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宣传语

地震宣传语
地震宣传语

地震宣传语

1、防震减灾人人参与,和谐社会家家收益。

2、树立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3、防震,未雨绸缪;减震,莫失良机。

4、莫道防灾要花钱,减少损失加倍还。

5、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6、科学防震减少损失,轻视防震罪责难逃。

7、灾难中,我们始终在一起。

8、科学预防地震,远离灾害伤痛。

9、防震重在教育,减震重在保障。

10、防震减灾,平安常在。

11、居安当思危,防灾人为先。

12、群策群力防震减灾,同心同德利国惠民。

13、但愿千日平安无震,不可一日疏于防灾。

14、人人提高防震意识,处处化解震害危机。

15、少一分天灾人祸,多万家平安幸福。

16、人人是防震主人,天天是防震之时。

17、防震减灾手牵手,美好生活心连心。

18、防震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19、居安思危群测群防,未雨绸缪抗震设防。

20、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21、天灾难测量,人祸要严防。

22、财富积累千辛万苦,防震不当一无所有。

23、灾难面前人人平等,注重预防人人有责。

24、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25、全民动员防灾,人人参与减灾。

26、早防灾,减大灾,早治灾,少受灾。

27、防震从源头抓起,减震重过程控制。

28、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抗震救灾能力。

29、家园建设,我们共同努力。

30、国家要科学发展,防灾要谋划先行。

31、防震救灾不是口号,付诸行动最为重要。

32、防震减灾年年讲,强国富民常常安。

33、地震无情人有情,奉献爱心见真情。

34、防震救灾,整治环境,预防疾病。

35、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防震减灾效果必现。

36、灾难需要永记,防患始于未燃。

37、防震减灾重如山,全民携手保平安。

38、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39、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渡过难关。

40、学好防震救灾知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41、时时处处防灾患,世世代代保平安。

42、持续发展须防震,以人为本要减灾。

43、疏于日常防震减灾,等于漠视生命财产。

44、防震减灾践于行,和谐幸福见于心。

45、防震减灾人人抓,幸福社会千万家。

46、天灾无情,不防不行。

47、参与防震减灾,构建和谐社会。

48、天灾无情人有情,大爱无疆传真情。

49、防灾有预案,临灾不慌乱。

50、灾害伤人又损财,防灾到位少麻烦。

51、让我们团结奋进,互相温暖,无所畏惧。

52、天灾无情人有情,防震减灾要先行。

53、灾难可以预防,生命不可逆转。

54、防灾必须科学,减灾也是发展。

55、人生路漫漫,防灾莫怠慢。

56、防震减灾不落空,关注民生便有功。

57、加强地震安全,共建美好家园。

58、重建家园,我们齐动手。

59、献出我们真情爱心,全力支援灾区人民。

60、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61、震害无情人有情,有灾就要人帮人。

62、防震减灾,功在当代,利泽千秋。

63、科学决策能减震,立足发展要防震。

64、家事国事天下事,防震减灾是大事。

65、树立防震意识,增强防震技能。

66、心系灾区,情牵灾民。

67、生命无价,平安是福。

68、我以我心防震害,我以我行建和谐。

69、天灾人祸时常有,防灾之心不可无。

70、抗震预案在心中,有备无患保平安。

71、防震减灾须从青少年抓起。

72、掌握地震自救常识,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73、地震天灾不可怕,抗震设防是关键。

74、未雨绸缪防灾害,国安家宁人开颜。

75、爱心减少灾难,和谐拯救危机。

76、普及防震知识,弘扬减灾文化。

77、防震依靠科学,减震依靠大家。

78、预防灾害从头抓,大难临头不用怕。

79、科学发展能防灾,安全生产保减灾。

80、团结动员一切力量,共同抗灾建设家园。

81、地震无情党有情,灾害无情人有情。

82、生命生存非同小可,防震减灾刻不容缓。

83、勿忘防灾促发展,铭记减灾构和谐。

84、治病于无病之日,防灾于无灾之时。

地震简介英文演示教学

An earthquake (also known as a quake) is the result of a sudden release of energy in the Earth's crust that creates seismic waves. The seismicity, seismism or seismic activity of an area refers to the frequency, type and size of earthquakes experienced over a period of time. 地震(也称为地震,地震或地震)是一个突然释放的能量在地球的地壳地震波产生的结果。地震活动,地震或地震活动面积是指频率,类型和在一段时间内经历了地震的大小。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fault, all of which may cause an interplate earthquake: normal, reverse (thrust) and strike-slip. Normal and reverse faulting are examples of dip-slip, where the displacement along the fault is in the direction of dip and movement on them involves a vertical component. Normal faults occur mainly in areas where the crust is being extended such as a divergent boundary. Reverse faults occur in areas where the crust is being shortened such as at a convergent boundary. Strike-slip faults are steep structures where the two sides of the fault slip horizontally past each other; transform boundaries are a particular type of strike-slip fault. Many earthquakes are caused by movement on faults that have components of both dip-slip and strike-slip; this is known as oblique slip. 有故障的三种主要类型,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板内地震:正常,反(逆)

论地震勘探中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地震勘探中的几种主要地震波 论文提要 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构造,为寻找油气田或其它勘探目的服务的一种方法。也可以理解为就是利用地震子波从地下地层界面反射回地面时带回来的旅行时间和形状变化的信息,用以推断地下的底层构造和岩性。地震勘探在勘探已有的各种物探方法中,是最有效地方法。在地震勘探中用炸药激发时,一声炮响之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地震波。按波在传播过程中质点震动的方向来区分,可以纵波和横波;根据波动所能传播的空间范围而言,地震波又可以分为体波和面波;按照波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路径的特点,又可以把地震波分为直达波、反射波、透射波、折射波,等等。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除了能产生来自地层界面有用的反射波外,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干扰波。因此,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各种波的产生、特点、用途,等等。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地震勘探中产生的地震波。 正文 一、反射波 (一)反射波的形成 1、几何地震学的观点 当炸药在井中爆炸激发地震波时,在雷管引爆几百微妙之内爆炸便完成了,在接近爆炸点的压强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爆炸脉冲向外传播,压强逐渐减少,地层开始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继续传播,由于介质对高频的吸收,地震波信号减小。当波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当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不等时,弹性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上层介质波阻抗与下层介质波阻抗差别越大,反射波越强——反射波条件),一部分波回到第一种介质中,这就是所谓的反射波。如图所示 2、物理地震学观点 地震波从震源出发以球面波的方式向下传播,到达反射界面S,S可以就看成有许多

地震英语词汇大全

地震英语词汇大全

Practical English: 地震英语词汇大全(一) ?Source: Global Times ?[14:26 April 15 2010] ?Comments 英语中表示地震的名词有: earthquake、quake、shake、shock、tremor和 temblor (此词为美语) 英语中表示地震的动词(即意为“地震发生于...”的动词)有:hit 袭击,打击,使遭受 strike 突然发生 shake 摇;摇动;摇撼 jolt 使颠簸,摇晃 rock 摇,摇动,使振动 roll across 波动,起伏,横摇 rip through 裂开,破开;突进,横撞直闯 形容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动词有(按破换程度从小到大排序):

damage 损害,损伤;〔口语〕伤害,毁坏destroy 毁坏,破坏;摧残 shatter 破坏;捣毁;破灭 devastate 蹂躏,破坏;使荒废;毁灭level 推倒,夷平 flatten 夷为平地 地震学相关词汇: seismological 地震学上的 seismology 地震学 seismograph 地震仪 seismographer 地震学家 aftershock 余震 smaller tremors 小地震 epicenter 震中

magnitude 震级 Richter Scale(1—10) 里氏震级earthquake monitoring 地震监控tsunami 海啸 tsunami warning system 海啸预警系统tidal waves 潮汐波,浪潮 natural disaster 自然灾害 tragedy 灾难 wreckage 残骸 death toll 死亡人数 survivors 幸存者 victims 受灾者 international contributions 国际援助evacuation 撤离

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

地震反射层位的地质解释 论文提要 地震反射层的地质解释主要是依据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选择特征明显的标准反射波,然后结合研究区底层层位关系确定反射波代表的地质层位。这种具有明显地震特征和明确地质意义的反射层通常称为发射标准层,反射标准层选取的正确与否直觉影响到剖面对比工作和最终解释成果。 正文 一、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的对应关系 地震剖面是地质剖面的地震响应,在地震剖面中蕴含大量的地质信息,地震反射所涉及的地质现象,在地震剖面中都应有所反映。然而,在地震剖面中除了地质现象的响应之外,还包含着与地质现象无关的噪声,它们不具有任何地质意义。因此,在地震剖面与地质剖面之间、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反射波形态与地下构造,反射层与底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又存在一定区别。 由于地震反射界面是波阻抗有差异的物性界面,地质上可构成误差的界面是层面、不整合面、剥蚀面、断层面、侵入体接触面、流体分界面以及任何不同岩性的分界面,均可构成地震反射面。对于此种情况,反射面与地质分界面是一致的。在某些情况下,地震反射界面与地质界面是又差异的,不一定与地层或岩性界面具有对应关系。如相邻地层由于颜色和颗粒大小变化具有层面,但没有形成明显波阻抗差异界面,不足以构成地震反射面;另外,同一岩性的地层,既无层面也无岩性界面,但由于岩层中所含流体成分的不同(例如水层与油层的分界面、水层与气层的分界面、油层与气层的分界面),而形成明显的波阻抗差异界面,足以构成地震反射面,该地震反射面不一定代表地质界面。 在一般情况下,具有明显波阻抗差异的地层层面是不整合面,不整合面具有明确的年代地层意义,因而相应地也赋予了地震反射面明确的地层年代含义。确定地震反射界面的地质年代是地震解释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由地震垂向分辨率分析可知,在薄互层地区,地震记录上的一个反射波,并不是由单一界面产生的单波,而是几十米间隔内许多反射波叠加的结果。地震剖面上的反射界面不能严格的与某一确定的地质界面相对应,而是一组薄互层在地震剖面上的反映。特别是在陆相盆地中,主要为砂泥互层结构,垂向和横向变化大,非均一性十分明显,地震反射趋向于以一种微妙的波形变化“追踪”岩性-地层界面,随着地震分辨率的提高,地震反射的物性界面特征越来越明显,“地震反射同向轴实质上是追踪着反射系数而不是追踪砂岩”(李庆忠,1993):在分辨率较低的情况下,这种薄互层的地震反射界面往往是穿时的。 在有些地区,尽管地质界面的物性差异较大,构造形态明显,但由于界面过短或界

地震相的识别剖析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 (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 (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

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 (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二、地震相划分标志 (一)外部几何形态 外部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相标志。不同的沉积体或沉积体系,在外形上是有差别的,即使是相似的反射结构,因为外形的不同,也往往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 目前常见的外部形态(图1)包括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形、透镜状、丘 形和充填型等。 1.席状 席状反射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见的外形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上下界

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评价工程场地的安全性_王春红

第39卷第1期2017年2月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Earthquake Resistant Engineering and Retrofitting Vol.39,No.1Feb.2017 [文章编号]1002-8412(2017)01-0144-05DOI :10.16226/j.issn.1002-8412.2017.01.021 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评价工程场地的安全性 王春红,郝彬彬,李晓波,金瞰昆(河北工程大学河北省资源勘测研究重点实验室,河北邯郸056038) [提 要]为了评价断裂对场地的安全性影响,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对原始勘探资料进行了校正、去噪、时深转换等 处理,得到地震时间剖面,对其进行分析确定反射波组的地质性质,并结合地震深度剖面及钻探资料对其构造进行分析。浅层地震勘探结果表明:两条测线均未见有断层显示,在叠加地震时间剖面上,都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存在有3组较为明显的地震反射波组,在各个层位上,均未见有明显的同相轴错断现象。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评价工程场地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关键词]场地安评;浅层地震;断层[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Utilization of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in Detecting the Potential Fault of Quaternary System Wang Chun-hong ,Hao Bin-bin ,Li Xiao-bo ,Jin Kan-kun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 Survey and Research of Hebei Province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fault on field safety ,the shallow seismic reflection method is used in this research.Through correcting the original survey data ,denoising and time -depth conversion ,the time section of seismic is obtained.Accordingly ,the geologic property of wave group reflection could be determined.Moreover ,the structure is also studied by combining the seismic depth section and drilling data.The results of shallow seismic detection show that there is no fault in the field according to the two survey lines.But on the overlay seismic time section ,the three evident seismic reflection wave groups are clearly showed.in each layer ,the phenomenon of event dislocation is not significantly.Keywords :field safety evaluation ;shallow seismic ;fault E-mail :wangchunhong0117@163.com [收稿日期]2016-03-21 1引言 众所周知,地震属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之一,会 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大型建筑物在城镇规划与建设中,须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简 称地震安评) [1-2] 。其主要任务是评价未来一定时间内场地遭受地震威胁的可能性及相应程度,包括 地震动及地面破坏方面的内容,为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及已有工程的抗震可靠性分析等问题提供依据 [3-4] 。活动断层是诱发地震的主要原因,因此安评的主要工作就是查明活动断层的空间位置,评估其地震危险性及危害程度,从而可以使我们在建筑物选址时有效地避开活动断层,以减轻可能遭受的地震 损失 [1,5-8] 。活动断层的调查在基岩出露条件好的场区,通过地质调查手段便可以得到很好解决[9] 。而在第四系覆盖地区,则需要应用物探方法进行追 索、定位,提供地下隐伏活动断层分布信息,然后利 用少量的钻探工作给予验证的勘察方式 [4,10] 。目前,主要的物探方法有高密度电法和浅层地震反射被法,其中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探测分辨率高,可以精确地查明断层或隐伏断层的准确位置、几何形态及断层带宽度等有关参数,广泛应用于隐伏断 层探测 [4,11] 。为此本文主要探讨浅层地震反射波法在场地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2场区地震地质特征2.1 场区地貌、地质特征 拟建某高层建筑位于太行山东麓丘陵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平坦。第四系覆盖层除表层为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第二章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一、名词解释 1.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即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关系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 2. 地震波动力学: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的及其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规律与地下的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及流体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 3. 地震波:是一种在岩层中传播的,频率较低(与天然地震的频率相近)的波,弹性波在 岩层中传播的一种通俗说法。地震波由一个震源激发。 4. 地震子波:爆炸产生的是一个延续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这一尖脉冲造成破坏圈、塑性带,最后使离震源较远的介质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向外传播一定距离后,波形逐渐稳定,成为一个具有2-3个相位(极值)、延续时间60-100毫秒的地震波,称为地震子波。地震子波看作组成一道地震记录的基本元素。 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 6.射线:是用来描述波的传播路线的一种表示。在一定条件下,认为波及其能量是沿着一条“路径”从波源传到所观测的一点P。这是一条假想的路径,也叫波线。射线总是与波阵面垂直,波动经过每一点都可以设想有这么一条波线。 7. 振动图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8. 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也叫做首波。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9.滑行波:由透射定律可知,如果V2>V1 ,即sinθ2 > sinθ1 ,θ2 > θ1。当θ1还没到90o时,θ2 到达90o,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行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地震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2 波阻抗:指的是介质(地层)的密度和波的速度的乘积(Zi=ρiVi,i为地层),在声学中称为声阻抗,在地震学中称波阻抗。波的反射和透射与分界面两边介质的波阻抗有关。只有在Z1≠Z2的条件下,地震波才会发生反射,差别越大,反射也越强。 13.纵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传播速度最快。又称压缩波、膨胀波、纵波或P-波。 14.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速度比纵波慢,也称剪切波、旋转波、横波或S-波,速度小于纵波约0.7倍。横波分为SV和SH波两种形式。 15.体波:波在无穷大均匀介质(固体)中传播时有两种类型的波(纵波和横波),它们在介质的整个立体空间中传播,合称体波。 16共炮点反射道集:在同一炮点激发,不同接收点上接收的反射波记录,称为共炮点道集。在野外的数据采集原始记录中,常以这种记录形式。可分单边放炮和中间放炮。 17.面波:波在自由表面或岩体分界面上传播的一种类型的波。 18.纵测线和非纵测线:激发点与接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测线称为纵测线。用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纵时距曲线。激发点不在测线上,用非纵测线进行观测得到的时距曲线称为非纵时距曲线。

地震相定义、划分、识别及特征

地震相 通过层序的划分,可以大致确定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在纵向上发育的有利层位。通过对有利层序内地震相的研究,可以确定砂岩储集体的沉积相及横向的分布范围,从而为砂岩储层的综合预测奠定基础。 一、地震相分析 (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现的总和,是由沉积环境(如海相或陆相)所形成的地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积内的地震反射单元,该单元内的地震属性参数与相邻的单元不同.它代表产生其反射的沉积物的岩性组合、层理和沉积特征。 (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划分地震层序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参数特征上的差别,将地震层序划分为不同的地震相区,然后作出岩相和沉积环境的推断。用来限定地震相单位的基本参数是那些涉及层系内部的反射形态和层系本身的几何外形的有关参数,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的地震反射参数及其地质解释如下: (1)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反映层理类型、沉积作用、剥蚀和古地貌以及流体类型。 (2)地震相单元外形和平面组合: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相组合有特定的层理模式和形态模式,导致反射结构和外形的特定组合,从而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和地质背景。(3)反射振幅:反射振幅与波阻抗差有关,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层间隔及流体成分和岩性变化。大面积的振幅稳定揭示上覆、下伏地层的良好连续性,反映低能级沉积;振幅快速变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层岩性快速变化,是高能环境的反映。 (4)反射频率:反射频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层厚度、流体成分、埋深、岩性组合、资料处理参数等。视频率的快速变化往往说明岩性的快速变化,因而是高能环境的产物。 (5)同相轴连续性:它直接反映地层本身的连续性,与沉积作用有关。连续性越好,表明地层越是与相对较低的能量级有关;连续性越差,反映地层横向变化越快,沉积能量越高。(6)层速度:层速度反映岩性、孔隙度、流体成分和地层压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参数的变化可以由多种地质作用产生,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显的多解性。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积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够反映储集体或油气储集相带(刘震,1997)。 二、地震相划分标志 (一)外部几何形态 外部形态是一个重要的地震相标志。不同的沉积体或沉积体系,在外形上是有差别的,即使是相似的反射结构,因为外形的不同,也往往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沉积环境。 目前常见的外部形态(图1)包括席状、席状披盖、楔形、滩形、透镜状、丘 形和充填型等。 1.席状 席状反射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见的外形之一,其主要特点是上下界面接近平行,厚度相对稳定。席状相单元内部通常为平行、亚平行或乱岗状反射结构,可代表深湖、半深湖等稳定沉积环境和滨浅湖、冲积平原等不稳定沉积环境。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修订稿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XXXXXXX学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地球物理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阻抗差,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表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震英语词汇及地震专业术语

地震英语词汇及地震专业术语 表示地震的词:earthquake quake shake shock tremor temblor [ 美语] (pl. -s, -blores ) (地震)发生于... : hit... 袭击,打击,使遭受 strike... 突然发生shake... 摇;摇动;摇撼jolt... 使颠簸,摇晃rock... 摇,摇动,使振动roll across... 波动,起伏,横摇 rip through... 裂开,破开;突进,横撞直闯破坏程度(小→大) damage 损害,损伤;〔口语〕伤害,毁坏。destroy 毁坏,破坏;摧残。 shatter 破坏;捣毁;破灭。devastate 蹂躏,破坏;使荒废;毁灭。 level 推倒,夷平。flatten 夷为平地。 地震学相关词汇:seismological 地震学上的seismology 地震学seismograph 地震仪seismographer 地震学家aftershock 余震smaller tremors 小地震epicenter 震中magnitude 震级Richter Scale(1 —10) 里氏震级earthquake monitoring 地震监控tsunami 海啸tsunami

warning system 海啸预警系统tidal waves 潮汐波,浪潮natural disaster 自然灾害tragedy 灾难wreckage 残骸death toll 死亡人数survivors 幸存者victims 受灾者

international contributions evacuation 撤离 rescue team 救 援小组 其他地震术语 seisesthesia 振动感觉 seismaesthesia 震觉 seismesthesia 振动感觉 seismic 地震的 seismic (seismal; seismical; earthquake) load seismic acceleration 地震加速度 ; 震动加速度 seismic acceleration indicator 地震加速指示计 seismic activity 地震活动 ; 地震活动性 seismic amplifier 地震放大器 seismic analysis 地震分析 seismic area 地震带 ; 地震区 ; 震区 seismic belt 地震带 ; 地震区 seismic bending moment 地震弯矩 seismic center 震中 seismic coefficient 地震系数 seismic core phase 核震相 seismic cross-section 地震剖面 seismic data 地震数据 ; 地震资料 seismic degree 震度 seismic design 地震设计 seismic detector 地震检波器 ; 地震仪 seismic detector of the displacement 位移式地震检波器 seismic detector of the velocity type 速度式地震检波器 seismic digital amplifier 地震数字放大器 seismic discontinuity 地震间断面 seismic drill 地震孔用钻机 seismic dynamic load 地震动力载荷 seismic element method 地震元法 seismic exploration 地层勘探; 地震探测 ; 地震探查; 震波勘测 seismic exploration vessel 震波勘测船 seismic filter 地震滤波器 国际援助 地震载荷

地震简介英文(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An earthquake (also known as a quake) is the result of a sudden release of energy in the Earth's crust that creates seismic waves. The seismicity, seismism or seismic activity of an area refers to the frequency, type and size of earthquakes experienced over a period of time. 地震(也称为地震,地震或地震)是一个突然释放的能量在地球的地壳地震波产生的结果。地震活动,地震或地震活动面积是指频率,类型和在一段时间内经历了地震的大小。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fault, all of which may cause an interplate earthquake: normal, reverse (thrust) and strike-slip. Normal and reverse faulting are examples of dip-slip, where the displacement along the fault is in the direction of dip and movement on them involves a vertical component. Normal faults occur mainly in areas where the crust is being extended such as a divergent boundary. Reverse faults occur in areas where the crust is being shortened such as at a convergent boundary. Strike-slip faults are steep structures where the two sides of the fault slip horizontally past each other; transform boundaries are a particular type of strike-slip fault. Many earthquakes are caused by movement on faults that have components of both dip-slip and strike-slip; this is known as oblique slip. 有故障的三种主要类型,所有这些都可能导致板内地震:正常,反(逆)和走滑。正常和逆冲断层倾滑的例子,在沿断层的位移是倾斜的运动方向上包括一个垂直分量。正常的故障主要发生在区域地壳被扩展,如发散边界。逆断层发生的地区,地壳缩短如在会聚边界。走滑断层陡构造,断层两侧水平过去彼此;变换边界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走滑断层。许多地震是由具有倾滑和走滑断层的运动引起的成分;这被称为斜滑。 The earth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the center layer is the core, the middle is the outer layer of the crust mantle. The mean radius of the earth is about 6370 km, the crustal thickness is about 35 kilometers, the

浅层地震勘探实验报告

XXXXXXX学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实习,目的是使同学对浅层地震勘探技术掌握,了解浅层地震仪器的使用和仪器工作参数的选择;了解浅层地震勘探激发条件的选择,检波器的安置条件;地震反射波法野外资料的采集技术及方法,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解释;了解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施工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 1、使用浅层物探设备对xx场地进行实验,掌握浅层地震物探技术方法 2、使用Geogiga软件对所采集数据的资料处理(反射波法) 三、实验原理 3.1地球物理条件 地下介质内部存在波的阻抗差,波阻抗是介质的速度和密度的乘积。具有一定厚度的地层与相邻地层存在有波阻抗差异时,才具有开展浅层地震勘探的前提。只要波遇到弹性性质不同的分界面,就会有反射界面。表3.1中分别列出了岩土介质中的波速、平均密度以及波阻抗的变化范围。 表3.1 几种岩石的波阻抗 第四系覆盖层与基岩、砂与粘土、砾石层与粘土、砂层之间有明显的波阻抗差异和波速差异,各层具有一定的厚度时,均可形成反射界面;有断层、破碎带等地质构造情况时,在断层面上会产生断面波、弯曲界面上会产生回旋波、在断点和尖灭点上会产生绕射波等,所以来自断层面或特殊地质构造面上的反射波会有明显异常;当疏松的覆盖

层或风化带饱含地下水时,其波速将会明显地增大,对与P波来说,潜水面就是一个明显的波阻抗界面;一般基岩各风化层间从上到下通常具有速度和密度递增的趋势,多数情况下基岩风化层存在3~4个速度或波阻抗界面,这些界面常与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弱风化和微风化界面相一致或相接近;以上地质条件均为地震勘查提供了物理条件。 3.2浅层地震反射波法 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是地震勘探方法中的一种。在地表向下激发地震波,当地震波向下传播遇到弹性不同的分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地震勘探仪器记录这些反射地震波。由于反射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振动强度和波形将随着通过介质的结构和弹性性质的不同而变化,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旅行时间和速度资料,就能推断解释地层结构和地质构造的形态,而根据反射波的振幅、频率、速度等参数,则可以推断地层或岩石的性质,从而达到地震勘探的目的。(图3.2.1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2.1 反射波法工作原理示意图 地震波在其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界面时,一部分能量被反射,一部分能量透过界面而继续传播。在垂直入射情形下有反射波的强度受反射系数影响,在噪声背景相当强的条件下,通常只有具有较大反射系数的反射界面才能被检测识别。地下每个波阻抗变化的界面,如地层面、不整合面(见不整合)、断层面(见断层)等都可产生反射波,在地表面接收来自不同界面的反射波,即可详细查明地下岩层的分层结构、断层特征及其几何形态。 四、实验器材 4.1 S-Land采集系统简介

地震英语词汇大全

地震英语词汇大全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英语中表示地震的名词有:earthquake、quake、shake、shock、tremor和temblor (此词为美语) 英语中表示地震的动词(即意为“地震发生于...”的动词)有: hit 袭击,打击,使遭受 strike 突然发生 shake 摇;摇动;摇撼 jolt 使颠簸,摇晃 rock 摇,摇动,使振动 roll across 波动,起伏,横摇 rip through 裂开,破开;突进,横撞直闯 形容地震的破坏程度的动词有(按破换程度从小到大排序): damage 损害,损伤;〔口语〕伤害,毁坏 destroy 毁坏,破坏;摧残 shatter 破坏;捣毁;破灭 devastate 蹂躏,破坏;使荒废;毁灭 level 推倒,夷平 flatten 夷为平地 地震学相关词汇: seismological 地震学上的 seismology 地震学

seismograph 地震仪 seismographer 地震学家 aftershock 余震 smaller tremors 小地震 epicenter 震中 magnitude 震级 Richter Scale(1—10) 里氏震级earthquake monitoring 地震监控tsunami 海啸 tsunami warning system 海啸预警系统tidal waves 潮汐波,浪潮 natural disaster 自然灾害 tragedy 灾难 wreckage 残骸 death toll 死亡人数 survivors 幸存者 victims 受灾者 international contributions 国际援助evacuation 撤离 rescue team 救援小组(hjEnglish)seisesthesia 振动感觉

油气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油气层的地震反射特征 储集层物理性质的横向变化、储集层中聚集的石油和天然气对储集层的物理性质的影响,改变了地震波在这些条件下的传播参数,使其顶、底界面上、下的波阻抗差异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理所当然地使相应界面的反射系数也发生了变化。一般情况下,这些变化的主要表现是: (1)地震波速度发生变化。在品质较好的储集层中、在聚集了油气的储集层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下降的。 (2)物性界面的反射系数发生了变化。在品质较好的储集层中、在聚集了油气的储集层中,其顶界面的反射系数要下降,底界面的反射系数要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当顶界面的反射系数下降到“负”以后,其反射能量是增加的,只是方向差180度。 (3)反射波频率发生了变化。品质较好的储集层和聚集了油气的储集层地震波频率,在横向上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4)在同一储集层中,同时存在的不同性质的流体破坏了所在储层的内部波阻抗相对均一状态,在储集层内部产生了新的波阻抗界面和这类界面上、下波阻抗的差异,形成了相应的地震反射波。流体存在的静态特征使这种反射波同相轴永远保持在水平状态。 储集条件变好的储集层、聚集了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层造成的地震波的这种变化,在地震剖面上出现了相应的地震信息。在理论推力方面,这些地震信息的存在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实际情况,不尽如此,原因是:它们的出现或出现的程度,要受到探区的地震条件、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参数、地震资料的处理技术等多种因素的控制。 在地震技术发展的现阶段,地震剖面较多见的油气显示地震信息有了很多发展。现把主要的一些特征及其应用实例叙述如下。 一.亮点剖面特征 地震波在物性变好的储集层重或者在聚集了油气的储集层中传播时的“低 速”特征,揭示了这些部位的波阻抗值的变化,也揭示了这些部位相应界面上、下波阻抗值差异的变化,还揭示了相应界面地震反射系数的增大或减小,在地震

利用PEER网站选取地震波的方法

利用PEER网站选取地震波的方法 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 PEER是Pacific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简称,设立在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由其运作的PEER Ground Motion Database(PEER地震动数据库)提供了大量的世界各地的地震记录,可自由下载。该网站提供了丰富的查询手段,可按距离、场地、震源类型等条件选择地震记录,也提供了按目标反应谱选择的手段。 该网站是https://www.360docs.net/doc/ef10674692.html,/peer_ground_motion_database,首页如下:

如果要按目标反应谱(例如我国GB50011-2010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选取地震波,需要事先准备好目标反应谱的数据文件。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和昆明理工大学提供了Microsoft Excel 2003格式的文件Spectrum-2010.xls,可用于生成我国建筑、公路、水工等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反应谱对应的数据文件。用法简述如下: 一、生成中国规范的目标谱 1、打开该文件后,在“图形”工作表(左下角选择)上进行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max)、地震分组、场地类别的选择(均为下拉菜单)。 2、在“表格”工作表(左下角选择)上即可得到所需要的各种数据。例如,PEER地震动数据库的目标谱格式为“周期(s)-谱加速度(g)”,复制拷贝其中的A列和D列即可。

3、利用具有“列编辑模式”功能的文本编辑软件(例如UltraEdit 等。也可直接使用Excel,注意粘贴时采用“选择性粘贴”-“数值”), 得到如下形式的文本: 4、将其保存为“.csv”后缀的文本文件。 二、利用PEER地震动数据库获得地震记录 1、上述准备工作完成后,进入PEER地震动数据库首页。点击 “Scaled”。

关于地震的英语作文翻译

关于地震的英语作文翻译 Earthquakes may take place anywhere on the earth’s surface. During all earth quake, the vibrations make the earth's surface tremble, and even crack open. Houses fall, people are killed or injured and sometimes whole cities are destroyed. Can we do something to protect ourselves against earthquakes? Can we 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We can. Scientists have made investigation on earthquakes. They have made maps showing the "earthquake belts". In areas along these belts, earthquakes are likely to occur. In these areas we can build special houses to resist earthquake shocks and protect ourselves. in the future, scientists will be able to predict exactly when and where earthquakes will take place. Then they will be able to tell people to 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Thus lives can he saved and damage can be lessened. 地震 地震可能发生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地震时,震动使地表颤动甚至裂开。房屋坍塌,人员伤亡,有时整座城市变为废墟。 我们能够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免遭地震伤害吗?能采取预防措施吗? 能。科学家们对地球实行了调查研究。他们绘制地图标出了“地震带”。沿着这些地震带可能有地震发生。在这些地震区,我们能够修建特殊房屋来抗震和保护自己。将来,科学家们将能准确的预报地震将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发生。然后他们会告诉人们采取预防措施。如此,生命能够得到拯救,损失能够减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