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底吹动态控制SN

转炉底吹动态控制SN
转炉底吹动态控制SN

第6期(总第43期)

2010年11月

No.6(Serial No.43)

Nov.2010

Fluid Power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收稿日期:2010-09-13

作者简介:张西涛(1976-),男,工程师,现主要从事炼钢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工作。

前言

济钢第三炼钢厂120吨转炉采用顶底复吹工艺,通过几年的摸索和数据积累,结合溅渣护炉工艺,有效控制炉底形状,维护底吹透气砖与转炉同步长寿命,吹炼终点碳氧积在0.0030%以下。实践证明复合吹炼的冶金效果可以加速脱碳反应,降低了脱碳速度特性发生变化时的临界碳含量;降低渣中金属含量;降低钢中氧含量;提高钢水中余锰含量;节约合金;减少石灰、白云石等用量;提高钢水收得率等。

1转炉底吹工艺介绍

转炉底吹控制系统的目标是控制转炉底部气体搅拌的过程。该过程通过控制入口吹搅气体流量,加大或减小通过位于转炉底部的透气砖的吹气量,从而提高钢水质量,获得优质钢,同时通过调整合金加入量、吹氧量及吹搅气体的消耗,进行特种钢的生

产。

为达到控制目的,必须依赖于炼钢过程实际数据状态及吹氧系统数据,底吹系统的设备将根据炼钢过程数据状态及吹氧系统数据进行相应的动作;同时底吹系统的各种状态数据将显示在HMI (如图2所示)上,在HMI 上要求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选择与确认。

目前,济钢第三炼钢厂120吨转炉底吹工艺设

计方案为8块透气砖

(如图1、图2所示),总管供气压力为1.5MPa ,总管供气流量最大为720Nm 3/h,即每个透气元件最大气体流量为90Nm 3/h,避免钢水或钢渣穿透的最小气体流量为18Nm 3/h ;设计供气强度为0.02~0.09Nm 3/t ·min 。

2目前底吹方案的局限性

如图3所示,在实际炼钢过程中,全程吹氮模式

(设定曲线3)从未应用过,即实际应用的只有两种曲线(设定曲线1、2)。底吹工艺曲线相对单一,不是全程吹氩就是氮氩切换,且各个切换点的切换时机也不灵活。设定的总耗氧量一般不修正,装入量、装入制度变化或铁水成分变化时,过程控制(如脱碳速度、返干喷溅期等)将发生较大变化,这就意味着切换时机将相应提前或滞后,从而影响到底吹的实际效果;同时在各个阶段的底吹流量值是一成不变的,不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的进行调整。

随着底吹工艺的完善及生产工艺的实际要求,

转炉底吹动态控制

张西涛

(济钢第三炼钢厂济南250101)

摘要:文章通过对转炉底吹工艺的介绍,阐述了目前底吹工艺的局限性,提出了优化底吹工艺方案,实现底吹的动态

控制,

改善了底吹效果。

关键词:转炉;底吹工艺;动态模型

图2底吹系统总画面

图1底吹透气砖分布

图4三个系列设定基准值

图3

底吹模式及参数设定

尤其是冶炼品种钢的需要,目前的底吹方案已不能

满足生产需要。原曲线中流量设定是按照出钢量120t 计算,但现在实际的出钢量已经达到155t ,以设计时底吹流量供气强度为0.02~0.09Nm 3/t ·min 标准计算,目前实际的底吹流量应控制在186~837Nm 3/h 之间,而目前实际流量最大值360Nm 3/h ,明显偏低;冶炼45#等钢种终点碳含量控制相对较高时,底吹模式曲线中如果流量过大,终点倒炉出钢时C-O 继续反应且相对较为激烈,易引起炉口下渣或泼钢,影响钢水质量,且存在安全隐患。

3底吹动态控制模型

资料表明,吹炼终点碳氧积影响因素是出钢温度、熔池深度、炉膛形状及底吹效果。因此,通过改善底吹工艺方案,提高底吹效果,降低吹炼终点碳氧积,可进一步提高钢水质量,以满足越来越多的高附加值钢种的生产需要。

根据实际出钢量及实际熔池液位、渣中(FeO )含量变化,调整完善原曲线中各拐点时机及参数;根

据钢种终点控制要求(终点[C]含量的控制

),区分不同钢种,以确定选取对应的后期流量曲线;同时启动“后搅”模式,尤其是低碳钢种,以进一步促进C-O 反应,降低碳氧积,可以提高钢水质量。

因此,在原有3种模式的基础上,增加3个系列(如图3所示):即高流量、中流量、低流量系列,排列

组合共计9种基本曲线,

同时每种曲线又是动态的,与终点碳氧积、熔池液位、炉龄等参数有关,即流量曲线值f (x )=f(m/m0,a,b),其中m/m0—终点碳氧积修正系数,a —熔池液位修正系数,b —炉龄修正系数。

利用现有的副枪测量系统,可以很容易得出炼钢终点的碳氧积、熔池液位。在每炉终点副枪测量完毕后,根据测量的碳氧积、熔池液位以及定期修正或输入的炉龄系数,PLC 设定程序计算出近10炉的相关平均数据,根据平均数据进行动态计算,从而决定下一炉底吹流量的设定参数。

3种模式及3种系列同样需要吹炼前根据钢种

规程要求进行选择,首先选择模式,其次选择系列(如图3所示),然后就根据程序设定的流量曲线进行调整和切换,实现底吹流量的动态控制。

根据上图中所示的流量曲线中的8个数值点,

分别将其标识为F 低1~F 低8;F 中1~F 中8;F 高1~F 高8,同时设定高、中、低3个系列基准值:

三个系列设定基准值见表1:

通过回归分析,推导出终点碳氧积与终点温度、终点碳含量、终点氧含量、熔池液位的关系,确定各点的流量关系式(以F 低1为例),如式(1):

(1)

其中:m=[%C][%O]/10000;

m 0=η3T+10-6a ;

a 为熔池液位,cm ;

b 为炉龄;

T 为终点温度;η1、η2、η3为经验系数

注:[%C]、[%O]、T 、a 均为前10炉的平均值,副枪测量失败时的取值:T=1650℃,a=880cm,[%C]或[%O]有1个无数值则取m=[%C][%O]=0.0025。

其他各点依次类推(F6、F7、F8不参与系数调整)。

4实践效果

底吹流量实现动态模型控制,改善了底吹气体对熔池的搅拌作用,使得复吹时钢—渣反应好,吹炼过程平稳,不易发生喷溅,吹炼终点碳氧浓度积更接近平衡值(如图5所示)。

通过新的底吹控制方案,加强了熔池的搅拌力,使熔池内成分和温度的不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碳氧反应更进一步接近平衡,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对

终点渣样成份分析对比发现,优化后终点渣样中

系列低流量中流量高流量

1216240264

2200224240

3360400440

4400440480

5144216240

6144144144

7216216216

8144144

144

2010年11月59

张西涛:转炉底吹动态控制

在弹簧作用下单向阀闭合。此时由于活塞环脱离翻转体底面,高压液压油对活塞环的作用面积变大。计算可知,此时高压液压油对活塞环底面的作用力为101498.2N ,通过对活塞环、6只轴向移动斜楔受力分析可知,此时轴向斜楔受到的作用力是低压夹紧时压力292N 的42倍。此过程即高压同步夹紧过程,在单向阀闭合的瞬间,6只轴向斜楔受到的轴向

作用力同步提到到单向阀闭合前的42倍,

确保工件可靠夹紧。则此时被密封的液压油压力提高到单向阀闭合前的9倍,为232.4N 。

目前正在使用的卡盘已使用多年,各配合面不同程度的磨损。跟踪发现,漏油发生在单向阀与轴向斜楔的密封处(如图2所示)。选取漏油频繁的卡盘,通过对轴向斜楔与单向锁阀密封配合的孔磨损量进行测量可知,磨损量为0.2~0.4mm ,而其他漏油情况较少的卡盘对应斜楔孔的磨损量在0.20mm 以内。新品备件O 形圈线径压缩比为:13.5%,而对于孔磨损量达到0.4mm 的情况,O 形圈线径压缩比为6.5%,在高压下,O 形圈的预压量明显偏小,产生内泄露,使用很短一段时间后,随着密封的磨损,O 形圈的线径压缩比进一步减小,漏油加剧。同时对单向阀的O 形圈沟槽进行测量,磨损极其轻微,相对于轴向斜楔内孔的磨损量可以忽略不计。

3措施及效果

针对上面的分析,根本问题要解决O 形圈线径压缩比偏小的问题,以解决漏油问题。个方法:1.对

磨损的斜楔孔进行修复,恢复到原来的尺寸;

2.临时方法:O 形圈改粗,做非标备件,线径压缩比提高到9.6%以上。上机使用发现,均有明显效果:漏油的周期明显延长,漏油周期能延长到4-6个月,问题得以解决。

轴向斜楔孔之所以有比较大的磨损,主要是因为O 形圈的尼龙垫圈与孔长期摩擦的结果。根据理论分析和实际使用情况,建议孔的磨损量要控制在0.2mm 以内(此时O 形圈的线径压缩比为9.3%),以防止该密封处频繁漏油。若轴向斜楔和单向阀配合的内孔磨损量超过0.2mm ,建议修复或者使用新备件。

参考文献

[1]李长穆.PMC管加工设备与技术.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

[2]张居勤.美国PMC公司管加工机床的技术特点.焊管,1997(1):25-31

[3]郝木明.过程装备密封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4]彭兵,肖风亮,李翔宇.橡胶密封制品.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上接第57页)

The Leakage Problem of Hydraulic Lathe Chuck

Jiang Shuzhou

Wu Shuikang

Shen Yichun

The Dynamic Control Scheme of BOF Bottom Stirring

Zhang Xitao

图5

优化前后碳氧浓度积对比

(TFe)含量下降3.16%,从而减少了渣中的金属损失,提高了金属收得率。

动态底吹控制方案改善了底吹气体对熔池的搅拌作用,促进了吹炼过程中的传热和传质,加速钢—渣间的界面反应,有利于熔池温度的提高和成分的均匀,提高了氧气的利用率,降低了吨钢耗氧量。

5结束语

通过新的底吹方案实现了底吹流量的动态控

制,进一步优化了炼钢过程熔池搅拌,使熔池内成分和温度的不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碳氧反应更进一步接近平衡,提高了终点温度和成分的命中率,降低了吹炼终点碳氧积,避免了钢水的过氧化,提高了合

金、

金属收得率和钢水质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左锐,刘小鸥.降低转炉钢水终点碳氧积技术实践[J].武钢技术,2005,43(6):5

[2]黄希祜.钢铁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196)

,,,,,,,,,,,,,,,,,,,,,,,,,,,,,,,,,,,,,,,,,,,,,,602010年第6

转炉底吹操作规程

转炉底吹操作规程

转炉炼钢厂转炉底吹 操作规程(试行) 1. 目的 主要为了改进钢水、钢渣及气相反应的动力学条件,提高冶金效果,减少喷溅,提高金属收得率,降低钢中含氧量,缩短冶炼周期。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湖北新冶钢转炉炼钢厂1#、2#转炉底吹系统。 3.操作要求 3.1. 事前准备 3.1.1确认氮气压力≥1.2MPa ;氩气压力≥1.2MPa 。当氮气压力小于0.7MPa 时氧枪无法下枪吹炼,须相关人员同意后方可解除这一联锁。 3.1.2气体纯度及品质要求: 氩气、氮气纯≥99.99%;品质要求:常温、干燥无油 3.1.3检查底吹供气系统是否泄漏,如有泄漏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1.4检查切断阀和流量调节系统,流量和压力在规定范围内,无堵塞现象,在手动和自动状态下,分别实现N 2和Ar 切换,并利用N 2对每个底吹供气组件进行在线的曲线特性测定。 3.1.5复吹转炉在开新炉时,要求连续3炉冶炼中碳钢(防止拉低 编 号: QJ/YG03.08.001— 部门:转炉炼钢厂

碳),采用C模式吹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生成蘑菇头。 编制:审核:批准: 3.1.6根据钢水终点碳控制要求,选择好供气模式。 复吹工艺底部供气模式Nm3/h 3.2 底吹操作顺序 等待状态:N2切断阀开,Ar切断阀关,两个阀门互为联动。压力调节阀10%最小限制开度。 3.2.1 HMI手动状态: 当操作人员选择“底吹手动”按钮,画面按钮中“底吹自动”栏的“启动”、“停止”、“出钢开始”和“出钢结束”四个按钮被屏蔽。而在“底吹手动”栏中能够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吹氮”或者“吹氩”;画面中切断阀、放散阀(HV1011、HV1001、HV 、HV 、HV1101、HV1102、HV1103、HV1104)可完成打开或关闭操作;调节阀(FCV1101、FCV1102、FCV1103、

420004转炉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420004转炉操作规程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420004转炉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额定容量:5吨 1、遵守铸造设备通用操作规程。 2、检查制动器和其它安全装置是否可靠,如有不安全 因素,要立即通知维修人员处理。 3、检查全部操作手柄是否都放在空挡位置上。 4、检查放风伐是否完好、灵活、可靠,否则通知维修 人员修理。

5、空运转试车,检查传动系统(电机,减速器等)和炉体的运动是否平稳,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进行生产。 6、工作时,炉身的旋转角要严格遵守工艺文件规定,防止钢水堵死风眼。 7、经常注意炉壁的烧损情况,防止炉壁烧透,以免损坏炉壳。 8、打扫现场,清理设备时,特别是大齿轮周围一定要清理干净。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转炉炼钢设备

1 概述 1.1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特点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又称 LD 炼钢法,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完全取代了平炉炼钢,其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与其它炼钢方法相比,它具有一系列的优越性,较为更突出的几点如下: 1.生产效率高 一座容量为80 吨的氧气顶吹转炉连续生产24 小时,钢产量可达到日产3000 — 4000 吨,而一座 100 吨的平炉一昼夜只能炼钢 300 — 400 吨钢,平均小时产量相差甚远,而且从冶炼周期上看,转炉比平炉、电炉的冶炼周期要短得多。 2.投资少,成本低 建氧气顶吹转炉所需的基本建设的单位投资,比同规模的平炉节约30% 左右,另外投产后的经营管理费用,转炉比平炉要节省,而且随着转炉煤气回收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利用转炉余热锅炉产生蒸气及转炉煤气发电,使转炉逐步走向“负能”炼钢。 3.原料适应性强 氧气顶吹转炉对原料情况的要求,与空气转炉相比并不那么严格,可以和平炉、电弧炉一样熔炼各种成分的铁水。 4.冶炼的钢质量好,品种多 氧气顶吹转炉所冶炼的钢种不但包括全部平炉钢,而且还包括相当大的一部分电弧炉钢,其质量与平炉钢基本相同甚至更优,氧气顶吹转炉钢的深冲性能和延展性好,适宜轧制板、管、丝、带等钢材。 1 / 35

5.适于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由于冶炼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再加转炉容量不断扩大,为准确控制冶炼过程,保证获得合格钢水成分和出钢温度,必须进行自动控制和检测,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另外,在这种要求下,也只有实现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才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1.2 转炉炼钢机械设备系统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法,是将高压纯氧[压力为0.5~1.5MPa ,纯度99.5% 以上,(我厂为99.99% )],借助氧枪从转炉顶部插入炉内向熔池吹氧,将铁水吹炼成钢。氧气顶吹转炉的主要设备有: 1.转炉本体系统: 包括转炉炉体及其支承系统——托圈、耳轴、耳轴轴承和支承座,以及倾动装置,其中倾动装置由电动机、一次减速机,二次减速机、扭矩缓冲平衡装置等组成。 2.氧枪及其升降、氧气装置及配套装置。 氧枪包括枪体、氧气软管及冷却水进出软管。 根据操作工艺要求氧枪必须随时升降,因此需要升降装置,为保证转炉连续生产,必须设有备用枪,即通过换枪装置,随时将备用枪移至工作位置,同时要求备用枪的氧气,进出水管路连接好。 3.散装料系统: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使用的原料有: (1)金属料——铁水、废铁、生铁块; (2)脱氧剂——锰铁、硅铁、硅锰、铝等; (3)造渣剂——石灰、萤石、白云石等;

转炉操作规程

三炼钢车间转炉操作规程 (试行) 批准: 审核:

编制: 肥城石横泰顺轧钢有限责任公司一炼钢工程指挥部 二 O O六年六月六日 说明 本规程是为一炼钢车间试生产而制定的,为试用版,试用期为3个月。在此期间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应根据现场实际生产情况积极提出意见,以便对今后规程的修改和完善提供更多的依据。 本规程由一炼钢工程指挥部负责编制,仅适用于肥城石横泰顺轧钢有限责任公司。

一、系统说明: 本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转炉本体部分的主要设备的电气控制,主要设备控制系统有钢水罐车、渣罐车、转炉倾动系统、氧枪系统、活动烟罩、润滑系统、炉前档火门、炉后档火门、散装料下料系统、汽化冷却系统等。其中各种设备的操作分为机旁箱操作、转炉主控室集中操作和上位机操作,具体作用分别为: 1、机旁操作箱操作用于单体设备的调试及检修,各设备间无任何联琐。 2、转炉主控室操作分为维修、手动及自动操作。 转炉主控室维修操作用于各单体设备的启动停止操作,各设备间没有联琐; 转炉主控室手动操作用于各单体设备的启动停止操作,各设备间只有必要的安全联琐; 转炉主控室自动操作用于某一生产流程,该生产流程按一定的顺序自动地启动停止。 二、电气设备的控制及操作 1、钢水罐车 钢水罐车在集中(即炉后操作台)无连锁,可点动前进、点动后退,在操作台和现场操作箱均可手动操作,但不允许同时操作,由在机旁控制箱上的转换开关切换。 2、渣罐车 钢水罐车在集中(即炉后操作台)无连锁,可点动前进、点动后退,在操作台和现场操作箱均可手动操作,但不允许同时操作,由在机旁控制箱上的转换开关切换。 3、转炉倾动装置

转炉炼钢

转炉炼钢文献综述

内蒙古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论文) 摘要 根据炼钢厂设计要求及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本设计阐述了230万吨合格铸坯的转炉车间的设计工艺,并且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转炉炼钢的现状和发展。本设计主要对转炉炼钢生产的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车间组成和车间布置进行设计,并对120吨转炉炉型、原料供应系统进行了详细计算。对厂房各跨宽度,长度进行了估算。此外,对转炉车间的一些主要的附属设备进行了选择并对其技术性能进行讲解。 随着现代炼钢技术的发展,新建转炉炼钢车间要求炼钢过程洁净、高效、负能耗、设备可靠等等。设计中为实现上述目标,借鉴了国内外大中型转炉炼钢厂的一系列先进且成熟的技术,同时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设计的炼钢车间理论上能够生产绝大多数钢种,但是结合实际考虑经济效益,主要生产重轨钢和一部分高附加值的碳素结构钢及合金结构钢等,以满足230万吨合格铸坯全连铸炼钢厂的匹配。 关键词:转炉炼钢重轨钢冶炼

文献综述 1.1 引言 21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根据市场预测:至2010年发达国家钢材消费年均增长量为0.7%;而发展中国家将达到3.8%;太平洋地区的增长为4.57%。世界钢材市场消费量的缓慢增长,为钢铁工业发展,特别是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1 世纪国际钢铁工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钢铁生产能力过剩,残酷的市场竞争将使一些落后的钢铁厂倒闭; (2)环境保护对钢铁工业发展产生巨大压力,一些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将被强制淘汰;(3)世界钢材价格呈下降趋势。 进入21 世纪, 面对机遇和挑战,钢铁企业必须努力发展高效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1]。 1.2 我国转炉炼钢的发展及现状 1.2.1我国钢产量 作为转炉炼钢主要炉料的生铁逐年增长, 为转炉炼钢钢产量的大幅度增长提供了良好而充裕的原料条件, 与世界各主要产钢国家相比, 我国铁钢比较高, 近年来我国生铁产量及铁钢比如表1.1所示。

3---转炉投料操作说明

会签专业,姓名专业负责人王建忠设计刘承广专业电力日期2009年4月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基本设计 转炉上料自动控制系统库号第1页共33页 内蒙古德晟实业集团300万吨优特钢项目一期工程 炼钢工程1号转炉 功能规格书 转炉投料自动控制系统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二○一二年十二月

参加基本设计编制人员名单 序号设计内容编制人审核人库号 第一部分1号转炉本体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刘承广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1号转炉投料自动控制系统刘承广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1号转炉本体仪表(顶底吹)自动控制系统马敬博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1号转炉本汽化冷却及蓄热器自动控制系统马敬博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转炉上料自动控制系统刘承广第五部分 会签专业,姓名专业负责人设计刘承广专业电力日期2013年1月图号第2页共33页

目录 1. 概论 (5) 2. 生产工艺及设备构成 (6) 2.1生产工艺概述 (6) 2.1 .1 转炉副原料投料系统工艺概述 (6) 2.1.2 转炉铁合金投料系统工艺概述 (6) 2.1.3电气设备表 (8) 2.2主要电控设备构成 (13) 2.2.1电气系统配置 (13) 2.2.2硬件系统及系统软件 (13) 2.2.3 PLC系统组态图 (16) 2.2.4 以太网络组态图 (18) 3. 设备运转方案 (19) 3.1副原料称量系统 (19) 1、手动模式称量 (19) 2、自动模式称量 (19) 3.2副原料加料系统 (20) 1、手动模式加料 (20) 2、自动模式加料 (20) 3.3合金称量系统 (21) 1、手动模式称量 (21) 2、自动模式称量 (22) 3.4合金加料系统 (22) 1、手动模式加料 (22) 2、自动模式加料(无此控制方式) (22) 3.5副原料氮气密封系统 (23) 会签专业,姓名专业负责人设计刘承广专业电力日期2013年1月图号第3页共33页

转炉炼钢终点控制技术现状研究

转炉炼钢终点控制技术现状研究 摘要】在炼钢过程中,终点控制技术是一个相对重要的环节,该项工作的效率 会直接影响到转炉炼钢的整体效率。基于此,本文对转炉炼钢中的终点控制技术 进行了具体研究,以期从根本上把握终点的控制技术,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在提 高技术专业化水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转炉炼钢的生产效率,促使炼钢企业朝着 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转炉炼钢;终点控制;技术应用 实施终点控制技术的作用在于控制炼钢时间,这是一项重要的操作程序,需 要在转炉炼钢后期进行,具体包括动态化控制、静态化控制、人工控制以及自动 化控制等四项技术。每种控制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其所产生的应用效果也存在 差异。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该项技术,相关技术人员要根 据生产实际,并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切实做好技术应用工作,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终点控制技术的应用实践 (一)动态化控制技术 1、炉气动态分析终点控制 炉气动态分析终点控制主要是由根据炉口表的成分检测结果,计算钢铁熔池 脱碳的实际速率,该操作在吹炼的后期阶段进行,当确定了钢水的温度和成分后,方可实现转炉炼钢的终点动态化目标。该项技术通过连续性动作来提示钢水的实 际含碳量和温度,同时还能够利用动态化分析对控制系统加以校正,更加直观的 向工作人员展现钢水的 P、S 实际变化状况。就实际操作结果分析,笔者发现终点钢水的碳实际质量分数与其测量的精准度和命中率是成反比的。由此可见,炉气 动态分析终点技术在终点碳温的命中几率提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副枪动态分析终点控制 技术人员要在即将到达吹炼终点期时,将副枪插入熔池内,从而获取池内的 碳实际含量和相应的温度检测数值。根据最终检测结果,技术人员要对静态模型 进行客观分析,最终计算结果,并给予更正处理。此外,吹炼的终点需要加入足 量的副原料,当供氧量足够时,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控制终点命中率,以此来保证 转炉冶炼的稳定性。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得以实现高水平、高质量的转 炉冶炼动态化的控制目标。当钢中碳的质量分数较低时,技术人员要用结晶的定 碳技术去分析该项数据,获取到最精确的实时测量数据;而当该项数值处于较高 的分数时,技术人员是无法保证测量精准度的。因此副枪动态分析终点控制技术 多用于低、中型的碳钢生产企业。 (二)静态化控制技术 静态化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较为严格,需要技术人员把握好原材料的基础条 件和吹炼的钢种目标等因素,通过对各种材料的精准化分析,最终确定供氧量标准,其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操作。静态化控制技术对于吹炼操作期间的更改难度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终点命中率通常会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该项 技术的实际应用期间,技术人员需要结合以往的实践经验,牢牢控制终点控制标准,该种技术应用环境下的终点碳温实际命中几率大约为 80%。 (三)自动化控制技术 炉渣在线式检测专项技术是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典型,通过技术应用能够对 炉渣实际状态进行实时化的监控和探测,且在吹炼操作期间,该项技术还能够合

转炉副枪测量与成分预报技术_左康林

作者简介:左康林(1973-),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工程师,硕士,从事钢铁冶金工作。 转炉副枪测量与成分预报技术 左康林1,邹俊苏1,孙晓辉1,吴建中2,Marrten Spanjers 2 (1.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江苏南京210039;2.上海贺利氏电测骑士有限公司,上海201900) 摘 要:梅钢炼钢厂采用贺利氏副枪新技术和自主开发成分预报模型相结合的办法,对转炉冶炼过程进行控制。结果表明,过程碳、终点碳含量的预测精度提高,误差分别降低到0.023%和0.006%,同时也使转炉模型预测终点磷含量精度的准确性提高到96.47%。关键词:副枪;测温;取样;碳;磷 中图分类号:TF 34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3(2009)022******* Sub 2lance measuration and Composition Prediction in BOF Steelmaking ZUO Kang 2lin 1,ZOU J un 2su 1,SUN Xiao 2hui 1,WU Jian 2zhong 2,Marrten Spanjers 2(1.Steel 2making Plant ,Shanghai Meishan Iron &Steel CO.,Lt d.,Nangjing 210039, China ;2.Shanghai Heraeus Elect ro 2nite CO.Lt d.,Shanghai 201900,China )Abstract :In Meishan Steel 2making Plant t he newly developed Heraeus sub 2lance tech 2nology is used in connection wit h t he self developed compositions prediction model to control t he overall p rocess of t he converter refining.Result s show t hat t 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 he p rocessing carbon content and end 2point carbon content has been im 2p roved and t heir p rediction deviation rates lowered down to 0.023%and 0.006%re 2spectively. K ey w ords :sub 2lance ;temperat ure measuring ;sample taking ;carbon ;p hosp horus 在转炉冶炼过程中,炉渣[1,2]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及时了解炉渣的温度、氧含量及炉渣厚度是冶金工作者所希望的。但由于条件所限,传统方法无法及时地获得这些数据,一般只能通过倒炉取极少部分试样进行分析。随着对转炉生产能力和钢水质量要求的提高,需要转炉冶炼操作更加精确和高效。梅钢目前有两座公称容量为150t 转炉,入炉铁水成分(质量分数)C 为4.0%~ 4.5%、Si 为0.3%~0.7%、Mn 为0.3%、P 约0.19%,主要产品以低碳钢为主。梅钢利用自主 开发的成分预测技术和贺利氏公司开发的在线检测炉渣技术相结合,对转炉末期炉内状态进行测量,达到有效地调控转炉终点的效果。 1 系统组成 在转炉副枪系统上并联一台带有专用程序的MUL TI 2L AB III 仪表,将副枪枪位信号通过BCD 码接入副枪仪表,同时将仪表同二级计算机 (L EV EL 2)相连接,以获取冶炼试样的分析成分,测量数据也将输出到L EV EL 2系统中各种炼钢模型上,进行数据处理与反馈。系统组成结构见图1 。 图1 系统组成结构图 2 副枪测量与预测 传统副枪[3]在测量过程中,使用两种探头[4], ? 95?2009年 4月第25卷第2期炼 钢Steelmaking Ap r.2009 Vol.25 No.2

转炉底吹操作规程

编号:QJ/YG03.08.001 —2011 部门:转炉炼钢厂 页数:第页共页 批准日期:2011年2月28日生效日期:2011年2月 28日操作规程(试行) 1. 目的 主要为了改善钢水、钢渣及气相反应的动力学条件,提高冶金效果,减少喷溅,提高金属收得率,降低钢中含氧量,缩短冶炼周期。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湖北新冶钢转炉炼钢厂1#、2#转炉底吹 系统。 3. 操作要求 3.1.事前准备 3.1.1确认氮气压力》1.2MPa;氩气压力》1.2MPQ当氮气压力小于 0.7MPa时氧枪无法下枪吹炼,须相关人员同意后方可解除这一联锁。 3.1.2气体纯度及品质要求: 氩气、氮气纯》99.99%;品质要求:常温、干燥无油 3.1.3检查底吹供气系统是否泄漏,如有泄漏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1.4检查切断阀和流量调节系统,流量和压力在规定范围内,无堵塞现象,在手动和自动状态下,分别实现N2和Ar切换,并利用N2对每个底吹供气组件进行在线的曲线特性测定。 3.1.5复吹转炉在开新炉时,要求连续3炉冶炼中碳钢(防止拉低碳),采用C模式吹炼,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生成蘑菇头。

3.1.6根据钢水终点碳控制要求,选择好供气模式。 编制: 审核: 批准: 等待状态:N2切断阀开,Ar切断阀关,两个阀门互为联动。 压力调节阀10漏小限制开度。 3.2.1 HMI手动状态: 当操作人员选择“底吹手动”按钮,画面按钮中“底吹自动”栏的“启动”、“停止”、“出钢开始”和“出钢结束”四个按钮被屏蔽。而在“底吹手动”栏中可以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吹氮”或者“吹氩”;画面中切断阀、放散阀(HV1011 HV1001 HV2001 HV2002 HV1101 HV1102 HV1103 HV1104可完成打开或关闭操作;调节阀(FCV1101 FCV1102 FCV1103 FCV1104和PCV1003可以根据要求设定阀门开度。在“参数设定”选项的“底吹系统时序图”中可以顺序实现各个转炉底吹状态的切换以及各状态下的流量设定。 3.2.2 HMI自动状态: 操作人员选择“底吹自动”按钮,正常状态下2压力正常,Ar 压力正常,由操作工按下“底吹启动”按钮,进入初始状态。底吹系统将跟踪转炉状态,N2 总管切断阀处于全开状态,Ar 总管切断阀处于全闭状态。

2020版转炉炼钢安全操作规程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版转炉炼钢安全操作规程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2020版转炉炼钢安全操作规程 (1)准备工作 转炉炼钢开炉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稍有忽视就可能酿成重大人身事故。吹炼时,发现烟罩漏水,应马上停吹,关闭中压水阀门,检修焊接,直至不漏水为止。 检查管道与阀门时,要有监护和检查二人同时进行,严禁吸烟,周围不得有明火,防止漏氧燃烧。在氧气管道周围,不准堆放易燃易爆和油污物。 炉盖上面焊有水箱,转炉倒炉时,钢水不能碰水冷炉口,以免引起事故。冶炼过程中如发现水冷炉口漏水,应立即停吹,派二人检查进水阀门并修复。 (2)冶炼过程的安全 ①兑铁水后吹第一炉钢时,温度要升高,吹炼时间要长,这样

可避免发生塌炉。尽管如此,新开炉子倒渣出钢时,周围人员还应让开,因为这时炉体尚不稳定,烧结不牢固,而炉内气流非常激烈,炉内渣子易喷出炉外,造成炉衬剥落,严重时可能塌炉。 ②装料前应将炉内残钢残渣倒掉。装料时先装废钢和铁矿石,后装适当温度的铁水。加入的废钢原料要仔细清理,不能把带炸药的废武器,盛有水、冰、雪的容器加入炉内。发现废旧炮弹不许乱拆乱动,应及时交有关部门处理。 ③在冶炼过程中,炉长和摇炉工要密切注意火焰的变化,当吹到终点火焰还不下降,周围有烟雾上升时,应提前检查。发现喷枪渗水时,应迅速调换喷枪,如果继续吹炼,喷头大量漏水,会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 ④发生喷溅时,火星冲出氮(或蒸汽)封口,可将氧气皮管烧坏,造成设备事故,如果渣子不化而又采取高枪位的不正常操作,造成连续性的剧烈大喷溅,危害更大。还有一种是动炉倒渣大喷溅,爆炸威力大,往往会炸坏摇炉房的仪器设备、灼伤人员。出现这种大喷溅的原因是渣子氧化性过高、氧气截止阀失效,漏氧时间过长等,

转炉炼钢副枪技术

转炉副枪简介 转炉自动炼钢技术是在转炉兑铁前,根据铁水的温度、重量以及计划钢种由二级计算机计算出炼钢过程需要的吹氧量、氧枪吹炼高度、底吹量以及熔剂加入量等静态炼钢模型数据,在吹炼后期,通过副枪或其它检测手段获得钢水温度、成分等信息,再由二级计算机做出动态炼钢模型调整数据,以确保炼钢终点达到由二级计算机设定的命中区,从而实现炼钢实时动态自动控制。该技术是集自动控制、冶金机理、生产工艺、数学模型、人工智能、数字仿真、计算机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高难度复杂技术。因为转炉炼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元、多相、高温状态下进行的非特性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且难以用准确连续的在线检测仪表检测转炉吹炼过程中钢水的工艺参数,因此采用数学模型,而控制模型是全自动炼钢关键技术的基础,全自动炼钢技术应用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采用副枪设备技术的自动炼钢;另一类是采用炉气分析技术的自动炼钢。目前国内应用的大部分采用副枪技术,一部分钢厂由于转炉炉口限制,无法使用副枪而采用后者,一般新建炼钢多采用副枪的自动炼钢技术。它的实现过程包括静态、动态数学模型的二级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副枪数据处理系统,是理论计算、专家经验和先进检测手段相结合的采用计算机以及PLC进行控制的科学炼钢方法,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工业控制技术和工业控制网络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目前转炉炼钢逐步走向成熟的一项关键技术。 转炉副枪自动化炼钢是现代炼钢厂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和

发展趋势,国外先进的炼钢厂称量系转炉副枪自动化炼钢是现代炼钢厂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和发展趋势,国外先进的炼钢厂在转炉上都配有副枪,可保持极高的碳含量及温度命中率,从而使90%-95%的炉次都能在停吹后立即出钢,无需检验化学成分,也无需补吹、核正,大大提高了转炉产量,实现了全自动化炼钢,同时炉衬浸蚀也明显降低。目前,国内新上的大中型转炉都直接配备了副枪系统,很多已建成炼钢厂也都在进行(或计划改造)增加副枪系统,向着全自动化炼钢的方向发展。 为实现科学炼钢,达到稳定操作、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首钢国在首钢第一炼钢厂1号-3号210t转炉增上了副枪设施及SDM控制模型,实现了对转炉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随后,在第二炼钢厂4号、5号210t转炉的设计中直接配备了2套副枪设施及SDM控制模型,实现了炼钢过程全自动化控制,开创了国内“一键式”炼钢的先河。首钢转炉副枪自动化炼钢系统完全自主开发的硬件和软件系统,是我国首家完全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自动化炼钢技术,标志着我国转炉炼钢核心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1 副枪组成及基本功能 1.1 副枪组成 副枪系统包括副枪本体设备和副枪自动化控制系统两部分。 副枪本体设备包括副枪枪体、副枪升降小车、副枪导向小车、副枪升降传动装置、副枪旋转传动装置、顶滑轮、副枪探头、副枪探头存贮装卸机构(APC)、副枪密封刮渣装置等。

底吹炉工艺培训教材

底吹炉工艺培训教材****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目录第一章工艺部分 一、底吹炉氧化熔炼工序基本原理 二、底吹炉投入物料 三、底吹炉工艺操作条件 四、成品、半成品质量标准 第二章:控制室相关基本操作规程 一、底吹炉转入操作规程 二、底吹炉转出操作规程 三、紧急转出操作规程 四、升温程序: 五、降温程序: 第三章: DCS设备控制部分 一、设备开机顺序 二、系统开停机 三、DCS熔炼炉系统的操作 四、DCS汽包部分的操作 五、控制室现场人员的操作 六、电脑故障处理 第四章:工艺控制部分 一、渣含铅的调整 二、锅炉出口温度的控制 第五章:事故处理 第一节:控制室相关故障 第二节:其它相关岗位故障回顾

第一章:工艺部分 一、底吹炉氧化熔炼工序基本原理: 底吹炉氧化熔炼目的:除去原料中的大部分硫,使硫化铅氧化成氧化铅,并产出符合鼓风炉还原熔炼要求的高铅渣块,同时产出含硫浓度较高的烟气,送制酸。 底吹炉氧化熔炼基本原理:底吹炉氧化熔炼是熔池熔炼,经配料制粒的混合料从底吹炉顶部加入,氧气从底部吹入引起熔体搅拌,与混合料中的金属硫化物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并释放出大量热使氧化反应继续下去,同时形成一次粗铅和高铅渣。 主要的反应方程如下: 氧化造渣反应: 2FeS+3O2+SiO2=2FeO·SiO2+2SO2 2ZnS+3O2=2ZnO+2SO2 2PbS+3O2+SiO2=2PbO·SiO2+2SO2 2PbS+3O2=2PbO+2SO2 2Pb+O2=2PbO PbS+2O2=PbSO4(nPbO·PbSO4) nCaO+SiO2=nCaO·SiO2 沉铅反应: PbS+O2=Pb+SO2(综合式) 2PbS+O2=2PbO+2SO2 PbS+2PbO=3Pb+SO2 PbS+PbSO4=2Pb+2SO2 二、底吹炉投入物料: 化学成份%:Pb 50~60 ZnO≤8.0 FeO 8-14 SiO2 6-12 CaO 3-8 Cu<0.5 S<18 As≤0.25 Sb≤0.5-0.8 H2O 6~10 FeO/SiO2=1.2~1.7 CaO/SiO2=0.4~0.8

炼钢(转炉)安全操作规程

炼钢(转炉)安全操作规程 1、严格执行厂、车间安全规程及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进入现场 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各种劳保用品。 2、起动操作各种设备前,首先确认设备必须完好、安全装置齐 全、联锁系统灵敏,不准用潮湿的导电物体操作电气设备。 3、渣罐、钢包内有水潮湿不准使用,严禁向钢包或渣罐内扔潮 湿物品或废旧弃物品。 4、冶炼时严禁进入炉下工作,特殊情况进入时,必须采取可靠 的安全措施。 5、更换钢水车、渣罐车时,必须断电,并做到按规定使用吊具。 6、使用地轮(索引)拉钢水车时,地轮到钢水车钢丝绳三角区 内严禁站人,并指定专人指挥。 7、转炉兑铁、加废钢、拉碳摇炉时,所有人员要站在炉子侧面 安全位置,不准任何人从本炉座前方穿过。 8、不准使用已达报废标准的渣罐。 9、使用吊具时,首先检查吊具必须完好,并做到专属专用,不 准使用钢丝绳吊运红热金属,不准使用中碳钢以上及铸钢做别棍。 10、钢水车、渣罐车、过跨车、合金小车等车辆禁止乘人。

转炉炉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1、上岗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 2、严禁封点炼钢。 3、凡有下列情况之一不准冶炼或停止冶炼: a)烟道罩群漏水成流或炉楼下有积水。 b)罩群、氧枪传动钢丝绳、保护绳磨损达到报废标准。 c)氧枪氧气胶管漏气,高压水胶管漏水,枪身漏水或喷头漏水。 d)转炉与氧枪罩群一次风机一文水电气联锁失灵。 e)氧枪孔、加料三角槽口氮封压力低于规定数值。 f)氧气调节阀失灵,氧气切断阀漏气。 g)冷却水或氧气测量系统有故障。 4、炉内有液态渣或强氧化渣时严禁兑铁。 5、拉碳提枪时,必须检查枪头、枪身及炉口无异常,确认无误 后方可指挥摇炉工摇炉,如有异常严禁动炉。 6、拉碳摇炉或因故提枪再次吹炼前,炉长负责喊开炉前人员, 以免发生喷溅伤人。 7、罩群、氧枪传动系统有人工作,不得兑铁。 8、脱氧合金化过程,若有异常,炉长要指挥周围人员躲避到安 全位置。 9、出完钢后炉长要检查炉衬侵蚀情况,防止漏钢冲刷水冷圈

转炉炼钢连铸精益生产实践

转炉炼钢连铸精益生产实践 随着炼钢工艺技术及信息化、智能化的不断发展,炼钢-连铸过程工艺流、时间流、物质流的系统协同优化,已成为炼钢企业生产过程管控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此,莱钢炼钢厂根据自身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特点,围绕生产组织、质量控制、成本管控、设备点检、安全管理进行系统优化创新和管理升级,形成五位一体”的协同生产管控模式,并 通过实施各工序关键工艺精准控制,实现了优质、高效、低耗的精益冶炼模式,在产品质量、关键指标、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精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1工艺装备 莱钢炼钢厂现有2座1880m3高炉、1座3200m3高炉,3座120t转炉、1座150t转炉,以及大H型钢生产线、1500mm热轧宽带生产线和4300mm宽厚板生产线,年产钢500万吨。炼钢工序主要工艺装备情况如表1所示。 炼钢厂主要工艺袈裔 主要生产品种包括:普通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船板钢、汽车大梁钢、耐磨钢、管线钢、压力容器钢等。 2工艺流程 莱钢炼钢厂冶炼钢种多,对应的产品规格与性能要求又存在较大差异,由图1可见, 现场工艺装备复杂,在生产组织过程中各工序间交叉作业频繁,行车作业率高,故工艺选择较为复杂,生产组织协同性差,造成生产成本高、能耗高,质量控制不稳定。

圈1嫌钢连铸生产流祁 3炼钢-连铸过程协同优化研究 针对炼钢-连铸生产过程控制,围绕生产组织、质量控制、成本管控、设备点检、安全管理进行系统优化创新和管理升级,形成五位一体”的协同生产管控模式,在产品 质量、关键指标、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精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3.1以生产时刻表”为主线,建立精益生产组织模型 按照不同钢种的工艺流程、各工序标准工艺时间以及炼钢-连铸协同配置要求,建 立专线化生产、生产时刻表和调度组织模型,实现了均衡、稳定、高效、低耗的精益生产组织模式。 1)炼钢生产时刻表运行系统 以炼钢、精炼、连铸各工序标准时间序为基准,建立像火车时刻表”一样的生产 时刻表”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动态、精准控制。 2)专线化生产组织模型 根据合同订单计划,依托炼钢MES系统,运用当量周期、炉机匹配度等分析评价指标,对转炉、精炼及连铸产能、节奏、生产组织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建立专线化生产组织模型。 3.2以参数群控制为核心,建立质量识别系统 依托一级、二级控制系统,建立健全全流程工艺参数自动采集系统,对生产过程工艺参数进行自动采集识别。根据各工序工艺控制特点,制定各工序关键控制点控制标准及不合项扣分标准,根据每炉钢实际参数控制情况,对每炉铸坯质量进行综合打分判定。 通过建立从铁水到铸坯的全流程关键工艺参数标准模型,过程工艺参数自动采集,对工艺参数实时

主要副枪技术的厂家

1.副枪系统包括由达涅利康力斯开发的静态和动态控制模型, 转炉副枪控制系统在莱钢的应用 莱钢银山新区炼钢厂自2004年从荷兰达涅利康利斯公司引进转炉炼钢副枪系统,缩短了冶炼周期,降低铁水,废钢,氧气的消耗量,提高吹炼终点的温度和碳含量命中精度,降低渣中铁含量,实现动态过程控制提高终点命中率,缩短冶炼周期,增加转炉生产能力,使用至今效果良好。1副枪技术概述副枪设备经过预热的副枪探头腔室自动选择探头,可选的探头类型包括TSC探头(测温、取样、定碳)、TSO探头(测温、取样、定氧)和T探头(仅用于测温)。将探头装到副枪头部,并在转炉上方移动。在烟罩上开设一个专用开孔,副枪探头可从上方穿过开孔下降到钢水熔池内。经过几秒钟的测量后,探头返回,自动卸下,探头被探头收集槽回收,相关数据送二级系统和化验室进行分析。2副枪一级系统2.1副枪一级系统原理副枪技术的模型氧气转炉炼钢过程控制静态和动态模型,是副枪二级系统的基础。可对碳和温度的控制作出精确描述。模型是建立在的冶金模型基础上,冶金模型构成静态和动态控制模型的核心。 2.炉气分析终点控制技术在马钢转炉的应用 近年来,韩国浦项、日本川崎钢铁公司千叶第三炼钢厂、NKK公司福山钢厂、新日铁公司等国外部分大钢厂利用“炉气分析+副枪”动态控制技术,对转炉冶炼过程进行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碳温命中率在95%以上,预测喷溅成功率为81%,w(C)、w(P)和温度的控制精度分别达到±0.05%、±0·01%和±20℃。终点控制水平大为提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提高了生产率[1~3]。目前,国内除宝钢、武钢和鞍钢等少数转炉采用“静态模型+副枪”的动态控制技术以外,采用炉气分析动态控制技术的转炉很少。2001年,本溪钢铁公司炼钢厂从意大利达涅利公司引进第一套炉气分析系统[4]。2004年,转炉炉气分析终点控制技术在马钢第一钢轧总厂成功投入运行,成为目前国内在中小型转炉上采用“炉气分析+静、动态模型”对冶炼过程进行控制的唯一钢厂。1炉气分析终点控制技术简介马钢第一钢轧总厂现有2座120 t和1座95 t 顶底复吹转炉。2004年4月,由奥钢联引进的转炉炉气分析自动化控制系统逐步在3座转炉投入使用。系统包括两部分:①炉气分析系统,包括负责转炉烟气采集处理的LOMAS系统和英国VG公司PrimaδB磁扇式转炉炉气在线(本文共计3页)......[ 转炉副枪和动态控制 1979年,达涅利康力斯(霍戈文)决定在其建在荷兰的IJmuiden公司第二炼钢厂23号转炉上安装一套副枪系统。在副枪安装和设备投产以后,需要进行几年的不断改进,以使多处详细设计更加完善,使副枪真正成为炼钢 生产中性能非常可靠而实用的设备。在设计改进阶段,达涅利康力斯的前身积极参加了各项工作,其中绝大多数的改进都是它的设计成果。以后在每次为世界各地的客户完成副枪系统时,都在此设计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的改 进和完善。今天,达涅利康力斯在为炼钢设备装备副枪方面,已经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康力斯(霍戈文)早在1958年开发的氧气转炉炼钢过程控制静态和动态模型,可对碳和温度的控制作出精确描述。模型是建立在冶金关系的基础上,其中包括下列方程式组合:热平衡;氧平衡;渣平衡;铁平衡。这些平衡方程式是以一套在线计算机 控制程序的形式定义的,称为冶金模型。冶金模型构成静态和动态控制模型的核心。冶金模型的所有输入和输出 均由一个数据库系统管理。所有的... [阅读全文]

转炉炉前工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转炉炉前工安全操作规程 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转炉炉前工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上岗前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兑铁加废钢吹炼时,严禁在操作区域内停留。 3、铁水包未到兑铁位置,不准挂小钩。 4、测温取样时必须待炉内平稳无异常后,方可进行 操作并注意站位。 5、样勺内剩余钢水要缓慢倒在样杯旁,禁止乱磕乱 扔。 6、挡渣时,要在摇炉到适合位置进行,补炉第一 炉、新炉第一炉严禁挡渣。 7、使用行车时,手势要清晰准确,吊物要确认吊牢 放稳。 8、吊具使用前要检查,不合格不准使用。

9、送检时上下楼梯平台要扶稳。 10、测液面,清理氧枪氮封口钢渣,换枪移枪处理料仓时注意站位,防止跌落,并注意平台,防止有悬浮物掉下伤人。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转炉炼钢低氮控制实践

转炉炼钢低氮控制实践 2009-11-23 9:50:39 李安东、郑皓宇、徐文杰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不锈钢事业部炼钢厂) 摘要:宝钢不锈钢事业部炼钢厂引进宝钢分公司的转炉低氮控制技术,结合不锈钢分公司碳钢炼钢的自身特点,在重点品种IF钢的冶炼过程中,进行转炉低氮控制工艺转化,得出了可操作工艺参数,并推广应用到其它优质低氮钢,形成了规范的转炉低氮控制技术,为不锈钢事业部生产高等级的汽车面板钢作了充分的技术储备。 关键词:转炉冶炼,钢水脱氮 Study on Low-Nitrogen Controlling Technology Li Andong、Zhen Hao yu、Xu Wen Jie (Melting Shop of Baoshan Iron & Steel Co. Ltd. Stainless Steel Business Unit) Abstract: The melting shop of Baosteel Stainless Steel Branch introduced low- nitrogen controlling technology from Baosteel Branch. Combining with the smelt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steel, Baosteel Stainless steel Branch applied the technology to the converter in smelting process of IF steel to draw the operational process parameters. And the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applied to other high-quality low–nitrogen steel and become a standardized low-nitrogen converter controlling technology that is existing as the sufficient technical reserv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grade steel panels of motor vehicles. Key words: smelting in converter, denitrigenation from steel 1 前言 钢水中氮的控制贯穿于铁水预处理-BOF-精炼-CC的全过程,基本的控制方法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脱氮+防止增氮[1,2]。从理论上讲,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RH真空精炼工序均可

副枪说明

副枪系统 一、工艺描述 采用副枪可以在不间断吹炼或倾转转炉的情况下得到转炉熔池的相关信息。由于是在炼钢过程进行中得到的熔池分析,所以这对炼钢操作是一个重要的提高。这样,可通过转炉计算机计算需要补吹的氧量和需要加入的冷却剂量。调整系统参数来达到目标碳含量和温度而无需后吹。 炼钢厂副枪系统的主要优点如下: -缩短冶炼周期 -减少铁水消耗 -增加废钢用量 -减少耗氧量 -减少熔剂消耗 -减少炉衬磨损 -大幅度节能 -提高工作条件 -提高炼钢灵活性 -易于后续浇注 副枪系统有四种操作方式: ——事故(备用电源操作)方式; ——就地方式; ——手动方式; ——自动方式; 事故方式: 事故状态下的操作是在A盘上完成的,这时利用备用蓄电池电源将副枪从转炉中提升到适当的位置(点动方式)。 就地方式: B、C两操作台均为就地控制,这种操作不受正常生产时的联锁限制,它只是当正常操作不能进行时或检查维修时使用。 手动方式: 手动操作主要在B台上进行,但某些特定的操作在C、D台上也可进行。手动操作受某些联锁的限制,以防止误操作。 自动方式: 副枪操作划分成三个主自动工作周期和二个辅助工作周期。它们在固定程序控制下,自动完成各自一系列的操作。这五种自动周期由操作员在HMI操作站画面上或在A台上启动,或由维护人员在B台上启动。 副枪三个主自动工作周期、二个辅助工作周期在固定的程序控制下,自动完成各自一系列的操作。每一自动工作周期开始前,各种初始条件必须得到满足。每一自动工作周期开始后,其第一个操作的正确结束是后一操作进行的条件,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完成该周期。否则会发生超时报警,提请人工干预。各操作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