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方式初探精品版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方式初探精品版
最新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方式初探精品版

2020年高中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方式初探

精品版

高中信息技术论

激活学生微思维,收获无限巨能量

——信息技术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方式初探

[摘要]一次三项考试模拟考后,学生出于意料的成绩引起了我对自己教学的深刻反思。对比义乌六中的315高效课堂,我发现自己之前的教学过多的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层面,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地位。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文从笔者在信息技术试卷讲评课中的教学方式改革实践入手,通过对比改革前后的不同教学方式,总结出不同的教学效果。希望能抛砖引玉,引发各位同仁的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试卷讲评教学方式学生主体

一、教学方式改革背景

这学期第一次三项考试模拟考试后的某天,在校园内路遇一通用技术老师,他随即问道:“你们这次模拟考试考得不好啊,是吗?”我马上回应:“哦,成绩是不怎么理想,是我这次试卷出的太难了。”嘴上是这样回答,但自己心里却不认为这张50分卷的试卷特别难,因为所有考查到的知识点,全部在平时复习过多次,相类似的题目几乎都做过。按正常情况下不至于出现平均分为28的糟糕结果。

首先来看下,我们这届高三信息技术学习情况。

这届高三学生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时间也非常多的,我们学校比较重视。高一有会考、高二有上机考、高三有上机考加笔试考,信息技术教学陆陆续续贯穿了学生整个高中的学习生涯。无论是上机操作练习时间,还是笔试试题练习量,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并且信息技术的知识点相对于其他高考科目来说,知识量是相对较少的。可为什么最后的成绩是如此的糟糕?问题到底出在哪?

接下来请来看看我的课堂回放镜头。

镜头一:

我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某信息技术模拟卷。“同学们,我们来看下第二小题,这题的错误率很高。很多同学都选了B统计评价。显然这是一个错误的判断。为什么选了这个答案,我估计是思维定势害了同学们。之前我们做过这样

的一道题目,题目给出的截图是,这张截图所展示的结果是根

据所有在本店铺买过东西的买家给出的评价平均统计结果图,所以信息评价方式是属于“统计评价”。

但是请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一题的截图:

该图所展示的是,某个买家在确认收货时,给卖家做评

价。这个应该是属于“个人推荐”评价方式。现在大家清楚了吗?”

镜头二:

教室的学生,有的学生手里拿着笔在试卷上做着笔记;有的学生用试卷遮挡着自己的双手;有的学生面前就根本没有试卷;有的同学趴着睡觉。那几个手拿笔的同学们,一边在试卷上圈出正确答案,一边应着“哦”。

——同学是懂了,还是没懂?有多少懂了,多少人没懂?你们能知道吗?

这两个镜头是我上课的缩影。仔细回顾我的教学过程,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分析,自我感觉已经把题目分析的很透彻了。可我却忽视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点:我所传授的内容,学生是否都内化了?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镜头二画面:学生千姿百态的课堂面貌。这折射出了一种可怕的结果:我辛辛苦苦所讲的东西,大部分学生压根没进脑子里。其实问题的原因已经非常清晰了。要想真正落实教学内容,要想出高效课堂,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之门,让学生积极思考起来,参与到信息技术的课堂中。

记得某位老师来我校听课调研时说到一句话:“信息技术的成绩好差,似乎跟学校的重视程度没有多大关系,最重要是看学生的基础。”当时听了这话,觉得好荒唐的判断。事后细想,这句话话中有话,其实很有道理。不管是哪门学科,要想取得理想成绩,最核心的的确在于学生的基础,尤其是到了高中,这个学生不再愿意任由老师说教的年龄阶段。而“学生的基础”内涵非常广,并不仅仅指学生之前掌握的关于该门功课的基础知识,它更多的还包含学生的基本学习态度、基本学习方法技巧、基本自我控制能力等要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一门学科,学校再重视、老师再努力,学生不愿意听、不愿意思考,一切免谈。

所以,如何调动学生上课学习积极性,如何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思考问题,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核心。

二、尝试在试卷讲评课中进行教学方式改革

改革一:知识点呈现方式

1. 知识点打印稿模式

信息技术的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一便是:信息技术高考考察的知识点,在教科书上基本很难集中找到,特别是一些操作性的知识点几乎无法直

接在教科书上找到。所以我们信息技术学科老师都会整理出信息技术知识点的卷子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集中查阅学习。

印刷版的知识点,优点是可以全面的呈现信息,方便学生自学。缺点是很多学生对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望而却步,发下去的知识点卷子利用率很低。特别是经历了一次信息技术笔试之后,学生对大部分知识点自认为已经掌握。他们已经懒得再去从头到尾的看知识点了。我曾经在一个班级做过初略的统计,开学初发的知识点卷子,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好多同学已经都找不到卷子的踪影了。卷子还放着的,学生也懒得拿出来看。

2. 学生记笔记,积累知识点

学生上课光听不记,对知识的巩固非常不利。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很多知识点,学生上课一听就懂,但过后就会遗忘。如果上课没有及时的做好笔记,就容易造成自己什么都懂的假象,真正到应用的时候,发现自己只有一个模糊的记忆,但却怎么也写不准确。其实做笔记是一种知识的积累过程,是一种智慧。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记录当时自己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记笔记的同时会潜意识中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很少发现学生有记笔记的习惯,于是我就先简单给同学们介绍了记笔记的好处以及记笔记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准备一本本子来记。有时候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时常零散的复习到某些知识点,特别是综合卷的试题讲评课上,我们分析题目时所提及的知识点更是零零碎碎。所以我就指导学生学会分类记录。在笔记本前做一个类似书本目录的知识点纲要,给每块知识点留出足够的空白页面,每次在记笔记的时候,不是按顺序记录,而是按

知识点的归类页码进行。下图是我翻拍一位学生的两页课堂笔记。

为了给学生展示做笔记的好处,更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经常翻阅笔记,在讲解习题时,我经常会时不时的提醒学生,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我们有过记录,然后要求他们翻开查阅。这也有助于帮助学生以不同的题目为依托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应用知识点。

改革二:学生做题模式

1. 学生个人集中做完整张模拟卷,然后老师分析讲解。

每次考试临近边上,我们都会印出一张张模拟卷,发给学生做。现在技术合卷后,50分值的信息技术模拟卷一般用不到30分钟就能完成。所以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便会选择让学生先做试卷然后当堂分析来安排45分钟的课堂时间。这样做的好处便是可以留给每个学生独立的思考时间。它的缺点:学生的做题积极性不高,甚至很多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开小差,解题效率很差,个别同学甚至对所发的试卷置之不理;经常性地印刷试卷比较浪费纸张,不环保。

2. 分题呈现题目,学生进行抢答。

为了调动学生解题积极性,我改变了上一种做题模式,尝试使用幻灯片页面一题一题的呈现题目,请同学来抢答的方式做题。在这种模式下,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了,为了尽快解出题目,学生们开始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抢答式做题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权,让学生的大脑神经活动技能处于较高兴奋点。能够抢答并且答对题目,会使学生极具成就感。在这种方式下,课堂俨然变成了“幸运52”,学生很欢迎这种课堂形式。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它的一些缺点,比如有些反应慢、知识基础差的同学,来不及思考,就被其他思维敏捷的同学抢答,没有充分思考的空间;有时候课堂气氛过于活跃,以至于很闹很乱。

3. 学生比赛谁先做完整张卷子

任何一种教学方式,它再有效,都不可能长久不衰,要保护和培养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需要老师不断的创新课堂模式,这样才能使学生永保高昂的听课

情绪。因此,尝试了几节抢答后,综合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我改进了一种新的课堂做题模式。

四十五分钟时间里,学生做好一张模拟卷,然后送到讲台处由老师来批改,批改的同时对于做错的题目当场进行简单的点评分析。对提前做好卷子的同学,我就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已经掌握本节课知识点的学生来说,我们没必要要求他分分秒秒都利用起来。大胆的还时间给他们,他们会觉得另一种成就感。而对于没有做好的同学,也让他们有种竞争的意识,从而加快做好卷子,也获取“自由”的课堂时间。

改革三:试题分析模式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理应担当起分析试卷的主角。特殊是随着自己教龄的增长,自己脑海中的题量逐渐增多,我分析一道题目的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有时候,一个小题目,我都可以分析二十来分钟。换个题型、换个角度、易混淆点对比分析等,我总陶醉于自己对信息技术题目的运筹帷幄之中。总以为这样给学生分析,总该是把问题分析透了。可出现的结果是,我经常唠叨来唠叨去的东西,最后学生依旧是没掌握。

学生与学生的学习经历相似,知识储备能力相近、思维方式也相似,或许他们的分析讲解更能让他们掌握。于是,我开始在习题分析课上偷起懒来,让学生来给学生做解答。也许学生的分析很粗糙,有时候他们的讲解不是完全正确或者只是瞎撞撞对了答案,但是他们在做解答的时候,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于羡慕也好,出于新鲜好奇也好,出于其他心思也罢,总之在小老师的讲解时,他们的头一个个的都抬起来了。因为他们之间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所以他们的解释有时候反而更容易被理解,也更容易被他们记住。而我,只需在旁边稍作点评,也不做过多的扩充,不必非要把我脑子里想到的全部塞进他们脑子里。简简单单的先让他们就题论题,扎扎实实把这道题目作对,理解透就够了。做多了,他们的脑子自然而然就会去分析去归类去整理。

要放手让学生去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特别是在复习了好几轮的前提下,学生们已经有能力互相帮助。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去分析、去总结,他们收获的会更多。而从他们的分析中,我更能发现他们中存在的一些思维误区,更能对症下药,不必费尽心思想他们为什么会做错。

改革四:习题后续工作

在试卷讲评课课的后续跟进上,我也做了一个小小的改革。以前都是试卷分析了就分析了。后来,我在驻班时间开始做起了一项工作,就是下去检查学生做过的试卷。发现了一个现象,很多我们要求做的并且分析过的试卷,在某些学生的抽屉里竟然还是空白的。于是我便要求学生补做,抓住知识落实的漏网之鱼,及时的亡羊补牢。

三、教学方式改革后的一点思考

我以上所做的教学方式,不一定就换回学生的高分。但在这段时间的课堂上,我明显感觉到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脸上的表情更丰富了。至于教学效果如何,成绩是否能突飞猛进,要待后续教学的继续努力。

总之,没有绝对完美的教学方式,各种教学方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一时有新鲜感,长久了也会厌倦。所以我们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进行灵活的变换,各取所长,互补不足。

真正高效的教学,它的核心不在于你的课设计的多精彩,你讲的多仔细,而在于你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微细胞,是否真正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玉民主编.新课程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和创设教学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 张涓.作品评价与信息技术课程“如影随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0

年第Z1期

5. 吴玉玲.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https://www.360docs.net/doc/ee89674.html,/feixueli2011admin/TeachingIntrosp ection/TeachingIntrospectionView.aspx?TiID=248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