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录制项目任务书

视频录制项目任务书
视频录制项目任务书

安徽学院校级

“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书

项目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视频录制项目负责人:

联系方式:

所在院(部):

建设周期:2年

教务处制

二〇〇九年十月

填表说明

1. 本任务书适用于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中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示范实验室、多媒体课件制作、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和教学团队等建设类项目。任务书由项目负责人填写,经所在教学单位审核同意后,上报质量工程办公室(教务处)备案,作为项目建设过程评价和成果验收的依据。

2.本任务书一式2份,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成册,要求字迹清楚、文字通顺。

3.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一、项目基本情况简介

二、项目组成员情况

三、项目建设目标

四、项目建设方案(含项目成果的示范推广计划)

视频录制基本流程及主要注意事项

视频录制基本流程及主要注意事项 一、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沟通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课题选择,主要是确定所讲内容、授课形式并进行课程设计;二是根据课题制作相应多媒体课件,课件思路明确,版面设计清晰简洁,无不相关内容的存在并制定课程拍摄计划表;三是确定授课场所,保持现场清洁,确保现场条件适合录制拍摄要求。 二、视频录制拍摄 根据制作的课程拍摄计划表进行视频拍摄录制,录制前授课教师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授课前的准备 1 、仪容规范: 教师在讲课时,应仪容端庄,穿戴得体、大方,尽量选择穿着与所处的背景颜色对比度比较大的服装。男老师尽量穿着西装、打领带。女老师穿着职业装,并可适当化淡妆。发型自然、简便、整洁,前额发不超过眼眉毛。教师授课时应尽量避免穿有明显品牌标识及浅色服装。 2 、录制测试: 教师尽量提前十分钟来到教室,进行录制前准备工作: (1)视频录制位置测试:确定摄像机的录制位置及角度; (2)音量测试:通过麦克风试讲,确定最佳的麦克风摆放位置及音

量数设计,一旦开始录制请勿再移动麦克风位置; (3)整体录制效果测试:通过试讲录制一小段音视频,检测整体的音视频效果是否处于最佳状态。 3 、教材、教学辅助工具及资料准备: (1)电子讲稿(PPT)去除演示时的音效,以免影响和干扰录课的音频效果; (2)将电子讲稿导入教师授课操作的计算机中,使之处于待演示状态; (3)将需要在课堂中使用的书籍、资料、纸笔及其他辅助教学工具及资料置于讲台上方便自己拿到的地方(以免在上课时需要用到这些东西,中断讲课,影响课件质量)。 4 、其它: 授课教师及听课学生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应处于关机状态,以防止产生噪音影响录音质量。 (二)授课时的注意事项 1 、自我介绍: 授课开始时先作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以及所讲课题内容,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以内。 2、视频录制: 自我介绍结束后,开始进入视频录制,录制过程中授课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1)授课过程尽量使用普通话,要求咬字清晰,无明显口音口误,

录课视频编辑教程

录课视频编辑教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录课视频编辑教程: 一、软件的安装 下载这个软件, 双击解压,出现解压对话框如图 点击“解压到”按钮,出现解压文件夹保存路径选择对话框如图 在界面右侧选择解压文件存放路径,点击“确定”进行解压。 在解压文件存放目录,找到下图这个文件夹,双击打开。 双击下图这个文件进行安装。 出现安装界面,如下图 点击“立即安装”按默认路径安装或点击“自定义安装”选择安装路径。一路“下一步”即可完成安装。 二、软件的使用 (一)、视频文件的分割: 首先您要先仔细地用心观看自己的上课视频,确定好详细的要保留的和要删除的时间段。即从第几分几秒到几分几秒保留,第几分几秒到几分几秒删除。 双击软件安装后在桌面形成的这个图标 打开软件,界面如图 点击“视频分割”按钮,进入视频分割界面,如图 点击“添加文件”按钮,出现选择文件对话框,如图 从“查找范围”找到您的录课视频文件存放的路径并选择文件后打开。如图(以何川老师的课为例)。 点击输出目录右侧的打开(小书本)或浏览(放大镜)按钮,选择分割后的文件的存放路径。或者点击下一步进入分割分割后文件路径选择对话框,如图 选择好分割后的文件存放路径,点击确定按。点击下一步,进入视频分割界面。如图 选择手动分割。点击下一步。进入手动分割界面如图 根据您在观看自己的视频时记录的分割时间点设置时间点,点击剪刀工具设置分割点。 设置好所有的分割点后点击下一步进行分割。如图 过一会,视频分割成功,如图 点击确定,点击返回,返回文件分割界面,可以重新加入文件进行分割。点击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文件分割界面,可以返回视频编辑专家主界面。如图 (二)、视频合并 点击上图中的视频合并按钮,进入视频合并界面。如图 点击添加按钮,打开添加文件对话框如图 根据您视频分割是分割文件的存放路径,选择文件,点击打开按钮。添加文件。如图 在这里,您可以点击选中您在分割文件时设计好的要删除的片段,点击上面的删除按钮进行删除。也可以通过右侧的预览窗口对各段视频进行预览,以确定是否保留。选择好文件后,点击下一步,进入输出设置对话框,如图 在这里,您可以设置输出目录,还可以改变输出格式。设置好后点击下一步,进行文件的合并。如图 如果需要添加片头片尾,您需要利用其它软件制作片头片尾,在添加文件时先添加片头文件,再添加视频片段,最后添加片尾文件。进行合并。 片头片尾的制作软件,我正在寻找,找到合适的软件以后,我会出教程给大家。

微视频制作教程

·Camtasia Studio 8操作简介· 1.启动界面 2.编辑界面简介 3. 视频的录制 3.1 点击“菜单功能区” 按钮,出现录制功能面板。 3.2进行录制设置 选择“Full screen ”全屏或“Custom ”自定义尺寸。 素材区 视频预览区 视频编辑区 菜单功能区 编辑功能区 录制区域选择

“webcam off”摄像头关,打开“Audio on”录音麦克风,调节好录音音量。 ,开始屏幕录制。出现倒计时3-2-1后,开始进行屏幕和语音教学录制。 ,停止录制工作,出现录制节目预览窗口。 按F10 “Produce”,直接进入导出界面生成视频文件。 “Delete”删除当前节目,重新录制。 4.视频的编辑 4.1保存界面成功后,软件自动进入编辑界面,此时弹出“视频编辑尺寸设置窗口”,设置编辑视频的尺寸。(尺寸的选择根据需求,建议选择大尺寸,如480P,720P等)设置完成点击OK进入编辑界面。 4.2进入编辑区对录制视频进行剪辑操作。 4.3认识几个基本剪辑工具 撤销重做按钮,主要是修正操作中的失误。 剪辑删除工具,主要是剪辑删除所选择的视频。 分割工具,能在时间线上将视频切割开来,便于删除加入特效等操作(此按钮

使用率很高)。 复制粘贴工具。 4.4认识高级编辑工具 Clip Bin :素材工具箱,点击此按钮显示所有待编辑的素材。 Library:素材资料库,软件提供的主题资源库可从里面选取动态主题,制作片头、片尾等。 Callouts:动态标注符号,提供动态视频标注,可直接拖动到时间线,在视频预览区调试标注符号的大小,位置;在时间线调整出现的时长等;还可以在标注符号上加入文字说明。 Zoom-n-Pan:画面放大缩小设置,点击此按钮后,直接在素材功能区拖动画面四周八个点进行画面缩放,视频预览区能即时看到效果。 Audio:音频设置,可以设置静音、淡入、淡出。 Transitions:视频转换特效,系统提供30种转场过渡特效,需在两段分割的视频间使用,也可以用于视频的开头和结尾。 Cursor Effects:鼠标光标效果设置,可以放大鼠标光标,还能设置让鼠标点击效果可视化。 Visual Properties:视觉属性设置,可对整个画面进行缩放,抠像等操作。Voice Narration:录制旁白,可在视频编辑工作界面直接录制语音旁白。Record Camera:录制视频,可在视频编辑工作界面直接录制视频画面。Captions:字幕工具,支持src、sim等格式的字幕直接插入,字幕直接在素材功能区输入,可在时间线上调整字幕出现的时长,与画面对应。 Quiz and Survey:检测和调查,此功能可在视频中插入检测题、调查题,制作互动视频。 5.素材的导入 单击按钮,可导入图片、声音、视频等各种素材,拖到时间线上供视频编辑使用。 6. Produce and Share a Video生成和分享视频 6.1单击按钮,弹出生成向导。

课程录制说明要求

课程录制要求说明 一、课程视频录制要求 (一)视频时长 每讲时长5~15分钟,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容,适当加快讲授的推进速度,减少引入部分。 (二)视频容 教师需要对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建立课程知识树,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组织视频的录制工作。 (三)视频录制形式 视频录制形式原则,以最适合本门课程教授为准,但不宜直接采用课堂实录的剪辑,建议采用如下几种形式: 1.讲坛式录制 在专门的录播室中进行录制,镜头直接面向讲演者,以增强与学习者的亲和力。本录制形式多用于无PPT课程。录制教师着装要求较高,不能穿有蓝色和绿色的衣服。

2.分屏式录制 视频主体与讲授PPT同时显示,并伴随语音讲解。本形式多用于需要大量计算机操作课程。对PPT等文字字号要求较高,文字字号不小于26磅(1号)字,字间距不小于1.2等。 3.交互式白板录制 教师在电子白板(或PPT)上以类似板书的形式进行讲解,将这一过程录制成视频。

4.PPT讲解录制 PPT配音频,全程不出现教授者的影像。(一般不采用) 5.虚拟演播室录制 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现场表现能力,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着装不要有蓝色或绿色的元素出现,现场调试时间稍长,但课程录制效果最好。 6.综合形式 以上形式的集成应用,但需要后期较好的非线性编辑加工,如插入视频、音频、动画素材,配标题文字等容。制作时间周期长,制作过程中需要老师大量的配合工作。 二、课程演示文稿 1.授课用的PPT文档,要与课程视频一一对应,模板统 一、简洁、清晰、规、美观。 2.版面的正文字号应不小于24磅(小一号)。字体使用黑体或楷体等笔画比较粗的字体,不要使用宋体或其他不常用的字体。

视频制作操作流程

视频制作操作流程 一、编写解说文字材料(脚本),按文字内容进行拍摄视频。文字材料编写要参照频栏目大纲,要反应基本情况,又要突出地方特色。编写文字材料时要注意,说不清楚的东西最好不要说。(详见语音合成部分) 二、语音合成。 三、视频拍摄。要根据解说文字材料内容、语音时间进行拍摄,保证图(注意参看视频拍摄注意事项)像时间大于声音时间。。 四、整理素材。 1、DV 带的视频采集安装1394 采集卡,安装软件:把随卡附送的光盘放入光驱中,依照屏幕上自动弹出的安装选项进行操作,直到完成软件的安装。安装完1394 采集卡,开机系统提示找到新硬件并自动安装驱动后,在设备管理器里可以看到该设备已经运转正常。 2、安装绘声绘影10.0,安装完成后并运行。把摄像机与视频采集卡用配套数据线连接上,打开摄像机电源,操作系统提示找到接入的摄像机后点击标题栏的“捕获”菜单。1选择“捕获视频”项,格式选择为DV 格式。 2选择“捕获文件夹”项,选择捕获文件夹路径(注意:1捕获的视频文件多,容易产生混淆,需单独存放在新建的一个文。件夹中) 3选择“按场景分割”选项。 4点击“捕获视频”按钮,开始播放并捕获视频,结束时再次点击该按钮结束捕获。选中此选选择DV 格式选择文件保存路径为方便编辑,把视频素材、合成的语音文件、解说文字、数字乡村图标、背景音乐、片头片尾图片共6 项统一装在一(如村视频素材)个已命名的“大文件夹”里。 五、视频编辑操作 1、启动绘声绘影,做片头。片头要用相片来做。操作步骤:捕获→图像→打开图片→把图片拖到视频轨→输入文字→调整文字→打开时间轴→调整播放时间为 5 秒钟。2 。可应用动画。文字第一行注明“云南省数字乡村工程” 文字第二行注明:视频(乡镇、村)的隶属关系。片头样式见下图: 2、导入视频文件并去除杂音。操作步骤:捕获→视频→打开视频素材→按语音或解说文字内容把对应的视频素材拖到视频轨→播放视频→在有杂音的地方暂停→在该视频文件上点右键分割音频→在音频轨上点右键去除分离出来的杂音。分割音频详见下图: 3、导入语音语音要在片头5 秒后与视频同步播放。操作步骤:捕获→音频→语音文件→打开时间轴→把语音文件拖到音频轨→调整播放时间,片头 5 秒后与视频同步播放。 4、剪辑视频根据语音内容,适当剪辑视频,实现解说与画面相对应。操作步骤:选中要剪辑的视频文件→播放→在要剪切处暂停→剪切→在不需要部分点右键删除操作如下图:4 5、在视频上插入解说词操作步骤:点击音频轨上最前面的“T”后→双击视频画面→选中显示网格线→打开解说文字→选中需要部分→用Ctrlc 命令复制→在光标闪烁位置用Ctrlv 命令粘贴→调整字体、大小、颜色(黑体、25 号、白色)→把文字拖放到视频底黑色部分,达到黑底白字效果。在视上插入解说词时要注意视频、语音、文字相互配合对应。操作如下图:

视频录制基本流程及主要注意事项

视频录制基本流程及主 要注意事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视频录制基本流程及主要注意事项 一、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沟通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课题选择,主要是确定所讲内容、授课形式并进行课程设计;二是根据课题制作相应多媒体课件,课件思路明确,版面设计清晰简洁,无不相关内容的存在并制定课程拍摄计划表;三是确定授课场所,保持现场清洁,确保现场条件适合录制拍摄要求。 二、视频录制拍摄 根据制作的课程拍摄计划表进行视频拍摄录制,录制前授课教师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授课前的准备 1 、仪容规范: 教师在讲课时,应仪容端庄,穿戴得体、大方,尽量选择穿着与所处的背景颜色对比度比较大的服装。男老师尽量穿着西装、打领带。女老师穿着职业装,并可适当化淡妆。发型自然、简便、整洁,前额发不超过眼眉毛。教师授课时应尽量避免穿有明显品牌标识及浅色服装。 2 、录制测试: 教师尽量提前十分钟来到教室,进行录制前准备工作: (1)视频录制位置测试:确定摄像机的录制位置及角度; (2)音量测试:通过麦克风试讲,确定最佳的麦克风摆放位置及音量数设计,一旦开始录制请勿再移动麦克风位置;

(3)整体录制效果测试:通过试讲录制一小段音视频,检测整体的音视频效果是否处于最佳状态。 3 、教材、教学辅助工具及资料准备: (1)电子讲稿(PPT)去除演示时的音效,以免影响和干扰录课的音频效果; (2)将电子讲稿导入教师授课操作的计算机中,使之处于待演示状态; (3)将需要在课堂中使用的书籍、资料、纸笔及其他辅助教学工具及资料置于讲台上方便自己拿到的地方(以免在上课时需要用到这些东西,中断讲课,影响课件质量)。 4 、其它: 授课教师及听课学生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应处于关机状态,以防止产生噪音影响录音质量。 (二)授课时的注意事项 1 、自我介绍: 授课开始时先作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以及所讲课题内容,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以内。 2、视频录制: 自我介绍结束后,开始进入视频录制,录制过程中授课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录像课规范标准

教学录像课拍摄需知 目前,课堂教学录像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师资培训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的资料留存等。因此录像不仅要客观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还要能充分表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一节好的录像课需要师生与摄制者的共同努力,请各位老师录课之前仔细阅读一下规范,以期拍摄和制作品质精良的视频课件。 一、讲课教师 1、教师事先应和摄制人员沟通,让其了解整个上课的过程,如每个环节的大体时长、师生 之间的互动、学生的主要活动等,以让摄制人员进行适当的机位及景别策划。 2、形象要求:建议化淡妆;着装应与课堂教学内容想协调,简洁大方,色彩不要过于鲜艳, 颜色比黑板浅,不要穿细条纹衣服(会影响摄像机聚焦);不穿有“咔咔”声的高跟鞋。 3、讲课过程中,声音洪亮,表情自然。不要看镜头、低头看教案、手表(学生练习需要计 时除外)。 4、教师讲课的移动速度不可过快,不做小动作(如斜视、努嘴、皱眉、整理衣服等)。 5、教师应始终用你的正面或3/4正面对着位于教室后面的摄像机,禁止长时间背对学生。 6、授课时,根据教室情况,按照摄制人员的要求站位,不要走出摄像机镜头范围内,不要 长期在一个位置讲课。 7、应充分发挥教学媒体(一体机、投影、录音)的作用,使录像课有较强的示范、借鉴作 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要用得适当。 8、如有条件,建议教师使用无线小蜜蜂等扩音设备,以保证收音效果。 二、上课学生 1、服装统一,人数不超过30人。 2、要求学生起立的时候,不要让桌椅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3、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先站好再说话,避免坐在座位上回答或变站边回答问题。回答问 题声音响亮。 4、首选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声音洪亮的学生参加录课,参加正式拍摄的学生最好是未上 个同样课的学生。 5、学生不可关注摄像机镜头,不可四处张望去看镜头,自然状态下即可。 三、教室及布置要求 1、录课过程中要关闭教室门窗,使用灯光照明以获得统一的色温和均匀照明,保证灯光充 足。同时可以得到较为安静的上课环境,不影响录音的效果。 2、教室要有足够的空间供摄像机、三脚架等设备的架设。 3、教室内讲桌、课桌等要整齐有序,不要在讲桌上堆砌杂物、与该节课无关的书本。黑板 使用之前要擦除干净,不要留有粉笔灰。 4、学生课桌应全部在摄像机的镜头范围内,可根据摄像机机位进行细微调整。 5、录课之前教师应当与摄制人员协调选择单机位、多机位录制,以方便按照摄制现场布置 机位。

视频课程录制要求

附件1、视频课程录制要求 为更好地完成课程录制工作,请参加教学录像拍摄的专家、教授在录制时按照如下要求,顺利完成摄录工作。 一、着装及佩饰等事项 1、服装以白、黄、绿等暖色调衬衣为佳,不要穿青、蓝、粉等三种颜色衬衣,女性上衣可为带花色、条纹等休闲款式的衬衣。 2、如需佩戴眼镜,须佩戴普通光学镜片。 3、头发以短发、正常色为佳,不需过多的头饰。 4、女性化淡妆、素装为佳,佩饰不宜过多、夸张。 二、课程录制前准备工作 1、课程正式录像前,乙方应提供试录课程给甲方,以确定录制的内容、形式、后期制作的效果。 2、课程正式录像时,授课专家、教授须准备如下材料: (1)课程讲义:每一讲以40分钟标准,课程讲义须制作成PPT,与所讲授内容要一一对应、匹配,首页必须注明课程名称、讲授内容标题与主讲人姓名等信息,于录制完成后发送给甲方。 (2)测试题:每一讲须提供一套知识点检测试题(三种难度等级易、中、难,三种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各三题,共27题),并附答案及解析,发送给甲方,通过网络录入甲方所提供的系统中。 (3)各章节测试题不可出现重复。 三、课程录制过程中事项

1、为保证授课录像的真实性,授课过程须采用同期声录制,讲课时须声音清晰、洪亮,每一章、节、点须说明。 2、课前准备要充分,录制中出现失误,不易更改。如出现知识点缺漏,需按甲方要求补录。 3、教师上课时注意教姿教态,目光直视摄像机镜头。 4、摄像机采用正位拍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双机位拍摄(侧方机位),以便于后期制作。 5、拍摄场地须光线充足,拍摄画面不可出现偏色、暗淡。 四、课程后期制作过程中事项 1、课程录制完毕后,乙方须将所录制的内容加工成40-45分钟的完整视频。 2、加工完成的视频,须保持以原始分辨率转换成、FLV视频格式。 3、加工完成的视频中,不可出现断点,要有同期声字幕。 4、乙方须保留未加工前的视频原始资料,与加工后的视频一并交给甲方。

视频采集系统

数字图象处理技术在电子通信与信息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设计一种功能灵活、使用方便、便于嵌入到监控系统中的视频信号采集电路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在研究基于DSP的视频监控系统时,考虑到高速实时处理及实用化两方面的具体要求,需要开发一种具有高速、高集成度等特点的视频图象信号采集监控系统,为此监控系统采用专用视频解码芯片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构成前端图象采集部分。设计上采用专用视频解码芯片,以CPLD器件作为控制单元和外围接口,以FIFO为缓存结构,能够有效地实现视频信号的采集与读取的高速并行,具有整体电路简单、可靠性高、集成度高、接口方便等优点,无需更改硬件电路,就可以应用于各种视频信号处理监控系统中。使得原来非常复杂的电路设计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并且使原来纯硬件的设计,变成软件和硬件的混合设计,使整个监控系统的设计增加柔韧性。 1 监控系统硬件平台结构 监控系统平台硬件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监控系统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图象采集监控系统和基于DSP主监控系统。前者是一个基于SAA7110A/SAA7110视频解码芯片,由复杂可编程逻辑芯片CPLD实现精确采样的高速视频采集监控系统;后者是通用数字信号处理监控系统,它主要包括:64K WORD程序存储器、64K WORD数据存储器、DSP、时钟产生电路、串行接口及相应的电平转换电路等。 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是,首先由图象采集监控系统按QCIF格式精确采集指定区域的视频图象数据,暂存于帧存储器FIFO中;由DSP将暂存于FIFO中的数据读入DSP的数据存储器中,与原先的几帧图象数据一起进行基于H.263的视频数据压缩;然后由DSP将压缩后的视频数据平滑地从串行接口输出,由普通MODEM或ADSL MODEM传送到远端的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PC机收到数据后进行相应的解码,并将还原后的视频图象进行显示或进行基于WEB的广播。 2 视频信号采集监控系统 2.1 视频信号采集监控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般的视频信号采集监控系统一般由视频信号经箝位放大、同步信号分离、亮度/色度信号分离和A/D变换等部分组成,采样数据按照一定的时序和总线要求,输出到数据总线上,从而完成视频信号的解码,图中的存储器作为帧采样缓冲存储器,可以适应不同总线、输出格式和时序要求的总线接口。 视频信号采集监控系统是高速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的一个特例。过去的视频信号采集监控系统采用小规模数字和模拟器件,来实现高速运算放大、同步信号分离、亮度/色度信号分离、高速A/D变换、锁相环、时序逻辑控制等电路的功能。但由于监控系统的采样频率和工作时钟高达数十兆赫兹,且器件集成度低,布线复杂,级间和器件间耦合干扰大,因此开发和调试都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为达到精确采样的目的,采样时钟需要和输人的视频信号构成同步关系,因而,利用分离出来的同步信号和监控系统采样时钟进行锁相,产生精确同步的采样时钟,成为设计和调试过程中的另一个难点。同时,通过实现亮度、色度、对比度、视频前级放大增益的可编程控制,达到视频信号采集的智能化,又是以往监控系统难以完成的。关于这一点,在监控系统初期开发过程中已有深切体会[1]。 基于以上考虑,本监控系统采用了SAA7110A作为视频监控系统的输入前端视频采样处理器。 2.2 视频图象采集监控系统设计 SAA7110/SAA7110A是高集成度、功能完善的大规模视频解码集成电路[2]。它采用PLCC68封装,内部集成了视频信号采样所需的2个8bit模/数转换器,时钟产生电路和亮度、对比度、饱和度控制等外围电路,用它来替代原来的分立电路,极大地减小监控系统设计的工作量,并通过内置的大量功能电路和控制寄存器来实现功能的灵活配置。

视频公开课标准

附件:1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2013年版) 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

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 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

电子元器件外形尺寸机器视觉测量系统设计

Optoelectronics 光电子, 2020, 10(3), 84-89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2312546.html,/journal/oe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ef12312546.html,/10.12677/oe.2020.103011 电子元器件外形尺寸机器视觉测量系统 设计 李超,许杰 盐城市计量测试所,江苏盐城 收稿日期:2020年8月24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4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11日 摘要 电子元器件是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人工检测存在很多不足,机器视觉尺寸测量技术由此应运而生,机器视觉由于自身具备高灵敏度、高精度及高耐用性的特性,对于提高工业自动化水平和工业生产效率有极大助力。根据课题要求,以单片机芯片为研究对象,以检测单片机芯片二维平面上的长度与宽度为研究目标,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单片机芯片检测系统的硬件方案,硬件组成包括光源与照明方式的选择,以及相机与镜头的选择。完成硬件平台搭建后,同时制作了应用于相机标定的标定板并在调试完成的硬件平台上拍摄了三十张左右的标定图片。利用MATLABR2016A作为系统的软件处理平台,一方面应用MATLAB标定箱对标定图做相机标定,另一方面编写用于单片机芯片尺寸测量的图像处理代码及测量代码。其中,在图像处理环节主要包括图像滤波、二值化处理和边缘提取等步骤。单片机芯片的尺寸测量实验完成后将实验结果与真实尺寸的对比,可以看出构建的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子元器件外形尺寸测量系统满足了课题设定目标。 关键词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相机标定,尺寸测量 The Design of Machine Vision Measurement System for the Dimensio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Chao Li, Jie Xu Yancheng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Yancheng Jiangsu Received: Aug. 24th, 2020; accepted: Sep. 4th, 2020; published: Sep. 11th, 2020

录制视频课程技巧

录制视频课程技巧 录制视频课程技巧,如今知识付费已成为逐渐成为主流,一个老师可以录制一些课程,传到线上课堂供成千上万的学生观看学习。可是录制课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涉及前期的策划、拍摄时候的机位摆放,收声问题、还有后期的剪辑制作等各种复杂环节。朝上人影视就业内老师经常遇到的情况分享培训录制课程的一些准备工作和技巧。 1-前期准备工作 录制视频课程之前,你必须明确自己拍摄的主题是什么!围绕这个主题我们先把课件准备好,这就是我们制作课程的指导大纲,也是拍摄大纲。确定好主题后,我们就要选择场地、拍摄设备、现场布置。 录制视频场地的选择:录制场地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环境的

光线和噪杂程度。这两个是场地选择的关键,光线尽量明亮,不行的话后面我们可以选择灯光照明。而环境的声音,必须是安静的,不然后期剪辑制作的时候会影响整个片子质量,声音这个环节是前期准备挺重要环节,因为大部分声音后期基本要拯救就很难了。 拍摄设备选择:这里我列举一些性价比高的设备,仅供参考。 这些设备价格是比较高的,如果平常不常用的话可以跟影视公司租赁。如果学校经常使用那就购买。 2-拍摄环节注意 录制视频拍摄环节注意的事情,其实主要的就是机器的设置、机位的摆放和灯光布置,还有场景的布置、服饰的搭配。 机器的设置,主要就是根据要求来设置拍摄的参数,现在大多数设置都会设置成高清拍摄,就是1920 X 1080,

16:9的比例,帧数率25,逐行扫描就行了。 机位的摆放,如果是单机位那就直接对准主讲老师,如果两个机位,那就一个大全,一个特写。可以适当拍摄一些环境的空镜头,或者有学生可以拍摄学生。 收音方面就是把无线小蜜蜂插入机器的收声接口,然后另外一个移动收声直接挂在主讲老师身上,能够隐藏起来更好。如果没有小蜜蜂收声,那就直接机器内置收声,效果可能没有小蜜蜂收声好。我们朝上影视这边录制时候用小蜜蜂情况很多,这个收声设备还是性价比挺高的。 灯光布置的话,如果不是专业灯光出身,这个确实比较难处理。朝上影视灯光老师教你一个小技巧,就是我们业内俗称“3点布光” 第一点光线,称为主光,它规定了方向、角度、与范围,规定了照明光轴与照射角。起着主要造型和确定光影格调的作用。第二点光线,称为副光(又称辅助光)它起着辅助主光未照眀的区域并通过副光来调整光比,柔化主光形成的阴影。第三点光线,称为逆光(又称轮廓光)前两度光完成后,需要把物体与环境隔开,产生一种深度与层次。 服饰和场景的话,服饰尽量简洁,不要穿条纹状的服装,因为拍摄设备对条纹密集的服饰,会产生一种眩晕效果。 3-后期制作环节问题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的行人检测算法

现 代计算机(总第二六三期) MODERNCOMPUTER2007.7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2A1010308)收稿日期:2007-05-08修稿日期:2007-06-29 作者简介:曹江中(1976-),男,湖南郴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图像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 0引言 行人检测是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 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安全通道,加强对行人的检测对于保障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是有重要意义的。当检测到路面有行人时,监控中心马上做出相关处理,从而可以迅速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1行人检测 1.1背景更新 用于检测行人的视频来自交通信息采集系统,采 用位置固定的摄像机,交通视频的背景相对静止,但由于室外光照的变化和车辆经过时的振动都会引起视频背景的变化,因此需要对背景不断进行更新。根据高速公路行车的特点,设计一个基于像素的背景更新算法[3] ,其基本思路是:给检测区的每一个像素设置 一个计数器Count(i,j),对该计数器作如下操作: ifCti,!"j-Bti,!" j>gray_thr Count(i,j)+1elseCount(i,j)=0 其中Bti,!"j、Cti,!" j分别表示t时刻的背景和采集的图像对应于位置(i,j)处的像素值,gray_thr是灰度阈值,可以根据当时CCD摄像机的电位噪声和地面光照强度来动态设定。 当gray_thr>N时就将当前像素值作为背景(Ct i,!"j←Bt i,!" j),也即:若检测区中像素的灰度连续N 次的变化小于阈值gray_thr。则将该当前像素值作为背景,其中N的值可以根据经验确定,但必须满足下 式: N>50mVmax×! "t式中t为采集连续两帧图像的时间间隔。Vmax为高速公路车辆允许的最大速度。 这种背景更新算法,对于云层阴影、 固定物体的影子、路面水迹等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但运动目标进入检测区域后停滞时间较长时会被误认为背景,因此,还需考虑不对运动目标区域进行更新。 1.2运动目标检测 针对高速公路上的行人在视频图像中有效面积较小,运动缓慢的情况,本文采用背景帧差法来检测运动目标。假定获取的背景图像为B,当前图像为C,则在理想情况下当前图像减去背景图像后,像素值发生改变的就是前景区域(运动目标),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采集的图像存在着较大的噪声干扰,往往需要引入一个抑止噪声的阈值thr_gray,如式(1)。图像I中像素值为255的区域则为运动目标区域。 Ii,!" j 255ifabsCij-Bij!">thr_gray 0 ifabsCij-Bij!"<thr_gra$ y (1) 由于运动目标的某些区域往往在灰度上与背景相差不大,检测出的运动区域并不总是一个联通区域,因此还需对其进行后处理,使整个目标区域联通。后处理通常采用的是数学形态学的方法[4]。数学形态学在图像处理方法上表现为邻域运算形式,因此计算量较大,并且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的行人检测目的是判断行人的存在与否,并不一定要检测出行人的轮廓,因此我们采用了一种网格降维的方法,将检测区域网格化,划分为互不重叠的5×5的小块,统计小块 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的行人检测算法* 曹江中1,戴青云1,谭志标2,邸磊2 (1.广东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州510090;2.广东新粤智能交通研究院,广州510101) 摘 要:根据高速公路行人运动的先验知识,设计了一种基于视频检测技术的高速公路行人检测算 法。该算法采用背景帧差分法获取运动目标区域,采用跟踪链实现运动目标跟踪,根据行人运动的先验知识在运动目标中检测行人。算法已嵌入到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在高速公路上进行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算法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行人检测;视频检测;运动检测;目标跟踪! "

视频录制基本流程及主要注意事项

视频录制基本流程及主要注意事项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视频录制基本流程及主要注意事项 一、前期准备工作 前期沟通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是课题选择,主要是确定所讲内容、授课形式并进行课程设计;二是根据课题制作相应多媒体课件,课件思路明确,版面设计清晰简洁,无不相关内容的存在并制定课程拍摄计划表;三是确定授课场所,保持现场清洁,确保现场条件适合录制拍摄要求。 二、视频录制拍摄 根据制作的课程拍摄计划表进行视频拍摄录制,录制前授课教师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一)授课前的准备 1 、仪容规范: 教师在讲课时,应仪容端庄,穿戴得体、大方,尽量选择穿着与所处的背景颜色对比度比较大的服装。男老师尽量穿着西装、打领带。女老师穿着职业装,并可适当化淡妆。发型自然、简便、整洁,前额发不超过眼眉毛。教师授课时应尽量避免穿有明显品牌标识及浅色服装。 2 、录制测试: 教师尽量提前十分钟来到教室,进行录制前准备工作: (1)视频录制位置测试:确定摄像机的录制位置及角度; (2)音量测试:通过麦克风试讲,确定最佳的麦克风摆放位置及音量数设计,一旦开始录制请勿再移动麦克风位置;

(3)整体录制效果测试:通过试讲录制一小段音视频,检测整体的音视频效果是否处于最佳状态。 3 、教材、教学辅助工具及资料准备: (1)电子讲稿(PPT)去除演示时的音效,以免影响和干扰录课的音频效果; (2)将电子讲稿导入教师授课操作的计算机中,使之处于待演示状态; (3)将需要在课堂中使用的书籍、资料、纸笔及其他辅助教学工具及资料置于讲台上方便自己拿到的地方(以免在上课时需要用到这些东西,中断讲课,影响课件质量)。 4 、其它: 授课教师及听课学生的手机等通讯工具应处于关机状态,以防止产生噪音影响录音质量。 (二)授课时的注意事项 1 、自我介绍: 授课开始时先作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以及所讲课题内容,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以内。 2、视频录制: 自我介绍结束后,开始进入视频录制,录制过程中授课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师一优课视频制作标准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视频拍摄 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需要,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课堂实录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课程时长 必须是完整的一堂课,每课时长应在30~45分钟之间。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录播室等地,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录制方式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建议采用双机位或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要求: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禁止滥用画中画、分屏、屏幕叠加特技效果。 3.录音设备: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清楚无杂音。 4.后期制作: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

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到的多媒体课件(演示文稿、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在拍摄时应根据实际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 或采用录屏软件采集多媒体课件, 及板书完整、清晰。 课件设计的文件格式可为.ppt、.pptx、.swf、.exe。一个课件设计文件大小不能超过500M。 (五)文档类文件技术标准 作品除课堂实录、课件外,文档类文件: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评测练习、效果分析、观课记录、课后反思,要求使用.doc或.docx 文件格式制作保存。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时长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信息。片尾包括录制时间、制作单位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要求 1.视频文件要求 (1)稳定性:视频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

视频采集的过程

视频采集的过程 视频采集的主要工作包括了以下过程: (一)数据收集阶段。 本阶段是通过数据收集设备(如光源、镜头、摄像、电视设备、云台等)将视频数据进行收集工作。在收集过程中,在收集工作中,一方面摄像设施将需要收集的数据通过光信号的形式进行收集,接下来通过光电传感的方式,对收集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完成视频数据采集的转换。 在数据收集阶段,一件重要的器材是图像传感器。视频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收集设备将视频信号进行收集,同时通过传感系统的图像传感器将光源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现在我们经常采用的图像传感技术主要采用CCD和CMOS两种技术系统。这种将光源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的过程是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 在摄像技术中另一个重要的器材是摄像镜头。摄像镜头是由透镜和光组成的光学设备。它是摄像设备光信号的采集来源,所以在数据收集阶段的初步采集工作中,镜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采集到的视频数据是否清晰、完整。 同时在数据收集工作中云台的作用也很重要。云台主要是指在摄像过程中安装、固定摄像设备,为摄像设备提供推来、挪移等运动的机械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扩大摄像设备的监控范围。 (二)数据传输阶段。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转化为电信号的数据通过数据传输阶段。数据传输设备决定了视频数据采集系统的组网方式和范围。在传统的数据传输工作中,多采用同轴电缆传输基带信号技术和光纤传输技术为主的有线传输技术。但随着无线网络、流媒体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无线连接的数据传输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起来。流媒体技术包括流媒体编解码技术、流媒体服务器技术、端到端流媒体技术和流媒体系统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视频编码器,它可以把视频信号压缩编码为IP流,在另一端有一个叫视频解码器的设备,可以还原视频信号。通过无线网络的发展,视频数据的传输范围越来越广泛。这种传输技术的出现对于视频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它加大了传输数据的传输距离,减少了传输成本。 (三)数据收集整理阶段。 视频数据经过传输进入收集整理阶段。在这个阶段,视频数据经过处理并进行保存。因为视频数据的特殊性,所以收集到的视频数据在进入收集系统后,还要经过再次的整理。同时因为采集的数据有时还需要有一定的保存时间。所以数据还要有一定的保存手段。在传统的视频采集系统中,往往采用的是录像设备存储、录像带保存的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视频处理和自动保存技术越来越先进。数据采集工作中采集来的电子模拟信号经过二次处理,转化为电子信号,去除噪音等干扰信号,同时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保存,保存时间更长,也不会出现失真等现象。另外在某些采集系统中,采用的是实时监控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根据精品视频课程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 (一)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二)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三)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

(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p-p,最大不超过1.1?p-p。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2.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3声道,则录于第2声道)。 (2)电平指标:-2db---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4)声音和画面要求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等缺陷。 (5)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1 三、视、音频交付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