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高考病句辨析专题》

教案《高考病句辨析专题》
教案《高考病句辨析专题》

高考病句辨析专题(1)

教学目的

1.总结高考病句六种类型,引导学生明确高考病句考点。

2.总结辨析病句的关键词,以例句分析引导学生具备快速辨识病句的方法。

教学内容

1.高考病句类型

2.快速辨识病句应该关注的六种词语

3.快速辨识病句的其他方法

教学重点

六类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或者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快速辨识病句应该关注的六种词语

1、介词:

(1)是否滥用介词造成淹没主语。

(2)介词是否错用。

(3)介词是否残缺;由介词和它后面的宾语组成的介宾短语是否完整。

(4)“对”“对于”是否主客体倒置。

*

误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缺少主语,主语被状语掩盖了,“对”字多余,应删掉,让“法律水平”作主语。)

辨析“对”、“对于”:

A、一般地说能用“对于”的地方,也能用“对”;但能用“对”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对于”。

B、由“对”和“对于”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做状语。加“的”以后,也可以做定语。

C、用“对”和“对于”的时候,动作行为的主体要在“对”的前边,客体要在“对”的后边。

例:“墨西哥是我们的友好国家,墨西哥的电影对我国的观众并不陌生”,这个句子正相反,应改为“我国观众对墨西哥电影并不陌生”。

D、不要滥用“对”和“对于”。因为滥用,往往会造成应做主语的词做了介词“对”或“对于”的宾语,句子就缺了主语。

例:“对于那些参与分裂活动的人,当然不能选金领导班子里”,这个句子由于滥用“对于”结果导致了缺主语。应删去了“对于”。

2、代词:

句子若出现代词,如“这”、“此”、“他”、“自己”等,应注意代词的指代内容是否明确,有无歧义。

误例: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方面内容,因此,后一个分句中“此”指代不明。)

3、数量词:

(1)累计、至少、最多、最低、超过、达到、近、左右、大约、平均等词,后边要跟确数。

(2)降低、减少、缩小不能用倍数。

(3)船只、星斗、年华之类的集体名词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4)数量词如果修饰中心词往往容易产生歧义,应仔细辨别。

(5)约数不能与表示不确定的词语连用,如“五十岁上下左右”等。

误例:自1993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诞生以来,已经累计有超过100万人次参与了影片的观摩。(“累计”是总计,累计的数是所有的人数,而且应该是一个确切的数字,可是后文却说“超过 100 万人次”,不是一个具体数字,与“累计”矛盾。)4、否定词:

(1)奇数重否定为否定,偶数重否定为肯定。

(2)特别要注意隐性否定词,如“阻止”、“避免”、“杜绝”“切忌”、“难免”等,这类词在句中起否定句意的作用,如果忽视这用法,就不易辨别语病。

(3)反问句本身就相当与一重否定,不要误用多重否定。

(4)特别注意“无时无刻不”意为“时时刻刻”,不要误认为双重否定。

误例: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例句不合逻辑,应去掉“不”,或把“避免”改为“使”。)

5、反义词(两面词):

句中出现正反意义的两面词,如“是否”、“能否”、“是不是”、“高低”、“成败”、“好坏”、“优劣”等词时,特别要注意前后句对应是否恰当。句子如果出现一面对两面或两面对一面,就是病句;反之,句子前后都出现两面词(含可理解为正反意义两面的词),互相照应,则不是病句。

误例:电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是否收门票不能被“否认”,否则自相矛盾。)

6、关联词:

(1)是否成套使用,是否搭配恰当,是否多余。

(2)位置是否恰当,在复句中,如果分句主语一致,那么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后;反之,关联词语就放在主语之前。

误例:不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不是”应移到“质量”一词之前,因为这个复句的前后分句主语一致。)

教学设计及方法

1.介绍知识,说明重点

2.引领学生自我评判。

3.请学生提出自己辨析病句选项正误时的困难和困惑。

教学内容:详见课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