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工艺学第11章

橡胶工艺学第11章
橡胶工艺学第11章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授课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 学时数48 学分3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工艺专业精细化工方向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结合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重点讲述了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等系列产品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精细化工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发展的重点和动向。 难点:精细化工定义及其应用 第一章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知识(学时3)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2、精细化工工艺计算内容:物料、热量衡算和设备选型计算。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精细化工的技术开发和发展策略。 难点: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物料衡算。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学时18)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表面活性与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概况,羧酸盐型、硫酸酯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磺酸盐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4、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种类之胺盐型表面活性剂的生产路线和工艺路线;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6、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介绍。5、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方法及工艺路线。7、磷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及工艺路线。 难点: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及其物化性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产路线及工艺路线。 第三章合成材料助剂(学时12) 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合成材料助剂的定义、类别。3、增塑剂的定义、分类、增塑机理、增塑剂的性能要求、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4、阻燃剂、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类别及生产工艺介绍。5、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及合成生产工艺路线。 要求一般理解与掌握的内容有:2、合成材料助剂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及发展概况。6、增塑剂的主要品种特点。7、阻燃剂、抗氧化剂的应用。8、热稳定剂、发泡剂、抗静电剂的分类、应用。 难点:增塑剂的增塑机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生产工艺路线。阻燃剂、抗氧化剂、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化工工艺学知识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第二章粗原料气制取一、固体燃料气化法 名词解释:煤气化:使煤与气化剂作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把煤炭转变为燃料 用煤气或合成用煤气。 加氮空气;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 量,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标准煤:含碳量为84%的煤(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1.煤气化有几种工业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蓄热法:将空气和水蒸气分别送入煤层,也称间歇式制气法 富氧空气气化法:用富氧空气或纯氧代替空气进行煤气化 外热法: 利用其他廉价高温热源来为煤气化提供热能,尚未达到工业化阶段 2.气化炉有哪些床层类型,描述各自的特点工业用煤气化炉有几种类型 固定床:气体从颗粒间的缝隙中穿过,颗粒保持静止 流化床:增大气速,颗粒开始全部悬浮于气流中,而且床层的高度随气速的增大而升高 气流床:气流速度增大至某一极限值时,悬浮于气流中的颗粒被气流带出 间歇式气化炉、鲁奇炉、温克勒炉、K-T炉、德士古炉 3.煤的气化剂有哪些用不同气化剂进行煤气化,气体产物各是什么 空气和水蒸气

空气煤气(N2、CO)、水煤气(H2、CO)、混合煤气、半水煤气 4.固定床煤气化炉燃料层如何分区各区进行什么过程 干燥区:使新入煤炉中的水分蒸发 干馏区:煤开始热解,逸出以烃类为主的挥发分,而燃料本身开始碳化 气化区:煤气化的主要反应在气化区进行 灰渣区:灰渣于该区域出炉 5.固定床气化炉燃料最下层是什麽区其有何作用 灰渣区可预热从底部进入的气化剂并保持不因过热而变形 6.间歇式制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是什么为什么循环时间如何分配 工业上将自上一次开始送入空气至下一次再送入空气为止,称为一个循环。每个循环有五个阶段,吹风阶段、蒸汽一次上吹、蒸汽下吹、蒸汽二次上吹、空气吹净7.什麽是加氮空气其作用为何使用中应注意什麽事项 水蒸汽和空气同时加入,空气的加入增加了气体中N的含量。 用来调节原料气中氢氮比,制得合格煤气 使炉温下降慢调节合成氨气体成分,严格控制氮含量,以免引起事故 8.德士古炉废热如何回收? 直接激冷法、间接冷却法、间接冷却和直接淬冷 9.画出间歇式煤气化、德士古炉及谢尔废热锅炉连续气化工艺制备合成氨流程,为什么后两者流程有差别? P70P72 二、一氧化碳变换

橡胶工艺学教学大纲

橡胶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303101 现代橡胶工艺学总学时:48(64*) Principles of Rubber Processing 总学分: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第六学期,共16周,每周3学时;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专科第四学期,共16周,每周4学时; 适用专业及层次:适用于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和专科学生先行、后继课程情况:先行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 后继课程:《橡胶制品设计与制造》、《现代橡胶配方设计》、《轮胎设计与制造》 推荐参考书:《橡胶工业手册》、《橡胶化学》、《橡胶工艺原理》、《橡胶化学与物理》一、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完该课程,学生应该具有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橡胶配合和加工的基本知识,为后继课程、毕业设计、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能独立地阅读并理解有关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从事简单配方设计、工艺条件选定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绪论 ,1学时,,2学时*, 1)橡胶的概念 2)橡胶材料的特点 3)橡胶性能的表征

4)橡胶的用途 5)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6)橡胶的发展历史 第一章生胶 ,7学时,,10学时*, 第一节生胶的分类 第二节天然橡胶 1)天然橡胶的制造、分类与分级 2)天然橡胶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3)合成聚异戊二烯橡胶 4)反式聚异戊二烯橡胶 5)天然橡胶的用途 第三节丁苯橡胶 1)丁苯橡胶的制造与分类 2)丁苯橡胶的结构 3)丁苯橡胶的性能 4)丁苯橡胶的用途 1 第四节顺丁橡胶 1)聚丁二烯橡胶的分类 2)顺丁橡胶的结构 3)顺丁橡胶的性能 4)顺丁橡胶的用途 第五节乙丙橡胶 1)乙丙橡胶的分类 2)乙丙橡胶的结构

橡胶工艺学课程习题答案

橡胶工艺学课程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橡胶:是一种有机高分子材料,能够在大的变形(高弹性)下迅速恢复其形变;能够被改性(硫化);改性的橡胶不溶于(但能溶胀于)沸腾的苯、甲乙酮、乙醇和甲苯混合液等溶剂中;改性的橡胶在室温下被拉伸到原长的2倍并保持1min 后除掉外力,它能在1min 内恢复到原长的1.5倍以下。 2.格林强度:未经硫化的拉伸强度 3.冷流性:生胶或未硫化胶在停放过程中因为自身重量而产生流动的现象。 4.活性剂:配入橡胶后能增加促进剂活性,能减少促进剂用量或降低硫化反应温度,缩短硫化时间的物质 5.促进剂的迟效性 6.焦烧:加有硫化剂的混炼胶在加工或停放过程中产生的早期硫化现象。焦烧现象本质是硫化,胶料局部交联 7.工艺正硫化时间:胶料从加入模具中受热开始到转矩达到M 90所需要的时间。%90)(90?-+=L H L M M M M 8.硫化返原:又称返硫,是胶料处于过硫化状态,胶料的性能不断下降的现象。 9.硫化效应:硫化强度与硫化时间的乘积,用E 表示。? 10.防老剂的对抗效应:防老剂(抗氧剂)并用后产生的防护效能低于参加并用的各抗氧剂单独使用的防护效能之和 11.防老剂的协同效应:防老剂(抗氧剂)并用后的防护效能大于各抗氧剂单独使用的效能之和,是一种正效应。 12.软质炭黑:粒径在40nm 以上,补强性低的炭黑 13.硬质炭黑:粒径在40nm 以下补强性高的炭黑 14.结合橡胶:也称为炭黑凝胶,是指炭黑混炼胶中不能被它的良溶剂溶解

的那部分橡胶。 15 .炭黑的二次结构:又称为附聚体,凝聚体或次生结构,它是炭黑聚集体间以范德华力相互聚集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不牢固,在与橡胶混炼是易被碾压粉碎成为聚集体。 16.增塑剂:增塑剂又称为软化剂,是指能够降低橡胶分子链间的作用力,改善加工工艺性能,并能提高胶料的物理机械性能,降低成本的一类低分子量化合物。 17.塑炼:塑炼是指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式,使橡胶由强韧的高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18.压延效应压延后胶片出现性能上的各项异性现象 19. 抗氧指数又称塑性保持率,是指生胶在140℃×30min前后华莱士塑性值的比值,其大小反映生胶抗热氧化断链的能力。 二.填空∶ 1.碳链橡胶中,不饱和橡胶有__NR __、__SBR __、___BR __、__IR __, 饱和橡胶有__EPM _、__EPDM _、__IIR _、_FPM _、_ACM _; 杂链橡胶有_聚氨酯橡胶PU _、__聚硫橡胶T __;元素有机橡胶包括_硅橡胶MVQ __等。 2.通用合成橡胶包括__丁苯橡胶SBR ___、__顺丁橡胶BR __、__异戊橡胶IR __、__氯丁橡胶CR __、__乙丙橡胶EPR __、_丁基橡胶IIR _和_丁腈橡胶NBR _。 3.天然橡胶中包含的非橡胶成分有____蛋白质____、____丙酮抽出物_____、_____少量灰分____、____水分____和_______。 4.?目前所有弹性体中,弹性最好的橡胶是_NR_(BR是通用橡胶中最好的)______,比重最小的橡胶是_______,耐磷酸酯油类的橡胶是_乙丙橡胶______,气密性最好的橡胶是_CO _,气透性最好的橡胶是_硅橡胶______,耐压减振性好的橡胶是_______,广泛用作胶粘剂的橡胶是_硅橡胶______,具有生理惰性的橡胶是_硅橡胶______,滞后损失、生热大的橡胶是________,抗湿滑性差的橡胶是_BR______,耐高低温性最好的橡胶是________,耐磨性最好的橡胶是______。 5.NBR根据丙烯腈的含量可分为____极高CAN含量____、__高CAN含量__、____中高CAN含量____、___中CAN含量___和__低CAN含量__五类。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XX6)

★释义: 精细化工: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称精细化学工业,简称精细化工 精细化学品:凡能增进或赋予一种(一类)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化学品,称精细化学品。 化工产品附加值::产品产值中扣去原材料、税金、设备和厂房的折旧费后剩余部分的价值,包括:利润、工人的工资、动力消耗以及技术开发等费用。 纳米技术:是指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在0.1—100纳米尺度空间的在运动规律、在运动特点,并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出特定功能的物质的技术。 是指在纳米尺度的围,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分子来创造新物质材料的技术。即研究100纳米到1纳米围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制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的方法与手段。 纳米材料: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不同于原来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 尺度达到纳米级,而性能既不同于其原子或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感光材料:指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经适当的显影定影处理,能够形成影像的材料。 染料索引:《染料索引》是一部国际性的染料、颜料品种汇编。它将世界大多数国家各染料厂的商品,分别按它们的应用性质和化学结构归纳、分类、编号,逐一说明他们的应用特性,列出它们的结构式,注明其合成方法,附有同类商品名称的对应表。 香料和香精:香料:气味有益的香味质。不仅包括香味物质,有时为了调香的需要往往要采用臭味物质,因此,某些臭味物质也属于香料畴。 香精是香料成品(亦称调和香料) 变色涂料:是指涂层的颜色随环境条件如光,温度,湿度,PH值,电场,磁场等变化而变化的一种特殊涂料。 环保染料:按照生态纺织品的要求,以及禁用了118种染料以来,环保染料已成为染料行业和印染行业发展的重点,环保型染料应包括以下十方面的容: (1)不含德国政府和欧共体及其它Eco-Tex Standard 100 明文规定的在特定条件下会裂解释放出22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2)不是过敏性染料; (3)不是致癌性染料; (4)不是急性毒性染料; (5)可萃取重金属的含量在限制值以下; (6)不含环境激素; (7)不含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化学物质; (8)不含变异性化合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9)甲醛含量在规定的限值以下; (10)不含被限制农药的品种且总量在规定的限值以下;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胶粘剂:靠界面间作用使各种材料牢固地粘接在一起的物质。 物理吸附:基于德华力、氢键和静电力,它相当于流体中组分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的凝聚,可以是单分子层,也可以是多分子层。物理吸附一般速度较快且是可逆的。 化学吸附:基于在固体吸附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以化学键力结合的吸附过程,因此选择性较强。化学吸附一般速度较慢,只能形成单分子层且不可逆。 瓷材料:瓷材料是除金属和高聚物以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通称。 工业上应用的典型的传统瓷产品如瓷器、玻璃、水泥等。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性能优良的新型瓷。 增塑剂:凡添加到橡塑材料中能使其玻璃化温度降低,塑性增加,更易于加工的助剂即为增塑剂。 LD50值:(半数致死量,亦称致死中量),它是粗略衡量急性毒性高低的一个指标。一般指能使一群被试验动物中毒而死亡一半时所需的最低剂量,其单位是mg/kg(体重)。 ADI值:(人体每日摄入量):它指人一生连续摄入某物质而不致影响健康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以每公斤体重摄入的毫克数表示,单位是mg/kg。 食品安全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定义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有毒、有害物质;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 一、解释名词(每题1分,共15分) 1.精细化工产品:凡能增进或赋予一种(类)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多品 种、技术含量高的化学品,称为精细化工产品,有时称为专用化学品(speciality chemicals ) 或精细化学品(fine chemicals )。 2、精细化率:可以用下面的比率表示化工产品的精细化率: ×100精细化工产品的总产值精细化工产值率(精细化率)=%化工产品的总产值 3、投资效率:投资效率=附加价值/固定资产×100%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食品色、香、味、形及营养价值,以及为加工工 艺和保存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5、胶黏剂:通过界面的粘附和物质的内聚等作用,能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件或材料连接 在一起的天然的或合成的、有机的或无机的一类物质,统称为胶黏剂(adhesive),又称为“胶 粘剂或黏(粘)合剂”,习惯上简称为胶。 6、基料:基料是胶黏剂的主要成分,起粘合作用,要求有良好的粘附性和湿润性。作为基 料的物质可以是天然产物,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高聚物。 7、活性稀释剂:是分子中含有活性基团的稀释剂,它在稀释胶粘的过程中参加化学反应, 同时还能起增韧作用。 8、防老剂:为了延长胶黏剂的使用寿命而加入的防止高分子化合物老化的物质,称为防老 剂,它包括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变价金属抑制剂等。 9、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般是指除了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之外,还具有特定功能(如导电性、 光敏性、化学性、催化性和生物活性等)的高分子材料。 10、智能材料:是指对环境可感知且可响应,并具有功能发现能力的新材料。 11、电子信息化学品:通常是指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的专用化工材料。 14、水处理剂:系指为了除去水中的大部分有害物质(如腐蚀物、金属离子、污垢及微生物 等),得到符合要求的民用或工业用水而在水处理过程中添加的化学药品。 15、油墨:是将原稿或印版所确定的图文信息通过印刷转移到承印物表面,以形成耐久的有 色图文。 二、简述题(每小题7分,共70分) 1、简述精细化工新产品的发展规律。 精细化工新产品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原型发现阶段;(2分) 2)雏形发明阶段;(1分) 3)性能改进阶段;(2分) 4)功能扩展阶段。(2分) 2、食品添加剂主要有哪些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其保藏期和货架期;改善食品感官性状; 有利于食品加工操作;保持或提高食品营养价值;满足某些特殊需要。 (7分,答对主要作用即可) 3、简述食用天然色素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

化工工艺学

弟一章:绪论 1.现代化学工业的特点 ①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②向大型化、综合化、精细化发展。 ③多学科合作、技术密集型生产。 ④重视能量合理利用,积极采用节能工艺和方法 ⑤资金密集,投资回收速度快,利润高 ⑥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章:化学工艺基础 1.石油的常、减压蒸馏流程有:燃料型、燃料-润滑油型、燃料-化工型 2.化工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①原料预处理②化学反应③产品分离及精制 3.可运用推论分析法、功能分析、形态分析等方法来进行流程设计。 4.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①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②化学反应的效率——合成效率③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④平衡转化率和平衡产率 5.计算题(转化率,选择性,收率) 转化率(以x表示):某一反应物反应掉的量占其输入量的百分数。(以Na1、Na2分别表示反应物A输入及输出体系的摩尔数,则反应物A的转化率 ) Xa=(Na1-Na2)÷Na1×100% 选择性(以S表示):反应物反应生成目的产物所消耗的量占反应掉的量的百分数。反应物为A,生成的目的产物为D,N D 表示生成的目的产物D的摩尔数,a、d分别为反应物A 与目的产物D的化学计量数,则选择性为 S=(N D×a/d)÷((Na1-Na2) ×100% 收率(以Y表示):目的产物的量除以反应物(通常指限制反应物)输入量,以百分数表示。它可以用物质的量(摩尔数)或质量进行计算。若以摩尔数计算,考虑化学计量系数,则目的产物D的收率为: Y D=(N D×a/d)÷Na1 ×100% 转化率、选择性与收率三者之间的关系为:Y=SX 6.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1).温度 对于吸热反应,△H〉0,K值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利于反应,产品的平衡产率增加。 对于放热反应,△H〈0,K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平衡产率降低。故只有降低温度才能使平衡产率曾高。 (2).浓度的影响 反应物浓度越高,越有利于平衡产物向产物的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3).压力的影响 对分子数增加的反应,降低压力可以提高平衡产率。 对于分子数减少的反应,压力升高,产物的平衡产率增大。 对分子数没有变化的反应,压力对平衡产率无影响。 第三章:烃类热裂解 1.在原料确定的情况下,从裂解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出发,为了获得最佳裂解效果,应选择什么样的工艺参数?为什么?

橡胶工艺学教学大纲

橡胶工艺学教学大纲 橡胶工艺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原材料与配合 前六章系统地论述了橡胶及其配合体系(各种弹性体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应用、硫化、补 强与填充、老化防护、增速)以及共混的原理与方法。 第一章生胶 本章内容与基本要求? 1(掌握天然橡胶及通用合成橡胶的结构、性能; 2(掌握特种合成橡胶的结构及主要特性; 3(了解新形态橡胶的结构及特性; 4(了解再生橡胶的制造特性; 5(掌握再生胶的使用特点。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橡胶工业手册,第一分册 2(橡胶化学,王梦蛟译 3(橡胶工业原材料国内外技术条件 4(特种合成橡胶 5(橡胶原材料选择指南 6(橡胶工艺 7(Rubber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e 第二章橡胶的硫化体系 本章内容与基本要求? 1(了解橡胶硫化的发展概况,硫化过程中的性能变化; 2(了解橡胶结构对硫化的影响及二烯烃类不饱和橡胶和硫磺的反应性 3(掌握硫化的基本概念、硫化参

数、正硫化的测定方法; 4(掌握各种硫化体系所适应的橡胶,配合特点及硫化胶性能 5(硫磺促进剂的作用机理和常用促进剂的作用特性; 6(掌握硫磺、促进剂在传统硫化体系、有效硫化体系和半有效硫化体系中的配合原则和应 用; 7(掌握硫化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及温度、压力、时间这三要素在橡胶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主要参考资料? 1(橡胶化学与物理,朱敏主编 2(橡胶工业手册,第二、三分册 3(加硫と加硫调整 of work enthusiasm and forward-looking.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f individual cadres indifferent masses as the buck passing, long, make some simple complex problems. Some cadres general talk about pay, do not take the initiative to undertake for the bitter and tired of the work, the lack of courage to play a positive attitude." corrective measures: (LED Leadership: Luo Mingjun, rectification time: before September 25th, insist for a long time) 1, effectively solve the enterprise less, help is not enough. In order to "turn style, solve problems, and do practical things, heart to heart" as the co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division of Labor Bureau, by the Bureau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room composition the working group , to help enterprises solve problem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 projects; close ties with the masses, to ask for the people, ask for

化工工艺学 第三章 机械分离

第三章机械分离 本章学习指导 1.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实现非均相物系分离(包括沉降分离和过滤分离),掌握过程的基本原理、过程和设备的计算及分离设备的选型。 建立固体流态化的基本概念。 2.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1)沉降分离(包括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原理、过程计算和旋风分离器的选型。 (2)过滤操作的原理、过滤基本方程式推导的思路,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常数的测定。 (3)用数学模型法规划实验的研究方法。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颗粒及颗粒床层特性 (2)悬浮液的沉降分离设备 本章一般了解的内容 (1)离心机的类型与应用场合 (2)固体流态化现象(包括气力输送) 3.本章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从理论上讨论颗粒与流体间相对运动问题,其中包括颗粒相对于流体的运动(沉降和流态化)、流体通过颗粒床层的流动(过滤),并借此实现非均相物系分离、固体流态化技术及固体颗粒的气力输送等工业过程。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用于处理绕流和流体通过颗粒床层流动等复杂工程问题,即注意学习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简化处理的思路和方法。 4.本章教学的学时数分配 知识点3-1 授课学时数1 自学学时数2 知识点3-2 授课学时数3 自学学时数6 知识点3-3 授课学时数3 自学学时数6 知识点3-4 授课学时数1 自学学时数2 参考书籍 (1)柴诚敬,张国亮.化工流体流动与传热.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陈维枢主编.传递过程与单元操作.上册.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3)陈敏恒等,化工原理(上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 (4)机械工程手册编辑委员会.机械工程手册(第二版),通用设备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5)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上册.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 (6)时钧等.化学工程手册,上卷.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7)McCabe W. L. and Smith. J. C. 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5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1993 (8)Foust A. S. and Wenzel. L.

橡胶工艺学第12章

第十二章混炼工艺 混炼:通过适当的加工将配合剂与生胶均匀混合在一起,制成质量均一的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混炼胶的质量要求:(1)胶料应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能;(2)保证成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12.1 混炼前的准备 一.原材料与配合剂的质量检验 通常对配合剂检验的内容主要有:纯度、粒度及分布、机械杂质、灰分及挥发分含量、酸碱度等。具体依配合剂类型不同而异。 生胶一般检验化学成分、门尼粘度及物理机械性能。 二.配合剂的补充加工 (一)粉碎 块状和粗粒状配合剂必须经过粉碎或磨细处理才能使用,如沥青、松香和古马隆等固体用粉碎机粉碎。 (二)干燥 干燥的目的是减少配合剂中的水分和其他挥发分含量,防止粉末状配合剂结团,便于筛选和混炼分散,避免某些配合剂遇水变质和胶料内部产生气泡和海绵。 干燥方式可采用真空干燥箱、干燥室或螺旋式连续干燥机等。 (三)熔化与过滤及加温 低熔点固体软化剂如石蜡和松香等须进行加热熔化,达到干燥脱水和降低粘度作用后,再经过滤去掉其中的机械杂质。 (四)筛选 粉末状固体软化剂粒度及粒度分布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或已经发生配合剂结团及含有机械杂质的必须经过筛选加工,去掉其中的机械杂质、较大颗粒与结团。 三.油膏和母炼胶的制造 油膏:为了使配合剂易于在胶料中混合分散,减少飞扬损失造成环境污染,保证胶料的混炼质量,将某些配合剂、促进剂等事先以较大比例与液体软化剂混合制成膏状混合物。 母炼胶:将在通常混炼条件下短时间内难以混合均匀且混炼生热量多,能耗较大的某些配合剂以较大的比例事先与生胶单独混合制成组分比较简单的混合物料。最常见的有促进剂母胶、炭黑母胶、化学塑解剂母胶等。 四.称量配合 要求称量配合操作做到:精密、准确、不漏、不错。 称量配合的操作方式有两种:(1)手工操作;(2)机械化自动称量配合。

最新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含答案)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 ★ 释义: 精细化工: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称精细化学工业,简称精细化工。 精细化学品:凡能增进或赋予一种 (一类) 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化学品 化工产品附加值:产品产值中扣去原材料、税金、设备和厂房的li 折旧费后剩余部分的价值,包括:利润,工人的工资,动力消耗以及技术开发等费用 纳米技术:在纳米尺度的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分子来创造新物质材料的的技术,即研究100 纳米到1纳米范围内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制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的方法与手段 纳米材料:尺度达到纳米级,而性能既不同于其原子或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染料索引:《染料索引》是一部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它将世界大多数国家各染料厂的商品,分别按它们的应用性质和化学结构归纳,分类,编号,逐一说明他们的应用特性,列出他们的结构式,注明其合成方法,附有同类商品名称的对应表 环保染料:(1)不含德国政府和欧共体及其它Eco-Tex Standard 100 明文规定的在特定条件下会裂解释放出22 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2)不是过敏性染料;(3) 不是致癌性染料; (4)不是急性毒性染料;(5)可萃取重金属的含量在限制值以下;(6)不含环境激素; (7) 不含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化学物质;(8) 不含变异性化合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9) 甲醛含量在规定的限值以下;(10)不含被限制农药的品种且总量在规定的限值以下;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胶粘剂:靠界面间作用使各种材料牢固的粘结在一起的物质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是除金属和高聚物以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统称 LD50 值:它是粗略衡量急性毒性好低的一个指标,一般指能使一群被实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时所需的最低剂量,单位mg/Kg ADI 值:它指人一声连续摄入某物质而不致影响健康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以每公斤摄入毫克数表示,单位mg/Kg 。 老化:老化是指塑料、橡胶以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在成型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其结构变化、性能变化,逐渐失去使用价值的现象。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香料:一种能被嗅觉嗅出香气或被味觉尝出香味的物质,是配置香精的原料。 香精:香精是一种由人工调配出来的含有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 (一般含有适宜的溶剂或载体)的混合物。 ★ 填空: 1.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答: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作用、过敏反应 2. 评价食品添加剂的毒性(或安全性)两大指标是什么?答: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值(人体每日摄入量); LD50(50%Lethal dose)值(半数致死量,亦称致死中量) 3. 茶多酚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来达到抗氧化目的的?

橡胶工艺学试题库样本

橡胶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生胶即尚未被交联的橡胶, 由线形大分子或者带支链的线性大分子构成。 2.生胶随温度的变化有三态, 即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 3.橡胶按来源与用途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 4.合成橡胶分为通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两大类。 5.天然橡胶大分子链结构单元是异戊二烯。 6.产量最大的一种合成橡胶是丁苯橡胶, 其结构单元是苯乙烯和丁二烯。 7.生产合成橡胶常见的聚合方法是溶液聚合或乳液聚合。 8.二元乙丙橡胶是完全饱和的橡胶, 只能用过氧化物交联; 三元乙丙橡胶主 链完全饱和, 但含有一定不饱和的侧链。 9.硫化是指橡胶的线型大分子链经过化学交联而构成三维网状结构的化学变 化过程。 10.橡胶硫化体系的三个部分是硫化剂、活化剂、促进剂。 11.橡胶硫化的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焦烧阶段、热硫化阶段、平坦硫化阶段、 过硫化阶段。 12.促进剂能够降低硫化温度、缩短硫化时间、减少硫磺用量, 又能改进硫化 胶的物理性能。 13.橡胶中常见的填料按作用可分为补强剂和填充剂两大类。最主要的补强剂是 炭黑。 14.炭黑按制造方法可分为炉法炭黑、槽法炭黑、热裂解炭黑、新工艺炭黑。 15.白炭黑的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 可分为气相法和沉淀法两大类, 其补强效 果次于炭黑。 16.橡胶发生老化的主要因素有热氧老化、光氧老化、臭氧老化和疲劳老化。 17.橡胶的增塑实际上就是增塑剂低分子与橡胶高分子聚合物形成分子分散的 溶液, 增塑剂可看作是橡胶的稀释剂。 18.橡胶中常见的增塑剂有石油系增塑剂、煤焦油系增塑剂、松焦油系增塑剂、

脂肪油系增塑剂、合成增塑剂。 19.橡胶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可分为均相结构、单相连续结构、两相联系结构。 20.橡胶的配方设计就是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和工艺条件, 合理地选用原材料, 制订各种原材料用量和配比关系。 21.橡胶工业中常见的混炼方法分为两种: 间歇式混炼和连续式混炼。 22.硫化可分为室温硫化和热硫化; 后者分为直接硫化和间接硫化。 二、名词解释 1. 塑炼: 经过机械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物质等方式, 使橡胶由强韧的高弹态转变为柔软的塑性态的过程。 2. 混炼: 经过适当的加工将配合剂与生胶均匀混合在一起, 制成质量均一的混合物, 完成这一加工操作的工艺过程称为混炼。 4. 压出: 是使胶料经过挤出机机筒壁和螺杆间的作用, 连续地制成各种不同形状半成品的工艺过程。 5. 正硫化: 在工业上又称为最宜硫化, 是橡胶制品性能达到最佳值时的硫化状态。 2.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液体橡胶? 与普通橡胶相比有什么优缺点? ( 15分) 指室温下为粘稠状可流动的液体, 经适当的化学反应后可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成为具有与普通橡胶类似性能的材料。 优点: 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生产, 不需用溶剂、水等分散介质便看实现液体状态下的加工。 缺点: 扩链后的强度及耐挠曲性不如固体橡胶, 加工需另建系统, 现有设备不适用, 材料成本高。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含答案)

精细化工工艺学复习题 ★释义: 精细化工:生产精细化学品的工业称精细化学工业,简称精细化工。 精细化学品:凡能增进或赋予一种(一类)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化学品 化工产品附加值:产品产值中扣去原材料、税金、设备和厂房的li折旧费后剩余部分的价值,包括:利润,工人的工资,动力消耗以及技术开发等费用 纳米技术:在纳米尺度的范围内,通过直接操纵和安排原子、分子来创造新物质材料的的技术,即研究100纳米到1纳米范围内物质所具有的特异现象和特异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制造新材料,研究新工艺的方法与手段 纳米材料:尺度达到纳米级,而性能既不同于其原子或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物质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染料索引:《染料索引》是一部国际性染料,颜料品种汇编。它将世界大多数国家各染料厂的商品,分别按它们的应用性质和化学结构归纳,分类,编号,逐一说明他们的应用特性,列出他们的结构式,注明其合成方法,附有同类商品名称的对应表 环保染料:(1)不含德国政府和欧共体及其它Eco-Tex Standard 100 明文规定的在特定条件下会裂解释放出22种致癌芳香胺的偶氮染料;(2)不是过敏性染料;(3)不是致癌性染料;(4)不是急性毒性染料;(5)可萃取重金属的含量在限制值以下;(6)不含环境激素; (7)不含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化学物质;(8)不含变异性化合物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9)甲醛含量在规定的限值以下;(10)不含被限制农药的品种且总量在规定的限值以下;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胶粘剂:靠界面间作用使各种材料牢固的粘结在一起的物质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是除金属和高聚物以外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统称 LD50值:它是粗略衡量急性毒性好低的一个指标,一般指能使一群被实验动物中毒死亡一半时所需的最低剂量,单位mg/Kg ADI值:它指人一声连续摄入某物质而不致影响健康的每日最大摄入量,以每公斤摄入毫克数表示,单位mg/Kg。 老化:老化是指塑料、橡胶以及其它高分子材料在成型加工、贮存和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其结构变化、性能变化,逐渐失去使用价值的现象。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表面上能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香料:一种能被嗅觉嗅出香气或被味觉尝出香味的物质,是配置香精的原料。 香精:香精是一种由人工调配出来的含有两种以上乃至几十种香料(一般含有适宜的溶剂或载体)的混合物。 ★填空: 1.食品添加剂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橡胶加工工艺基础知识

橡胶加工工艺基础知识一、塑炼 橡胶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当外力消除后橡胶仍能保持其 形变的能力叫做可塑性。增加橡胶可塑性工艺过程称为塑 炼。橡胶有可塑性才能在混炼时与各种配合剂均匀混合; 在压延加工时易于渗入纺织物中;在压出、注压时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此外,塑炼还能使橡胶的性质均匀,便于控制生产过程。但是,过渡塑炼会降低硫化胶的强度、弹性、耐磨等性能,因此塑炼操作需严加控制。 橡胶可塑度通常以威廉氏可塑度、门尼粘度和德弗硬度等表示。 1、塑炼机理 橡胶经塑炼以增加其可塑性,其实质乃是使橡胶分子链断 裂,降低大分子长度。断裂作用既可发生于大分子主链,又可发生于侧链。由于橡胶在塑炼时,遭受到氧、电、热、机械力和增塑剂等因素的作用,所以塑炼机理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则是氧和机械力,而且两者相辅相成。通常可将塑炼区分为低温塑炼和高温塑炼,前者以机械降解作用为主,氧起到稳定游离基的作用;后者以自动氧化降解作用为主,机械作用可强化橡胶与氧的接

塑炼时,辊筒对生胶的机械作用力很大,并迫使橡胶分子链断裂,这种断裂大多发生 在大分子的中间部分。塑炼时,分子链愈长愈容易切断。顺丁胶等之所以难以机械 断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生胶中缺乏较高的分子量级分。当加入高分子量级分后, 低温塑炼时就能获得显著的效果。 氧是塑炼中不可缺少的因素,缺氧时,就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生胶塑炼过 塑炼时,设备与橡胶之间的摩擦显然使得胶温升高。热对塑炼效果极为重要,而且在 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影响也不同。 由于低温塑炼时,主要依靠机械力使分子链断裂,所以在像章区域内(天然胶低于 110C )随温度升高,生胶粘度下降,塑炼时受到的作用力较小,以致塑炼效果反而下降。相反,高温塑炼时,主要是氧化裂解反应起主导作用,因而塑炼效果在高温区 (天然胶高于110C )将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对塑炼起着促进作用。各种橡胶由于特性不同,对应于最低塑炼效果的温度范围也不一样,但温度对塑炼效果 影响的曲线形状是相似的。由前已知,不论低温塑炼还是高温塑炼,使用化学增塑剂 皆能提高塑炼效果。接受剂型增塑剂,如苯醌和偶氮苯等,它们在低温塑炼时起游 离基接受剂作用,能使断链的橡胶分子游离基稳 定,进而生成较短的分子;引发剂型增塑剂,如过氧化二苯甲酰和偶氮二异丁腈等,它们在高温下分解成极不稳定的游离基,再引发橡胶分子生成大分子游离基,并进而氧化断裂。此外,如硫醇类及二邻苯甲酰胺基苯基二硫化物类物质,它们既能使橡胶分子游离基稳定,又能在高温下引发橡胶形成游离基加速自动氧化断裂,所以,这类化学增塑剂称为混合型增塑剂或链转移型增塑剂。 2、塑炼工艺 生胶在塑炼前通常需进行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 烘胶是为了使生胶硬度降低以便切胶,同时还能解除结晶。

《化工工艺学》教案第3章 反应过程和过程优化

第三章反应过程和过程优化 第一节反应过程 化学工业生产过程包括物理过程和化学反应过程,其中化学反应过程往往是生产过程关键。反应过程进行的条件对原料的预处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反应进行的结果决定了反应产物的分离与提纯任务和未反应物的回收利用。一个产品的反应过程的改变将引起整个生产流程的改变。因此,反应过程是化工生产全局中起关键作用的部分。 化学反应过程的分类 1.按化学反应的特性分类 按照反应机理的不同,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简单反应和复杂反应两大类。 同一组反应物只生成一种特定生成物的反应叫简单反应,它不存在反应选择性问题。 复杂反应是指由一组特定反应物同时或接续进行几个反应的反应过程。复杂反应的形式很多,主要有平行反应、连串反应、平行一连串反应和共轭反应等。 根据反应的可逆与否,化学反应可分为可逆反应和不可逆反应两类。不可逆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物几乎全部转变为产物。可逆反应则受化学平衡的限制,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程度,反应产物需要分离和提纯,未反应物应该回收和循环使用。 从化学动力学的角度,可按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区分化学反应。有单分子反应、双分子反应和个别的三分子反应;有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和分数级反应等。 根据反应过程的热效应,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大类。由于两类反应热特性不同,所以,反应过程要求的温度条件完全不同,使用的反应器类型也不同。 按反应物系的相态,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前者指反应组分(包括反应物、产物和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始终处于同一相态的反应;后者是指反应组分在反左过程中处于两相或三相状态的反应。 2.按反应过程进行的条件分类. 按照过程的温度条件可将反应过程划分为等温过程、绝热过程和非绝热变温过程。由于反应过程总是伴随着一定的热量变化,并且反应器和外界常有热交换和热损失,所以严格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都是不存在的。如果装置在保温良好的情况下操作,那么过程接近绝热。在某些场合,又分为低温、常温和高温过程。 就压力状况可将反应过程分为常压、负压和加压过程。加压过程根据压力的高低又分高压、中压和低压过程。 根据操作方式的不同,化学反应过程可分为间歇过程、连续过程和半连续过程。这是分类方法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一种。 第二节反应器的基本研究 在工业上,实现化学反应的装置称为反应器。化学反应器是化工生产的核心设备,通专应满足下列要求: (1)反应器要有足够的反应体积,以保证反应物在反应器中有充分的反应时间,达到短定的转化率和产品质量指标: (2)反应器的结构要保证反应物之间,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的良好接触。 (3)反应器要保证及时有效地输入或引出热量,以使反应过程在最适宜的操作温度T 进行。 (4)反应器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耐腐蚀能力,以保证反应过程安全可靠,经济耐用. (5)反应器要尽量做到易操作、易控制、易制造、易安装、易维护检修。

《工艺学》第三章习题

《工艺学》第3章习题 1、氧化反应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工艺流程组织有什么具体 联系? 2、目前工业上生产硫酸的主要生产工艺主要哪几种? 3、从沸腾炉过来的炉气净化有水洗流程和酸洗流程,请比较各自 的优缺点。 4、SO2催化氧化制SO3时,为什么要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分段进行? 5、SO2催化氧化制SO3的转化反应器,一般采用外部换热的多段绝 热式反应器,为什么不采用更简单的原料冷激式反应器? 6、为什么不能采用精馏法将稀硝酸浓缩成浓硝酸? 7、简述硝酸镁间接法生产浓硝酸的工艺原理。 8、硝酸生产中尾气回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9、简述氯醇法生产环氧乙烷的工艺原理。该工艺的主要缺点是什 么? 10、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工艺比传统的氯醇法有何显著优 点? 11、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一般采用固定床反应器,为什么不 采用传质、传热更好的流化床反应器? 12、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工艺中有空气氧化法和氧气氧化 法,是比较二者的优缺点。 13、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氧化反应器的“热点温度”是什么 意思?如何控制? 14、乙烯直接氧化法制环氧乙烷工艺的氧化反应过程中的“尾烧” 是什么意思?如何控制? 15、烃类气相氧化过程中常需加入致稳气,其主要作用是什么?常 用的致稳气有哪些? 16、催化氢化分为催化加氢和催化氢解,二者有何区别和联系?工 业上催化氢化的主要方法(工艺)有哪些? 17、工业上催化氢化所用的氢气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18、加氢催化剂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优缺点?在选择氢化催化 剂时需着重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19、硫化碱还原时,最合适的化合形式是Na2S2,请说明为什么? 20、氮加氢合成氨过程中为什么要部分排放松弛气?试设想采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