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土地沙化监测和治理建议

某区土地沙化监测和治理建议
某区土地沙化监测和治理建议

某区土地沙化监测和治理建议

概要:介绍了本期沙化土地类型、沙化程度、土地利用类型、沙化治理程度等现状,并通过前期数据与本期数据进行比对,进一步分析了监测区内各类土地的动态变化以及引起相应变化的原因,即与前期相比,本期全区流动沙地和极重度沙地面积都明显减少,沙化程度显著降低;最后提出了治理建议。

沙化和荒漠化监测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赋予的法定职责,也是防沙治沙工作的现实需要[1-2]。因此,做好沙化监测对于科学开展治理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按照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某开发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以创建森林城市为契机,持续推进绿化工程,重点针对裸露沙地开展了造林绿化。通过在生态脆弱区域实施生态修复,以实际行动巩固防沙治沙成果,保障区域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摸清全区沙化土地现状的基础上,对2014年第五次沙化监测数据(以下统称前期数据)和2019年第六次沙化监测数据(以下统称本期数据)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监测区内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期为今后政府决策和治理沙化土地提供依据。

1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监测区情况某开发区监测区仅为沙化类型,监测区面积小且集中分布,全部位于大季家街道办事处,其东侧为化工园区、西侧为平畅河、南侧为工业用地、北侧临海,地理坐标大致范围为东经121°01′17″~121°04′12″,北纬37°40′41″~37°42′22″。沙化土地监测总面积483.13hm2,其中,沙化土地面积138.33hm2,占沙化土地监测总面积的28.63%。

1.2技术与方法参考“国土三调”成果,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进行内业图斑区划,通过地面调查核实验证区划图斑和调查因子。以前期数据为基础,对照影像图、“国土三调”界线,按照《第六次山东省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操作细则》有关要求,运用ArcGIS软件合理区划图斑,作为本期数据初步成果。采用平板电脑进行实地核实,验证初步成果的图斑界线,确认其是否符合现状,现场填写各类属性因子,并对前期数据的部分照片采集点进行复位[3]。根据实际调查结果,在室内对不符合实际的图斑进行再调整、再修正,对矢量数据进行质检并汇总数据[4-5]。

2结果与分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