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掌握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理解根本原因、影响;

2.掌握起止时间、侵略国家、签订条约的名称;

3.知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暴行;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情况。

【学习重点】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2.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学习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前预习】

1.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A.俄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2.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从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 火烧圆明园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3.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 英国、法国

B. 英国、俄国

C. 法国、俄国

D. 美国、英国

4.下列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均是中国禁烟运动

③英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是侵略者④均使中国丧失了主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1.入侵圆明园的国家有哪些?他们犯下了哪些暴行?

2.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道光帝派()到广州禁烟

A.关天培B.琦善C.林则徐D.邓世昌

2.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1839年,清政府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

B.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C.1840年,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

D.1840年,英军直达天津

3.下列不属于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的是()

A.南京B.上海C.广州D.福州

4.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屈辱历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

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把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中国革命性质变化

D、中国人民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 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课程导入】 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五十余年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八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你知道其中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是谁领导了这场伟大斗争?他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国与英国相隔非常遥远,领土并无接壤,为什么双方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激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抗战,涌现出了关天培、陈化成等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鸦片战争最终还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是描写中国近代史上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诗句。你知道这个条约的名称和内容吗?你知道香港与香港岛的区别吗?你想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及其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吗?这许许多多

的问题,都需要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认真听讲和独立思考,把它们弄明白。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通过林则徐的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种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高风亮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自勉联则体现了林则徐个人品质中那种虚怀若谷、善于学习新知的开阔胸襟。请收集一下林则徐的有关资料并把它介绍给你的同学,好让他们对这位民族英雄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为什么不将没收来的那些鸦片简单地用火烧掉?你能解释他所采用的销烟方法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根据你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下列小组活动。 活动一:6月2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请以“一百六十多年前中国禁毒斗争”为主题出一期班级板报,最好做到图文并茂。 活动二:一些英国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完全是由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请组织几个对辩论感兴趣的同学,通过正反方辩论赛的方式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 【自我测评】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3.3西方文明之源

第三框西方文明之源 一、古希腊文明 1.自然科学成就 (1)古希腊科学家____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2)古希腊哲学家____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和逻辑学等科学体系。2.文学艺术成就 (1)____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奇葩。 (2)《____》是世界闻名的长篇文学作品,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 (3)《____》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之一。表现古希腊人对精神和肉体协调统一的理想追求。 3.戏剧成就 (1)地位:____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2)代表人物:“____”——埃斯库罗斯;“”——阿里斯多芬。 4.体育方面 (1)____的起源可上溯到古代希腊。 (2)马拉松赛跑也起源于古希腊。 二、古罗马文明 1.法律成就

(1)代表:____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因其被刻在12块铜板上,被称为《____》。 (2)影响: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____,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文字成就 (1)贡献:罗马在文字上的贡献最有世界性。随着罗马的扩张,____广泛传播,成为罗马帝国境内被征服地区使用的官方语言。 (2)影响:____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广和最通用的字母。 3.建筑成就 (1)罗马人大量建造广场、圆形剧场、斗兽场、浴场、水道、柱廊、____、纪功柱和多层公寓房等建筑。 (2)建立____,把远处的泉水引入城内。 (3)修筑的道路四通八达,有“____”的说法。 ◆思维延伸 1.为什么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据史料记载,罗马人共筑硬面公路8万千米。这些大道促进了帝国内部、对外贸易和文化的交流。据说,当时从意大利半岛乃至欧洲的任何一条大道开始旅行,只要不停地走,最终都能抵达罗马。 2.历史上“罗马三次征服世界”分别指的是什么? ①以武力征服世界:2世纪,通过武力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被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 ②以宗教征服世界: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期间,由于它的残酷压迫,基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诞生,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③以法律征服世界: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颁布了《十二铜表法》,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法律体系,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 难点: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目标导学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教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的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2.教师提问: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城,挑起战争;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逼近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教师讲述:请同学们简单识记《天津条约》的具体内容,有关《天津条约》的影响将在后面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目标导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教师讲述:《天津条约》的签订,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对北京西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教师展示:《焚烧过后的圆明园》 (有条件可以放映视频《火烧圆明园》片断) 3.教师提问: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4.教师提问:正是由于清政府府腐败无能,在火烧圆明园之后,清政府控制北京城,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请同学们简要归纳《北京条约》的内容? 学生归纳: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5.教师过渡: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利最多的是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目标导学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教师讲解:从19世纪40年代起,沙俄利用中英鸦片战争世纪,大肆入侵中国东北地区。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总课时___1_____ 第_1__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列强入侵和腐朽黑暗的专制统治造成的;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本课“相关史事”“材料研读”“知识拓展”等,运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识读《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任务与问题方法与要求暴露区【自主学习】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战争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 2、战争爆发 (1)借口: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和“”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发动: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3、《天津条约》的签订 (1)战况:1857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2)议和签约: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 条约》。 (3)主要内容:;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外国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4)随后,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中,又被迫承认了。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攻入北京:《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 他的弟弟奕?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2、火烧圆明园:年10月,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3、《北京条约》的签订 (1)签约: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 皇宫。奕?被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 了。 (2)主要内容:承认继续有效;增开为商埠;割给英国;大幅增1、请同学们依据教材,试着独立完成“自主学习”的内容,小组长检查。 2、把预习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在右边的暴露区内写出来,并与同组同学交流,看看能否在同学中解决。 3小组内讨论仍然解决不了的,班上讨论完成或者教师协助解决。

八上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 李翠红 2017/10/28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四中学李翠红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铭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 2、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及其内容。 3、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本民族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读书。 4、通过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认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三、教学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当补充。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利于学生身临其境 [学习新课]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结合资料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1、自主学习P8-9页内容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时间、侵略者 2、教师引导:英法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在美、俄的支持下向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多媒体展示课本相关史事:“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0-22课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10-22课导学案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学法指导 1.运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北伐战争的经过,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史料和图片,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 叶挺在北伐战争前后 叶挺(1896—1946年),广东惠阳县人,出身农民。他从小立志从军报国,先后就读于广州陆军小学、武昌陆军预校和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2年,他任孙中山卫队团的营长,在陈炯明炮轰总统府时,他率部苦战,保护孙中山和孙夫人脱险,受到褒奖。1924年,他赴苏联东方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他回国,曾参加东征陈炯明的战斗,后调至正在组建的第12师第34团即后来的独立团任团长。他既管政治又管军事,在艰苦的训练中身体力行,尤其注重加强政治教育,使这个团的战斗力大大增强。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开拔,在跨越五岭山脉的艰苦行军中,叶挺把自己的雪花白马让给病号骑,坚持与战士一起徒步行军。在北伐战场上,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第四军也因此获得“铁军”称号。叶挺由于战功卓著,被破格晋升为少将团长,时人誉称为“北伐名将”。北伐军攻占武汉后,他升任第四军第25师副师长兼第75团团长,随后又升任第11军第24师师长兼武昌卫戍司令。1927年5月,他率部粉碎夏斗寅叛军进攻,保卫了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他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 五.看书总结知识结构 黄埔军校的建立时间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12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 案3 【学习探索】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那么,青岛问题是怎样由来的?“二十一条”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2.教材上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那么,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3.结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谈谈你对“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句话的理解。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口号是() A.取消二十一条B.反对在“和议”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 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推翻了北洋政府③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④最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胜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 4.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 A.陈独秀B.毛泽东c.李大钊D.董必武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会议重申中共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请简述此次会议情况。 (2)材料二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的什么纲领? 【资料下载】 北京学生界宣言(1919年5月4日)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企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由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黯天无色。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川教版八上)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编写人:丰县群益中学张旭东审稿人:高华 【目标要求】 1.识记与理解: 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知道外国列强 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讲述英法联军抢劫 并火烧圆明园的暴行;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2.能力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编演历史 短剧,让学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运用历史材料和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能力、与他人合作做事的能力;通 过学习“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一目,培养学生从历史表格和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写作以 “勿忘国耻”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培养学生吸取历史教训,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和用文 章表达自己历史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认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的丑恶面目;通过揭 露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圆明园的罪行,教育学生勿忘国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树立“国家兴亡,匹夫 有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英雄事迹,继承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的光荣传统。 【预习导学】 1. 年10月,英、法两国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炮轰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火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3.1851年,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太平军攻占南京后,改南京为天京,建立了政权。 1860年,太平军在李秀成指挥下在大败洋枪队。1862年,在浙江击毙洋枪队领队华尔; 1864年,在金坛再次大败洋枪队,击伤头目。 【问题探究】 2009年2月26日,清朝圆明园被盗文物鼠首、兔首铜像(见下图)以2800万欧元在法国巴黎高价拍卖。

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2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2 第一单元自测题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虎门销烟b.清朝政府的腐败落后c.英国为了 打开中国市场d.鸦片走私2.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 兵占领()a.广州b.宁波c.香港岛d.厦门 3.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率兵奋勇抵抗、最后战死 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a.林则徐b.关天培 c.琦善d.邓廷桢4.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朝皇帝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慈禧太后5.清代皇 帝在北京西郊建造的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在中被毁掉的。()a.鸦片战争、英国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和法国c.甲午中日战争、日本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领土平方公里。()a.六十多万b.四十多万c.一 百六十多万d.一百五十多万7.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 城是()a.石达开、西安b.朱元璋、北京c.洪秀全、天京d.杨秀清、广州8.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外国“洋枪队”统领是()a.英国人、戈登b.法国人、孤拔 c.美国人、华尔d.日本人、伊藤9.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支持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占中国新疆造成中国西北边疆危机的国家是()a.英美b.英俄c.英法d.俄日 10.新疆设立行省是在()a.1871年b.1875年c.1876年d.1884年1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 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a.林则徐b.左宗棠c.陈化成d.邓世昌12.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第一单元自测题新教材新学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3.在台湾的漳化、嘉义等地同驻防台南的刘永福黑旗军互相配合、重创日军的英雄是()a.邓世昌b.丁汝昌c.刘铭传d.徐骧14.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5.在北京崇文门曾修筑了一座象征中国奇耻大辱的纪念碑是()a.克林德碑b.公理战胜碑c.保卫和平碑d.大三巴牌坊16.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19.“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是谁临终前的名言?()a.关天培b.洪秀全c.邓世昌d.徐骧20.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a.英法联军b.侵华日 军c.清政府d.帝国主义列强21.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义和团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是在()a.天津b.北京c.廊坊d.秦皇岛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

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圆明园残迹和复原的图片,通过比较,教师设问:昔日富丽堂皇的圆明园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我国又因此遭受了哪些灾难,侵略者又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我们来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 [讲授新课] (一)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讲述: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与清军抗击侵略的基本史实,通过《辛丑条约》的内容正确分析其影响。预习形成课 学习导航 一、填空题 1、在鸦片战争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都参与侵华的国家是, 八国联军分别是。 2、义和团初期的活动泛围包括,原来矛头开始指向,义和团重创八国联军的战役是。选择题 二、选择题 1、下列事件或条约的命名中,与甲午中日战争的命名最为相似的是 A、鸦片战争 B、《瑷珲条约》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丑条约》 2、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世纪初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前几次侵华战争的不同点是 A、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而发动 C、侵略者获得了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权力 D、列强联合发动 4、1900年6月,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A、禁烟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大平天国运动 D、变法运动 5、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和全面加深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C、《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6、《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列强都要求清政府 A、割地 B、赔款 C、开设工厂 D、设立馆区 7、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九国公约》 8、《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 B、建教堂 C、办工厂 D、设使馆 9、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他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马关条约》②《南京条约》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10、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一组是A、鸦片战争—《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 11、《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允许外国驻兵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赔偿白银4.5亿两 12、面对强列的侵略,曾离开北京仓皇外逃的皇帝是①道光帝②咸丰帝 ③同治帝④光绪帝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3、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运动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A、虎门销烟 B、收复台湾 C、黄海海战 D、义和团运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案学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学习目标 1.记住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和结束的时间及标志,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熟记外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3.了解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的情况。 4.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等侵略史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预习 1. ,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2.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三、合作探究 1.大不列颠(英国)攻打中国沿海各地,占领北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并得到物质上的保证……应该在夺取北京以后永远占领广州。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①引文所说的是哪次侵华战争? ②在这次战争中,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四、随堂演练 1.1860年10月,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这个侵略者是指() A.英国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2.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3.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4.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鸦片战争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 本史实 2.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4.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 理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浏览本课,初略了解 (二)基础知识检索、完形填空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鸦片输入的危害 虎门销烟:时间;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显示了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爆发地__________,事 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说一说 1.本课文的梗概能否简单的说一下。. 2.完成以上基础知识填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习目标】 1.掌握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理解根本原因、影响; 2.掌握起止时间、侵略国家、签订条约的名称; 3.知道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暴行;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情况。 【学习重点】 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行; 2.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学习难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前预习】 1.根据1858年《瑷珲条约》规定,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约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被迫割让给 A.俄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2.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从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火烧圆明园B.占领香港岛 C.割占台湾D.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3.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国、法国 B.英国、俄国 C.法国、俄国 D.美国、英国

4.下列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②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均是中国禁烟运动③英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是侵略者④均使中国丧失了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 1.入侵圆明园的国家有哪些?他们犯下了哪些暴行? 2.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展示交流】 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道光帝派()到广州禁烟 A.关天培B.琦善C.林则徐D.邓世昌 2.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1839年,清政府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 B.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 C.1840年,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 D.1840年,英军直达天津 3.下列不属于中国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的是() A.南京B.上海C.广州D.福州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教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e6706597.html,]完成日期课型新授 课题第二次鸦片 战争主备 人 使用日期授课人 教学[来源:Z§xx§k. Com]目标知识与技能 目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e6706597.html,][来源:学科网ZXXK] 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实。[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ee6706597.html,] 过程与方法 目标 掌握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 条约,沙俄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等基本史实。 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认识到腐朽的清政府是国难当头的罪魁祸首,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 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法 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步:复习旧知、做好铺垫(课件出示复习问题,学生记 忆互查,5分钟): 1、鸦片走私的原因及危害。 2、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意义。 3、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及失败原因。 4、《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及内容。 5、鸦片战争的影响。 个人修订

第二步:引课示标、明确方向(1分钟): 导入:教师展示图片:《断壁残垣圆明园》 提问:你到北京去过圆明园吗?你知道它昔日的豪华壮观与今日的断壁残垣是怎样造成的吗?你知道有关它的一些什么故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齐读标题,这节课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齐读学习目标: 1、掌握英法两国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2、掌握外国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史实 3、知道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教师指出内容分为三个方面—战争之因、烽火再起、战争之思。 第三步:自学指导(自查互记,十分钟后抽查。) 自学指导一(阅读课本P8-9,2分钟时间,找出下面问题。) 1、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发动者? 3、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 处理方式:出示图片,材料一: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材料二: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a.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b.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学生:中国消费量远低于洪都拉斯;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 教师总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复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使人类文明遭到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培养爱国情感以及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学习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时间、侵略者。 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860年。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天津条约》的签订::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国家和主要内容。 (1)时间:1858年 (2)国家: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 (3)内容: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知识链接: (1)背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但是,它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蓄意加紧侵犯中国主权,进行经济掠夺。清政府表示拒绝,交涉没有结果。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 (2)导火线:

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3)结果: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2.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火烧圆明园: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火烧圆明园的国家、时间。 时间: 1860年10月。国家:英法联军。 《北京条约》的签订::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在课本上找出《天津条约》的签订时间、国家和主要内容。 (1)时间:1860年 (2)国家:清政府被迫与俄、英、法三国 (3)内容: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 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 友情链接: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表 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 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7万平方千米 阅读《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图中代表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领土的序号是(A)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4【DOC范文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4 第16课血肉筑长城 【课程导入】 平型关战役中的115师指挥部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那么,你能说说抗战爆发后取得的次胜利是什么战役吗?而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又是哪一次战役?它们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地点在哪里?作战双方是谁?概况如何? .百团大战是谁指挥的?为什么要发动百团大战?目的是什么?这次战役的目标又是什么?请说说战役的简单经过。 .中共七大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的?其主要任务是什么?作出了什么重要的决定?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中共七大会场 .“八年浴血战,今日奏凯歌。”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取得最后胜利的?抗战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抗战结束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又会怎样呢? 让我们进入本课,共同探讨一下上面的问题吧。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请你制作并完成以下表格,以便梳理知识。 战役名称时间地点交战双方概况意义 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 百团大战 .请根据你收集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讲讲中国人民在国难当头时英勇抵抗日军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你感受到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这是陈毅在七大闭幕时写的一首诗。你能说说诗中的含义吗? .曾狂妄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日本,最后却于1945年8月15日宣告无条件投降。你能说说日本投降的原因吗?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指挥百团大战的是 A.朱德B.彭德怀c.刘伯承D.贺龙 .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五十年之久,回到祖国怀抱的省份是 A.香港B.澳门c.台湾D.东北 二、连线题 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八年级历史上册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26.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师寄 语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学习目标1.了解近代中国教育、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2.知道鲁迅、矛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课前预习】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教育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3)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___________。 (4)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 300多年的_________至此寿终正寝。同时,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_________。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报刊。 ①《申报》:1872年在_____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②其他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_________》,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③刊物: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________》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 大的刊物。 ④作用: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商务印书馆。 ①创办:1897年在_____创办。 ②地位: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③内容: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_____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 ④作用: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照相和电影: (1)传入: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_____和电影传入中国。 (2)发展:1905年,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3)作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_________。 【合作探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变革中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梁启超《变法通议》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优质课导学案_0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认识近代中国遭受的深重苦难是外国列强入侵和国内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造成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与阅读课文相结合,以及复述、设疑、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印象,加强理解。 ●教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源。 ●教法、学法:分层教学,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具准备:相关的视频、文字、图片资料。 科大讯飞智慧课堂教师机、学生机。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战狼二》 PPT 吴京 PPT 拍卖文物 T:我们同学平时喜不喜欢看电影?老师也很喜欢看电影,今天先给大家播放一段暑期热播电影的片段。有多少同学看过《战狼2》 这部电影?老师想问问大家,当看到影片结尾冷锋高举五星红旗 通过战区的时候,身为中国人你的心情如何? S:骄傲、自豪,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家而骄傲。 在我们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真好。 T:可是,就在三天前,9月26日法国拍卖行以965万人民币的价格,拍卖了乾隆皇帝的一枚印章。这条新闻又把我们的记忆带回到150 多年前那场空前的浩劫。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次鸦片 战争》。 板书:第二次鸦片战争 PPT:战争的起因 T:提问:1.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 掠夺殖民地,开辟海外市场) 2.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想到要和四万万中国人做生意, 英国的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但是,他们“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 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英国的工业品出现滞销现象) 英国人认为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