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年)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

(2015-2020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和上海市教育中长期改革规划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对接落实《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破解制约学院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瓶颈问题,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落实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促进内涵式发展,实现全国一流农林职业院校发展目标,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学院概况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上海市唯一一所以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入选上海市特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5年获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连续9届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享有“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等称号。

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为农服务、特色立校”,办学定位是特色性应用技能型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技能型农业人才。学院现设有五系二部(园艺园林系、动物科学技术系、农业生物与生态技术系、农业经济管理系、农业信息工程系、基础部、思政部),22个专业。学院教职工编制数为218人。

(二)改革基础

近年来,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

—1—

服务水平提升和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为深化综合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凸显农林办学特色

优化专业布局,形成了覆盖农林牧渔、特色鲜明的“种植类、养殖类、农业生物与生态类、农业经济类、农业工程类”专业群格局,涉农专业超过70%。大力拓展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人才培养途径,与9家农业龙头企业及崇明县农委建立了稳定的校企、校政合作关系,建有校企双主体教学班和现代学徒制班18个。

2.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学院现有上海市教学名师5人,上海市优秀教学团队4个;实施“优青培养计划”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构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农耕文化氛围

以“尚农乐耕生生不息”校训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创建校歌、校徽,传承“上农之春”文化品牌,建设“上农韵”亲水平台、百农图、校训石、农业节气和农业谚语道旗等文化设施,营造农耕文化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4.整合校内优势资源,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建设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服务团队,围绕上海“三农”开展科技咨询与宣传、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服务工作;利用实训基地资源,推进各类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为上海市乃至全国中小学生及青少年提供职业体验、农业科普、社会实践等服务;学院师生以多种形式志愿服务西

—2—

部。

5.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学院发展基础

学院从仅松江一地161亩的土地规模拓展到1452亩,生产性实训基地分布松江、浦东、奉贤三地,总建筑(包括构筑物)面积由原先不到10万平方米扩展到17.5万平方米;依托上海市特色职业院校建设,教育教学条件大幅改善,为学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发展瓶颈

内部治理结构尚不能充分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人才培养模式尚不适应农业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与结构尚不能完全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综合保障能力和办学绩效水平尚不能满足学院事业发展的需求。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以落实上海市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关要求为引领,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激活办学活力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定位,办出特色;面向“三农”,优化专业;注重内涵,夯实基础;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准确把握和凝练打造学院的独特定位,坚持特色立校,错位竞争,避免同质化倾向,把学院建设成为上海农业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全面对接上海建设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抓住上海整建制创建国家

—3—

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进一步优化调整专业课程及方向,既要立足行业,更要服务行业,提高毕业学生在“三农”领域的集聚度和稳定性,提高对上海“三农”事业发展的贡献率。

全力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坚持苦练内功,厚积薄发,力戒浮躁,找准现阶段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把提高育人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适度数量规模,着力在提高质量效能上下功夫。

以创新驱动发展。树立现代职教理念,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新办学治校模式,以改革推动发展,防庸治懒,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和潜能,使学院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组织。

(二)改革目标

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和治理体系,建立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和科学合理的教师发展激励机制,构建适应农业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满足学院发展需求的资源配置模式。至2020年,学院内涵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办学特色愈加鲜明,办学实力显著增强,实现全国一流农林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

三、重点任务与关键举措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

1.构建学院自主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内部管理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强化执行力度。健全完善学院党委会和院务会议工作机制和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建立重大决策专家论证、咨询制度。实行党代会常任制,党委每年向党代会报告

—4—

工作。建立行政向党委定期汇报工作制度,对于党委会要求行政落实和执行的重大决议,由院长代表行政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进程。

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代会制度在学院民主管理中的作用,确保教职工代表大会职权的全面落实,提高教代会运行质量。进一步完善校务公开民主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格局,提高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充分调动学院各方面人员参与民主办学的积极性。重视与发挥学院群团组织参与民主管理的作用。

建立健全风险规避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加强学院和二级单位(部门)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建立监督工作体系。认真实施“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目录,进一步严格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学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立系(部)大额资金使用报销会签制度。严格财经、基建、后勤、招生和科研重点领域的监管、工作程序和经费使用管理制度,认真实施教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四级管理体制。加强招生考试录取工作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进重要考试标准化考场建设。

2.健全以学院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

建立以学院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机制。建立规章制度审查、清理与监督执行机制,明确规章制度制定、修改和废止程序。依据法律法规和学院章程开展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与汇编公布。定期开展规章制度清理工作。

3.规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运行

完善“学术立校”“教授治学”的学术治理体系。把专业建设、人才

—5—

培养方案、科研方案、学术评价、学风建设等交由学术委员会审议或决策。完善学术委员会委员遴选机制。制定并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能力提升计划。制定内部学术管理相关制度,保障激励机制。

深化校内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优化校内机构设置,理顺机关部门职能,规范工作流程及标准。行政工作实行“限时办结制”及相关责任追究机制。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推进专业设置机制改革

完善专业设置调整快速响应机制。制定《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调整管理办法》,形成良好的专业设置管理运行机制,切实对接上海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5.推进学院招生方式改革

学院农业专业招生方式改革。探索更加灵活的学校招生办法,畅通爱农、愿投身农业事业的考生的选拔渠道。建立招生与就业、招生与专业调整的联动机制。

6.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园艺技术专业与农业信息技术专业先行试点现代学徒制工作,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形成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的育人格局。

完善和实施适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6—

纳入学分管理。改革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扩充校本教材数量,改革课程考核内容和方式。

大力推进双证融通专业建设。深化旅游管理专业“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工作,推动涉农各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融合、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真实情境融合、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融合。

建立中高本相互衔接的现代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优化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贯通专业在课程体系、教材开发、师资配备、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一体化设计。

推进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力度,结合专业特点,开发系列数字化教学资源(微课、动画、虚拟仿真等)。

强化教学质量保障措施。严格落实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第一负责人制度及各级领导干部听课制度。

7.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开发和引进国际优质教学资源。积极推进与国(境)外同类职业院校开展“3+1”“3+2”学历和学分互认等交流项目。引入国际农林类专业标准、课程体系、优质公开课等优质教学资源,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

拓展学生国(境)外学习实习项目。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与学院现有的国(境)外同类院校在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开展教育合作。积极推进与我国台湾地区、东南亚和其他欧美国家的农林类院校开展学习实习、顶岗实习等项目,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8.构建学院德育和体育教育工作体系和内容

—7—

建立全员育人导向的德育工作大格局保障机制。整合党群部门、思政部、学生条线的德育队伍资源,建立德育队伍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全院德育工作定期会议制。

创新德育工作载体模式。加强互联网+模式、易班等学生互动开放平台的内容和功能建设,加快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记录册》电子档案建设,建立德育学分制。丰富道德讲堂的形式,邀请思政名师、大家开设思政专题讲座。

构建农耕文化特色鲜明的育人环境。围绕校训、校歌、校徽的丰富内涵,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一支部一品牌建设,打造三农原创话剧。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配齐建强宣传思政队伍,着力推进人员素质培训提升。加强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并实现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双重身份、双重待遇、双线晋升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实施平台。建立和完善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团队、心理咨询团队、团学和党建团队、学生事务管理团队、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等。

优化德育教学模式。创新思政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优化思政课教材内容,突出学生需要、现实需要,突出党的三农政策和理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学方式,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建设。

着力推进大学生资助及就业工作。建设学生就业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就业评估体系建设。建立“学院-系部-班级”三级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和奖助学金评审小组的管理、评审、监督管理机制,努力搭建经济资助、

—8—

心理资助、学业资助、就业资助4项平台。

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设体育课趣味类和新兴运动项目,加大学生选择体育项目的自主权。将农耕文化与体育课教学有机融合,打造具有农林特色的体育品牌。建立和完善晨跑制度、体育社团制度、体育运动队训练比赛制度。

9.推进继续教育转型发展

构建服务区域农业从业人员的农林终身教育培训体系。依托现有两大学历教育合作办学平台,继续推进农业基层干部及一线科技服务人员的学历和综合素质提升。统筹与依托学院优质教学资源推进服务区域农业从业人员的农业继续教育。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专项经费,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三)推进人事管理机制改革,激发师资队伍活力

10.深化学院人事制度改革

实行管理人员职员职级制。提升管理人员晋升空间的有效途径,积极改善、打通职员晋升通道,设置非领导干部岗位相应职位。加强行政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让管理人才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

完善各级各类人员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及激励机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分配制度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相结合,在体现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下,进一步优化薪酬结构。建立基于分类管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不同系列人员的分类考核和管理,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管理模式。

建立学院骨干教师与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双向流动机制。积极建

—9—

立校企双向兼职聘用机制,通过聘请行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外聘教师、特聘教授,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担任技术指导等方式,优化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和比例,提高教师技能水平。

1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思想引领、制度约束、典范激励等方式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实行教师职称晋升师德一票否决制。

探索学院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相互委托管理和购买服务的机制。通过职能转移、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等形式,积极探索能够吸引优质社会办学机构参加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增加社会力量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比重,实施部分课程劳务外包。

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开设不同类别、不同主题的青年教师培训活动,完善培训体系,鼓励青年教师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国内外访学、新进教师培训、校内优秀青年教师专项支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及“带教制”等方式,促进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

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和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积极鼓励教师优先选择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业合作社等农业基层单位进行实践锻炼。通过与上海市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园艺所等相关科研院所优势互补开展相关技术服务工作,探索“院所技术服务联盟”机制。鼓励教师留职留基自主创业,带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产教融合度

12.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厂中校”“校中厂”建设。积极寻求合作企业,拓展“厂中校”

—10—

资源,保证每专业至少建有一个“厂中校”。充分规划和利用现有四块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资源,将企业生产场所引入学校,以共赢为原则,建立校企共建共营合作模式。

13.创新办学模式及科研成果转化平台

组建现代都市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多元投资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健全董事会、理事会等形式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

搭建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成立以校内师生员工和企业经营者为主要成员的经营实体。鼓励教师科研成果转让或转化,开展职务科技成果等知识产权处置和收益分配改革,改善科技成果转化权益奖励制度,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70%用于奖励。

14.推进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探索实训基地特色发展的运行模式。优化实训基地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实训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实现一专业一品牌或一专业一产品。建立实训日常事务和实训生产标准化管理机制,开展管理标准化评估建设。

构建产教研协同创新组织。依托学院实训基地,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院基地生产项目,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育领军人物,形成一支技术过硬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团队。建立一专业一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技能大师及其工作室团队的领军带动作用。

(五)完善资源配置体系,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和办学绩效水平

15.实施资源保障能级提升工程

构建资源保障信息系统平台。实施无线监控、远程抄表、新型计量表具等项目建设,完成地下管网数字化地图、房屋建筑分类数据、水电气设

—11—

施设备无线控制等技术改造,构建以信息化平台为基础、软硬件一体化、实物和虚拟环境相对应、覆盖各类资源监管的资源保障信息系统平台,形成实时动态、快速响应的管理机制。

推进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校园建设。推进和扩大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采用热电联动、集中供热、合同管理等方式,实现校园能源多元化、节能综合化的管理新形态。改造和完善供水管网,开展监控平台、中水系统、节水灌溉、废水循环利用等项目建设。结合“四位一体”校园形态建设,重点实施花园单位、生态校园环境优化改造和管理,通过实施节约资源、垃圾分装处理、控制污染、完善控烟机制、改善绿化生态等措施,着力建设环境友好型校园。

16.改革财务和资源监管服务体系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提升经济活动风险防控水平。制定完成学院内部控制手册。加强财务管理机构建设,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网上申报预算、网上收缴学费和网上报销审批,实现财务信息和学生缴费信息的远程查询。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内部公开制度。引入专业化财务服务企业承担学院财务管理中记账和收支业务,实现财务管理社会化。

开展教学与公共设施投入的绩效评估。建立以绩效评估为重点的实验实训设备和公共设施投入综合运行考核评价机制,配套建立相应激励与约束机制。逐步对接财务预算管理体制,把教学与公共设施投入的绩效评估和其他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一同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指标,推进预算管理覆盖事前管理、事中监控、事后绩效考核的全过程管控模式改革,切实提

—12—

高学校预算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双组长的学院深化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统筹谋划综合改革方案,把控改革方向,指导和监督重大改革任务的推进和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改革工作的实施和协调。

(二)完善工作机制

根据学院综合改革方案分解细化各项改革任务,逐项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的原则分步分类推进改革。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建立单位和部门参与改革的激励机制。通过定期督查对改革进展情况进行跟踪,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建立重大改革项目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防控改革风险。

(三)整合校内外力量

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争取获得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的更大支持,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学院改革。同时,整合学院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全力支持综合改革,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加强资源配置的科学性,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力求综合改革的效益最大化。

(四)加强宣传引导

加强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宣传指导,依托校内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实施综合改革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落实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的各种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形成广大师生员工

—13—

齐心协力支持并参与学院综合改革的新局面。

—14—

黑龙江农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农垦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挑战杯”计算机知识比赛 之 平面设计比赛主办单位:计算机教研室 2008年6月20日

平面设计比赛通知 (1) 平面设计比赛参加评审教师名单 (2) 平面设计比赛流程 (3) 参加平面设计比赛报名学生名单 (4) 参加平面设计比赛实到学生名单 (5) 未参加比赛学生原因 (6) 平面设计比赛评分标准 (7) 平面设计比赛成绩 (11) 平面设计比赛结果 (12) 学生平面设计第一、二名作品展 (13)

一、比赛内容:利用PHOTO SHOP CS进行图形绘制、图像合成、黑 白图像上色、图像编辑。 二、比赛时间:90分钟。 三、比赛地点:学院第一微机实验室 四、参赛对象:全院学生。 五、比赛规则: 1、要认真看要求并按要求去完成图形的绘制、编辑和保存。 2、按试题描述去完成每一幅图的制作,并和样张相对照力求达 到样张的效果或更好。 3、要注意文件的保存一定要按描述的去保存,每道赛题的素材 都在“素材和样张”的文件夹中。 4、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效果的制作,并使图像能在色调 和拼合上达到描述的要求为佳。 六、评分标准: 七、比赛时间:6月5日晚7:00—8:30,按要求当堂上交比赛作品。 八、奖项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纪念奖3名。 计算机教研室2008年6月3日

平面设计比赛参加评审教师名单 组长:李家望 成员:徐伟杜鹏王丽丽

平面设计比赛流程 一、入场: 1、时间:2008年6月5日下午19:00 2、版书设计:徐伟 3、负责人:李家望王悦悦 4、介绍评审员:李家望 5、平面设计比赛负责人:李家望 二、平面设计比赛: 1、开始:2008年6月5日下午19:00 2、结束:2008年6月5日下午20:30 3、记录成绩:2008年6月8日 4、负责人:李家望杜鹏徐伟王丽丽 5、监考教师:王悦悦徐伟于永富靳鹏李家望 六、评审平面设计作品:李家望徐伟杜鹏王丽丽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概况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于2002年8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广西农业学校,创办于1942年1月),是广西唯一一所以农类专业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是引领广西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 学院位于南宁市大学东路美丽的相思湖畔,校园内树木葱茏,环境清新优雅,文化氛围浓厚,是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学府。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7500人,成人学历教育学员1100多人。 【办学思路】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能力为本位,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推行工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走产学研用结合发展的道路,创新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坚持“质量立校,管理治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打造“名牌学校、名牌教师、名牌专业、名牌产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不断拓宽办学途径,提高办学的国际合作水平。 【师资建设】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专业(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与选拔,引进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充实师资队伍,改善教师队伍的素质和结构,加大对中青年教师

的教育培训力度,完善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形成激励的长效机制,选派教师到生产企业或管理一线开展实践锻炼,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现有在职教职工447人,其中专兼任教师307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72人(含正高8人),“双师型”教师85人。建成了自治区级教学团队,食品加工技术专业获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并记集体二等功;获“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奖”1人,“自治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 【专业建设】学院现设有8个系3个部共11个教学部门(生物技术系、园艺工程系、动物科学技术系、商贸管理系、电子信息工程系、外语系、食品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公共基础部、社会科学教学研究部和继续教育部)。开设有生物技术及应用、园艺、城市园林、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动物医学、食品加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商企业管理、计算网络技术、应用越南语等37个专业(含方向),形成了以农类专业为主,农、工、经、管、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其中畜牧兽医、种子生产与经营、食品加工技术、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等5个专业被广西教育厅认定为广西高等学校优质专业。《果树生产技术》、《养猪与猪病防治》、《食品生产单元操作》等3门课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经济植物快繁技术》、《管理学基础》、《食品工艺》、《果树生产技术》、《养猪与猪病防治》、《食品生产单元操作》、《食品分离纯化技术》、《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和《植物与植物生理》等9门课程被确定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食品分离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号)、江苏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苏发〔〕号)以及江苏省科技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省级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改革的试点方案》(苏科计发〔〕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横向科研项目(以下简称“横向项目”)是指以市场委托方式从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取得的非政府计划安排的科研项目,包括联合研究、委托研究、科技攻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与成果转让等。由政府有关部门立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要求院开具税务发票的科研项目,属于横向项目。 第三条横向项目按照合同制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科研人员承担的横向项目在业绩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定活动中与相应纵向项目同等对待,具体认定如下:单个项目到账经费万元及以上或一年内累计到账万元及以上等同于一项国家级项目;单个项目到账经费万元及以

上或一年内累计到账万元及以上等同于一项省部级项目;单个项目到账经费万元及以上或一年内累计到账万元及以上等同于一项市级项目。实际到账经费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认定。 第四条横向项目应坚持诚信、互利、公正、自愿的原则,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得损害院声誉和利益。涉及国家安全或重大经济利益需要保密的技术进入技术市场,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章项目管理 第五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横向项目的管理与审批,未经审批或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的名义对外承接横向项目。 第六条财务管理部门负责横向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及时办理经费入账和收支核算工作,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合同和相关法规使用经费。 第七条研究所(中心)是横向项目的业务管理单位。横向合同签订前,研究所(中心)应对合同条款逐条审定,重点对技术条款、经费支付及使用条款、验收要求、知识产权权属以及违约责任、纠纷解决方式等进行核查。研究所(中心)应当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合理配置资源,为横向项目的执行提供条件保障,督促项目负责人遵守有关规定,按照合同的约定开展研究工作,承担项目具体管理和经费监管责

2020年整合1.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名单名师精品资料

附件1 2016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培养对象名单 (共500人) 常熟理工学院(4人) 赵杰宏、戴军、耿飞、季春燕 常州大学(7人) 彭伟、刘玉兰、刘德龙、汪称意、庞明军、李栋、王峰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3人) 张安凤、唐爱平、刘艳云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3人) 罗元、刘文斌、陈绘如 常州工学院(3人) 于洁、乐传俊、施维成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人) 何雅琴、黄敏高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人)

沈治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4人) 刘霞、杨会、杨丹、牛杰 东南大学(7人) 单平基、张静宁、刘倩、张一卫、杨明、罗桑、武秋立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1人) 刘媛媛 河海大学(7人) 华民刚、傅卓佳、赵大勇、赵兰浩、陶爱峰、庄妍、白雪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3人) 殷红梅、杨帅、刘万辉 淮海工学院(6人) 张瑞、马娟娟、杨瑞、吕小光、李明东、史大华 淮阴工学院(5人) 孔凡柱、朱雨富、熊清平、陈亚东、毕艳红 淮阴师范学院(5人) 王爱军、殷竟洲、郭立强、臧庆佩、纪剑辉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1人) 毛峰 江南大学(7人) 王建华、邓嵘、蔡以兵、钱鹏江、李想、缪铭、赵鹏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1人) 陈子银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1人) 滕罕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3人) 解瑞卿、周永刚、窦勇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3人) 张清波、徐莉、朱平 江苏大学(7人) 李炳烁、刘素霞、唐华、刘俊萍、张忠强、刘继展、杨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5人) 万东升、陈华、朱平、刘学军、王丽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4人) 范晔、蔡彬彬、刘桂阳、陈伟伟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3人) 沈雁、陈永、于家凤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1人) 李立胜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3人) 张冬冬、聂超、宋鸣子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4人) 蒲新征、史志鹏、陶祥令、田国华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4人) 黄莉娟、丁天明、程欣、孙玉娣 江苏警官学院(4人) 蔡栋、焦海博、周晔、徐尚青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4人)朱长春、唐荣、汪洋、沈宏 江苏科技大学(7人)

江苏省农业科研系列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

XX省农业科研系列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资格标准 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准确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创造性地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取得具有较大应用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发表、出版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著作;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X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献身于农业科学研究事业的精神。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 (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或相应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以上,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虽不具备规定的学历(学位),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或具备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 获得国家三等奖以上或省(部)一等奖前2名,或省(部)二等奖第1名;或者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者作为科技开发项目第一负责人,在任期内,本人完成的科技开发纯经济收入平均每年60万元以上; 2. 作为第一作者,在学报或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5篇专业论文,或者作为第一作者正式出版专著或译著,其中本人实际撰写20万字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按照《XX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要求。 第三章评审条件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暂行)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育和建设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优秀科技创新群体,进一步提升我院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管理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期为三年,暂定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3-5个。学校将择优推荐参加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的评选。 第二章评选范围和条件 第三条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在各院、部组建科技创新团队的基础上申报,团队人数5-7人为宜,每个团队应由1~2名高级职称(或博士)、3~4名中级及一定数量的企业科研人员组成。鼓励跨学院、跨部门组合,以提高集成度,发挥群体优势,并形成相对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研究团队。 第四条科技创新团队要有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有明确的建设目标和研究方向,有量化的考核指标和预期成果,并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开展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第五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研究群体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 第六条科技创新团队的工作氛围和环境条件良好,已基本配备能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设施和条件,团队负责人及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第七条科技创新团队的学术水平在高职院校同行中应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具有较高水平科研成果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理工类科技创新团队近三年申请专利数不少于2项,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不少于2篇;文科类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期刊论文

发表数不少于4篇。 第八条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在近三年内原则上应主持(承担)市厅级以上科技 任务,科技创新团队成员近三年纵、横向科研到账经费理工类不少于5万元,文科 类不少于2万元。 第三章申评程序 第九条团队申请。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填写《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申报表》,随附相关材料交所在院、部。 第十条部门推荐。各院、部根据本部门“十三五”科技任务和科技工作发展要求,对所申报的科技创新团队工作业绩和科研工作思路进行初审,提出推荐意见,将科技创新团队评审表及相关材料提交科技产业处。 第十一条学校评审。学校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报分管校长审批。 第十二条审批发文。分管校长审批后,科技处发文公布科技创新团队名单。 第十三条考核验收。校级科技创新团队三年建设周期满,经学校验收合格后,授 予“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 第四章建设经费及奖励 第十四条科研启动经费: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文科类)科研启动经费为1万元,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理工科类)科研启动经费为2万元,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参照学 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第十五条学校将择优推荐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参加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的申报 评选,优先推荐申报厅市级以上项目或项目评奖。 第十六条学校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审过程中充分考虑校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团队教 师的职业、职称发展,优先设岗并推荐申报本岗位系列高一级职称。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复习题13

材料成型基础习题集 一.解释名词 铸造:将热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的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冷却后获得铸件的方法。 收缩:铸件在液态、凝固态和固态的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体积缩小现象,合金的收缩一般用体收缩率和线收缩率表示。 金属型铸造:用重力浇注将熔融金属浇人金属铸型而获得铸件的方法。 流动性:熔融金属的流动能力,仅与金属本身的化学成分、温度、杂质含量及物理性质有关,是熔融金属本身固有的性质。 可锻性:衡量材料能够进行压力加工难易程度的工艺性能,包括材料的塑性和变形抗力。 自由锻:只用简单的通用性的工具,或在锻造设备上的上、下砧间直接使坯料变形而获得所需几何形状及内部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热影响区:焊缝两侧,由于焊接热的作用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的区域。 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加工方法。 焊接电弧:焊件与焊条之间(或二电极之间,电极与焊件之间)的气体介质产生的强烈 而持久的放电现象。 胶接:用胶粘剂产生的机械结合力、物理吸附力和化学键合力将两个制件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工艺方法. 二、判断正误 1、确定铸件的浇注位置的重要原则是使其重要受力面朝上. (╳) 改正:确定铸件的浇注位置的重要原则是使其重要受力面朝下. 2、钢的碳含量越高,其焊接性能越好. (╳) 改正:钢的碳含量越高,其焊接性能越差. 3、增加焊接结构的刚性,可减少焊接应力. (√) 4、铸件的所有表面都应留有加工余量。(╳) 改正:铸件的所有表面不一定应留有加工余量。 5、凝固温度范围大的合金,铸造时铸件中容易产生缩松. (√) 6、凝固温度范围越大的合金,其流动性越好. (╳) 改正:凝固温度范围越大的合金,其流动性越差。 7、锻造加热时过烧的锻件可用热处理来改正. (╳)

1.2018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名单

附件1 2018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名单 (共350人) 南京大学(3人) 但汉松、陶敏、周嘉昕 东南大学(4人) 黄晓东、卢文超、王晓英、钟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人) 郭训忠、鲁峰、史勇杰 南京理工大学(3人) 班恬、黄勇、李晓斐 河海大学(3人) 傅中秋、刘磊、王华 南京农业大学(3人) 侯毅平、冉婷婷、杨海水 中国药科大学(3人) 丁杨、王鹏、言方荣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3人) 石琨、张玮、周楠 江南大学(4人) 李可、孟宗、唐忠宝、夏小乐 中国矿业大学(4人) 盖艳琴、芦慧、苗真勇、王迎超 南京邮电大学(3人) 金正猛、张军、张新稳 南京林业大学(4人) 陈赢男、黄耀兵、王志国、张永兴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人) 马荣、孙善磊、陶涛 南京工业大学(4人) 方正、付光辉、刘玲玉、潘宜昌 南京师范大学(4人) 陈庆荣、沈杏培、宋海亮、朱瑞林

南京财经大学(3人) 李永乐、裴斐、徐德华 南京医科大学(3人) 刘明兮、王军、夏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3人) 卞尧尧、郭杨、乔宏志 南京审计大学(3人) 李丹、刘国城、牛华伟 南京体育学院(2人) 李强、叶小瑜 南京艺术学院(2人) 徐倩、尹悟铭 南京工程学院(3人) 葛乐、童莹、张红兵 江苏警官学院(3人) 路艳娥、潘艳艳、苏艺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3人)

常晓茗、冯元、张立松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3人) 陈进武、倪艺洋、郑洁 江苏师范大学(4人) 刘伟杰、刘新、隆英强、周勤 徐州医科大学(3人) 曾平、郭梦喆、颜超 常州大学(3人) 黄薇、彭浩平、石林 江苏理工学院(3人) 胡江胜、林伟、欧军飞 苏州大学(4人) 李燕领、王要玉、王义鹏、赵应声 苏州科技大学(4人) 蔡新江、陈佳佳、杨传明、张芳 常熟理工学院(3人) 房勇、李亚峰、朱颖越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目录第一部分一二第二部分 一指导思想 10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10 第三部分 项目一重点专业建设 13 Ⅰ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13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13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15 三建设内容 16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23 Ⅱ园艺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30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30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32 三建设内容 33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44 Ⅲ林业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52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52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54 三建设内容 55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65

Ⅳ园林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71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71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73 三建设内容 73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 85 Ⅴ畜牧兽医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93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 93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 95 三建设内容 96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105 Ⅵ非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群建设113 一行业背景与建设基础113 二建设目标与重点115 三建设内容116 四资金预算与预期成果124 项目二办学体制与教学管理社会服务第部分 一组织保障140 二资金保障141 三制度保障151 四防范风险危机153 第部分1作物生产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2园林工程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3园林植物栽培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4畜牧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5动物医院建设经费预算6植物保护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7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8园林规划设计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9动物疾病防控技术实训中心建设经费预算10食用菌生产教学工场建设经费预算表11生物技术综合实训中

苏州农业职业学院苏州农业职业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苏州农业职业学院-苏州农业职业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 一、学校名称: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部标代码:12808 三、学院性质:普通公办高校 四、办学层次:全日制专科 五、院址:苏州市西园路279号邮编:215008 六、录取规则: 1、学院根据教育部和各省的相关政策,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 2、各专业的选测科目要求:历史或物理。 3、学业水平测试等级要求:必测科目为4C,技术科目为合格。 4、学院根据各省普通高校招生委员

会划定的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招生计划的1:调档,进档考生按投档分排序,当投档分相同时,则参考考生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择优录取。 5、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需参加本省统一组织的艺术测试联考,联考美术专业课成绩合格,文化课成绩达到本省招生办统一划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且学业水平测试D级不超过三门,按总成绩由高到低择优录取。入学报到时需自带本省美术专业课联考成绩合格证。 6、所有专业均不限男女生比例。苏州农业职业学院体检参照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七、收费标准: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物价局、财政厅相关文件的规定,我院2016年各项收费标准如下: 学费:各类型收费标准不同,详见各省招生计划报。

宿费:4人间公寓收费标准为1200元/年·生;6人间公寓收费标准为1000元/年·生;普通宿舍600元/年·生。 八、毕业证书:毕业证书由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颁发。苏州农业职业学院 九、学年奖学金设置:一等奖2000元,二等奖600元,三等奖300元,四等奖150元。奖励覆盖面达40%。 十、咨询与联系方式:考生可通过学院的互联网或电话咨询招生信息,学院招生录取结果在各省同批次录取结束后即在学院网上公布。 网络实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咨询电话:9 2016年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 一、学校名称: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国标代码:12808 三、学院性质:普通公办高校 四、办学层次:全日制专科

江苏省农业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 - 江苏省农业科研系列研究员

附件1 江苏省农业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 一、江苏省农业科研系列研究员资格条件(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资格标准 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准确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创造性地解决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取得具有较大应用推广价值的科技成果;公开发表或出版本专业高水平的论文、著作;熟练运用外语和计算机获取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资格条件适用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等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三条政治思想、职业道德要求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献身于农业科学研究事业的精神。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年度考核均为合格(称职)以上。 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出现如下情况之一,在规定的年限上延迟申报:(一)年度考核基本合格(基本称职)及以下或受警告处分者,延迟1年以上; (二)受记过以上或相应处分者,延迟2年以上; (三)伪造学历、资历,剽窃他人成果等弄虚作假者,延迟3年以上。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 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大学本科毕业(学位)以上,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二)虽不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资历,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或具备规定学历(学位),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获得国家三等奖以上或省部一等奖前2名,或部省二等奖第1名;或者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者作为科技开发项目第一负责人,在任期内,本人完成的科技开发纯经济收入平均每年60万元以上; 2、作为第一作者,在学报级刊物或国家级专业刊物上发表5篇专业论文,或者作为第一作者正式出版专著或译著,其中本人实际撰写20万字以上。 第五条继续教育要求 取得副研究员资格后,按照《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要求,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继续教育,达到规定要求。第三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专业理论知识要求 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开拓性的研究工作,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趋势。 第七条专业技术工作经历(能力)要求 能根据国家需要和学科发展提出本学科研究方向或科技开发的方向,选定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开创性的研究课题,或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或确定新的具有重大推广应用前景的科技开发项目。作为主持人主持完

2020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名单

2020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名单 (共80个) 学校名称带头人姓名优秀教学团队名称 南京大学王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创新教学团队 东南大学张小向线性代数与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团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雷磊智能通信网络教学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吴鹏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 ★河海大学李国芳水文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薛晓明物证技术教学团队 ★江南大学王周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中国矿业大学邵虎大学数学实践教学团队 ★南京师范大学姜涛刑法学课程群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周剑锋过程装备先进设计与制造教学团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巩在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 南京邮电大学刘芫健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 南京林业大学魏洋土木工程教学团队 ★南京医科大学徐艳口腔医学实践教学团队 ★南京艺术学院孙为融媒体视阈下的传媒艺术跨专业编导与影制创新教学团队★南京财经大学杨继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 南京审计大学樊士德经济学专业TMPP教学团队 南京工程学院巴志新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蒋波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徐州医科大学张咏梅麻醉学教学团队 ★常州大学薛冰化工设计教学团队 江苏理工学院陆玉梅应用型本科双创人才教育教学创新团队

苏州大学杨旭辉中国文学经典阅读教学团队 常熟理工学院陈庆樟汽车运用技术教学团队 ★南通大学张伟非织造材料与工程教学团队 江苏海洋大学蒋廷臣海洋测绘教学团队 淮阴师范学院郭兴利法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淮阴工学院高荣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盐城师范学院岳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群教学团队盐城工学院王春霞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扬州大学陈爱国体育心理学教学团队 ★江苏大学杨娟材料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团队 ★江苏科技大学周宏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江苏警官学院刘蔚文侦查学教学团队 宿迁学院李明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实施方案 ?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更加灵活、更加开放的教育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职业教育与其它类型教育的沟通和衔接,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建立,根据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院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院的教学资源条件和现有专业的特点,在00级开始进行学分制改革实践的基础上,修订本实施方案。 第一款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第一条实施性教学计划的课程分两大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各类课程中采用课程模块,组合成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方向的知识结构。

1.必修课:指为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包括基础课程、部分主干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一些必修教学环节。 2.选修课:指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修习的课程。选修课应根据社会需求和专业学科发展方向所开设的反映人才知识结构要求的课程,也是为扩展学生知识领域,体现不同学科交叉和渗透所开设的课程。选修课分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选课)。 (1)专业选修课:指学生在学院提供的选修课范围内,按规定要求选修一定学分,以明确专业方向或以深化、拓宽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2)公共选修课:指扩大学生知识面,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和潜能的课程。全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及发展状况自由选修。 第二条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学分比暂定为60-70%、15-25%和10-15%。今后学院应根据教学资源条件和专业特点,适当增加选修课的开出,提高选修课比例。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摘要:分析了在国家实施种业新政和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研究提出了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包括将商业化育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提升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能力和挖掘在非主要农作物育种领域的研发潜力等。 关键词:种业新政;商业化育种;基础性研究;育种竞争力2011年4月,被业内称之为种业新政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确立了农作物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地位,提出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2013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发布,强调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突出以企业为主体,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1-2]。国家对现代农作物育种体系进行战略布局,对科研育种的功能主体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育种竞争力 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周明月 刘 钦 孙洪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210014)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探索性研究项目[CX(12)5094] 通信作者:孙洪武 假冒伪劣种子的违法行为,有效的规范种子市场秩序,积极维护农户的权益。 3.4 企业要加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意识 随着农户商品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增强,选购玉米种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还要综合考虑售后服务和技术指导等客户需求。未来种子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自身一方面要加强科研创新,提高品种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服务意识,积极满足农户的合理要求。对待品种在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企业要积极处理,找明原因,积极维护农户的权益,树立在农户中的信誉。 总之,在市场经济大潮下,我国的玉米种子产业想要获得质变性的发展,必须要打破固有的传统模式,减少行政干预,增加市场调节,加快品种创新,增强品种保护,净化市场环境,重塑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扭转当前玉米种子行业疲软与萎缩的不利局面,才能找到我国玉米种子产业未来发展的正确道路。参考文献 [1]李艳,张晓明,梁超,等.新时期中国种业发展之路.中国种业,2013(8):5-7 [2]邵长勇.山东省种业特许经营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4 [3]龙艳.对《种子法》品种审定制度的修改建议.中国种业,2011(12):17-19 [4]李艳,王德成,邵长勇,等.山东省种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中国种业,2009(10):3-5 [5]邵长勇.中国种子贸易战略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6]李晓芬.现行品种审定制度弊端凸显.北京农业,2011(8):32-33 [7]邵长勇,唐欣,李艳,等.中国未来种子产业发展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 究.中国种业,2008(6):1-3 [8]邵长勇.中国种子出口贸易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9]邵长勇,王建中,李艳,等.植物新品种保护与社会公共产品服务.中国 种业,2007(6):5-7 [10]邵长勇,王德成,刘晓燕,等.植物新品种保护对我国种子出口贸易的 影响.中国种业,2012(11):4-7 [11]邵长勇.种子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行为.中国种业,2003(6):3-4 (收稿日期:2014-03-07)

2020年江苏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及重点创建专业.doc

2020年江苏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及重 点建设专业 2020年江苏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及重点建设专业 更新:2019-11-06 15:48:29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是为了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启动了被称为“211”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首批立项建设有28所院校,第二批立项建设的有42所院校,第三批立项建设的有30所院校,共100所。这些示范性高职是一个省高职院校的典范,也基本上是一个省的最强高职。那么江苏有哪些示范性高职呢?本文小编为你介绍关于江苏高职院校名单及重点建设专业名单。 一、江苏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名单及重点建设专业地区学校名称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江苏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林业技术、园林技术、园林建筑、园艺技术、作物生产技术、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管理、应用电子技术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电子组装技术与设备、报关与国

际货运、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服装设计专业、纺织品设计(家用)专业、染整技术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矿井建设、工程造价二、江苏高职相关文章推荐批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出来-公布查询时间

在公务员考试中,公共基础知识不仅涉及的知识面广而且不易记忆,华图教育小编特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行政监督的知识。希望各位考生能够认真学习,灵活运用。预祝各位同学考试顺利,一次成公! 说到行政监督,根据监督主体不同经常把它分为狭义监督和广义监督。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又被称为内部监督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多种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督,既包括内部监督,也包括外部监督。 一、内部监督 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又分为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一般监督又根据监督的主体不同分为日常监督、主管监督和职能监督。 (一)一般监督 1.日常监督:日常监督就是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进行的双向监督,包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形式。比如,国务院可以对其所直属省级人民政府进行日常的工作监督(自上而下),与此同时,各省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对国务院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自下而上)。 2.主管监督:行政系统的职能机关就其主管的业务进行自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C#实习报告 系部名称:信息工程系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班级:10计算机应用 学号:201005010110 学生姓名:季瑞先 指导老师:赵中营 时间:2011年12月5日——2011年12月11日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对C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2)提高程序设计的能力 3)提升对于较大程序的抽象分析设计能力 4)学习调试和测试的技巧 二、课程设计内容 1)熟悉C实验环境,按给定的上机步骤练习完成; 2)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链接和运行的过程。 3)编译一个学生信息系统程序,形成一个软件应用系统。 三、课程实习环境:windows XP 操作系统,VS2005开发工具,SQL erver2005。 四、需求分析 随着当今社会发展,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对教务管理有了新的要求,因此,编写一个信息管理系统是十分有必要的。 该软件主要是实现对学生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管理,首先可以对学生基本信息进行输入和读取,其次查找并显示特定学生的相关信息,然后可以插入学生的相关信息,还有就是可按学生相关信息排序,以求达到简易操作的目的。 五、概要设计 1.系统结构图(功能模块图)。 六、代码实施: 登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登录界面的代码实现如下: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ee9414337.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Data.OleDb; namespace季瑞先201005010110 {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ublic Form1() { InitializeComponent(); } private void button2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Application.Exit(); }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textBox1.Text == "") { MessageBox.Show("用户名不能为空"); } if (textBox2.Text == "") { MessageBox.Show("请输入密码"); } OleDbConnection con = new OleDbConnection("Provider=Microsoft.Jet.OLEDB.4.0;Data Source=110.mdb"); ; con.Open(); string Sql = "SELECT * FROM 123 where 学号='" + textBox1.Text.Trim() + "' and 密码='" + textBox2.Text.Trim() + "' order by 学号"; OleDbCommand cmd = new OleDbCommand(Sql, con); OleDbDataReader odrReader = cmd.ExecuteReader(); if (odrReader.Read()) { Form2 frm = new Form2(); frm.ShowDialog(); } else { MessageBox.Show("用户名或密码错误,不能进入", "提示"); return;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学生实训耗材定点采购询价采购文件 投标邀请函 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模具专业学生实训耗材采购项目以询价的方式进行采购。现邀请潜在的合格投标人递交资料。 一、项目名称: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实训耗材定点采购项目 具体报价范围、采购范围及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以本招标文件中商务、技术和服务的相应规定为准。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必须满足本次采购的的全部要求。投标人若存在任何理解上无法正确确定之处,均应当按照招标文件所规定的澄清时间和程序提出,否则,由此导致的任何不利后果均应当由投标人自行承担。 二、合格投标人的条件 1、参与投标者必须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企业法人。 2、投标人必须具有经营或批发许可证,及相关的有效资质证件。 3、投标人是注册地点在顺德区范围内。 三、技术服务指标 1、学校采购员以书面或电联发出采购计划,公司应当保障在7天内按质保量组织相关材料,送达学校指定地点,不得擅自更换; 2.学校发出计划后,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和借口延长交付时间。 3.学校对存在问题的材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4.无条件退换不合格产品,应及时更换,保证教学使用。 四、获取招标文件时间: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网站下载,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ee9414337.html,/,“通知公告”一栏。 五、接受投标时间:2017年5月4日下午 5:00止。 开标时间:2017年5月5日下午14:30。 六、投标文件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送达开标地点,投标截止时间后送达的投标文件将被拒绝接收。 七、投标地点: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红岗校区(顺德大良街道南国西路) 八、联系人及电话:卢老师,22661080 九、投标人须知 1、投标人须知内容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院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江苏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苏发〔2018〕18号)以及江苏省科技厅、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省级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改革的试点方案》(苏科计发〔2018〕27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横向科研经费是指以市场委托方式从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取得的非政府计划安排的横向委托项目经费,包括通过联合研究、委托研究、科技攻关、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与成果转让等方式取得的科研经费。 由政府有关部门立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要求院开具税务发票的科研项目经费,属于横向科研经费。 第三条横向科研经费纳入院基本存款账户统一管理,但实行有别于财政科研经费的分类管理方式,不纳入院部门

预算,不纳入“三公”经费管理范围。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 第四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 第五条研究所(中心)是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对本单位横向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承担监管责任;研究室主任负责督促项目任务正常开展和经费规范使用;项目负责人是经费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自觉接受省有关部门和院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审计室、纪委办公室等职能部门行使管理、监督和检查职责。 第三章入账与支出 第六条横向科研经费到账后,项目负责人填报院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科研管理部门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分配项目院编号。项目负责人按院编号及时到院财务办理经费入账手续,入账后,项目负责人可直接按相关科目使用。 第七条横向科研经费按照合同约定的使用范围和标准支出,如委托方对经费使用未明确要求或合同未约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具体执行情况,合理安排经费支出,做到内容真实、票据合法、手续齐全。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排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什么专业好.doc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排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什么专业好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排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什么专业好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排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什么专业好 高考填报志愿时,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是什么以及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什么专业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快车教育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名单,供大家参考。 国家重点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矿井建设 省部重点专业工程造价 当然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往往录取分数线都是很高的,以下为大家列出了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其它专业,供大家第二专业志愿、第三专业志愿候选 按照招生专业分类工程测量技术矿井建设矿山机电矿井建

设(预算)供用电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会计会计(建筑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建筑动画设计)软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水利工程酒店管理文秘(建筑)文秘(工程造价)商务英语(涉外建筑工程方向)建筑工程技术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安全)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材料及检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建筑设计技术中国古建筑工程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社区管理与服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监理)以上就是大学生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最好的专业”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填报志愿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