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零售业的特点

美国商业零售业的特点
美国商业零售业的特点

美国商业零售业的特点

商业零售业是美国最大的产业,拥有最多的企业和最多的就业人口,2007年美国商业零售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高度发达的商业是美国社会的一大特色,也是美国经济优势中易被人忽视的一环。研究美国的商业零售业,可从中发现美国经济的特色,对发展我国商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概括来说,美国的商业零售业有如下基本特点:

一、层次分明的商业形态奠定了美国商业零售业的基础。

美国的商业零售业形态五花八门,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当前美国商业零售业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美国各个大小城镇,都会有至少一个大型购物中心。购物中心以“大而全”为特点,占地面积从37000平方米至74000平方米不等(超过74000平方米的则称为“超级购物中心”),通常有几大区域,云集了数十至上百家品牌商店,服装、鞋帽、食品、百货等应有尽有,并配有餐饮、美容、娱乐等服务设施。很多大型购物中心没有公共交通,都有占地广阔的停车场,消费者需自行驾车前往。目前美国最大的大型购物中心Mall of America位于明尼苏达州的伯明顿市,占地面积达39万平方米。

2、厂家直销购物中心(Outlet Mall)。也是大型购物中心的一种,与普通大型购物中心不同之处在于,这类购物中心容纳的大部分是专营名牌产品的厂家直销店(以服装类产品居多),另有少部分的店专卖退货商品和已停产商品。世界上第一家厂家购物直销中心“名利场”(Vanity Fair)1974年出现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雷丁。该类购物中心一般选址在各州交界、人口稀少但紧邻高速公路的地方,由于场地租金低、中间环节少,价格会比普通商店便宜很多。

3、百货商店。百货商店一般位于市中心,占地面积大,装修豪华,经营品种繁杂。美国主要的百货公司包括Macy’s、Sears、T.J.Max、Nordstorm、H.M等。近年来,百货商店在零售业中的主导地位下降,市场份额减少。百货商店也在不断收缩经营面积,调整结构,向小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8年10月,受金融危机影响,拥有五十九年历史的美国老牌连锁百货公司Mervyns申请了破产保护,其旗下一百四十九家商店将在清货后关门停业。

4、综合超市。它们与普通百货商店相比,商品更加丰富,且以物美价廉为经营定位。这主要依赖于更大的销售量以及更加完善、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美国主要的超市包括沃尔玛(Wal-Mart)、K-Mark、Target等。其中沃尔玛2007年销售收入达3511.39亿美元,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沃尔玛也是当前全球最大公司。

5、仓储式商店(又称平价俱乐部)。其特色是实行会员制,设施简单,以库为店,内部不装修。经营范围包括食品和非食品类商品,实行少品种大批量销售。商品价格低,同样商品的价格比普通商店要低20—50%。平价俱乐部的目标顾客是小企业主,但由于商品售价低,因此也吸引了不少个人会员。比较著名的店有科斯科(Costco),在美国和波多黎各有383个店铺,在加拿大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35个店铺,其2007财年的销售达630亿美元。美国人日常消费最多的大宗商品中,相当大的比重来自平价商店。

6、专业超市。在美国,专业超市几乎遍布各个消费领域,如食品、服装、家居建材、家用电器、办公用品、体育用品、汽车用品、宠物用品、家具、玩具、图书、园艺及经营廉价商品的“一元店”等。这些超市多以连锁为主。比较著名的店如Safeway、Trader Joe’s、Bestbuy、Circuitcity、Lowe’s、Office Depot、Sports Authority、Pet Smart、Pep Boys、Boarder等,均着重于提供专门领域的商业服务。

7、便利店。经营日常用品和食品,每个店100—200平方英尺,为消费者就近购物提供了方便。20世纪80年代遭到冷落,90年代后东山再起。比较典型的有Walgreens、7-11等。

8、网络。近年来,因为技术进步和网络购物本身的价格优势和购买便捷等多种原因,网络购物得以迅速发展。据美国统计署的资料,2007年美国网络销售总额已高达1364亿美元,占美国零售总量的3.4%,预计到2011年将达到2250亿美元。不单是专业网络购物公司如亚马逊、eBay等发展迅速,形形色色的生产商和超市(如沃尔玛)等都提供了网络购物服务。可以认为,电子商务已经开始成为主流销售方式,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在网上购物,购物范围也越来越广。

二、连锁经营构成了美国商业零售业运营的主流。

连锁经营方式首创于美国,1859年出现在纽约,到现在已有近140年的历史。目前,连锁经营已成为美国现代商业零售业的主流,也被广泛应用于餐饮、旅店等许多服务行业。在全美1000强企业中,商业连锁企业有近100家。现在美国零售业销售额的绝大部分都是连锁商业创造的。

连锁商业对商品采购、配送、销售、财务等业务环节实行专业化分工,各门店专门负责日常销售。集中采购、统一进货是连锁店的突出特色。美国连锁店货源的95%由总部来确定,5%由门店自定的商品主要是生鲜类商品。连锁店总部或大区分部的配送中心负责订货,配送中心承担着各门店所需商品的进货、库存、分拣、加工、送货等任务。美国连锁商业零售企业都有一

个完善、高效率的配送系统,沃尔玛便以其庞大的配送系统而闻名。连锁分店则按照总部的指示和服务规范要求,承担日常销售业务。每个连锁企业都有一套统一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要求,详细规定了商品质量标准、服务标准、商品价格及操作规程等,所有分店必须严格执行。

连锁经营把现代大工业、大生产的组织原则应用于商品流通领域,提高了协调运作能力,实现了规模经营效益,其最重要的影响就是降低了商品价格。同时流通领域日益远离对生产领域的依附,发展成为独立的现代流通产业,乃至形成商工一体化的新型企业。

三、完善的信用体系保障了商业零售业的蓬勃发展。

美国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信用经济,其信用体系已经拥有160多年历史,信用体系渗透到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商业零售业领域的作用尤为明显。

概括来说,美国有比较完备的涉及信用管理各方面的法律体系,也构建了比较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财政部、联邦贸易委员会等都有专门机构负责信用执法和监督。信用服务公司都是独立的私人企业,既不受政府的控制,也独立于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更不能与被评级企业有任何私下交易。不单各类企业进行要被进行信用调查评级,美国的消费者也都要被进行信用评估。进行该类评估的机构被称为信用局,或叫消费信用报告机构。在美国,信用局收集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的工作方式是主动的,不需要向被记录者打招呼。而且,大多数授信机构都会将消费者的不良记录主动提供给信用局。信用局主要通过三个渠道获取消费者的信息,一是经常从银行、信用卡公司、公用事业公司和零售商等渠道了解消费者付款记录的最新信息;二是同雇主接触,了解消费者职业或岗位变化情况;三是从政府的公开政务信息中获取被调查消费者的特定信息。目前美国有三家大的信用局,分别是全联公司(Trans  Union)、Equifax公司和益百利公司(Experian)。美国还有数千家小型消费者信用服务机构,提供不同形式的消费者信用服务。

完善的信用服务体系保障了交易安全,节省了交易成本,企业和消费者已经形成了自觉培育和维护自己良好信用的习惯,信用体系成为了保持美国经济活力的“秘密武器”。美国目前75%以上的居民使用信用卡消费,80%以上的企业间经营活动采用信用支付的方式。近50年中,美国居民消费信用额保持了年均12%的速度增长。

同时,信用体系在维护公共安全、创造和谐社会环境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的租车业十分发达,在任何城市,只要凭信用卡和驾照复印件数分钟内就可轻松地从租车行开走车;美国的退货服务也非常方便,多数商品在三个月甚至六个月内可以无条件退货,可凭发票在同一家连锁企业的任何一家门店退货,有的店甚至不要求顾客提供发票,也同样退货。在这样一种商业氛围中,顾客不单享受到了快捷的服务,其受尊重的感觉也是不言而喻的。

四、成熟的、无孔不入的促销文化强化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美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精细的消费文化,其企业依据市场需求、商品特征等多种因素,对消费者类型、阶层、选购倾向、心理状况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全方位地实施各种生产和促销策略。例如,起源于旧金山的Gap服装集团,旗下有三家品牌,每一个品牌都有其所针对的目标市场,这样的策略既能够让每一个品牌共享公司所有的资源,同时又不至于让各个目标市场有所混淆。公司在宣传上也是对三个品牌分别进行宣传,从宣传基调、宣传渠道乃至传递信息上都有所区别。

在美国,商业是大学的热门学科,成功的市场推销员往往被认为是企业英雄。整个美国社会普遍认同经济促销活动,因此能看到商场各类打折和售卖活动层出不穷,其促销方式林林总总、花样繁多,具体有会员卡、优惠卡、折扣、返还货款、赠品、免费试用等等。普通民众经常能接到各种推销电话,而如果不退订,各种各样的促销邮件和信件更是络绎不绝。商家也经常自行印制专门的“报刊式”广告。这些广告里经常有些优惠券,顾客可凭劵享受一定的优惠。而其中一个诀窍在于,优惠都是有时段限制的,早于或晚于该时间段使用都是无效的,过时不再优惠,为了能有效地享受到优惠,消费者就会经常性地关注和查询这些广告。一旦消费者有了兴趣,自然就能带动那些非优惠商品的销售了。据报道,美国95%以上的小商品公司都使用过赠送优惠券的办法,而有三分之二的美国顾客在日常购物活动中使用优惠券。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企业特别重视培养"忠实型"顾客,认为忠实型顾客是企业最稳定的财源。美国营销学理论认为,企业80%的销售业绩来自于20%的顾客。这20%的客户是长期合作的关系户,如果丧失了这20%的关系户,将会丧失80%的市场。因此,美国企业要求员工必须树立“老顾客是你最好的顾客”的观念,将“使第一次购买你产品的人能成为你终生的客户”作为员工的工作准则。因此,一些超市的“会员卡”可免费申请,而会员和非会员购买商品的价格可相差50%以上,如此一来,消费者购物想不申请会员卡也难了。

五、积极进取的国民性格和简洁明快的美国生活方式决定了美国商业零售业的现状。

民族性格和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道路。就美国商业服务的现状来说,其形成和发展契合了美国国民尊重自由、重视创新、追求成功的民族性格。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美国人将赢利赚钱作为实现自身价值和道德理想的最高尺度,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将企业做大做强是每一个商人的梦想。与此同时,美国人开朗自信,作风明快务实,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能接受恃强凌弱,但不认可暗箭伤人。正因为此,美国人对创新有着近乎宗教般的狂热,在商业领域尤其如此,超市、仓储式商店、大型购

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等商业形态都起源于美国,肯德基、沃尔玛、eBay等商业巨头无一不是发迹于商业创新。

同时,美国的商业服务也尊重和切合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美国物资丰富,居民购买力强,生活富足但并不崇尚奢侈,爱好运动但不讲究吃喝。因此,可以看到美国店铺的装潢设计一般都很简单甚至粗糙,商品规格普遍比较大,但包装比较简单,实用的目的非常明显。普遍认为,美国生产的汽车,个头很大但做工粗糙,实用性很强但不舒适,不过这恰恰是符合美国人需求的

美国农业概况-精选.doc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 之间。国土面积937 万平方公里。1994 年全国总人口 2.6 亿,占世界人口的 4.63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 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 年占52%,1910 年为32%,1994 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 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 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 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 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 万公顷,人均接近0.8 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 2.4 亿公顷,森林和林地 2.65 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 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 平方公里。 1. 种植业 在很长段时期,美国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从80 年代初期起,其粮 食产量被我国超过,从而退居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国。1994 年,美国的谷物总产量为 3.57 亿万吨,人均占有量1370 公斤,名列世界第。美国拥有巨大的粮食储备,谷物的结转库存 占世界第,近年来大致接近世界库存总量的V3。大米从 1.8 %下降到 1.6 %;另外,大豆从64%下降到51%。 美国种植业主要靠几个重要的种植带。下面是几个最重要的农业种植带的情况简介。 (1)东北部和“新英格兰”的牧草和乳牛带。这个农业带是指西弗吉尼亚以东的州,共计 12 个。这个地区的特点是雨量充足,但是气温较低,土壤也欠肥沃,比较适合于青贮玉米 和牧草的生长。本地区的个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此有利于奶牛业的发展。本地区的马铃薯、苹果、葡萄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位置。 (2)中北部玉米带。美国农业分区中所指的“中北部”是指大湖区附近的8 个州,东起俄 亥俄州、密执安州,西北到明尼苏达州,西南到密苏里州。这是美国最著名的作物生产带,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区,因此有“玉米带”之称。这8 个州大豆、小麦的生产在美国也占有重要地位,大豆农场占全国总数的54%。1994 年,衣阿华和伊利诺两州的玉米产 量分别为4902 万吨和4536 万吨,占全美产量的36.8 %。玉米生产比较重要的州还有内布 拉斯加。1975 年以来,美国的玉米面积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产量增加了3/4;在这20 年里,单产从每公顷5460 公斤上升到8830 公斤。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部粗粮的90%,每年产值达220 亿美元。 (3)大平原小麦带。位于美国中部和北部地区,北从与加拿大接攘的北达科他州、蒙大拿 州往南直到俄克拉荷马州以及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共9 个州。这是个海拔500 米以下的高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通称“大平原”。这个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通常占全国的70%,但近年来其比重有所下降。北部冬季寒冷而漫长,只宜春小麦生长,北达科他州及其邻近的 3 个州所产的硬粒红春小麦占全部小麦产量的24%,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2%-18%。硬粒红冬小麦主产于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北部,占全部产量的41%,其蛋 白质含量在9%-14%之间。 (4)南部棉花带。传统的棉区东起大西洋沿岸,西至得克萨斯州东部。二次大战以后,棉 花生产逐步向西发展。这里所说的棉花带位于平原地区,主要有在北纬36 以南、密西西比

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世纪40年代后,美国农业已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创造了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务农人口占2%,但农业及其为农业服务的相关产业所创造的产值占美国GDP的17%,一个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可供养的人数达到125人。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出口国,粮食年产量超过3亿吨,其中玉米占2亿吨,小麦6000万吨~7000万吨,大豆年产5000万吨~6000万吨,猪、牛、羊等畜产品产量约两千万吨。每年出口的农牧产品价值300多亿美元,其中粮食约占世界粮食市场的40%~50%。作为典型的现代化农业美国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一、更注重农业立法 1776年美国独立后,农业立法工作开始提上议事日程。美国农业立法史几乎同美国历史一样长。建国初期,美国制定了有关旨在出售和开发土地的法律,不仅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财源,而且促进了美国西部农业的开发。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摩里尔赠地学院法》,由国家划出大片土地,在每个州各建立一所赠地学院,为农村培养农业和农机专门人才。1887年颁布《汉奇农业试验站法》,规定在赠地大学建立试验站,开展农业科研。1925年颁布《帕内尔法》规定增加联邦对州农业试验站的拨款,并扩大试验站的研究领域。1933年颁布《农业调整法》,确定了土地休耕制度和以农产品价格支持计划为中心的农业保护政策。 1995年WTO农业协定开始实施后,美国也开始调整国内农业政策法规,这主要体现在1996年农业法中,该法放弃了60多年来政府的价格和收入支持政策,将农业的国内价格支持转变为对农民的直接固定收入支持。2002年,美国新的农业法《2002年农业安全与农村投资法案》,其主要内容就是维持对农业的大力补贴,加大农业产品和价格的补贴。 总之,美国的农业法对于促进农业产品市场机制,保护美国农业,使农业走向法制化道路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二、更注重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 美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形成了教育、研究、推广“三位一体”的推广网络,是美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农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是美国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 美国的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核心,实行教育、科研、推广紧密结合,这种形式是依据美国的《摩里尔赠地学院法》、《汉奇农业试验站法》、《史密斯,里沃,合作推广法》三部法律规定逐步形成的,三个法案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需要提出的,它奠定了美国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中心虽然有其历史特殊性,但创造的教学、科研、推广紧密结合的成功经验,则有普遍意义。这个推广体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州立大学设立农业推广站和农业实验站,在各县设立县级农业推广站。广泛的推广内容。美国的农业推广涉及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农业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有科学的推广方式。利用各种传媒直接传播农业技术;接受电话咨询和访问农户;建立专家推广队伍,研究解决直接来自于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问题。 三、更注重农业高强度投入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修订稿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总计为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通用英语。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

的19 %,为亿公顷,人均为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美国农业有以下特点: 1.“以农立国”的传统美国虽然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有着“以农立国”的传统,历来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又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这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小型家庭农场(销售额小于25万美元)分5类:(1)资源有限型农场,(2)退休休闲型农场,(3)居住生活型农场,(4)低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5)高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大型农场分3类:(1)大型家庭农场,(2)超大型家庭农场,(3)非家庭农场。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 %左右。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但是,公司农场的基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农业概况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亿,占世界人口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62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1994年,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5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个,所占农地的面积和销售额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限产措施(根据政府与农场主签订的合同,1995年休耕农田的总面积为1474万公顷),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些着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总计为2.848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3.3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通用英语。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2.3 %。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4.183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 %,

为1.79亿公顷,人均为0.62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 美国农业有以下特点: 1.“以农立国”的传统美国虽然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有着“以农立国”的传统,历来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又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这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小型家庭农场(销售额小于25万美元)分5类:(1)资源有限型农场,(2)退休休闲型农场,(3)居住生活型农场,(4)低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5)高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大型农场分3类:(1)大型家庭农场,(2)超大型家庭农场,(3)非家庭农场。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19 3.4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 %左右。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_刘仲齐(1)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刘仲齐 蒋建国  美国的农业生产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机械化以后,其生产结构和组织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近50年,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开发新资源,美国的农业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其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以前的各个时代。进入90年代以来,一个农民生产的食品可以满足128个人的需要。 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以畜力为主的原始农业中,家庭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虽然有多种农民组织试图规范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品质量,但都未能成功。农业实现机械化以后,经理负责制的大农场迅速崛起,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差别日趋减少,农场成为一个依靠市场信息和指导计划进行粮食生产的车间,其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都受到了严格的监控。现代交通设施和通讯网络使农业和其他行业处在完全相同的竞争大环境中,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迅速发展都会给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这就迫使农场主不得不积极主动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保证自身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农场规模和数量 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古老、最活跃的经营单位。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前,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农场630多万个,最小的农场规模只有1.2hm2,大多数属于家庭所有的自给自足型,生产方式简单。1920年以后,农业机械逐步取代了畜力和人力,至40年代末,绝大部分农场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引导和各种农民的帮助下,通过租赁、转让、合并等形式,许多专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逐渐发展起来,到1950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5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10万家。这类大农场在管理方式上采纳取了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与传统的家庭农场已截然不同。在此后的40多年中,随着通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农场规模迅速扩大,到1995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4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70万家,整个农场的数目下降到了206万家左右。 从土地面积来看,1950年,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约90hm2,1995年扩大到189hm2,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达到了430hm2。 农场规模的增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的计划性,同时也增加了农场的风险。调查结果表明,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对大农场产生的不利影响远大于家庭农场。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资金周转率较低,前期投资和后期收益之间的距离既增加了贷款,利息,又加重了经营者的心理负担。但对于大型的专业农场而言,转向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大,而且同样面临着严峻市场竞争。所以大农场的管理者把减少农业风险的希望寄托在科学研究和横向联系上,试较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和充分利用新技术来保证价格的稳定性。据调查,1950年以来,各种农民组织提供的科研经费一直高于美国农业部提供的研究经费。产业和科研紧密结合笔相互依赖,使美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以上。 二、农场类型 根据农产品的销售量在农场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美国的农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场,称之为商业农场;另一类是非商业农场,包括半工半农型、别墅型、观赏型和其他各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农场。在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中,变化最大的是商业农场,在追求高额利润的过程,商业农场的市场内容和市场规模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生产周期相对稳定、产后加工业发达的畜牧业一直在美国农场中占多数,并呈上升趋势。据统计, 1995年从事各种畜牧业为主的农场占美国农场总数的33.1%,在中小型农场中,这类农场占的比例更高。由于市场的需求量的限制,粮棉型农场的市场规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随着农场土地面积的增加,这类农场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为430hm2,比总体平均值241hm2。 非商业农场的农产品外销量仅占农产品销 20

美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

美国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国际贸易概况(第二部分美国动物产品生产和国际贸易情况) 2004-11-17 14:28 一、动物产品生产的特点 美国的动物产品生产与种植业生产并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8%,生产和贸易呈现如下特点: 1、畜产品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高。美国是畜牧业生产的超级大国,各种畜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都居前列。2003年肉类总产量为3910吨,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5.6%。肉牛存栏9610万头,居世界首位,牛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禽肉生产国,禽肉产量超过整个欧洲产量,鸡蛋产量仅次于我国列世界第二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均肉类的消费量开始达到100公斤,1997年为125公斤,2003年为140公斤。人均占有禽肉和禽蛋居世界前列。 2、畜牧业生产呈带状分布。与美国的种植业相似,畜牧业生产也呈带状分布,如东北部、北部、中部的乳用畜牧业带集中了全美70%的奶业生产,乳用畜牧业带以南及附近地区是肉用畜牧业带,集中了美国50%以上的肉牛生产和80%以上的生猪生产。德克萨斯州是美国最大的动物产品生产州,销售额超过100亿美元,其次是内布拉斯加州和衣阿华州。 3、畜牧业与种植业紧密联系。美国畜牧业生产的高产出主要靠资源的高投入,所以粮食消耗量大。为了减少生产费用,取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的经济效益,美国所有消耗粮食大的畜牧业生产都位于粮食产区。养猪集中的各州如伊利诺州、衣阿华州、印第安那州、密苏里州即位于种植业生产的玉米带上,全国70%的玉米出产在这里,为养猪生产提高了充足和廉价的饲料玉米。 4、畜牧业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数量逐年减少。随着美国畜牧业生产越来越工业化、专业化,各类畜牧养殖场的规模都在扩大而数量却在减少。1984年全美有43万个猪场,到1996年已下降到不足20万个。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产的生猪从上80年代占美国市场的34%上升到90年代的65%。美国三家最大的肉鸡公司已能生产美国42%的肉鸡。 5、集约化生产水平高。美国畜牧业生产在规模效益和利润的驱动下,全行业各畜种畜牧生产水平都很高。蛋鸡生产中每个鸡场的平均规模为20-25万只,最大的蛋鸡场饲养蛋鸡1800万只,最大的肉鸡场可以年产肉鸡上亿只。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30万头以上。 6、畜产品生产过剩,须大量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性较大。美国畜牧业生产的高度集约化和工业化不但使美国各类畜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茅,人均占有量居世界前列,也使畜产品出现大量过剩,需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美国畜牧业产值不足国内生产总值的1.5%,但畜产品的出口量却占整个对外贸易出口量的5%,占国内消费的10%以上。禽肉的出口量最大,约占国内生产量的14%,占世界禽肉出口的40%。 二、养牛业 美国牛的存栏数在上世纪70年代初到达1.4亿头的巅峰后一直呈下降趋势,80年代末、90年初曾下降到一亿头以下,后又回升到1亿头左右,1998年为1.012亿头,当年牛肉产量115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进入21世纪后牛存栏数仍在下降。2003年全部牛存栏1.039亿头,牛肉产量为1194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1%。牛肉人均占有量44.2公斤,人均消费量31.5公斤。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都居世界首位。 (一)肉牛 肉牛业是美国畜牧业中最大的生产部门,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25%。美国的肉牛是16世纪由西班牙人引进到佛罗里达州、密西西比河流域和美国西南部一些地区。17世纪时,

中国与美国的农业概况比较分析

中国与美国的农业概况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农业发展模式就是一大不同点,本文将着重比较两个国家的农业发展状况及各自的特点,找出两个国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点,主要包括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农业出口状况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此外,本文还将对两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两个国家的农业经济及农村开发的重要性进行系统论述,并对两个国家的未来的人才需求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字:农业比较分析建议 正文: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甚至是社会稳定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国的农业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美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差异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美国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农业的发展有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本土主要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本土气候主要是北温带和亚热带,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进了美国的农业发展。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农业发展条件就差的多,中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南北相距5500多公里,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0-50度之间,以温带,亚热带为主,光热条件优越。但东西部的干湿状况相差比较大,东南部一般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干燥度一般低于 1.5,西北部则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且干旱区与湿润区各占国土面积的50%。此外,中国的土地状况不佳,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全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均明显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的地形特点是山地丘陵多,平原少,不利于大型机械的耕作。这些条件都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发展的生产方式差异 中国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较大,中国是大量的人种了大量的地,而美国是少数人种了大量地。 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所以美国农业生产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农场的数量不断减少。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数也在不断下降,到2006年,美国从事农业的人数为279.1万人,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0.9%,美国大约有20万农场主,其中,只有15%的农民是专职的,他们生产85%额农场品,其他的农民都是兼职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其他工作。 美国农场数量及规模 农场数量土地面积年份总计 (千个) 年变化量(千个) 总面积(百万英亩)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美国农业有以下特点: 1.“以农立国”的传统美国虽然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有着“以农立国”的传统,历来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又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这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小型家庭农场(销售额小于25万美元)分5类:(1)资源有限型农场,(2)退休休闲型农场,(3)居住生活型农场,(4)低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5)高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大型农场分3类:(1)大型家庭农场,(2)超大型家庭农场,(3)非家庭农场。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19 3.4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 %左右。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3.5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休耕等措施来限产,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又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4.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Agribusiness),在这个体系里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 %,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如食品的产销系统,就包括农业投入物的供应,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批发、零售以及机关单位食堂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5.农产品的经常性出现过剩,使美国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它的农产品约有1/5供出口之用。美国农业产值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 %,但90年代初,农业出口却占总出口的9 %以上。2000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值为7 087亿美元,占全世界的12.7 %。由此可见,美国农业十分依赖于国际市场。一旦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过于求,美国政府就会面临农产品过剩问题。最为典型的事件发生在本世纪30年代初,当时因农产品过剩而引起了严重的农业危机,曾使农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美国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 美国农业的总趋势是规模越来越大。美国农业的生产总量和出口量也很大,一些重要农产品的出口量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比例甚至大于其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所占的比例。美国的畜牧业和种植业并重,其产值之比大致是半对半。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最大的农业州,1993年的农业销售额达到198.5亿美元,其次是得克萨斯州和衣阿华州,销售额均超过100亿美元。 1.种植业在很长时期内,美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从80年代初期起,其粮食产量被我国超过,从而退居为世界第二大产粮国。2001年,美国的谷物总产量为3.36亿吨,人均占有量1180公斤,名列世界第一。美国拥有巨大的粮食储备,谷物的结转库存占世界第一,近年来大致接近世界库存总量的1/3。 美国种植业主要靠几个重要的种植带。下面是几个最重要的农业种植带的情况简介。 (1)东北部和“新英格兰”的牧草和乳牛带。这个农业带包括西弗吉尼亚以东的12个州。这个地区的特点是雨量充足,但是气温较低,土壤也欠肥沃,比较适合于青贮玉米和牧草的生长。本地区的优势是消费市场集中,拥有美国工业最为集中的大城市群,因

美国农业概况

小麦区:大平原中部和北部.大平原中部冬季气温较高,是冬小麦区.北部冬季较长且较冷,只能种春小麦. 棉花带:北纬37度以南 玉米带:五大湖西南,小麦区以东. 乳畜带:玉米带以北的五大湖区,向东直到大西洋沿岸. 亚热带作物区:墨西哥湾沿岸 混合农业区:玉米带与棉花带之间 水果蔬菜灌溉农业区:落基山脉地区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海岸山脉地区一.教学内容: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 2、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3、掌握分析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三.重难点讲解 知识点一:季风水田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种植历史和地位(重点)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主要分布区 东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 带季风气候区 中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韩国、朝鲜等国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菲律宾等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生产历史约有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 生产地位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总产量的绝大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高效记忆】联想法记忆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由季风水田农业的“季风”联想到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季风气候区,而季风气候又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东南部和南部。 2、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重点、难点) 第1幅图表示了亚洲水稻的分布,其余3幅图分别从气候、人口、地形三个方面反映了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现总结如下: 区位因素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区,全年高温多雨或夏季热量充足;大部分 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 丰富雨热同期,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地形 主要集中在平原、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 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 劳动力丰富 人均耕地 亚洲的主要水稻种植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 少。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 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生产习惯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 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食物偏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读图思考】 (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量高。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中,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3、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成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 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使单产量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 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控制人口数量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农业概况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亿,占世界人口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62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1994年,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5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个,所占农地的面积和销售额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限产措施(根据政府与农场主签订的合同,1995年休耕农田的总面积为1474万公顷),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些着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美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 摘要:美国农业标准化经过两次农业革命已形成了完整的体 系,对该国的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农业经济贸易发 展起到了相当的促进作用。美国的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对我国发展 农业标准化、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加强农产品 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农业;农业标准化;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184-01 一、美国农业标准化现状及特点 第一,没有独立的技术标准法规体系。美国的技术法规没有单独 的体系,其制定、归档、发布、管理和服务等每个环节,均包含在 联邦法规的统一运作中。在运作中确保技术法规的现行性,使得美 国各个领域事无巨细,均有法可依。《联邦法规法典》的农业篇中 包含农产品标准(含等级标准)352个。其中仅新鲜水果、蔬菜和 其他产品的等级标准就有160个,经加工的水果、蔬菜和其他产品 (冷藏、灌装等)的等级标准有143个。商业实践篇中有关安全方 面的标准共22个。环境保护标准中有关污染、辐射等方面的标准 共608个。 第二,标准并非都是强制执行,也有推荐性标准。美国农业相关 标准并不是全部强制执行,也有推荐性标准如农业篇中的等级标

准。比较《联邦法规法典》中的标准和美国国家标准可以看出,同一种农产品从不同维度制定其标准。比如,在《联邦法规法典》中有关棉花的标准是棉花的等级标准,而在美国国家标准中是对棉花及棉花相关产品的贮藏及生产过程的要求,两者互不冲突,相辅相成。 第三,制定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并提供有偿自愿性检验服务。美国农业部(usda)根据有关法规,主管肉禽制品的强制性检验制度和农产品的分级检验制度。强制性肉禽检验制度由食品安全检验处(fais)执行,依据是《联邦畜肉检验法》、《禽肉制品检验法》、《蛋制品检验法》。自愿性农产品分级制度由农产品销售处(ams)主管,依据《农产品交易法》制定出各种农产品质量分级标准,这些标准是食品加工厂品质管理的基础。该处还派员驻厂检验。目前分级服务品种包括畜禽肉、蛋、乳、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美国商业部(usdc)的国家海洋及太空总督下的国家海洋渔业处(nmfs)对水产品也提供上述类似的自愿性交费分级检验服务。 第四,在美国种业拥有成熟的技术标准。例如,美国在种子标签、生产程序上有明确的规定。各州的种子认证操作并不是相同的。一般的认证工作是每个州的政府农业厅,其下设立的种子检验室负责。也有部分是在州立大学的种子检验室操作。种子生产者应提供以下方面情况:认证种子的品种名和级别;种子田的位置及大小;前作情况;生产者的姓名和地址及其他有关信息。为了确保种子质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doc 22页)

某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研究(doc 22页)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总计为2.848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3.3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通用英语。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2.3 %。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4.183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9 %,

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3.5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休耕等措施来限产,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又有力地推动了附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4.农业产销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美国的农业体系被称作“农工综合企业”(Agribusiness),在这个体系里就业的人数占全国劳动力的17 %,大大高于农业本身所能吸收的劳动力。如食品的产销系统,就包括农业投入物的供应,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批发、零售以及机关单位食堂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5.农产品的经常性出现过剩,使美国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很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它的农产品约有1/5供出口之用。美国农业产值还不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 %,但90年代初,农业出口却占总出口的9 %以上。2000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值为7 087亿美元,占全世界的12.7 %。由此可见,美国农业十分依赖于国际市场。一旦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过于求,美国政府就会面临农产品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