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股票价格波动探析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股票价格波动探析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股票价格波动探析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的股票价格波动探析

摘要:决定股价短期波动的因素是所有参与的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的综合,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因素。非理性是人类难以克服的弱点,个体非理性的累加造成了整体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本文运用行为金融学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角度分析了股票价格的波动和发展。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反应不足;隔离效应;赌场资金效应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产生于西方20 世纪80 年代,它是在传统金融经济理论出现一些异常现象时发展起来的。先前的传统金融经济学理论大多假设:个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能够全面考虑所得到的信息并理性地进行投资决策。然而,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了在投资领域中存在大量非理性的投资行为,金融学的许多数学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投资活动。自此,对投资活动中人的行为与心理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行为金融学就是试图解释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错误如何对其投资产生作用的一门学科。

一、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脉络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类具有一定的理性,但人类行为却不尽都是理性的,在掺杂融入了各种复杂的感情因素和心理活动之后,个体乃至群体的决策行事往往并不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它本质上的核心是人的非理性假设,并由此衍生出两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有限套利和投资者心态分析。有限套利就是基于人的非理性假设,在市场交易噪声和市场交易规则限制的影响下,再完美的套利也只能部分发挥作用;投资者心态分析就是解释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情绪和认知错误是如何对其投资产生作用的。行为金融学还认为人类的许多弱点是一致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可以被利用在市场上获取利润。对心理学的研究能对金融市场许多现象特别是异常现象的解释带来很大帮助,比如市场泡沫和崩盘现象。

决定股价的短期波动或者说直接影响股价的因素是所有参与其中的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的综合,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心理因素。购买股票的每一分钱背后都有个活生生的人,而决定其是否购买股票的直接因素就是其当下的心理状态。所有的外部因素诸如最新披露的公开信息、股价的历史走势、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等等,都只是影响其心理的多种因素之一罢了。推而广之,一只股票乃至一个证券市场的趋势就是由所有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及其发展变化而决定和推动的,因此可以进一步地认定证券市场上往往存在着情绪周期。美国《洛杉矶时报》曾载文将其总结为“轻视”、“谨慎”、“自信”、“深信”、“安心”、“关注”和“投降”七个过程,这七个过程构成了一轮股票价格的完整波动过程。

股价是对股市总体心理状态的客观反应,任何一个时点上的股价走势,不论向上或是向下,都是由过去发生的事件和将要发生的事件共同造成的。过去发生的事件谱写出了过去的K 线走势,过去的K 线走势决定了某一时刻市场参与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