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世纪发展战略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世纪发展战略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世纪发展战略

新工业革命与中国21 世纪发展战略

[ 内容提要] 工业文明正在走向危机,新工业文明已经兴起,我们必须从这样的历史和世界大背景下全面考虑中国21 世纪的百年发展战略。中国的现状是未完成的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工业化并存。

中国21 世纪的目标是既要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新工业化,同时工业化必须调整为“适度工业化” ,这就形成了中国21 世纪的“适度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相统一的复合型分阶段总体发展战略。21 世纪前20 年是工业化实现期与新工业化开拓期;2021 年到2050 年是工

业化持续期与新工业化发展期;21世纪后50 年是工业化转变期与新

工业化实现期。中国最庞大的资料库下载

目前,工业生产方式正在陷入危机,新工业革命已经兴起,从根本上讲,这正在形成一种更高级即更深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新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获得更大的解放和更大的进步,对正在进行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巨大的历史机遇。中国古语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们应该在当代工业危机、新工业革命兴起的大背景下,认真考虑中国21 世纪的百年发展战略。

、中国21 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确立一)为什么要研究中国21 世纪发

展战略

我们国家已经制定了21 世纪的近中期发展战略。近期发展战略是:21世纪前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中期发展战略是:到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当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对于这一近

中期发展战略,还必须有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和把握,即不仅要看到经济的增长,而且要看到其背后复杂的社会发展内容尤其是新旧支撑科技、新旧主导产业的演变与更替。

此外,还有更深刻的背景要求我们必须对21 世纪的整个百年发展战略(相对而言即长期发展战略)有一个完整的设想与把握。简单地讲,这就是正在兴起的世界范围的新工业革命向我们提出的要求。

在《文明的演进与新工业革命》、《论新工业革命》、《关于新工业革命的对话》(载《光明日报》2002年4 月11 日、5 月11 日、8 月6 日)等文章中,我已就人类文明演进的规律与历程、工业文明的危机与新工业文明的兴起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大量事实表明,工业生产方式已陷于严重危机之中,

新工业革命已在全球兴起,特别是新工业文明范畴的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人类文明将在21 世纪实现向新工业文明的转变。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是在新工业革命兴起的时代大背景下展开的,决不可忽视新工业革命的时代大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所以,从新工业革命的视野深入全面地研究中国

21 世纪发展战略已成为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二)中国21 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确立原则

第一,确立中国21 世纪总体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历史观。大自然的进化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的进化,物质形态的进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场、基本粒子及其群体形式弥漫物质的物理物质;二是原子、分子及其群体形式恒星、行星的化学物质;三是细胞、机体及其群体形式生物圈的生命物质;四是人及其群体形

式社会的人类。物理物质、化学物质、生命物质和人类,形成了物质世界的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四个物质层次。人类直接诞生在生物层面,并直接依赖于生物层面而生存和发展。人类文明的演进在本质上是由浅入深地不断推进对自然物质层次的认识与改造,不同文明形态的根本标志是不同层次的物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按照唯物史观来思考人类文明的演进历程,人类大体要经历三个大的历史阶

段,这就是: 对生命物质的认识与改造阶段T对化学物质的认识与改造阶段T对物理物质的认识与改造阶段,即生物文明阶段、化学文明阶段和物理文明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初级与高级两个小阶段:在初级阶段, 人类活动主要是对天然存在的某类物质形态(层次)的采集和利用;

而在高级阶段,人类则能够生产该类物质形态,这时人类活动主要是人工生产和利用该类物质形态。这样一来,三个大阶段又可分为六个小阶段或小时代,具体地说就是:天然生物时代与人工生物时代、天然化学时代与人工化学时代、天然物理时代与人工物理时代。我们把

这六个时代的文明演进线索与通常讲的采猎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相对照时就可发现:采猎时代实际上就是天然生物时代(采集渔猎天然存在的动植物),农业时代实际上就是人工生物时代(人工种植植物和养殖动物),工业文明则实际上就是天然化学时代(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物质)。工业文明之后的新文明,理所当然的就是“人工化学时代”即“人工创造和利用化学物质的时代”,由于从大时代的划分看它与工业文明都属于“化学文明”,因此,与工业文明相对应又可以称它为“新工业文明”或“新工业时代”。事实表明,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观和历史观,才能正确地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才能深入地认识当代工业文明的危机及其内在演变趋势,也才能合理地揭示人类新文明形态的本质和进一步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

第二,确立中国21 世纪总体发展战略,必须始终坚持从新工业革命的视

角把握中国21 世纪发展的大方向。目前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往往只看到工业化而看不到新工业化,只看到工业文明的量变而看不到工业文明的质变,意识不到新的文明革命正在到来,因而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仍然囿于工业化之中。这必然会影响到我们的发展战略的正确抉择。

第三,确立中国21 世纪总体发展战略,必须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未来相统一的战略抉择方针。中国21 世纪的发展战略不能忽略实现工业化的艰难任务。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因为实现工业化的重任尚未完成而忽略新工业革命的世纪大方向,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探索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有机统一,能动地处理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的关系,乃是正确制定中国21 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

三)工业化与新工业化相统一的复合型分阶段总体发展战略

制约中国21 世纪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中国的发展现状,第二个是中国21 世纪的发展目标。中国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就是:未完成的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工业化。中国21 世纪的目标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既必须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新工业化。从“未完成的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工业化” 的21 世纪之初的现状出发,走向“既必须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新工

业化”的21世纪的目标,这就基本决定了中国21 世纪总体发展战略的构架。这个总体发展战略构架是一个动态系统,具有两个层次和三个阶段。“两个层次”,指的是21 世纪总体发展战略包括初级与高级两套战略,初级战略是实现工业化的战略,高级战略是实现新工业化的战略。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工业文明开始出现危机,又由于新工业文明已在兴起,我们的工业化战略需要适应形势加以调整,因

而本文提出了“适度工业化战略”以代替传统工业化战略。

三个阶

段”,指的是工业化的初级战略与新工业化的高级战略在统一实施中要分三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与目标(详见第四节)。

二、中国21 世纪的初级发展战略:适度工业化战略

在21 世纪,中国的发展首先要完成工业化,其次还要实现新工业化。相比较而言,工业化发展战略就是中国21 世纪的初级发展战略。

一)中国不可能也不需要建设最发达(即过度)的工业化

首先,必须明白:中国不可能建设最发达亦即过度的工业化。西方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事实上是过度发展的工业化,它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

方式。中国是一个后发展人口大国,它的工业化遇到了两重困难:一是发达起来的工业强国已经大比例地占用着世界上有限的资源,二是中国人口总量太大(等于10 个日本或6 个美国),满足中国高度工业化而需要的资源也是巨大的。工业化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的短缺,决定了像我们这样的后发展人口大国是不可能建立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的,即使建立起来也不可能持久。

其次,必须明白:在今天,中国的发展实际上也不再需要建设最发达的工业化。由于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这为中国的腾飞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21 世纪的社会现代化,其主流不再是传统工业化而是新工业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已不能只追求工业化而必须追求新工业化。

但是,中国至今还未实现工业化,仍需要继续推进工业化。然而,这时的工业化由于自身已逐渐陷于危机之中并且新工业化已在兴起,因而工业化进程应该是发生调整、改革了的工业化,是一种“适度工业化”。只有走适度工业化道路,中国才不至于陷于过度工业化所形成的危机与困境之中,才能顺利地向新工业化转移、开拓和发展。

二)“适度工业化”的原则

1、抑制化原则。抑制化原则是建设“适度工业化”的基本要求,

没有抑制化原则就不会有“适度工业化” 。抑制化原则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抑制人口、生产、消费等各方面各环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率,也就是人口规模要适度,生产规模要适度,消费规模要适度,经济增长要适度,对资源的消耗要适度,等等。

2、生态化原则。工业化发展已成为大自然进化的最大破坏力量,如不及早控制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自然亿万年的进化成果将会毁于工业化进程之中。中国的工业化必须吸取西方传统工业化的教训,坚决纠正生态恶化的态势,把生态化原则贯彻到工业化进程之中,使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相协调。这就是生态化原则所要求的“适

度工业化”,即生态文明的工业化。

3、信息化原则。信息化并不是比工业化更高级的文明形态,而

是工业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信息化是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关键和核心。通过信息化,中国的工业化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信息化了的工业固然提高了工业生产率因而也提高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力,但同时信息化也能提高贯彻抑制化原则与生态化原则的能力,能够更好地避免过度工业化带来的各种弊端。

4、对接化原则。工业化已不再是最高目标,而只是一个初级目

标。工业化的初级目标也不应独立于新工业化,而需要与新工业化相适应、相连接,这就是工业化建设中的对接化原则。首先,对接化原则要求必须从新工业化的更长远目标适度地变革工业化,使之向新工业化要求趋近,这就使工业化“适度”地变成了新型工业化。其次,对接化原则要求工业化发展要为新工业化的拓展和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和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中国的适度工业化体系

中国的“适度工业化”既是中国工业化的发展目标,也是一个发展过程,从时间上讲它是21 世纪20 年代基本实现工业化之后到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之时的中国工业化模式。中国的“适度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有明显的不同。

1、价值特征。高度发达的工业化追求工业经济的无限增长和享

适度工业

乐至上的消费方式,这内含着追求消耗资源的无限增长。

化”则以工业经济增长有限、节约资源、适量消费为价值特征,并积

极地向新工业文明的创造为本价值观转变,这内含着保护自然、维护大自然总体进化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内核,决定着“适度工业化” 体系的其他特征。

2、经济特征。其一,突出综合国力和经济质量而不过分强调GNP,

尤其认为工业化框架内的GNP增长是有限度的,也是应该适度加以限

制的。其二,强调各产业间的平衡和结构合理。农业的比重要下降,工业的比重要上升,但需要探索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新类型和生产新方法。服务业的比重要上升,但不能试图无限发展工业生产基础之上的服务业。其三,农业劳动力比重要下降和城市化比重要提高,这要与产业结构相对应,但要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新工业革命的因素。

3、文化特征。教育和科技投入要逐步提高,与物质再生产投入

同等重视。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重、研发人员的比重、经费投入比重都要有一个较高水平。

4、生态特征。首先是人口规模要稳定,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尤其

要控制人口增长,努力实现人口零增长。其次是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倡导循环生产和循环经济。同时应提出“自然未开发率”的发展新指标。

三、中国21 世纪的高级发展战略:新工业化战略

21 世纪的中国,最终是要建设和实现新工业化。相对适度工业化战略而言,新工业化战略就是中国21 世纪的高级发展战略。

一)中国建设新工业化的条件

虽然中国目前还未实现工业化,但已经具备了建设新工业化的条件,中国不能等到完全实现工业化之后(即20 年或50 年后)再开展新工业化建设。

第一,历史的启示。历史上新旧文明断裂和交替的时期,往往正

是原本较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后来居上的历史契机。中国应该充分认识

工业文明的危机与新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避免过度工业化必然带来

的困境,率先开拓新工业文明。

第二,目前,在世界范围已兴起了新工业革命的浪潮,这个历史大背景已为中国开拓和建设新工业化提供了客观条件。在这种形势下,谁(尤其是世界大国或地区)能自觉认识到工业文明的危机和新工业文明的必然到来并积极开拓它,谁就能获得发展的主动权,并能在新工业革命中居于领先地位。

第三,中国自身也具备了开拓新工业化的条件。首先,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为开拓新工业化提供了必备的经济条件。其次,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开拓新工业化积累了必要的技术储备。再次,中国在新兴科技的许多领域居于世界前列,这为开拓新工业化提供了关键性的要素。

二)中国的新工业化体系

建设新工业化要有一个基本目标即新工业化体系,目前我们还不可能细致地描绘中国的未来新工业化体系,而只能从原则上就其主要特点做一些初步探索。

1、智能化微制造化。第一,智能化微制造科技及其产业化成为

社会的关键科技支撑和社会的主导生产方式,社会物质生产逐步由采掘和利用天然化学资源转变为利用多次再生产中已作为废弃物质的小分子、原子材料来人工生产和利用化学物质,即从天然化学生产转变为人工化学生产。第二,能源开发进入更深层次。工业化生产主要利用天然矿物能源即化学能源。新工业化则把一次能源定位在物理能源上,主要是核能和太阳能等。第三,材料开发也会进入更深层次,即不断开发利用小分子、原子乃至亚原子材料,以人工生成具有全新性能的宏观新材料并进一步加工制造出用途无比丰富的新产品。第四,信息化发展为智能化,社会生产社会生活都高度智能化。中国在信息科技、纳米科技、生物科技等领域已处于世界前列,必须继续保持这种优势,以确保在新工业化进程中的领先地位。

2、循环化生态化。智能化微制造化科技及其产业化,在社会的

宏观总生产过程上引导出一场大变革,即从工业化的“资源-生产-废弃物”的单向生产过程转变为“资源-生产-废弃物(再生产资源)-再生产”的循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之我见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之我见 15世纪末开始,西欧国家陆续开辟通往世界各地的新航路,在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争夺中,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美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突破了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的防线,把全世界都囊括在市场经济中。中国在西方殖民者冲击下被迫打开大门,被动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同时,中国近代工业艰难起步,在三座大山挤压下创造出一些业绩,但不断遭受挫折。同时,西方近代文明也对中国人的物质生活、交通、通讯、社会习俗及大众传媒产生影响。工业革命给当时封建统治的中国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革命对中国来说具有破坏性 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为了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先是在中国东南海域骚扰,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的大门被打开,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列强蜂拥而至。 一、政治上,列强对中国的主权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的破坏。如:从割占土地到强辟租界,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外国兵船可任意在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的规定,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破坏了中国的贸易自主权。列强还不断加强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和控制。如: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使清朝中央政府直接处于列强的监视之下;通过总理衙门的设立,控制清朝的内政和外交;列强还帮助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 二、经济上,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想把中国变为它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他们对中国的侵略以经济侵略为主。为此他们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资本原始积累的机会,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缺少充足的资金;不断增开通商口岸,侵略势力从中国东南沿海扩大到整个沿海,进而沿长江深入内地;英国人还长期控制中国海关的管理权,确保他们的工业品倾销中国市场和大肆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在中国农民大量破产的情况下,列强还诱骗掠拐华工,贩卖到海外充当苦力。 三、精神上,通过传教布道的方式,进行侵略渗透,想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腐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门户洞开,随之而来的还有大量西方传教士。许多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通过传教布道的方式,进行侵略渗透,想从精神上麻醉中国人民,腐蚀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以配合其政治方面的侵略,巩固其在华的利益。 列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侵略和破坏,使得中国领土的完整和主权的独立不断遭到破坏,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工业革命对中国也具有所谓的“建设性” 一、客观上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我们都知道:鸦片战争之前,清朝自诩为"天朝上国",视其他国家为蛮夷,盲目排外,所以政府内没有常设的外交机构,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增多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冲击着清朝统治者的华夷观念,西方列强不愿以外夷身份与清朝打交道,强烈要求清朝设立专门的外交机构,这样总理衙门建立了,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它的设立客观上加强了清朝与外国的联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A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正确答案是:D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正确答案是:C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正确答案是:B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是:C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正确答案是:A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正确答案是:C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正确答案是:A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发生在中国 姓名:丁胜 学号:1003607008 目录: 一、工业革命前,中国和西欧经济的对比 二、“韦伯疑问”和“李约瑟之谜”的辨析 三、林毅夫教授观点的思考与感悟 四、文化、政治制度因素对资本主义的影响 内容摘要: 17世纪的中国和西欧的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甚至略强于西方,但工业革命却发生在了西欧,这是什么原因呢?本文将从韦伯疑问和李约瑟之谜出发,结合林毅夫教授的观点,将历史对比,从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各方面综合分析,论证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的必然性。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掌握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同时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此后工厂不再依河或溪流而建,很多以前依赖人力与手工完成的工作自蒸汽机发明后被机械化生产取代。工业革命是一般政治革命不可比拟的巨大变革,其影响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推动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把人类推向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前,中国和西欧经济的对比 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它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这使英国长时间以现代工业的鼻祖自居,从而令许多世界大国汗颜,其中就包括我们这个具有5000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赞叹英国人的开创精神的同时,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呢?先来分析一下工业革命产生时中国与西欧的不同 在15、6世纪欧洲形成了以一批科学家为主导的科学热潮,到16、7世纪,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为代表,初步形成了与中世纪神学与经验哲学完全不同的新兴科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后经开普勒、伽利略,特别是牛顿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推动,建立了近代自然科学体系。正是这些以发现、发明为主的科学家的引导,形成了一种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明的科学浪潮,之后与资本家结合,使这种浪潮引起巨大的产业效应,之后大批资本家跟进、利用,甚至发明各种生产方式,以致生产方式的彻底改变,即工业革命发生。 那么,工业革命发生时的中国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乾隆皇帝的统治时期,是整个清朝的全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辉煌时期。其实在明朝中后期,中国民间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这只出现在个别地区和生产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到了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揽朝政,残酷地迫害异己、镇压人民。土地集中达到惊人的地步。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赋税剥削,加上灾荒连年,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环境下资本主义萌芽自然不会得到发展。后来随着农民起义和清兵入关,朝代的更迭势不可挡。连年的战火,使得中国的经济濒临崩溃,所以清朝的前几位君主要做的是恢复农业经济,而不是现实地去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韦伯疑问”和“李约瑟之谜”的辨析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1)论文

论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1)论文 论文摘要:中国进入WTO以后经济与全球接轨,跨国公司的发展大大加快,在全球化经济竞争当中,我国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将如何走出去,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值得深思。论文关键词:跨国公司;发展;管理跨国公司是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化金融组织,特别是在近五六十年发展迅速,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二十世纪九十二年代以来,进入我过的跨国公司逐渐增加,对我过的经济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我国的跨国公司也逐步发展,特别是加入WTO 以后,中国经济与世界接轨,我国的跨国公司也加发展,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我国的跨国公司该如何发展和经营管理,成为眼下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一我国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跨国公司的必要派性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同时也有大量外国和资金涌入中国,中国的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加大跨国公司的发展力度成为必然。 1经济全球化促使中国与世界接轨发展跨国经济。全球化是指跨民族、国家、政治疆界的经济扩展,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果哪个国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就意味着被淘汰。我国要溶入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就必须把目光放远指,向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国公司。这样才有助于中国经济更稳定的发展。因此发展跨国公司是世界发展大趋势的需要。 2经营与发展跨国公司有助于改善国内部分行业的产品、劳力大量过剩。中国已经进入了产品过剩时期,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格局,大量的积压商品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政府对内提出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等政策,在对外方面我想加强对外贸易和发展跨国公司也是改善产品过剩的好办法。同时众所周知中国是人口大国,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导致事业人口增加,而且农村剩余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负担,如果能大力发展跨国公司则有助于扩大人口输出,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3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利于吸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指导国内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生产管理技术,跨国公司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把外国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如中国从而知道国内的发展。二我国跨国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 1跨国公司的本土化问题。无论事实中国还是别的国家的跨国公司,目前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公司的本土化问题。世界第二大零售法国家乐福为何败逃日本,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适应日本当地的本土文化,家乐福在日本的店铺一般都开在市郊,虽然欧洲人喜欢一

浅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浅谈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起源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它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化劳动取代了个体工场的手工劳动,史无前例地解放了人类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们摆脱了靠人力和畜力进行劳作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凭借这次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些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材料市场,倾销其工业品,走上资本主义强国的道路。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发达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通过所谓的再工业化不断占领制造产业发展制高点,主导世界产业发展大势。这一阶段使世界统一了起来,因为工业革命需要的资源和劳动力是可流动的,所以促使一些外国人在中国这个资源丰富、劳动力不缺的国家开设工厂,发展产业,这使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还给中国国际竞

争力的提升形成巨大压力,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中国要成为产业革命的赢家,要成为先进发达的世界强国、世界大国,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应对德国工业4.0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浪潮的顶层设计和行动路线图,是建设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信息化与工业化 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十大领域,推出中国创造、中国质量和中国品牌,这也是一个世界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 1.拥有核心技术和质量体系。 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中国应该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质量体系。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在战略性、 前沿性制造领域,中国应该掌握整机或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于这些产品价值链的高端和产业链的 核心环节,同时建立起世界领先地位的生产技术参数体系,构筑国际公认的制造品质量标准体系;在高端制造和主流制造品方面,建立起“中国质量”信誉,打造“中国制造”标签,引领制造领域重要行业的发展方向。 2.拥有享誉全球的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汇总(含全答案)

10.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的会议是( C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20.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局限性表现为( ABC ) A.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有效 B.没有提出任何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 C.维护封建土地制度 2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持久抗战将经历三个阶段,即( ABC )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进攻阶段 E.战略决战阶段 35.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两个根本性变化。 答: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7.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②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③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巩固统一战线,到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及时反攻胜利,都突出了中共在抗战胜利中的关键作用。 ④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 38.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存在的三种政治力量及其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三种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他们是要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是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他们主张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0291879.html,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作者:孙佳美 来源:《商情》2016年第45期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跨国公司实现了长远的进步,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比于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的跨国公司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就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跨国公司发展的有效策略,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参考。 跨国公司现状发展 现如今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不仅给我国的跨国公司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经济的全球化的推进使得我国的跨国公司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跨国公司的进步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使得自身发展受到了制约。因此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采取有效地策略,促进跨国公司实现快速、稳定的进步。 一、我国跨国公司的现状分析 首先我国的海外投资结构存在着不尽合理之处,我国公司投资中,技术水平比较低的加工型项目是企业投资的主要内容,对于国家支持的出口导向型企业以及重要的战略产业占有的比例不高。在地区结构上,虽然我国跨国公司投资的数量比较多,跨国公司投资范围比较广泛,但是在港澳地区以北美地区所占的比例依旧不高,对于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需要从市场布局的战略层面上进行提升和发展。 其次跨国公司在经营发展上存在着盲目性的特点,经营目标并不明确,发展不够盲目。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调查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于市场变化风险评估也不到位,企业在境外投资主要是为了享受国家对跨国公司的优惠政策,使得企业的旧有设备得以转移。而且有些企业对企业自身的条件和发展方向认识不足,境外投资比较盲目,投资无法实现既定的目标,使得跨国公司承受严重的损失,跨国公司今后的境外投资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最后跨国公司中缺少高素质水平的人才。跨国公司一般都是生产加工高科技、资本密集型的产品,但是在科学技术方面,跨国公司还比较薄弱,很多企业并没有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跨国公司中缺少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人才以及资金。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科研投资以及人力投入等比较少。我国的跨国公司涉及到很多企业,并且其投资经营范围比较广泛,国外的一些工业产业、境外研发中心已经纷纷建立,但是产业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当前我国海外投资主要是以制造业加工、资源开发为主,但是在对外直接投资产业转换结构以及速度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 二、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对策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 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的引擎,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和科技全球化极其重要的驱动力量,正在超越国家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体。21 世纪的今天,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强烈冲击下,跨国公司正在经历全球性的经营战略调整,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最新发展趋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当代跨国公司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将会对世界的未来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成员之一的中国,能够及时把握住当代跨国公司最新发展的脉搏和趋势,对于中国更多的企业成功地走出去有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当代跨国公司的最新发展趋势 具体而言,当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大环境的影响下,突出地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经营理念日趋全球化、绿色化 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推动下,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跨国公司前所未有的进行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的调整或转变,它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多中心网络型的全球经营。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决策者越来越以“地球村”作为公司的长远战略市场,谋求在全球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吸纳整合各种有形、无形的优质资源,金字塔式的、公司总部拥有绝对决策控制权的中心辐射等级制管理模式在转变为在全球若干重点国家或地区拥有地区总部的、多中心多结点式的全球网络管理模式,这种全球网络模式有利于跨国公司针对动态、复杂、多变的全球经营环境迅速地做出相应地反应,以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源。比如麦当劳、肯德基、家乐福、沃尔玛等跨国集团公司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自己的分

公司,不断拓宽自己的市场。据调查显示,麦当劳现在已在美国各州建立了连锁店,在国外的业务迅速拓展到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余几个跨国集团也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扎下了根。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渐渐淡化公司的母国国籍,民族中心文化潜移默化为全球多元文化,本土化观念日趋增强,整合地方文化特性于管理理念之中,寻求全球一体化与本土化的一个协同效应,这有利于吸纳与有效激励全球各地最优秀的人力资源,加速促进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方向迈进,客观上也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但是,随着全球人类作为一个“地球村”上的整体,正日趋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和人类生存危机,当代跨国公司在寻求全球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包括股东、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在内的全球公司责任体系,推崇绿色管理,以期逐步改善全球经营环境,并给社会和公众留下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促进公司全球长远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的完成。全球经营将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二)生产经营体系日趋全球化、网络化 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全球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欧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以及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时空距离的缩短与拉近,全球市场竞争强度不断加大,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驱使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经济性与范围经济性的同时,更加看重速度经济性与网络经济性。在遵循全球本土化战略的思维模式和全球产业价值链最优配置的原则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行了诸如通过兼并收购、战略联盟与战略性外包等手段,跨国公司将经营重点转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附加价值最大的研发与营销服务环节,放弃或退出附加值低的某些制造组装环节,将其转移到全球新兴市场或最适合加工组装的国家、地区,并按照自己的

樊君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中国和世界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一.考试说明:(明确考什么)——学生板演,老师完整,归纳出阶段特征、历史发展规律、近代化含意、社会转型。 二.经典考题:(明确如何考)——点明考点、设问角度、能力要求 1、(2012年江苏单科3分)左图是十八世纪七 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 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来临 C.棉纺织领域的发明创造 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 此进行了深入研究。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已的见解。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

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已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蓝剑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还是“供应不会枯竭”吗?)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突顶的图景。——马克等《世界史考史》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暧,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 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 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

中国近代史试卷答案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等教育2015学年期末考试拟题纸 课程名称卷种(A/B)考核形式闭卷使用班级总份数出卷人审核人班级学号姓名成绩第1页共2页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D A A B C C C B C D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B A B C D D B A C 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12345 答案AC ABC AB AB ABD 题号678910 答案AB ABC ABC ABCD ABCD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根据学生答案情况酌情评分) 1、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 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正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和深刻教训,使他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很难征服的国家,不得不放弃了瓜分中国的政策。 第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教育了中国人民,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的刺激,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救亡图存的思想日益高涨。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增强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并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第三,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第五,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3、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从实力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第二,从战略对比来看,抗日战争是大国对小国的战争。 第三,从战争性质上看,抗战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反侵略战争,是得道的;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侵略战争,是失道的。 第四,从战争结果上看,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中国人民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中华民族避免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基本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4、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的伟大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开拓了可以依靠的阵地,为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 随着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形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门益明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业部门不仅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费品,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批燃料、动力、原材料和技术装备,而且还为出口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它

【发展战略】企业战略-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当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新动向,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动向战略分析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全世界 6.3万个跨国公司和80万个分支机构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和全球技术转让的90%。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加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他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获取更大利益,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掀起新的跨国并购战略。全球化时代是规模收益递增的时代。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高度竞争或市场萎缩的行业,规模是企业获得生存机会的源泉。因此,随着竞争的激化,全球企业兼并风潮愈演愈烈。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被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并购交易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利用直接投资(FDI)争夺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近几年,世界FDI 格局由原来“****化”(美、日、韩)转变为“多级化”。1990年底在西方各国的FDI总额中,发达国家占80%,发展中国家占20%。但在1993-1998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高达35.3%,1999-2000年又下降到17.9%,2001年又回升到27.9%,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欧大型的跨国公司在新兴的市场不但没有大规模的撤资,而且一举替代日、韩等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投资者,充分反映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高度重视。 大大加强本地化战略。随着国际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的人才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大大加强了本地化战略的进程。全球10强企业排第一位的通用电气公司国外资产达36%,外国雇员达44%,排在第十位的雀巢公司国外资产达87%,外国雇员占总雇员的97%。 根据价值链的漂移及时调整自己的增长战略。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先进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根据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及时调整产业价值链,使产业价值链内部分割进一步细分化。这样,通过国际相互协作既做大了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又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将资金投入价值链增值最快的生产环节,不断扩大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规模。 不断调整经营业务领域,做到有进有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贸易等新兴产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追逐的热点。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1999-2000年第三产业的跨国投资平均占全球跨国投资总额68.5%,2001年达63.3%。 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推行“绿色管理”战略。随着人类对环境意识的增强,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跨国公司积极推行“绿色管理”,将环境保护观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如采用新技术减少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变普通商品为“绿色商品”,竭力争取“绿色商标”等。因此,塑造“绿色企业”形象,将成为跨国公司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

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5.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于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第二,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出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中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跨国公司发展的战略选择 摘要: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舞台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当代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新动向,提出了我国跨国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关键词:跨国公司新动向战略分析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跨国公司的发展在全球化浪潮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全世界 6.3万个跨国公司和80万个分支机构控制了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40%-50%,国际贸易的60%-70%,对外直接投资的90%和全球技术转让的90%。 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动向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市场的加剧,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为保持他们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获取更大利益,不断调整发展战略。 掀起新的跨国并购战略。全球化时代是规模收益递增的时代。在全球化经济中,企业规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高度竞争或市场萎缩的行业,规模是企业获得生存机会的源泉。因此,随着竞争的激化,全球企业兼并风潮愈演愈烈。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每年约有16000多家企业被兼并,其中80%被跨国公司并购,跨国并购交易额每年以30%的速度增加。 利用直接投资(FDI)争夺世界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近几年,世界FDI格局由原来“三级化”(美、日、韩)转变为

“多级化”。1990年底在西方各国的FDI总额中,发达国家占80%,发展中国家占20%。但在1993-1998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FDI高达35.3%,1999-2000年又下降到17.9%,2001年又回升到27.9%,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美、欧大型的跨国公司在新兴的市场不但没有大规模的撤资,而且一举替代日、韩等国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投资者,充分反映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的高度重视。 大大加强本地化战略。随着国际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的人才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大大加强了本地化战略的进程。全球10强企业排第一位的通用电气公司国外资产达36%,外国雇员达44%,排在第十位的雀巢公司国外资产达87%,外国雇员占总雇员的97%。 根据价值链的漂移及时调整自己的增长战略。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极大地提高了先进产业的国际化程度;根据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抢占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及时调整产业价值链,使产业价值链内部分割进一步细分化。这样,通过国际相互协作既做大了某一个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又充分利用稀缺资源,将资金投入价值链增值最快的生产环节,不断扩大该产业在国际市场的规模。 不断调整经营业务领域,做到有进有退。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新技术、金融、服务贸易等新兴产业成为跨国公司投资追逐的热点。近年来有加剧的趋势。1999-2000年第三产业的跨国投资平均占全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