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辅导

学习提示: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病。本章给大家介绍了总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结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系统疾病在我们国家发病率是比较高的,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特别是在广大的基层和农村,呼吸系统疾病更是多见。因此大家应认真了解上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为护理提供理论基础。对于这一章的学习,首先应复习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这一章有录像3讲,在学习时请注意收看。

学习要求:重点掌握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原因、临床表现及其护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定义;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支气管哮喘概念;临床表现;内、外源哮喘的比较及并发症;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肺炎链球菌肺炎、浸润性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概念,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呼吸衰竭及ARDS概念、ARDS诱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及健康教育

第一节总论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生理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请大家复习解剖学和生理学内容,要清楚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特点以及肺的解剖和循环特点。

二、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及护理

(一)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

1.咳嗽、咳痰

从咽到小支气管粘膜受到刺激均可引起咳嗽。判断咳嗽的性质,咳嗽、咳痰与时间、体位的关系,咳嗽的音色、痰的性状和痰量、咳嗽的伴随症状对疾病的诊断很重要。

如咳嗽时不能将气道内分泌物或异物排出体外,称为无效咳嗽,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原因。

2.咯血

咯血量的多少与受损血管的性质及数量有直接关系,而与疾病严重程度不完全相关。

根据咯血量不同分为小量咯血(每次少于100ml)、中等量咯血(每次100~300ml)、大量咯血(每次300ml以上)。

咯血的并发症有窒息、休克、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窒息和休克是咯血直接致死的主要原因,应及时识别与抢救。

3.呼吸困难

常见病因及临床表现:

1)肺原性呼吸困难:是临床最常见的呼吸困难。根据其特点分为①吸气性呼吸困难;②呼气性呼吸困难③混合性呼吸困难

2)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功能不全时呼吸困难主要由肺循环瘀血引起;右心功能不全时呼吸困难主要由体循环瘀血引起。

3)中毒性呼吸困难:由酸中毒、毒血症和药物中毒等引起。

4)血源性呼吸困难:由于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或变性所致。

(二)护理

咯血

1.护理评估

(1) 病史及心理、社会资料;(2)身体评估;(3)有关检查

2.主要护理诊断

(1)有窒息的危险:与大量咯血有关;与无力咳嗽致血液阻塞大气道有关。

(2)潜在并发症:休克。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液滞留于支气管引起肺不张有关

(4)焦虑或恐惧:与咯血不止有关;与对进一步检查及其结果感到不安有关。

3.护理计划及评价(举例)

有窒息的危险:与血液阻塞大气道有关。

(1)目标

1)病人能按要求轻轻将血咯出,并无紧张情绪。

2)咯血期间未发生窒息或一旦发生窒息能被及时发现并获得恰当的急救。

(2)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2)休息;3)保持呼吸道通畅;4) 用药护理;5) 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6)

配血备用;7) 心理护理

8)窒息的急救措施:病人一旦出现窒息早期表现,应立即进行急救,步骤如下:①清

除积血、保持气道通畅,在无任何设备时,立即拦腰抱起病人(或将病人上半身脱离床沿),呈头低脚高45°俯卧位,另一人将其头部略向背屈,并拍击背部,以迅速排出积血,或立即用金属压舌板橇开紧咬的牙齿,清除和吸引咽部及气管内的积血,严重时需紧急气管插管吸出积血以恢复气道通畅。②氧疗:气道通畅后,给予高流量吸氧。③自主呼吸受损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3)评价:咯血期间未发生窒息,目标完全实现。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 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呈缓慢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COPD与慢性支管炎或(和)肺气肿密切相关。

慢性支管炎是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以上,能排除具有咳嗽、咳痰的其他心肺疾病,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

阻塞性肺气肿(简称肺气肿)系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部分(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

缓慢起病,病程较长。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二)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典型肺气肿体征。

(三)并发症可有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二、肺功能检查

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COPD诊断、严重程度分级、疾病进展、判断预后及治疗效果等均有重要意义。

三、治疗要点

(一)急性加重期

1. 控制感染:急性加重最多见原因是细菌或病毒感染。较轻患者,多选择口服抗菌药物,对于较重患者,多选用抗菌谱较广的抗菌药物并静脉注射用药。

2.支气管扩张药:

(1)茶碱类:如口服茶碱缓释或控释片、氨茶碱等。

(2)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主要有沙丁胺醇(舒喘灵)气雾剂。

(3)抗胆碱能药:主要有异丙托溴铵(异丙托品)气雾剂。

3.祛痰药对痰不易咳出者可应用祛痰药。常用的药物有氨溴索或羧甲司坦等。

4. 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可应用,如口服泼尼松龙。

5. 氧疗低氧血症者可用鼻导管持续给氧,一般吸入氧浓度控制在28~30%。

(二) 稳定期

1.支气管扩张药及祛痰药常用药物同急性加重期。支气管扩张药长期规则应用可预防和减轻症状。

2.长期家庭氧疗(LTOT) 对COPD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改善活动能力、睡眠和认知能力。目的是使PaO2≥60mmHg和(或) 使SaO2升至90%。

3.戒烟

4.营养治疗

5.呼吸肌功能锻炼和体育锻炼可作腹式呼吸、缩唇呼气和气功、太极拳、定量行走或登梯练习等运动,以加强呼吸肌的活动能力和运动耐力,改善呼吸功能。

四、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2.休息与活动;3.饮食及饮水;

4.呼吸肌功能锻炼

(1)腹式呼吸

(2)缩唇呼气:在呼气时缩唇,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气体经缩窄的口唇缓慢呼出称缩唇呼气。7~8次/分,每次训练10~20分钟,每日训练2次。

5.长期家庭氧疗的护理应向病人说明长期家庭氧疗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6. 药物治疗的护理按医嘱应用抗菌药、支气管扩张药、祛痰药等药物,说明气雾剂用法,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7.心理护理

五、健康教育

1. 向群众进行预防COPD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避免发病的高危因素,特别是宣传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指导群众戒烟;对有COPD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

2. 对COPD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教育:①避免诱发因素。②劝导患者戒烟。③坚持呼吸肌功能锻炼。④坚持全身锻炼及耐寒锻炼。⑤也可用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注射。⑥坚持家庭氧疗。⑦按医嘱用药。⑧教会病人自我监测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诊治。

3. 预后与病情的轻重程度及合理的治疗有关,如发生并发症则预后较差。

第三节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加剧,常伴有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一、临床表现

(一)症状与体征

1.症状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胸闷、气急、咳嗽及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凌晨发作和加重,重者被迫端坐、发绀。

2.体征典型的体征是呼气相延长伴广泛的哮鸣音。

(二)并发症发作时可并发气胸、肺不张;长期反复发作可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二、治疗要点

治疗的目的为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尽可能保持肺功能正常,维持正常活动能力。

(一)脱离变应原避免暴露于激发因素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二)药物治疗治疗哮喘的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和抗气道炎症两大类。

1.支气管舒张剂

(1)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β2激动剂),是目前最常用的支气管解痉药。(2)茶碱类药物,轻至中度患者口服氨茶碱。(3)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吸入,尤其适用于夜间哮喘及多痰患者。

2.抗炎药物

(1)糖皮质激素吸入型激素制剂是目前推荐的长期抗炎治疗哮喘最常用的药物,如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气雾剂。

(2)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3)色苷酸钠能预防变应原、运动和干冷空气等诱发的哮喘。

三、护理

止喘气雾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吸药前先缓慢呼气至残气位,然后将喷口放入口内,双唇含住喷口,经口缓慢吸气,在深吸气过程中按压驱动装置,继续吸气至肺总量位,尽可能屏气10秒,使较小的雾粒在更远的外周气道沉降,然后再缓慢呼气。若需要再次吸入,应等待至少1分钟后再吸入药液。间隔一定时间是为了“第一喷”吸入的药物扩张狭窄的气道后,再次吸入的药物更容易到达远端受累的支气管。

第四节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症是支气管慢性异常扩张的疾病,系因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慢性炎症及支气管阻塞,引起支气管组织结构较严重的病理性破坏,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

临床上以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为特征。

一、临床表现

1.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痰液静置后可分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粘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伴有厌氧菌感染时痰液有恶臭味。

2.反复咯血

3.反复发生肺部感染

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

二、治疗要点

(一)保持呼吸道引流通畅

1.祛痰剂

2.支气管扩张剂

3.体位引流:应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体位进行引流,引流时,尤其是进行头低脚高位引流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肺功能及咳痰的情况,以防发生意外。

4.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二)控制感染是急性感染期的主要治疗措施,应根据病情、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合适抗菌药物。

(三)咯血的处理

第五节肺炎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的炎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入院后在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在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 (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 内发生的肺炎。

者多饮水,以保证足够入量并有利于稀释痰液。入量不足时给以静脉补液。

一、肺炎链球菌肺炎

是由肺炎链球菌(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典型病变呈大叶性分布。临床表现以寒战、

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及胸痛为特征。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肺炎,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发病率逐渐下降,不典型病例较前增多。

(一)临床表现

1.大多数病人有数日上呼吸道感染的前躯症状。多急骤起病,出现寒战、高热,体温通常在39~40℃。可有胸痛,深呼吸时加重,并可放射至肩及腹部。感染严重者可并发感染性休克,尤其是老年人。

2.体征患者呈急性热病容,口角可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者可出现紫绀。早期肺部可无异常体征。肺实变时体征为。

本病自然病程1~2周,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后,体温于1~3日内恢复正常,其他症状及体征也随之消失。

(二)治疗要点

1.抗感染治疗首选青霉素G,用药途径及剂量取决于病情轻重及有无并发症。

2.对症及支持治疗尽量不用退热剂,避免大量出汗,影响临床判断。

3.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时,首先应注意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并监测中心静脉压;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二、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

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常见致病菌有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正常人咽部有革兰阴性杆菌寄生,一些慢性疾病、昏迷病人带菌率可达50%,故此类肺炎感染途径主要是吸入感染,特别是在有慢性肺病、糖尿病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病人,因机体免疫力低下易于诱发。近年来住院患者使用机械呼吸器、雾化吸入器等造成的院内感染多数为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本病发生无季节性,并发症较多见,预后较差。

三、军团菌肺炎

军团菌肺炎是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军团杆菌存在于水和土壤中,常经供水系统、空调或雾化吸入引起呼吸道感染,可呈小的暴发流行。年老体弱、慢性疾病、恶性肿瘤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易患本病,病死率高。夏季或初秋为多发季节。

第六节肺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犯多个脏器,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多呈慢性经过,临床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咳嗽、咳血等症状。

传染源:痰结核杆菌阳性尤其是痰涂片检查结核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是最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一、临床类型

1.原发型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

3.继发型肺结核

1)浸润性肺结核此型为肺结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见于成年人。早期及病灶较小者,常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胸部X线片:显示在肺尖和锁骨上下有片状、絮状阴影,边缘模糊,可融合形成空洞。

2)空洞性肺结核本型临床症状较多,常有发热、咳嗽、咳痰、反复咯血等,痰结核菌阳性。

3)结核球结核球直径多在2~4cm间。

4)干酪性肺炎当人体处于免疫力明显低下,且有大量结核杆菌感染时,病灶呈干酪样坏死、液化,进而形成空洞及支气管播散。病人出现明显结核中毒症状,痰结核菌阳性。

5)纤维空洞性肺结核临床表现病程迁延,常有咳嗽、咳痰、反复咯血等,肺功能严重受损。病人痰中带有结核杆菌且常耐药,成为结核病的重要传染源。

4.结核性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

二、有关检查

1.痰结核杆菌检查:此检查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的方法,也是制定化疗方案和考核疗效的主要依据。

2.结核菌素试验:用于检出结核杆菌感染。目前多采用的结核菌素为纯蛋白衍化物(PPD)。通常取0.1ml(5IU)结素,在左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注射后48~72h后测量皮肤硬结的横径和纵径,得出平均直径=(横径+纵径)/2。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泡、坏死为强阳性(+++)。

我国城镇居民的结核感染率较高,故结核菌素5IU阳性仅表示曾有结核感染,并不一定现在患病。若呈强阳性反应,常表示为活动性结核病。

三、治疗要点

(一)结核病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

化疗对结核病的控制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化疗药物杀灭病灶内的细菌。

1.化疗原则肺结核的化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

2.常用的抗结核药

(1) 异烟肼(H,INH):为全杀菌药,对不断繁殖的结核菌作用最强。不良反应主要有:肝脏损害,周围神经炎等。

(2) 利福平(R,RFP):为全杀菌药。不良反应主要有:肝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

(3)吡嗪酰胺(Z,PZA):为杀菌药。不良反应主要为肝脏损害、胃肠道反应、关节痛等。

(4)乙胺丁醇(E,EMB):为抑菌药,口服易吸收。不良反应少,偶有球后视神经炎。

(5)链霉素(S,SM):为半杀菌药。不良反应主要有:听神经损害,肾毒性。

(6)对氨基水杨酸钠(P,PAS):为抑菌药。因其副作用多,已渐被乙胺丁醇取代

3. 统一标准化疗方案我国常用的短程化疗方案有

(1) 初治涂阳肺结核化疗方案

①每日用药方案: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顿服,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顿服,4个月。简写为:2HRZE/4HR。

②间歇用药方案: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隔日1次或每周3次,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1次或每周3次,4个月。简写为2H3R3Z3E3/4H3R3。

(2) 初治涂阴肺结核化疗方案:

①每日用药方案: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顿服,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顿服,4个月。简写为:2HRZ/4HR。

②间歇用药方案:强化期: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隔日1次或每周3次,2个月。巩固期:异烟肼、利福平,隔日1次或每周3次,4个月。简写为2H3R3Z3/4H3R3。

四、预防

1.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和彻底治愈病人是控制传染源的关键。尤其是彻底治愈痰菌阳性病人,有助于控制传染源及改善疫情。

2.切断传播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病人咳嗽时应适当遮掩,不随地吐痰,痰液要进行灭菌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

卡介苗接种。

五、主要护理措施

1. 消毒、隔离:涂阳肺结核病人应住院治疗并进行呼吸道隔离。

2. 病情观察①观察发热、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②咳嗽、咳痰、咯血、气短等呼吸道症状;③监测生命体征、体重变化;④注意痰结核菌、X线检查结果及变化等。

3.休息

4. 饮食应多食肉类、蛋类、牛奶等富含蛋白质食物。

5. 药物治疗的护理

(1)抗结核药:①护士应向病人及其家属反复强调化疗的重要性及意义,督促病人按医嘱服药,坚持完成规则、全程化疗。②向病人说明化疗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表现,督促病人定期检查肝功能及听力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后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停药。③观察药物疗效:病人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痰结核菌及X线检查的变化。

(2)垂体后叶素:在肺结核大咯血病人应用垂体后叶素时,应注意疗效及不良反应。

6.胸腔穿刺抽液的护理术前应向病人说明目的、注意事项,并安慰病人。抽液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头晕、出汗等“胸膜反应”,如发生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抽液,让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预防休克发生。

7.痰标本的采集肺结核患者有间断且不均匀排菌的特点,故需多次查痰,通常初诊患者需留3份痰标本,包括清晨、夜间和即时痰,如无夜间痰,应在留清晨痰后2~3小时再留1份痰标本。复诊患者每次需留2份痰标本。无痰患者可采用痰诱导技术获取痰标本。

8.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家属对结核病的认识,并应针对他们存在问题给予指导与帮助。

六、健康教育

1.开展预防肺结核的健康教育。

2.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坚持规则、全程化疗的重要性。

3.对结核病人的饮食、休息、活动给以具体指导。

4.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及时进行胸部X检查,以及早发现肺结核并进行治疗。

笫七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原发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常有区域性淋巴结和血行转移。早期有刺激性咳嗽和痰中带血等呼吸道症状。

肺癌是当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很多发达国家及我国一些大城市、工矿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已跃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

吸烟:吸烟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鳞状上皮细胞癌(鳞癌),为最常见的类型。腺癌,女性多见。大细胞癌,恶性度较高。还有支气管腺体癌等。

一、临床表现

(一)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1.呼吸系统症状

(1)咳嗽:约3/4患者有咳嗽症状,为肺癌最常见的早期表现,常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或有少量粘液痰。

(2)咯血:肺癌患者常有咯血,多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

(3)胸闷、气急:因癌肿阻塞支气管;或肿瘤转移至肺门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或肿瘤转移引起胸腔积液等均可引起胸闷、气急。

(4)喘鸣:约有2%患者可有局限性喘鸣,由于肿瘤引起支气管部分阻塞所致。

2.全身症状

(1)发热:多由于继发肺炎或肿瘤组织坏死引起,多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2)体重下降:为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至肿瘤晚期,由于肿瘤消耗及感染、疼痛所致的食欲减退,可引起消瘦或恶病质。

(二)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可引起胸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Horner综合征等。

(三) 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可转移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头晕、呕吐等颅压增高的症状。还可转移至浅表淋巴结、肝、骨骼等,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

二、有关检查

(一)胸部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肺癌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二)痰癌细胞检查为最简单、有效的并能提供组织学类型的早期诊断方法。

(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纤支镜检查对肺癌的诊断及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三、治疗要点

肺癌的治疗是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向、病理类型等,采取综合治

疗措施,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其治疗原则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为早期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切除的局部晚期(Ⅲa)患者可采取辅助化疗+手术治疗±放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Ⅲb) 患者可采取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远处转移的晚期患者以姑息治疗为主。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原则为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或)放疗。

四、化疗的护理

(1)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时,应减慢药物滴注速度;遵医嘱应用灭吐灵、氯丙嗪等药物,有助于缓解恶心、呕吐。化疗前、后2h内避免进食;少量多餐。记录出入量,如入量不足时,注意补充水、电解质及营养物质。

(2) 预防局部组织环死和栓塞性静脉炎:如发现药物外渗后,应立即停止输注,迅速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并冰敷24h;如发现静脉炎时,应停止注射,并采用药物局部外敷或理疗。

(3)口腔护理:化疗病人易发生口腔真菌感染和牙周病,应注意作好口腔护理。

(4)其他:化疗病人可发生脱发,应向病人说明停药后毛发可再生。某些化疗药物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排尿。

第八节自发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指在无外伤或人为因素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的胸腔积气和肺压缩。主要的临床表现有突发胸痛、胸闷、气急,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一、临床类型

根据胸膜裂口的情况及胸腔压力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临床类型:

(一)闭合性(单纯性)气胸

胸膜破裂口较小,随肺萎陷而关闭,空气不再继续进入胸膜腔,故胸膜腔积气量较少,胸内压接近或稍超过大气压。

(二)交通性(开放性)气胸胸膜破裂口较大或因两层胸膜间有粘连和牵拉而不能关闭,随吸气和呼气活动气体自由进出胸膜腔,使胸腔内压接近大气压。

(三)张力性(高压性)气胸胸膜破裂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活瓣开放,气体进入胸膜腔,呼气时活瓣关闭。这样每次呼吸运动均有空气进入胸膜腔而不能排出,故而使胸腔内气体愈积愈多,胸膜腔内压力迅速升高为较高正压,形成高压性气胸。抽气后胸膜腔内压可下降,但不久又迅速复升。胸膜腔内高压可使肺脏受压,并使纵膈向健侧移位,静脉回心血流受阻,造成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故需紧急治疗。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症状与气体进入胸腔的速度、胸膜腔内积气量、肺部基础疾病及肺功能状态有关。典型表现为急骤起病,患侧突发胸痛、刺激性干咳、胸闷和呼吸困难,多喜健侧卧位。张力性气胸常出现剧烈胸痛、严重呼吸困难、冷汗、紫绀、烦躁不安、心律失常,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呼吸衰竭、休克。

(二)体征少量气胸的体征不明显。大量气胸时可发现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及语颤减弱,叩诊鼓音,心或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听诊呼吸音减低或消失。如有皮下气肿,皮下出现握雪感。

(三)并发症可有脓气胸、血气胸或纵膈气肿。

三、治疗要点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目的是促进患侧肺复张、消除病因及减少复发。

四、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监测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胸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变化。

2.休息应严格卧床休息,血压平稳者可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咳嗽及胸腔引流。

3.排气治疗的护理

(1) 应用人工气胸箱排气者,协助医生作好准备工作及协助进行排气治疗,术前向病人说明治疗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并观察抽气过程中及抽气后的反应。

(2)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协助医生作好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工作,装配并检查引流装置,水封瓶内注入适量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妥善放置、固定引流装置,水封瓶的位置必须低于患者胸腔,常放于患者床下,以免瓶内水反流进入胸腔。连接胸腔引流管的玻璃管一端置于水面下1.0~2cm,以确保引流装置和患者胸腔之间为一密封系统。如应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压力应保持在-8~-12cmH2O为宜,以避免过大的负压吸引对肺的损伤。

2)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排气、引流情况,如有气泡从水封瓶液面逸出或长玻璃管内液面随呼吸上下波动,提示引流通畅。

3) 鼓励病人定时翻身,定时进行深呼吸和咳嗽,促进肺尽早复张。

4)准确记录引流液外观及量。

5)处理伤口、引流管、水封瓶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6)若发生水封瓶破损,应迅速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并及时更换水封瓶。若发生引流管滑脱出胸腔,应嘱病人呼气,并迅速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将伤口覆盖,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7)当水封瓶内无气泡逸出1~2天后,患侧呼吸音恢复,胸部X线检查确认肺已复张时,可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观察24h,病情仍稳定方可拔管。

8)观察放置胸腔闭式引流后病人的反应,如病人呼吸困难、胸闷好转,说明肺己复张,若病人呼吸困难加重、出现紫绀、大汗、血压下降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肋处理。

第九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的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右心负荷加重,进而造成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肺原发疾病、肺气肿及右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及体征。急性呼吸道感染是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常导致肺、心功能衰竭。本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冬、春季节多有急性发作。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支气管、肺部疾病以COPD最为多见,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严重的脊柱畸形、胸廓畸形、广泛的胸膜粘连等。

3.其他:肺血管疾病如肺小动脉栓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二)发病机制

1.动脉高压的形成

2.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3.其他重要脏器的功能损害

二、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从COPD发展到肺心病一般需6~10年。根据肺、心功能情况将肺心病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缓解期)

1.症状此期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乏力、活动耐力下降等。

2.体征:肺部有明显肺气肿征。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加重期)

1.呼吸衰竭

2.心力衰竭

(三)并发症

1. 肺性脑病因呼吸功能不全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精神障碍的综合征称为肺性脑病。肺性脑病尤其是重型患者预后差,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2.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肺心病可发生各种类型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以呼吸性酸中毒最为常见。肺心病病人在使用机械通气时,如通气过度会发生呼吸性碱中毒。

3.心律失常多为一过性心律失常,常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休克发生休克原因有严重感染、出血、严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以感染中毒性休克最多见。

5.出血有消化道出血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三、治疗要点

肺心病源于慢性肺部疾病,而支气管、肺的急性感染又是使病情加重,导致肺、心功能衰竭的最主要诱因,因此,肺心病的治疗必须抓住以“治肺为主、治心为辅”的原则。

(一)急性加重期

1.控制感染根据感染的环境(院内或院外)、痰涂片、痰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静脉给药。

2.维持呼吸道通畅及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纠正缺氧:通常采用鼻导管方法低流量(1~2L/min)持续给氧。采用低流量、低浓度给氧其理由如下:①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加重:慢性肺心病病人发生严重缺氧时多伴有慢性二氧化碳潴留,长期二氧化碳潴留使患者呼吸中枢的化学感受器对二氧化碳浓度改变已不敏感,呼吸的维持主要靠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若吸入较高浓度氧,随着PaO2的上升,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将减弱,甚至消除,结果肺通气减少,二氧化碳潴留进一步加重,甚至发生二氧化碳麻醉。②防止严重缺氧引起的组织损伤:严重缺氧时,PaO2与SaO2的关系处于氧离曲线的陡直部分,只要PaO2稍有上升,SaO2便有较多的增加,即能防止严重缺氧对组织的损伤。采用24小时持续不间断给氧,是因为间歇吸氧既不能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加重,还会加重缺氧,因此,C0PD、肺心病病人缺氧,尤其伴二氧化碳潴留时应采取低流量持续给氧的原则。

3.控制心力衰竭肺心病的心力衰竭常经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处理后,多数患者可以缓解,少数需加用利尿、强心药等治疗。

4. 控制心律失常一般经控制感染、纠正缺氧后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如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

四、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监测①监测生命体征。②观察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及紫绀情况;③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表现:如有无呼吸困难加重、头痛、意识障碍、球结膜水肿等;④有心衰者应观察体重、出入量尤其是尿量、皮肤水肿情况、心率及节律、肝脏肿大及压痛、颈静脉怒张及肝颈静脉回流征;⑤有关检查结果,如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等。

2. 休息

3. 饮食因肺心病病人多数有营养不良,改善营养状况有利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及增强呼吸肌力量。

4. 对症护理

(1) 咳嗽、咳痰的护理

(2)氧疗的护理:给予持续低浓度吸氧,氧浓度一般在25%~35%,流量1~2L/min,经鼻持续吸入,必要时可通过面罩或呼吸机给氧,吸入的氧气必须湿化。

(3)呼吸衰竭的护理

(4)心功能不全的护理

5.药物治疗的护理

6.心理、社会支持

理、社会支持,关心及照顾患者,提高其生活质量。

5.肺心病多数预后差,病死率在10%—15%左右,肺性脑病为其主要死因,积极治疗,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第十节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以至在静息状态下也不

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

一、分类

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

1.Ⅰ型呼吸衰竭即缺氧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疾病。

2.Ⅱ型呼吸衰竭即高碳酸血症性呼吸衰竭,血气分析特点是PaO2<60mmHg,同时伴有PaCO2>50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有换气功能障碍则低氧血症更为严重,如COPD。。

二、临床表现

除导致呼衰基础疾患的表现外,其临床表现主要与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有关。

(一)呼吸困难发憋、呼吸费力、喘息是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变化是必有的表现。

(二)发绀发绀是缺氧的典型表现,因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

(三)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衰可迅速出现精神错乱、躁狂、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呼衰早期表现淡漠、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及定向障碍,重症可因脑水肿、脑疝而死亡。

(四)心血管系统症状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心动过速,长期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

三、治疗要点

呼衰的处理原则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代谢功能紊乱,防治多器官功能损害,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建立通畅的气道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二)氧疗是应用氧气纠正缺氧的一种治疗方法。呼吸衰竭时,确定吸氧浓度的原则是保证PaO2迅速提高到60mm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达90%以上,尽量减低吸氧浓度。所谓合理氧疗即根据呼衰类型,采取不同的氧疗。

1.单纯低氧血症性呼衰,采用较高浓度(亦称中等浓度,35%~50%)甚至高浓度(大于50%)氧吸入,以纠正低氧血症,减少通气过度。若吸氧浓度在60%~100%仍不能纠正缺氧(如ARDS)则应进行机械通气。长期吸入高浓度氧可引起氧中毒,应严格控制。

2.缺氧伴CO2潴留,应采取低浓度(25%~35%)持续给氧。适用于COPD等慢性Ⅱ型呼衰患者。

常用鼻导管或鼻塞吸氧,也可经面罩给氧。

(三)增加通气改善CO2潴留

(四)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五)抗感染治疗

(六)并发症的防治

(七)营养支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主要病理特征为由于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的肺泡渗出液中富含蛋白质的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

病理生理改变以肺顺应性降低、肺内分流增加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主。临床表现为呼吸频数和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

随着对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疾病的抢救技术水平的提高,不少患者不直接死于原发病,使ARDS的发生率增加。ARDS起病急、发展迅猛,平均病死率高达50%。

一、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均于原发病后5天内发生,约半数发生于24小时内,此期又称潜伏期,极易误以为原发病加重而失去早期诊治的时机。

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频数是最早、最客观的表现,呼吸频率一般大于28次/分。发绀是本病重要体征,且不能被通常吸氧所改善。

二、治疗要点

治疗目标是:改善肺氧合功能、纠正缺氧、支持生命、保护器官功能,防治并发症和治疗基础疾病。治疗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二、主要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频率的变化。

(2)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注意电解质尤其血钾的变化。

(3)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判断病情、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2.保持气道通畅

机械吸引(吸痰)是维持气通(尤其是人工气道)通畅十分重要的措施。对神清者在吸痰前要向其讲明吸痰的意义、呼吸时可能会有的不适、以及吸痰时需要咳嗽配合,以利于下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等情况。

关于吸痰时机,目前主张采用非定时吸痰,以减少定时吸痰的并发症(如粘膜损伤、气道痉挛等),以及吸痰所导致的痛苦。即当大气道确实有分泌物滞留时才吸痰,如听到痰鸣音、患者要求吸痰或呼吸机的吸气峰压增加,出现高压报警、咳嗽、SaO2下降等情况应及时吸痰。

4.氧疗护理

5.机械通气护理

6.维持体液平衡及适当营养

7.药物治疗的护理

第十章 呼吸系统疾病 习题+考证题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自测题】 A1 型题 1 .关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咽鼓管相对窄、短,易患中耳炎 B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C .肺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 D .右侧支气管比左侧直 E .婴幼儿缺乏SlgA ,易患呼吸道感染 2 .关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下列正确的描述是 A .气管腔狭窄,软骨柔软,弹力组织发育好 B .气管黏膜血管丰富,纤毛运动差 C .肺间质发育好,肺泡数量多 D .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低 E .纵隔相对较大,胸廓呈扁平状 3 .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缺乏的免疫球蛋白是 A . IgA B . IgD C . IgE D . IgG E . SlgA 4 .婴幼儿呼吸特点是 A .胸式呼吸. B .胸腹式呼吸 C .腹式呼吸 D .呼吸潜力大 E .呼吸 频率慢 5 .扁桃体的发育高峰是 A . 3~6 个月 B . 6 个月~1 岁 C . 1~4 岁 D . 4~10 岁 E . 10~15 岁 6 .属于下呼吸道的是 A .咽鼓管 B .会厌 C .鼻窦 D .喉 E .毛细支气管 7 .属于上呼吸道的是 A .鼻 B .气管 C .支气管 D .毛细支气管 E .肺泡 8 .婴儿呼吸次数平均为 A . 16 ~20 次/分 B . 20 ~30 次/分 C . 30~40 次/分 D . 40~50 次/ 分 E . 50~60 次/分 9 .婴幼儿易出现呼吸不规则的原因主要是

A .呼吸器官发育不完善 B.呼吸肌发育不完善 C.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 D.肺弹力组织发育不完善 E.呼吸功能储备能力差 10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是 A .肺炎链球菌 B .真菌 C .病毒 D .肺炎支原体 E .原虫 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如腹痛持续存在,可能是 A .全身症状的表现 B .肠痉挛所致 C .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D .食入刺激性食物 E .发热致肠蠕动亢进 12 .引起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是 A .呼吸道合胞病毒 B .疱疹病毒 C .流感病毒 D .腺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13 .引起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是 A .合胞病毒 B .疱疹病毒 C .流感病毒 D .腺病毒 E .柯萨奇病毒 14 .预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措施是 A .母乳喂养 B .避免着凉 C .加强保护性隔离 D .加强体格锻炼 E .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1 5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早期重点预防的并发症是 A.结膜炎 B.中耳炎 C.咽后壁脓肿 D.支气管炎 E.热性惊厥 16 .为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物理降温时体温降至多少为宜 A . 37 ℃以下 B . 37 ℃ C . 37 . 5 ℃ D . 38 ℃ E . 38 . 5 ℃ 17 .下列关于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3 岁以上小儿多见 B .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 C .多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 D .发作时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E.多发展成为支气管哮喘 18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预防热性惊厥的主要措施是 A .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刺激 B .按医嘱应用抗生素 C .积极控制体温 D .按医嘱应用镇静剂 E .发现惊厥先兆时,立即通知医生 19 .健康指导中以做好家庭护理为主的疾病是 A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B .喘息性支气管炎 C .轻型肺炎 D .重型肺炎 E .支气管哮喘 20 .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的主要区别点是有无 A .发热 B .咳嗽 C .呼吸困难 D .肺部固定细湿哆音 E .青紫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正常结构 ?下呼吸道从气管起,支气管经逐级分支到达肺泡。 ?终末细支气管以上为传导部分,呼吸细支气管以下为换气部分,管壁上有肺泡开口。管径<1mm以下称细支气管,临床上,通常把管径<2mm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传导性气道管壁覆盖纤毛柱状上皮,肺泡则由肺泡上皮覆盖。 ?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基膜组成的肺泡毛细血管膜(alveolocapillary membrane)构成血气屏障,是气血交换的场所。 呼吸系统管道 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 ?纤毛-粘液排送系统乃呼吸道特有的保护装置,能将沉积于粘液中的有害因子自下而上地向外排送; ?粘液成分中还含有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系统、分泌型IgA等免疫活性物质,具有增加局部免疫力的作用。 ?肺泡毛细血管膜不仅能清除沉积于肺内的微粒,还具有选择性渗透的屏障作用,能防止吸入性有害物质侵入肺深部组织。 ?肺巨噬细胞是肺内重要的防御细胞,能吞噬吸入的有害物质,还可摄取和处理抗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呼吸系统防御装置如受损,则防御功能降低,在发病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组肺实质和小气道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统称 ?主要指具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还包括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哮喘等。 一、慢性支气管炎 ?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症状为特征,且症状每年持续约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 ?病情进展,常常併发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为常见病、多发病,40-60岁者患病率可15%-20%,是一种严重影响健康的慢性病。(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往往是因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致。 ?起病与感冒有密切关系,多在气候变化比较剧烈的季节发病。 ?呼吸道反复病毒和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病变发展和疾病加重的重要原因。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致病的主要病毒,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是导致

第八章 呼系统疾病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教学目的 1、详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 的病理变化和 对机体的影响。。 2、详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3、详述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4、详述硅肺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5、详述肺癌的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6、讲述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及肺癌的病因。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 的病理变化和 对机体的影响。。 2、掌握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3、掌握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4、掌握硅肺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5、掌握肺癌的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6、熟悉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及肺癌的病因。 三、教学内容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的病 理变化和 对机体的影响。。 2、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3、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4、硅肺的病因、病理变化及并发症。 5、肺癌的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6、慢性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及肺癌的病因。 复习

(一)呼吸系统组成及特点 1.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通气和换气的器官。 2.特点:(1)与外界相通(环境中有害物、病原微生物、致敏原等→肺) (2)血流量多(接受全部心输出血量,全身各脏器疾病进入血流中的致病因子→肺) (3)自身防御功能,能净化自身(粘液-纤毛排送系统;粘液中含溶菌酶、干扰素等;肺巨噬细胞;肺泡毛细血管膜)--受损(起主要作用)→肺疾病。 (二)肺组织学 肺实质: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及其终端的大量肺泡。 肺间质:结缔组织及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肺导气部:叶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无气体交换功能。 *肺呼吸部:呼吸细支气管→肺泡,行使气体交换功能。 气管→左右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 *肺导气部随分支管径变小,管壁渐薄,管壁结构也渐变化: (1)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单层纤毛柱状杯状细胞逐渐减少→消失 (2)腺体及软骨渐减少→消失(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3)平滑肌渐增多→完整的环行肌层(细支气管和终末细支气管) *小气道:临床上,通常将管径<2mm的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称为小气道。 *肺小叶(肺的结构单位): 每个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支和分支末端的肺泡组成肺小叶。 *肺腺泡(基本功能单位): 呼吸细支气管及其远端所属的肺组织。 *肺泡: 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 肺的主要结构。 (1) 肺泡上皮(Ⅰ型: 95%,细胞扁平, 覆盖肺泡内表面; Ⅱ型: 少, 立方形, 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 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防止呼气末肺萎陷和维持小气道通畅功能)。 (2)肺泡毛细血管膜(气血屏障): 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上皮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与基膜。是气血交换场所。总厚度约0.5微米。 (3)肺泡隔: 相邻肺泡之间的薄层结缔组织(肺间质) 弹性纤维较丰富。 (4)肺泡间孔: 相邻肺泡之间的小孔,呈圆形, 卵圆形或不规则裂隙状, 直径10-15微米, 是沟通或均衡邻近肺泡内气体的含量的孔道。当某个终末细支气管

【实用】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疾病编码

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000-199)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J00-J06) J00急性鼻咽炎(感冒) 感冒(鼻卡他)(急性〕 鼻炎: .急性 .感染性 J01急性鼻窦炎 包括: 脓肿 积脓 感染 炎症 化脓 J01. 0 急性上颌窦炎 J01. 1 急性额窦炎 J01. 2 急性筛窦炎 J01. 3 急性蝶窦炎 J20 急性全鼻窦炎 J02急性咽炎 包括:急性咽喉痛

J020 链球菌性咽炎 链球菌性咽喉痛 J03急性扁桃体炎 不包括:扁桃体周脓肿 J03.9 未特指的急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急性〕 NOS^滤泡性 .坏疽性 .感染性 .溃瘍性 J04 急性喉咽和气管炎 J04. 0 急性喉炎 J04. 4 急性气管炎 J04.2 急性喉气管炎 J05急性梗阻性喉炎 J06.0 急性咽喉炎 2、流行性感冒和肺炎(J09-J18) J10.0流行性感冒伴有肺炎,其他病毒被标明

J11流行性感冒,病毒未标明 J12病毒性肺炎 J13链球菌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J15 细菌性肺炎 包括: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以外细菌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J15.7 肺炎支原体肺炎 J16.0 衣原体肺炎 3、其他急性下呼吸道感染(J20-J22) J20急性支气管炎 J20.0 肺炎支原体急性支气管炎 J21急性细支气管炎 3、上呼吸道的其他疾病(J30-J39) J31.0 慢性鼻炎 J31.1 慢性鼻咽炎 慢性咽喉痛 J32慢性鼻窦炎 J32.0 慢性上颌窦炎 J32.1 慢性额窦炎 J32.2 慢性筛窦炎

J32.3 慢性蝶窦炎 J33鼻息肉 J35.0 慢性扁桃体炎 J36扁桃体周脓肿 J37慢性喉炎和气管炎 J37. 0 慢性喉炎 J37.1 慢性喉气管炎 J38.4喉水肿 J38.5 喉痉挛 4、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J40 支气管炎,未特指的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 气管支气管炎 J41. 0 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 J 41. 1粘液脓性慢性支气管炎 J43肺气肿 J43.0全叶肺气肿 全腺泡性肺气肿 J44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病 包括:慢性 .支气管炎

西医综合之呼吸系统疾病

.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呼吸系统生理 一、肺通气: 二、肺换气和组织换气: 三、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 补充:1.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胸膜腔密闭。 2.在平静呼气末和平静吸气末,两者具有相同的:肺内压。 3.当呼吸幅度减小而呼吸频率增加,受影响最大的是:肺泡通气量。. .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150ml)×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频率-150 ×呼吸频率,若潮气量减为原来的1/2,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则肺通气量(即潮气量×呼吸频率)不变,肺泡通气量减少。] 4.对肺换气而言,浅快呼吸不利于呼吸,原因是:解剖无效腔的存在。 5.肺扩散容量(D)是指气体在单位分压差(1mmHg)的作用下,每分钟L 通过呼吸膜扩散的气体毫升数,是衡量呼吸气体通过呼吸膜能力的 一种指标。正常成人安静时,CO的D约为O的20倍。间质性肺22L 炎时,由于有效扩散面积减少、扩散距离增加,肺扩散容量降低。 6.体内PCO最高、PO最低的是:细胞内液。22 7.肺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反应慢、阈值低;肺萎陷反射的感受器阈值高。 8.轻度缺氧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加深加快。 9.慢阻肺患者由于肺换气功能障碍,导致低O和CO潴留,长时间的22 CO潴留使中枢感受器对CO的刺激发生适应,而外周感受器对低22 O刺激的适应很慢,在这种状态下,刺激呼吸的主要因素是低O。2 2 10.CO中毒的机制:既妨碍Hb与O的结合,又妨碍Hb与O的解22离。 11.CO中毒时虽然缺氧但不出现:PaO降低、呼吸加深加快、紫绀(血2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至5g/dl以上所致)。 12.肺顺应性与弹性阻力成反变关系;肺淤血、肺不张和肺组织纤维 化时肺顺应性↓,肺气肿时肺弹性成分大量破坏,肺顺应性↑。 13.气道阻力受气流速度、气流形式和管径大小影响,而管径大小受 跨壁压、肺实质对气道壁的牵引、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化学物 质(如儿茶酚胺、前列腺素、组胺和白三烯类物质、内皮素等)的 影响。 . .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理 一、肺炎: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与支气管扩张症:

第7章 呼吸系统疾病1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填空题 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是:、、 。 2.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分为以下四期、、、 。 3. 大叶性肺炎常见的合并症有、、、 。 4. 晚期肺癌的肉眼类型有、、。 5. 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有、、。 二、名词解释 1. 慢性阻塞性肺病 2. 肺肉质变 3. 矽结节 4. 早期肺癌 5. 隐性肺癌 三、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慢性支气管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 A.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B. 支气管壁腺体肥大、增生,浆液腺的黏液化 C. 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D.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E. 支气管壁瘢痕形成 2. 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并发症是 A. 肺炎

B. 肺脓肿 C. 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源性心脏病 D. 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E. 肺结核和肺源性心脏病 3. 引起肺气肿的最重原因是 A. 吸烟 B. 空气污染 C. 小气道感染 D. 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E.肺尘埃沉着病 4. 慢性支气管为黏膜上皮容易发生的化生是 A. 黏液上皮化生 B. 移行上皮化生 C. 鳞状上皮化生 D. 杯状上皮化生 E. 肠上皮化生 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 支气管壁腺体肥大、增生,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 B. 急、慢性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C. 支气管壁因炎症而遭破坏 D. 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E.肺组织高度纤维化 6. 引起支气管扩张症的最重要的病变基础是 A.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显著增生 B. 支气管壁因炎症遭到破坏 C. 肺不张和肺实变 D. 肺纤维化 E. 先天性支气管发育畸形 7. 最常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是下列哪项? A. 肺结核病

【病理学教案】第8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十五次(2学时) 一、题目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变及发病机制 2. 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因、临床联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3. 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4. 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5. 熟悉:军团菌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三、教学内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 2.肺气肿:病因、发病机制、类型、病变、临床联系 3.支气管哮喘: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 4.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 病理变化 3. 临床病理联系 (三)呼吸道感染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及病变 2.急性细支气管炎:病因及病变 3.肺炎:细菌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军团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慢性支气管炎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 肺气肿类型 3. 大叶肺炎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4. 大叶肺炎合并症 第十六次(2学时) 一、题目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肺硅沉着症的病理变化 2.熟悉:肺硅沉着症的发病机制、分期及并发症;肺石棉沉着症的发病机制、病变及并发症;肺结节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 3. 熟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慢性肺动脉高压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及临床联系 4. 掌握:鼻咽癌、肺癌的主要类型及病变特点 5. 熟悉:鼻咽癌、喉癌、肺癌的病因、扩散途径、临床联系 6. 了解:喉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转移 三、教学内容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A型选择题 1 大叶性肺炎铁锈色痰的产生是由于: A.痰内含血红蛋白 B.痰内含红细胞 C.痰内含含铁血黄素 D.痰内含巨噬细胞 E.痰内含纤维素 2 下列关于鼻咽癌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肿瘤向上浸润可侵入颅底 B.向侧面可浸润中耳 C.向前可侵犯鼻腔、眼眶 D.向后可侵入颈椎及脊髓 E.向下可侵入口腔 3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的基础是: A.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慢性炎症炎症细胞浸润 B.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C.腺体肥大、增生,浆液腺粘液化 D.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E.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4 患者一侧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出现无痛性硬结时,应首先考虑下列那种疾病: A.淋巴瘤 B.淋巴结结核 C.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D.肺癌颈淋巴结转移 E.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 5 下列那种鼻咽癌复发率较高? A.低分化鳞癌 B.高分化鳞癌 C.低分化腺癌 D.高分化腺癌 E.泡状核细胞癌 6 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肺炎 B.肺气肿和肺心病 C.支气管扩张 D.肺脓肿 E.肺结核 7 引起肺气肿最重要的原因是: A.吸烟 B.空气污染

C.小气道感染 D.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E.尘肺 8 下列哪项能反应小叶性肺炎的本质? A.卡他性炎症 B.纤维素性炎症 C.化脓性炎症 D.浆液性炎症 E.出血性炎症 9 中央型肺癌的特点应除外: A.位于肺门部 B.由段以上支气管发生 C.多为腺癌 D.巨大癌块环绕支气管 E.易被纤支镜检查发现 10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特点应除外: A.来源于Ⅰ型肺泡上皮细胞 B.属于肺腺癌的特殊类型 C.多呈现弥漫型或多结节型 D.癌细胞沿肺泡内壁向腔内生长 E.肺泡间隔多保存完整 11 下列哪项是肺心病所不具备的? A.肺动脉高压 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静脉血栓脱落致肺动脉栓塞 D.右心室心肌肥大 E.胸膜纤维化 12 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是: A.未分化癌 B.泡状核细胞癌 C.腺泡状腺癌 D.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E.高分化鳞状细胞癌 13 鼻咽癌中放疗最敏感的组织学类型是: A.泡状核细胞癌 B.低分化鳞癌 C.高分化鳞癌 D.高分化腺癌 E.低分化腺癌 14 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肉质变的机制是: A.病变范围太广 B.纤维素渗出太多 C.吞噬细胞渗出太少 D.肺组织结构被炎症破坏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复习题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变化是:、、。 2. 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分为以下四期、、、。 3. 大叶性肺炎常见的合并症有、、、。 4. 晚期肺癌的肉眼类型有、、。 5. 支气管扩张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有、、。 二、名词解释 1. 慢性阻塞性肺病 2. 肺肉质变 3. 矽结节 4. 早期肺癌 5. 隐性肺癌 三、选择题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慢性支气管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是 A. 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B. 支气管壁腺体肥大、增生,浆液腺的黏液化 C. 软骨萎缩、钙化或骨化 D. 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E. 支气管壁瘢痕形成 2. 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并发症是 A. 肺炎 B. 肺脓肿 C. 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源性心脏病 D. 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E. 肺结核和肺源性心脏病 3. 引起肺气肿的最重原因是 A. 吸烟 B. 空气污染 C. 小气道感染

D. 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E.肺尘埃沉着病 4. 慢性支气管为黏膜上皮容易发生的化生是 A. 黏液上皮化生 B. 移行上皮化生 C. 鳞状上皮化生 D. 杯状上皮化生 E. 肠上皮化生 5.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 支气管壁腺体肥大、增生,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 B. 急、慢性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C. 支气管壁因炎症而遭破坏 D. 慢性阻塞性细支气管炎 E.肺组织高度纤维化 6. 引起支气管扩张症的最重要的病变基础是 A.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显著增生 B. 支气管壁因炎症遭到破坏 C. 肺不张和肺实变 D. 肺纤维化 E. 先天性支气管发育畸形 7. 最常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是下列哪项? A. 肺结核病 B. 支气管扩张症 C. 慢性支气管炎 D. 支气管哮喘病 E. 原发性肺血管疾病 8. 下列哪项疾病不出现肺透明膜? A. 腺病毒肺炎 B. 大叶性肺炎 C.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D. 流感病毒肺炎 E.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一、重症支气管肺炎 【病史摘要】 患儿,男,18个月,发热、咳嗽3天,加重半天。三天前患儿受凉后出现发 热、咳嗽,测体温39℃,曾自服“感冒药”无效,仍高热不退。今日上午患儿出 现烦躁不安、气促加重、咳嗽剧烈,即来就诊。 体格检查:T39.5℃,P180次/分,R68次/分,BP80/60mmHg。精神萎靡, 呼吸急促,唇周发绀,鼻翼扇动,咽充血,气管居中,吸气三凹征(+),双肺呼 吸音粗糙,双肺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心率180次/分,心音低钝,奔马律,无杂 音。腹稍胀,肝右肋下3.5cm,质软,脾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8.0×109/L,N0.64,L0.36;病原学检查:痰液培 75mmHg,养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血培养阴性;血气分析:pH7.30,PaO 2 PaCO 50mmHg,BE-6mmol/L。X线胸片:两肺散在点片状阴影,以两肺下野、心膈2 角居多,心影增大。 【病史特点】 1.18个月幼儿,骤然起病,进展迅速。 2.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病程3天。 3.精神萎靡,唇周发绀,鼻翼扇动,吸气三凹征(+),双肺固定中细湿啰音, 呼吸68次/分,心率180次/分,肝脏增大。 4.WBC 18.0×109/L;X线胸片示两肺散在点片状阴影;痰液培养肺炎链球 菌阳性。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合并心力衰竭 (2)诊断依据:①急性起病,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啰音提示 肺部炎症;②烦躁,精神萎靡,呼吸68次/分,心率180次/分,有奔马律,肝 脏增大,提示心力衰竭。③X线胸片示肺部炎性浸润;④白细胞总数增高示细菌 感染;④痰液培养肺炎链球菌阳性。 2.鉴别诊断 (1)急性支气管炎:以咳嗽为主,肺部呼吸音粗糙或有不固定的干湿啰音,

《儿科学》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儿科学》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 1.婴儿呼吸频率为: A.24次/分 B.20次/分 C.30次/分 D.22次/分 E.40~44次/分 答案:E 2.小儿肺活量约为(ml/kg): A.30~50 B.40~50 C.50~70 D.55~65

E.70~80 答案:D 3.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是: A.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B.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C.以鼻咽部症状为主 D.以全身症状为主 E.多无发热 答案:D 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不包括: A.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 B.发生高热惊厥可降温、镇静、止痉等处理 C.病毒感染,可试用利巴韦林 D.高热可口服药物或物理降温 E.均应选用抗生素治疗 答案:E

5.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治疗方法为 A.吸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B.吸人色甘酸钠 C.氨茶碱静脉注射 D.口服抗组胺药 E.静滴抗生素 答案:A 6.以下哪项最能反映哮喘的本质 A.气道高反应性 B.气道重塑 C.气道气流受限 D.气道慢性炎症 E.气道黏液栓形成 答案:D 7.使哮喘加重的可能诱因: A.变应原的吸入或食人

B.精神紧张 C.呼吸道病毒或支原体感染 D.药物或职业性化学物质 E.以上均是 答案:E 8.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依据中,错误的是: A.有家族过敏史 B.咳嗽持续≥1个月 C.常伴有发热 D.运动后咳嗽加重 E.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 答案:C 9.急性肺炎的病程是: A.1个月以内 B.1~2个月 C.2~3个月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化发展等所导致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的吸入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及其所致的并发症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内容较广,最常用的血细胞检查、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查和血清学诊断、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检查、过敏原检查等分别在有关章节已述,本章主要介绍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腔积液的一般检查,并结合前述内容论述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策略和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 第一节痰液检查 痰液(sputum)是气管、支气管和肺泡所产生的分泌物。生理状况下支气管粘膜腺体和杯状细胞可分泌少量粘液,有助于呼吸道粘膜保持湿润,健康人有时可咯出少量无色或灰白色粘液痰或泡沫样痰。当呼吸系统由于各种原因使粘膜或肺泡充血、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和杯状细胞分泌增加,渗出物或漏出物、感染的病原体、组织破坏产物和吸入的尘埃等混合在一起,使痰排出量增多,而且痰的性状及痰内成分也发生显著变化。因此,痰液检查包括痰液的一般性状、显微镜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重要价值。 一、适应症:各种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炎、各类肺炎、细菌性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阿米巴肺脓肿、肺吸虫病、肺结核、艾滋病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癌、心功能不全肺淤血、肺栓塞、肺出血、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二、标本采集 1、一般检查应该取清晨第一口痰为宜,留痰时应先漱口,然后用力咯出气管深处痰液,放入清洁干燥的专用痰盒内送检。注意不要将唾液混入。 2、细胞学检查可取上午9~10时深咳的痰液送检,尤其注意取有病理变化,如含血液、脓液的部分。 3、做24小时痰量和分层检查时,把痰留在无色广口瓶内,需要时可加少许石炭酸以防腐。 4、对咳痰困难者,可由临床医师用喉拭子取痰,或用化痰药、汽浴法采集,必要时也可用支气管镜抽取。 三、检测方法 ㈠一般性状检查:包括痰液的量、性状、颜色、气味及异物等。 ㈡显微镜检查:包括直接涂片和涂片染色检查。 ㈢隐血试验与含铁血黄素检查:用化学法或单克隆抗体法可检查微量的呼吸道出血或疑为呼吸道出血的痰液。普鲁士蓝染色可检查痰液中含铁血黄素。 ㈣免疫学检查:可测定痰液中的免疫球蛋白。 四、参考范围:健康人一般无痰,偶有少量白色或灰白色粘液痰,痰液中可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无红细胞及其他异常成份。IgA (2.03 0.21)mg/L。 五、临床意义 ㈠痰液的一般性状 1、痰量:排痰量以ml/24h计。急性呼吸道炎症时,痰量增加不多;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时,痰液量增多。细菌性炎症比病毒感染时痰量多。痰量较多时,把痰留在容器内,静置后可出现分层现象,上层为泡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疱疹性咽峡炎: 2.急性咽结膜热: 3.三凹症: 二、填空题 1.用洋地黄类强心剂治疗小儿心力衰竭时一般不能与钙剂同时静脉应用,确需使用时两药间隔时间不应少于小时。 2.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是 ,两种特殊类型的呼吸道感染是 和。3.由引起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后可引起急性肾炎或风湿热。 4.临床上治疗心力衰竭的血管扩张药物常用的有、。5.小儿肺炎按病理分类,一般可分为、 和。6.小儿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的诊断标准为2岁以内,每年次;3~5岁,每年次;6~12岁,每年次。 7.婴儿肺炎呼吸困难时出现的三凹征是指 、和在吸气时下陷。8.婴幼儿有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其中少数患儿可发展为。9.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引起,咽结合膜热则为引起。 10.支气管肺炎常需与和 鉴别。 三、判断题(对的在后面括号里打“√”号,错的打“×”号) 1.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特点是全身中毒症状重,肺部体征不明显,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偏高( ) 2.抗生素疗肺炎用至体温正常后5~7天,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红霉素治疗。( )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常规使用抗生素( ) 4.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易致声嘶和呼吸困难是因为小儿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裂相对狭窄,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而富含血管及淋巴组织( ) 5.上感是小儿的最常见疾病,有一定的传染性:.临床上主要是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的局部症状及全身感染症状( ) 6.支气管肺炎两肺可闻及千性和粗湿啰音( ) 7.哮喘性支气管炎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和中小水泡音( ) 8.支气管肺炎X线表现早期肺门阴影增浓,肺纹理增粗,以后可见两肺满布大小均等.分布均匀的粟粒状阴影( ) 四、最佳选择题 (一)A1型题 1.重症肺炎小儿常存在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 2.重症肺炎患儿腹胀,大多因为 A.低钠血症 B.中毒性肠麻痹 C.消化不良 D.低钾血症 E.坏死性小肠炎 3.肺炎的心力衰竭常以什么衰竭为主 A.右心衰竭 B.全心衰竭 C.循环衰竭 D.左心衰竭 E.以上都不时 4.肺炎并发呼吸衰竭的主要诊断依据为 A.严重气促 B.严重青紫 C.血气分析 D.烦躁不安 E.明显三凹症 5.2个月小儿咳嗽2天,发热1天,痰多,两肺少量粗中湿啰音,最可能是 A.肺炎 B.支气管炎 C.上呼吸道感染 D.支气管扩张 E.支气管哮喘症 6.早期确立病毒性肺炎的方法是 A.白细胞计数及分数 B.病毒分离 C.胸片 D.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E.双份血清抗体测定 7.小儿肺炎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其停药时间一般为 A.体温正常,咳嗽消失 B.体温正常后5~6天,症状消失 C.体温正常,肺部体征消失,X线摄片或胸透病明 显好转后2~7天 D.体温正常后5~7天,症状消失

[病理学]《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试题及答案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咳痰的病变基础: A、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B、腺体肥大增生,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 C、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D、支气管壁瘢痕形成 E、软骨片萎缩、纤维化、钙化和骨化 2、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通气与换气的功能障碍的病变基础是: A、腺体肥大增生,粘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 B、软骨片萎缩、纤维素和钙化 C、急慢性细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周围炎 D、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E、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 3、肺肉质变是由于: A、肺内肉瘤细胞弥漫浸润 B、肺内大片渗出物未能及时清除,而肉芽组织长入 C、肺内癌浸润实变呈肉质样 D、肺内慢性长期淤血,纤维增生 E、硅肺时,肺部弥漫性纤维化所致 4、造成肺心病的原发疾病有多种,但其共有的一个病理过程: A、肺气肿 B、肺动脉高压 C、肺小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 D、肺泡腔的闭锁 E、肺内的纤维化

5、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基础是: A、破坏性肺气肿 B、支气管哮喘 C、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的发展 D、间质性肺炎破坏了细支气管壁 E、支气管壁的慢性炎症损伤和机械性因素 6、下列哪一项最常引起肺源性心脏病: A、支气管哮喘 B、肺结核病 C、支气管扩张症 D、慢性支气管炎 E、大叶性肺炎时肺肉质变 7、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大叶性肺炎: A、病变多累及一个大叶 B、纤维素性炎症 C、可发生肺肉质变 D、常并发肺脓肿 E、多由肺炎双球菌引起 8、大叶性肺炎的基本病变是属于: A、特殊性炎 B、化脓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卡他性炎 E、变质性炎 9、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的特点: A、可由多种细菌引起 B、病变多为化脓性炎症 C、支气管旁淋巴结常有急性炎症反应 D、病灶融合多发展为肺肉质变 E、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 10、小叶性肺炎的基本病变属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