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初中语文语言运用综合训练及答案100

语文初中语文语言运用综合训练及答案100

一、初中语文语言运用

1.郑州市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展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我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600名同学每天进行的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2)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言得体。

【答案】(1)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解析】【分析】(1)认真读中小学生课余运动情况调查统计图,可以看出在1600的调查对象中,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再20分钟以上的只有464人,有1008个人每天用于运动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2)这是一个劝说题,劝说的时候要有礼貌性的称呼,劝说的语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偏离话题,另外语言要得体。符合上述要求即可。如: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故答案为:⑴大部分学生课余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超过10分钟,有少数学生运动时间少于10分钟。

⑵小兰,学习是重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运动能锻炼我们的身体,增强免疫力,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点评】⑴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图文转换类题综合性、技巧性较强,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相关数据或者要素,结合相关资料分析,最终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它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中学生的要求,是中考题中的高频考点。

⑵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任务一】下面是某班同学以“古典诗文的功用”为专题整理的古诗文材料。请在画线

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出处古诗文名句评点

《论语·子罕》①________,不舍昼夜。光阴似水啊!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

居作》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

________。

坚定守护理想。

李贺《雁门太守行》③________,________。爱国至死方休。

李白《送友人》④挥手自兹去,________。“潇洒”走一回。

《诗经·关雎》⑤窈窕淑女,________。一生挚爱啊!

王安石《登飞来峰》⑥________,________。

认识高远,方能看透本

质。

王湾《次北固山下》⑦________,________。

真个是乐观、积极、向

上。

同学设计出了三种版面,究竟哪一种更适合挂在教室里呢?请你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答案】(1)逝者如斯夫;寂寞沙洲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萧萧班马鸣;君子好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示例一:我选乙,理由:乙图中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传达出想登临高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背景是群山,图文相符,适合挂在教室里。

示例二:我选丙,理由:丙图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背景是翠竹,翠竹代表着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节,适合挂在教室里。

【解析】【分析】(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携”“萧”“逑”“缘”等字词的书写。

(2)甲图,“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写的是离别时憧憬重逢的快乐,重逢时

再道离别的伤感。表达了诗人离别的感伤,对重逢的祈盼。所以自然不能挂在教室里。其它两幅均可。乙图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在我眼中是多么的渺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适合挂在教室里。丙图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有所作为。所以适合挂在教室里。

故答案为:⑴逝者如斯夫;寂寞沙洲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萧萧班马鸣;君子好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⑵示例一:我选乙,理由:乙图中这两句诗出自杜甫的《望岳》,传达出想登临高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背景是群山,图文相符,适合挂在教室里。

示例二:我选丙,理由:丙图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背景是翠竹,翠竹代表着一种刚正不阿的气节,适合挂在教室里。

【点评】⑴名篇名句的复习策略是:一要化整为零,日积月累,注意整篇背诵与片段突击相结合。复习时,注意效率;二要动口更要动手,关键是不写错别字;三要将识记与理解相结合,加强理解基础上的记忆,理解是根本,默写时要懂意思;四要注意方法,领悟含义,圈点勾画,边诵边写;

⑵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

“四书”包括:《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孟子》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大学》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中庸》”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1)“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2)示例一:《中庸》论述了儒家人性修养,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二:《中庸》是为人处事、人性修养的一面镜子,端正着人们的行为。

【解析】【分析】(1)认真阅读这段话,可知这段话分别讲了四书的主要内容,文段最后一句是这一段的中心句,可把这句话压缩到30字以下即可。

(2)《中庸》是一本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可从“修养”这个词进行生发联想,如可以把他比作一面镜子,一个心灵的导师等。

故答案为:⑴“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

⑵示例一:《中庸》论述了儒家人性修养,提出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示例二:《中庸》是为人处事、人性修养的一面镜子,端正着人们的行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梳理及概括能力。做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阅读材料时,将关键句子找出,利用归纳和概括的方法将各种关键词语进行整合,按照要求,形成答案。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中庸》这本书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联想,然后运用比喻阐释其主要内容和作用即可。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皮影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答案】(1)皮影戏种类多样、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2)示例一:皮影戏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源远流长的历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示例二:皮影戏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解析】【分析】(1)仔细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些关键词句:“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将这些要点进行加工即可。

(2)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内容”“用上一种修辞方法”来描述皮影戏。因此,回答时需要先从材料中找到皮影戏的特点,再用修辞将它生动表述出来。比如皮影戏“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再如“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

故答案为:⑴皮影戏种类多样、流传广泛、历史悠久、入选“非遗”代表名作录。

⑵示例一:皮影戏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丰富多彩的声腔,源远流长的历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示例二:皮影戏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讲述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关键语句,组织语言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题干的要求,要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作答。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使用的语言为“汉语”,文字为“汉文”。章太炎先生说:“中国又称华夏,就因华山和夏水(今汉江)得名。”是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将汉民族的血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周封熊绎“子男五十里”,在汉江流域建立了楚国,几代楚人在荆山披荆斩棘,使楚国逐渐强大。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令人景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5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汉江”为描述对象,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答案】(1)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2)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

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解析】【分析】(1)这道题分别抓住“西汉刘邦曾住在汉江上游之汉中,被封为汉王,建立的朝代名‘汉’。我们这个民族为‘汉族’”和“汉江万古流,她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即可概括出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写作时,要紧扣材料中汉江与华夏子孙,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来写。同时注意运用修辞。如汉江如一条纽带,维系着华夏儿女,让炎黄子孙血脉相连。

故答案为:⑴汉江赋予我们民族名字,孕育了宝贵的民族精神。

⑵示例一:汉江是一条神奇的纽带,让华夏子孙心心相印,血脉相连。示例二:几千年来,汉江守护着华夏一隅,涵养着民族精神,见证着历史变迁。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提取关键语句,抓中心句进行概括。

⑵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考生要读懂要求,注意紧扣材料和修辞的运用。

6.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黄海中学九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会诗词·咏经典·信中国”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会诗词】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甲)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

人在武陵微醉。

(乙)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

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________;乙:________

(2)【咏经典】《经典咏流传》用现代的唱法和曲调来演绎传统经典,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兼顾诗词文化的意境悠远和表现形式的通俗易懂。经典传唱人结合自身的音乐风格,将经典诗词转化为优美的歌曲,以现代人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学习诗词,“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有的同学根据上面的材料拟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请你写出下联。

上联:变形式演绎经典

下联:________

(3)【信中国】央视《信·中国》节目曾播放了茅台酒厂首席酿造师严刚写给孙儿们的一封信,信中要求孙儿们“做人如做酒”……其间,主持人朱军讲述了一段往事:1954年,周恩来总理总结日内瓦会议中国外交取得突破靠的是“两台”:一是国酒茅台,一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请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不少于两点)

【答案】(1)C;B

(2)咏诗词弘扬传统

(3)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解析】【分析】(1)题目中给出的四个词牌,课本中都出现过,作答时,可根据课文中相应词的内容与格式来判断题目给出的两首词是什么词牌。第一首应是如梦令,第二首应是浣溪纱。

(2)对联分上下两联,这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分析上联可知,上联由“变形式”和“演绎经典”两个词语组成,这两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根据对联的要求,拟出合适的下联即可,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拟写的对联在形式和内容上符合要求即可。

(3)此题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应持有的态度,结合现实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都是精髓,我们当然要传承它,我们不仅要让我们的后代传承中国文化,还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故答案为:⑴C、B;

⑵咏诗词弘扬传统;

⑶①让后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②在海内外弘扬传统文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有关“词”的常识的积累能力。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等,平时学习时多积累一些诗词,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

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⑶本题考查针对某个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其中那些积淀着智慧结晶、浓缩着丰富情感的中华经典著作灿若星河,令人心驰神往,从四书五经到楚辞汉赋,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四大名著,让所有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与自豪。为响应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举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号召,学校将开展“中华经典诵读”系列活动。(1)为了更好地推动此项活动的开展,请你为活动拟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语言简练,朗朗上口)

(2)下图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调查,请认真阅读分析,然后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

(3)活动小组向收藏古书籍的黄玉露老师借了一本《宋词中最美的花朵》,用于班级的日常朗诵,借期一周,借出日期为2018年11月11日。如果你是活动小组长张文涛,请你写一张借条。

【答案】(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我的探究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借条

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

此据。

借书人:张文涛

2018年11月11日【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紧扣活动内容,抓住活动主题,具体、明确地表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比如: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表的信息作出相关的回答,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表能力、快速筛选信息能力、高度概括信息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等综合能力。主要信息归纳为: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本题考查拟写读书借条。借书名字数目: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还书日期: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最后写清借书人姓名。

故答案为:(1)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2)我的探究结果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的作用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3)借条

今向黄玉露老师借到《宋词中最美的花朵》壹本,于2018年11月18日前归还。

此据。

借书人:张文涛

【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应注意,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语言简洁,朴实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悍,用词简易通俗,大众化。巧用修辞,妙达情意。可使用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其具有一定号召力和感染力。积极健康,亲切友善。拟写时,一定要做到内容积极健康,弘扬正能量,要为大多数人所喜闻乐见。

(2)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答题时应注意,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这类题将原来单一的文字材料变为生动、活泼,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

(3)本题考查拟写读书借条。答题时应注意,借条的主要内容包括:有书人姓名、借书数目、用途、还书时间、落款写借书人姓名、借书日期等要件。

8.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卓尔之气质。前进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自己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含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有自己意义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的,唯利是图的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

(1)请从以上三则观点中,任选两则加以概括。(每则不超过15字)

(2)根据下面的记者提问作答,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100字)

记者:同学,你好!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你最喜欢哪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请说出理由。

(3)你因为身体不适不能参加此次实践活动,请你写一张请假条,向班主任张老师请假一天。

【答案】(1)材料一:多读书,读“活”书,读全书。

材料二:读那些能把自己“钉牢”的书。

材料三: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

(2)记者阿姨(叔叔),您好!我喜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这首词抒发了苏轼豪放潇洒的生活态度,寄情于壮美河山,穷且益坚的品质徜徉在字里行间。读它,我能够树立信心,开阔胸襟,涵养乐观的心态。

(3)请假条

张老师:

我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参加此次“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特向您请假一天,望批准。

学生:×××

2018年9月12日【解析】【分析】(1)重点考查理解语言文字把握关键点的能力,难点是组织准确有序的语言再表达。材料一:鲁迅强调多读书,不能读死书,钱穆强调读“活”书,读全书。材料二根据第一句归纳为:读那些能把自己“钉牢”的书。材料三根据最后一句: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

(2)注意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选择最喜欢的经典著作或经典诗词,从作品的主旨、艺术特点、影响、感情、自己的感悟等方面说出理由。(3)请假条格式内容:标题、.称渭、请假原因、请假起止时间、祝颂语、请假人签名、请假时间。要点:身体不适、无法参加此次“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请假一天。

故答案为:(1)材料一:多读书,读“活”书,读全书。材料二:读那些能把自己“钉牢”的书。材料三: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

(2)记者阿姨(叔叔),您好!我喜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这首词抒发了苏轼豪放潇洒的生活态度,寄情于壮美河山,穷且益坚的品质徜徉在字里行间。读它,我能够树立信心,开阔胸襟,涵养乐观的心态。

(3)请假条

张老师:

我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参加此次“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特向您请假一天,望批准。

学生:×××

2018年9月12日【点评】(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提取信息。答题时应注意,信息提取实际上考察的就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再表达能力。看学生能否抓住文字中的关键点,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2)本题考查辨析语言是否得体。答题时应注意,主要是指使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