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水资源研究, 2019, 8(4), 324-334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e7754128.html,/journal/jwrr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e7754128.html,/10.12677/jwrr.2019.84038

Effects of Time Scales on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Yujie Zeng, Dedi Liu*, Qin Zhao, Hui Zou, Jing Tian, Jiayu Zhang, Youjiang She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Jun. 17th, 2019; accepted: Jul. 5th, 2019; published: Jul. 18th, 2019

Abstract

The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ven distribu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ime and space.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time scales on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The effects caused by the variation of time scale are often ignored and lead to underestimation of water shortage risks i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RAS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model which can adjust the time step flexibly to adapt to different time scales, is employed to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Hanjiang River basin as a case study.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time scales (year, season and month) to be chosen for discussing the effects of time scales on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s of time scales on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mainly depend on water resources conditions and the regulating capacity of the water system. Water shortage is few to find in all three-time scales if the water resources are enough to satisfy the water demand. However, the effects of time scales on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are more sensitive in areas with water shortage and weak regulating capacity of the water system. As the variability of water inflow and demand water can be smoothed at long-term scale, the water shortage ratio at long-term scale is lower than that at a short-term scal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have not only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time scales on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but also warned the risks of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Keywords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IRAS Model, Time Scale, Hanjiang River Basin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曾俣杰,刘德地*,赵琴,邹惠,田晶,张家余,沈友江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作者简介:刘德地(1980-),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水文水资源。

*通讯作者。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收稿日期:2019年6月17日;录用日期:2019年7月5日;发布日期:2019年7月18日

摘 要

水资源配置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重要手段,而现有水资源配置研究中时间尺度相对单一,较少考虑到时间尺度的变化给配置方案带来的风险。针对此问题,本文以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具有灵活调整计算时间步长功能的IRAS 水资源配置模型,选择年、季、月三种时间尺度,分析不同时间尺度对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由于水资源条件和系统调节能力不同,水资源配置具有时间尺度效应,在来水条件良好的区域,水资源配置的时间尺度效应不明显,而在水资源短缺且系统调节能力较弱区域,水资源配置的时间尺度效应比较敏感,这是由于长时间尺度配置条件平滑了来水与需水在时间上的变化性,降低了长时间尺度的配置结果的缺水率。本研究不仅将为确定水资源配置的适应性时间尺度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为新时期水资源的精细化配置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撑。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IRAS 模型,时间尺度,汉江流域

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Wuhan University.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e7754128.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需求量日益增加且供水保证率越高,导致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发尖锐,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面临挑战[1] [2]。合理分配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已变得十分重要。水资源配置可对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与布局,是目前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问题的主要调控手段之一[3],已成为国内外大量学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为与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运行管理相适应,现有水资源配置研究常以日、月、年等单一时间尺度进行。甘治国等在年时间尺度条件下,基于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现状,提出并开发了基于规则控制的北京市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4];刘德地等在月时间尺度条件下,在分析咸潮影响区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之上,以珠海市为例,建立了成潮影响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5];王维平等在月时间尺度条件下,结合山东省莱州滨海平原地区海水入侵问题,以生态需水为约束条件、最大水资源开发能力为目标,构建起生态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6];田晶等在月时间尺度条件下,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目标,构建了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7];樊尔兰等在旬时间尺度条件下,分析了西安市黑河水库水温、水质与水库取水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分层型水库水量水质综合优化调度数学模型[8];张守平等在月时间尺度条件下,以改进的“三次平衡”思想为指导,在湟水干流地区进行了水质型缺水识别,构建了水量水质联合模拟与配置模型[9]。但现有水资源配置研究中时间尺度相对单一,较少考虑到时间尺度的变化给配置方案带来的风险,缺少不同时间尺度条件下配置方案的对比分析。V?r?smarty 等与Mekonnen 等分别基于年尺度与月尺度条件下的来水与需水,预测了全球范围的缺水状况,发现月时间尺度条件下的缺水量超出年时间尺度条件下缺水量的40%,全球范围内面临缺水威胁的人口数目增长了将近一倍[10] [11],不同时间尺度条件下水资源短缺效应有所不同。而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开发研制的Interactive River-Aquifer Simulation (IRAS) [12]水资源配置模型

Open Access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具有灵活调整计算时间步长的功能,可适应多种时间尺度的输入(如日、旬、月、季、年等),能满足不同时间尺度条件下水资源配置效应的研究。

本文以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为例,选择年、季、月三种时间尺度,在分析水资源系统中供、用、耗、排等主要环节所涉及的要素和相互连接关系的基础上,采用IRAS模型研究了水资源配置结果的时间尺度效应,以期为保障供水安全,提高配置效率提供支持。

2. IRAS模型结构与原理

IRAS是一款能够灵活调整计算时间步长,适用于多种时间尺度条件的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目前该模型已经在英国泰晤士河流域、墨西哥瓜纳华托河流域与葡萄牙瓜迪亚纳河流域等地区得到了成功应用。模型以物理水网为基础,通过分析水资源系统中供、用、耗、排等主要环节中所涉及的要素和相互连接关系,结合水资源系统的来水序列、需水序列、各类参数以及约束条件,在不同的调度运行规则下,模拟系统内水资源的配置过程。其原理如图1所示:

Figure 1. Framework of the IRAS model

图1. IRAS模型原理图

2.1. 系统概化

水资源系统规模庞大、涉及因素众多,结构纷繁复杂,而节点网络图是系统概化的具体表现,因此提炼出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具有代表意义的节点网络图是建立系统框架与通用性模型的前提。

IRAS 模型水资源系统中所涉及的实体元素可以分为节点与有向线段两种类型。节点用于描述研究区域中的工程设施、控制结构与用水单元,根据实体元素的属性可将其分为水源节点、来水节点、用水节点、分流节点、汇流节点。有向线段用于描述节点之间存在的水量传输与影响关系,根据水流是否能够双向流动可将其分为双向线段与单向线段。其中单向线段又可进一步分为需水线段、分流线段、天然线段,参与到地表水的输送与分配过程之中;双向线段通常结合达西定律用于地下水的模拟。

2.2. 参数设置

水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通常是为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参考,而宏观结果的可靠性离不开微观过程的精准性与合理性。模型中各类参数均能以“日”为单位实时变化,因此可结合工程实际状况与人工经验对各类参数进行灵活地调整与修正,以提高模拟过程的精准程度,为配置方案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2.3. 运行规则

1) 时间步长划分

IRAS 模型以年为周期进行模拟计算,其时间步长可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时间尺度数据的输入,为在日、旬、月、季、年等时间尺度条件下水资源配置模拟计算提供了支持。每个时间步长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子时间步长(最小为1天),子时间步长的数目越多,模拟过程越精细,配置结果精度越高,所需计算时间越长。

2) 缺水计算

当用水户的用水需求高于来水条件时,采用公式(1)、(2)计算用水户的缺水量:

(),1

1

11st st in r in

st st e

st W W W tst st st ?=

??+?∑∑ (1)

11

1

st dem

dem

in e

t

t

st st

d st W W f W W W tst st ?????=

?+∑ (2)

式中,t 表示当前时间步长;tst 表示时间步长包含子时间步长的总数;st 表示当前子时间步长;e

st W 表示节点外推天然来水量;in st W 表示节点总入流量;r,in st W 表示节点来源于水库的入流量;dem t W 表示节点总需水量;f 表示

需求抑制系数;d st W 表示节点缺水量;水量单位均为万m 3。

按照水资源配置公平性、有效性与可持续性原则,根据水库与计算单元之间的水力联系,确定水库对用水户的供水比例,分解用水户缺水量,并加以累积,得到水库的拟放水量:

,1

N

k out

i,d i,k

st st st i EW W α==

?∑ (3) 式中,,k out st EW 表示第k 水库的拟放水量;i,d st

W 表示第i 单元的缺水量;,i k

st α表示第k 水库与第i 计算分区之间的水力联系;水量单位均为万m 3。

3) 供水计算

水库群的供水流量根据水库运行调度规则确定。其中龙头水库的供水流量根据水库的蓄水线与供水流量线确定,其供水流量计算图如图2所示。根据模拟子时间步长在运行调度规则表中所处时段的初始最大、最小蓄水量,结束最大、最小蓄水量与初始最大、最小供水流量,结束最大、最小供水流量,并结合当前时刻水库群的总蓄水量,插值计算得该子时间步长内龙头水库的供水流量: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Figure 2. Calculation diagram of water supply discharge of the main reservoir 图2. 龙头水库供水流量计算图

t P t T = (4)

()max max max 1t b e t t V V P V P =??+? (5)

()min min min 1t b e t t V V P V P =??+? (6) ()max max max 1t b e t t q q P q P =??+? (7)

()min min min 1t b e t t q q P q P =??+? (8) ()()

min

max

min t t t

t

v P V V V

V =?? (9) ()min max 1t v v q q P q P =??+? (10)

式中,t 表示模拟当前时刻;T 表示模拟时段的总长度;P t 表示已模拟时段占模拟时段总长度比例;max

t V 、min t

V 表示水库群在t 时刻的最大与最小蓄水量;max

b V 、min b

V 、max e V 、min e V 表示水库群在时段起始与结束时的最大、最小蓄水量;max

t q 、min t

q 表示龙头水库在t 时刻的最大与最小供水流量;max b q 、min b q 、max e q 、min e q 表示龙头水库在时段起始与结束时的最大、最小供水流量;t V 表示水库群在t 时刻的蓄水量;v P 表示水库群蓄水量的插值比例;t q 表示龙头水库在t 时刻的供水流量;水量单位均为万m 3;流量单位均为m 3/s 。

水库群中的其他水库的供水流量根据水量平衡关系表确定。当水库的蓄水量大于水量平衡关系表中的临界蓄水量时,超过临界值部分的蓄水量将排向下游。

4) 配水与耗水计算

水资源在各个用水户之间的分配按照优先权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各类用水户用水过程乘以耗水系数,即可得到耗水过程。

2.4. 约束条件

1) 计算分区水量平衡约束

,,,,,,,,11

1

M

K

J

i

m i m k out i k i in i j i j i l i t

st

st st

st st st st st st st m k j W W W W W c W W βα====?+?+????∑∑∑ (11) 式中:i st W 表示第i 计算分区的水量;m st W 表示第m 计算分区的水量;,i m

st β表示第i 与第m 计算分区之间的水力联系;,k out st W 表示第k 水库的下泄量;,i k st

α表示第k 水库与第i 计算分区之间的水力联系;,i in

st W

表示第i 计算分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区的天然来水量;,i j

st W 表示第i 计算分区第j 用水户的配水量;,i j st c 表示第i 计算分区第j 用水户的耗水系数;,i l st W 表示第i 计算分区的损失水量;,i t st W 表示第i 计算分区的外调水量;水量单位均为万m 3。

2) 水库约束

① 水库水量平衡约束

,,,1k k k in k out k l st st st st st V V W W W +=+?? (12)

式中:1k st V +与k st V 分别表示第k 水库在第st + 1与第st 子时间步长内的库容;,k in

st W 与,k out st W 分别表示第k 水库的来水量与下泄量;,k l

st W 表示第k 水库的损失水量;水量单位均为万m 3。

② 水库库容约束

min max n n n

st st st V V V ≤≤ (13)

式中:min n st V 与max n

st V 与分别表示第n 水库在第st 子时间步长内最小与最大库容;水量单位均为万m 3。

3) 非负约束

,0i j

st W ≥ (14)

4) 需水约束

,,i j i j

st st

W DW ≤ (15) 式中:,i j

st

DW 表示第i 计算分区第j 用水户在第st 子时间步长内的需水量,万m 3。 5) 供水能力约束

,1

J

i j i st st j W AW =≤∑ (16)

式中:i

st

AW 表示第i 计算分区在第st 子时间步内的可供水量,万m 3。 3. 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配置模型构建

3.1. 研究区——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概况

根据研究需要及掌握资料,本文以汉江中下游湖北省境内范围为研究对象,区域内国土面积约为4.11万km 2,涉及神农架、十堰、襄阳、荆门、潜江、天门、仙桃、孝感和武汉等重要城市及其所辖的市、县、区以及“五三”、“沙洋”、“沉湖”等农场的全部或部分范围。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包含以丹江口水库至汉口龙王庙的汉江干流及其分支东荆河为主要水源以及补充水源的供水范围,是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流域之一,且位于其上游侧的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战略水源地,在全国水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总量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达800~1100 mm ,但时空分布不均,呈现出南多北少,水量集中在汛期的格局。并且随着人口数目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大,供水保证率越来越高,区域内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水资源条件已经成为限制流域内经济发展与生态稳定的瓶颈。

3.2. 计算单元划分

为便于与行政区的来水、需水信息结合,以水资源四级区为基础,结合县(市)级行政区划分计算单元并将研究区域划分为28个计算单元,计算分区空间分布与系统节点网络概化分别如图3与图4所示。

3.3. 模型输入

1) 水平年及计算步长

以2010年为基准年,2030年为规划水平年,计算步长取为“年”、“季”、“月”。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Figure 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mputing units and reservoir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basin 图3. 汉江中下游各个计算单元与水库的空间分布

Figure 4.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basin 图4. 汉江流域中下游水资源系统节点网络概化图

2) 来水条件与需水条件

根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写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输入各个计算单元的水资源量及水库入库流量采用历史时期(1956~2011年)长序列水文资料逐年、季、

月长系列径流过程和水库监测入库流量过程进行调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算;需水基础数据主要来自长江水利委员会编写的《汉江流域综合规划》(下称《规划》)及《2010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下称《公报》)相关成果。各计算单元的用水部门包含: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农业生产用水3种河道外需水和河道内生态用水共4类,以《公报》相关数据对基准年的用水指标进行校核和修正,进而对规划水平年的用水指标及定额进行预测,表1展示了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在2010基准年与2030水平年河道外各用水户的平均需水状况;河道内生态需水量的估算采用Tennant法[13],其逐月需水数据通过年需水量乘以各个月份的分配系数得到,分配系数以《规划》报告提供数据为准。

Table 1. Annual off-stream water demand in the present and planning years (100 million m3)

表1. 现状与规划水平年河道外需水状况(亿m3)

水平年生活需水城镇生产需水农村生产需水总需水现状水平年(2010) 5.57 45.14 63.04 113.75

规划水平年(2030) 7.6 53.55 57.63 118.77

3) 参数设置

根据优先保证生活和生态基本用水的原则,供水优先权从高到低依次为:河道内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城镇生产用水与农村生产用水,以此分析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河道内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城镇生产用水与农村生产用水的回归系取值见表2;研究区域内共有17座大中型水库,水库的特征参数参见文献[7]。

Table 2. Regression coefficient of every type of water use in the Hanjiang River basin

表2. 汉江流域各类用水的回归系数

项目河道内生态用水生活用水城镇生产用水农村生产用水

耗水系数0 0.4 0.3 0.6

回归系数 1 0.6 0.7 0.4

4. 结果分析

根据构建的水资源配置模型,对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供水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各计算单元2010基准年与2030水平年的三种时间尺度下的供需情况。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在2010基准年与2030水平年中,年、季和月三种时间尺度下,各类用水户的总体缺水状况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在相同时间尺度下,2030规划水平年的总体缺水率与各类用水户的缺水率均大于或等于(不缺水时) 2010基准年的总体缺水率与各类用水户的缺水率;在“年”、“季”、“月”三种时间尺度条件下,2010基准年与2030规划水平年中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总体缺水率分别为0.7%、2.59%、5.39%与1.19%、3.27%、6.34%,均随着时间尺度的缩短而上升。Table 3. Total water scarc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basin (10,000 m3)

表3. 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总体缺水状况(万m3)

水平年时间尺度项目生活生态城镇生产农村生产河道外河道生态总缺水

2010 年

缺水量 1 2960 7593 10,554 12 10,566

缺水率<0.01% 0.66% 1.23% 0.94% <0.01% 0.70% 季

缺水量241 24,568 13,318 38,127 1090 39,217

缺水率0.43% 5.44% 2.16% 3.39% 0.28% 2.59% 月

缺水量1045 40,016 37,087 78,148 3532 81,680

缺水率 1.88% 8.86% 6.01% 6.95% 0.90% 5.39%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Continued

2030 年

缺水量 1 9264 9542 18,807 17 18,825

缺水率<0.01% 1.73% 1.65% 1.58% <0.01% 1.19% 季

缺水量338 36,178 14,109 50,625 1100 51,725

缺水率0.45% 6.76% 2.45% 4.26% 0.28% 3.27% 月

缺水量1554 56,260 38,839 96,652 3560 100,212

缺水率 2.05% 10.51% 6.74% 8.14% 0.91% 6.34%

由于水资源管理常以地级市为单位,将各个计算单元的缺水状况汇总统计到地级市之中,以进一步分析研究区域缺水分布状况与不同时间尺度条件下各地级市的缺水状况。表4展示了2030规划水平年中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各地级市在三种时间尺度下的缺水状况。天门、孝感、潜江、仙桃与武汉由于紧邻汉江下游干流,来水条件良好,水利工程调控能力强,供水充沛,在三种时间尺度条件下的缺水率均很小,水资源配置的时间尺度效应并不明显,故不列入表4之中。

Table 4. Water scarcity in every cit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basin (10,000 m3)

表4. 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各地级市缺水状况(万m3)

地级市行政区项目年尺度季尺度月尺度十堰

缺水量0 1857 3207

缺水率0.00% 4.07% 7.03% 神农架

缺水量0 603 841

缺水率0.00% 3.55% 4.96% 襄阳

缺水量16,181 42,364 83,907

缺水率 2.55% 6.68% 13.23% 荆门

缺水量2579 6503 9420

缺水率0.87% 2.21% 3.19% 十堰、神农架、襄阳与荆门在三种时间尺度条件下的缺水率均随着时间尺度的缩短而增加,水资源配置的时间尺度效应比较明显。以荆门市为例:荆门市需水量大,超过了天然来水条件,且水库调控能力有限,缺乏有效调节,缺水相对严重。图5展示了荆门市在三种时间尺度下的来水—需水关系,可以发现,长时间尺度配置条件平滑了来水与需水过程,需水与来水被均匀到年内其他时段,用水缺口有一定的减小:荆门市在月、季和年尺度下的用水缺口分别为136,674、132,527和132,527万m3,但是由于其年内各个时段的需水均处于较高水平,三种时间尺度下的缺水量的减少并不明显。而在长时间尺度条件平滑来水与需水过程同时,用水缺口在年内的分布也变得更加均匀,其变差系数分别为0.55、0.45和0,从而减小了水库在集中供水时期的供水压力,提升了区域的调控能力,因此长时间尺度条件下的配置结果缺水率低于短时间尺度条件下的配置结果缺水率。

5. 结论

本文以2010年为基准年,2030年为规划水平年,在分析水资源系统中供、用、耗、排等主要环节中所涉及的要素和相互连接关系的基础上,运用IRAS模型在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建立了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并利用模型可灵活调整计算时间步长,时间尺度适应性好的特点,研究了汉江流域中下游流域在年、季、月时间尺度条件下的水资源配置状况,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水资源配置结果的时间尺度效应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Figure 5. The process of water inflow and water demand in Jingmen city under seasonal and monthly scales 图5. 荆门市在季、月尺度下来水–需水过程

这是由于不同地区由于水资源条件和系统调节能力不同;具有良好来水条件区域,在不同时间尺度条件下均不发生缺水,配置结果明显无变化,水资源配置时间尺度效应不明显;在水资源短缺且系统的调节能力较弱地区,长时间尺度配置条件将平滑需水变量与来水变量在时间上的不均匀性,进而提高需水变量与来水变量的匹配程度,减小总体用水缺口,均匀缺水在年内的分布,使得长时间尺度条件下的配置结果缺水率低于短时间尺度条件下的缺水率,水资源配置时间尺度效应比较敏感。因此水资源配置中各个计算单元的时间尺度效应与区域水资源条件与系统调节能力相关,选择合适的时间尺度不仅是反映出水资源配置空间区域性特点,也是新时期水资源的精细化配置和风险管理的必然要求。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79194, 91647106, 51579183)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王浩. 我国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现状和未来[J]. 水利水电技术, 2006, 37(2): 7-14.

WANG Hao.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trend of ration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china.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2006, 37(2): 7-14. (in Chinese) [2] 尹家波, 郭生练, 吴旭树, 等. 两变量设计洪水估计的不确定性及其对水库防洪安全的影响[J]. 水利学报, 2018, 49(6):

715-724.

YIN Jiabo, GUO Shenglian, WU Xushu, et al. Uncertainty of bivariate design flood estimation and its impact on reservoir flood prevention.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18, 49(6): 715-724. (in Chinese) [3] 刘德地, 郭生练, 郭海晋, 等. 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面临的技术问题与挑战[J]. 水资源研究, 2014(3): 179-188.

LIU Dedi, GUO Shenglian, GUO Haijin, et al. Technique controversies and challenges of applying the strictest water resources control system.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2014(3): 179-188. (in Chinese) [4] 甘治国, 蒋云钟, 鲁帆, 等. 北京市水资源配置模拟模型研究[J]. 水利学报, 2008, 39(1): 91-95.

GAN Zhiguo, JIANG Yunzhong, LU Fan, et al. Water resources deployment model for Beijing city.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8, 39(1): 91-95. (in Chinese) [5] 刘德地, 陈晓宏. 咸潮影响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水利学报, 2007, 38(9): 1050-1055.

LIU Dedi, CEHN Xiaohong. Study on the optimal deployment of water resources in saltwater intrusion areas. Journal of Hy-

draulic Engineering, 2007, 38(9): 1050-1055. (in Chinese)

不同时间尺度下水资源配置效应

[6]王维平, 陈芳, 范明元, 等. 滨海地区生态型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J]. 水利学报, 2006, 37(8): 991-995.

WANG Weiping, CEHN Fang, FAN Mingyuan, et al. Model for ecological oriented water resources optimal deployment in coastal area.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06, 37(8): 991-995. (in Chinese)

[7]田晶, 郭生练, 刘德地, 等. 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J]. 水资源研究, 2018, 7(3): 223-235.

TIAN Jing, GUO Shenglian, LIU Dedi,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al alloc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Hanjiang River basi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2018, 7(3): 223-235. (in Chinese)

[8]樊尔兰, 李怀恩. 分层型水库水量水质综合优化调度的研究[J]. 水利学报, 1996(11): 33-38.

FAN Erlan, LI Huaien. Optimal operation for stratified reservoir considering both water volume and quality.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1996(11): 33-38. (in Chinese)

[9]张守平, 魏传江, 王浩, 等. 流域/区域水量水质联合配置研究II实例应用[J]. 水利学报, 2014, 45(8): 938-949.

ZHANG Shouping, WEI Chuanjiang, WANG Hao, et al. Basin/region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allocation II. Application.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14, 45(8): 938-949. (in Chinese)

[10]V?R?SMARTY, C. J., GREEN, P., SALISBURY, J., et al. Global water resources: Vulnerability from climate change and

population growth. Science, 2000, 289(5477): 284-288.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e7754128.html,/10.1126/science.289.5477.284

[11]MEKONNEN, M. M., HOEKSTRA, A. Y. Four billion people facing severe water scarcity. Science Advances, 2016, 2(2):

e1500323.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e7754128.html,/10.1126/sciadv.1500323

[12]MATROSOV, E. S., HAROU, J. J. and LOUCKS, D. P. A computationally efficient open-source water resource system simu-

lator—Application to London and the Thames Basin.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 2011, 26(12): 1599-1610.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e7754128.html,/10.1016/j.envsoft.2011.07.013

[13]TENNANT, D. L. Instream flow regimens for fish, wildlife, recreation, and relate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Fisheries Man-

agement and Ecology, 1976, 1(4): 6-10.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e7754128.html,/10.1577/1548-8446(1976)001<0006:IFRFFW>2.0.CO;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原因)、时间和标志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德意日建立法西斯统治,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时间:1939 年9 月1日 标志:1939 年9 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易错微析 二战中波兰失败的原因(拓展点):绥靖政策的结果、德国的闪电战、军事装备落后。 当欧洲二战爆发时,中国早已在进行抗日战争。 例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经济危机的打击 C.德日法西斯的扩张 D.英法等国实行缓靖政策 答案:A 解析:ABCD四项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但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在20世纪二十年代相对稳定时期,随着德日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对英法美主宰的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日益不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再次尖锐。答案A。 例题2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A.慕尼黑阴谋 B.德国进攻波兰 C.德国进攻苏联 D.日本偷袭珍珠港 答案: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答案B。

1.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是() A.1937年7月 B.1938年9月 C.1939年9月 D.1914年12月 2.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签署该命令是为了() A.突袭波兰 B.进攻苏联 C.偷袭珍珠港 D.包围斯大林格勒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英、法对德、意、日的法西斯侵略行为实行绥靖政策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④经济危机的影响⑤苏德战争爆发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⑤ 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打击 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法西斯势力掌握了国家政权 D.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财政学复习资料(0001)

财政学复习资料

公共物品 是指政府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其具有两个特征:1.非竞争性2.非排他性。前者是指增加消费,其社会边际成本为0;后者指在享受过程种,不排除他人从中获益。公共物品在享受过程种“无法分割,无法量化”,并可分为纯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 (“公共物品”与“公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外部效应 指在市场活动种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例如一个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损失的现象。 财政 1.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疆土范围内,在一定的色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利用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强行参与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价值、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经济行为。 2.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之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需求的收支活动。或者说,是政府从事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平衡,以打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

目标。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2.收入分配职能:通过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表转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来达到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还优随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 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特征 1.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的需要,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多时间尺度调度

Coordination Between Short-Term and Real-Time Scheduling Incorporating Wind Power Kui Wang, Buhan Zhang, Jiajun Zhai, Wen Shao, Xiaoshan Wu and Chengxiong Mao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Electromagnetic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China wangkui_hust@https://www.360docs.net/doc/ee7754128.html, Keywords: short-term scheduling, real-term scheduling, coordination scheduling, wind power. Abstract. Coordination strategies between short-term (e.g., weekly and daily scheduling ) and real-time scheduling in wind power integrated system are disscussed. To cope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wind power and load demands, weekly and daily rolling schedulings are applied.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updated prediction results of wind power and load demands, weekly rolling scheduling is applied to revise unit commitment and fuel allocation in remaining hours in a week. Daily rolling scheduling is applied to revise generation scheduling in remaining time in a day. A modified IEEE 118-bus system is applied to tes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ntroduction Generation scheduling ar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long-term [1], mid-term [2], daily[3,4] and real-time [5] schedulings in time scales. The coordination among different time scales schedulings is very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coordination can ensure that the whole scheduling can be implemented smoothly.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long-term and short-term scheduling are discussed in references [6], and a predetermined minimum reserve energy was used as the coordination index. If the reserve energy was less than the minimum value, the long-term scheduling would be adjusted. In reference [7], the daily unit commitment was implemented with daily energies constraints, obtained from the long-term scheduling. However, there're few articles concerning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short-term and real-term scheduling, especially incorporating wind power. In weekly scheduling, the horizon of the study is one week with increments of an hour, mainly focusing on unit commitment and fuel allocation. The study of the daily scheduling is one day with increments of 10min, mainly solving economic dispatch problem. Real-time scheduling is used to adjust unit power in the nest 10min.The characteristics (e.g., randomness, volati-lity and unpredictable) of wind increase difficulty and uncertainty and lead to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higher and lower time scales schedulings.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we adopt rolling schedulings, including weekly and daily rolling schedulings.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updated prediction results of wind power and load demands, rolling schedulings are carried out to revise the results of the original schedulings. Multi-time scales generation schedulings A. Weekly scheduling Weekly scheduling mainly focuses on unit commitment and fuel allocation in hour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consists of fuel cost )(?Gi F and start-up cost Git S . ∑∑==??+= week G T t N i Git t i it Git Gi it week S u u P F u F 11 )1(] )1()([min (1) where t is the index of time in weeks, and i is the index of thermal units. week T equals 168h in one week. it u and Git P represent the commitment state and the output power of unit i at time t respectively. 1=it u if unit i is running at time t else 0=it u .

第03章 政府及其职能 习题

第三章政府及其职能 一、填空题 1、由资源配置机制决定的经济模式有:、、。 2、纠正和克服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公共部门的介入,由此决定了财政主要应发挥三种职能,这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公平,公平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和。 4、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有、、。 5、衡量收入差异的指标是。 6、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层次,即和。 7、财政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在于。 二、单项选择题 ()1、基尼系数在时为收入分配的最佳状态。 A. 0.2 B. 0.3 C. 0.3~0.4 D. 0.4 ()2、经济学家用来说明收入状况的图形是 A.洛沦兹曲线 B.拉弗曲线 C.生产可能性曲线 D.无差异曲线 ( )3、以下哪项不属于斯密所认为的政府该干的事情? A.保护社会不受外国侵略 B.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不受其他社会成员的不公正对待 C.提供某些公共机构和公共工程 D.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4、经济稳定的关键在于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 D.国际收支平衡 三、多项选择题 ()1、与私人组织不同,政府具有以下特征 A.拥有政治权力 B.具有经济人特征 C.合法性取决于公共选择过程 D.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 E.有义务满足公共需求 ()2.政府失败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项? A、政治制度失灵 B、权力滥用 C、消费者偏好不合理 D、效率低下 E、寻租 ()3、以下哪些与机械论的观点相一致。 A.集体利益不取决于个人利益 B.消费者的偏好未必是合理的 C.个人要求和愿望是价值判断的唯一源泉 D.只有个人是真实存在的,离开了个人就没有集体 E.政府只是众多个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创立的社会工具 ()4、政府失败的原因有 A.有限的信息 B.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的有限性 C.对官僚主义控制的有限性 D.政府行为的越界 E.政策决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5、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主要有 A.预算 B.环境性制度 C.制约性制度 D.补贴制度 E.引导性制度 四、判断题

公共经济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公共部门经济活动 1什么是社会公共需要? 是指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它区别于微观经济主体的个别需要. 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3公共财政要担负哪些职能? a 资源配置职能 b 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c 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4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MSB:a 人们对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b 以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消费量而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测定 MSC:a 人们对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需增加的资源耗费的价值 b 以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测定 第二章外部效应 8什么是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9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外部: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该种物品或服务所能带来的社会边际效益MSB。 事例:疫苗接种——其他人减少接触感染的机会——整个社会因此受益 负的: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成本。 事例:纸张生产——污染环境——第三者成本(利益受损) 10A矫正性的税收和B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A;将MEC加计到MPC之上。 增加纸张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进而将产量减少至MSB=MSC的最佳水平。 将部分收入从纸张生产者手中转移给遭受损害或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企业和个人。 将水资源的污染减少至可容忍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 B:将MEB加计到MPB之上。 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需求,降低消费者支付的净价格,进而将产量调整至MSB=MSC的最佳水平。 增加对带有正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所获效益,鼓励这类物品或服务的消费。 第三章公共物品或服务 13、试述市场失灵的表现。 1、垄断 2、外部性 3、信息不对称 4、分配不公 15相对于私人物品或服务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哪些特性? 水平相加垂直相加 16什么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什么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二者有哪些区别? 纯粹的公共物品是同时满足效用的非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三个特性的公共物品。17如何实现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配置效率? 18什么是林达尔均衡? 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负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

世界各国上班时间表及国家代码表

世界各国上班时间表及国家代码表 本文档提供的是各国上班时间表所对应的中国时间同时也附录了各国的国家代码,对于外贸的各位朋友应该有些用处,需要的可以直接下载 亚洲 国家(英文)国家代码对应中国时间Bahrain 巴林973 13:00 Burma 缅甸95 9:30 D.P.R.Korea 朝鲜850 7:00 India 印度91 11:00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62 9:00 Iran 伊朗98 13:00 Iraq 伊拉克964 13:00 Israel 以色列972 14:00 Japan 日本81 7:00 Jordan 约旦962 14:00 Kuwait 科威特965 13:00 Laos 老挝856 9:00 Lebanon 黎巴嫩961 14:00 Malaysia 马来西亚60 8:00 Maldives 马尔代夫960 10:30 Nauru 瑙鲁674 4:00 Nepal 尼泊尔977 11:00 Oman 阿曼968 12:00 Pakistan 巴基斯坦92 11:00 Philippines 菲律宾63 8:00 Qatar 卡塔尔974 13:00 SaudiArabia 沙特阿拉伯966 13:00 Singapore 新加坡65 8:30 SouthKorea 韩国82 7:00 Srilanka 斯里兰卡94 11:00 Syria 叙利亚963 14:00 Thailand 泰国66 9:00 Yemen 也门967 13:00 Turkey 土耳其90 14:00 U.A.E 阿联酋971 13:00 Vietnam 越南84 9:00 欧洲

社会资源配置

试论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 摘要 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公共选择问题。社会资源配置主体以及配置方式,对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有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的公益组织,三者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结构关系,形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维模式,这也导致公共管理的社会定位从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向政府管理与非政府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促使社会资源配置和公共管理领域中新型的分工、互补、整合结构的形成。 关键词:社会资源政府公共管理 一.社会资源配置的三类主体 社会资源,从广义上说,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从不同角度,社会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在当代社会,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价值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消耗,都不是无偿的,必须计算其成本费用,在具体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无论是否按照等价有偿的原则使用社会资源,但都是有价的,最终可以计算其货币价值;二是主体性,社会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受一定的主体所支配的,由此产生产权归属关系,这就需要界定产权,明确主体,而且,不同的主体,基于其自身的特

殊利益需求,开发利用社会资源的目的和方式,也有所不同;三是有限性,任何社会资源相对于需求来说,都是有限的,不当的利用方式,还会加剧它的消耗甚至浪费。因此,基于以上分析,选择合适的资源配置方式,使有限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最佳效果,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可以假定,在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和时期内,社会资源的需求和供给都是相对恒定的,那么,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是否合理有效,就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效果。评价社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标准,从社会资源配置的过程来看,一是资源的充分发掘,消除了资源闲置现象;二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即资源向最有利于发挥作用的领域流动,实现了帕雷托最优,即它的流动一方面实现它自身价值最大化,同时对其流出的领域是一种存量调整,并未造成资源的流失,而对流入领域和地区是一种增量的投入;三是资源利用的有效转化,产生了效益;四是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本和产出效益的比值最大化。 现代社会资源的配置主体,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为代表的市场主体,以履行公共管理职能为己任的政府主体,以非赢利性的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民间主体。市场主体具有强烈的谋取经济利益动机,在社会微观层面上有着旺盛的经济活力,按照商品价值规律自发地调整社会资源的分配,使资源向利润率水平高的领域和行业流动。但是,如果完全按照市场主体的利益要求来配置资源,就会出现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的情况,比如宏观经济秩序的混乱和无序化状态,社会公平和社会保障机制缺损,资源的过量消耗和不合理

两次世界大战发生时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 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经过长期积累,为重新瓜分殖民地,最终爆发了德、奥同盟国集团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战火从欧洲蔓延至亚非,33个国家先后卷入。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 巴尔干战争后巴尔干民族主义高涨,奥地利准备入侵塞尔维亚,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7月28日,奥地利对塞宣战。8月欧洲各大国先后卷入战争,一战在东、南、西三条战线上全面爆发。 1914年8月,德国在西线发动进攻,首先占领了比利时、卢森堡,在阿登一线对法国发动进攻,很快突破了法国边境防线,法军迅速动员预备队,通过铁路和汽车投入战场,9月初双方进行马恩河战役,因俄国在东线发动进攻,德军只得抽调部分兵力赶往东线,英法联军阻止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打算。英法联军转入反攻,德军利用机枪、铁丝网构筑了野战攻势,英法联军正面进攻无法取得进展,便包抄德军侧翼,德军也反过来包抄联军新产生的侧翼,双方不断相互包抄将防线延申到海岸。10月德军发动攻势投入上百万兵力进行正面强攻,联军则不断在纵深构筑防线,德军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双方不断加强工事逐渐形成一条稳定的战线。在东线德奥和俄在广阔的区域激战,双方投入的兵力有限,没有形成西线的胶着态势,1914年8月俄军分两路进攻东普鲁士和波兰的加里西亚,德国陷入两线作战,9月北线俄军被德军击溃,而在南线奥军被击败。11月德军协助奥军阻止了俄军的进攻。1914年战争爆发后日本就急不可待的对占领青岛的德军发动进攻,随后又占领了同盟国属的太平洋岛屿,1914年10月,土耳其参战,袭击了俄黑海舰队和港口,10月底土、俄在高加索展开激战,至1915年土军被击退。同时英军在阿拉伯人配合下在夺取了叙利亚的土耳其领地。 1914年8月,英国与德国舰队开始在北海交战,1915年2月,德国开始进行无限制潜艇战,但迫于美国的压力很快又停止了袭击中立国船只。 1915年同盟国采用西守东功的方针,年初德军在西线转入防御,4月英法联军反攻,德军中使用了毒气弹,随后双方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同时配发防毒面具,化学武器就没有发挥多大作用。9月联军再次发动攻势,仍没有取得进展,双方恢复对峙。在东线,同盟国和俄国都计划新的攻势,2月,德奥抢先发动进攻,3月俄军也发动进攻,形成犬牙交错的战线。夏季德军抽调西线主力发动全面进攻,俄军损失170万人,退至本土防御。在南线,1914年奥军被塞尔维亚击败,1915年10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一方对塞尔维亚宣战,塞军在两线夹击下很快失利,11月塞尔维亚被占领。同年5月,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奥匈帝国宣战,随后对奥发动多次进攻,全部被奥军击败。 1916年,德军再次把重点转移到西线,2月21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发起凡尔登,起初法军准备不足,德军取得了一定进展,很快援军赶到,战局又重现了1914年的景象,至9月2日,法军击退了德军的进攻。为配合凡尔登防御,6月24日,英法联军发动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和德军都使用飞机进行支援,并进行了大规模空战,9月15日英军首次投入坦克参战,至11月战役结束英法联军和以往一样损失惨重而毫无进展。1917年初协约国再次发动全线进攻,在6月的康布雷战役中,英军集中使用坦克在飞机的配合下发动突袭,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很快又被德军击退。1916年3月,俄军在东线重新发动了攻势,南路俄军取得了一些进展,1917年3月,俄国工人和士兵爆发起义,推翻沙皇,7月,俄军继续向奥军进攻,9月德奥援军赶到,发动里加战役,击溃俄军。11月7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士兵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临时征服,建立苏维埃政权。12月,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1916年8月罗马尼亚对奥宣战,12月被同盟国占领,1917年6月希腊对同盟国宣战。 1916年德国海军努力突破英舰队的封锁,5月31日,双方海军主力爆发了日德兰海战,双方损

公共经济学论述题

公共经济学论述题论述题: (1)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2)简要解释MSB=MSC的含义。 (3)举例说明负的外部效应与正的外部效应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4)矫正性税收和矫正性财政补贴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 (5)什么是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什么是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二者有哪些区别? (6)什么是混合物品或服务?混合物品或服务是怎样供给的? (7)简要分析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投票者、政治家(政党)、政府部门(官员)以及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特点。 (8)消耗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是怎样的? (9)转移性支出对流通、生产和分配领域的影响是怎样的? (10)什么是机会成本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11)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试举例说明它的应用。 (12)什么是税收?为什么说税收是最佳的公共收入形式? (13)什么是公债?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14)试述不同历史时期税收原则的主要思想。 (15)税制结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具体应该怎样进行安排? (16)税收对私人投资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具体各有什么影响? (17)试以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对商品课税的税负归宿进行分析。 (18)试述负债有害论和公债新哲学论的基本观点。 (19)简要说明银行系统和非银行系统认购公债的经济影响。 (20)阐述公债管理的流动性效应和利息率效应。 (21)分析公债管理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同一性与差异性,协调配合运用中应遵循什么原则?(22)简述年度预算平衡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和功能财政论的主要论点。 (23)什么是财政乘数?它由哪几个方面的乘数组成?分别对GDP的均衡水平有什么影响?(24)自动变化的政府支出包括哪些项目?简述它们的作用机制。 (25)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职能划分的经济学基础是什么? (26)论述税收收入划分的方式。 答案: (1)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答:公共财政具有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 首先,公共财政之所以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存在。公共物品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即公共物品或服务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整个社会的成员共同享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用,而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分别归属于某些企业或个人享用;消费的非竞争性,即某个人、企业对某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享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或企业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或企业享用的数量或质量;受益的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之付款的个人或企业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或者,任何个人或企业都不能用拒绝付款的办法,将其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排除在其享用品范围之外。正因为公共物品或服务具有上述三个特性,市场的生产或提供才成为失效的方式,出现了“免费搭车者”这类“公共悲剧”,不能指望追求自身利益——效用最大化的个人会保证公

世界各国工作时间表

世界各国工作时间表 区域打电话时先拨国家英文国家中文上班时间下班时间亚洲00973 Bahrain 巴林13:00 21:00 亚洲0095 Burma 缅甸9:30 17:30 亚洲0082 South Korea 韩国7:00 15:00 亚洲0081 Japan 日本7:00 15:00 亚洲00850 D.P.R.Korea 朝鲜7:00 15:00 亚洲0091 India 印度11:00 19:00 亚洲0062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9:00 17:00 亚洲0098 Iran 伊朗13:00 21:00 亚洲00964 Iraq 伊拉克13:00 21:00 亚洲00972 Israel 以色列14:00 22:00 亚洲00962 Jordan 约旦14:00 22:00 亚洲00965 Kuwait 科威特13:00 21:00 亚洲00856 Laos 老挝9:00 17:00 亚洲00961 Lebanon 黎巴嫩14:00 22:00 亚洲0060 Malaysia 马来西亚8:00 16:00 亚洲00960 Maldives 马尔代夫10:30 18:30 亚洲00674 Nauru 瑙鲁4:00 12:00 亚洲00977 Nepal 尼泊尔11:00 19:00 亚洲00968 Nepal 阿曼12:00 20:00 亚洲0092 Pakistan 巴基斯坦11:00 19:00 亚洲0063 Philippines 菲律宾8:00 16:00 亚洲00974 Qatar 卡塔尔13:00 21:00 亚洲00966 Saudi Arabia 沙特阿拉伯13:00 21:00 亚洲0065 Singapore 新加坡8:30 16:30 亚洲0094 Srilanka 斯里兰卡11:00 19:00 亚洲00963 Syria 叙利亚14:00 22:00 亚洲0066 Thailand 泰国9:00 17:00 亚洲00967 Yemen 也门13:00 21:00 亚洲0090 Turkey 土耳其14:00 22:00 亚洲00971 U.A.E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联酋13:00 21:00 亚洲00880 Bangladesh 孟加拉国10:00 19:00 亚洲0093 Afghanistan 阿富汗11:00 20:00 亚洲0084 Vietnam 越南9:00 17:00 亚洲00855 Kampuchea (Cambodia) 柬埔寨9:00 17:00 亚洲00975 Bhutan 不丹10:00 18:00 亚洲00673 Brunei 文莱8:00 16:00 亚洲00976 Mongolia 蒙古8:00 16:00 欧洲00355 Albania 阿尔巴尼亚15:00 23:00 欧洲00376 Andorra 安道尔16:00 0:00 欧洲0043 Austria 奥地利15:00 23:00 欧洲0032 Belgium 比利时15:00 23:00 欧洲00359 Bulgaria 保加利亚14:00 22:00 欧洲00357 Cyprus 塞浦路斯14:00 22:00 欧洲0042 Czech 捷克15:00 23:00

尺度换算公式

尺度换算公式: 1丈=10尺 1尺=1/3米0.333··· 1米=0.3丈 1尺=10寸 1寸=10/3厘米3.3333··· 更多换算公式 面积换算 1平方公里(km2)=100公顷(ha)=247.1英亩(acre)=0.386平方英里(mile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英寸(in2)=6.452平方厘米(cm2) 1公顷(ha)=10000平方米(m2)=2.471英亩(acre)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1英亩(acre)=0.4047公顷(ha)=4.047×10-3平方公里(km2)=4047平方米(m2) 1平方英尺(ft2)=0.093平方米(m2) 1平方米(m2)=10.764平方英尺(ft2) 1平方码(yd2)=0.8361平方米(m2) 1平方英里(mile2)=2.590平方公里(km2) 体积换算 1美吉耳(gi)=0.118升(1)1美品脱(pt)=0.473升(1) 1美夸脱(qt)=0.946升(1)1美加仑(gal)=3.785升(1) 1桶(bbl)=0.159立方米(m3)=42美加仑(gal)1英亩·英尺=1234立方米(m3) 1立方英寸(in3)=16.3871立方厘米(cm3)1英加仑(gal)=4.546升(1) 10亿立方英尺(bcf)=2831.7万立方米(m3)1万亿立方英尺(tcf)=283.17亿立方米(m3)1百万立方英尺(MMcf)=2.8317万立方米(m3)1千立方英尺(mcf)=28.317立方米(m3)1立方英尺(ft3)=0.0283立方米(m3)=28.317升(liter) 1立方米(m3)=1000升(liter)=35.315立方英尺(ft3)=6.29桶(bbl) 长度换算 1千米(km)=0.621英里(mile)1米(m)=3.281英尺(ft)=1.094码(yd) 1厘米(cm)=0.394英寸(in)1英寸(in)=2.54厘米(cm) 1海里(n mile)=1.852千米(km)1英寻(fm)=1.829(m) 1码(yd)=3英尺(ft)1杆(rad)=16.5英尺(ft) 1英里(mile)=1.609千米(km)1英尺(ft)=12英寸(in) 1英里(mile)=5280英尺(ft)1海里(n mile)=1.1516英里(mile)

从市场经济的弊端看我国政府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从市场经济的弊端看我国政府资源 配置职能的必要性 1992年10月,中央政府在党的十四大上,正式上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的目标。”到现在市场经济在我国已经发展了20几年,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动力,使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稳步增长,国家财富显著增多。这些成就表明市场经济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富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市场经济本身也存在许多弊端,如果把市场创造的财富比作一块大蛋糕的话,那么怎样分“好”这块蛋糕便是市场自身所不能好好完成的目标,所以只有政府利用其经济职能加以管理调控才使市场资源得到最优分配,促进市场经济在我国更健康的发展。 市场经济虽然有很大的优越性,但其弊端也很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活动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追求自身的利益,实际上就是根据价格的涨落决定自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因此,价值规律的第一个作用,即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对资源合理配置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一些个人或企业由于对全身的利益的过分追求而产生不正当的行为,比如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欺行霸市,扰乱市场秩序;一切向钱看,不讲职业道德等。而且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容易引起社会各阶层的两极分化,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将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2.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是分散在各自的领域从事经营,单个提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此,他进行经营决策时,也就是仅仅观察市场上什么价格高、有厚利可图,并据此决定生产、经营什么,这显然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往往会使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必然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这方面的例子我们可举出很多,如: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各地竞相上马生产彩电、冰箱的所谓“采电热”、“冰箱热”;90年代中期又出现“空调热”、“VCD热”。因厂家瞄准的是市场价格,什么好卖就生产什么,于是各地“蜂拥而上”,其结果是重复上马、重复引进,而又形不成生产规模。3.滞后性: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即经济活动参加者是在某种商品供求不平衡导致价格上海或下跌后才作出扩大或减少这种商品供尖的决定的。这样,从供求不平衡——价格变化——作出决定——到实现供求平衡,必然需要一个长短不同的过程,有一定的时间差。也就是说,市场虽有及时、灵敏的特点,但它不能反映出供需的长期趋势。当人们竞争相为追求市场上的高价而生产某一产品时,该商品的社的需求可能已经达到饱和点,而商品生产者却还在那里继续大量生产,只是到了滞销引起价格下跌后,才恍然大悟。然而,此时即使转产,也已造成产品积压,不得不贱价拍卖,有的鲜活产品还会因变质而蒙受巨大损失(如近年有些城市的鸡蛋、水果因积压变质而降价者屡见不鲜)。 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引起市场混乱,贫富差距增大,两级分化严重;盲目性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滞后性导致生产过剩,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matlab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小波分析

小波分析—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分析 一、问题引入 1.时间序列(Time Series ) 时间序列是指将某种现象某一个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各个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序列。在时间序列研究中,时域和频域是常用的两种基本形式。其中: 时域分析具有时间定位能力,但无法得到关于时间序列变化的更多信息; 频域分析(如Fourier 变换)虽具有准确的频率定位功能,但仅适合平稳时间序列分析。 然而,许多现象(如河川径流、地震波、暴雨、洪水等)随时间的变化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大都属于非平稳序列,它们不但具有趋势性、周期性等特征,还存在随机性、突变性以及“多时间尺度”结构,具有多层次演变规律。对于这类非平稳时间序列的研究,通常需要某一频段对应的时间信息,或某一时段的频域信息。显然,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对此均无能为力。 2.多时间尺度 河流因受季节气候和流域地下地质因素的综合作用的影响,就会呈现出时间尺度从日、月到年,甚至到千万年的多时间尺度径流变化特征。推而广之,这个尺度分析,可以运用到对人文历史的认识,以及我们个人生活及人生的思考。 3.小波分析 产生:基于以往对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各种缺点,融合多时间尺度的理念,小波分析在上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为更好的研究时间序列问题提供了可能,它能清晰的揭示出隐藏在时间序列中的多种变化周期,充分反映系统在不同时间尺度中的变化趋势,并能对系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定性估计。 优点: 相对于Fourier 分析:Fourier 分析只考虑时域和频域之间的一对一的映射,它以单个变量(时间或频率)的函数标示信号;小波分析则利用联合时间-尺度函数分析非平稳信号。 相对于时域分析:时域分析在时域平面上标示非平稳信号,小波分析描述非平稳信号虽然也在二维平面上,但不是在时域平面上,而是在所谓的时间尺度平面上,在小波分析中,人们可以在不同尺度上来观测信号这种对信号分析的多尺度观点是小波分析的基本特征。 应用范围: 目前,小波分析理论已在信号处理、图像压缩、模式识别、数值分析和大气科学等众多的非线性科学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时间序列研究中,小波分析主要用于时间序列的消噪和滤波,突变点的监测和周期成分的识别以及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等。 二、小波分析基本原理 1. 小波函数 小波分析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簇小波函数系来表示或逼近某一信号或函数。因此,小波函数是小波分析的关键,它是指具有震荡性、能够迅速衰减到零的一类函数,即小波函数)R (L )t (2 ∈ψ(有限能量空间)且满足: ?+∞ ∞-=0dt )t (ψ (1) 式中,)t (ψ为基小波函数,它可通过尺度的伸缩和时间轴上的平移构成一簇函数系: )a b t (a )t (2/1b ,a -=-ψψ 其中,0a R,b a,≠∈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