,其他人置乳头上缘),选择测量参照点,带状尺水平绕行一周于呼气之末、吸气之前读数。误差≦1cm。 4、上臂紧张围的测量 测量仪器: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将左手掌心向上握拳并用力屈肘。测试者将带状尺绕行肱二头肌最隆起部位一周后读数。误差≦0.5cm。 5、小腿围的测量 测量仪器: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受试者两足分立与肩同宽,重心落于两足间,双肩放松。测试者将带状尺置于大腿臀大肌皱纹处水平绕一周后读数。误差≦0.5cm。 6、腰围的测量 测量仪器:带状(皮)尺 测量方法:测试者站在受试者的右侧和对面,将带状尺水平放在髂嵴上方3~4横指的位置(相当于腰部最细处)测量。误差≦1.0cm。 注意事项:注意观察带尺的位置是否水平位。在受试者平稳呼吸时测量,不得俯身或挺腰。 7、足长的测量 测量仪器:足长测量器。 测量方法:受试者将足置于平底座上,足跟点紧贴后档板,脚侧靠住尺体,移动前档板,使标尺贴于趾尖点,然后读数。误差≦0.2cm。 8、足弓的测量 测量仪器:足弓测量器。 测量方法:受试者将足放平在底座上,拨动滑尺使下平面紧靠“足弓”,然后读数。 9、肩宽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体格测量的基本要求; 2.了解体格评价的基本容; 3.掌握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1. 体格测量的注意事项; 2. 体格评价的基本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体格测量与评价 体格测量是指对人体整体及各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量度所进行的测量,是研究人体外部形态结构、生长发育水平等必不可少的方法手段。 一、体格测量 (一)量度测量 1.体重 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及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人体形态学把体重作为反映人体长、围、宽发育状况的重要整体指标。

测量仪器:杠杆式体重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二)长度测量 1.身高 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一个反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2.坐高 坐高是指人体呈坐位姿势时,头顶点至座板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坐高反映了躯干的长度。严格来讲,躯干长是指胸骨上端至耻骨联合点的垂直距离,但为了测量方便,通常以坐高代替。躯干长度可间接反映脏器官的发育状况。用坐高与身高的比、坐高与体重的比,还可评价人体体型及营养状况。 测量仪器:身高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3.颈长 颈长指颏下点至胸上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4.项长(后颈长)

项长指枕外隆凸点到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5.上肢长 上肢长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6.上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到桡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7.前臂长 手臂自然下垂时,桡骨点到桡骨茎突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8.手长 桡骨茎突点与尺骨茎突点在掌侧面连线中点到指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9.中指间距 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的直线距离。 测量方法: 10.手足间距 人直立时手臂尽量上举,中指尖至足底平面的垂直距离。 测量器材: 测量方法: 11.下肢长 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在体育测量中习惯称为下肢长B。 还可采用以下方法表示下肢长: 身高减去坐高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田春兰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体育测量与评价 课程编号:143406 英文名称: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限选课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学分:2 开设专业:体育舞蹈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统计学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各种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本课程是体育舞蹈专业专业方向限选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对体育问题的系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从事体育测量与评价方面科学研究的能力,为学生在今后体育工作中能够运用科学化方法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 1、使学生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 2、能够初步应用相关知识对体育测量与评价现今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3、运用自身体育测量与评价素养,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 4、结合理论结合实践的启发性教学,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理解体育评价的意义和功能,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讲授内容】:

1、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理解体育评价的意义和功能; 2、了解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 【教学重点】: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能 【教学难点】: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性质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教学目标】:理解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了解测量量表的种类及特性、评价的基本形式及类型,基本掌握测量的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的概念及检验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法。【讲授内容】: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1、理解测量与体育测量的概念; 2、了解测量量表的种类及特性; 3、基本掌握测量的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的概念及检验的基本方法, 4、了解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第二节体育评价的基础理论 1、理解评价体育评价的概念、评价的基本形式及类型; 2、掌握常用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体育测量的基础知识、体育测量的科学性;体育评价常用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法【教学难点】:体育测量的科学性、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体育评价常用评价量表和评价方法。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标】:了解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定位术语、体表划线、测量点和注意事项,掌握体重、身高、胸围、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及指标评价,了解体型的分类及测量方法,掌握局部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方法。 【讲授内容】: 第一节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1、了解身体形态测量中常用定位术语、体表划线; 2、掌握测量点和注意事项。 第二节体格测量与评价 1、掌握体重、身高、胸围的测量方法及指标评价; 2、了解体格的评价。 第三节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 1、掌握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及指标评价; 2、了解水下称重的测量方法。

体育测量与评价复习资料

体育测量与评价重点知识

一.选择题: 1.体育测量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下面不是物理性测量的是【D】 A.跳高高度 B. 跳远长度 C.血压 D. 疲劳程度.....................书上14页 2.如有10名裁判和8名运动员运动员名次之和的离差平方和为3186根据一致性系数法,则客观性系数是【C】 A.0.65 B. 0.67 C. 0.76 D. 0.82 . .....................书上24页 3.下面不属于身体测量成分的测量的方法是【A】 A.呼吸测量发 B.水下称重法 C.超声波法 D.皮褶厚度法. .....................书上88页 4..在臀部形状测评中,上臂与前臂之间超过180°,前臂向下,肘关节凹陷称为【B】 A.欠伸 B.过伸 C. 后伸 D. 直伸.....................书上105页 5.在足型测评中,下列图片中是中度扁平足的是?【C】 A. B. C. D. ....书上106页 6.在递增负荷试验中,同一心率水平负荷强度越高、复合量越大,则心血管机能【B】 A.越差 B.越好 C.极差 D. 极好.....................书上117页 7.正常人安静时血压变动范围的收缩压是【D】 A.90~130mmHg B.90~120mmHg C.60~90mmHg D. 90~120mmHg . ....................书上120页 8.呼吸运动是【A】为主。 A.自主神经反射 B.躯体神经反射 C. 骨骼肌收缩 D.被动神经反射.....................书上132页 9.在足球比赛中,足球守门员的扑球和短跑运动员的起跑属于【C】 A.动作速度 B.位移速度 C.反应速度 D.速度素质.....................书上144页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1)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了解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等。 重点难点: 1.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2. 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 欲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都必须提高,三者缺一不可。可靠性是有效性的一部分,可靠性高,有效性未必高,可靠性低,则有效性一定也低,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1、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编制的测验或选择的测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可比性原则:是要求编制者按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测量的有关规定来编制规范化的测验。 适用性原则:测验的编制必须符合受试对象的实际情况,全面地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普通人和运动员等方面的特点。 相关、独立性原则: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指标)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 a、确定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目的,即测验编制要解决什么问题。是整个编制的核心,必须首先确立。 b、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拟测属性是测验编制者编制和使用测验而期望的一种测量结果,它是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的。 c、预备测验:测验指标定下来之后,应从需要测量的对象中抽取较小的样本进行试验,这种试验称为预备试验。 d、科学性检验:科学性检验是指对测量进行“三性”――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检验。 e、编写测验实施细则:是测验的说明书,它是测试者和受试者要共同遵守的一种测验准则。测验目的,测验对象的年龄与性别,测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测验的方法和要求,记录、评分的方法和要求,测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案例措施。 f、实施正式测验

体育测量与评价作业01(答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作业答案01 绪论 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2、运动人体测量的发展经历了人类学测量时期、肌力测量时期、循环机能测量时期、运动能力综合性测量时期和标准化测量时期五个阶段。 第01章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 1、测量:指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P15)。 2、测验:指为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P15)。 3、测量包括待测属性或特征、法测和数字符号三要素。 4、测量量表:指测量所获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P16)。 5、测量量表实数列具有顺序、距离、原点三种特性。 6、测量量表分名称量表、有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四类。其中名称量表和有序量表为低级量表,其余为高级量表。 7、以下为两名运动员鹤立试验数据,试比较其平衡素质的稳定性。 列表计算如下: 结论:运动员甲平衡素质的稳定性较运动员乙差。 8、误差可分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过失误差、抽样误差四类。 9、根据测量过程的分解,谈谈误差的主要来源及控制方法 测量可分三过程: (1)测量第一过程误差即观测值与现象真值间的误差,此误差主要来源于测试者。控制测量第一过程误差的方法有:①提高测试者水平。包括熟练掌握测量技巧,端正工作态度等。②提高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规范化要求过程合理,如要求随机抽样,样本大小合适等;标准化要求过程统一,包括统一测试方法、仪器、指标、顺序、间隔时间、测试的练习次数、测试时间、测试细则、仪器的使用方法等。③尽量选择可以客观定量测量的指标。④提高测量尺度的测量精度。包括明确评分标准及实施细则等,以尽可能减少因测试者把握测量尺度不统一而导致的误差。⑤适当增加测试者人数,并以均值为最终成绩,以减少测试者的随机误差。 (2)测量第二过程误差即现象真值与指标真值间的误差,此误差主要来源于受试者。控制测量第二过程误差的方法有:①提高受试者能力水平。受试者训练水平越高,运动成绩与技术水平也越稳定;样本的个体间差异越大,样本整体的可靠性水平越大。②选择适宜的重复测量间隔时间。重复测量的间隔时间应视具体的指标特点而定。例如,短跑的重复测量间歇时间可短些,长跑则要长些。③应尽可能选择简单易行的测试项目,而且在正式测定之前多给受试者以一定的练习机会,也可在测定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以便使受试者发挥自己最好的能力水平。④适当增加重

体育专业体育测量与评价考试(A)试题

体育专业体育测量与评价考试(A)试题 时间120分命题人:**** 一.选择题: 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将其序号填在空线上,每题2分,共20分。 1.用矩形面积代表各组频数的统计图形称为____。 A.条形图B.园形图C.线图D.直方图 2.在统计表中,列入表内的数据要准确无误,书写整齐,没有数据的空格用____填充。A.+B.…C.○D.— 3.在一组观测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称为____。 A.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集中量数 4.用符号____表示变异系数。 A.WAB.CVC.BFD.RH 5.概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 A.0≤P(A)B.P(A)≥0C.0≤P(A)≤1D.P(A)≤16.正态分布曲线呈单峰型,现呈“中间多,两边少”状态,极大值在____处。 A.标准差B.标准误C.平均数D.中位数 7.统计假设是根据检验问题而定的。一般每个假设检验问题提高出两个假设,一个称为原假设,记为____,另一个称为备择假设,记为____。 A.H0H1B.H1H2C.P0P1D.P1P2 8.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特征分成若干部分(称为层),然后在每一层按一定比例进行单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方法称为____。 A.单纯随机抽样B.机械抽样C.分层随机抽样D.整群随机抽样 9.累进计分法是以正态分布理论为依据来建立抛物线方程的,适用于评价成绩的进步幅度和难度,它的计算公式为Y=KD2—Z,其中Z表示____。 A.累进分数B.系数C.基分点以左的分数D.基分点以右的分数

10.____有时造成的影响比其他几种误差对测试结果所造成的影响大得多,但经过努力完全可以消除。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抽样误差D.过失误差 二.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分。 1.S表示______,标准误______符号表示。 2.直线相关系数通常简称为相关系数,用r表示,当r>0时,称为_______,当______时,称为负相关。 3.所谓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可分成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种类型。 4.安静时,测量血压需要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5.速度测量通常采用______、______或______等方法来测定。6.足球技术达标测验中技评的项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7.人类的面部表情动作的测量可以从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维度进行。 8.测验的类型主要根据考试的作用来划分,按照考试的作用可将其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9.从5枝黑色、5枝红色铅笔中任取一枝,取得红色铅笔的概率是______。 10.测量的有效性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大类。 三.问答题: 1.在一组数据32、35、37、34、36、35、33、35中,试写出其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6分) 2.试述测量指距的方法?(6分) 3.试述测量俯卧撑的方法?(6分)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7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基本要求; 2.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评价的基本内容; 3.掌握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 1. 体型测量测评; 2. 身体整体姿势与身体局部姿势测评。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 第四节体型测量 一、体型测量概述 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在特征。对人体体型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体型测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体型分类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根据其发育的程度可分为7个等级,用1 —7数字表示。第一位数字表示内胚叶成分,第二位数字表示中胚叶成分,第三位数字表示外胚叶成分。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

层型(细长型)和中胚层型(运动员型)。 1.内胚层型一一肥胖型中午身高,身体呈圆柱形,营养良好,头大面 红,颈短肩宽,胸 宽腹大,四肢短粗,臀厚腿短,肌肉无力,脂肪成分占优势。 2.外胚层型一一细长型身材细长,头小面白,胸部扁平,四肢细长,肌 肉纤细,皮下脂 肪沉积不多,皮肤和神经组织占相对优势。 3?中胚层型一一匀称型(运动员型) 身高超过平均身高以上,全身发育匀称,颈长而粗,肩部丰满,胸廓发育良好,四肢粗壮,骨骼粗大,肌肉发达,运动成绩良好,骨骼与肌肉占相对优势。 (二)测量体型的意义 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征,可以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体型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细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研究表明,许多专项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明显不同于篮球运动员。运动员的体型分布与一般人不同,如短跑运动员多为内一一中胚层型或外一一中胚层型,800M以上运动员多为外一一中胚层型,举重和投掷运动员多为中胚层型或趋向于内一一中胚层型,横渡海峡的人多为内一一中胚层型,所以体型的测定可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体型测量方法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影响100米短跑成绩的因素指标及测量方法 王彦博 007 短跑是田径运动项目中最具观赏性、竞争最激烈的项目之一。我国作为一个竞技体育大国很过项目的竞技成绩一直保持在世界的领先水平,但是也有那么一些项目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的弱项,其实就包括短跑项目。在我国短跑项目的历史上除了刘翔之外再也没有任何人达到过世界之巅,因此发展短跑项目的竞技水平也是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提高运动成绩对优秀短跑运动员在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心理品质等方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运动选材作为挖掘运动员先天运动素质起着重要作用。通过选材指标的测量与评价对了解短跑运动员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特征,,对于了解该项目的竞技规律,,创造优异成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根据短跑项目的运动特点以及参考的文献本作者将影响短跑成绩的因素大体分为以下四类: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同时这四大类因素又包括很多小的因素。 1、身体形态对短跑成绩的影响及测量方法 身高体重。 身高是反映运动员身体发育水平的指标,其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是短跑运 动员身体形态指标中一项较为重要的指标。体重即身体重量,体重表明营养状况、力量、身体素质和爆发力等潜力,在短跑运动中同身高一样有重要位置,是保证从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再到冲刺跑的有力保证。通过身体体重的关系可以计算出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刘立在他发表的硕士毕业论文《黑龙江省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选材的研究》中指出克托莱指数是评价人体相对体重或等长体重来反映人体的宽度、厚度和围度,形态发育水平和匀称度,以及人体组织的密度的重要指标。短跑运动员要求骨径较细、身体重量适宜。克托莱指数反映身体的充实度,短跑运动员身高、体重适宜,也代表身高与体重的比值,所以克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 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 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有关系,因而灵敏素质是内容复杂的一项综合身体素质。在许多技巧性强、技术复杂、动作多变和无固定动作组合的对抗运动项目中,灵敏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 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疾跑方向的转换、身体位置的变化和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等三种。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往返跑(4*10m)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7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4*10m往返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就越高。中国成年人4*10m往返跑评价标准见表5-12。 2.“十字”变向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十字”变向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就越强。 3.反复侧跨步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 适用对象:适应于儿童到成年人。 评价:反复侧跨步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就越好。 4.10秒钟卧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也可以用1分钟立卧撑测量力量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章 1. 体育测量与评价: 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2. 简述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性质? 1)从大的科学体系看:体育测量评价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科学门类。 2)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 3)从信息科学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体育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4) 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教育测量评价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 5)从体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刨学、运动医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 6)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3. 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它是对体育领域中的各个要素、发展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关系及其体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过程及结果的解释、评估和判断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体育测量评价活动的规律性。 第二章 1. 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也就是说,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即为测量。 2.体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3. 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反应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4.测量的可靠性: 5.测量的客观性: 6.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 7.如何理解测量与测验,测量的三要素是什么? 测量:是一种手段,是通过测量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定量化,以便人们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 测验:是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 三要素:事物属性、法则、数字符号。 8.影响测量的可靠性、客观性、有效性因素有哪些? 客观性:1)测试者水平 2)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 3)测量的指标特征 4)测量的尺度 可靠性: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 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 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 有效性:1)测量的可靠性 2)效标有效性 3)受试者总体特征 4)测量指标的数量 8. 体育测量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科学性原则 2.可比性原则 3.适用性原则 4.相关性和独立性原则。 9. 成套测验的特点是什么? 1)总体属性与其各个测验成分高低相关

体育测量与评价总复习资料

体育测量与评价 一.人体的主要测量点 人体主要测量点的依据是:(1)骨性标志(2)皮肤褶皱(3)肌性标志(4)皮肤特殊结构。 1.耳屏点:外耳道前方耳屏软骨上缘 的起点。测量指标:身高、坐高测 量点。 2.胸中点:左右第四胸肋关节上缘的 连线与正中矢状面的交点。测量指 标:已发育女性胸围测量点。 3.肩胛骨下角点:肩胛骨下角的最低 点。测量指标:胸围测量点。 找点方法:同侧手臂向后伸小臂反向弯曲。 4.髂嵴点: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 点。测量指标:骨盆宽、下肢长H 测量点。 5.髂前上棘点:髂前上棘最向前下方 突出的一点。测量指标:下肢长A 测量点。 找点方法:坐姿,在腹股沟用拇指从下向上触摸到突出点。 6.肩峰点:肩胛骨肩峰外侧缘上,最向 外突出的一点。测量指标:上肢长、肩宽测量点。找点方法:同侧手臂 斜上举的凹陷。 7.大转子点:股骨大转子最高点。测 量指标:下肢长B测量点。 找点方法:同侧腿外展在大转子外 的凹陷。 8.胫骨点:胫骨内侧内侧缘上最高 点。测量指标:小腿长测量点。 找点方法:屈膝90度,沿着胫骨向 上到膝内侧下方突出点。 9.内踝点:胫骨内踝尖端最向下方的 点。测量指标:小腿长 10.跟点:直立时足跟最向后突出的一 点。测量指标:跟腱长测量点。二.体格测量:量度测量 1.体重:是描述人体横向发育的指标,是反映人体骨骼、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器官综合发育状况的重要整体指标。测量方法:测量前应将游码调整至零,使刻度尺呈水平位,测量时体重计应放在平坦的地面,令受试者轻上,立于称台中央,测试者移动游码至刻度尺稳定在水平位后读数并记录,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kg 评价:(1)发育状况:对象:儿童少年发育状况良好—体重的指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发育状况不良—体重的指 标随年龄的增长而缓慢。(2)健康状况: 对象:成年人体重指数:体重/身高 的平方(m的平方)健康状况良好— 体重指数正常/体重稳定健康状况 不良—体重上升—肥胖体重进行性 下降—没有采取任何减肥措施下,体重 下降的现象。(3)评价运动能力对象: 运动员:运动能力提高—瘦体重增加, 疲劳状态—体重下降。 长度测量 1.身高: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反 映人体骨骼发育状况,身体纵向发育水 平的重要指标。身高指人体直立时头顶 点至身高计底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测量方法:三点一线 三点:足跟、骶骨、肩胛间部紧靠立柱, 三点确定身体的位置。 一线:耳屏点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一 线确定头部的位置。 评价:同体重 2.坐高:指坐位姿势时,头顶点至座板平 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测量方法:两点一线 两点:骶骨、肩胛间部紧靠立柱,三点 确定身体的位置。 一线:耳屏点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一 线确定头部的位置 评价:评价人体纵向体型坐高指数= 坐高/身高*100 亚洲:指数54为正 常>56为长躯干型,<52为短躯干 型。欧美:指数52为正常,>54为 长躯干型 。 3.指距: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 侧指尖点间的直线距离。 评价:运动员选材:指距指数=指距/ 身高*100 典型项目:田径田赛项目 4.上肢长:指手臂下垂时肩峰点至中指 尖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评价:上肢长指数=上肢长/指距 *100 5.下肢长:评价:下肢长指数=下肢长/ 身高*100 测量方法:将尺子的固定端置于地 面,游标顶端指向测量点进行4个长度 测量。 (1)下肢长B:股骨大转子点至地面 的垂直距离。 (2)下肢长H:髂嵴点至地面的垂直 距离。 (3)下肢长C:臀纹线至地面的垂直 距离。 下肢长构成比:下肢长C指数=下肢 长C/下肢长H*100 (4)下肢长A:髂前上棘点至地面的 垂直距离。 典型项目:要求速度,爆发力 6.小腿长:大小腿弯曲90度时胫骨点 至内踝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评价:小腿长指数=小腿长/小腿长 *100 7.跟腱长: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 跟点的垂直距离。 评价:跟腱长指数=跟腱长/小腿长 *100 8.手长:是远端腕横纹中点至中指尖的 直线距离 测量方法:要求掌心与前臂成一直 线 评价:运动员选材:手长指数=手长 /上肢长*100 典型项目:体操,与器械有关的项目, 游泳 宽度测量 1.肩宽:左右肩峰点之间的直线距 离。肩宽指数=肩宽/身高*100 肩宽指数=肩宽/骨盆宽*100 2.骨盆宽:左右髂嵴点之间的直线距 离。骨盆宽指数=骨盆宽/身高 *100 肩宽、骨盆宽是评价人体横向体型的指 标。 围度测量 1.胸围:胸腔的发育程度,胸背部肌肉 的发达程度,胸背部脂肪的堆积程 度。 测量方法:定位后于平静呼吸测量。 胸前定位:男性和未发育的女性,带尺 下缘置于乳头上缘,成年女性带尺置于 胸中点。 背部定位:带尺上缘置于肩胛骨下角点 下。 胸围指数=胸围/身高*100 2.最小腰围:肋骨与髂嵴之间腰部最 细处水平绕行一周的围长。 3.臀围:臀部最高点绕臀一周。 4.大腿围:臀纹线最低点水平绕行一 周的围长。 5.小腿围:腓肠肌最粗处水平绕行一 周的围长。 6.踝围:胫骨内踝上方小腿最细处绕

体育测量与评价

听了专家的讲授,我收获颇丰,对体育测量评价有了更深认识,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运动参与 低年级:对体育课表现出学习兴趣。 中年级: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 高年级:主动参与运动动作的学习。 (二)运动技能 低年级: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 中年级: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会做简单的组合动作,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 高年级:知道所练习运动项目的术语,观看体育比赛,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 (三)身体健康 低年级:注意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柔韧、反应、灵敏和协调能力。知道身体各主要部位的名称和自己身体的变化。 中年级:基本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描述身体特征。 高年级: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发展速度和平衡能力。 (四)心理健康 低年级: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

中年级: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在一定的困难条件进行体育活动。 高年级: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 (五)社会适应 低年级:体验集体活动和个人活动的区别,在体育活动中尊重他人。 中年级: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合作行为。 高年级: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表现出与社区活动的联系,了解体育与健康资源。 (六)创新能力(建议增加的内容) 低年级:在游戏中能说出游戏的变化,找出不同点。 中年级:在体育活动中发现不同点,变化出新的方法,能联想到生活实际。 高年级:在体育活动中能利用所学基本动作、图解和信息媒体进行新的动作组合,联想与创造编出新方法。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四章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呼吸机能测量的基本要求; 2.了解呼吸机能评价的基本内容; 3.掌握最大摄氧量测量与评价的应用。 重点难点: 1. 呼吸机能测量的基本要求与呼吸机能评价的基本内容; 2. 最大摄氧量测量与评价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二节呼吸机能的测量与评价 呼吸是机体与环境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运动是以自主神经反射为主,有躯体神经参与支配的骨骼肌收缩活动。呼吸过程包括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因此,呼吸机能主要从肺通气功能的量和对呼吸运动控制能力的质两个方面来测量与评价。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是肺活量,测量结果有绝对值和相对值之分,实际上,相对值更能反映呼吸机能水平。屏息反映机体对呼吸肌收缩的控制能力。 一、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 肺活量是一次呼吸时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的通气功能水平。肺活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呼吸肌的力量、肺和胸廓的弹性

等因素。 1.安静时肺活量的测量与评价 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 评价标准:中国汉族学生肺肺活量百分位娄评价表,见表4-18。 2.五次肺活量试验 3.定量负荷后五次肺活量试验 二、闭气试验 闭气试验指测定闭气时间。闭气时,肺泡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逐升高,氧分压逐渐下降,机体缺氧加重,因而引起呼吸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其他器官系统的一系列机能变化。一般认为,闭气试验结果可反映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及碱储备等重要生理机能水平。由于闭气时间的敏感度较差,15秒内的差值一般无多大实际意义。精神因素,主要是意志品质对闭气时间有较大的影响。 1.安静状态下闭气试验 2.定量负荷后的闭气试验 3.重复闭气试验 第三节最大摄氧量的测量与评价 最大吸氧量是指人体的呼吸循环等机能能力达到最高水平时,单位时间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它是反映一个人心肺功能水平的可靠而又有效的生理指标。在体育运动中,作为有氧工作能力的主要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核题 1、简述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2、如何利用标准值百分数法确定肥胖标准? 3、疲劳的一般表现有哪些? 4、人体的体形中,中胚层型的特征是怎样的? 5、简述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6、简述进步率的评定方法? 1、简述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答:影响可靠性的因素: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 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 4、此外,测验的长度、频数, 测量条件的规范程度,测试人员的能力水平,测量手段的鉴别功能以及评分标准的适宜程度等,对测量的可靠性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2、如何利用标准值百分数法确定肥胖标准? 答:肥肥胖指数百分比计算法肥胖指数百分比计算法肥胖指数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之内为超重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 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 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 肥胖指数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之内为超重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 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肥胖指数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 之内为超重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肥胖指数百分 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之内为超重 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