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和意义

浅谈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和意义
浅谈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和意义

浅谈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

在中国职业教育史上,黄炎培是当之无愧的倡导者、实践者、开创者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职业教育研究,并身体力行兴办职业教育,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理论对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理清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形成的过程,总结他的职业教育理论,必将对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有所裨益。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萌芽

1913年,黄炎培在当时的《教育杂志》上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从理论上论证了改革当时不切实际的普通教育,以实用主义为指导加强教育与个人生活、社会需求之间联系的迫切性、可能性和必要性。在文章中,黄炎培明确指出,过去的传统教育和当前的普通教育只专重文字,而脱离生活,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技能训练,结果是学生毕业即失业;而教育本质上应该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联系,使学生具有安身立命的能力,使社会拥有适用之人才。从这篇文章开始,“实用主义教育”被旗帜鲜明地树立了起来,这是黄炎培先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正式产生的标志。1914~1915年,黄炎培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如《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第二回商榷书》《实用主义小学教育法》

《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一年》等,为实用主义教育摇旗呐喊。

在此期间,黄炎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已经导向了职业教育。特别是1914年间,黄炎培通过对国内地方教育的广泛考察,更加坚信当时中国教育一切弊病的根源就在于学校与社会的脱节、教育与职业的分离。他意识到,仅以实用主义教育改革普通教育,很难真正奏效,革除病根,而必须另辟蹊径,以一种融教育与职业为一体的新的教育形式革新现行教育。于是,他开始从宣传实用主义教育而逐渐提倡职业教育。其时,黄炎培对职业教育也已有论述,他说:“寓职业教育于初等教育,亦吾所主张者也。第功有先后,事有准备,入手方法,令各师范学校就土地之宜,加设农、商科,责生徒必修焉。”他还提倡女子接受职业教育,学习谋生技能,以改变当时女子接受新教育后徒增对家庭和社会的不满,而没有能力改变现状的情况。

黄炎培自己也明确指出:“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谓是职业教育萌生之第一年,可也。”

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

1915~1917年,在对国内地方教育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黄炎培又先后考察了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教育和社会状况。他认为这些国家之所以比当时中国进步发达,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推行职业教育。这使他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刻、清晰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他研究、推广、

兴办职业教育的决心。1917年1月,黄炎培在当时的《教育杂志》上相继发表了《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两篇文章。在《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一文中,他认为“语以抽象的实用教育,不若语以具体的职业教育之警心动目”。他在《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一文中更大胆断言,现行教育的弊端将日益凸显,社会形势的发展将迫使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职业教育将很快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他认为只有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才能解决当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脱离的问题,并具体提出了在当时中国推行实施职业教育的方法途径:议会在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中对职业教育给予经费保障;政府制定并推行职业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切实注重实用、注重技能;学生摒弃空谈,练习掌握实用技能,自立立人;职业届与教育界共同倡导职业教育。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黄炎培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宣传者和倡导者,更是践行者和开拓者。1917年5月,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的知名人士,力谋推广和改良职业教育。1917年10月,他又主持创办《教育与职业》月刊,在上边陆续发表文章阐述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以之作为研究、讨论、宣传职业教育的舆论阵地。1918年8月,他创设“中华职业学校”,并亲订“手脑并用”的办学方针和“敬业乐群”的校训。至此,他的职业教育理

论开始付诸实践。

三、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与成熟

从先后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教育与职业》月刊和中华职业学校开始,黄炎培在当时树起了职业教育的大旗,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职业教育的伟大实践。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并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

第一,谋个性之发展。第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第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第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中,“谋个性之发展”是首要目的。

2.职业教育的实施方针

第一,社会化。职业教育必须适宜于社会需要,并按照社会需要制定办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毕业生能够直接谋生于社会并服务于社会。第二,科学化。依靠科学来发展职业教育,依靠科学化的职业教育来开发生产,来报国救国。第三,平民化。职业教育的兴办必须依靠平民社会的力量,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能够解决平民的问题,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

3.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第一,因材施教。要使受教育者学自己喜欢学习的内容,掌握过硬技能,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事得其人”。第二,循环渐进。学而习、习而复学的“切实而熟练”的训练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急需的技能。第三,手脑并用。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四、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意义与启示

在教育目的上,黄炎培倡导“治生”“利群”,强调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掌握一技之长以安身立命,满足个人发展的同时,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这种教育目的相较于中国传统教育所强调的“修己”“治人”而言,无疑是境界和时空上的巨大突破,直到今天依然为世人所倡导,也应该成为衡量当前职业教育成败的标准。而其所特别强调的“谋个性之发展”,更应该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黄炎培倡导职业教育平民化,强调职业教育的对象以平民为主,实现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这彻底颠覆了我国传统的人才教育观和精英教育观,不但自当时起成为中国教育发展改革的导向和旗帜,而且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在为教育机会均等而努力着。

在教学内容上,黄炎培要求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实用,学生在职业学校所学习的内容必须是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他强调职业学校教授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种学校教学内容以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依据的理论,对于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方法上,黄炎培提倡“手脑并用”“学做合一”,要求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知行统一、智能并重,理论和实操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一技之长,获得安身立命的本领,具备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不但是对传统教育革命性的批判,而且是对现代教育最富有前瞻性、科学性、普遍性的启示。

总之,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虽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但其在教育目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仅对传统教育进行了革命性的批判和实质上的突破,而且对现代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其所倡导的“实用”精神,其所坚持的“实”的思想和“实”的灵魂,尤其应该为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所继承和发扬。

(作者单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2017修正)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2017修正)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58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06.03 【实施日期】2017.07.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 (1999年8月20日江苏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0年9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6月3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二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第一条为了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的职业学校教育是指学历职业教育,包括初、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是指非学历职业教育,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以及其他职业培训。 第三条职业教育应当适应本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改革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发展中、高等职业学校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促进初、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建立、完善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和制度。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合理调整结构和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举办一批发挥骨干和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中的作用。 第五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对有关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职业教育工作。 第六条行业主管部门或者行业组织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协调和指导本部门或者本行业职业教育工作,制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二)按照国家和省规定,举办或者联合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组织、支持本部门或者本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举办职业教育; (三)按照行业性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资格标准制定岗位规范; (四)改善所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对其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进行检查监督;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国发[2002]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十五”期间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职业教育为初、高中毕业生和城乡新增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在职人员、农村劳动者及其他社会成员提供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要求,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服务,为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要进一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十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2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800多万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杨贤江、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杨贤江、黄炎培的教育思想 (一)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 杨贤江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创立中国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做出过重要的贡献,编写了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阐述教育理论的著作《教育史ABC》,中国第一部运用马克思原理阐述教育理论的著作《新教育大纲》。 1.论教育的本质 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是杨贤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他对中国当代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 ②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中关于教育本质的问题,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 ③同时指出:学校都是社会的劳动领域,为赋予劳动力以特种的资格的地方,就是使单纯的劳动力转变为特殊的劳动力的地方。 2.论“教育功能” 20世纪20年代教育界流行的“教育万能”“教育救国”“先教育后革命”的论点,是对教育功能不恰当的夸大。 ①对于“教育万能”论,杨贤江指出教育有助于社会发展,但教育又受制于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关系,不可能超越时代和环境条件; ②对于“教育救国”论,杨贤江针对当时提倡道德教育、爱国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几个观点,指出只要中国社会未改造,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不打倒,中国殖民地位不摆脱,中国便不可得救。 ③对于“先教育后革命”论,杨贤江指出,先通过培养人民的革命能力,然后才能进行革命的说法具有欺骗性,因为统治阶级不可能允许自己所支配的教育为无产阶级革命去培养革命人才。 3.“全人生的指导”与青年教育 杨贤江认为,青年期是人的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青年期极为关键,因此,他对青年提出了进行“全人生的指导”的教育。主要内容如下: ①“全人生的指导”是指对青年进行全面的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文化知识的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影响及现代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e6115368.html,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影响及现代应用 作者:杨秋月李梦卿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17年第01期 [摘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深刻影响,他提出的“做学合一”理念、“社会化”办学方针、聘任“专习各该科之技能”教师和培养“敬业乐群”品格等思想,以及其所主张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农村职业教育、鼓励学生自治等措施,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影响应用 [中图分类号]71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7)02-0005-06 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17年,黄炎培联合蔡元培、梁 启超、张謇等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服务。早在职业教育思想处于萌芽状态时,黄炎培就以生计为重、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指导职业教育活动,使职业教育思想至今仍充盈着鲜活的气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1917年, 黄炎培又赴日本、菲律宾两国对职业教育进行考察,认为“提倡爱国之根本在职业教育”。1921年,黄炎培谈及职业教育时说:“职业教育的原理,是造成社会上优良的分子,能为自己谋生,能为社会服务。”①1934年,他进一步提出:“职业教育之定义,是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②在当前职业教育处于“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的内涵发展关键时期,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黄炎培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职业教育思想。“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深刻揭示了职业教育的基本教学规律;“平民化”指出了职业教育是面向平民的教育,具有人本性;“社会化”则阐述了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需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1.实践性。1915年,黄炎培跟随农商部游美实业团进行三个月的考察,他清醒地认识到:“中、美两大陆国力之强弱,生事之厚薄,民力之开塞之所以不可同日而语,就在于这教育上的差异。中国人读书与外国人异,中国人所读者,皆近于虚无宽泛,不切实用,外国人所读者,皆切于日用生活。”③因此,他极力主张教育应切合实际、发展能力,“凡教育皆含有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因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之能生存于世界也”。④他提出职业教育的原则之一是注重“手脑并用”,“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的,手脑联合训练,适合

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办出特点、办出水平,各地区和许多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是薄弱环节,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现在,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我们要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出发,深刻认识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是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都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不但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高技能、专业化的劳动大军,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也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而且安全生产事故也多,这些都与从业人员技术素质偏低、高技能人才匮乏有很大关系。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就业问题在我国是一个不可回避而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目前,全国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约2400万左右,还有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把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作为促进城市就业的重要措施,特别要加强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城市就业率。解决“三农”问题,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_(教职成[2011]6号)》

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的意见 (教职成[201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各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有关部门(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就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职业教育行业指导重要性的认识 1. 行业是建设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认真指导职业学校办学,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行业是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产教结合,密切教育与产业的联系,确保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教育内容、培养规格、人才供给适应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离不开行业的指导。 2. 强化行业指导是职业教育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保证。“十二五”时期,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当前,职业教育办学机制还不够健全,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加强行业指导,是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的必然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职业教育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充分依靠行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密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共同推进改革创新,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国家战

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导读]“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贯通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训育方针和德育标准、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其内涵要又是服务社会、服务平民,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手脑联动、做学合一,这一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无可争辩的开创者。?在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职业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且取得辉煌的成果的,当数黄炎培先生。?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具有系统性、丰富性、深刻性,乃至可称?博大精深?。一些学者对这一思想体系有独到的研究和表述。笔者思忖,在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中,有没有一个贯通整体的核心理念呢,如果有,并且能够准确把握它,那么,我们学习研究、借鉴应用黄炎培职教思想,就抓住了?精髓?和?内核?,就能够达到?以一率十?、?纲举目张?的效果。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有一个统摄全局、贯通前后(指理论体系的逻辑的先后,也可指黄炎培创导和推行职业教育数十年时间上的先后)的核心理念,那就是:手脑并用。 至目前,学界一般都将?手脑并用?仅仅作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中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实,研读黄炎培先生的职教文论,可以体悟出,?手脑并用?井非仅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方法论原则,它首先是关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的重要范畴,只是在量次之的层面上才是一项教学方法论原则。下面我们看一看黄炎培职教文论所赋予?手脑并用?的丰富内涵。 首先,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来看,?手脑并用?理念倡导和要求职业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平民。黄炎培倡导、推行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基于此,他提出?办职业教育,须注意时代趋势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职业学校?;?必须同时与杜会经济结构相匹配,与社会生活相配合,才能兴旺发达?;?凡平民教育性质之职业学校,最合现今社会所需要。?;他还将为平民谋幸福列为?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之首: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摘要: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其启示,一是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是职业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就业;三是职业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四是职业院校的办学形式要多样化,办学模式也应多样化;五是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启示 黄炎培先生毕生从事职业教育,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职业教育思想,提出了“实用主义”、“职业指导”、“大职业教育主义”等重要思想,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为中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倡导与提出实用主义思想、职业教育思想、大职业教育思想三个阶段。其职业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职业教育的概念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除了广义的教育含义外,主要是针对人们从事的职业而进行的教育形式,其最大特点是职业性;二是职业教育提倡智与能并重,手与脑并重,知与行并重,有其鲜明的特性;三是职业教育不仅为人们从事的职业做准备,而且要教会受教育者做人、做事,为民谋利,为国谋利,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社会性。 2职业教育的目的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1)谋个性之发展;2)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3)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4)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最终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使无业者有业”,体现了黄炎培先生深刻的民主主义思想。中国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有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了,想要实现民族振兴,就要使人人都能工作,“使无业者有业”,人人都能为国家振兴贡献力量;“使无业者有业”,也是对广大妇女和其他劳动者的一种觉悟启发和唤醒。在旧中国,封建落后思想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大多数妇女在三从四德的思想支配下结婚生子,服侍公婆,不能走出家门,不能将才智贡献于社会。黄炎培的这一理论无疑对妇女觉悟、妇女解放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江苏,关键,经验]江苏职教集团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挑战与关键问题

江苏职教集团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挑战与关键问题 摘要:产教融合是职教集团发生、发展的内生动力。江苏职教集团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依托行业组建、依靠契约联结和产学研合作平台定位,其主要挑战是集团自身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不强、集团成员间利益纽带脆弱、集团的设计功能泛化。要使江苏职教集团真正担负起融合教育链与产业链的使命,必须努力探索集团的科学定位和特色发展,借鉴国际经验,优化职教集团的治理结构和发展机制,研究把握政府关注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职教发展难点和集团成员的兴奋点,寻求集团发展的突破。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集团;江苏 一、江苏职业教育集团发展回顾 江苏省高职院校牵头的职教集团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类型 成立时间(年) 牵头单位 组成 学校成员 行企成员 1 江苏商贸职教集团 省级 200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30所 110家企业、15家行业协会、5家国际成员

2 江苏农林职教集团 省级 2004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17所 1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 江苏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省级 2005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40所 70家企业 4 江苏建筑职教集团 省级 2005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16所 63家企业 5

江苏旅游职教集团 省级 2005 南京旅游职业技术学院10所 16家企业 6 江苏信息职教集团 省级 2005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6所 57家企业 7 江苏化工职教集团 省级 2006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34所 21家企业 8 江苏机电职教集团

省级 2006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2所 29家企业 9 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 省级 2006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18所 15家企业 10 江苏省汽车职教集团 省级 2007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18所 26家国内汽车企业、行业组织 11 江苏省艺术设计职教集团 省级 2008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 摘要:在我国近现代各种职业教育思想中,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最为系统、最为完善的,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产生的影响最大。即使在今天,其职业教育思想仍然熠熠生辉,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启示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爱国者。黄炎培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首倡者,由他发起成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近代第一个以提倡、研究、试验和推广职业教育为宗旨的教育团体。研究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职业教育的地位和目的 黄炎培以改良教育作为改良社会的根本手段,大力提倡职业教育。黄炎培认为:“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①认为“无新学识以应用于实际,无新人才以从事于改良,教育不与职业沟通,何怪百业之不进步”。②然而如何沟通教育与职业,使百业复兴呢?黄炎培认为有三个方面:“推广职业教育、改良职业教育、改良普通教育,为适于职业之准备。”③一方面要确立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要以职业教育为出发点,对普通教育进行改革,使其适应职业的需要。职业教育并非“特殊”的教育,而是用教育的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发展其能力,同时尽其对群的义务的一种教育。黄炎培进一步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做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④尔后又提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终极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可见,黄炎培先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将职业教育提升到关涉民族命运的高度,积极倡导和推进职业教育的进程,这无疑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二)重视职业陶冶 “何谓职业?一方为己治生,一方为群服务,人类间凡此确定而有系统的互助行为,皆是也。何谓陶冶?范土成器谓之陶,铸金成器谓之冶。以此方法,施之教育,使儿童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为己治生、为群服务之兴趣与习惯,所谓职业陶冶是也。施教育者从而发挥之,设学校园,使之爱玩天然而习为种植,初不知其为农而农在其中焉;教之手工,使依样制作焉,自由制作焉,初未尝有意于为工而工在其中焉。凡此之类,其直接包含职业意味者勿论已。乃若养成儿童劳动、惜物、储蓄、经济诸良好惯习,其间接影响,何在不于治生上、服务上有深切关系?则皆职业陶冶之所有事也”。⑤ “由是而进,则依其心理上与处境上自然之要求而施行职业指导焉,以指导之结果而授以职业训练焉,更以训练之成功而介绍职业焉。获得职业焉而治生,服务之功能大着,要其初步之根基实惟职业陶冶。人欲受职业训练,必先受职业陶冶。人容成不受特设之职业训练,而断无不受无形之职业陶冶。职业训练,职业学校所有事也。职业陶冶则非仅职业学校所有事,而一般小学校所有事也。”⑤ 可见,黄炎培先生是非常重视职业陶冶的,的确,良好的职业陶冶必将促进人从小萌发善的种子,必将为其将来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从而走上正确的发展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劳工神圣、爱国主义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者,同时必须注重职业道德”。黄炎培主张的职业教育道德规范为“敬业乐群”,所谓“敬业”,指“对所习之职业具有嗜好心,所会之事业具有责任心”。即敬重其所从事的职业,充分理解其社会价值与社会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所谓“乐群”,指“具优美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1933年,黄炎培在中华职业学校成立15周年纪念会上号召学生:“人人须勉为一个复兴国家的新国民,人格好,体格好,人人有一种专长,为社会、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培养技能型、实用性人才, 有利于切实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率提升,对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民族要提高,这是任何民族、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正视、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无论国家、社会还是民族其重要组成因子无疑是人——是劳动者!人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素质,民族的素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此,以人为本,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理应成为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由解决人民温饱,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转向实现国家新型工业化,大力增强国力,提高全民族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劳动者的努力和社会活动才能得以实现,而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必将影响其质量水平。二十一世纪各国的竞争,将是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竞争,在其背后,是劳动者素质和人才的竞争。中国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并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从尽快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培养各类人才做起,迎头赶上。这可以说是我们当前急迫的任务。

一、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 劳动者素质是指一个国家中能够从事社会劳动 的全部人口的整体素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失业人员,也包括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就学人员、从事家务人员和军队服役人员以及其他人员。社会生产和经济建设正是通过这些人的劳动来实现的,他们的素质状况,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是依靠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其中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种规范化的教育,是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是有广大干部和教师负责任地去完成的教育,这种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以人的素质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务之急,从而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 “十五”期间,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初中毛入学率已达95%,高中毛入学率已达5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21%,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已经超过2300万人,正如教育部周济部长说,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21%的入学率意味着还有一大批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入大学。虽然招生数每年都略有

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标准

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和改善我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 第二条本规依据《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和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工作的任务与特点,遵循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规律,在总结我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职业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实际需求,依据科学性、规性、先进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 第三条,学校应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学校应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强教学管理,开展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第二章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管理第四条教学计划 1、教学计划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最基本的教学文件,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组织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2、教学计划分指导性教学计划和实施性教学计划两类。指导性教学计划由国家教育部或部委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和颁发。实施性教学计划由学校按照指导性教学计划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制定。 3、对于无指导性教学计划的专业,学校应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认真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进行缜密的行业分析、职业分析、教学分析、课程分析后制定。 实施性教学计划由以下部分组成:招生对象与学制、培养目标与业务规格(素质要求、业务围)、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课程设置和课程学分配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表、实习教学计划表、有关教学计划的说明。 实习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职业技能等级或职业资格标准、教学实习课题和生产实习安排、教学实习各课题实施要求和设备保障、时间分配、实习成绩评定标准和方法等。 4、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程序 实施性教学计划的专业名称应科学、准确。中等职教原则上必须符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文件)、高等职教原则上必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

_中国教育史要_与黄炎培教育思想_俞润生(1)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5中国教育史要6与黄炎培教育思想 俞润生 摘要黄炎培的5中国教育史要6初版于1930年。他的这部著作明显地受到梁启超5清代学术概论6的影响。他在这部著作中回答了社会对教育理论的需求, 说明中国教育历史的特点是:政教合一,注重身教;以公家教育为主,私人教育为 辅,二者随社会治乱而消长;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从贵族教育逐渐转移到平民教育。 这部著作在黄炎培教育思想中占重要地位。这部著作不同于大学教科书,可读性 强,随处可见他的远见卓识。 关键词中国教育史要黄炎培教育思想 193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黄炎培(1878-1965)先生的5中国教育史要6。这部六万余字的学术著作是黄先生历经二十五个月,/围在书城里0,翻阅了大量历史古籍,经过精心研究写出来的。但是,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0和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争的爆发,人们已无暇认真研读这一部专门研讨中国教育的学术著作了。时间一晃就是六十多年,一直到1994年10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5黄炎培教育文集6,在第三卷中才将这部著作重新刊印出来。 黄先生的这部著作把中国教育史置于中国社会整体和世界教育体系中考察,指出中国教育的特点是:政教合一,注重身教;以公家教育为主,私人讲学为辅,二者随社会治乱而消长;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从贵族教育逐渐转移到平民教育。黄先生强调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与改造, /精神上须不失自尊自立0,在此前提下向外国学习,/方法上还须择善而从,若并模仿而以为可耻,是永没有出息的了0。他指出实现新教育有两大要求,即科学化和平民化,这是教育研究中亟待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 黄先生的这些意见,言有所据,语有所本,都是他精心研究的结果。他30年代说的话,在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并不因60年的历史尘垢而受影响,足见这部学术著作的价值所在。 一 任何科学著作都不是心血来潮的产物,它都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地满足社会的需要,为社会物质生产或精神文明进步作出它应有的贡献。黄炎培的5中国教育史要6也不例外。据黄先生在5序言6中交代:/王云五先生要我写一本5中国教育小史6,最好不要过四万字,那时候是民国十七年(1928)六月。01应该说这是直接原因,即近因,商务印书馆负责人约上门来,这当然是要写的。 但是,仅仅了解近因是不够的,出版商热衷于出版历史研究专著,学者们愿意为历史研究作出贡献,还有深层次的即间接原因,亦可称之为远因。这要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思想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其发展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其发展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2-10-08T09:13:36.04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7期供稿作者:李臣周超 [导读] 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李臣周超(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分析了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地位;意义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至今已发展了30 多年。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大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配合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缓解就业压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搞好高等职业教育,深刻领悟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者至关重要。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1.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在学历上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相同地位。《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在该法中非常明确地把高等职业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确定了下来。《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大学教育(5 级)分为学术性为主的教育(5A)和技术性为主的教育(5B),同属于高等教育,具有同等地位。标准分类的颁布,使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权威性的确认。 2.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高等职业院校数、在校生数和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其规模已占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左右。 3.高等职业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 1.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实现享受高等教育的公平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无数次验证,广大人民群众也深深体会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能够享受高等教育成为了人民的现实愿望。以培养精英为目的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显然不适合以大多数普通群众为培养对象,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阶层,面向大众的教育形式,它更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公平性,为人民提供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教育资源和教育成果。 2.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和扩大就业。我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25%,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劳动力规模将继续增大。“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每年80万人以上,我国农村还有1.5 亿以上需要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如果不解决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促进和扩大就业,进而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3.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大部分来自农村、乡镇和偏远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给了这部分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新型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廉价的劳动力优势。但随着传统经济模式的不断突破,规模化和各类现代社会分工的结构性格局问题在我国逐步显露出来,特别是在2008 年爆发世界性金融危机后,我国原有的优势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行业的变动、职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动态变化超乎人们的想象,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使生产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知识密集型快速转化,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岗位的科技含量以及层次需求越来越高。 人才从生产和工作活动的过程和目的来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具体可分为四种人才类型: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而中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以往一般是由普通职高和中等职校培养,从而造成缺乏高级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经济的发展却越来越需要大批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且能够在一线从事直接生产活动的人才。因此,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定位中的若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5(19):13-15. [2]强伟瑾.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意义及建议[J].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21(07):87-91. 注:本文系浙江省供销社科研项目《绿色食品加工与检测专业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项目编号:10SS13)的研究成果。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立项调研的通知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立项调 研的通知 【法规类别】信访 【发文字号】苏教高[2011]1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教育厅 【发布日期】2011.03.09 【实施日期】2011.03.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立项调研的通知 (苏教高〔2011〕1号) 有关高职院校: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谋划,破解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期间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筹备召开全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做好准备,我厅决定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立项调研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研重点 围绕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包括高职院校招

生制度改革、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产学研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投入机制、集团化与集约化发展、国际化办学、信息化建设、民办高职发展、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结构体系建设等13个重点专题。为支持调研工作,省教育厅将调研专题作为教改重点课题予以立项支持(立项课题名单详见附件)。 二、调研要求 课题负责人及参与院校要尽快组织精干人员组成课题组认真制订调研计划,总结凝练我省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立足于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发展目标,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针对制约我省高职发展的“瓶颈”,提出实在实用、有说服力、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政策建议和意见,并尽可能与现行政策衔接和配套。 第一阶段:为筹备召开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请各课题组在一个月内通过调研,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立足于制定“十二五”期间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若干举措,提出思路,拿出对策,形成书面的政策建议(3000字左右),在2011年4月10日前报省教育厅高教处。 第二阶段:进一步开展深入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书面研究报告(不少于10000字)和可操作性的专项政策建议稿,于2011年12月30日前报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秘书处。(联系人: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经贵宝、王建军,联系电话:025-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在中国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提供重要技术人才的责任与义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中国进行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现阶段,中国各行各业均存在高技能人才缺失的现象。因此,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时代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也构成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但现阶段,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发展必须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与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性作用不明显 现阶段,在中国的整个就业层面中,存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而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现象,劳动力的结构失衡与素质较低的问题凸显出来。由于缺乏专业的劳动力与高技能的技师,导致生产资料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虽然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与高精尖的人才可以对外引进,但大批的技术工人与高级技师还需要职业教育来培养。而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其重要性并没有被突出强调出来,因此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不重视

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未充分体现 随着国家建设新农村步伐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对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需求与日俱增,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基础。而职业教育作为不断提高个体职业技能与素质的教育形式,应该致力于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与务农技能,不断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 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 1.具有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 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与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人才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出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行业等一线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体系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职业教育在其办学过程中,要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和前提、以社会资源为依托、以岗位要求为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建立具有职业教育风格与特点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中高级实用型人才。因此要重视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采用灵活办学的方式,开设市场急需的专业,拓宽学科知识的范畴,满足培养目标的基本需要。 2.依靠政府,完善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全面规范职业证书的认证制度。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充分保证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政策的有效实施。再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学期论文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学院名称:职业教育学院 专业名称: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生姓名:钱珊 学号:01M040415023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摘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具有平民性、实践性、科学性的基本特征,至今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启迪职业教育的办学者必须下决心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必须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络,必须谋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启迪职业教育的求学者要端正职业观,摆脱自卑感,要敬业乐群,要精技强能,要积小为大。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启迪;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黄炎培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创始人,是中华职教社的发起者。他早年立志于“教育救国”,经历了近20年的探索和追求,一开始致力于办学堂,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辛亥革命失败后,他痛定思痛,深入研究了西方一些先进教育思想,并到许多国家以及国内几个省市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考察,逐渐萌发兴办职业教育的决心,孕育了中国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当时就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它紧扣了中国的实际,实践证明既行之有效,又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不仅当时无人可以望其项背,即使在今天也毫不落后,值得我们去研究。黄炎培在职业教育方面最重要的贡献是建立了职业教育的理论体系,并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使我国的清末的实业教育转向了现代的职业教育。

(一)明确了职业教育内涵 “职业教育的定义,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同时尽其对群的义务”。他以社会职业分类作为职业教育的分类依据,据此将职业教育分为六类: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商业教育、家事教育、公职教育和专业教育。他认为前五类是狭义的职业教育。广义的职业教育中包括专门职业教育。 (二)确立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方针 “社会化”即社会需要培养某种人才就要办某种学校。1926年,黄炎培把“职业教育的原则着重在社会需要”这种思想概括为“大职业教育思想。”他指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联系。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运动。”“科学化”即“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因此不可能在科学之外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职业教育的科学化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所选编的教材、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训练原则的制定、学习设施的配置的科学化;另一方面是教育管理的组织机构、人员的管理方法的科学化。即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科学化来实现职业教育的科学化。一切以民为主的平民化的办学方针是黄炎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中心。他强调职业教育的任务是“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并起加来。”这与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是相一致的, 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素质, 社会才会真正进步。 (三)提出“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认为,由于职业本身具有双重意义,与之相应教育也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职业包含着对己谋生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