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稀缺性选择与机会成本

选择与机会成本

选择与机会成本 董志强 1999-6 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选择一个特定机会的成本就越高,因为所放弃的机会,其所值随着机会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汪丁丁 一、选择 我们在《成本与收益中》指岀:收益大于成本说明了某一方案具备可行性。但在人生之中,你面临的很多方案都是收益大于成本,那么你必须选择一个利润(收益减去成本,即净收益)最大的方案才是最好的。只要方案不是唯一的,你就面临着选择。选择是经济学又一个核心概念。甚至可以说,选择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选择行为的一门科学。 选择存在的一个前提就是资源稀缺性。对于一个小孩子,问他是要糖果还是要牛奶,他可能回答都要”但 是经济学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可惜二者不可得兼”经济学的大 多数选择必须是二择一”的(称择优选择),即要鱼,就得不到熊掌,要熊掌就不能得到鱼。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比如现在你有 10万块钱,刚好够买一套房子或一辆汽车。你决不可能10万块钱既买车又买房,你能 选择的是,要么买房,要么买车。 人生面临的选择是何其之多啊!几乎你无时不刻不在进行选择。比如是继续工作,还是先去吃饭;是在这家商店买衣服还是在那家商店买衣服;是买红色的衣服,还是兰色的衣服或者黑色的衣服;心中有个秘密是告诉朋友还是不告诉朋友,如果告诉又告诉哪些朋友……这些选择在生活中很常见,不过似乎并不重大,所以 大家轻松地作出了经验判断式选择,也不大去慎重考虑。进一步,这些考虑行为本身也需要付出成本,比如要耗费精力等,而哪些小事情意味着收益比较小或者决策正确与决策失误导致的收益的差别不大。这样,花太长的时间和太多的精力在这些小事的选择决策上是不经济的一一所以人们宁愿以经验或直觉来对待这类选 择问题。 也有一些重大选择,决策正确与决策失误的收益相差非常大,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权衡。那可能是让我们在一个时期长期犹豫的选择一一重大的决定都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岀的。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情况,某个时刻,两条或更多生活道路摆在你的面前,你真的感到为难。人生的路很漫长,但紧要关头常常只有几步”。不过这几步很关键,甚至关系到个人的一生,所以人们的选择格外小心。 二、机会成本 与选择有密切关系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严格定义是:选择最优方案放弃的次优方案的价值。宽泛地理解,机会成本是选择某一特定方案放弃的其他各种可行方案的可能收益之平均值。这里的最优,并非实际发生的最优,而是选择者(决策者)的心理预期。比如说,10万元钱投资于房地产可获得利润 20万,投资于股票市场可获得利润15万,如果把这10万元钱投资于房地产,那么可以从股票市场得到15 万就是其机会成本,如果把这10万元投资于股票,那么可以从房地产投资中获得的20万就是其机会成本。 一般地,最优的资源配置意味着该笔资源投向某一用途所担负的机会成本最小。 机会成本从来都没有真正发生,但它是我们选择某一方案、方向、道路时考虑重点因素之一。人生的机会成本有时会很高,机会成本越高,选择越困难,因为在骨子里面我们从来不愿轻易放弃可能得到的东西。我在毕业的时候,面临就业的选择,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那时我的可选方案有两种:一所高校和一家企业。这是一个典型的经济学的选择”(二择一),因为我是不可能同时去高校教书又去企业工作的。如果我 去高校教书,我可以逐渐实现自己做一名学者的梦想,而且我相信高校的较高层次文化氛围和较简单的人际关系,对我个人可能更适合,这些对我都具有相当大的效用,如果我选择企业,那么我就得不到这些效用。反过来,如果我真去那家企业的话,也有很大的效用,因为那家企业给我开岀数目可观的薪水,并且许诺解决住房,我放弃企业,就放弃了这些可能

质量成本案例分析

专题报告 公司某事业部质量损失分析报告 一、文章概要 目前公司某产品品质特不脆弱,品质问题已成为制约该事业部可持续进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本文希望从如下方面揭示问题:1、质量损失不仅包括显性损失,而且包含更大的隐性损失。 按照隐性损失ABC核算法保守估测,该产品03年隐性质量 损失是显性损失的2倍左右,达亿元;加上显性损失亿,质量损失高达亿元; 2、操纵质量损失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经营意义,假如按照实现 353规划既定质量目标保守推算,事业部因提升品质平均每 年可获得收益万元; 3、品质问题的解决宜从电控着手,以建立大品质体系与成本 品质均衡的决策机制为手段,逐步摆脱品质“监控残缺” 的尴尬局面,进入“全局掌控-重点突破-系统创新-全面收 益”的良性循环时期。 二、质量损失的内涵

1、质量损失的构成 所谓质量损失,是指企业为确保或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费用支出,以及由于未能达到质量标准而造成的价值损失。它不仅包括为提高质量而实际支出的费用,而且还包括因品质缺陷导致的价值流失。 依照可识不性质量损失分为显性质量损失和隐性质量损失,按照产生流程分为预防成本、鉴定成本、损失成本(外部损失、内部损失)三部分(图1)。 图1:质量损失构成 2、隐性质量损失的内涵 由产品品质不良导致的价值链机会成本损失是隐性质量成本的本源,包括: 顾客流失——老顾客流失和新顾客流失:

老顾客流失——顾客因维修体验而在二次选购时放弃选择原品牌,导致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据麦肯锡对中国该产品市场的研究,以后几年老顾客比例呈迅速增长趋势,将由02年的%上升至08年的%。 新顾客流失——经口碑传播而建立某品牌不良品质形象的潜在选购者,当其中部分人作现实购买时放弃选择该品牌,导致该企业损失原可获得的收益。科特勒曾指出,家电消费品是顾客购买决策受参照群体1阻碍最大的产品之一,一个有过维修体验的顾客会将痛苦体验传播给4—8个人。 价格损失——中低价位的该产品,与要紧竞争对手相比,产品品质差异因素带来的售价差异平均超过10%2。 生产率流失——将投入到不良品返修的劳动力和设备资源转化为生产合格品可获得的收益。事实上,同等条件下返修生产往往低于正常生产效率,目前下属某工厂按照正常生产工时的2.5倍来核算返修工时。 供方成本转嫁——从系统性、长远性来看,供方的部分质量成本损失必定会通过后期成交价格、供货质量、议价能力变化 1有过同类产品使用体验的同事、亲人、朋友。 2内部访谈一致认为,产品品质是阻碍价格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其阻碍力至少超过50%。慎重起见,本文取10%。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定义1: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 定义2: 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概念要点 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 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例如某农民只会养猪和养鸡,那么养牛就不会是某农民的机会。 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 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择一从事,若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牛>养猪>养鸡,则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皆为养牛,而养牛的机会成本仅为养猪。 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性的关系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不理解机会成本就不理解经济学

当一个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人生变故与人生挫折面临重大选择时----他会产生对哲学和宗教的需求; 当一个社会经济经历特别重大的危机和经济衰退----它才会产生对市场经济学的需求,换句话说,在某一个时点,社会需要的是"经济学",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经济政策学。 1、经济学研究选择、权衡取舍; 2、选择实在有与无、多与少之间进行; 3、仅仅关注“收益、成本、利润”不是经济学----是会计学; 4、比较“得失|、关注收益以及放弃的(机会成本)才是经济学; 5、绝大多数人关注得到的收益而忽视放弃的收益-----放弃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6、曼昆《经济学原理》: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看电影放弃的收益; 7、看场电影的收益100个单位;如果同样时间打工得到的收益50个单位。问:看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答: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50个单位(净收益=100-50=+50); 8、如果电影票40元,他应该看电影吗?---答:应该。因为看电影的净收益=收益 - 机会成本(显机会成本+隐机会成本)=100-(40+50)=+10;

关于机会成本的辨析

经 济 纵 横6INTELLIGENCE ······· ·················关于机会成本的辨析 徐州空军学院 刘 丽 张 祥 杜 芳 摘 要: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会面临各种形形色色的选择,怎样进行选择才是最优的决策?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学中,进行选择的代价被称为是机会成本。本文就是通过辨析机会成本的概念角度出发,例举各种事例,帮助人们形成一种经济学的思辨方式。 关键词:机会成本 选择 代价 一、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说是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因为经济学简单来说研究的是关于稀缺性的学科,即如何使得稀缺性的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学科。但是由于资源不仅具有稀缺性,还具有独占性,所以为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就要涉及到资源选择的问题。而选择是有代价的,在经济学中,代价被称为成本,所以选择的成本在经济学中即称为机会成本。什么叫做机会成本呢?当把一定数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则必须要放弃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因为资源的数量有限,同时可以用一种资源生产a 产品,也可以生产b 产品,当选择生产a 产品的时候,就有可能要放弃b 产品,或者当选择增加a 产品的时候,就要减少b 产品的生产,所以,当选择某种产品的时候,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而且当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种产品中所获得的收益时所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带来的收益,也是机会成本。那么一种资源可能有三种四种五种甚至n 种用途,选择了其中的一种,那么放弃的里面最好的那种选择所带来的利益就是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一般来说对于机会成本呢需要把握以下下几点:首先,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在做出某项选择时所支付的实际费用,而是一种观念上的费用或损失。其次,机会成本并不完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也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譬如,某个周末你和朋友A 约好聚餐,之后另一朋友B 也约你去聚餐,但是因为你有约在先,只能拒绝了。所以此时去赴朋友A 约会的机会成本即为放弃掉朋友B 的约会,这个很容易辨析。但是如果在聚餐前一晚,朋友A 突然通知你他有事不能赴约,这样给你带来了一些损失。有哪些呢?由于A 临时决策,使得你不能赴约,享受美食,而且之前你也为此放弃掉了朋友B 的邀请,所以因为朋友A 的选择,使你承担的代价除了原来放弃掉的朋友B 的邀请外,还需加上不能享受与朋友A 共同享受美食给你带来的满足度。最后,机会成本是经济主体做出决策时所放弃的最好收益的那种选择。譬如现在拿出100万进行投资,可以投资实业,可以投资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基金、期货、黄金等,当然如果不进行投资,也可以将其存在银行里获得利息,这里就有许多种选择。如果选择投资实业,就必须放弃掉其他各种选择,而其他各种选择都会给你带来收益,而在这些收益中最高的那个就是选择做实业的机会成本。而如果把实业投资也好金融投资也好看成一个整体就是投资,投资的收益即利润,而不投资存在银行获得收益就是利息,则这个利息就是在进行投资时,不得不放弃的代价,也就是利润的机会成本。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人民银行经常会通过调整利息率,来影响投资行为。当认为市场过热的时候,会调高利息率,使得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从而减少投资行为,防止市场继续过热。当认为市场低迷的时候,就会调低利息率,降低投资的机会成本,鼓励投资行为,促使市场尽快从低迷中恢复过来。 二、例证分析 为了能够更清晰的明晰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费用或损失,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比如说现在你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你获得了某天免费去影院观影的优惠券,巧的是,当天有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要经过你所在的城市,你很想和这位朋友见一面。不管怎样选择,从其中之一获得的心理满足程度是以放弃另一个为代价的,所以说放弃的那个选择给人们所带来的愉悦,就是人们选择看演唱会或去见老朋友的机会成本。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人们会说,这个无需选择,肯定会去选择见老朋友。实际上此时并非是无需选择,而是因为这两个选择给你带来的心理满需程度是极度不对等的,所以人们才会不假思索的就能给出答案。现在换个情况,你面临着两种休闲方式的选择,一个还是你获得了能够在某天免费观影的优惠券,同时还获得了某个KTV 的5折优惠券。那你该如何选择当天的休闲方式呢?这就需要了解各自放弃另一种休闲方式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了。假如,观影的电影票价是60元,而这部电影对于你来说是期待很久的,你的心理价位是80元。现在如果你选择去看电影,并不需要任何现金性支出,却可以享受价值80元的视觉享受。所以如果你选择去KTV 则放弃掉了价值80元(这里注意,不是60元,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的费用或损失)休闲活动,也就是说你选择去KTV 的机会成本是80元。那么如果选择观影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呢?假如KTV 正常价格一小时是60元,现在优惠价格是30元(5折优惠),但是你愿意承担的心理价位是50元。这样的话,每消费一小时,你需要付出的货币成本是30元,但却能享受价值50元的休闲,总代价为20元。所以如果放弃KTV 的休闲活动,则每小时的代价为20元,即放弃KTV 的机会成本每小时为20元。那么你是选择看电影是去KTV 呢?刚才已经分析过选择KTV 的机会成本为80元,而选择看电影的机会成本一个小时是20元,两个小时是40元,当消费时间超过四个小时的时候,你的机会成本就会超过80元,所以四个小时是个临界点。只要你消费不超过四个小时,看电影的机会成本会更小一些,而KTV 的机会成本更大一些,选择看电影应该更合适一些。所以你是选择去看电影还是去KTV,还有需要确定你准备消费几个小时的KTV。三、小结实际上每个人随时都会面临着选择,只要面临选择,就会有机会成本,而选择的基本原则,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实际上已经总结过了,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蔡培源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徒弟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拿融资租赁和贷款比较谁的融资成本高,如果不把机会成本加进去的话,可能会得出一个不正确的结论。比如人们通常感觉融资租赁的融资成本比银行贷款高。出现这种认识错误的主要在于没有把机会成本考虑进去。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因此,这一概念拓宽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由于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的收益。又称择机代价或替换成本。它反映不选择最佳方案或机会的“成本”。或者说是因选择某一经营项目所牺牲的另一机会可获得的利益。例如:在生产要素供应有限,要生产一种产品,就不能生产另一产品的情况下,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指放弃另一产品的收益。又如:某人决定开设一家小型杂货店,开店需要投资购买商品和经营设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对该人来说,开店的机会成本是,他开店所需投资用于储蓄可得到利息(或把所需投资用于其他用途可得到的收益),加上他不开店而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工资。生产(经营)能力已经充分利用或接近充分利用的时候,或者当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供应不足的时候,机会成本对正确决策有一定意义。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西蒙曾说过:决策时选择出来的最优的方案只有一种,而其他的可能方案虽不及最优的方案理想,但如果采用也能带来效益的,放弃这些方案就势必失去这部分效益,因而决策中将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效益称为选择该方案的机会成本。 可见,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与所作的选择有着千丝百缕的关系。机会成本并非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而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人们计算机会成本一般只是为了找到最佳的要素组合,从总体上得到最大的利益。我国也有一个与盖茨类似的不愿意上大学的例子,那就是姚明。姚明同火箭队签订了5年的合同,火箭队付给他的薪酬是7000万美元,加上他平时代理的广告收入,据说他的年收入已突破1亿美元,但是如果他选择去读大学的话,这些收入很可能都会失去,也就是说,与在NBA打球相比,他选择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要大得多。 机会成本不仅仅是名人作出选择时才会用到的,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有选择就需要计算机会成本,因此,这是一个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人们在决策时,经常会比较各个备选项的成本和收益,只有所获利益高于成本,人们才更倾向于采取行动。 人们的所谓理性选择,就是以机会成本为权衡做决策。当你决定要不要换一份新工作时,你就得拿新工作和其他条件与现有工作的收入和条件去做对比。因为你的现有工作的报酬是你选择其他新工作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大,选择空间就越小,选择也就越难。许多人终生动弹不得,就是因为机会成本太大。许多人一生最终碌碌无为,就是因为舍不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2012-10-04 16:15:49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机会成本的经济学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国家经济计划中,在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产品开发中,乃至工人选择工作中,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它为正确合理的选择提供了逻辑严谨、论据有力的答案。在进行选择时,力求机会成本小一些,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及其原因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即要放弃更多其他产品的产量。

资源有限及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是机会成本呈递增趋势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其他的经济资源逐渐减少,造成该经济资源相对稀缺,价格增加,在所放弃的其他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换言之,机会成本递增。这也可以用来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有时也称为“凸性”)的原因。 基本简介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没有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拿融资租赁和贷款比较谁的融资成本高,如果不

关于机会成本的理解

你的选择是最优的吗?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选择,选择走哪条路,选择上大学还是打工,选择一件衣服还是一本书,甚至过年了,我们是选择回家过年还是出去打工挣钱,如果我们回家了我们享受了与家人团聚的乐趣,却失去了外出打工所挣的钱。这都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的体现。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来说,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用于其他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为代价的。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一般的,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从个人角度分析,对于一件事,不同的抉择都有不同的机会成本。例如,寒假到来了,同学们都在考虑要回家过年还是外出打工,还是留在学校学习。这是三种不同的选择,所带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如果其中一位同学选择回家过年,那么他将享受到与家人,朋友团聚的乐趣,而他将失去外出打工所获得的经验和收入报酬,他也将失去留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我们假设这三种选择都获得一个收入报酬,假如这位同学选择了回家过年,那么他回家过年的机会成本就是他外出打工或留校学习的所获得最大收入报酬。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选择可以直接用货币来度量,而有的选择却不可以直接用货币度量,比如回家过年和亲人团聚带来的快乐。但是在上例中我们假设他们都可以用货币来度量,但是他们所带来的收入效用的大小却与每个人不同的观念有关,比如同学1认为亲人最重要,那么对于他来说回家过年带来的收入报酬最大,而同学2认为留在学校学习最重要,因为他认为现在学习是为将来更好的生活做准备,所以对于他来说留校学习获得的收入报酬最大,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观念就认为哪种选择比另一种选择带来的收入报酬大,应根据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来做出判断。 对于机会成本中,我们说它是我们放弃的所有的其他的选择的中的最大的收入报酬,假设我们已经做出了选择A,那么在剩下的其他抉择中选择最大的收入报酬做为选择A的机会成本,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考虑完全我们所有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分不清什么是机会成本什么不是。比如,看电影时,付了钱发现电影不好看,电影票的钱是已经花出的钱不算机会成本,如果你后悔买票,那么你现在的选择是继续看下去还是离场,如果继续看下去,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离场所带来的收入报酬,而不是你花了多少钱买的电影票。 现在我用一个例子在阐释一下我所理解的机会成本,假设我现在面临三种也只有这三种选择A、B、C,A是考研继续深造,为将来更好的工作生活做准备;B是工作开始挣钱,减少自己带给家里的负担,减轻父母的压力,另外还能获得收入报酬;C是出国留学,为自己镀金。假如我选择A,那么我将继续需要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身边的经济学 --经典案例分析 (一)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经济学 1.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这时候占据北京的 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 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 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 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此时的 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 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就这样吴三桂选择了“冲 冠一怒为红颜”。 【故事中的经济学】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故事里存在着许多选择,例如,崇祯皇帝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自缢而亡;李自成在对吴三桂的立场上是战是和也左右摇摆不定,难以做出选择;同样吴三桂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投降李白成还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与李自成为敌。在这么多的选择里,主人公们都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崇祯皇帝,他因为觉得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给他传下来的基业,无地自容,而走上了不归路。其次是李自成,他认为自己创立的大顺军重于一切,不希望因吴三桂而影响了他与刘宗敏的关系。最后是吴三桂在靠自己力量夺回陈园园无望的时候,选择了借兵对抗李自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有

《管理经济学》(一)-机会成本与决策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一)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企业不同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2、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分析 3、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4、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某一商品的价格趋势 5、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6、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 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 8、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定价战略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10、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 11、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3、机会成本与决策 14、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15、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 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17、总利润、平均利润与边际利润 18、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0、盈亏平衡点与企业决策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题——第7题可以加副标题。比如,第7题,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以钢铁企业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机会成本与决策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定义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对商业公司来说,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时间(time)或资源(resources)生产一种商品时,而失去的利用这些资源生产其他最佳替代品(substitute)的机会就是机会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可用货币来衡量。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 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 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 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 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 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 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

机会成本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或备择成本)的概念表述了稀缺与选择二者之间的基本关系。对任何人来说,如果有价值的实物或活动并不稀缺,那么,所有人在任何时期的所有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就没有必要去从价值各不相同的备择方案中进行选择,实际上也就没有必要去进行决定哪种需求优先的社会协调过程。在这没有稀缺的幻想环境中,不存在错过、放弃或损失机会取舍的问题。 一旦稀缺被引入,需求就不能都得到满足。除非存在着能够预先决定有价值最终产品分配的“自然”约束(比如,2月份苏格兰的阳光)、否则,稀缺既直接地在备择的最终产品中引起对必需品的选择,又间接地在公共机构或在为社会相互作用、并产生最终产品选择的程序安排中引起对必需品的选择。 选择暗含着拒绝和挑选备择品。机会成本就是特指拒绝备择品或机会的最高价值的估价。它是为了获取已挑选的具体实物中具有更高价值的选择物而放弃或损失的价值。 机会成本与选择如果做出不同的选择,机会成本不是“某一种可能是”的预期价值。注意,它不是那种没有有效地参照选择的“某种一定是”的价值。在缺乏选择的情况下,有时候讨论预计要发生但没有发生事件的价值是有意义的,但是,既然可供选择的方案并不代表一种丢失或已损失的机会,因而把这些价值定义为机会成本是无意义的。一旦选择与机会成本之间的基本关系被承认就会得出几种含意。 第一,如果选择是在不同的价值选择物中进行,一些人不一定会进行选择。这不是说,一个作出决定的人必然成为选择者。由此得出第二种含义。没有选中的选择方案的价值,即机会成本,一定是存在于参与选择的个人头脑中的价值,而不是其他。因此,成本必定完全由选择者来决定,而不能由其他人决定。第三个必然结论是,机会成本必定是主观事物。它存在于选择者头脑中,并且能由居于选择者之外的其他人去具体化或进行测量。同时,不能轻易地被转化为一种资源、商品或货币信度。第四,机会成本人是存在于作出选择决定的时刻。在此以后它立即消失。因此,这种成本从未被实现,这种被拒绝的选择物从不能被享有。 在选择和机会成本二者关系中最重要的结论是,这里,成本必须具有超前或向前看特征。机会成本,即选择者所拒绝的选择方案的价值,是选择的障碍;但是,在选择者选择到更喜爱的选择物之前,它必须被考虑、估价、直到被拒绝。当然,在任何具体的选择中的机会成本,会被以前进行过的选择所影响,但是相对于选择本身来说,机会成本影响着选择(Choice-influencing),而是被选择所影响(Choice-influenced)。 成本的其他概念机会成本与成本的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最好按照影响选择或被选择所影响这两类来解释。事实上,一旦做了选择,出现后果,结果很可能包含着效用损失,不论对于最初作出选择的人或是其他都是如此。在某种意义上,把这些损失(不论估计的学是实现的)称为成本是意义的,但必须认识到,这些通过选择决定的成本,由自身定义可知,不能影响选择本身。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这一点。一人愿意采用期限三年的分期付款计划购买一部汽车。形成并影响选择的机会成本是购买者对所拒绝购买的备择品的估价。在上述情况下是该货款所能够支付的购买物的估计值。在考虑了备择物的潜在价值,并决定购买汽车之后,须要履行偿债计划。每月必须支付,通常把这些支付称为汽车的“成本”。只要贷款到期并必须按时支付,这个人将非常清楚,他正蒙受效用损失。然而,作为影响选择的要求,这些“成本”是不相干的。从效用维度看,选择后果不能资本化这是造成混淆的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学家们在某种意义上认识到这里产生的区别。他们常常用“旁置成本不再相关”的论调表明,选择的后果不能影响选择自身。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形式化的成本表和成本函数(它们必定隐含着成本的可测量性和可具体化性),经济学家们把成本从选择过程中分离出

论机会成本与决策3

论机会成本与决策 【摘要】机会成本从19世纪被引入经济学,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如今已成为评价决策的特殊评价手段,从资源稀缺性和多用性出发,帮助企业建立资源配置观念,使其全面考虑备选方案的利弊。本文旨在通过案例说明机会成本对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机会成本决策意义 一、机会成本含义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它包括实际支付的会计成本,以及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的最有收益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是一种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后失去其他获利机会而丧失的收益,有货币可以直接衡量的。 机会成本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弗冯维塞尔在其《自然价值》中首先提出。他通过分析成本定律,联系效用与成本,独创机会成本。他认为机会成本是潜在利益的减少而非实际发生的支出。机会成本的提出打破对成本的固有观念,对西方经济理论有重要贡献,并成为其应用于管理活动最具实践意义的概念之一。 二、机会成本的特点 1、机会成本是一种假定的成本。 机会成本的思想是这样产生的:人类的资源有限,在一定的情况下,一定的经济资源可用于多种用途,但选择任何一种既定用途都是以放弃其他用途为代价的。机会成本就是这样一种收益机会的丧失,仅存在于决策人的主观意念中,是假计的成本。实际上它并未发生,而且也不能计入相关的帐册。 2、机会成本是一种被否定的成本。 在对各种方案未作决定之前,讨厌机会成本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选择方案并不意味着机会的丧失或牺牲。只有在做出决策之后或针对已确定的特有方案,才存在机会丧失的问题。因此,机会成本从不会被实现,即被否定的决不能同时

享有。 3、机会成本也是一种“可能性”的成本。 在决策中,用于衡量所选择方案的机会成本必须是切合实际和可行的。虚拟的脱离现实可能性的机会成本对决策有害无益。 4、必须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用途。 在缺乏选择的前提下,即一种经济资源只能用于或必须用于一种用途的情况之下,讨论机会成本没有意义,没有选择就不存在机会丧失的问题。 5、机会成本不仅存在于决策分析过程中,而且存在于决策之外。 决策完成时不意味着机会成本的消失,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及结束之后,均可考虑机会成本因素。 6、机会成本并非仅针对最优方案而言,非最优方案同样存在机会成本问题。 虽然考虑机会成本将导致人们选择最优方案,但由于人们受对客观事物认识水平及预期的限制,所选择方案并非一定是最优的。如果选择非最优方案,同样存在机会丧失的问题,为了资源的充分利用,所放弃最优方案的收益就是选择非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三、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说明机会成本对决策的意义,案例如下: 假设某个厂每年需要生产部件40000件,企业还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制该部件。假设我们有以下的方案,第一种:自制。每年变动成本是6元,在原有的设备每年摊折旧费用20000元的基础上,需要追加固定的费用80000元。第二种方案:外购。单位外购成本10元。同时,原有设备可出租,出租的净收益每年60000元。 思路1:考虑机会成本。 自制零部件成本测算:自制相关变动成本:40000×6=240000元,追加固定成本(与原设备摊配费用为无关成本);80000元,自制机会成本:60000元。所以合计是380000元。而外购的成本合计是10×40000=400000元。运用会计核算中的差量分析法的话,自制与外购相比,每年少花费20000元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蔡培源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徒弟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拿融资租赁和贷款比较谁的融资成本高,如果不把机会成本加进去的话,可能会得出一个不正确的结论。比如人们通常感觉融资租赁的融资成本比银行贷款高。出现这种认识错误的主要在于没有把机会成本考虑进去。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

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因此,这一概念拓宽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1-机会成本

1.机会成本| 放弃掉的鱼,是选择熊掌的代价?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料的大脑万里挑一,欢迎来到老路用得到的商学课,今天呢是第一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微观经济部分,那在我看来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用户心理的科学,作为微观经济学的开篇哇,我们先来聊一聊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有朋友曾经就跟我开玩笑了,他说“老路啊,你可能是读了这个世界上最贵的MBA”我说“唉,不对呀,就学费而言清华MAT GLOB这个项目吧不算便宜哦,但是也绝对算不上世界最贵,上学这两年呢,我这个花费呀也就是学校里吃食堂,泡图书馆,我平时的交通工具都变成了二手自行车了,我这个花费可能跟个普通大学生差不多呀,怎么就变成最贵的呢”那同学就说了:“你读的是全日制,你要上学呢,就不能工作,你这两年的工资、奖金也得算上你的成本呀!”我一合计,唉,有道理哦。学费呢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上MBA所放弃的东西,这个计算方法呀忽略了我上学最大成本,时间,你看当我把两年时间用来听课,泡图书馆写论文,对吧,我就不能把同样时间用于工作,那一般的为了读书而放弃的工作就是每一个职场人的放弃工作重回的最大代价,何况我辞掉工作的时候啊,还放弃了价值上亿的期权呢,我曾经算过一笔账哦,如果我的一个同学范懒了,某一节课没去上折算下来大概损失个500块钱左右,如果我算上所有的机会成本逃一堂课我损失多少钱呢?我相当于损失15万6,各位15万6什么概念呀?一平米北京的学区房就这么出去啦,这也是我当年读书的时候哦,每一堂课也不敢逃,每天至少6个小时泡图书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穷啊。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呀,而每个人拥有的时间呀、金钱呀、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通常我们为了要得到某一样东西,一般我们都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东西,那在经济学里呢,为了一个东西而不得不放弃的另一个东西,就是我们为当前这个选择所的机会成本,有人这样描绘机会成本,他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放弃掉的鱼就你选择熊掌的代价。对于机会成本的理解呢很垫于我们出更加理性的选择了,比如说在投资领域,比如你投了一笔钱,投了10万块钱,一年之后呢我原封不动的还你10块,那么你是没赔没赚吗?如果你懂得了机会成本概念,你一定马上就明白了,我一定是赔了,这10万块钱投资其他标的可以赚到的固定收益,举个例子,比如你这笔钱投银行理财产品是吧,拿一年5%的年化收益,那么在这个case中你相当于损失了10万块钱的5%,也就是多少钱呢,对5000块钱,通常来说在金钱大路啊懂得一点投资理念的同学一般的可以把自己的投资收益呢弄到8%-10%左右,当然啊,这个数字因人而异,差别非常大每个人差距非常大,那因此呢咱们假设哦,假设你可以把你自己的年化收益稳定在8%以上,那么你的每一分钱就有8%的机会成本呢?换言之哦,任何一笔你的投资没有赚到年化收益8%你自己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赔了呢? 理解机会成本哦,我们需要记住下面这3个词,分别是:所有、最大和必然,第一个词呢叫所有,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没有意外,比如额,你出国旅游,出国十几天,车停在家里十几天没有租给别人开,你的家没有挂在LEV上帮你赚钱,这些看是没有成本的事哦,其实本质上也都属于几乎成本的一个部分,那有人说了,我自己的房子我天天自己住从来不出屋,我没有几乎成本了哇,其实还是有的是吧,你选择自住的那个机会成本是什么呢,你把这房子租给其他人获得的其他收入,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世上没有什么真正的免费的午餐。那第二个词呢叫最大,你看哦,老路些用得上的商学课的文章,为了能把这个逻辑呢说得深入浅出,还必须把这个内容控制在7分钟左右,因此呢需要非常自虐的反复推敲这个文字,一篇文章呢我至少需要4个小时,而这4个小时呢,我操盘一个大项目,对吧,比如我在马路边给手机贴膜对吧,这个互联网大科技贴膜,我赚200块钱,那么我写文章的机会成本就是多少呢,就是唉对200块,那么如果我不贴膜,我在路边表演,胸口碎大石,反正这个大石碎胸口也行吧,而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多赚一点,我可以赚300块钱,假设,那么我的机会成本就变成了300,我们发现呢我不做这件事,我们可以做其他的100件事,我的机会成本呢必须是这个决策呢放弃的那些最高的最大的那个代价,而不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