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案(最新)

五年级学案(最新)
五年级学案(最新)

课题1 数的认识1.1

【知识点】

1.1.1.1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

1.1.1.2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1.1.3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1.1.1.4能找出l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1.

2.1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1.

2.1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1.1.

2.1在l~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1.1.

3.1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与合数

1.1.4.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

1.1.4.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

1.1.4.3会进行小数和分数的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1.1.5.1能比较小数、分数的大小。

【例题】

【例题1】在15、36、60、73中,2的倍数是(),3的倍数是()5的倍数是(),既是2,3又是5的倍数是()。

【例题2】在1—40中,9的倍数有( ),6的倍数有(),9和6的公倍数有(),其中9和6的最小公倍数有()。

【例题3】在1-100中,15的倍数有()个。

【例题4】甲数是乙数的5倍,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例题5】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30,这个数共有(

【例题7】如右图,()不能被()整除,()

【例题8

十位既是素数,又是偶数;百位是最小的合数;千位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只有一个因数。这个密码是( )。

【例题9】从小到大写出30至50以内的素数()。

【例题10】两个连续偶数的和是42,这两个数分别是()和()。

【例题11】小明买了5支笔,一共用了11.5元,他算每支笔的单价时列了竖式(如右图)其中5表示()。

【例题12】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右边第一位是()位,千分位在小数点()边第()位。

【例题13】在数轴上用小数表示下面的点。

【例题14】

【例题15】把3千克糖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 )千克,每份占总数的( )。

【例题16】下面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3024、153、43

、126、14

4

【例题17】下面图形( )和六边形有相同分数的阴影部分。

【例题18】下面分数中,最大的是( )。

A .

138 B .118 C .158 D .11

9

【同步测试练习】

1. 如果□37是3的倍数,那么□里可能是( )。

2.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两位数中,最小的是( )。

3. 在1-100中,7的倍数有( )个。

4. A=a ×3,B=a ×b ×7,(a ,b )和[a ,b]分别是( )。 A .a 和21a B .ab 和21b C .a 和21b D .a 和21ab

5. 在16×8=128这个算式中,(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6. 30的因数有( )

7. 12因数有( ),18的因数( ),12和18的公因数有(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

8.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素数是( )。

9.一个两位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十位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这个数是( )。

10.与奇数a 相邻的两个奇数是( )和( )。

10. 0.63既可以表示有( )个100

1

,也可以表示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

11. 一个数个位是6,百分位是3,其余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写作( ),读作( )。

12. 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结果这两个数的和是225.23,原来的小数是( )。

13. 请你在下面方格中涂阴影,使阴影部分面积占整个大长方形的5

3

14.把3千克糖果平均分成5包,每包质量为( ),每包质量占3千克的( )。

A .5

3

B .53千克

C .51 D. 3

1

15. 五(1)班开联欢会布置教室,买了20米长的彩带装饰黑板四边,实

际只用了它的 5

3

,用了( )米,还剩( )米。

16. (

)()

(

)100)(

20

6

6.015

÷==

=

=

17.

18. 学校组织50米短跑比赛,前三名成绩如下。

19. 把72、43和5

4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课题2 1.2数的运算 【知识点】

1.2.1.1了解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1.2.1.2会应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小数、分数的简便运算。

1.2.2.1能进行简单的小数乘、除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1.2.2.2能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加减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1.2.3.1

能解决有关整数、小数和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1.2.4.1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 1.2.4.2能应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2.5.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例题】

【例题1】8×72×12.5 102×36

【例题2】4.7+6.32+5.3

43

-12

5121-

【例题3】

6.2×(300-145÷0.5)

【例题4】

43

+12

561

【例题5】

【例题6】小军带了30元钱到超市买了105克装的牙膏4支。每支3.50元。剩下的钱他还想买一包16.6元的奶粉,够吗?

【例题7】小丽用2分走了300米,那么1小时走多少米?

【例题8】5支铅笔7.5元,8支铅笔多少元?

【例题9】10千克小麦能磨出8千克面粉,平均每千克小麦碾出(

千克面粉。磨1千克面粉需小麦()千克。

【例题10】一个成年人每分钟心跳大约70次,心跳次数达到1万次大约需要()

A.150分 B.150时 C.150天 D.150月

【同步测试练习】

1. 4.9×99+4.9 900÷25

2. 5.6×18+0.4×18

43-(73-4

1

3. 3.33÷1.5

4. 0.4×(3.2-0.8)÷1.2

5. 65+(43-5

1)

6. 如图,大长方形的面积是270平方厘米,阴影部分占全部的9

8

,阴影的

面积是( )平方厘米。

7. 下表是超市百货部一些商品一天的销售情况:

① 这一天中哪一种日用品最畅销? ② 这一天毛巾销售了( )条。

9. 3件衣服210元,用75元买一件衣服够吗?

10. 澳大利亚有一种树叫桉树,可以长到132米,这棵数约有()个三年级小朋友高。

A.10 B.20 C.100 D.200

11. 有一座大桥限重3吨,一辆汽车车重986千克,

每箱重285千克。要使这辆汽车能安全过桥,最多能装(

A.6 B.5 C.8 D.4

【知识点】

1.3.1.1在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1.3.

2.1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1.3.3.1能解简单的方程

【例题】

【例题1】一个长方形长a米,宽b米。那么2(a+b)表示这个长方形的(),ab表示这个长方形的()。

【例题2】水果店运来10筐苹果,连筐共重x千克,每个空筐重a千克,每筐苹果净重()千克。

A.x-a B.10÷x—a C.x÷10—a D.(x-a)÷【例题3】小学共有108人参加学校科技小组,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4倍。参加科技小组的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例题4】甲、乙两车从相距28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小时两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3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题5】3x+2=5 3x—x=8

【同步测试练习】

1. 五(2)班有男生x 人,女生比男生的一半多6人,这个班女生有( )人。

2. 用字母a 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那么偶数都可以表示为( )。

3. 妈妈今年x 岁,比明明大26岁。10年后,妈妈比明明大( )岁。 A. 26 B. x+26 C. x -26 D.x

4. 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2倍,一套桌椅共需300元。这种关系能用下面( )方程表示。

A. x 一2x=300

B. x +2x

C.x +2x=300

D.2x-x=300

5. 15056=+x

991223=-x x

课题4 1.4常见的量 【知识点】

1.4.1.1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1.4.

2.1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1.4.3.1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1.4.4.1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1.4.5.1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例题】

【例题1】

3元6角=( )元 1.05元=( )分

【例题2】一部电影从上午10点50分开始放映,中午12点4分结束,这部电影放映( )时间。

【例题3】2.05吨=( )吨( )千克

【例题4】一块橡皮重25( )(选择合适的单位)

【例题5】在下面四个年份中,( )是闰年。

A 、2004年

B 、2100年

C 、868年

D 、1994年

【例题6】25分钟也就是( )小时。 A .0.25 B .41

C .125

D .12

7

【例题7】一块长方形铁皮,长96厘米,宽80厘米,要把它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这种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被剪成几块?

【例题8】李老师用500元钱为学校买办公用品。他先买了20盒粉笔,每盒15元,后来又买了40个笔记本,正好把钱用完。每个笔记本多少元?

【例题9】

【例题10】体育室买了一些运动器械。乒乓球比羽毛球多134个,正好是羽毛球的3倍。乒乓球和羽毛球各多少个?

252元

?元

1. 小明去文具店买文具,他选了一支1

2.8元的钢笔,一套4.5

小明要花()元钱。

A.8.3 B.16.3 C.17.3 D.19.3

2. 李老师每天上午7时40分到校,下午17时分离校,午间休息1时,李老师每天工作多少小时?

3. 5.35千克=( )克

5250千克=()吨

2千克40克=()千克()克

4. 4时5分=()时=()分

5. 一年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6. 一种长方形的地砖,长24厘米,宽16

至少需多少块砖?

7. 野生动物园的普通门票比网购门票贵32元。王老师用一笔钱买票,他算了算。如果买普通票正好能买8张。如果网上购票能买12张。王老师这笔钱是多少元?

8.刚把36-(n+12)算成36-n+12,这样算对吗?如果不对,结果变大

还是变小了?请说明理由。

课题5 1.5探索规律

1.5.1

【知识点】

1.5.1.1探索给定情境中隐含的关于小数、分数排列与运算中的规律或变化趋势

【例题】

【例题1】1-21-41

-81-161-32

1-641=

【例题2】

(1)根据图中表示的规律,

16

1

这个分数在由上往下第( )行,在这行的从左往右第( )个。

(2)由上往下第50行,在这行的从左往右第18个分数是( )。

【同步测试练习】

2.

学习小结

错题集锦

学习主题二 图形与几何

课题1 图形的认识2.1

【知识点】

2.1.1.1认识平行四边形 2.1.1.2认识梯形 2.1.2.1认识三角形

2.1.2.2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1.2.3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2.1.2.4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 角三角形

2.1.

3.1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 2.1.

4.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它们的展开图 【例题】

【例题1】

【例题2】下面的三角形都被遮住了一部分,请你仔细观察后回答,三角形(2)( )。

A .是锐角三角形

B .是直角三角形

C .是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15自相矛盾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了解人物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图片引入 1.同学们,你能根据下面的图片,猜一个成语吗? 2.你一定猜出来了吧。就是“自相矛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 3.自己大声的读2遍课题《自相矛盾》 4.自己从图中找到矛和盾。 矛:前面尖尖的用于攻击敌人的兵器。 盾:是圆形或方形的,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书写提示:矛(máo)盾给予(yǔ)

二、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解大意 1.根据下面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2.读一读下面生字、句子 (1)鬻(y ù) 吾(w ú) 弗(f ú) 夫 ( 2) “楚人有鬻(y ù) 盾与矛者。” “夫(f 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吾(w ú)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w ú)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其人弗(f ú)能应也。” 3.试着读出韵味和节奏

4.结合注释和老师提示理解大意 誉之曰誉:称赞 吾盾之坚吾:我坚:硬,坚固 吾矛之利利:锋利 或曰曰:说 何如何如:怎么样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之:代词,指“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之:相当于“的”。 4.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四、走进寓言,了解人物思维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提示: 矛刺破了盾说明矛非常锋利,而盾不够坚固。矛刺不破盾则说明,矛不锋利而盾相当坚固。那楚人的矛是锋利还是不锋利?盾是坚固还是不坚固?确实有问呀?围观者论证了楚人的话不成立。他才会发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文课前预习学案

第七单元课前预习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金碧辉煌不可估量天南海北风景名胜历史文物象征精华灰烬 2、查一查,你对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有哪些了解?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预习作业】 一、找近反义词。 (近义词)宏伟——瑰宝——仿造—— 掠走——销毁——估量—(反义词)破坏——热闹—— 二、词语解释: 举世闻名——宏伟—— 殿堂——饱览—— 象征——瑰宝—— 名胜—诗情画意—— 三、填空。 1、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被称为“”、“”,课文主要写了。 2、我还有困惑:。 22、《狼牙上五壮士》 【课前预习】 1、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 2、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任务、大吼、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理解词语: 居高临下全神贯注昂首挺胸不屈搏斗崎岖坠落悬崖屹立 【预习作业】 一、我能感受。 我读了()遍课文。我想说()。 二、不同的qi,(填一填,你一定能行)。 ()驱不平琴()书画()自行车各得()所 ()心合力红()飘扬误入()途()形怪状三、动词串串烧。 掷()掷()掷() 跳()跳()跳() 四、填上合适的词。 ()地瞄准()的怒火()地撤退()的声音()地打击()的山路()地指挥()的地形五、信息窗。 1、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挂在半山腰的树枝上而活了下来。葛、宋两位同志苏醒后,忍着剧痛,坚持赶路,经群众帮助,最终回到了部队。 2、聂荣臻司令员给狼牙山五壮士纪念碑题的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赵燕英雄光荣传统”。 23*、《难忘的一课》 【课前预习】 1、课文主要内容写什么? 2、作者在教室看到了什么情景?产生什么感情?

(完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白鹭》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白鹭》选自《郭沫若文集·丁东草》。1942年10月,郭沫若先生以《丁东草三章》为题一气呵成写完了《丁东》、《白鹭》、《石榴》三篇咏物散文。《白鹭》为整组文章的第二篇,作者以生动的笔调,清新的语言再现了白鹭的精巧和韵致。通读全文,既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又可以体悟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诗意追求。诚如作者郭沫若所写“白鹭是一首诗”: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觅食的独特、栖息的悠然、飞行的幽雅等等无不充满韵味,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本文时,宜采用读,细读、精读、品读、赏读,要读出形——白鹭的大小适宜、色彩和谐,读出意——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出情——以心格物,融通自然,读出味——白鹭鸟的无穷韵味,诗意美好追求的韵味无穷。【设想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要让学生借助阅读实践,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文本的情感熏陶,从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真正培养语文能力,形成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意思。 2、体会语言凝练,含义隽永,讲究形象性和意境美的特点。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2、理解把握主题。 3、梳理写作线索。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了白鹭:“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学们也一定记得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在诗人的笔下尽展优美的姿态。确实,白鹭是很美的,美得象一首诗。因此郭沫若写了一篇散文来赞美它。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学案

认 识 负 数 内 容 1.把下面的数分一分。 0 3 2 17 5 310 1 自然数( ) 分数( ) 2. 3.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东与西相反,那么他向西走2千米记作( )千米。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用正数表示时,在数的前面可以写“+”,也可以不写;用负数表示时,一定要写( )。 5.(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分界,因此负数比它( ),正数比它( )。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某冷库的温度是零下4摄氏度,记作( )℃。 (2)如果直升机下降80米记作-80米,那么上升200米记作( )米。 7.根据利民百货商店今年上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1月份:亏损1000元 2月份:盈利3200元 3月份:盈利3600元 4月份:亏损260元 5月份:亏损480元 6月份:盈利5460元 月份 1 2 3 4 5 6 盈亏/元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自然数、分数的概念。 1.0、3、2、5、1 17、3 10 2.+20℃ -20℃ 0℃ 3.-2 4.负号(或-) 5.0 小 大 6.(1)-4 (2)+200 7.-1000 +3200 +3600 -260 -480 +5460 1 比较图形的面积 内 容 1.填一填。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和( )。 2. 将上面的小长方形割下来,平移到下面,形成一个( )。 将左边的小三角形割下来,平移到右边,形成一个( )。 3.图形转化前后的( )不变。 4.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①数方格法。②重叠法。③分割平移法。④计算面积比较法。

2019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 2019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学习流程图:

学案 课前课外预习内容: 学生独立自主学习P2~P3页中的例题和所有练习题,把有疑问的地方 做上记号。 学习任务: 1、弄懂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的原理。 2、初步学会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表述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3、能用完整而优美的格式书写分数乘整数的计算过程。 4、谈谈计算的小窍门。 本节课知识点:(应知应会,老师把握) 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或求几分之几的几倍是多少? 2、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 3、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比较简便。 教案 课堂中展示交流过程:(三个模块) 1、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课堂! 整理回顾自己的预习作业,记住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准备在交流展示环节提问(1分钟) 2、展示自我,交流汇报同进步! ○1小组内交流预习中的收获和疑问。 ○2展示组展示汇报预习学习情况,别的小组补充完善,提出疑问,由展示组优先解惑,有问题其他组补充,最后由组长作总结发言。 3、练习运用,独立完成我能行! 独立完成课本第4页练一练的1、2、3题,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全班展示、点评。完成后按照1号检查6号、2号检查5号,3号检查4号的顺序进行组内批改及帮助,各组长督促检查完成情况。(6分钟)

○ 1举手组员多的组优先发言。 ○ 2发言时各组尽量观点不同,相同观点的可以补充别组不完善的地方。 ○ 3若哪一组所有观点均与别组全部相同,则不用发言。 ○ 4别组发言时,提倡提出有质疑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若对方无法解释或者解释不清,提出质疑的小组加双倍的分。 ○ 5提倡有创意的想法。 ○ 6只要发言的小组均加分,有创意想法的加双倍的分数。 课堂反思:学生在展示6× 15 2 的计算时,一个学生提问:“为什么只能是6和15进行约分,而6不能和2约分呢?”。还有一个学生问“如果是6×9 3 ,那 9应该是和3约分,还是和6约分呢,还是6和3一起与9约分?”,学生的提问太精彩了,我在教学前的预设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这说明这种真正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后,学生的思维放的比较开,打开了学生思考的门!所以还要继续把交流和展示及提问质疑的权利交给学生是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 分数乘法(二)

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进度表

一、教材简况: 五年级下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五年级下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龙、书、礼物、真诚、劳动、心愿、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这些单元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第一、文化含量比较大。 例如第一单元龙,选择了《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三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乐山龙舟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神话、民族发展、古代寓言、民俗等多方面内容;教材还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组织搜集有关龙的工艺品、特产和地名的活动。虽然教材中这一单元不过九页纸,但是通过学习,学生在寻找民族之根、领略中华文化方面,应该有较大的收获。 第二、教学要求比较高。 例如:第五单元金钥匙中,丁丁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首李白写的诗,我又通过查找资料知道李白是唐朝伟大的诗人,回想学过的李白的作品,对他的印象更深了。丁丁的话提示了三个学习要点: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李白其人其事。2.回忆并整理学过的李白的作品,收到常学常新的效果。3.对李白在历史上的地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右边冬冬说: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文学家,我们也学过他们的不少作品,还自读过一些,我想回头整理一下。冬冬的话是学习更广的延伸: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两位我国的文学家,从纵向上理解作家作品。显然,这个金钥匙综合性很强。 五年级下册教材延续了上册的体例。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 1.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象征性地提示学生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句。 2.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认写合一。 3.语文天地里不再编写自读课文,阅读量应通过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得以保证。各单元主体课文(共25篇)后面有一两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共16篇)。拓展性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必读,字词句的学习可以放给学生自己做,教材不提要求。这些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帮助学生把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大全.DOC-word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教学案大全.DOC 五班级数学下册主备人:复备人: 课型: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姓名: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 2.看图并回答。 (1)前面和后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2)5cm和3cm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哪个面的面积? (3)要求左面和右面的面积,需要哪两个条件?怎样求? (4)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 3.P35例题2。 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①要求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实际是求什么?

②正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表面积计算中的实际问题: (1)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所以在求表面积时,要联系实际生活。如:油箱、罐头等都是6个面,游泳池、鱼缸等都是5个面,而水管、烟窗等都是4个面。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判断:下面各种计算应该考虑几个面 ①制作一个无盖的铁皮水桶 ②粉刷教室四面墙壁和顶棚 ③给长方体罐头盒的4壁贴上一圈商标纸 ④给会客厅的大立柱刷油漆 ⑤给水池抹水泥 2.一个正方体木箱,棱长5dm,在它的表面涂漆,涂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8克,涂这个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克? 3.用一根长72cm的铁丝做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框架,然后在它的表面糊纸,至少要用多少纸? 三、过关检测 1.一个长方形的抽屉,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0cm、40cm、32cm,做3个这样的抽屉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木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1窃读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任《世界日报》记者。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2001年因患突发心肌梗塞、脑中风被送医急救,最终在2001年12月1日去世。 预习任务: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预习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 cai wūyán ( ) ( ) ( ) ( ) 2、窃:1、偷2、偷偷地 3、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最新北京课改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3单元 学案

3.1平行四边形 项目内容 1.思考:长方形木框两边拉一拉就会变形,变成的形状还是长方形吗? 2.例:量一量,折一折。 分析与解答: (1)测量。 ①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边的关系:AB=(),AD=()。 ②通过测量,平行四边形角的关系:∠A=(),∠B=()。 (2)平行四边形的高。 按以上方法对折后,发现底边完全(),折痕所在的线和底边(),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即平行四边形的()是和底边垂直的线段。 3.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等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和底边垂直的()。 4.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126厘米,一边长为16厘米,另外三边的长分别是 (),(),()。 温馨提示知识准备:边、角的概念。学具准备:5根木条。

1.不是长方形。 2.(1)①DC BC②∠C∠D (2)重合垂直高高 3.线段 4.16厘米47厘米47厘米 3.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项目内容 1.画出下列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拼出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是()。 3.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S=()=()×()=()(米2)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大小由它的()和高共同决定。 5.我还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 6.填表。 底/cm2118 高/cm389.8 面积/cm2210.793.6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长是5米,高是2.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方格纸、剪刀。 知识准备:长方形面积及平行四边形特征的相关知识。

最新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2020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学习评价】 5.1.2 观察物体练习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学会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

新七年级下学期第十单元校本学案

新七年级下学期第十单元校本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图片,能够识记一般食物类词汇,如:noodle, beef, mutton, potato等; 2.能够熟练使用点餐的交际用语。如:What kind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What size bowl of noodles would you like? 并能准确表达自己的点餐意愿 【学习内容】 一、自主预习 请写出下列单词短语 1)面条_________ 2)牛/羊/鸡/猪/鱼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卷心菜 ___________________4) 土豆____________5)西红柿__________6)豆腐________________ 7)大/中/小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西红柿牛肉面___________________9)羊肉土豆面___________________10)猪肉白菜面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团队合作 1.小组合作,进行归类: A:Food names:me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vegetabl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ther foo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总结常用的点餐用语:1.wait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stom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 would like a cup of coffee. =I'd like a cup of coffee. 一般疑问句:--Would you like a cup of coffee? --Yes, please. / No, thanks.特殊疑问句(对划线部分提问):What would you like? would like意为“_______”,与_______意义相同,但语气更委婉。would like可与任何人称连用,____(有或无)人称和数的变化,肯定句中would常在主语后面缩写为______. 肯定句式:_________________翻译:她想要她姐姐和她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你想要一大碗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殊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你想要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当堂反馈 1.、单选题 ( ) 1. I would like beef and tomato noodles.. A. like B. want C. have ( ) 2. China is a large country. A. very big B. very small C. not big or small ( ) 3. What would you like ______ your noodles? A. in B. on C. at ( ) 4. What would you like________ breakfast? A. at B. on C. for ( )5. Do you like a small, medium or large bowl of noodles ? _________. A I ’ d like a medium one B Yes, I like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27.《青山处处埋忠骨》学案 姓名班级设计者:李忠美 【学习目标】 1、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从中领略他的伟人形象。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毛泽东在爱子毛岸英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从中领略他的伟人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安排 1、读知识链接: 2、学生自读课文3-5次,读准下列词语,读通句子。 拟定勋鉴殉职奔赴踌躇黯然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温馨提示:理解词语意思可以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 拟定:勋鉴: 殉职:踌躇: 3、浏览课文,说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堂学习过程 一、播放视频,引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展示成果。 三、品味语言,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1、毛主席一共收到几封电报?在文中勾画出每封电报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电报的

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并勾画出来。(温馨提示:在文中第四、五自然段中找语句) 第一语句,我从()词语中,知道了这语句运用了()描写。我从()词语中,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心情,我还知道描写心情悲痛的词语有() (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小组合作学习)。 第二语句,我从()这些词语中,知道了这语句运用了()这些描写方法。我从()词语中,体会到了毛泽东具有常人情感。 3、学习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方法的句子,体会主席收到第二、三封电报的悲痛复杂心情。 (1)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方法的句子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2)心理、语言描写方法的句子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像是自我安慰地说道:“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在战争嘛(ma),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3)动作、神态描写方法的句子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4、理解毛主席批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我的理解是: 我体会到:作为父亲,毛主席多么想 ...见见儿子的遗体,但是, ...见儿子最后一面,多么想 作为主席,他不能 ..() ..再见儿子最后一面。毛泽东是.(),更是 ..搞特殊化,不能 的!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细致地对人物进行()描写、()描写、()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还领略到他伟人的形象。 (四)、语言运用 小练笔:(仿写)哀痛的一夜。 仿照本课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写一写毛主席收到电报那一夜的情景:主席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等。 那一夜,毛主席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5.1.1 观察物体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学会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 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展示不同的摆法。 二、自主探究 1.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2.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图: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 4.根据教材第2页例2,小组合作操作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5. 汇报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例1: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例2: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达标 1.右边的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填一填 从()面看从()面看 从()面看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根据下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3. 课本第2题: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景阳冈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景阳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一、正确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 如何:但凡:岂不:耻笑: 踉踉跄跄:请勿自误: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挑()()折()()行()()()()()()()() 二、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写出每部分的自然段,并用俩个字概括四部分的大意。 ①()--(): ②()--(): ③()--(): ④()--(): 2、本文重点了武松()和()这两个故事情节。 3、课文写一二部分的内容和打虎有什么关系? 三、仔细品读,了解人物性格 1、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研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刻画了武松怎样的性格?并填在括号里。 ①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 ②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③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④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⑤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我还能找几句吗?在课文中划出,并批注,课上讨论。 3、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武松一(),又()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武松一(),又()在一边。 ①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②这一段文字是写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这段话主要是对武松的描写,体现了武松。 ③四个“闪”可以换成“躲”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44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 2、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学难点:会用“可能”、“不可能”正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统计表、盒子、棋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希望同学们配合老师把故事讲完整. 相传古代有个王国,国王非常阴险而多疑,一位正直的大臣得罪了国王,被叛死刑,这个国家世代沿袭着一条奇特的法规:凡是死囚,在临刑前都要抽一次“生死签”(写着“生”和“死”的两张纸条),犯人当众抽签,若抽到“死”签,则立即处死,若抽到“生”签,则当场赦免. 你们认为这个奴隶摸纸条时会出现什么结果? 预设生:奴隶可能摸到生,也可能摸到死. 师:对,大家用了一个词“可能”.就是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可是国王一心想处死大臣,与几个心腹密谋,想出一条毒计:暗中让执行官把“生死签”上都写成“死”.这下奴隶的命运会怎样呢? 预设生:一定死,不可能生. 师:看来大家都替他担心了,其实有一个好心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大臣,在断头台前,聪明的大臣迅速抽出一张签纸塞进嘴里,等到执行官反应过来,签纸早已吞下,大臣故作叹息说:“我听天意,将苦果吞下,只要看剩下的签是什么字就清楚了.”剩下的当然写着“死”字,不知真相的人们以为他吞下的是生,那么他- 预设生:一定生. 师:国王“机关算尽”,想让大臣死,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让机智的大臣死里逃生. (引入课题)师:生活中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一样,有些我们不能肯定他的结果,有些则可以肯定它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好多.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的内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学目标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教学目标)找同学来读一读. 2、认识“可能”“一定”“不可能” 师:(课件)老师想以抽签的方式决定大家表演节目,每人表演一个节目,抽到什么表演什么. 课件出示例1 师: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找次品 学习内容:教材练习二十六3--7题。 学习目标: 我能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我能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优化思想 学习重点:进一步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 学习难点: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 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中、八 课前 复习 小明和爸爸现在年龄的和是34岁,3年后爸爸比小明大 24岁。今年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有5袋盐,其中4袋每袋500克,另一袋不是500克,但不知道比500克重还是轻.你如何用天平称出来?请写出过程。 妈妈买了500克毛线,其中有一卷不足50克,如果用天平称,至少要称几次才能保证找出那卷次品? 课中 基本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二十六第5题。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第6题。 完成练习二十六第7题。 拓展提升 小组合作完成137页“你知道吗?” 三、自我评价 今天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总体表 第八单元总复习 因数和倍数 复习内容:教材第138页1、2题,练习二十七第1、2 题。 复习目标: 我能掌握质数与合数、公因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 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我会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倍数的方法。 我能认真学习,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复习过程: 、til 、八 课前

知识梳理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自然数中,叫做偶数,叫奇数。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只有和两个因数;合数1和还有别的因数。 既不是,也不是。 二、自主复习因数与倍数相关知识。 三、我的小问题: 课中 一、检查课前学习 二、基本练习 下面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87195204630 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下面的数,哪些是合数?说一 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3157657883 判断 ①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2.丛书简介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册之《一缕书香》中40篇文章。包含领略大师智慧、书香滋润人生、含英咀华聆海音、倾听不同的声音、读书伴我成长、经典诵读、名著推荐七部分。 3.单元双线主题 人文性主题——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工具性主题——阅读主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达主题:1学习比喻的好处; 2.学习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会写23个,会认26个,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我国古代有关读书的名句。 3.理解课文的内容,继续培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读书的乐趣,学习课文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交流读书的收获和体会,培养阅读的兴趣,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

5.学习做采访笔记和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断提高实用写作的能力。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爱好与习惯。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提高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周课时为 7 节,两周共计 14 节。

五年级下册数学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学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学案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习目 标1.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概括能力。 学习重 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习难 点 正确解答与因数和倍数有关的问题。 导入1、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34÷2=2÷4 = 18÷6= 研学 1 预习第6页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我发现:18的因数有、、、、、。 18的因数 30的因数 36的因数 我发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的,18的因数有()个,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2)2的倍数有哪些? 2的倍有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我发现: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有最大倍数吗?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而倍数的个数是()。小组交流预习学习的内容, 2、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用红色笔补充到笔记本上。 3、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2、5的倍数的特征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2.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正确判断一个非零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增强探究意识,进一步 感受 数学的魅力。 学习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去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一、复习回顾: (1)填一填。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倍数的个数是()的。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2).在下面这些数中找出2的倍数 5,6,9,10,11,18,32,44,47 二、研学 1、预习课本第9页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观察例1表格中的数那些事5的倍数把他们圈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那些事2的倍数把他们圈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的倍数个位上分别是 5的倍数个位上分别是 (2)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0也是(),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偶数()奇数有() 2、小组合作交流预习学习的内容,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知识,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用红色笔补充到笔记本上。 3、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4、质疑 三、测学 1.完成11页1题 2、从1~20中找出符合要求的数填在横线上 (1)2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的倍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_______ 3、完成9页做一做 四、总结: 说说自己的收获及评价 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难点:运用3的倍数的特征去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一、复习回顾: 2的倍数的特征是: 5的倍数的特征是: 二、研学 1、自学教材第10页,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自己在表中圈出3的倍数。观察3的倍数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