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案五:第5章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授课教案五:第5章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授课教案五:第5章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第五章政府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阐释

一、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与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简言之,就是对组织中人力资源的获、使用、维护、开发等的管理活动。具体而言,就是为了完成组织的工作任务和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涉及组织中的人和事、人与人之间关系进行管理时,所需要掌握的各种概念技术,包括人力资源计划、工作分析、招募与选任、人员使用、培训、绩效评价、员工信息发展规划、员工激励、薪酬与福利、沟通与员工关系、人员流动、人力资源信息等。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人力资源的获取

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功能是确保组织在既定的环境下,能够获取组织所需要的相应人力资源,它涉及人力资源的规划、招募和选拔。

2、人力资源的配置

人力资源管理的配置功能是指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组织中人与事的最佳匹配,即确保每一职位与相应组织成员的才能、知识、个性、兴趣等相符,同时实现组织整体人员结构的互补和优化。这一功能只要涉及工作分析、员工分析、职位分析与员工匹配分析。

3、人力资源的激励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实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充分调整现有组织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功能主要涉及组织成员的需求分析、工作目标的合理设定、员工期望的激发与满足、工作再设计、提升工作满足感、绩效评估,以及设计连接报酬与绩效、论功行赏或晋升的功绩制。

4、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力资源的开发功能是指把组织成员的智能、知识、经验、技能、创造性、积极性当作是一种资源加以发掘、培养、发展和利用,以提高人才能、增强组织成员的活力或积极性。

5、人力资源的维持

在人力资源竞争十分激烈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维持功能日益重要,其主要涉及工作环境、职业待遇、员工福利、工作生活质量、组织人际关系、情感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等。

6、人力资源更新

人力资源更新,主要是指组织的人员调整与代谢机制,它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根据绩效评价,对组织成员的职位及其报酬进行相应调整;二是通过辞退、辞职、裁员及必要的组织结构,维持组织人力资源的新陈代谢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二、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依据

1、系统优化原理

系统优化原理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经过组织、协调、运行、控制,整体功能获得最大发挥的理论。系统优化原理的基本要点是:系统的整体功能不能等于部分功能的代数和,而必须大于部分功能的代数和。系统优化原理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算式来表达:1+1>2,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达到一种质变。这就排斥了1+1=2,即并不是简单的量的相加;更排斥了1+1<2,即群体内部的人才内耗导致彼此的能力相互抵消。

2、能级对应原理

能级对应原理的内容包括三方面:(1)人的能级必须与其所处的职位能级相对应。(2)人的能级不是固定和一成不变的,能级具有动态性、可变性和开放性。(3)人的能级与职位能级对应得越准确,人就越能发挥其才能,越能把职位工作做好,组织也就越能够达到其目标。

3、激励强化原理

所谓激励强化,是指通过对工作人员的物质的或精神的需求欲望给予满足的允诺,来强化其为获得满

足就必须努力工作的心理动机,从而达到充分发挥积极性,努力工作的结果。激励强化的类型有:(1)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对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精神激励是对人们精神需要的满足。在现实工作中,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以精神激励为主。(2)正激励与负激励。正激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时,通过奖励的方式来强化这种行为,以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起的是正强化作用。负激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和工作的需要时,通过惩罚的方式来抑制这种行为,从反方向来实施激励,起的是负强化作用。两者必须同时使用,才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起到良好作用。(3)内激励和外激励。内激励是通过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人内在的主动精神,大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外激励是通过外在环境条件制约,引导人们的动机,提高工作意愿。

4、以人为本原理

以人为本原理就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创造相应的环境、条件,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组织目标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原理中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是指在组织中,使人的个性、才能(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发挥,这是人自身发展的最理想境界,社会发展的最进步状态,也为组织发展带来最优化的资源。而组织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为人员全面发展提供帮助,这是以人为本原理的重要方面。而人事行政的对象是政府公务人员,人员的素质能得到保证,这是以人为本原理应用的优势。

三、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功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基本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指公共部门有系统地评估人力资源需求,以保证获取组织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的过程。其中具体是指公共部门科学地预测、分析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职位上获得各种人才的过程。

2、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

公共部门的职位分类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的基础,而科学地进行职位分类工作的出发点或前提是工作分析制度。工作分析是公共部门依据不同管理对象,采取相应的科学化管理方式的基础,

同时,也是吸收、录用各类工作成员的客观依据,以及对工作成员进行考核、评价、培训、调派、晋升和处理内各种工作关系的依据。职位分类是指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各类各级职位的工作性质、繁简难易、责任轻重和所需的资格条件,区分若干具有共同特征的职位,形成横向职位区分、纵向等级划分的职位体系,并于最终形成详尽职位说明书,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

3、人员招募与甄选

人员招募是指吸引足够数量个人,并鼓励其应聘和任职于某一个公共部门的过程。而人员甄选则是指用人单位在招募工作完成后,根据人一定的用人条件和用人的标准,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对应征者进行审查,决定是否给予或提拔的过程。

4、工作关系管理

工作关系管理是指对选聘的人员进行工作安排、工资关系、工作保障、人员保护、工作关系契约、工作环境与职业安全、作息制度、休假制度、工作轮调、人际关系与沟通、组织文化建设、组织纪律与规章及必要的奖惩等措施,维持组织活动的有序性,同时实现组织成员合理利益的有效满足。此外,员工事业生涯规划、职位调整、沟通与员工的关系及培训与组织学习,对人员结构、人员职位进行调整、员工的辞职、辞退等都是工作关系管理的重要内容。

5、薪酬设计与激励

在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成员的报酬既是实现成员再生产的保障,同时也是促发成员积极性的最基本手段。对公共部门的组织成员来说,报酬具有重要的保障、激励和调节功能。除了直接的物质报酬,如工资、奖金、津贴、保险和福利外,公共部门的薪酬设计还包括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职位晋升、

获得荣誉称号、给薪休假等。组织成员的薪酬是人员激励最基本的内容与手段,但并不是人员激励的全部。公共部门的人员激励可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内激励与外激励。

6、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对组织中某一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工作和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效果或成就进行的评价。在中国,对公共部门绩效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

7、人员培训与开发

为了使组织成员的培训富有成效,公共部门不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维持适度的培训投入水平、遵循因材施教的培训原则、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更要使培训工作与组织的人力资源发展结合起来。此外,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机制在于增加人力资源投资、注重组织培训与组织学习。对于组织和组织成员而言,终身学习和培训已成为适应信息社会与知识社会的基本导向。

8、组织文化建设

在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组织文化建设其关键在于实施“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这种管理模式包括个性化发展原则、引导管理的原则、环境创设原则和实现人与组织的共同成长原则。

第二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与方法

一、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机制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是指一套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规则或制度化的措施,是公共部门围绕公共管理的需要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目标,所进行的配套设计的各种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机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主要包括:

1、竞争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竞争机制主要是借助公共考试、择优录用、职位分类、劳酬相符、功绩晋升、人才流动等各项制度得以体现。

2、更新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主要有三种更新机制:一是通过职务升迁、职位轮调、学习培训等途径,实现公共部门成员的知识、素质、能力的不断更新;二是通过退休、退职、人员录用等人员更新方式,来实现公共部门人员的新旧交替;三是通过人才流动、人员交流、双向选择、人才市场、辞职、辞退等措施,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充分发挥人才的效能。

3、保障机制

维持公共部门成员的稳定性,不仅要依靠竞争机制提供的活力,也需要充分保障公共部门成员在工作与生活中的基本条件,满足其生产与再生产的基本需要。

4、激励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要通过奖惩、考核、职务升降、精神奖励薪资、津贴、保险等制度或措施,来满足公务员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以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热情。

5、监控机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强调通过公务员的自我控制与主管部门的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来实现对公务员运用权力的监控。前者主要通过加强公务员自身职业道德、责任意识、义务意识、行为规范、宣传教育,提供其行为的自我约束力;后者则主要通过外在的力量对公务员实施监控,如纪律、规章、考核、回避、人事档案、责任制、辞退、行政处分等具体措施。

二、政府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变迁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机制的发展出现了如下的发展去趋势:

1、日益强调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及公共伦理责任的结合

在现代,世界各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都力求制度化和法制化。但是,近二十年多年来,随着政府与公共部门内部放松规制、对公务员更多的授权,也产生了公务员的不道德行为(如腐败)。在这一背景下,强调公务员的伦理责任就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一个显著的特征和趋势。

2、日益注重人与事的实际结合程度,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现代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严格要求公务员的录用、选择、考核、训练等各种程序,也要求有一套

科学地测定和评估公务员素质和工作绩效的计量体系,以及其标准化和定量化的测量程序和方法,以确切实现人与事的恰当匹配和有效结合。

3、重新从人的因素和人的实际工作效率出发,来建设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机制和激励机制

一方面,要求公务员不断地增强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遵纪守法、克己奉公的公仆意识;另一方面,则要求公共部门利用各种人事政策和人事措施,为公务员自我努力、自我激励创造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工作条件和社会心理环境。

4、人本主义与功绩主义的价值取向

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愈来愈强调公务人员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实现授权、平等竞争与目标管理、绩效管理、结果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公务人员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尤其是绩效管理,更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为公务人员规划责任及目标,以使其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5、发展公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主旋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进一步提高,对公务人员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的人事行政管理体系都重视发展公务人员的在职培训体系或构建学习型组织,以积极补充现有公务员知识结构、操作技能的不足。尤其是结合人员培训、组织发展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整合个人学习、组织培训、组织学习的人力资源发展,更已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

6、人力资源管理趋向集中化控制与分散化管理的密切配合

集中化控制主要是强调国家人事法规、政策的统一性,以及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的宏观调控和人事监督功能;分散化管理则主张把一定层级的公务人员的录用、晋升权交给用人单位,更有效地实现用人与治事的统一。

三、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人事行政管理的起点,是实现相应人事分类的基础,也是吸收、录用、考评、培训、调派、晋升组织成员的客观依据。工作分析一般可分为职能分解、职位调查、职位评价、职位设置、拟定职位说明书等基本步骤。

(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公共部门依据各级各类成员的职务和职责要求,对其工作业绩,包括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进行的考察和评估。比较重要的绩效考核方法包括:排序法、量表考核法、关键事件法、成果考核法、硬性分布法、行为定位等级评价法。

(三)人力资源发展与培训方法

在人力资源发展和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讲座、示范、参观、程序化教学、脑力激荡、案例分析、学习契约、敏感性训练、辩论等。

第三节公务员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理论阐释

(一)人事行政的涵义

所谓人事行政,是指政府为完成行政管理目标,在政府公务人员的选拔、任用、培训、奖惩、福利等方面制定和形成的一整套规章、制度、标准、政策、管理方法,以及对政府公务人员进行的相应的管理活动的总和,其目的为最合理地配备人员与职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和潜能,最充分地履行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二)人事行政的范畴

从人事行政的各方面内容及特征分析,其范畴可以包括这样几方面:

(1)人事行政机构是人事行政事务的主管机关,既是法定的也是实际的行为主体,其职能及实现方

式以及性质、作用都对人事行政有着直接、关键的影响。宏观层面表现为各机关人事行政部门的主管机构,微观层面表现为各机关内部的人事行政管理部门。

(2)人事分类是人事行政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最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国家根据行政环境采取不同的分类制度,而两种主要分类制度——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在各国实践运用中常常又有所交叉。不同的分类方法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品位分类往往导致一些以人员为核心的等级体系的产生,而职位分类的结果是出现职位的工作性质归类与难易等级区分。不论是何种分类方法,都为整个人事制度奠定了基础。

(3)权利与义务是人事行政不同于其他领域人事管理的特殊内容,适用于国家公务员的特殊身份。公务员在担任国家公职期间,既享受应有的权利又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各国的人事行政制度都对此有各具特色的明确的法律规定。

(4)人事行政管理环节是人事行政制度显现的表现形式,从进口关到出口关,包括考试录用、培训、考核、奖惩、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职务晋升与降职、退休与退职、辞职、辞退等内容,与政府公务人员的个人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也是人事行政的主体内容。

(5)人事心理的研究受到重视是人事行政科学化、现代化的表现,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人事行政中的体现。人事心理对人事制度、政策制定的合理化,对人事行政管理活动的人性化,对政府公务人员工作行为的激励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从制度规范到人性行为的研究,正是现代人事行政的趋向。

(6)人事行政制度是人事行政的指导纲领,我国从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到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对人事行政的变革及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对整个行政体制改革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持续性发展过程,制度只有不断实践、反馈、修正才能引导人事行政工作的不断完善。

(三)人事行政的地位与作用

人事行政对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履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能,行使国家的政治权力,必须把那些忠于国家和人民、具有远大抱负和历史责任感的贤能之士选拔到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中来,以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国家职能的实现。另一方面,人事行政是培养人才、开发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如果建立了相当完善的人事行政制度,就能不断地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训人才,让每个人才都能在得到良好发展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国家的行政管理部门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保证国家行政管理事业后继有人,并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

二、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及其改革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1700年通过的《吏治澄清法》标志着英国官员队伍中出现了“政务”与“事务”的区分。1853年斯坦福?诺斯科特爵士和查尔斯?杜维廉爵士提出了一份《关于英国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要求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废除个人恩赐制和政党分赃制,并将行政事务分为决策类和执行类,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考试法。1870年,政府颁布了第二个枢密院令,规定文官缺位一律由公开竞争考试及格者充任。因此,人们通常把1870年枢密院令的颁布作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受英国吏治改革的影响,美国等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建立起相应的文官制度。其中,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是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法,也是美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标志。

文官制度的诞生,结束了“政党分赃”的选官制度,改变了当时”任人唯亲”,官吏腐败、行政效率低下的局面,对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行政效率和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产生了极大的作用。这种现代政府

人事管理制度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功绩主义

西方文官制度中,强调功绩制原则,就是以工作实绩、效果与贡献大小作为文官待遇改变的条件,而考核的结果直接与其工资、待遇及级别升迁挂钩。这对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奖优惩劣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2、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是采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法来选拔公务人员,通过严格考核、论功行赏和功绩晋升的方法管理公务人员,借此创造一种平等竞争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政府机关工作。

3、法治精神

文官制度要求对文官实行“依法管理”,即对文官的管理工作必须有法律依据,依法办事,反对任何形式的“人治”,而且要求“以法管理”,即大量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文官,使有关公务员的立法工作成为对文官管理行为的重要内容。

4、政治中立

文官制度要求文官在政党政治中保持政治中立,并限制公务人员参加政党的政治活动,确保公务人员公正地履行职责。

5、专业化管理

为了能更有效地从宏观上控制和协调整个社会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将在政府中专职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为政府管理国家提供事务性、技术性服务的人员相对独立出来,使其成为特殊的职业集团和专业人士,并进行专门的培训,统一管理。

6、效率至上

现代文官制度通过严格的考任制度以确保担任政府公务执行者具有较好的个人素质,为提高政府效率提供了先决条件;又通过以工作实绩为主的考核制度决定公务人员的升迁、奖惩,以激励公务人员的工作;并通过一系列的职位分类、职责规范和福利待遇,构成一套科学化、合理化的人事管理体制,为提高公务人员在政府工作中的效率打好扎实的基础。

7、人力资源资源管理与公共部门组织变革的整合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更多是与组织变革结合在一起,人力资源管理使参与管理、团队合作、发挥组织人员自主性,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的电子化特征等特征更加突显。

8、网络型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应强调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制度等的设计,利用多种开发模式,为各种各样的人才选拔与使用,创造公平、公正、高效率的客观环境。

三、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公务员制度的发展情况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从确立到不断完善,最后以立法的形式予以确定,历经十余年的不懈探索。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在我国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推行公务员制度。同时,其他党政机关“参照试行”。在推行公务员制度的十余年间,行政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199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2000年6月,中共中央批准并印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2年7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04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暂行规定》等五个法规文件。这些反映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文件,为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框架

1、凡进必考机制基本建立。各级行政机关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务员,选拔了一大批素质好、有知识、年纪轻的优秀人才,为行政机关补充了新鲜血液。

2、考核机制运行良好。自1994年起,各级政府机关每年都有98%以上的公务员参加年度考核,考核的奖优罚劣功能得到初步发挥。

3、竞争上岗制度逐步推开。各地各部门把竞争机制引入公务员晋升工作中,扩大了选人视野,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从2000年至2004年底,各级党政机关通过竞争上岗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有64.5

万人。

4、交流、回避制度初见成效。从1996年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90多万公务员进行了轮岗,3万余人进行了任职回避,促进了勤政廉政建设和队伍建设。

5、工资福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建立,设立了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建立和调整了部分公务员的特殊岗位津贴,对促进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6、“出口”初步畅通。退休制度正常运行。从1996年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1.6万余名公务员被辞退,3万人辞职,改变了“能进不能出”的局面。

7、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公务员参训率不断提高。1994年以来,全国参加各类培训的公务员超过2000万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公务员的基本素质。

8、奖惩制度发挥有效作用。通过广泛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对业绩显著的公务员给予奖励,对违反纪律的公务员进行惩戒,促进了勤政廉政建设。

9、权益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明确公务员的基本权利,实施申诉控告等制度,对不公正的人事处理及时纠正,维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

10、分类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既是干部分类管理的结果,也是推进干部分类管理改革的重要措施,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用单一模式管理所有“国家干部”的状况,对于形成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各具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实践证明,公务员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为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提升公务员制度的立法层次,我国从2001年开始启动公务员法的研究与起草工作。2005年4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正式实施。公务员法是50多年来我国公务员管理的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它的制定和实施,在我国干部人事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公务员制度的主要机制

国家公务员管对公务员采取了不同与企业、事业单位的人事分类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机制:

1、新陈代谢机制

这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考试录用、退休、辞职、辞退制度,实施部门职务聘任制和领导班子的任期制,并对各层级职务的最高任职年龄做出了限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增强了整个行政系统的生机和活力。

2、竞争激励机制

公务员的录用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用的方法进行,在公务员队伍中形成了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3、监督约束机制

这包括确立公务员纪律、并在选拔、任用、升迁、奖惩方面加强监督,建立、健全党纪监督和行政监察制度、回避制度,使公务员队伍成为廉洁、高效能的人民公仆。

4、法制化管理管理机制

将公务员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既是国家建立公务员制度的起点,也是贯穿始终的主线。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及2006年《国家公务员法》的正式实施,使得公务员管理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为公务员队伍的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制度与法律环境。

(四)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与西方的公务员制度相比较,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征有:

1、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国家公务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政治中立”的原则根本不同。

2、不存在西方国家所谓“政务类|”与“事务类”的划分。国家公务员的基本分类是政府组成人员与非政府组成人员、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与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这与西方公务员制度所实行的“政务类”与“事务类”的划分方式是不同的。

3、国家公务员的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并没有西方国家关于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

的区分,其管理体制是统一的。

4、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雇主与雇员关系,这一点与西方国家公务员和政府之间的雇员关系也有质的不同。

5、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公务员既不片面强调所谓专才或通才,也不片面强调“德”与“才”的任何一方,而且关于“德”、“才”的标准也有着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理解。

【案例及思考】

不养作家,只养选题

9位文坛新人,昨日通过广东文学院资格评审委员会资格审核,并和其他12位专业作家一道,被列入广东文学院第一批招聘作家推荐名单。新人的加盟,意味着原文学院部分专业作家铁饭碗就此被端;通行于全国的专业作家终身制,也从此在广东率先画上休止符。深受全国文坛关注的广东文学院机制改革重大举措,终于浮出水面。

在全国现行作家体制中首次推出“不养作家,只养选题”,是这一改革的核心,也是此次向社会公开招聘作家的重要标准,使得全省各地前来应聘的近百位有志于文学创作的人员,能够在平等的条件下,靠选题说话,接受统一筛选。

真正引进竞争机制,使文学院成为一潭活水,出精品、出人才,是本次改革的主要目的。据介绍,成立于1979年的广东文学院,网罗了一批在广东乃至全国文坛都有影响的作家,为繁荣广东文学创作,培养优秀文学人才起了很大作用。但经过二十多年的运作,现有机制的一些弊病已经显露无遗,尤其是专业作家一进院即捧上铁饭碗,无论创作状态如何都不变动的机制,已不能适应人们对文学作品日益提高的需要。因此,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支持下,广东作家协会开始对广东文学院的改革进行研究、论证,确定了改事业管理为选题管理,以养选题为主导,人员可进可出,不再实行专业作家终身制的改革方案。

年纪轻、学历高、社会职业分布广,是此次报选题应聘人员的特点。据广东文学院负责人介绍,广东文学院招聘作家,全省各地有近百人寄来作品和资料应聘。初选入围的34人中,大多数是60年代甚至70年代出生的,大多是本科毕业生和硕士研究生,不少人已在国家级报刊和出版社发表、出版作品,并获过奖。而且,应聘的选题都是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和上千行的长诗。

据了解,此次确定的21位应聘作家,经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家协会最后审定后,将一聘三年,并享受国家的创作津贴。省作家协会将统一为每人提供一个独立的创作间,并坚持“三不动”,即户口不动、原职位不动、行政关系不动。那些基础好、潜力大的应聘人员也将受到扶持。而未被聘用的原文学院专业作家,将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安排到相关的编辑和行政部门,也可以自谋出路。

(本部分选自陈志红、刘晓璐:《南方日报》,见2002年4月15日。)

思考题:

1.广东文学院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公共部门?其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特点?

1.从行政改革的“三个导向”入手,广东文学院的人事改革是否或如何体现这“三个导向”?

2.根据案例,分析从传统公共人事管理转向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学计划及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师” 的主要培训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这套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是阐述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理论、原则、方法的课程与科学。它是为确认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和实践能力设置的认证培训课程。 本课程教学总的目标要求是:通过认证培训和国家人社部的认证考核,确保学员获得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知识、技能,真正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理论、和工具,并使其通过培训中的知识讲解、能力训练及测评工具的有效使用,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理论、技术与方法,提高从事宏观、微观层次的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的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使学员在实践中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和有效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工作效能,从而提升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资信水平。 并且培训后的通过资格认证,检验教学质量,既能使学员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不断增长的要求, 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企业经营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4 、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全面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的标准和要求,系统掌握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加快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能力技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试通过率。 三、教学方法 1、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联系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之亲身体会,更好的接收相关知识。

人力资源管理-第4版【本科课程PPT】-人力资源管理4版教案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200620课程性质:学科平台/必修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学时/ 学分:32/2 英文名称: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考核方式:闭卷书面考试 选用教材:人力资源管理、黄维德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大纲执笔人:董临萍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组织行为学大纲审核人:陈万思、董临萍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大类、管理科学与工程大类 一、教学基本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学科,它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组织内人力资源吸收、选拔、培训、使用与激励的客观规律与具体方法的科学。如同组织其他资源一样,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开发能够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本课程试图帮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企业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的种种潜在的贡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更了解自身的优势,掌握构筑能力的科学方法。 本课程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系统介绍有关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如招聘与挑选、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与评估、薪酬计划等内容,并通过案例分析、观看录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听课与操作相结合。 二、教学基本内容 本课程大纲明确规定,在课程的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必须贯彻与达到的《人力资源管理》各章节中的知识点。其中基本知识点是学生必须在学习中掌握的内容,重要知识点则是在基本知识点上进一步拓展,其中许多是属于本课程的难点问题,所以任课教师在讲课时必须仔细讲解、演示的内容。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绪论 基本知识点: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人力资源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历史;评价人力资源管理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趋势; 重要知识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并不单纯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而是企业所有管理者的职能。从某种意义上说,直线经理所担负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责要大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经理;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更开放、更透明、更协作的关系;一切的人力管理活动最终的评价标准有两个: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生活质量;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发展新趋势。 第二章人力资源计划 基本知识点:人力资源计划概述;预测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供给;制订人力资源计划;执行和实施人力资源计划;人力资源计划对工作生活质量、生产率的影响。 重要知识点:人力资源计划是企业进行任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起点,重视和做好这一步工作,体现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必须变被动招聘为主动招聘。具体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的预测方法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工作分析 基本知识点:工作分析概述;工作分析信息的收集方法;工作说明书的编写。 重要知识点:三份重要文件包括工作描述、任职资格和工作说明书的制定 第四章人员招聘 基本知识点:人员招募的内涵;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的不同渠道;人员筛选的方法;人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案例分析第三

第一章 一、中粮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有什么特点? 答:1、注重校园招聘,培养内部人才。集团强调人才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招聘为辅。集团的招聘重点仍然放在校园招聘上,大约80%的知识型人才都是通过校园招聘的。这样的定位使得企业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而且企业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对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同时也相对容易形成良好的人才配比结构。 (1)集团总部集中招聘,提升员工素质水平 (2)宣传重于招聘本身,高校选择有的放矢 (3)笔试重在综合素质,面试追求高效公平 2、KAAPP评价体系,锤炼职业经理人 (1)KAAPP:全面的评价指标:集团最初对于经理人的评价完全依据业绩,更重视结果。由于业绩受到许多外界因素影响,因而无法完全用业绩反映一名经理人的贡献。后来集团采用了“KAAPP体系”。K指知识(Knowledge),通过后天学习可以获得的认识以及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第一个A指能力(Ability),工作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个A指态度(Attitude),是否愿意投入并认真对待工作;第一个P指个性(Personality),对待工作中的挑战和职业生涯能够成熟地面对;第二个P指代业绩(Performance),工作所应该达到的阶段性成果。 (2)科学的评价操作程序 (3)评价与经理人职业发展紧密结合 3、让培训成为员工发展的核动力 (1)培训,重在统一思想、融炼团队 (2)《企业忠良》和“忠良书院”:集团有一本非常出色的内刊——《企业忠良》,这本内刊也可以说是集团的一种独特培训方式。集团的各种培训,员工的思想活动以及对企业发展的看法,都会在内刊上有所展现。尤其引人注意的是,董事长对内刊格外重视,甚至在内刊开设了专栏,每期都会抽出时间来写文章。他的文章语言平实,往往从生活小事说起,但最后都会落到跟集团发展相关的问题上,折射出深刻的管理哲学。依托于这本刊物,集团的培训达到了课堂培训方式起不到的效果。集团正在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忠良书院”,目前已经在集团原来的培训中心建立了具有深厚集团文化特色的校区。 4、薪酬绩效逐步与市场接轨以岗定薪,按绩取酬,注重公平 (1)以岗定薪,按绩取薪,注重公平。 (2)业绩评价纵横兼顾 5、充满阳光的企业文化阳光文化下的主人翁精神 (1)阳光文化下的主人翁精神 (2)客户导向,追求完美 二、中粮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1、可以注重校园招聘,提升员工素质,用笔试和面试来选拔人才,培养内部人才。 采用KAAPP的体系,来锻炼职业经理人。 培训员工 薪酬要与市场接轨 要结合自己企业的文化 第二章 哪些人性假设理论在海底捞得到了应用?是如何应用的? 答:1、经济人假设。海底捞鼓励员工创新,当创新得到运用时,便会给予一定的费用。 社会人假设。海底捞的员工的福利比较好,满足了他们的社会需要。 自我实现人假设。在海底捞,公司给了员工明确的晋升方向,他们的晋升制度让所有员工都感到公平,满足了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 复杂人假设。海底捞的考核制度里有不同的内容,让每个员工都满足了不同的需要。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外语书面和口语表达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在广泛而充实的管理通才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具备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的实际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毕业生将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才能的现代国际型人力资源管理高级专业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 (1)热爱祖国,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社会奉献精神。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熟悉我国基本国情,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3)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业务素质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及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2)熟悉我国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相关技术知识,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法律知识,了解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 3.体育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标准。 三、学制与学位 1.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2.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管理学、法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原理、会计学原理、经济法概论、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人才测评与业绩评估、薪酬管理、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 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为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公共实践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两个方面。公共实践课程内容包括:军事训练、读书报告、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调查与实践,共18学分,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计划 一、绩效管理 “没有考核,就等于没有管理!”贯彻公司战略发展意图,20xx 年作为公司的“绩效考核年”,绩效管理将成为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管理工作。 1.辅助形成所有部门及岗位的绩效考核标准(元旦至春节期间) 2.使绩效面谈成为公司沟通机制的一部分 正式绩效面谈为一季度,绩效面谈之后要做相应的绩优推广和绩效不足的改进。 二、培训交流 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公司管理人员参与。每双周一次,结合绩效管理理论就公司中的具体问题深入探讨。 三、薪酬体系 按照“岗位+技能+绩效”的薪资结构完善现有薪资体系,20xx 年底对现有体系做必要调整。 四、员工沟通 1.半年在公司范围内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一次。 2.辅助各职能部门将公司内部沟通机制落到实处。 11年内人力资源部与公司每一位同事至少沟通一次。所有沟通 均形成书面记录,记录中问题附人力资源部建议提交各级相关主管。让沟通形成机制,将新同事入职、转正及离职作为关键沟通点,生日、合同续签作为辅助沟通点。

五、营造氛围 1.欢迎新同事加盟; 3.轻松一刻,周末愉快; 4.生日祝福; 5.中高层管理交流会 六、下属培养 七、管理制度 八、工作分析 平均每周提交工作分析一份,确定综合管理部对各部门服务和对高层领导辅助的角色。 九、提炼企业文化 形成公司文化手册。 1、做好20____年客户满意度调查; 2、20____年底合同到期人员续签或终止意见收集; 3、继续健全人员的基本信息: 借助信息系统继续健全员工档案:个人资料、学历资料、体检资料、考核结果、职位变动、奖惩资料等一并存入个人档案。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建立健全入职、离职(外聘、辞退、辞职)程序及内部调入、调出等手续。 4、继续做好招聘工作: 1)、继续发挥网络招聘的作用,积极参加各大院校、社会招聘会等多渠道招揽人才; 5、继续强化培训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 ——来自南京远洋公司的案例分析 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南京远洋公司走出困境并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 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源,他们是企业所有资源中最宝贵的,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企业更关心的可能是它的资金和市场问题,人力资源管理常常为其所忽视。然而恰恰可能是人力资源的瓶颈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南京远洋公司(下称“南远”)的成功经历也再次证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南远为例,探讨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今后尚需完善的工作。 南远成立于1988年,其主营业务是提供货物的海上运输服务。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市场好时也曾风光一时,市场不好便急转直下。到1997年年底,已累计亏损403万元,并有40多万美元的应收帐款,公司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1998年4月董事会调整了领导班子,当年南远就实现持平,1999年赢利203万元,2000年利润超过400万元,资本金也从1994年股份制改造初的1025万元扩充到如今的6000万元。无可否认,公司在短短几年内扭亏为盈并取得迅猛的发展,与近几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缓和的良好经济形势无法分开。但是外部经济形势的好转却无法解释周边地区同行们普遍经营惨淡,与此同时南远却一支独秀的现象。那么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经过对公司长达4个月的调研,我们发现,重视并进行有效人力资源管理才是南远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南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因而这也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二、唯有不变的是不断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 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成效,对企业中长期经营业绩将产生决定性影响,南远就是最好的佐证。为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南远一直坚持人力资源的创新管理,并因此取得了优良业绩。其创新的管理思路和经验,归纳为四点:(1)组建一只适应公司战略的管理队伍;(2)制定一个良好的培训机制;(3)将管理部门推向市场;(4)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1.精练的管理队伍适应公司的“低成本”竞争战略 远洋运输是满足国际贸易对海上运输需求的一种商业活动。近年来世界贸易量的快速增加,促使全球航运业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迅猛发展。但是由于全球运力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通过对公司目前的优势、劣势、存在的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并综合考虑“低水平差异”、“高价格弹性”的产业现状,南远制定了以短期做强、中长期做大为目标的“低成本”竞争战略。经营中努力实现“两高两低”,即船舶适航率高、租金率高、管理成本低、技术成本低。 与“低成本”战略相适应,人力资源的节约管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公司克服巨大阻力,组建了一只精练的管理队伍。这只管理队伍呈现两个特征:(1)最低的人员配置。目前南远仅有23名管理人员(含业务员),而规模相同的国内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员一般超过110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教学、研究、咨询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工作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4、具有法律基础知识,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5、具有较强的收集处理信息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6、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2.5年 四、办学形式:业余 五、学生类别:专科升本科 六、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 主干课程:管理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学位课程:英语人员甄选与测评、绩效管理、职业发展与管理 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专升本教学进程表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一、华为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由员工持股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华为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 二、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成 1.华为的招聘之道——招聘七大原则 2. 薪酬制度 3.激励体系 4.知识型员工管理 知识型员工管理——内部创业,让员工做老板当留住优秀人才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被社会充分认识并愈来愈成为企业战略决策重要内容的时候,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生活需求,已成为招徕和留住人才的唯一法宝。深圳华为集团,为解决机构庞大和老员工问题,鼓励内部创业,将华为非核心业务与服务业务以内部创业方式社会化,通过提供一些资源给公司的优秀人才,帮助他们走出去创办企业。 内部创业是由一个企业内的、具有创业愿望和理想的员工发起,在组织支持下,由员工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激励形式。建立企业内部创业机制,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企业拿自己的资源来成全他人的美事,但实际上,内部创业不仅可以满足企业优秀员工想当老板的心态,使企业运作趋于安定,更可以凭借制度的授权,减轻企业负责人的工作负担,是一种可以让老板员工双赢的管理制度。 5.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6.独特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构建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突破,在华为十几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企业文化无形中扮演着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一个角色。 1)华为“骂”文化骂,是一种警示、训戒,是一种宣泄,也许还是一种激励,也是负激励的一种。 Eg:曾经有一次,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看了一篇质量低劣的报告,在上面批示了几个字:“臭、很臭、非常臭!”还有一次,前几年,华为有一位新员工刚到公司没几天,就给任正非写了一封“万言书”,论述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2)华为的狼性文化 狼有三大特征: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取精神,三是集体合作和团体奋斗的意识。”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暴”;都应在团队文化中得以体现,那就是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贪性”,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狼性的“残”用在工作中,便是指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掉、消灭掉;狼性文化的“野”,便指这种在工作中、事业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则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狼性血脉已经渗透华为员工的每个细胞,流入了华为管理的各个环节。华为人,是一群眼睛泛着绿光的狼。他们疯狂掠夺人才,打造成一支巨大而高素质的战斗团队;他们“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结起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头狼任正非是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电信大佬,他的身上有着土狼、军人、硬汉、战略家等各种光怪陆离的色彩。 3)垫子文化 华为用垫子文化告诉每一个华为员工,只有加班起班,耐得住板凳磨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就。这种垫子文化说的就是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魂,是华为文化的主旋律,华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案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 18 一、课题:第七讲薪酬管理 二、课型:课堂讲授 三、目的要求: 1.了解绩效奖励计划的种类 2.掌握绩效奖励计划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3.熟悉销售人员的薪酬设计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绩效奖励计划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教学难点:特殊群体的绩效奖励计划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讨论、案例、多媒体教学 六、参考资料: 赵曙明著.《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美〕亚瑟·W.小舍曼著张文贤主译《人力资源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年;〔美〕劳埃德·拜厄斯著李业昆等译《人力资源管理》,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4年。 七、作业: 思考题:为你熟悉的一家企业的员工设计合理的薪酬及奖励计划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十、教学进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等) 回顾上节课导入新课 第三节绩效奖励计划 一、绩效奖励计划的概念及其优缺点 1、绩效奖励计划的内涵 绩效薪酬计划:是指薪资收入随着个人、团队或者企业绩效的某些衡量指标发生变化而变化的薪酬制度。 绩效薪酬计划的目的: 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强化企业规范; 激励绩效; 认可不同员工的贡献。 2、绩效奖励的优缺点。 其一,由于绩效奖励计划往往有明确的绩效目标,因此,它能够把员工的努力集中在组织认为重要目标上,从而有利于组织通过灵活的调整员工的工作来达成企业的主要目标,从而避免员工的行为脱离组织的战略主线而形成本位主义者 其二、由于绩效奖励计划中的报酬支付了实际上变成了一种可变的成本,因此,它的实施减轻了组织在固定成本开支方面的一些压力,有利于组织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灵活调整自己水平而不至于因为成本的压力而陷入困境。 其三、由于绩效奖励往往是与直接的绩效联系在一起的,并且奖金的授予对象是那些为更高绩效的达成作出贡献的人。 绩效奖励计划的缺点: 其一,在绩效奖励计划中所使用的产出标准很可能无法保持足够的准确和公正,在产出标准不公正的情况下,绩效奖励计划很可能会流于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专升本)教学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学历层次、学制与学习方式 学历层次:专起本;学制:2.5年;学习方式:业余。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并能将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三、专业方向及特色 1. 专业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2.专业特色:本专业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紧密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变化和人才的需求,注重强化实践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具备员工招聘与培训,薪酬管理,人事测评,劳动关系处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行政管理工作. 四、学业标准 1.知识结构: (1) 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3) 掌握必备的英语,计算机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 (4)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人力 资源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5) 掌握本专业必需的薪酬和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商务谈判,心理学和公共关系等方面 的知识. (6) 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关的方针、政策及法规. 2.能力结构 (1)具有较强的中文、外文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及领导的基本能力; (3)掌握人员素质与岗位测评、人员招募与绩效考核、人员激励与人才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业务技能;; (4)具有管理咨询的初步能力; (5)具有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3.素质结构 (1)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敬业爱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

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代码:417582012年6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独立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围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历史、人力资源战略、组织结构、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内部选人、培训与开发、人员激励、绩效考核、劳动关系、职业管理等人力资源核心问题,系统地介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各个模块的典型案例,从案例中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实际运用。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牢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运用情况,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有效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工作,充分开发各项人力资源潜能,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掌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模块的实际运用情况,学会分析具体情境下如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职业素养。 本课程不强调识记,要求学生通过案例学习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知识方法,学会分析人力资源案例,并在实践中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知识。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性。它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的延伸课程,与《人员测评》、《工作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实验》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相配套。在学习本门课程前,需先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课程,掌握相关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理论。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史:以福特公司为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历史上的各种管理思想以及主要技术方法,了解人力资源思想在实践中的变化历程,了解历史上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具有重要贡献的企业变革案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福特汽车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变迁历史 理解:福特公司发明流水线的历史及影响 福特主义的理念 日薪5美元政策的意义 福特公司劳资关系化敌为友的历史变迁原因 福特公司的人类工程思想 福特公司的“企业公民”的概念 应用: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方法变迁的相关因素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教案编([]8)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民航与旅游分院 教案2009~2010 学年第一学期 教案首页

课 程 名 称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总计: 36 学时 课 程 类 别 专业必修课 学分 讲课: 36 学时 校内实践: 学时 校外实践: 学时 任 课 教 师 职称 助教 授 课 对 象 基本参考资料和教材 建议教材:《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赵西萍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版。 教学参考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张德,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赵曙明,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创新》,谢晋宇,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教学 目的 任务 设置本课程,是为了让考生掌握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认识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矛盾,掌握开发旅 游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调动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激发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创造性、提高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的本领。 在学习本课程时,考生要扎实地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熟练地把握实用技术和方法,认真地了解各种观点和学说。在此基础上,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 课时 分配 章 内容 学时数 1 什么是酒店人力资源管理 4 2 怎样做好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4 3 怎样做好酒店人才招聘与配置 6 4 怎么做好酒店人力资源培训管理 6

5 如何做好酒店人力资源绩效管理 6 6 如何做好酒店人力资源新酬管理 4 7 团队建设与领导学 2 8 怎样做好酒店劳动关系管理 2 9 复习 2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大纲及教学计划

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管理类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因为有关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职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成了这类专业的基本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职能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就是针对企业中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规划和设计、选拔和获取、保持和激励、控制和协调以及培训和开发等内容展开。 本课程全面介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与流动、培训、绩效考评、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树立现代人力资源观念;制定与实施招聘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9学分,学期总课时为54学时,开设周期为2个月。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理论和技能要求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本专业学生应在对人的行政管理方面,学习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技术,在招聘、录用、培训、激励、考核、薪酬、企业文化等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监管,并具备接人待物,激励自我和

他人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试图从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树立人力资源的理念;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活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差异,让学习者在以后工作当中能熟练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教学辅导:教学辅导以远距离辅导为主,面授辅导为辅。并提供网上、电话教学指导,对本课程的课程进度、重点和难点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答疑、讨论和进行课程学习交流。 2、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紧紧抓住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辅导讲解。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向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 3、学生自学:自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教师的辅导课,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 4、教学研讨:为保证本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开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对本课程进行认真教学研究,并参加本课程的各种教研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教研室及责任教师联系,协商解决。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本课程教学以面授教学为主要形式。文字教材使用的是由秦志华编写的, 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网上辅导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强化学员所学知识为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学时分配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大纲及教学计划

深圳市全民素质提升计划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劳动关系管理》 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管理类其他专业的核心课程。因为有关企业的人、财、物等各种职能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构成了这类专业的基本内容,而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职能管理中重要的一环。特别是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同。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就是针对企业中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规划和设计、选拔和获取、保持和激励、控制和协调以及培训和开发等内容展开。 本课程全面介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与流动、培训、绩效考评、薪酬与福利、劳动关系管理等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以及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树立现代人力资源观念;制定与实施招聘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9学分,学期总课时为54学时,开设周期为2个月。 《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事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所必须掌握理论和技能要求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本专业学生应在对人的行政管理方面,学习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技术,在招聘、录用、培训、激励、考核、薪酬、企业文化等环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能进行基本的操作和监管,并具备接人待物,激励自我和他人的基本素质。 本课程试图从管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出发,帮助学

生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树立人力资源的理念;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活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不同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差异,让学习者在以后工作当中能熟练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教学辅导:教学辅导以远距离辅导为主,面授辅导为辅。并提供网上、电话教学指导,对本课程的课程进度、重点和难点进行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答疑、讨论和进行课程学习交流。 2、面授辅导:主要依靠各教学单位的辅导教师,紧紧抓住本课程的文字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辅导讲解。面授辅导应逐步摆脱以重复讲解课程内容为主的状况,要向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自我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 3、学生自学:自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教师的辅导课,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己更应重视自学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学习。 4、教学研讨:为保证本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开展,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要对本课程进行认真教学研究,并参加本课程的各种教研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与教研室及责任教师联系,协商解决。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方案 本课程教学以面授教学为主要形式。文字教材使用的是由秦志华编写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网上辅导是文字教材的配套教材,主要讲授教学重点、难点、疑点,以强化学员所学知识为主。

整理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doc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企业成长的具体特征,建立起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本文将主要介绍分析这种策略应用于处于成熟期的海尔集团,了解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如何创新。【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企业和任何生命体一样,有一个从生到死,由盛到衰的过程,这就是企业的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策略,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战略也应有所区别。本文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试图探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和内容,并以海尔集团为例,分析处于成熟期企业的人力资源创新。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爱迪思在其名著《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指出,企业跟自然界其他生物一样都服从生命周期的规律,它们都会经历一个从其出生、成长、成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这一观点奠定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爱迪思将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十个阶段,即孕育期、婴儿期、学步期、青春期、成熟期、稳定期、贵族期、官僚初期、官僚期和死亡期。之后国内外学者就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了诸多的研究。中国学者陈佳贵将生命周期划分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蜕变期。而李业则认为生命周期应划分为孕育期、出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五个阶段。本文在众多学者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特点,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二、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人力资源管理策 (一)创业期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在企业刚刚建立的初期,该阶段企业各项工作都富有弹性,但同时也会呈现出发展不稳定、发展方向不明确、管理工作不够规范的特点。此时企业的主要目标是安全度过创业期,是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该阶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表现出如下的特点:(1)企业人才不足,这是由于在创业期的企业其发展主要依赖几个关键人才,这些人才在企业中起到独当一面的作用。(2)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不规范,一般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大多不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企业的创立者直接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中。 处于创业期的企业应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该阶段的特点采取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在这一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处于探索阶段,这是因为企业一般没有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不会进行战略规划。此时,企业人才需求不确定,人力资源工作弹性较大,没有科学的流程指导,所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主要凭创立者的个人经验进行决策。(2)员工招聘与培训。在制作招聘计划时,必须要明确招聘的岗位和应聘者的要求,以便一次性找到企业所需人才。这一阶段企业无法利用规范的企业培训体系增长员工的工作技能,但对于核心人才的的培养必须要制定相应的计划,以便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3)薪酬管理。处于创业期的企业由于资金较为短缺一般不能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报酬,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前景,选择高弹性的薪酬策略。 (二)成长期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当企业安全度过创业期后一般会快速进入成长期,这个阶段企业以高速发展著称,销售额上升很快,规模也逐渐扩大,为企业的扩张奠定了基础。由于企业员工和各种资产的增加,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只依靠核心员工的个人能力维持企业运行的粗放型管理已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而是需要更有效率的规范化制度来促进企业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教案范文讲课讲稿

《人力资源管理》教案 主讲人:曲洪一总课时数为:27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3课时 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基础3课时 第三章职务分析3课时 第四章员工招聘3课时 第五章员工培训4课时 第六章员工考核3课时 第七章薪酬管理2课时 第八章员工保障管理2课时 第九章职工管理2课时 第十章人力资源信息管理2课时《人力资源管理》教案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课时) 教学程序: 一、人力资源的定义、特点 1、定义:。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不同,有四点区别:①。 ②。 ③。 ④。 2、特点:七个特点。在教材P4有表述。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和任务 1、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介绍10种解释与定义,结论在教材P6 2、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①。

②。 ③。 ④。 3、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发展、内容体系 1、人力资源管理产生、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3、具体管理方法的简介; 4、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5、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 学生活动:让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翻开教材标注重点线第二章人力资源管理基础

(3课时) 教学程序: 一、关于人性的认识 1、经济人,一般表述; 2、社会人,一般表述; 3、自我实现人,一般表述; 4、复杂人,归纳表述。 二、人本管理理论 1、人本管理四个基本要素P22 2、人本管理的理论模式 ①依据 ②模式 3、人本管理基本内容 五个方面:P24——P25

4、人本管理系统工程 二、人力资源管理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分析: 国家在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政策 2、法律环境分析 国家有关法规 3、经济环境分析 4、社会文化分析 三、人力资源成本 1、人力资源成本概述 ①成本定义:。 ②成本类别:a:。 b:。 c:。 2、人力资源成本核算 3、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程序 4、投资收益与决策分析 四、人力资源规划 1、规划的概念与编制程序 2、编制的供给与需求分析 3、规划的编制与决策实施 学生活动:学生要分组讨论人力资源规划的编制 第三章职务分析

(完整版)《人力资源管理》教案

《人力资源管理》教案 简本 第一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1、人力资源是指投入和即将投入社会财富创造过程的人力。这个定义强调了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是社会财富创造过程中一项重要要素,离开了人力资源,也就无所谓社会生产、社会财富的创造。 (2)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者创造财富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劳动者身上。离开了劳动者,也就无所谓人力资源。 (3)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力资源的存量,表示该国该时期内人力资源的多少。人力资源的存量=劳动人口数×人均劳动能力水平。 (4)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正在被使用的人力资源,它是由在业的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构成;二是尚未被使用的人力资源,它是由劳动预备军、待业人员等的劳动能力组成。 2、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总人口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1)适龄就业人口,即国家规定的劳动年龄段范围内人口。我国规定,男女16岁以后进入劳动年龄段,男的60岁、女的55岁以后退出劳动年龄段。 (2)未成年人口,即未达到16岁的人口。 (3)老年人口,即男的60岁以上,女的55岁以上,按国家规定达到退休年龄的人。 3、人力资源包括两部分: 一部分是现实的人力资源,即现在就可以使用的人力资源,它是由劳动适龄(就业)人口中除因病残而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者外的绝大多数适龄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中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口组成,包括正在使用的人力资源和暂时未被使用的人力资源两种。 另一部分是后备人力资源,即现在还不能使用但未来可使用的人力资源,它是由未成年人口组成。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 1.能动性。劳动者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有目的地活动,是人类劳动与其他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劳动者按照在劳动过程开始之前已确定的目的,积极、主动、创造性地进行活动。 2.再生性。从劳动者个体来说,他的劳动能力在劳动过程中消耗之后,通过适当的休息和补充需要的营养物质,劳动能力又会再生产出来;从劳动者的总体来看,随着人类的不断繁衍,劳动者又会不断地再生产出来。因此,人力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实训教学计划

教育科学系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 二0一二年十月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政法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实践实训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必备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适应人才招聘、培训、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技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融理论、技能于一体,专业性、实践性较强。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实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的能力要求、职责,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流程,使学生提前介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务;检验所学专业课的掌握程度,深刻理解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录用与管理、培训与开发、测评与考核等各活动过程的关系,熟悉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人力资源招聘录用计划、员工考核激励计划的制作,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二、培养要求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角色意识、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3、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专业理论向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实践转换的能力;懂得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基本规律,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基本能力,如起草人力资源管理计划书、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掌握应聘技巧和招聘艺术等。 4、具有一定的中英文应用水平,能熟练的使用和处理本专业的一般性中英文技术资料。 5、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应对社会转型期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6、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合作精神,能够独立承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三、实践实训教学总体设计 实践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实训教学,使学生将所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应用,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胜任将来所要从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目的。通过改革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最终满足实践实训教学的需要,实现实践实训教学的目的。 1.实践实训教学体系改革 (1)实践实训教学体系由实训、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等部分组成,使学生受到全面的职业能力训练。 (2)增加实践实训教学的课时与教学内容,使得实践实训教学时间(含集中实践教学时间与各课程分散实践教学时间)占总教学时间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