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帮你解决给值求角问题(解析版)

专题05 帮你解决给值求角问题(解析版)
专题05 帮你解决给值求角问题(解析版)

帮你学好给值求角问题

给值求角问题比给值求值问题,又多了一步,需由三角函数值求角。有两个难解决的问题,一个是求哪一个三角函数值;另一个是确定所求角的个数(大小)。现结合实例阐述如下:

一、由所求角的范围确定求哪个三角函数值

给值求角时,一般根据已知条件(特别是角的范围)确定求哪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一般要求三角函数值与角构成一一对应关系,这样所求的角才只有一个值。

例1.设,αβ为钝角,且sin αβ=

=,求αβ+的值。 分析:要求角αβ+的值,要先求其某一三角函数值。要由αβ+的范围确定求哪个三角函数值。

解:∵,αβ为钝角,且sin αβ=

=,cos α∴=,

==sin β===

∴()cos cos cos sin sin 5105102

αβαβαβ??+=-=---= ? ???。 又2παβπ<+<,所以7

4

αβπ+=

。 点评:分析由2παβπ<+<知,余弦值与角一一对应,而正弦值则不行,故求αβ+的余弦值。

例2.已知,αβ均为锐角,且cos ,cos 510

αβ=

=,求αβ-的值。 分析:要求αβ-的值,首先求αβ-的某一三角函数值;求αβ-的哪一三角函数值,需根据αβ-的范围。

解:∵,αβ均为锐角,且cos 510

αβ=

=,sin α∴

5==,sin 10β===。

()sin sin cos cos sin 5105102

αβαβαβ∴-=-=

-?=-。 0,0,2

π

ββ<<

∴-

<-<又02πα<<

,22π

π

αβ∴-

<-<

。所以4

π

αβ-=-

点评:注意由αβ-的范围确定应求αβ-的正弦值,这样所求角与正弦值构成一一对应关系,不会出现多

解的情形,若求余弦值很容易出现两解的错误情形。

二、由已知的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

由已知的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从而确定所求的角的个数,一般为一个,一般将角的范围缩小到所求角只有一个。 例3.已知()0,,0,4παβπ??

∈∈ ?

?

?,且()1

1

tan ,tan 27

αββ-==-,求()tan 2αβ-的值,并求角2αβ-的值。

分析:要求()tan 2αβ-的值,需先求tan α的值;要求角2αβ-的值,还需先缩小2αβ-的范围。

解:()()()11

tan tan 127tan tan 111tan tan 3127αββααββαββ--+=-+===????--??-- ???, ()()()()11tan tan 23tan 2tan 1111tan tan 123

αβααβαβααβα+-+-=-+===????---?。 ∵()0,βπ∈,又

1tan 07β=-<,,2πβπ??∴∈ ???,2ππβ∴-<-<-。又0,,4πα??

∈ ???

022

π

α∴<<

,20παβ∴-<-<。所以3

24

αβπ-=-。

点评:特别要注意根据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一般缩小在角与三角函数值一一对应的范围,否则可能出现两解的错误解法。 例4.已知,2

222

π

π

π

π

αβ-

<<

-

<<

,且tan ,tan αβ是方程2670x x ++=的两根,求αβ+的值。

分析:先由已知求αβ+的正切值,再由αβ+的范围写出αβ+的值。

解:∵tan ,tan αβ是方程2670x x ++=的两根,tan tan 60

,tan tan 70

αβαβ+=-

=>?

tan 0,tan 0αβ∴<<。又,2

2

2

2

π

π

π

π

αβ-

<<

-

<<

,0,02

2

π

π

αβ∴-

<<-

<<,

∴0παβ-<+<。又()tan tan 6tan 1.1tan tan 17αβαβαβ+-+=

==--所以3

4

αβπ+=-。

点评:本题要特别注意所求角的范围,否则会错误地弄为两解;要学会通过三角函数值缩小角的范围。

小试牛刀

1.已知sinα=

55,sinβ=10

10

,且α和β均为钝角,则α+β的值是( ) A.3π4 B.5π4 C.7π4 D .-π4

A.π4

B.3π4

C.π3

D.2π

3

2.B sinα=

55,且α为锐角,则cosα=255,tanα=1

2;所以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1

2-31-12

×(-3)=-1.又α+β∈(π2,3π2),故α+β=3π4.

3.若sin(π4-α)=-12,sin(π4+β)=32,其中π4<α<π2,π4<β<π

2,则角α+β的值为________.

3. 56π ∵π4<α<π2,π4<β<π2,∴-π4<π4-α<0,π2<π4+β<34π.∴cos(π

4-α)=1-sin 2(π4-α)=3

2

cos(π

4

+β)=-

1-sin 2(π4+β)=-12,∴cos(α+β)=cos[π4+β-(π4-α)]=cos(π4+β)cos(π4-α)+sin(π4+β)sin(

π

4

-α)=(-12)×32+32×(-12)=-32,又π2<α+β<π,∴α+β=5

6

π.

4.若sin A =

55,sin B =10

10

,且A 、B 均为钝角,求A +B 的值. 4.解:∵A 、B 均为钝角且sin A =55,sin B =1010,∴cos A =-1-sin 2A =-25=-25

5,

cos B

=-1-sin 2B =-310=-310

10.∴cos(A +B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255×????-3

1010-55

×10

10=22①.又∵π2

2

由①②,知A +B =7π

4.

5.已知1tan(),cos 2αβα-=

=,其中(0,),(0,)2παβπ∈∈.

(1)求tan β的值;(2)求2αβ-的值. 解:(1)由cos α=1

cos 3

αα==, 则()tan tan 1tan 1tan tan 2αβαβαβ--=

=-,解得1

tan 7

β=-。

(2)∵()2αβαβα-=-+,则由()()()tan tan tan 2 1.1tan tan αβα

αβαβα

-+-=

=--

1tan 7β=-,(0,)βπ∈,(,)2πβπ∴∈。又1tan 13α=<,(0,),2πα∈(0,)4

π

α∴∈。

()2,0αβπ∴-∈-,324

π

αβ∴-=-。

6.已知0<α<π2<β<π,tan α2=12,cos(β-α)=2

10

.

(1)求sin α的值; (2)求β的值.

6.解:(1)∵tan α2=12,∴sin α=sin ????2·α2=2sin α2cos α2=2sin α2cos α2sin 2α2+cos 2α2=2tan α21+tan 2

α2=2×

121+???

?122

=4

5. (2)∵0<α<π2,sin α=45,∴cos α=35.又0<α<π2<β<π,∴0<β-α<π.由cos(β-α)=2

10

得sin(β-α)=72

10

.∴sin β=sin [(β-α)+α]=sin(β-α)cos α+cos(β-α)sin α

=7210×35+210×45=25250=22.由π2<β<π得β=34π.(或求cos β=-22,得β=34π)

四年级上册数学专项训练- 3.2 角的度量 (含答案及解析)

角的度量数学试卷 一、单选题(共2题;共4分) 1、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50°的角,看到的角是() A、50° B、500° C、100° 【答案】A 【考点】角的度量 【解析】【解答】解:用放大镜看角时,放大的是角的边,不改变角的形状,根据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可知角的度数不会改变. 所以用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50度的角,看到的度数仍是50度. 故选:A. 【分析】用放大镜看角时,放大的是角的边,不改变角的形状,根据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可知角的度数不会改变.用放大镜看角,很容易错误认为角的度数会被放大相同倍数,关键要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也要认识到一个普遍规律:放大镜只改变物体大小,不改变物体形状,对角而言只是一种图形,既然形状不变,角度也不会改变. 2、两个角正好组成一个平角,如果其中一个角是锐角,另一个角一定是()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D、平角 【答案】 C 【考点】角的概念及其分类,角的度量 【解析】【解答】解:两个角正好组成一个平角,即180度,如果其中一个角是锐角,由于锐角是大于0°小于90°的角, 所以用“180﹣锐角”所得的角的度数大于90度,所以另一个角一定是钝角; 故选:C.

【分析】平角是180度,其中锐角是大于0°,小于90°的角,用“180﹣锐角”所得的角的度数大于90度,根据钝角的含义:大于90度,小于180度,叫做钝角;进而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共15题;共35分) 3、钟面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________角;________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平角. 【答案】直;6 【考点】角的度量 【解析】【解答】解:(1)360°÷60×15=6°×15=90°;(2)当6时整时两条针在同一条直线上; 故答案是:直,6. 【分析】钟面9时整,时针指“9”,分针指”12“,它们之间的格子数是15,因每个格子对应的圆心角是360°÷60=6°,(2)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平角时,两条针要在一条直线上,当6时整时两条针在同一条直线上,据此可解答. 4、钟表9时整,时针和分针所夹的角是________度.从1点到2点,分针旋转的角度是________ 度. 【答案】90;360 【考点】时、分、秒及其关系、单位换算与计算,角的度量 【解析】【解答】解:360÷12=30°, 30×3=90°; 从1点到2点,经过了1个小时,分针旋转了一周,旋转的角度是360°; 故答案为:90°,360°. 【分析】钟面被平均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所对的圆心角是:360÷12=30°,又由于钟表9时整,分钟指向12,时针指向9,它们之间正好相差3个大格,形成的角是30×3=90度;从1点到2点,经过了1个小时,分针旋转了一周,旋转的角度是360°;据此解答. 5、一个周角=________个平角=________个直角. 【答案】2;4 【考点】角的概念及其分类,角的度量 【解析】【解答】解: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 所以一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故答案为:2,4.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并能根据角开口方向的不同,确定一条边为0度,选择量角器内圈(或外圈)数据,按正确的方向读出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这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顺序相反,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过整十几度还是差几度未到,方向不同则数法不同。过去的教案手册中有建议用儿歌帮助学生读过难关的,如:“中心对顶点,底边对0线,他边看度数,分清内外圈。”这种儿歌能朗朗上口,但对于难点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分清内外圈”只是目标,如何分清才是策略。 要找到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须分析造成难点的原因。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如果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始,慢慢打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由此,我认为应采取“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来实现。具体实施如下: 活动一:伸展运动。我带着学生把两手臂伸开,当作角的两条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他们跟着我从两臂重合开始,一臂不动,另一臂慢慢展开,并一起读:0度、1度、2度、3度、4度、5度、10度、20度……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100度、110度……180度、……、360度。然后我引导说: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所有的角都是从0度慢慢张开的。 这个活动学生很感兴趣,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角从0度张开的过程。虽然所指度数并不精确,但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动态变化奠定了最直观的基础。 活动二:穿针引线。刚才的肢体动作只是粗线条的感受,而第二个活动则开始进入精细化的认识了。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了量角器的外部特征,汇报后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出一条射线,再用一根带黑线的针从射线的端点处穿出。这样,纸上的射线和穿出来的黑线就能形成动态的角了。我把量角器摆在上方,在实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来。从0度开始,师问:“这时角的边所对应的刻度有两个:0度和180度,该读哪一个?往下数的时候数内圈还是外圈?”学生很聪明,立即回答说“读0度,该读外圈。”随着老师缓慢地拉动针线,学生从外圈0度开始,也逐一读出了相应的数据,一直读到180度。接着,我又换了一个方向,从另一边的0度开始,这回学生反应可快了,“读内圈,因为这次的0度在里面!”…… 学生在动态中进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数的变化过程,并明白了当选择不同方向为0度时,读数方向也随之改变的原理。这一活动为学生度量静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础。 活动三:笔尖指路。这一活动则是测量完全静止的角了,也是本节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我在实物投影中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角,提出问题:“这个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样展开的吗?”学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右面的边视为0度,慢慢展开;另一种是把左面的边视为0度而慢慢展开,同学们认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展开方向,我们共同确定了0度所在的圈,并从0度开始,用笔尖顺着数据增加的方向慢慢移动,边移动边读出整十、整五的数,直到接近角的另一条边,将度数准确读出。 结束了三个活动后,我问学生:量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说:“一定要从0度开始顺着数下去。”是的,这正是量角的关键,他们学会了。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发现虽然还是有些学生出错,但为数不多,而且只要面对面稍作指导也就懂了。聪明的孩子掌握原理后很快就能找到最接近整十、整五的刻度再进行加减;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乖乖的从0开始,顺着方向将可见的度数一一读出。虽然速度会慢了些,但方法掌握了,

定弦定角最值问题(教师版)

定弦定角最值问题(教 师版) https://www.360docs.net/doc/ef1261080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定弦定角最值问题(答案版) 【例1】(2016·新观察四调模拟1)如图,△ABC 中,AC =3,BC =24,∠ACB =45°,D 为△ABC 内一动点,⊙O 为△ACD 的外接圆,直线BD 交⊙O 于P 点,交BC 于E 点,弧AE =CP ,则AD 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2 D .2441- 解:∵∠CDP =∠ACB =45° ∴∠BDC =135°(定弦定角最值) 如图,当AD 过O ′时,AD 有最小值 ∵∠BDC =135° ∴∠BO ′C =90° ∴△BO ′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O ′=45°+45°=90° ∴AO ′=5 又O ′B =O ′C =4 ∴AD =5-4=1 【例2】如图,AC =3,BC =5,且∠BAC =90°,D 为AC 上一动点,以AD 为直径作圆,连接BD 交圆于E 点,连CE ,则CE 的最小值为( ) A .213- B .213+ C .5 D .9 16 解:连接AE ∵AD 为⊙O 的直径 ∴∠AEB =∠AED =90° ∴E 点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运动 当CE 过圆心O ′时,CE 有最小值为213-

【练】(2015·江汉中考模拟1)如图,在△ABC 中,AC =3,BC =24,∠ACB =45°,AM ∥BC ,点P 在射线AM 上运动,连BP 交△APC 的外接圆于D ,则AD 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2 D .324- 解:连接CD ∴∠PAC =∠PDC =∠ACB =45° ∴∠BDC =135° 如图,当AD 过圆心O ′时,AD 有最小值 ∵∠BDC =135° ∴∠BO ′C =90° ∴O ′B =O ′C =4 又∠ACO ′=90° ∴AO ′=5 ∴AD 的最小值为5-4=1 【例3】(2016·勤学早四调模拟1)如图,⊙O 的半径为2,弦AB 的长为32,点P 为优弧AB 上一动点,AC ⊥AP 交直线PB 于点C ,则△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3612+ B .336+ C .3312+ D .346+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同步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数的认识》同步试题 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崔钰 一、填空。 1.10个十亿是(),10个()是十亿;()个百万是一亿。 考查目的:十进制计数法。 答案:一百亿、一亿、100 解析:一亿是10个一千万,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所以100个一百万是一亿。 2.由6个十亿,2个亿,3个十万和5个1组成的数是(),这个数读作()。 考查目的:掌握数位顺序,亿以上数的写法和读法。 答案: 6200300005、六十二亿零三十万零五 解析:按照数位写数,注意0的读法。 3.下面算盘上拨出的数是多少?写一写,读一读。 考查目的:考查学生对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用算盘记数的方法。 答案:250781369 二亿五千零七十八万一千三百六十九 73062000305 七百三十亿六千二百万零三百零五 解析:看清算盘的个位是哪一位,每一位上分别有几个上珠,几个下珠,一个上珠表示5,一个下珠表示1。 4.2013年初以来,我国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通过四舍五入估计约有6亿人受影响。受影响的最多有()人,最少有()人。 考查目的:“四舍五入”法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答案:649999999 550000000 解析:如果是通过“四舍”得到的6亿,那么这个数千万位上的数是0、1、2、3、4中的一个,把这个数舍去尾数后是6亿,原数就比6亿大,如果是通过“五入”得到的,那么这个数千位上的数是5、6、7、8、9中的一个,这个数是5亿多。而6亿多比5亿多大,因此,“四舍”中最大是4,要求的最大数是通过“四舍”法求得近似数的,那么这个数千万位上最大是4,其他位上最大都是9,那么这个数最大是649999999;要求的最小数是通过“五入”法求得的近似数,那么这个数千位上最小是5,其他位上最小都是0,那么这个数最小是550000000。

定弦定角最值问题含答案

精品文档 定弦定角最值问题 【定弦定角题型的识别】 有一个定弦,一个主动点,一个从动点,定弦所对的张角固定不变。【题目类型】 图形中一般求一个从动点到一个定点线段长度最值问题,一般涉及定弦定角最值问题 【解题原理】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定弦的同侧两个圆周角相等,则四点共圆,因此动点的轨迹是圆。 (线段同侧的两点对线段的张角相等,则这两点以及线段的两个端点共圆。) 【一般解题步骤】 ①让主动点动一下,观察从动点的运动轨迹,发现从动点的运动轨迹是一段弧。 ②寻找不变的张角(这个时候一般是找出张角的补角,这个补角一般为45°、60°或者一个确定的三角函数的对角等) ③找张角所对的定弦,根据三点确定隐形圆。 ④确定圆心位置,计算隐形圆半径。 ⑤求出隐形圆圆心至所求线段定点的距离。 ⑥计算最值:在此基础上,根据点到圆的距离求最值(最大值或最小值)。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24△=D为,∠ACB3,BC=45°,△【例1】(2016·新观察四调模拟1)如图,ABC中,AC =,CP于交⊙OP点,交BC于E点,弧AE=ABC内一动点,⊙O为△ACD的外接圆,直线BD)则AD的最小值为( 2 .. C DA.1 B.2 2?441 ACB=45°解:∵∠CDP=∠ (定弦定角最值)BDC∴∠=135°有最小值如图,当AD过O′时,AD 135°∵∠BDC=BO∴∠′C=90° ∴△BO′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45°+45°=90°∴∠ACO5 ∴′=AO4 C=B=O′又O′1 4=AD=5-∴为直径作圆,连接AD为AC上一动点,以5AC=3,BC=,且∠BAC=90°,D】【例2如图,)CEBD交圆于E点,连,则CE的最小值为( 162213?13? D.AC..5 B .9 :连接AE解的直径∵AD为⊙O AED∴∠AEB=∠=90° ∴E点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运动 213?CE有最小值为过圆心当CEO′时,

《 角的度量 》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2015-12-04 角的度量,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发现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完善,没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经验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为此,我重新设定了教学环节,决心让学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一个环节指导量角――有了以上的铺垫,在量角时,学生自然会自觉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不难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免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掌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等。教材编排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以学生有所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让学生在熟悉的事 物和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如直线、射线,由学生初步认识的线段引出,借助手电筒、激光光束等体会射线。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极限的思想;又如在角的大小比较中,则渗透了观察、实验、类比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阶段性特点,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第1课时线段、直线、射线和角 教材第38~39页的内容。 1.学生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能识别线段、射线和直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会用字母表示线段、射线、直线。 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初步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重点:角和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 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件、三角板、直尺。

师:同学们喜欢大桥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如何绘制大桥呢? (课件出示:大桥图片) 请学生到黑板上绘制大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叫什么呢? 生:线段。 师:那么这些线段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 1.认识线段。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看出线段有哪些特点吗?(课件出示:线段)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段通常用两个连续的大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B。 2.认识直线。 师:同学们,除了线段朋友,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两位朋友,不过它们不愿意就这样直接出场,它们想让同学们自己探究它们的奥秘,你们愿意吗? 课件演示: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伸。 板书:直线。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直线有哪些特点? 生:直线没有端点,是无限长的。直线可以用“直线AB”表示,还可以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 3.认识射线。 师:认真观察,这一端会发生什么变化?(课件演示:把一端延长)现在你看到的还是一 条线段吗? 组织交流讨论。 师:我们得到一种新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这样的线我们把它叫做射线。 板书:射线。 师:“射”字怎么理解? 生:射箭,灯光照射等。 师:射线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 课件演示:打开手电筒光线射向掌心。 师:如果老师把手移开,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移开手掌将光投至墙壁,感知光线可以不断延长。) 生:光会照射到墙上。 师:如果不受任何阻碍,想象一下,这束光线将会穿越天空,冲出云层,穿进宇宙……这束光线它长吗?手电筒的光源——灯泡我们就可以把它近似地看作一个端点,它射出的光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及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 1.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体会计量角的大小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的表象。 2、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经历探索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和过程,初步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3、通过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初步感知三角尺上三个内角和的特点。 4、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四、教学准备 课件、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回忆什么是角,请你画一个角。怎样知道你画的角的大小呢?这就需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这节课就来学习角的度量。 (二)探索发现 1、认识计量角的单位 要测量一个角的大小应该选用一个合适的角作单位来量,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将其中一份所对的角作为度量角的单位,它的大小就是1度,记作1°,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

—量角器。量角器是把半圆分成180等份。 2、认识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 (1)师:量角用什么工具?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注意这里要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来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要说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线及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据回答做出下列板书:中心、0度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 总结:量角器上内圈刻度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外圈刻度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刻度线汇集的一点,是量角器的中心点。请分别找出内外刻度中0°20°90°135°180°。只给小组同学看。 3、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教材第41页例1),问:这个角你能读出它的度数吗?(因为没有标角的度数,所以学生读不出)。接着问: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用量角器)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按步骤去量角。 ①使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②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一条边重合; ③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师边说明边演示,巡视加以指导。 独立测量P40 ∠2的度数。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数。 (突出第二个角的边不够长可以延长边来量,要问学生为什么可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这节课中让学生读量角器上的度数是一个难点。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时拟订了这样四条:(1)认识量角器;(2)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4)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节课我认为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主要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在活动中探索,感受数学知识。 我首先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美术课中的人物简笔画入手,不仅复习了上节课中有关角的知识,而且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老师告诉他的,但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我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验证而得出的结论。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在合作学习中,我自始自终都是作为配角,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組与组之

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多巡视,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3、在游戏练习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这节课后,设计了勇夺智慧星的环节,把本节课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游戏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也多次出现了内、外圈刻度看错的情况。还应该进一步指导学生在量角之前先判断是钝角还是锐角,再读度数,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角》教学反思《画角》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度量》之后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知道了量角的方法,对于反过来探究角的画法兴趣非常浓厚。 课前我预想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在学习画法时主要以教师讲解,并结合讲解板演为主,没有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索画法。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学生动手练习上。从课堂的效果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回家作业中出的问题却较多,主要是画不准,有的学生甚至把钝角画成了锐角,锐角画成了钝角等。仔细反思,可能是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学习画法时,以教师讲解为主,放手不够,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来看学生好像已经学会了,实际由于体验不深刻,学生并没有把知识很好的吸收并内化,掌握得并不牢固,所以导致回家作业效果不好。 2、学生出错最多的就是找不准数。这说明学生前面的基础还是没打好,对量角器上的刻度还是不熟悉,找不准数。特别是不是整十度时,错得更多,很多学生都少画或多画了10度,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对于这个度数的取数范围在哪里心里都不是很清楚。 3、学生在画角时,内外刻度不分清。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把内外刻度弄混的状况也很多。这说明他们在画角时,头脑里并没有去认真想清楚该找内刻度还是外刻度,只是看到这个度数就马上打好了点,导致本来是锐角的画成了钝角,本来是钝角的画成了锐角 4、有的学生使用的量角器不好。有的学生量角器上的刻度线很少,

有的量角器上面图案很多,有的量角器中心点是一个小洞,学生在重合的时候左移一点或者右移一点就会有10度的误差等,这些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干扰。 5、有的学生利用内圈刻度画角,有5度的,如75度,不能直接在量角器内圈的75度的位置上打点,于是找不到记这个点的位置。他们不会在量角器上75度的位置一直向外看,有的会看的也把刻度线看歪了,偏离到别的刻度去了。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内刻度的数对应外刻度的哪个数这一点并不熟悉,所以找不到点。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一直是许多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 课后反思,发现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完善,没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经验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为此,我重新设定了教学环节,决心让学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一个环节指导量角——有了以上的铺垫,在量角时,学生自然会自觉将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对齐,读数时也会顺着旋转方向不难找到对应刻度,也避免刻意区分内外刻度而引起的困惑。不知不觉中掌握量角的方法,形成了技能。只有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无形中也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 王秋明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一课一直是我感到难以教学知识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同时知识盲点也比较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重点与难点, 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四个层次来进行。 第一层是感知角的度量的必要性。我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去比较两个角哪个角大?有人认为角1大,有人认为角2大。当他们在争论不休时,引入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度量”从而产生学习需求。 第二层是结合之前所学的度量知识,发现度量其实就是找到需要度量的对象含有多少个“度量单位”,那么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呢?从而引出后续内容。 第三层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认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种自主探究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学生是具备较好的观察、总结能力的。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如:“我发现量角器上的有数,这些数的排列有规律,一个从左往右,一个从右往左,中间正好都是90”;“我发现量角器上90这个刻度与量角器上最下面这个刻度交叉在一个小点上”;“我从最大的刻度数是180这个数上猜测到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我发现下面有一个小半圆,最中间有一个点”。你看学生研究得多认真,观察得多仔细! 第四层是实际动手测量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出现问题较多的是,学生会把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搞混,明明量对了却读错读数。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我要求学生量角前先观察这个角是钝角还是锐角,这样就能很多程度上避免这类错误了。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 教学中,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首先,让学生回忆测量线段的长短、物体质量分别需要什么工具?(尺子、秤称)角的大小用什么测量?这样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 教学容时,是从学生的认识量角器入手:先让学生观察量角器,通过观察你会发现什么?同桌之间相互说说,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每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后,我根据汇报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为了加强记忆,课件展示量角器的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这样不仅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还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测量角的大小时,先让学生试着量,然后说出测量度数及方法。测量结果不尽相同,想出的方法不是很准确,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但不可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 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法与“向儿童呈现学习的材料,强化正确的答案”的传统学习方法相比,学习效果显然优于后者。

《角的度量》课后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边墙山小学亓文华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量角的单位和学习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怎么看量角器的刻度是一个难点,什么时候从内圈看,什么时候看外圈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学中的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语言)知识盲点多,几乎没有旧知识作铺垫,操作程序复杂,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动口“做数学”的时机。 认识量角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量角器,在量角器上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新鲜的事物总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的观察是认真的,仔细的,汇报发现也很积极,我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引导归纳小结,这个环节学生自主探究学完,从中体验了探索的乐趣。紧接着提出怎样用量角器去量一个角呢?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欲望。 学生先自己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不明白:量角时为什么量角器中间那个点要对准角的顶点,零线对准角的一边,另一边看刻度,在读角的刻度时很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看外刻度线上的数或内刻度线上的数,尽管有的同学会量,也不知所措,说不出理由。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

去寻找量角的方法,中心对准角的顶点,就意味着量角器上有角的顶点,零线对准角的一条边,另一条边旋转到量角器的另一条刻度线上,说明你要量的角就是量角器上形成的这个角。教学时发现学生比较容易认错刻度,因为每条长刻度线上都有两个数,这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有什么好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之后请学生发言。有的说:“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的这条边对着的0是在内圈的,另一条边就看内圈的数字,如果对着的0是在外圈的,另一条边就看外圈的数字。”还有的说:“我先判断画的角如果是锐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小数,如果是钝角就认刻度线上的大数。”在这个时机引导总结出量角的方法:“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一边认刻度,内外分清楚。”还真不能小看学生的力量,他们总结的方法很适合大家用。 教学收获是: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体验,在教学时要关注这些,选取合理的因素加以利用。给学生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的进步。

《角的度量_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角的度量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相关概念,区分5种不同的角,用量角器和三角尺 正确地量角、画角;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表达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发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巩固有关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图形的性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 ?谈话: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预设:线段、射线和直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 2.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学得可真不少,那么学习了这些新知识,有什么用呢?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数学上和生活中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梳理知识要点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使散落的知识点汇集成知识网络,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应用 1.量一量 (1)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所佩戴的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队旗, 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①出示图片 ②小组合作 互相指一指这5个角,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独立量角后交流。 ③展示量角过程,交流量角方法及结果。 提问: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①出示图片: ②观察图中的角,有什么发现? 预设:/ 1和/2可以组成一个平角;每相邻两个角合起来是一个平角。 ③思考:想一想,至少量出几个角,就能知道每个角的度数。 预设: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④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对顶角相等;相邻角的和为180度等。 (3)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角的度量_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_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_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的方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 2、知道量角器的摆放; 3、知道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4、让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读数方法。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两个地方掌握理解的有些困难: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是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这节课中让学生读量角器上的度数是一个难点。根据本班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时拟订了这样四条:(1)认识量角器;(2)会读出量角器上角的度数;(3)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4)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主要设想 1、在活动中探索,感受数学知识。 我首先从学生比较喜欢的美术课中的人物简笔画入手,不仅复习了上节课中有关角的知识,而且引出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老师告诉他的,但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在教学中,我

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验证而得出的结论。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合作学习中,我自始自终都是作为配角,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我时刻注意尊重学生,多巡视,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讨论。鼓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 3、在游戏练习中升华,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以致用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这节课后,设计了勇夺智慧星的环节,把本节课的知识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游戏中,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地摆放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也多次出现了内、外圈刻度看错的情况。还应该进一步指导学生在量角之前先判断是钝角还是锐角,再读度数,这样就可以避免错误。 不管是缺点还是优点,在面对课堂的时候,我都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己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一)》应用作业

教材版本: 北师大版 学 科: 小学数学 册数: 第(8)册 单元数: 第(二)单元 知识领域: 图形与几何 内容专题: 角的度量(一) 情境课题: 角的度量(一) 知识课题 角的度量(一) 题型 试 题 知 识 要 点 难易程度 认知过程 数学核心素养 …… 填空 计算 选择 判断 问 题解决 其它 基础 变式 拓展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数 学抽 象 逻 辑推理 数学运算 直观想象 数据分析 数学 建模 √1 一、填空。 1. ∠A=( )。 【答案:30o】 A. 经历角的度量过程,探索量角的方法 A1. 度量角的大小需要统一度量单位 √ √ √ √ 2. ∠1 ( ) ∠2 【答案:∠2 >∠1】 A. 经历角的度量过程,探索量角的方法 A2.用直尺度量比大小,感受用开口大小比较角的大小。 √ √ √ √ 3.把 放在∠2和∠3中比一比 ( ) > ( ) 【答案:∠3 >∠2】 A.经历角的度量过程,探索量角的方法 A3.用自制角度量角的大小,感受角的大小指包含多少个角的单位。 √ √ √ A 2 2厘米 1 2厘米 1

√ 4.20o的角中包含()个1o角 【答案:20】B.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B1.经历角的度量单位的产生过程,了解1度的角 有多大。 √ √√ √ 5.下图中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度 【答案:90o】B.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B2.在360等分圆中读出角的度数。√ √√ √ 6.直角=( )o 【答案:90o】C.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C1.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 √√ √7. 1个平角=()个直角 【答案:2】C.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C2.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 √ 8.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可以得到()个直角 【答案:4】C.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C2.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 √ 9.估一估,下面这个角的度数为()o 【答案:35o】D.实际运用D1.估测生活中角的大小。√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0.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角越大() 【答案:×】A. 经历角的度量过程,探索 量角的方法 A2.用直尺度量比大小,感受用开口大小比较角的 大小。 √ √√ √11. 长方形有4个直角。() 【答案:√】C. 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C1.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 √√ √ 12.老师的大三角板上的直角比我的三角板上 的直角大() 【答案:×】C. 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C1.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 √√ √ 13.一个周角等于2个平角() 【答案:√】C. 直角、平角、周角的度数C2.知道直角、平角、周角的大小关系。√ √√ 1

角的度量解决问题

附:电子教案表格表样 上里塬中心小学电子教案 上课时间9月27日备课人辛雪雪学科四年级数 学(上册) 课题角的度量·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理解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相关概念,区分5种不同的角,用量角器和三角尺正确地量角、画角;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推理、表达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发数学思考,渗透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巩固有关线和角的基本概念与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初步感悟图形的性质。 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备注

(一)知识梳理 1.谈话: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有关线和角的知识? 预设:线段、射线和直线;角的分类;量角;画角 2.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学得可真不少,那么学习了这些新知识,有什么用呢?能不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数学上和生活中的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自主梳理知识要点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使散落的知识点汇集成知识网络,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 (二)实践应用 1.量一量 (1)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谈话: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所佩戴的红领巾是队旗的一角,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队旗,量一量队旗上的角。 ①出示图片 ②小组合作 探究新知 课堂作业练习 思维训练 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互相指一指这5个角,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独立量角后交流。 ③展示量角过程,交流量角方法及结果。 提问:量角时要注意什么。 (2)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①出示图片: ②观察图中的角,有什么发现? 预设:∠1和∠2可以组成一个平角;每相邻两个角合起来是一个平角。 ③思考:想一想,至少量出几个角,就能知道每个角的度数。 预设: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④量一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对顶角相等;相邻角的和为180度等。 (3)先估计,再量出图中各角的度数。 ①谈话:估一估,图中的角大约多少度?是什么角?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城关镇白土小学胡德胜 “角的度量”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较难掌握量角的方法。在课前,我也预计到了这节课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边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 1、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 2、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

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太抽象。 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 我采用策略: 1、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组互相学习量 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 2、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 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 3、掌握“左线重合从左读数,右线重合从右读数;小于90度读外圈, 大于90度读内圈”的规律。 “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