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等式的性质(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12等式的性质(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12等式的性质(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等式的性质》教案

《等式的性质》教案 雷亚丽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了方程以及等式,学会了解未知数系数较为简单的简易方程,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在小学阶段的基础上加深方程知识的学习,等式的性质是学习方程的重要前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 过程与方法:利用天平,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 教学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算一算:能否用估算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 (1) x+2=12 (2) 2x +5= 21 (3) 23x=230 (4) 2500+900x = 15000 方程(1)(3)的解可以观察得到,但是仅靠观察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2)(4)就比较困难.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 新授: 1. 什么是等式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解方程,我们先来看看等式有什么性质. 请问,什么是等式? 举个例子: (1)x - 2 = 4 (2) 1+2=3 (3) m+n=n+m 像这样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在等式中,等号左(右)边的式子叫做这个等式的左(右)边. 小试牛刀: ①4+x=7,②2x<5, ③3x+1, ④a+b=b+a, ⑤a2+b2⑥L=2πr ⑦1+2=3, ⑧2/3 ab, ⑨S= 1/2ab, ⑩2x-3y 上述这组式子中,( )是等式,() 不是等式,为什么? 那么,像2x+5=21这种稍微复杂的方程我们应该如何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学习等式的性质吧!<板书:等式的性质> 2. 探索等式的性质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有很多的数学模型,比如我们在我们上一章的学习中,把刻度尺当作数轴的模型,在等式的学习中,我们用天平来当作等式的模型。 大家观察一下这组图,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等式的性质》教案(1)

《等式的性质》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4页—65页的《等式的性质》,练习十四的第4、5题。 等式的性质是安排在方程的意义一课之后学习的,是后面解方程的依据。同时,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入解方程的方法,与中学的解题思路也是一致的,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核心能力 在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的过程中,继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化情况,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2.经历由天平称物抽象出等式性质的过程,在四人小组交流中,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 (五)学习难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等式的性质》名师课件,天平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说明理由。 14+x>45 5.6÷x=7 x-1.2 4×1.5=6 4x+5x=3.6 (二)课堂设计 1. 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师:(老师伸开左右臂)你能想象到什么?(跷跷板、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放上一瓶彩虹

糖,会怎样?再同时放上两瓶彩虹糖呢? 师:保持天平平衡,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通过只有当天平左右质量相等时,天平才会平衡啊,看来大家不仅很清楚天平的工作原理,而且还个个都是玩天平游戏的高手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玩天平游戏吧! 【设计意图:课堂上不可能每人一个天平,也没有必要每人一个天平,但又需要学生很清楚的理解天平原理,所以以身体为天平玩游戏,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更形象的解释了天平原理。】 2. 问题探究 (1)等式的性质1 ①直观演示,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一把水壶的质量和两个茶杯的质量相等,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同样的水杯,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追问:你怎么知道一把水壶的质量和两个茶杯的质量相等?为什么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同样的水杯,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师:如果设一把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上面的过程怎样用式子表示出来? 独立思考后汇报。 ②想象验证,深入理解 师:想象一下,如果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2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是怎样的状态?如果两边各放上同样的1把茶壶呢?把自己想象的结果用式子表示。 生交流。 a=2b

《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高中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 教学设计(人教A版)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是高中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也为学生以后顺利学习基本不等式起到重要的铺垫. 课程目标 1. 掌握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以及推论,能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 2. 进一步掌握作差、作商、综合法等比较法比较实数的大小.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大胆猜测、乐于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 数学学科素养 1.数学抽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逻辑推理:不等式的证明; 3.数学运算:比较多项式的大小及重要不等式的应用; 4.数据分析:多项式的取值范围,许将单项式的范围之一求出,然后相加或相乘.(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 5.数学建模:运用类比的思想有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重点:掌握不等式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不等式性质的应用. 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 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例如多与少、大与小、长与短、轻与重、不超过或不少于等.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相等关系和不等关系. 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 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 阅读课本37-42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 2.比较两个多项式(实数)大小的方法有哪些 3.重要不等式是 4.等式的基本性质 5.类比等式的基本性质猜测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 1、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作差法{a?a>0?a>a a?a=0?a=a a?a<0?a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等式的性质 班级________ 小组名 _______ 姓名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总结规律和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一、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64页的第一幅主题图,理解后填空。 (1)天平的左盘放一把茶壶,右盘放同样的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2)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 可以式子表示为()。 (3)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两边各放上同样的一个茶壶呢?天平()。 (4)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天平两边增加()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两边减少()的物品,天平不会保持平衡。 2、阅读教材P64页第2幅图,理解图意后填空。 (1)1个花盆和()个花瓶同样重,两边同时减少()个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2)设1个花盆中X克,1个花瓶重Y克,可以用等式()来表示。 二、合作探究 1、阅读教材P65页第1、2幅图,理解图意。 (1)、天平左盘放一瓶墨水,右盘放两个铅笔盒,天平保持平衡。一瓶墨水等于()个铅笔盒的质量,如果设一瓶墨水重c克,一个铅笔盒重d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 (2)想一想,如果在左边再放上1瓶墨水,右边再放上2个铅笔盒,天平()。天平两边加的东西不同,数量也不同,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呢,

公开课等式的性质教案

3.1.2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探究等式的性质, 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 = a (常数)的形式; 教学过程: 引入 1、复习:什么叫解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求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解方程实际就是把一个关于x的方程化为x=a 的形式。如4x=24;x+3=4 2、游戏:我能猜出你们几岁?只要你们告诉我:你的年龄乘以2加7等于多少? 探究性质 1、举例1:A同学的体重aKg,B同学的体重是bKg,他们一样重,怎么表示?,A同学和B同 学两个人太瘦了,他们相约暑假一起增肥,两个月过去了,两个人都胖了5Kg,怎么表示? 结果开学半个月,一称,两个人都瘦了3Kg,又如何表示? 把5 Kg换成c Kg,是否有a+c-3=b+c-3这个式子的成立? 板书: a = b a + 5 = b + 5 a + c = b + c a + 5 - 3 = b + 5- 3 a + c - 3 = b + c- 3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 ±c=b±c. 2、举例2:每袋大米重aKg,每袋小麦重bKg,大米和小麦一样重,怎么表示? 3袋大米和3袋小麦一样重吗?为什么?c袋大米和c袋小麦一样重吗? (板书省略)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 (c≠0),那么a b c c 巩固性质 1、观察下列等式变形,判断对错。 (1) 由 x = y ,得x + 5 = y - 5 ;() (2) 由 a = b , 得 3a = 5b ;() (3) 由 3x-1=3 , 得 3x = 2-1 ;() (4) 由7a=-7a , 得 7 = -7; ( )

七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教案新人教版

3.1.2《等式的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页至第8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天平,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 2.难点: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 3.关键:了解和掌握等式的两条性质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关键.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可以估算出某些方程的解,但是仅依靠估算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很困难的.这一点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体会到.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因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解方程,我们先来研究等式有什么性质 二、新授 1.什么是等式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例如:m+n=n+m,x+2x=3x,3×3+1=5×2,3x+1=5y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我们可以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 2.探索等式性质. 观察课本图3.1-2,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从左往右看,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上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从右往左看,是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减去同样的量,结果天平还是保持平衡. 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 等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相等.例如等式:1+3=4,把这个等式两边都加上5结果仍是等式即

1+3+5=4+5,把等式两边都减去5,结果仍是等式,即1+3-5=4-5.怎样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 如果a=b,那么a±c=b±c. 运用性质1时,?应注意等号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才能保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否则就会破坏相等关系,例如,对于等式3+4=7,?如果左边加上5,右边加上6,那么3+4+5≠7+6.观察课本图3.1-3,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可以发现,如果把平衡的天平两边的量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类似可以得到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相等. 怎样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a c = b c . 性质2中仅仅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而不包括整式(含字母的),?要注意与性质1的区别. 运用性质2时,应注意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才能保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但不能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5.3 等式的性质优秀优秀教案

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1、在天平游戏中感受等式的两条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天平游戏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来阐述天平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进而发现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述回顾: 1.什么是方程? 2.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区别? 二、探究新知: (一)引入: 教师:大家认识它吗?(出示天平) 教师:等式和天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今天我们就利用天平来探索等式的性质。(出示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探究新知: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 第一步,课件展示书本64页第一幅图中左边的图。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答:左盘放一茶壶,右盘放两茶杯,天平保持平衡。 教师问:如果设一把茶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则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即a=2b(板书)。 第二步,课件展示书本64页第一幅图中右边的图。 教师问:右边图中的天平相比左边有什么变化?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得出:原来天平两边重量相等,两边加了同样重的物品后,重量应该仍然相等,天平仍然平衡。 教师问:这个过程可以用怎样的等式表示? a+b=2b+b。(板书) 第三步,教师问:如果两边各放上2个茶杯,天平还保持平衡? 第四步,想一想,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学生讨论得出:天平两边增加同样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第五步,如果天平两边减少同样的物品,天平会保持平衡吗? 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同时减少一个茶壶,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a+b-b=2b+b-b 。 第六步,应用,进一步验证。展示书本64页第2幅图,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研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备课模板 教学内容等式的性质 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 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 直接判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 力。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 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学情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的意义的基础 上进行学习的。 问题的预测学生对于等式性质2的理解会难于性质1的理解。生成的预估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天平演示找出 等量关系,列出等式。 状态的预见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的积极性会比较高,参与度较 高。 效果的预评大部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会比较熟练,但还 有一部分学生对等式的性质不是很理解。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1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一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n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

等式的性质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设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2 等式的性质 1.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它有什么特征? 翘翘板的两边增加的量之间到底满足什么关系时,翘翘板才能保持平衡? 二、合作探究 方法总结:运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将等式进行变形,变形时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

相同的四则运算,否则就会破坏原来的相等关系。 例2:已知mx=my,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x=y B.a+mx=a+my C.mx-y=my-y D.amx=amy 解析:A、等式的两边都除以m,根据等式性质2,m≠0,而A选项没有说明,故A 错误;B、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C、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D、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等式的基本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这里的数或字母没有条件限制,但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字母时,这里的数或字母必须不为0. 探究点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3: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4x+7=3; (2)1 2 x- 1 3 x=4. 解析:(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或都减7,再在等式的两边都除以4,可得答案;(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6,在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 解:(1)方程两边都减7,得4x=-4. 方程两边都除以4,得x=-1. (2)方程两边都乘以6,得3x-2x=24, x=24. 方法总结:解方程时,一般先将方程变形为ax=b的形式,然后再变形为x=c的形式。 三、板书设计 1.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 b c c . 3.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本节课采用从生活中的跷跷板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等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等式的性质教案(1)

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探究等式的性质, 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 一元一次方程.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变化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 类比猜想、归纳 建模和应用中提高数学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疑点讨论增强学生交流协作、共同进取的意识, 通过类比猜想、设疑释疑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 方程. 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 = a (常数)的形式; 正 确理解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归纳性质 1.小组活动一:进行实验, 探究天平的平衡规律. 实验目的: 探究天平平衡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从而归纳出等式的性质. 实验器材: 天平, 若干块重量相等的橡皮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等式的性质1,并板书: 等式的性质1: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那么a ±c=b±c. 2. 小组活动二: 猜想并想办法验证:将等式性质中的加、减法换成乘、除法, 结果又会怎样?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等式的性质2, 并板书: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 等. 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 二、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1.出示习题,加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1)简答: ①怎样将等式x+6 = y +6 变形得到x = y? ②怎样将等式3x =3y变形得到x = y?

③怎样将等式7-3x =7-3y 变形得到x = y ? ④怎样从等式5x=4x+3 得到等式x=3? ⑤怎样从等式 2πR=2πr ,得到等式R=r ? (2)讨论: 1.将方程3x=7x 两边除以x 得3=7,这句话错在哪里?为什么? 2.出示例题, 引导学生重点明确利用等式性质解方程时的叙述步骤和格式, 掌握变形基本方法. 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师生讨论、分析后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1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 +7 = 26 ; (2) -5x = 20 ; (3) 2- 41x= 学生独立试做,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板, 再集体交流习做结果. 2判断正误( ) A 、若a x =b y , 则x=y . B 若x =2=y 2则-4ax 2=-4ay 2 C 若-41x= -6, 则x=1.5 D 若1=x 则x=1 3、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 ) A 、 由3x=2x+1得3x-2x=1+1 B 、由5+1=6得5=6+1 C 、 由2(x+1)=2y+1 得 x+1=y+1 . D 、由2a+3b=c-6 得 2a=c-18b 4、等式312+x -1=x 的下列变形,利用等式性质2进行变形的是( ) A 312+x =x+1 B 32x +31 =1-x C 312+x =x+1 D 2x+1-3=3x 四、回顾反思,布置作业 1. 回顾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 布置作业: 教材第84页练习;教材第85页习题4. 附1: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 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 a =b ,那么a ± c =b ± c . 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 ,那么ac =bc ,如果a =b (c ≠0),那么 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优秀教案.doc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设计

7.1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 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重点) 2.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有一群猴子,一天结伴去摘桃子.分桃子时,如果每只猴子分3个,那么还剩下59个;如果每只猴子分5个,那么最后一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不够5个.你知道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不等式 【类型一】不等式的概念 下列各式中:①-3<0;②4x+3y>0;③x=3;④x2+xy+y2;⑤x≠5;⑥x+2 >y+3.不等式的个数有() A.5个B.4个C.3个D.1个 解析:③是等式,④是代数式,没有不等关系,所以不是不等式.不等式有①②⑤⑥,共4个.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判定,一般用不等号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识别常见不等号:>,<,≤,≥,≠.如果式子中没有这些不等号,就不是不等式. 【类型二】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 (1)x与2的和是负数; (2)m与1的相反数的和是非负数; (3)a与-2的差不大于它的3倍; (4)a,b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两倍. 解析:(1)负数即小于0;(2)非负数即大于或等于0;(3)不大于就是小于或等于;(4)不小于就是大于或等于. 解:(1)x+2<0; (2)m-1≥0; (3)a+2≤3a; (4)a2+b2≥2ab. 【类型三】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 亮亮准备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台学生平板电脑.他现在已存有55元,计划从 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20元,知道他至少需要350元,则可以用于计算所需要的月数x的

不等式是( ) A .20x -55≥350 B .20x +55≥350 C .20x -55≤350 D .20x +55≤350 解析:此题中的不等关系:现在已存有55元,计划从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20元,知道他至少需要350元.列出不等式20x +55≥350.故选B. 方法总结: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时,要找准题干中表示不等关系的两个量,并用代数式表示;正确理解题中的关键词,如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不足、不超过、至少、至多等的含义. 探究点二:不等式的性质 【类型一】 比较代数式的大小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 .由a >b 得ac 2>bc 2 B .由ac 2>bc 2得a >b C .由-12 a >2得a <2 D .由2x +1>x 得x <-1 解析:A 中a >b ,c =0时,ac 2=bc 2,故A 错误;B 中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符号不改变,故B 正确;C 中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右边也应乘以-2,故C 错误;D 中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D 错误.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注意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类型二】 把不等式化成“x >a ”或“x -3.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1得x <3. 方法总结: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变形,把不等式化成“x >a ”或“x <a ”的形式时,可以先在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适当的代数式,使含未知数的项在不等式的左边,常数项在不等式的右边(也可通过移项实现).然后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类型三】 判断不等式变形是否正确 如果不等式(a +1)x <a +1可变形为x >1,那么a 必须满足________. 解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判断,a +1为负数,即a +1<0,可得a <-1. 方法总结:只有当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才改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等式的性质》(人教新课标)

第六课时等式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4页—65页的《等式的性质》,练习十四的第4、5题。 等式的性质是安排在方程的意义一课之后学习的,是后面解方程的依据。同时,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入解方程的方法,与中学的解题思路也是一致的,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核心能力 在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的过程中,继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化情况,初步感知等式的性质。 2.经历由天平称物抽象出等式性质的过程,在四人小组交流中,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等式的性质。 3.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学习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 (五)学习难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等式的性质》名师课件,天平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复习任务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说明理由。 14+x>45 5.6÷x=7 x-1.2 4×1.5=6 4x+5x=3.6 (二)课堂设计 1. 游戏互动,导入新课 师:(老师伸开左右臂)你能想象到什么?(跷跷板、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放上一瓶彩虹

糖,会怎样?再同时放上两瓶彩虹糖呢? 师:保持天平平衡,还可以怎么办? 小结:通过只有当天平左右质量相等时,天平才会平衡啊,看来大家不仅很清楚天平的工作原理,而且还个个都是玩天平游戏的高手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继续玩天平游戏吧! 【设计意图:课堂上不可能每人一个天平,也没有必要每人一个天平,但又需要学生很清楚的理解天平原理,所以以身体为天平玩游戏,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更形象的解释了天平原理。】 2. 问题探究 (1)等式的性质1 ①直观演示,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一把水壶的质量和两个茶杯的质量相等,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同样的水杯,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追问:你怎么知道一把水壶的质量和两个茶杯的质量相等?为什么两边同时再放上一个同样的水杯,天平依然保持平衡? 师:如果设一把壶重a克,1个茶杯重b克,上面的过程怎样用式子表示出来? 独立思考后汇报。 ②想象验证,深入理解 师:想象一下,如果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2个同样的茶杯,天平会是怎样的状态?如果两边各放上同样的1把茶壶呢?把自己想象的结果用式子表示。 生交流。 a=2b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等式的性质》教学 设计教案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等式的性质 课型:新授时间:2017年11月2日 一、教学内容:教材P64~65及练习十四第4、5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几种变换情况,让学生初步认识等式的基本性质。2.过程与方法:利用观察天平保持平衡所发现的规律,能直接判断天平发生变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与概括、比较与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方程。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观察、归纳、合作学习新知。 五、教学准备:天平、铅笔盒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天平,知道天平的两边重量完全相同时,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学会了等式和方程的含义:等号两边

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2.同学们,你们做过天平游戏吗?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天平一起来探索等式的性质。(板书课题:等式的性质) 二、互动新授 1.课件出示教材第64页情境图1第一个天平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通过图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主回答,学生可能会回答: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把茶壶,右边放了两个茶杯,天平保持平衡;这说明一个茶壶的重量与2个茶杯的重量相等。 引导学生小结:1个茶壶的重量=2个茶杯的重量。 追问:如果设一个茶壶的重量是a克,1个茶杯的重量是b克,能用式子表示吗? 让学生尝试写出:a=2b(师板书)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在天平的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茶杯,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先让学生猜一猜,学生可能会猜测出天平仍然平衡。再追问: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因为两边加上的重量一样多。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等式的性质》word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同学们要知道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一)学会解决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出示图,学生根据图独立填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20 20+10=20+10 X=50 X+20=50+20 50+a=50+a 50+a-a=50+a-a X+20=70 X+20-20=70-20 提问:比较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4 学生自学,不懂的问题和同组同学交流,能解决的就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例4中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能由学生解决的就由学生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解决。 一是方法:根据等式的性质把含有未知数的这边化简成就含有一个未知数。 二是检验:把计算的结果代到原式,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 三是强调书写的格式。 小结:求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完成“试一试”“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及时分析错误原因,帮助他们弄懂。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一的第4、5、6题。 第4、6题做在书上,第5题写在作业本上。 板书: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X+10=50 解: X+10-10=50-10 X=40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0页,例5、例6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 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 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 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 (1)指名读题。 (2)生独立填写在书上,集体核对。 (3)你是根据什么来填写的? 三、教学例六 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 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 5.生独立计算,指名上黑板。全班核对。 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2课时)》精品教案

《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第2课时)》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二)学会解决简单的方程。 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难点:根据等式的性质(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方程。 教学流程: 一、知识回顾 1.说一说,我们知道了等式的什么性质呢?(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解方程。 二、探究1 1.探究 教师导入语:左边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小天平,如果把他们左右两边的物体都放在右边大天平上,你会发现什么呢? 问题:请根据图,列出等式或者方程。 答案:x=20 2x=20×2 2x=40 问题:左边是大天平,如果把他们左右两边的物体各自平均分成3份,放在右边的3个小天平上,你会发现什么呢?请根据图,列出等式或者方程。说一说,第一个方程是如何变成第三个方程的呢? 答案:3x=60 3x÷3=60÷3 x=20 问题:你还能再写几组这样的方程或者等式吗? 答案:x=5 →3x=5×3 →3x=15 8x=40 →8x÷4=40÷4 →x=5 问题: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呢?说一说,第一个方程是如何变成第三个方程的呢? x=20 →2x=20×2 →2x=40 3x=60 →3x÷3=60÷3 →x=20 2.总结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问题:为什么等式两边不能乘或者除以0呢? 3.活动1: (1) 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x ÷2=18 0.7x=3.5 x ÷2×2=130×2 0.7x ÷0.7=3.5 答案:x ÷2=18 0.7x=3.5 x ÷2×2=130×2 0.7x ÷0.7=3.5÷0.7 (2) 1、根据等式的性质在 里填运算符号,在 里填数。 x=4 12x=48 X =4 12x =48 答案: x=4 12x=48 x×5=4 ×5 12x ÷12=48÷12 问题:你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答案: 因为第二个方程的左右两边都除以12,左边就只剩下了x ,一下子就知道了x 的值是多少了。 三、探究2 1.探究 花园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下图)求试验田的宽。 教授引导语:你算出试验田的宽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答案: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960÷40=24(米) 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列出方程40x=960,然后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这个方程。 40x=960 解:40x ÷40=960÷40 x=24 教师追问:方程的两边为何都要除以40呢? 答案:我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想的,这样等式才成立。 问题:x=24是不是方程40x=960的正确答案呢? 答案:把x=24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 如果把x=24代入原方程,左边是40x =40×24=960,右边也是960,所以x=24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当长方形的长是40米,宽是24米,长方形的面积就是960平方米 2.总结 y-4 y-4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8)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4.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教学目的: 通过操作,分析得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 难点:简单的不等式变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回顾不等式概念 (出示投影1) ⑴水果店的小王从水果批发市场购进100千克梨和84千克苹果,你能用“>”或“<”连接梨和苹果的进货量吗? ⑵几天后,小王卖出梨和苹果各a千克,你能用“>”或“<连接梨和苹果的剩余量吗?教师提示:⑴100 ________84; ⑵100-a________84-a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上述问题,并展开讨论。 二、想一想,认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1、提出问题:在不等式5>3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2,在横线上填“>”或“<”号 5+2________3+2;5-2________3-2 2、学生活动:⑴自己写一个不等式,在它的两边同时加上、减去同一个数,看看有什么结果?⑵讨论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3、教师活动:⑴让学生多次尝试;⑵参与学生讨论; ⑶归纳指出: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用字母表示:若a>b,则a+c>b+c用a-c>b-c。 三、做一做,进行简单的不等式变形 1、(出示投影2) 例1、用“>”或“<”填空 ⑴已知a>b,a+3________b+3;⑵已知a>b,a-5________b-5。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此题。 [说明]解此题的理论依据就是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进行变形。 2.例2.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5 (2)3x>2x+2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将这个不等式变形。 师生共同分析解答; 教师指出:像例2那样,把不等式的某一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称为移项,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相类似。 四、随堂练习 P135 练习1,2、 五、小结 1、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1;移项。 2.简单不等式的变形. 六.作业 1、P137 习题4.2 A组第1.(1)(2),2. 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