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石油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石油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第17卷第8期 2008年8月

中 国 矿 业

CHINA MINING MAG AZINE

 Vol 117,No 18

August 2008

石油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刘春宇

(新疆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新疆乌鲁木齐830046)

摘 要:文中从石油资源配置、石油石化业的发展、石油开发中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石油产业政府规制、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石油储备以及石油产地石油产业发展等方面,对国内外石油产业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指出,目前国内有关石油产业的研究现状,总体来讲,系统性不强,缺少从产业链角度的系统研究,缺少对石油产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内部结构、产业链各环节的组织协调以及产业链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等方面深入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提出,今后针对石油产业,需进一步从石油产业的整体和产业链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石油产业;产业发展;综述

中图分类号:TF 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51(2008)08-0005-03

R evie w of th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industry

L IU Chun 2yu

(Postdoctoral Station of Theoretical Economics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830046,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ised the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at home and a 2

broa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y are the allocation of petroleu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of pet 2rochemical industry ,the relations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among the petroleum exploring ,government reg 2ulation on petroleum industr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etroleum industry ,petroleum reserv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industry in origin and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domestic study on pe 2troleum industry ,the whole ,systemic not strong ,and the lack of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chain f rom the per 2spective of the system ,lack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industry chain ,the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all sectors of the industry chain as well as in 2depth research of the main motives ,behavior of the inter 2ests.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in 2depth study on industrial chain of petroleum industry be carried out in the f uture.

K ey w ord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etroleum industry ;review

收稿日期:2008-04-29

作者简介:刘春宇(1970-),新疆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高级经济师。

自从德雷克用世界上第一口机械钻头打出高质量的石油开始,石油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像无声的命令,使人类开始涌向对石油的大肆开发和掠夺。伴随着石油和其他一些矿产资源的开发,一些由资源开发引起的问题,如资源稀缺性、资源利用、资源配置也就应运而生。围绕上述这些问题研究,国外学者有关矿产资源经济学、资源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一些观点和理论开始形成。随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和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国内的专家、学者开始就石油产业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从石油天然气

的勘探、石油资源的配置到石化行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发展,都做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1 国外研究综述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自然垄断产业的发展壮大,国外对石油产业等自然垄断特征很明显的自然垄断产业的研究也逐渐增加,包括这些产业的增长问题、布局问题、产业的积聚问题等。 传统上对石油等自然垄断产业的规制理论是以自然垄断等市场失灵为基础的,认为政府规制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增进公共利益。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管制俘虏理论,对此进行了否定,认为政府管制是为了满足产业利益集团对管制的需要而产生的。施蒂格勒(Stigler )认为,经济管制理论的

中国矿业第17卷

中心任务是解释谁是管制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政府管制采取什么形式和政府管制对资源分配的影响。巴隆(Baron)等分别通过模型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政府管制做了深入分析,指出,由于存在不对称信息,效率与信息租金是一对共生的矛盾。也就是说,效率提高的同时,会增加企业的信息租金,从而带来社会成本。而且,为了提高实现管制效率,政府应该尽可能地利用企业的私有信息,实现企业的自我选择。

2 国内研究综述

(1)关于石油资源配置的研究

关于石油资源配置的研究,曹湘洪(2004)指出,要想从全球范围获取经济稳定的原油资源战略,就必须建立健全我国原油资源的全球供应体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杨上明(2003)等认为我国炼油工业应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提高炼油企业的集中度和竞争能力为主要战略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油品质量,提高柴汽比,满足市场对清洁燃料的需求为出发点,以加强炼油能力的完善配套调整装置结构。

(2)关于石油石化业发展的研究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石化行业普遍存在区域布局的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不高、规模小、能耗高、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小、国际化程度不够等问题。白颐(2004)等就石化产业布局分散而导致种种弊端,提出,中国的石化行业应走园区化发展道路,通过建设化工园区,有效地提高原料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李志强(2005)在详尽分析了印度石油化工的模式基础上,提出“炼化一体化应是中国未来石油化工发展的方向”。面对日趋短缺的能源和高能耗石化行业,海鹏(2004)认为,有效发展应该是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石油石化行业应将合理开发和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刘克英、吕永庆(2004)从战略的高度审视石油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问题,指出,在石油工业发展过程中,建立绿色生态油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出路。

(3)关于在石油开发中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的研究

由于体制原因,长期以来油地双方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方面,各自规划,互不协调,矛盾重重。具体表现在油地双方产业结构矛盾加剧,争市场、争资源的现象突出。薄传华(2003)认为,要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用市场的办法解决矛盾和问题,发展油地互补经济,建立油地经济共同体。胡健(2004)认为,有效解决国家油气开发中,国家与地方利益冲突的关键,是改革原有的行政性的油气资源开发管理体制。

(4)关于石油产业政府规制的研究

国内对石油等一些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的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最先引进的译著是施蒂格勒的著作—《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随后又引进了日本学者植草益的《微观规制经济学》, 90年代中后期,国内的学者纷纷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余晖的《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理》(1997),对我国的政府规制问题也作了一些探讨。在我国自然垄断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的问题上,国内学者们己经形成了一些共识,普遍认为,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是大方向。但在具体的观点上还存在不少分歧,如产权改革和引入竞争何者更为重要,对垄断企业的结构分拆是否有利于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等。

(5)关于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谈到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界一直有两个相反的认识:一种就是“贫油论”,它在国际上的表现就是夸大了进口需求量。另一种认识是,认为中国石油潜力大到可以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地步。针对上述两种认识,张抗(2004)认为,在评价中国石油资源时,应持有“两点论”的分析态度,一要看到,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是石油大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二要看到,地质历史和地质构造特点,决定了中国的石油相对贫,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石油生产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原油和油品大量的净进口是难以避免的。关于石油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周世东(2005)认为,争取石油进口的多元化,争取石油资本的多元化,立足国内资源的开发,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石油能源替代战略,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加强节能,是石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之一。罗佐县(2005)则提出,建立油气资源梯度供应战略。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2003),通过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的研究,提出:开发与节约并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以油气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关于石油储备的研究

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沉重打击后,经过近20年时间,建立起了石油储备体系。巴西、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建立了各自的石油储备。随着我国石

6

第8期刘春宇:石油产业发展研究综述

油进口量不断上升,石油供应的风险逐步增大。针对国家石油储备的紧迫形势,芮执多(2002)认为,我国的国家石油储备,必须实行政府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模式,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以及政府储备与民间储备分开运行的运作模式。张华林(2003)指出,要通过对我国目前石油资源供需状况的分析,提出,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时,要对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风险进行定性和量化评估。刘刚(2005)认为,应该借鉴美、日等国的石油储备经验,有计划地建立我国的石油储备制度,分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体系。

(7)关于在石油产地发展石油产业的相关研究

黄宝璋(1990)认为:油田开发投资要多元化,石油开采地方中央的税额分配应由三七分成改为五五分成,油田开发应打破界限,联合开发。伍成等(1995)针对新疆的发展指出,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是带动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并针对开发塔里木油田提出了“加快勘探步伐,力促相关产业,发展融合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总体构想。马志光(2002)指出,要改变目前油区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使石油工业产值在整个油区城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应有明显下降。刘春宇(2007)针对石油产业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分配问题指出,地方石油产业的发展,要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由中央和地方统一规划。

3 研究现状评述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1)研究现状评述

综观国外对石油产业的研究,基本上是在资源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的,集中体现在对资源稀缺性、资源配置、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布局、产业集聚、政府规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对上述问题的观点上,还存在很多争议,国外的经济学家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进行中。国内学者虽然从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配置、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天然气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做了大量探索研究,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总体来讲,系统性不强,尤其缺少从产业链角度的系统研究,已有的研究或是对石油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研究,或是将石油开采业、加工业、化工业分开来予以研究,缺少对石油产业产业链各环节的内部结构、产业链各环节的组织协调,以及产业链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等方面深入系统研究。另外,从研究方法来看,石油产业多数研究的角度,侧重市场和宏观层面,因而多数研究采用定性描述和经验分析方法,对于组织理论分析方法、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应用的很少。

(2)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鉴于前述分析,今后对石油产业的研究,应侧重于从产业链角度,深入到产业组织的深层次,对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市场结构、各环节的组织协调问题、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揭示该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态势,也才能提高石油产业的竞争力。为此,应用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供应链理论、交易费用理论等,对肉牛产业进行系统研究,将是今后研究应重视和加强的主要方面。相应的产业组织理论的SCP分析方法、博弈论方法,也是进一步研究需要进行尝试并予以突破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Hotelling,Harold,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 [J].The J.Polit.Econ.1931,39(2).

〔2〕 Garg P C,Sweeney J L.“Optimal Growt h wit h depletable Resources”[J].Resources and Energy,1978,(1):43-

56.

〔3〕 Solow R M.“Intergeneration Equity and Exhaustible Re2 source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41(Symposi2

um),1974,29-45.

〔4〕 Aghion P,Howitt P.Amodel of Growt h t hroughCreative2 Destruction[J].Econometrica,1992,60,323-351.〔5〕 赫尔曼.戴利.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6〕 保罗?克鲁格曼,张兆杰,译.地理与贸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 施蒂格勒著,吴珠华,译.施蒂格勒论文精粹[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9.

〔8〕 黄宝璋,等.新疆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0.

〔9〕 伍 成,等.塔里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与新疆经济发展[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10〕 罗佐县.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供应问题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1):53-54.

〔11〕 白 颐.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现状及发展态势[J].化工技术经济,2004,(1):4-10.

〔12〕 海鹏.对石油石化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J].

当代石油石化,2004,(8):9-13.

〔13〕 李志强.炼化一体化———未来石油化工发展的方向[J].

当代石油石化,2005,(5):8-11.

〔14〕 曹湘洪.我国石油化工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3):13-20.

〔15〕 杨上明.关于我国原油资源配置的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2003,(3):42-46.

(下转第21页)

7

第8期李美亮:从矿业权价款的经济内涵谈全面征收采矿权价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款。采矿权价款的底价W p 应该运用现金流量法或收益法(包括收益权益法)评估,即通过评估该矿业开发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收益现值来测算,并以此为底价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竞争出让,授予出价最高者,设最后的成交价为M p 。313 补偿地质勘查投资

如果是国家出资探明的矿产地,或者是原有矿

业权灭失的矿产地,或者是无需勘查即可直接开采的矿产地的采矿权价款,则价款全部归国家所有。 如果是其他社会资金投资探明的矿产地,其采矿权价款应分割成地质勘查投资收益和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地质勘查投资收益部分归地质勘查出资人所有,用于补偿其投资并获得社会平均投资回报和矿业开发的风险回报。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部分归国家所有。

地质勘查投资收益可以用重置成本法测算,公式如下:

P b =

n

i =1

U bi

?P ui ?(1+

ε

)?(1+α+β) 式中:P b —勘查投资收益;U bi —各类勘查技

术方法完成的实物工作量;P ui —各类勘查实物工作量相对应的现行市价;ε—其他地质工作、岩矿实验测试、综合研究和报告编写等“四项费用”分摊系数;i —勘查实物工作量项目序号;n —勘查实物工作量项数;α—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β—矿业开发风险回报率。

根据历史统计资料,ε取值范围为30%~

35%,一般西部地区偏高,中、东部地区偏低。

α取值范围为8%~9%。最值得重视就是β,由于矿产开发特别是矿产资源地质勘查是一项风险很高的投资,并不是所有的勘查项目最终都能设立采矿权,获得采矿权价款,或者即使可以设立采矿权,

但由于受矿产资源储量、品位、开采条件等限制,

采矿权价款尚不足以补偿地质勘查投资,所以有些勘查投资必须从其他优质项目中获得补偿,β的取值应该考虑到整个地勘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而不仅仅只考虑某个项目的盈利水平,β取值太低会挫伤社会资金投资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的积极性,不利于矿业的健康发展,可考虑取100%~150%,甚至更高。 当M p >P b 时,从价款M p 中取出P b 份额补偿地质勘查投资者,剩余部分作为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归国家所有。 当M p ≤P b 时,价款M p 全部补偿给地质勘查投资者,国家只通过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实现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4 结论 无论理论分析,还是现实判断,我国矿业权价款的经济内涵应该是勘查投资收益和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之和。根据这一判断,全面征收采矿权价款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只要恰当划分采矿权价款中勘查投资收益和矿产资源所有权收益的份额,合理补偿投资于地质勘查的非国有资金,就能够实现既鼓励各类社会资金参与矿业开发,繁荣矿业经济,又维护好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权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康 伟,袭燕燕.如何理解矿业权价款的经济内涵[J ].资

源行政管理与法制建设,2007,(6):35-37.

〔2〕 耿书文,张振凯.矿业权价款的属性及确定方法探讨[J ].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2,(2):33-36.

〔3〕 矿业权评估指南.2006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

源部2006年第18号公告公布实施.

〔4〕 北京经纬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编著.矿业权评估[M ].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7.

(上接第7页)

〔16〕 张 抗.中国石油资源基础的战略观[J ].海洋石油,

2004,(12):1-4.

〔17〕 周世东.关于我国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考[J ].

沿海企业科技,2005,(4):4-5.

〔18〕 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可持续发

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J ].国土资源通讯,2003,(2):37

-41.

〔19〕 马志光.论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J ].石油大学学报:

社科版,2003,(3):11-16.

〔20〕 刘春宇,陈 彤.油气资源开发中中央和地方利益分配机

制的探讨[J ].新疆社科论坛,2007,(2).

〔21〕 芮执多.关于国家储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J ].

国际石油经济,2002,(8):40-44.

〔22〕 张华林.建立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

[J ].油气储运,2003,22(9):7-10.

〔23〕 刘 刚.中国石油储备体系探讨及对策.能源工程[J ].

2005,(1):1-6.

〔24〕 刘克英,吕永庆.从石油安全到生态安全[J ].生态经济,

2005,(7):70-72.

〔25〕 胡 健,马行天,张凡勇.陕西油气资源开发中国家与地

方利益关系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1:5-15.

〔26〕 薄传华.关于油田与地方经济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中

国工业经济(京)2003,(7):19-25.

1

2

金属材料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金属材料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概要: 金属是人类历史发展中最不可或缺的材料,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本篇论文将围绕金属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应用等方面展开。主要论述金属材料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回顾金属过去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并且展望金属才来的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正文: 从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器皿和精致的工具,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现在考古发掘证明我国在八千多年前已经制成实用的陶器,在六千多年前已经冶炼出黄铜,在四千多年前已有简单的青铜工具,在三千多年前已用陨铁制造兵器。我们的祖先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已会冶炼生铁,比欧洲要早一千八百多年以上。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镍管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与此同时,铜、铅、锌也大量得到应用,铝、镁、钛等金属相继问世并得到应用。至今,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金属材料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称见证者,我之所以那么说,是与他在人类社会各个转型期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所分不开的。作为人类最早发现并开始加以利用的一种材料,金属可以说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从最初把金属打造成狩猎武器到如今人类的生活已完全离不开金属,可见金属早已融入了整个人类社会,那么金属在人类社会中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金属的在人类社会的过去时中扮演的角色多为一个时期的社会性质的缩影。如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等等,而之所会如此为这些时代命名,归根结底,最主要的原因,便是人类在这一石器开发出了某种新的金属,而这一金属几乎决定了人类在这一时期的文明发展进程。如在战国石器,由于铁器的发明和使用,既解放了农村的大量生产力,又在投入战争使用后,大大缩短了战争的进程,从而加速了整个国家的统一,结束了乱世的局面,使得我国文明在一段动荡时期后能够继续得以正常的发展。其中,金属在武器方面的贡献主要在冷兵

非晶态金属材料综述

非晶态金属材料 一,非晶态金属材料 非晶态金属材料是指在原子尺度上结构无序的一种金属材料。大部分金属材料具有很高的有序结构,原子呈现周期性排列(晶体),表现为平移对称性,或者是旋转对称,镜面对称,角对称(准晶体)等。而与此相反,非晶态金属不具有任何的长程有序结构,但具有短程有序和中程有序(中程有序正在研究中)。一般地,具有这种无序结构的非晶态金属可以从其液体状态直接冷却得到,故又称为“玻璃态”,所以非晶态金属又称为“金属玻璃”或“玻璃态金属”。 制备非晶态金属的方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固相烧结法,离子辐射法,甩带法和机械法。 二,非晶态金属的特点 由于传统的金属材料都以晶态形式出现。但这类金属熔体,由于极快的速率急剧冷却,例如每秒钟冷却温度大于100万度,冷却速度极快,而高温下液态时原子呈无序状态,因被迅速“冻结”而形成无定形的固体,此时这称为非晶态金属;由于其内部结构与玻璃相似,故又称金属玻璃。 这种材料强度和韧性兼具,即强度高而韧性好,一般的金属在两点上是相互矛盾的,即强度高而韧性低,或与此相反。而对于非晶态金属,其耐磨性也明显地高于钢铁材料。 非晶态金属还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远优于典型的不锈钢,这可能是因为其表面易形成薄而致密的钝化膜;同时由于其结构均匀,没有金属晶体中经常存在的晶粒、晶界和缺陷,所以不易产生引起电化学腐蚀 并且非晶态金属还具有优良的磁学性能;由于其电阻率比一般金属晶体高,可以大大减少涡流损失,低损耗、高磁导,故使其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型材料,也被誉为节能的“绿色材料”。 另外,非晶态金属有明显的催化性能;它还可作为储氢材料。 但是非晶态合金也有其致命弱点,即其在500度以上时就会发生结晶化过程,因而使材料的使用温度受到限制。还有其制造成本较高,这点也限制非晶态金属广泛应用。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1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 1.2我国国际航运公司缺乏专业化分工 由于缺乏一遇到某种运输市场供求关系改善,很容易造成一哄而起,容易形成低水平航运的恶性竞争。没有专业化分工的市场,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必然缓慢,从而不能形成必要的市场进入技术壁垒,而进入壁垒低,又为过度进入和过度竞争埋下了“隐患”。 1.3船舶老旧、吨位小、船型和技术设备落后 中国国际航运船舶平均船龄为15.7年,其中原油船12.2年,集装箱船13.5年,多用途船、散货船、成品油船为15-17年之间,客船、冷藏船、液化石油气船、杂货船平均在19-23年之间。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航运的快速、高效、安全运行,不利于航运业的快速健康发展,降低了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社会经济效益。 1.4航运公司管理水平总体较低,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航运公司内部管理章程没有形成,经营管理粗放,且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很难提供规范化的运营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我国航运的管理水平,科学的物流理论的运用,合理的操作流程的研究普及度也很不够。因此,要保持和促进我国航运的良好发展势头,就要认真研究解决目前航运存在的突出问题。 1.5我国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航运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提出了巨大需求,同时由于我国有着低成本的人才资本优势,跨国公司采取人才本地化策略,使得人才更加匮乏。主要表现在: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目前我国仍然缺乏规范的专业人才培育途径,专业人才的供需矛盾更突出,阻碍着干散货船舶经营的快速发展。

金属材料知识大全

概述 金属材料就是指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构成得具有金属特性得材料得统称.包括纯金属、合金、金属材料金属间化合物与特种金属材料等.(注: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不属于金属材料) 1、意义 人类文明得发展与社会得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继石器时代之后出现得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均以金属材料得应用为其时代得显著标志。现代,种类繁多得金属材料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得重要物质基础。 2、种类 金属材料通常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与特种金属材料。 (1)黑色金属又称钢铁材料,包括含铁90%以上得工业纯铁,含碳2%~4%得铸铁,含碳小于 2%得碳钢,以及各种用途得结构钢、不锈钢、耐热钢、高温合金、不锈钢、精密合金等。广义得黑色金属还包括铬、锰及其合金. (2)有色金属就是指除铁、铬、锰以外得所有金属及其合金,通常分为轻金属、重金属、贵金属、半金属、稀有金属与稀土金属等。有色合金得强度与硬度一般比纯金属高,并且电阻大、电阻温度系数小。 (3)特种金属材料包括不同用途得结构金属材料与功能金属材料。其中有通过快速冷凝工艺获得得非晶态金属材料,以及准晶、微晶、纳米晶金属材料等;还有隐身、抗氢、超导、形状记忆、耐磨、减振阻尼等特殊功能合金以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3、性能 一般分为工艺性能与使用性能两类.所谓工艺性能就是指机械零件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金属材料在所定得冷、热加工条件下表现出来得性能。金属材料工艺性能得好坏,决定了它在制造过程中加工成形得适应能力。由于加工条件不同,要求得工艺性能也就不同,如铸造性能、可焊性、可锻性、热处理性能、切削加工性等. 所谓使用性能就是指机械零件在使用条件下,金属材料表现出来得性能,它包括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金属材料使用性能得好坏,决定了它得使用范围与使用寿命.在机械制造业中,一般机械零件都就是在常温、常压与非常强烈腐蚀性介质中使用得,且在使用过程中各机械零件都将承受不同载荷得作用。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得性能,称为力学性能(过去也称为机械性能).金属材料得力学性能就是零件得设计与选材时得主要依据。外加载荷性质不同(例如拉伸、压缩、扭转、冲击、循环载荷等),对金属材料要求得力学性能也将不同。常用得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多次冲击抗力与疲劳极限等。 金属材料特质

金属材料就业前景

金属材料就业前景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金属材料就业前景 金属材料就业方向与前景 本人是材料学院的学生,我们学院下设四个专业方向,分别是: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高分子材料。总体来说,高分子的就业前景最好,其次是金属材料。由于光伏材料是我院第一届招生,所以他们的就业既可能是巨大的机遇,又可能是极大的风险。本人所学专业是金属材料,因此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金属材料方面的概况。 金属制品行业包括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金属工具制造、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制造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金属制品在工业、农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也给社会创造越来越大的价值。 2009年金属制品行业的产品将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业界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产品质量会稳步提高,竞争与市场将进一步合理化。加上国家对行业的进一步规范,以及相关行业优惠政策的实施,2009-2012年,金属制品行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主要职业流向有: (1) 材料工程师 (2) 工业工程技术员 (3) 工业工程师 (4) 机械工程技术员 (5) 电子工程师 主要行业流向有: (1) 金属制品业 (2) 初级金属制造业 (3)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 电子和电器设备及零件制造业 (5) 工商业机械及计算机设备制造业 造船厂技术部做焊接,现在很缺乏焊接的人才,他们招不到焊接方向的人的话就会考虑你的,我有很多同学都去了广州和上海的造船厂去大型制造业做铸造、锻造或者热处理,比如一重、二重、钢厂和汽车制造厂还有就是去一些企业的研发中心做材料测试和研发,这样一般要求是研究生毕业。主要就是技术工作了,部门就是在生产部或者技术部做技术支持、研发部或实验室做产品研发 其实我现在发现最好的是去外资的验证公司,做资格或者质量验证的,真的很好,最主要的是看你的综合个人素质了~

我国的航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的航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国际物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在所有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中,海运以其低廉的价格、巨大的运量占据了国际贸易运输市场的近90%,使航运成为国际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航运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70年代以后,国际航运业开始重视物流业务,纷纷组建物流企业。目前对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学术讨论非常的多,究竟我国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现状如何,在物流趋势中如何面对挑战?我国航运企业需要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不断巩固、壮大其应该承担的使命。 关键字:中国航运发展现状应对措施 1.国外航运企业发展物流的特点 在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有许多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国内航运公司参考和借鉴的,以马士基物流服务做参考,其优势主要有:1.1注重国际物流;1.2物流业务的分工细;1.3有硬件的投资;1.4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马士基的成功经验只是国外众多成功经验中的一个。 2.我国航运企业的现状分析 2.1.我国规模较大的航运企业普遍已经拓展了物流服务,如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海物流等,规模较小的航运公司相对开展物流起步晚一些,物流运作中各项服务都在发展之处,竞争力弱。 2.2我国的物流服务行业真正的有一定规模和形成网络的企业只有少数几个。像中外运物流,中远物流,中海物流都是国内有名的物流服务企业,但只是这几个企业真正有一定规模。 2.3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观念还不足。大多数航运企业对现代物流的意义和作用还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运输经营方式,相当一部分航运企业还停留在以价格为中心的低层次无序竞争中,阻碍了一些物流业的发展。 2.4现有装备及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函待提高。中国内地的现代物流仍处发展初期,航运所能提供的综合物流服务功能不健全,技术装备水平及管理手段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现代物流策划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及 2.5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信息技术落后。仓储、运输等物流设施数量己经不少,

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希望对你有帮助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体外腐蚀测试体系综述

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体外腐蚀测试体系综 述 甄珍、奚廷斐、郑玉峰 1.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中心,北京 100871; 2. 温州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温州 325035; 3. 北京大学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北京 100871 摘要:随着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日益受到关注,大量的体外腐蚀测试体系被用来模拟其体内腐蚀行为。不同的测试体系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缺点。为建立一个合理的并且更接近体内真实情况的测试体系,对可降解金属材料的腐蚀机理和体外腐蚀测试体系进行总结。从电解质溶液的选择、样品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测试方法以及腐蚀速度的评价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得到以下初步结论:电解质溶液应该选择与体液成分接近的含有蛋白的缓冲模拟体液,样品表面粗糙度和溶液体积与样品表面积之比应该接近植入部位的实际要求,并且采用动态腐蚀测试方法,同时多种腐蚀速度评价方法应当相互参照。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金属材料、体外测试、镁、铁 1、引言 生物可降解的金属材料已经收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生物降解性金属材料,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永久在体内存在的植入物的减少,如炎症引起的心血管支架,再狭窄和应力遮挡引起的骨科植入物。镁合金和铁合金两种生物降解这是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金属。动物实验[1-7]和临床试验的[8-11]已经证明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生物可降解金属作为植入物,但同时有些缺点也暴露无遗。尽管巨大的这两种合金,快速降解率的潜力镁为基础的生物医学植入物和缓慢降解在铁基生物医学植入率生理环境中施加严格的限制许多临床应用。为了开发新种合金和评估的生物腐蚀特性材料,有一定的体外腐蚀系统应建立了可以模拟的降解过程金属植入物在体内。 体外腐蚀试验模拟并评估在体内通过一系列的体外方法,可降解过程如电化学测试,失重试验和氢进化试验。研究人员在体外构建不同各种电解质溶液和模拟系统样品表面的不同比例,以溶液的体积,这会导致数据的不可比性。因此,除了主观处理的材料,如元件的选择,表面涂层,并且处理技术,客观条件应尽可能一致可能和接近体内条件。为了建立一个更合适的体外试验系统中,四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如下:1)电解质溶液选择; 2)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力;3)测试方法:电化学测试和浸泡试验;4)评价腐蚀速率的方法.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现状与前景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在材料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无机非金属材料有这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就业形势。 【关键字】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前景智能 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及应用 无机非金属材料(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是除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以外的所有材料的统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提法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传统的硅酸盐材料演变而来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并列的三大材料之一。 在晶体结构上,无机非金属的晶体结构远比金属复杂,并且没有自由的电子。具有比金属键和纯共价键更强的离子键和混合键。这种化学键所特有的高键能、高键强赋予这一大类材料以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耐磨损、高强度和良好的抗氧化性等基本属性,以及宽广的导电性、隔热性、透光性及良好的铁电性、铁磁性和压电性。 无机非金属材料品种和名目极其繁多,用途各异,因此,还没有一个统一而完善的分类方法。通常把它们分为普通的(传统的)和先进的(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两大类。 普通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特点是:耐压强度高、硬度大、耐高温、抗腐蚀。此外,水泥在胶凝性能上,玻璃在光学性能上,陶瓷在耐蚀、介电性能上,耐火材料在防热隔热性能上都有其优异的特性,为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所不及。但与金属材料相比,它抗断强度低、缺少延展性,属于脆性材料。与高分子材料相比,密度较大,制造工艺较复杂。

非晶材料文献综述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题目:Ti基非晶合金的制备以及低温力学性能 姓名:孙驰 学院:材料学院 班级:04320701 指导教师:程焕武

Ti基非晶合金的制备以及低温力学性能文献综述 1.非晶合金 1.1非晶合金概述 非晶合金材料是20世纪后期材料学领域发展迅速的新型材料,是亚稳金属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组成物的原子模型考虑,物质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有序结构,另一类为无序结构。晶体为典型的有序结构,而气态,液态和非晶态固体都属于无序结构。在非晶体中的原子,分子的空间排列不呈现周期性和平移对称性,晶态长程有序受到破坏,知识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关联作用,使其在几个原子间距的区间内仍然保持着有序特征,即具有短程有序,人们把这样一类特殊的物质状态统称为非晶态[1]。 非晶合金长程无序但短程有序,是指原子在空间排列上不呈周期性和平移对称性,但在1-2nm的微小尺度内,与近邻或次近邻原子间的键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短程有序可分为化学短程有序和几何短程有序。化学短程有序是指合金元素的混乱状态,即每个合金原子周围的化学成分与平均成分不同的度量;几何短程有序包括拓扑短程序和畸变短程序。非晶合金的微观结构与液态金属相似,但又非完全相同,液态金属的短程有序范围约为4个原子间距,而非晶合金约为5-6个原子间距,前者中原子可以做大于原子间距的热运动,后者的原子主要做运动距离小于一个原子间距的热运动。非晶合金结构特征可以用径向分布函数RDF(r)=4πr2ρ(r)加以描述。它表示以某个原子为中心,在半径r,厚度为d(r)的球壳内的平均原子数。非晶合金的RDF(r)上出现清晰的第一峰和第二峰,没有可分辨的其它峰出现。在X射线衍射谱上,不存在晶体所特有的尖锐衍射峰,而是出现宽展的馒头峰。它的电子衍射花样是由较宽的晕和弥散的环组成,不存在表征晶态的任何斑点和条纹[2]。 1.2非晶合金与块状非晶合金的发展历史 历史上第一次制备出非晶的是Kramer于1938年利用蒸发沉积的方法实现的,此后不久,Brenner等声称用电沉积法制备出了Ni-P非晶合金。1960年 Duwez等人用快速凝固方法第一次制备出了Au 75Si 25 非晶合金,这标志了非晶 合金的诞生,这种快速凝固法是将Au 75Si 25 金属直接喷射到Cu基底上直接激冷

浅谈我国航运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航运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航运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配置过程开始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进行,国际物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在所有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中,海运以其低廉的价格、巨大的运量占据了国际贸易运输市场的近90%,使航运成为国际物流运输的主要方式。同时由于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传统的航运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70年代以后,国际航运业开始重视物流业务,纷纷组建物流企业。目前对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学术讨论非常的多,究竟我国航运企业开展物流的现状如何,在物流趋势中如何面对挑战?我国航运企业需要一系列改革措施来不断巩固、壮大其应该承担的使命。 1 国外航运企业发展物流的特点 在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有许多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国内航运公司参考和借鉴的,以马士基物流服务做参考,其优势主要有:①注重国际物流;②物流业务的分工细;③有硬件的投资;④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马士基的成功经验只是国外众多成功经验中的一个。通过对数个航运集团物流战略与业务内容的研究,可以发现国际海运集团开展物流服务有一些共性: 1.1 一般都设有供应链服务部门。以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是区别于传统的服务的标志。

1.2 物流战略以海运为基础,也就是重视以海运为基础的(与海运相关的)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 1.3 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系统是提供物流服务的关键。国外航运公司应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手段。使运输、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处理等活动实现全程的可视化、自动化、无纸化和智能化。 1.4 重视国际网点的建设,一般都拥有全球物流服务的网络。随着国际贸易对多式联运要求的提高,许多航运企业要想在运输市场上生存,就要打破限制,将业务拓展到陆上运输。于是出现了船公司登陆,登陆方式有:①多式联运产业的经营人加强合作,为货主提供增值服务; ②跨国海运集团在海外建立物流中心据点,重视内陆运输、仓储及多式联运的整体性,积极配合货主的外流战略。 另外还有较多细分的专业服务:如提供货物的集运;提供全球运输管理服务;提供专业的仓储和配送服务;提供各类增值服务。 2 我国航运企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航运企业发展物流具有一系列的优势条件:航运集团的国际物流网络较好,有一定的客户基础,比较典型的是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等;实物网也比较强;拥有传统的货源市场,较健全的全球网络咨询。但我国航运企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和障碍: 2.1 我国规模较大的航运企业普遍已经拓展了物流服务,如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中海物流等,规模较小的航运公司相对开展物流起步晚一些,物流运作中各项服务都在发展之处,竞争力弱。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产业,简而言之,即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组成的集合或系统。 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产业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它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产业的形成、发展和调整,也研究和分析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关系。 它既涉及了偏向宏观的经济问题研究,如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等;也涉及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如企业的定价理论、企业的兼并、技术创新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欧美产业经济学中即为产业组织,研究的是市场运行,主要关注企业行为,其与市场结构和市场演变过程具有密切关系,涉及相关的公共政策。我国50 年代受苏联的影响,产业主要指计划经济中的行业和部门,没有明确的产业经济学名称。改革开放后受日本的影响,强调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80 年代末,欧美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引入中国,使得以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为主的欧美和以产业结构与政策为主的日本体系相结合。针对产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行为规律,产业经济学又有不同的具体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布局、产业发展、产业政 研究产业经济学,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探求过度竞争或有效竞争不足的形成途径及消除方式;发现规模经济的形成原因及优点等等,从而根据不同的产业,分别制定正确的产业组织政策。研究产业经济学也有利于有效的产业组织的形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均衡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产业结构的升级则更是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成因,并以此制定有效的产业结构政策、调整产业的结构,也是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所在。进一步而言,研究产业经济学,探寻产业升级的规律和带动经济起飞的主导产业,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保护和扶持,便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向更高的水平演进,以增强整体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寻找产业合理布局的基本原则 也是促使产业经济学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动力之

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综述

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 王俊 摘要:电偶腐蚀,是指当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金属在导电介质中接触后,由于各自电极电位不同而构成腐蚀原电池。电偶腐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且危害极大的腐蚀形成,它广泛地存在石油、天然气、船舶、航空和建筑工业等行业中,一旦发生则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本文针对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从其腐蚀原理、影响因素、控制方法及腐蚀评定进行综述。并展望了金属材料的电偶腐蚀的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属接触;电偶腐蚀;电位差 1、前言 现代社会中,金属材料的应用及其广泛,已然涉及到方方面面,这种情况下,研究金属材料的腐蚀及其防护就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金属在其使用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腐蚀,如若防不当会造成金属材料在其使用寿命结束之前就产生破坏,特别是在航空等国防领域,金属材料的腐蚀引起的后果是灾难性的,所以,针对金属材料的腐蚀及其防护的研究日益重要。 2、电偶腐蚀的原理 2.1 概述 由于腐蚀电位不同,造成同一介质中异种金属接触处的局部腐蚀,就是电偶腐蚀(galvanic corrosion),亦称接触腐蚀或双金属腐蚀。当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金属在导电介质中接触后,由于各自电极电位不同而构成腐蚀原电池,电位较正的金属为阴极,发生阴极反应,导致其腐蚀过程受到抑制;而电位较负的金属为阳极,发生阳极反应,导致其腐蚀过程加速。它是一种危害极为广泛和可能产生严重损失的腐蚀形式,广泛地存在于船舶、油气、航空、建筑工业和医疗器械中。它会造成热交换器、船体推进器、阀门、冷凝器与医学植入件的腐蚀失效,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腐蚀类型。可以是金属与金属,也可以是金属与导电的非金属材料(如石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介质中形成回路,形成电偶腐蚀[1]。电偶腐蚀往往会诱发和加速应力腐蚀、点蚀、缝隙腐蚀、氢脆等其他各种类型的局部腐蚀,从而加速设备的破坏。 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电极电位的金属处于腐蚀介质相互接触而引起的电化学腐蚀,又称接触腐蚀或双金属腐蚀。电偶腐蚀原理见图1。发生电偶腐蚀时,电极电位较负的金属通常会加速腐蚀,而电极电位较正的金属的腐蚀则会减慢。

金属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金属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在进行金属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之前,先简要介绍一下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最重要的工程材料之一。按冶金工艺,金属材料可以分为铸锻材料、粉末冶金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铸锻材料又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材料包括钢、铸铁和各种铁合金。有色金属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及其合金,如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等。工程结构中所用的金属材料90%以上是钢铁材料,其资源丰富、生产简单、价格便宜、性能优良、用途广泛。钢有分为碳钢和合金钢,铸铁又分为灰口铸铁和白口铸铁。 一、金属材料的应用现状 金属材料的结构及其性能决定了它的应用。而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工艺性能是指在加工制造过程中材料适应加工的性能,如铸造性、锻造性、焊接性、淬透性、切削加工性等。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使用条件和使用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包括力学性能(如强度、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等)、物理性能(如熔点、密度热容、电阻率、磁性强度等)和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 金属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是目前国名经济各行业、各部门应用最广泛的工程材料之一,特别是在车辆、机床、热能、化工、航空航天、建筑等行业各种部件和零件的制造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在汽车中的应用。缸体和缸盖,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以及低廉的价格等,目前主要用灰铸钢和铝合金;缸套和活塞,对活塞材料的性能要求是热强性高,导热性好,耐磨性和工艺性好,目前常用铝硅合金;冲压件,采用钢板和钢带制造,主要是热轧和冷轧钢板。热轧钢板主要用于制造承受一定载荷的结构件,冷轧钢板主要用于构型复杂、受力不大的机器外壳、驾驶室、轿车车身等。还有汽车的曲轴和连杆、齿轮、螺栓和弹簧等,都按其实用需要使用的了不同的金属材料 (2)、在机床方面的应用。机床的机身、底座、液压缸、导轨、齿轮箱体、轴承座等大型零件部,以及其他如牛头刨床的滑枕、带轮、导杆、摆杆、载物台、手轮、刀架等,首选材料为灰铸铁,球磨铸铁也可选用。随着对产品外观装饰效果的日益重视,不锈钢、黄铜的

国际航运管理论文

浅谈我国航运业的发展 班级:物流3111 学号:0316111032 姓名:潘灏 摘要:航运业是服务贸易一种,包括国际海上运输、航运辅助服务以及港口服务。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航运业由于其价格低、载货量大等优点,成为国际贸易货物运输的重要渠道,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航运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航运业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航运业港口发展对策 引言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航运大国,也是个航运强国。600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揭开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光辉篇章,而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作为先行军的中国航运业以其锐不可挡之势迅猛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化使航运市场一体化进程日趋加快,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航运业不仅要在本国市场与国外竞争者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同时还不得不在国际航运市场上与其竞争对手展开无情的市场争夺战。 1 我国航运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12.3万公里的内河航运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实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为我国航运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中国外贸出口货物的84%由航运完成。中国国际海运船舶占世界商船队总量的5.3%,集装箱位占世界总量的5.0%,船队总运力在世界商船队中排名第五位,成为世界航运大国之一。航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我国的航运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1航运公司不少,但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目前从事干散货经营的航运公司,其规模和实力大多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如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从事国际海上运输的航运公司290家,除中远、中海集团等少数企业拥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实力外,其他航运公司规模普遍弱小,平均船舶运力不足1万载重吨,且单船公司占全部航运公司的60%以上,不能发挥规模经营并取得规模效益优势,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国内航运公司从事国内航运的企业5000多家,拥有船舶17万艘,近2000万吨,其中运力超过10万载重吨的船公司约巧家,运力超过100万载重吨的只有中海集团和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精)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2010-11-30 04:25:22 1,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 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 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2,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 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金属材料概述

常用金属材料概述 金属材料是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要材料构成的,并具有具有金属特性的工程材料。金属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按化学组成分类,金属材料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黑色金属主要是指以铁或以铁为主形成的金属材料,即钢铁材料,如钢和生铁。有色金属是指除钢铁材料以外的其他金属,如金、银、铜、铝、镁、钛、锌、锡、铅等。生产中使用最多的黑色金属是钢和铸铁,有色金属是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 钢的种类繁多,通常按钢中是否加入合金元素,将钢分为碳钢和合金钢。 碳钢按碳的质量分数可分为低碳钢(ω C ≤0.25%)、中碳钢(0.25%<ω C ≤ 0.6%)、高碳钢(ω C >0.6%),按钢的质量分数可分为普通碳素钢(ωs≤0.05%,ωp≤0.045%)、优质碳素钢(ωs≤0.035%,ωp≤0.035%)、高级优质碳素钢(ωs≤0.02%,ωp≤0.03%)和特级优质碳素钢(ωs≤0.015%,ωp≤0.025%),按钢的用途可分为碳素结构钢(用于各种工程构件,也可用于不太重要的机件)、优质碳素结构钢(用于制造各种机器零件)、碳素工具钢(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和一般工程用铸造碳素钢(用于制造形状复杂且需要一定强度、塑性和韧性的零件),还可按钢冶炼时的脱氧程度分为沸腾钢、镇静钢、半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 合金钢按钢的用途可分为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还可按成分、冶金质量及组织等进行分类。 钢的性能根据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特点,其中碳素结构钢易于冶炼,工艺性能好,价格低廉,在力学性能上一般能满足普通工程构件及机器零件的要求,工程上用量很大,一般不进行热处理;低合金机构钢由于强度很高,被广泛用于建筑、石油、化工、铁道、造船等许多部门。 钢的热处理工艺是指根据钢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规律所制定的钢在热处理时具体的加热、保温和冷却的工艺参数。热处理工艺种类很多,根据加热、冷却方式及获得组织和性能的不同,钢的热处理工艺可分为:普通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及特殊热处理(形变热处理、真空热处理等)。根据热处理在零件生产工艺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热处理又可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 铸铁是一种以铁、碳、硅为主要成分且在结晶过程中具有共析转变的多元铁 基合金。其化学成分一般为:ω C =2.0%~4.0%、ω si =1.0%~3.0%、ω Mn =0.1%~1.0%、 ωs=0.02%~0.25%、ωp=0.05%~1.5%。为了提高铸铁的力学性能,有时在铸铁中添加少量Gr、Ni、Cu、Mo等合金元素制成合金铸铁。 铸铁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是由于它的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并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可切削加工性能、耐磨性能及吸震性等,因此铸铁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矿山及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 碳在铸铁中既可以化合态的渗碳体(Fe 3 C)形式存在,也可以游离状态的石墨(G)形式存在,据此可以将铸铁分为三类:白口铸铁,碳除少量固溶于铁素体中外,其余的碳都以渗碳体(第二相)的形式存在于铸铁集体中,其断口呈银白色,由于存在共晶莱氏体组织,所以其性能硬而脆,很难切削加工,一般很少直接用来制造各种零件;麻口铸铁,碳除少量固溶于铁素体中外,一部分以游离 状态的石墨(G)形式存在,另一部分以化和状态的渗碳体(Fe 3 C)形式存在,在其断口上呈黑白相间的麻点,这类铸铁也具有较大的硬脆性,故工业上也很少

金属基复合材料综述

金属基复合材料综述 专业: 学号: 姓名: 时间:

金属基复合材料综述 摘要:新材料的研究、发展与应用一直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复合材料,特别是金属基复合材料在新材料技术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金属基复合材料对促进世界各国军用和民用领域的高科技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倍受人们重视。本文概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分类、性能、应用、制备方法、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金属基复合材料;分类;性能;应用;制备;发展趋势 Abstract: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composites are one of the important matters in moder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et al matrix composites an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lassific ation of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and preparation methods, w as reviewed, and put forward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 earch, discusses the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Application; Preparation; Development trend. 1.引言 复合材料是继天然材料,加工材料和合成材料之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材料。按通常的说法,复合材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单一材料,通过不同的复合方法所得到的宏观多相材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常希望复合材料即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又具有某些特殊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性能材料之一,对促进世界各国军用和民用领域的高科技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制造方法的出现,高性能增强物价格的不断降低,金属基复合材料在各方面将有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