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马山县2019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马山县2019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热播电视剧《隋唐演义》中隋文帝灭亡了陈朝,中国南北重归统一。统一南

北的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

2.这一制度使少数下层士人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它所造成的是一个庞大的读书人阶层。“这一制度”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如右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

(706-714),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与我国历史上相同的是()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4.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的特点是()

A.封闭自守、狭隘自私

B.民族交融、中西贯通

C.盲目模仿、不思进取

D.夜郎自大、唯我独尊

5.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出李白诗歌特点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7.史学家汤因比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以下属于他向往宋朝的原因的是()

A.北宋的重文轻武政策

B.北宋诗词繁荣昌盛

C.北宋社会经济繁荣

D.北宋读书风气浓厚

8.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9.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10.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和微信消费等已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秦朝的圆形方孔钱

B.唐朝的开元通宝

C.汉朝的五铢钱

D.北宋的交子

11.我国的历史是由整个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在其发展长河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全国政权的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12.据史料记载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13.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A.市舶司的设置

B.中书省的确立

C.宣政院的设立

D.驻藏大臣的设置

14.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5.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是在()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魏晋时期

二、材料分析(每大题10分;共20分)

16.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歌舞升平,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进入官僚、贵族的行列,期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强盛。

材料三唐玄宗统治时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3分)

(2)“盛唐时期繁荣灿烂,歌舞升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表现有哪些?请各举一例说明。(2分)

(3)上述盛世景象的共同表现有哪些?(2分)根据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2分)(4)唐朝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1分)

17. 通过交往,不同特色的经济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唐代有两位伟大的僧人,一个西行取经留下传奇故事,一个东渡日本广传中国佛法,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他们进行的是一次温暖中国、感动世界的文化之旅。

材料二“南海一号”是一艘宋代商船。船体长24.58米、宽9.8米,是目前世界上一发现的宋朝最大船只……已打捞出金、银、铁、瓷类等器物4000多件。据探测估计,整船将有6万至8万件文物,足以武装一个省级文物馆。

——摘编自《“南海一号”试捞20年沉浮录》

材料三 5年前,我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5年来,已经有80多各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见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1)阅读材料一,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西行天竺的高僧是谁?(1分)根据他的口述成书的是哪一著作?(1分)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东渡日本的高僧又是谁?(1分)他在日本主持修建了哪一佛寺?(1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代当时的大商港有哪些?(1分)宋代的商船最远到达哪里?(1分)

(3)船上的瓷器可能产自江西的什么地方?(1分)海船出海用什么导航?(1分)当时政府在港口设立的外贸管理部门是什么?(1分)

(4)你觉得中国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应该怎样发挥积极地作用?(1分)

18. 问答题。(1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交往与交融自古以来一直延续。下列是关于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探究活动,请结合史实回答问题。(10分)

(1)历史上从什么时候开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1分)

南海

一号

南海一号沉船

(2)唐朝时期唐太宗采取什么样的民族政策?(1分)列出中原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两个基本史实。(2分)

(3)唐朝为了更好的管理西域以及天山南北地区设立了哪两个机构?(2分)

(4)元朝在民族关系发展方面有怎样的历史趋势?(1分)又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西藏地区?(1分)

(5)纵观我国古代民族交融发展史,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2分)

历史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1)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了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言之有理即可,每点1分,共3分)

17.(2)文学方面:如李白的诗歌歌颂祖国山河壮美,抒发昂扬的进取精神。艺术:颜真卿、欧阳询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雕塑等(任选两个即可)(2分)

(3)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2分)原因: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4)国家若要长治久安,必须以人为本,重视农业生产,关注民生。(1分)(言之有理即可)17.(1)玄奘,《大唐西域记》;鉴真,唐招提寺。(4分)

(2)广州、泉州;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2分)

(3)景德镇;指南针;市舶司。(3分)

(4)使各国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造福各国人民;协调问题和矛盾或倡导各国要遵守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等。(意思相近即可)(1分)

18.(1)魏晋南北朝时期。(1分)

(2)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文成公主入藏、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2分)

(3)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2分)

(4)元朝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1分)宣政院。(1分)

(5)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的交往与交融。(1分)(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