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遥感复习

微波遥感复习
微波遥感复习

第一章微波遥感基础

1、微波遥感的概念及分类

微波遥感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反射或散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的信息。

主要分为主动微波遥感和被动微波遥感,被动微波遥感包括微波成像仪和微波探测仪;主动微波遥感包括雷达高度计、雷达散射计和成像雷达。

2、微波遥感的优越性

(1)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优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探测能力

(2)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对地物的穿透深度因波长和物质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3)微波能提供不同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所能提供的某些信息,比如微波高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测量距离的能力,可以用于测定大地水准面,还可以利用微波探测海面风场。

(4)雷达可以进行干涉测量

3、微波遥感的不足

(1)微波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要比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低

(2)其特殊的成像方式使得数据处理和藉以相对困难些

(3)与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数据不能在空间位置上一致

4、合成孔径雷达(SAR)特性及优势

(1)全天候,不受云雾雪的影响,雨的影响有限(2)全天时,主动遥感系统

(3)对地表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与土壤含水量有关,依赖于波长

(4)对植被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依赖于波长和入射角

(5)高分辨率,分辨率与距离无关

(6)独特的辐射和集合特性(7)干涉测量能力(8)多极化观测能力

5、极化,指得是电磁波的电场振动方向的变化趋势。极化方式有线极化、椭圆极化、圆极化。

第二章微波遥感系统

1、常见的微波遥感传感器

在海洋、陆地、大气微波遥感应用中,常用的有效的传感器有五种:散射计、高度计、无线电地下探测器(以上为非成像系统);微波辐射计、侧视雷达(以上为成像系统)。

2、散射计

微波散射计是一种有源微波遥感器,专门用来测量各种地物的散射特性。它是通过测量地物对微波的散射强度,达到测定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的相对值。

散射计按照观测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侧视观测散射计;前视(后视)观测散射计;斜视观测散射计;笔式光束环形扫描散射计。

散射计的主要应用:(1)全球海洋表面风速测定(2)海冰测量(3)土壤湿度测量(低频段)

(4)植被和作物生长情况测量(5)全球散射统计(6)降水测量(毫米波,亚毫米波)

3、高度计

高度计是一种主动式微波测量仪,它以飞行器的轨道为基准,测量与其垂直的地球表面的距离的遥感器,应用于包括海洋中规模现象的海洋动力学研究,大地水准面高程的研究,通过测量散射强度观测海面风速和浪高,以及观测海冰形状等,具有独特的全天时、长时间历程、观测面积大、观测精度高、时间准同步、信息量大的能力和特点。

高度计测高原理:以卫星为载体,以海面作为遥测靶,由卫星上装载的雷达高度计向海面发射微波信号,该雷达脉冲传播到达海面后,经过海面反射再返回雷达高度计。

根据回波理论,返回到高度计后可以得到三种观测量:

①卫星高度的测量值——雷达脉冲行程于卫星-海面-卫星的往返时间;

②回波信号的波形——包括回波信号的前沿上升区、平顶区和后沿衰减区;

③回波信号的幅度——信号的自动增益控制值。

雷达高度计可以测量的三个基本观测量:卫星高度的测量值——海面高度的信息;回波信号的波形——海面有效波高的信息;回波信号的幅度(或强度)——海面风速的信息。

雷达高度计的应用:

(1)根据高度计发射雷达脉冲至收回海面回波脉冲的时间间隔获取海面动力高度。

(2)利用所得到的海面动力高度同化反演海洋重力场、流场、潮、大地水准面、海洋重力异常。 (3)根据回波强度获取风速资料。

(4)根据回波波形前沿斜率获取海面有效波高。 4、微波辐射计

微波辐射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微波热辐射的高灵敏度接收机。他通过测量天线接收到的辐射功率反演被观测目标的亮度温度。表征微波辐射计性能的主要参数是温度分辨率(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角分辨率)。温度分辨率是指辐射计探测目标最小温差的能力,空间分辨率是指仪器分辨相邻很近两个相同辐射体的能力。

微波辐射计类型主要有:全功率型(Total Power ) 狄克型(Dicke-type ) 噪声注入零平衡型 双参考自动增益控制型

主要星载微波辐射计

名称

辐射计通道及工作频率应用领域

MSU 4个50-60GHz 探测大气垂直温度分布

AMSU

20个23.8-183GHz 探测大气垂直温度分布和大气垂直湿度分布ATMS 22个23.8-183GHz SSM/T-17个50-60GHz 大气垂直温度分布SSM/T-2

5个91-183GHz 大气垂直湿度分布SSM/I

7个19-89GHz

对地成像观测SSMIS 24个19.3-183GHz CMIS 22个

2009年发射

AMSR

14个6.9-89GHz 多频率、双极化AMSR-E 12个6.9-89GHz 多频率、双极化

MTVZA

26个18.7-183GHz MTVZA-OK

30个6.9-183GHz

俄罗斯MTVZA

日本AMSR系列

美国国防气象卫星系列美国诺阿系列

微波辐射计的应用领域

(1)海洋探测 包括○1海洋表面温度(SS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是一个重要的海洋环境参数,是海洋环

境重要的基础信息。从卫星遥感来测定SST 的方法有热红外测量和被动微波幅射测量。

2海水盐度(SSS- Sea Surface Salinity )海水是一种复杂的电解液,海水的含盐量的变化,会改变海水的介电常数,从而影响海水的微波辐射特性。盐度测量的波段选在低频率,L 波段是用来进行盐度测量的保护波段,微波辐射计为一种有效测定海水盐度的传感器。 ○

3海面风场(Ocean Winds ) ○4海冰测量(Sea Ice )依据水和冰的发射率差别很大,反射率不同 (2)陆地应用 包括地物分类(依据不同地物的折射率、介电常数、标准反射率、亮度温度不同);土壤湿度;积雪;植物生长量等。

国外微波辐射计的发展方向:①向越来越高的频率发展 ②向更细化探测通道发展 ③向一体化发展(多频率多极化) ④向更高的地面分辨率发展 5、成像雷达

(1)真实孔径雷达 顾名思义其雷达天线长度是实际长度,雷达波的发射和接收都是以其自身有效长度的效率直接反映到显示记录中。

工作原理:天线发出的一束无线电(或微波)辐射射向目标,电磁辐射与目标发生相互作用,其中有一部分背向散射返回到天线。雷达接收机探测到回波,从中可以知道目标的方位、距离和飞行速度等信息。

真实孔径雷达分辨率分为距离向分辨率和方位向分辨率,且两者互不相关。距离向分辨率指在脉冲发射方向上(距离向)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方位向分辨率是在与辐射波束垂直方向(方位向)上相邻的两束脉冲之间,能分辨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

(2)合成孔径雷达 是一种高分辨率相干成像雷达。高分辨率在这里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高的方位向分辨率,足够高的距离向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与真实孔径雷达有许多共同点,其主要差异在于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合成孔径原理来改善方位向分辨率。

工作原理:发射器产生的线性调频脉冲经放大后,馈送至天线发射出去,平台做等速直线飞行并保持天线的指向稳定,天线接收的地面回波信号,经接收系统混频、中放、相位检波等一系列的信号处理后,再送入存储器,存

储器的信号经成像后形成雷达图像。

合成孔径雷达的距离分辨率与真实孔径雷达距离向分辨率相同。但真实孔径机载雷达一般用短脉冲来实现距离向分辨率,而合成孔径雷达通常用带宽(脉冲频率的变化范围)为B 的线性调频脉冲来实现作用距离向的良好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向分辨率与距离、波长无关,平台飞行高度无关,理论上方位分辨率是雷达天线真实孔径长度D 的一半。 6、天线、雷达方程

(1)天线: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电磁波与在传输线中传播的导波之间过渡或转换的区域。分为线天线和面天线。 与天线有关的重要参量:

①天线辐射方向图:天线辐射能量的空间分布

F(θ,φ)表示在(θ,φ)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功率。

()()()max

,,,φθφθφθF F F n =

归一化辐射方向图 ②立体角和波束效率

在较窄的θ范围内天线的辐射强度很强,对应这个角度范围的窄立体角内辐射出大部分天线的辐射功率,这部分天线波束称为天线的主波束或者主瓣。随着θ角增加相继出现一些峰值和谷值,并且这些峰值和谷值随θ的增加而减小,这些部分被称为旁瓣,紧邻主瓣的第一个峰形成的旁瓣成为第一旁瓣,其他为次旁瓣。θ﹥±90°的部分称为背瓣

不同情况下天线方向图的主瓣有效宽度可分别用方向图立体角p Ω ,主瓣(或主波束)立体角m Ω和旁瓣立体角

s Ω来描述:??Ω=

Ωπ

φθ4

),(d F n p ??Ω=

Ω主瓣

),(d F n m φθ m p Ω-Ω=Ωs

?θθd d d s i n =Ω

方向图立体角max

44

max 4),(),(),()

,(),(φθφθφθφθφθπ

π

πF d F d F F d F n p ??????Ω=Ω=

Ω=

Ω

在相同的辐射总功率下,天线辐射到空间的辐射功率愈集中在某一方向上,则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愈强,天线

辐射方向图立体角也愈小。

主波束立体角??

Ω=

Ω主波束

),(d F n m φθ 主波束范围由辐射方向图()φθ,n F 下降到第一谷点时所包括的空

间范围确定。主波束立体角同样可以理解为天线主波束内的辐射功率与最大辐射强度的比值。

主波束效率p

m m

ΩΩ

=η ()()()????????Ω

Ω=

ΩΩ

=ππ

φθφθφθφθη4

主波束4

主波束,,),(,d F d F d F d F n n m 主波束效率是主波束内辐射功率

与天线辐射总功率的比值。天线的旁瓣电平愈低,辐射能量愈集中在主波束内,主波束效率愈高。

③波束宽度

为了表征天线辐射方向图某一剖面的波束宽度,根据不同的归一化辐射强度所对应的方位角,定义下述波束宽度:半功率波束宽度(HPBW ),是主波束为峰值一半的点。半功率波束宽度也常用作天线的分辨力的量度。

10dB 主瓣宽度,是主瓣最大辐射方向两侧的两个十分之一功率点的矢径之间的夹角。 第一零点之间的波束宽度,此值表示主瓣的总宽度。 ④方向性系数

在某个给定方向

()φθ,天线的方向性系数用()φθ,D 表示,

它是这个方向上的归一化辐射强度与4π空间内归一化辐射强度平均值的比值:()

()

()??Ω

=

πφθπ

φθφθ4

,41

,,d F F D n n

⑤有效面积

天线的孔径是它在与主波束方向垂直平面上的投影的实际面积。

⑥辐射效率 它表征表征天线能否有效地转换能量,定义为天线的辐射功率P0与输入到天线上的功率(输入功率) Pt 之比:l

t l P P P P P +=

=

00

0η 式中的Pl 表示天线的总损耗功率。通常,发射天线的损耗功率包括:天线导体中的热损耗、介质材料的损耗、天线附近物体的感应损耗等。

⑦增益 在某一规定方向上天线增益()φθ,G 的定义是被测天线辐射的功率密度()φθ,r S 与相同供电功率下无

耗各向同性天线辐射功率密度S ri 的比值:()()ri

r S S G φθφθ,,=

天线增益用来描述一副天线将能量聚集于一个窄的角度范围的能力。

(2)雷达方程 雷达方程的推导:

?当雷达发射机的发射功率为t P ,天线增益为t G ,地物目标在与天线相距R 处接收到雷达球面波,则在地物目标处单位面积上所接收到的能量为2

4R

G P P t

t or π=

?地物目标在获得这一能量后向雷达天线方向再反射回去(这里未计入大气衰减的影响),如果其有效的反向散射面积为σ,则它向雷达天线反射的总的回波功率为σπ2

4t

t

t oe R G P P =

?回波同样是球面波,只不过是以地物目标为中心的球面波。这样在雷达接收天线处单位面积上的回波功率即为2

241

4r

t t t rr R R G P P πσπ=

?如果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为Ar ,那么接收机所接收的回波的总功率r r

t t t r A R R G P P 2

241

4πσπ=

接收天线增益与接收天线有效面积和波长的关系为2

πr

r A G =

所以,有()σπλ2

2

3

2

4r

t r t t r R R G G P P =

这称之为雷达方程,它描述了雷达发射机发射雷达波束后由地物目标反

向散射,雷达接收天线所接收到的回波功率。

一般雷达方程

第三章 微波图像的特点

1、雷达系统的工作参数有:雷达波长或频率、极化方式、视角、俯角、入射角、照射带宽、雷达视向与地物走向、地距显示与斜距显示、升降轨、飞行高度。

图像质量参数:

空间分辨率是指雷达图像上可区分的两个地物目标的最小距离,它包括方位分辨率和距离分辨率。 灰度分辨率是可以分辨出两个地物目标的最小灰度对比度。在区分各类地物时,通常是区分其平均灰度值,即以其平均回波功率作为识别依据,所以灰度分辨率常指可以区分的平均回波功率的最小差值。

体分辨率:g a g v R R δδ=

几何精度:三个重要方程 距离方程 2ct

R R R t s =

-=

多普勒方程 ))((2

t s t s d R R V V R

f

--=

λ

椭球方程 1)])(1

1[()

(2

2

2

2

2=+-

+++h R f

Z h R Y X e t e t t

2、 斜距显示的近距离压缩

一般规律:在斜距影像上,相同长度的地物目标,近距端的目标比远距端的目标的影像短,近距离端被压缩。 这导致图像比例尺从近距端到远距端是变化的,近距端图像比例尺小,远距端图像比例尺大。 透视收缩

在雷达图像上,所量得的山坡长度按比例尺换算后总比实际长度要短,称透视收缩。产生:透视收缩是在影像中斜面的长度被缩短,当波束与入射面垂直时,透视收缩最严重。其规律是:(1)透视收缩现象仅发生在距离向(2)透视收缩是入射角的函数,入射角越小,透视收缩现象越严重。

叠掩(顶底位移)

由于坡度大,雷达波束先到坡顶,最后到坡底,因而所显示的影像上顶部与底部是颠倒显示的。叠掩处的幅度影像亮度一般都很高。产生的必要条件:(1)当雷达波束的俯角与山坡坡度角之和大于90度时,才会出现叠掩。(2)叠掩多出现在近距端。

雷达阴影

阴影产生的条件:(1)背坡(2)坡度角α>俯角β 阴影产生的规律:(1)雷达阴影在距离向上产生与地形相关;(2)雷达阴影的大小与雷达的俯角和地形的坡度有关;(3)远距离地物产生阴影的可能性大,与产生叠掩的情况正好相反。

阴影的利:(1)适当的阴影能够增强图像的立体感,丰富地形信息,对于了解地形地貌是十分有利(2)根据阴影判断雷达视向/飞行方向(3)根据阴影长度测量地物的高度

阴影的弊: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可能会造成信息丢失(为了补偿阴影区丢失的信息,也可以采用多视向雷达技术,使在一种视向的阴影区目标可在另一种视向的雷达图像上看到) 3、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1)垂直飞行方向(y )的比例尺由小变大

(2)山体前倾,朝向传感器的山坡影像被压缩,而背向传感器的山坡被拉长,与中心投影相反,还会出现不同地物点叠掩现象

(3)高差产生的投影差亦与中心投影影像投影差位移的方向相反,位移量也不同 4、侧视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侧视雷达图像上的信息是地物目标相对于雷达波束的反应,主要是地物目标后向散射形成的信息。

地物目标分为:分布目标,点目标(是指比分辨单元小得多的地物目标),硬目标(图像中的一些孤立的很强的散射体)。

地物目标在被雷达波束照射后,可能的发生的反应:反射、散射、穿透、吸收。通常地物目标对雷达波束的反应是散射(或反射)、穿透、吸收三种情况并存,这时就要看哪种情况起主导作用,这由目标的性质和电磁波的波长等决定。

5、影响雷达图像色调的因素

后向散射系数

0A σ

σ=

),,,,,,,(210V P f ΓΓ=ε?θλσ 其中λ是波长,θ是入射角,P 极化,ψ是地物目标的参数方位角,ε是复介电常数,Γ1是表面粗糙度,Γ2是次表面粗糙度,V 是体散射

(1)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这里的表面粗糙度指的是小尺度的粗糙度,即尺度比分辨单元的尺寸要小得多的地物表面粗糙度,它是由细小的物质如叶面,砂石等所决定的粗糙度。一般这种粗糙度分为三种情况,即光滑表面

)sin 25/(βλ

)sin 4.4/(βλ>h 。从以上的准则可见,粗糙度不仅取决于h ,它还与波长和俯角(或入射角)有关。

(2)介电常数的影响 一般说来,复介电常数越高,反射雷达波束的作用越强,穿透作用越小。

(3)波长的影响 波长是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回波信号的,其一,按波长去衡量地物表而有效粗糙度,对于同一实物表面粗糙度.波长不同,其有效粗糙度不同,即对于雷达波束的作用不同。其二,波长不同,目标的复介电常数不同。

(4)入射角的影响 入射角的减小(即俯角的增大)会使目标表面有效粗糙度的增加

(5)极化方式的影响 成像雷达一般发射水平极化波,当电磁波与地表相互作用时,会使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产生不同程度的旋转,形成水平和垂直两个分量,可用不同极化的天线去接收

(6)亚表面粗糙度和体散射的影响 当电磁波能穿透地物时,第二层介质的表面粗糙度即亚表面粗糙度和第一层介质及第二层介质的体散射才会产生作用;体散射是当雷达波束穿透地物时,由于地物内物质的不均匀性,和不连续的空间位置分布,如树干、枝干、叶面等分布的随机性,引起体内散射的各向同性。

(7)角反射器效应的影响 当地物目标具有两个互相垂直的光滑表面或有三个互相垂直的光滑表面时就是所谓角反射器。可构成的角反射器:陡峭的壁与地面;建筑物外墙与地面;河岸与河床等都可构成角反射器;路旁的行树与路面可构成角反射器

6、侧视雷达探测土壤湿度的依据是对于雷达各波段都存在一入射角,对于该入射角,裸露土壤的散射特性与粗糙度无关,仅与地面含水量有关,在侧视雷达图像上可将已知土壤含水量的各点图像密度作为参照,来量测其它点处的土壤表层的含水量。

合成孔径雷达进行海洋溢油监测的依据是由于油污对表面张力波的阻尼作用,减弱了雷达回波信号,在图像上呈黑色。

第四章微波图像的校准、定标与模拟

雷达图像模拟

是根据地面实际情况或其他资料,按照雷达图像的成像机理,用计算机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极化的另外一种雷达图像,以供多种应用的技术。

雷达图像模拟的价值:(1)是雷达系统最优化方案的依据(2)用于图像的几何校正(3)用于培训图像判读分析人员(4)可以把模拟图像作为参考,在利用真是图像的时候,进行定量分析(5)在军事上用于无人驾驶飞行器的导航、制导等

模拟的基本步骤:(1)分辨单元和本地入射角的计算(2)图像灰度计算(3)光斑效应的计算(4)分布目标的模拟(5)硬目标的模拟(6)雷达图像几何特征的模拟(7)图像模拟数据库

第五章微波图像的几何校正

雷达图像的几何校正方法

1、利用多项式的几何校正方法

基本思想:把雷达影像的总体变形,用一个适当的多项式来表达,即用一个适当的多项式来表达校正前后影像相应点的坐标关系。

适用范围:适合于各类航天传感器影像的几何校正和几何配准,最适合于平坦地区的航天影像的几何校正,对地形起伏地区,精度较低。

多项式校正法原理简明、使用方便,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泛,但影响雷达影像畸变的因素太多,用一个简单的多项式模型来逼近不同地区、不同传感器构像的几何变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

2、利用模拟图像的几何校正方法

3、利用构象方程的几何校正方法

第六章微波图像与测量

1、雷达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雷达干涉测量)是以同一地区的两张SAR复图像为基本处理数据,通过求取两幅SAR图像的相位差,获取干涉图像,然后经相位解缠,从干涉条纹中获取地形高程数据的空间对地观测新技术。

2、InSAR数据处理步骤

(1)几何分析(2)高精度配准(3)生成干涉纹图(4)去平地效应(5)相位滤波(干涉条纹图的增强)(6)相位解缠(7)Convert Unwrapped Phase to Height (8)地形校正(9)利用高度图像的gcp纠正水平和垂直偏差

第七章雷达图像的目视解译

1、雷达影像的主要解译标志

(1)色调(2)形状(3)大小(4)阴影(5)纹理(6)相对位置(7)模式

2、雷达图像的地物解译

(1)植被影响植被回波的主要因素有:含水量、粗糙度、密度、结构等。

(2)土壤土壤的回波主要与土壤的含水量、粗糙度和土壤颗粒结构类型有关。

(3)岩石与地质构造识别和分析岩石类型,主要利用岩石的表面粗糙度、风化特点和地貌形态。

(4)水(5)冰雪(6)房屋与城市(7)公路、铁路与桥梁(8)干沙

第八章雷达遥感的应用与研究

1、测绘方面的应用

地形图测量、水下地形图测量、DEM制作、城市三维地图、地表微小形变监测

雷达立体测量与雷达干涉测量的区分

相同点:

都是采用两幅雷达图像(不同摄站获取的),求取的都是地面点的高程信息

?不同点:

工作原理不同

采用的数据不同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

求取DEM的精度不同

2、海岸带和海洋方面的应用

(1)海浪利用SAR获取海浪方向谱信息,进而可导出波长、波向、波的折射和绕射等海浪信息。SAR海浪信息可用于以下海浪预报、海洋工程和物理海洋学等方面。

(2)海面风场海面风场SAR反演是利用SAR影像提取海面风场的风速和风向信息。利用SAR影像获取的风场信息可用于数值天气预报、海气耦合模式以及溢油扩散等海洋其它研究方面中。

(3)内波内波在SAR影像中清晰可见,利用SAR影像可获取内波波长、波向、传播速度和周期等信息(4)中尺度涡利用SAR影像可识别中尺度涡,并提取出中尺度涡的形态参数、涡的大小、涡的旋转方向和涡的类型等信息。

(5)水下地形(6)水面船舰

★(7)溢油监测正常海面上因海面微尺度波的存在而使得海面SAR影像中有杂波存在,而当海面有油膜存在时,油膜可以抑制海面粗糙度,使得SAR影像中海面出现“暗区”,这使得溢油可在SAR影像中观测。

★(8)海冰利用SAR监测海冰,可以获取海冰边缘线、密集度、冰龄以及浮冰大小和分布状态等。

3、农业方面的应用

识别农作物的类型、作物状况估计、土壤湿度的确定

4、森林方面的应用

(1)识别监测森林类型(2)森林调查(林分高、森林蓄积量、森林生物学量、林分年龄等)(3)森林灾害、森林砍伐(4)森林分布图的提取(5)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5、地质方面的应用

地质构造图测绘、岩性成图测绘、土地测绘、构造和地表的SAR响应、基本图件绘制、地质条件评价

6、水文方面的应用

洪水测图、土壤湿度探测与流域径流、雪和新鲜水冰的测绘

7、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包括城市测绘、土地覆盖测绘、

8、海冰调查

一般来说,冰层为光滑表面,因镜面反射而呈黑色;融冰期水面的浮冰破坏了镜面反射使雷达回波显著增强,在雷达图像上呈黑色条带或斑块上夹杂着亮点的影像特征。

微波遥感

微 波 遥 感 技 术 和 应 用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张霁 1005040221

一、遥感技术的介绍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目前利用人造卫星每隔18天就可送回一套全球的图像资料。利用遥感技术,可以高速度、高质量地测绘地图。它好比孙悟空的一双火眼金睛,能从云朵上看清万物根本面目,从高空感知地下和海底的宝藏。 二、微波遥感的定义 运用波长为1~1 000mm的微波电磁波的遥感技术。包括通过接收地面目标物辐射的微波能量,或接收遥感器本身发射出的电磁波束的回波信号,根据其特征来判别目标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包括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技术。微波遥感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可以全天侯工作。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的遥感技术,是利用微波投射于物体表面,由其反射回的微波波长改变及频移确定其大小、形态以及移动速度的技术。 常用的微波波长范围为0. 8~30厘米。其中又细分为K、Ku、X、G、C、S、Ls、L 等波段。 微波遥感的工作方式分主动式(有源)微波遥感和被动式(无源)微波遥感。前者由传感器发射微波波束再接收由地面物体反射或散射回来的回波,如侧视雷达;后者接收地面物体自身辐射的微波,如微波辐射计、微波散射计等。 三、遥感技术的发展史 遥感是以航空摄影技术为基础,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开始为航空遥感,自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后,这就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1、萌芽时期 1608年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望远镜。

微波遥感实验报告

实验一:SAR图像下载与认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AR图像的下载方法; 2了解不同地物在图像上的特性; 二、实验要求 1掌握雷达图像的成像原理与地物特性 2数据说明 3本实验采用Sentinel-1卫星拍摄于2014年12月5日的天山山脉的遥感影像三、实验步骤 打开地理空间数据云网站; 图1 找到Sentinel-1卫星下载有效数据; 图2

在ERDAS中打开影像; 图3 分析地物在影像上的特性; 1雷达图像的成像机理 雷达图像的获取系统不同于光学影像获取系统,它是采用有源主动式工作方法,其本质是一个距离测量系统雷达图像.上的信息是地物目标对雷达波束的反应,而且主要是目标后向散射形成的图像信息,以及朝向雷达天线那部分被散射的电磁波所形成的图像信息由于地物目标所处的位置地物结构表面形态和介电性能等不同,对雷达波束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雷达波段极化方式入射角也会使地物产生不同的反应,使其图像具有近距离压缩透视收缩叠掩阴影和地面起伏引起的影像移位等现象,因此,在图像.上形成不同的色调纹理和图案,与中心投影的光学影像有很大的差别。 2雷达图像的信息特点 地物目标对雷达波束的反应是散射(或反射)穿透和吸收r种情况并存,波长不同,对地物的穿透性是不一样的;地物目标的类型本身的结构表面的粗糙度和介电性能不同,则会对电磁波的穿透反射(或散射)和吸收带来不同程度的效应同时,入射雷达波束和地物的相对方向也有关系,在一定方向的条件下,地物目标可以产生强回波,在另一方向,回波则可能很弱或无回波例如平行于飞行方向的铁丝网(电力线),会产生强回波,垂直于飞行方向回波则很弱或消失因此,在雷达图像解译时,尽可能采用多侧视方向的图像 3目视解译 就本实验的雷达图像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地物; 雷达波束的穿透性对冰雪覆盖区地物的判读有着独特的优势例如雪上被覆盖区域,在光学影像上很难辨清究竟是雪,还是湖泊,在雷达图像上则表现极为清晰对于雪山区域冰斗湖碛尾湖的判断,应采用多侧视方向,避免将阴影误判为湖泊。

微波遥感基础第一次大作业

微波遥感基础 大作业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一. 微波传感器与光学或红外相比的优缺点? 答:优点: (1)能够全天候、全天时工作 微波具有穿透云层、雾和小雨的能力,而且太阳辐射对辐射测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微波辐射测量既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也可以在白天和黑夜发挥作用,具有较强的全天候、全天时的工作能力,这一特性优于可见光和红外波段的探测系统。 (2)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对地物的穿透深度因波长和物质不同有很大差异,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同一种土壤湿度越小,穿透越深。微波对干沙可穿透几十米,对冰层能穿透100m左右,但对潮湿的土壤只能穿透几厘米到几米。a.微波穿透土壤的深度与土壤湿度、类型及工作频率有关。b. 微波穿透植物层的深度,取决于植物的含水量,密度,波长和入射角。如果波长足够长而入射角又接近天底角,则微波可穿透植被区而到达地面。因此,微波频率的高端(波长较短)只能获得植被层顶部的信息,而微波频率的低端(波长较长),则可以获得植被层底层甚至地表以下的信息。 (3)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性 比如微波高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测量距离的能力,可用于测定大地水准面;还可以利用微波探测海面风在可见光、红外波段所观测的颜色基本上取决于植被和土壤表层分子的谐振特性,而微波波段范围内观察到的“颜色”则取决于研究对象面或体的几何特性以及体介电特性,这样,将微波、可见光和红外辐射配合运用,就能够研究表面上几何的和体介电的特性以及分子谐振的特性。另外,微波还可以提供某些附加的特性,这使其在某些应用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例如,根据不同类型冰的介电常数不同可以探测海冰的结构和分类;根据含盐度对水的介电常数的影响可以探测海水的含盐度等等。 (4)具有多极化特性 不同的极化特性,表现更加丰富的目标特征信息。HH 极化方式,VV 极化方式, HV 极化方式,VH 极化方式。 (5)雷达可以进行干涉测量 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即雷达遥感不仅可以记录电磁波的振幅信号,还可以记录电磁波的相位信息,通过相位信息可以进行雷达干涉测量。例如:可以实现地形主动干涉测量,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可进行干涉测量对地形变化进行监测,实现InSAR地形测量 缺点: (1)SAR一般是侧视成像,侧视SAR图像具有阴影、迎坡缩短、顶底倒置等几何失真。 (2)光学成像通常是一次成像,而SAR是多次扫描后的叠加成像,成像的效果与雷达的一些实际状态有关。 (3)相干斑现象严重,解译困难。 (4)微波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要比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低。 (5)其特殊的成像方式使得数据处理和解译相对困难些。 (6)与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数据不能在空间位置上一致。

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综述

微波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综述 彭文放0212603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021261班) 摘要:针对我国微波遥感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微波技术已经在冰雪、海洋、气象、农业、军事、灾害监测、以及室内实验方面得到了广泛研究和应用,在未来必将得到更加深入发展。 关键词:微波遥感应用现状 中图文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遥感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提取和应用技术,目标信息特征的分析与测量技术等。遥感技术依其遥感仪器所选用的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纳遥感技术、物理场(如重力和磁力场)遥感技术。电磁波遥感技术是利用各种物体/物质反射或发射出不同特性的电磁波进行遥感的。其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微波等遥感技术。按照感测目标的能源作用可分为:主动式遥ks5u感技术和被动式遥感技术。按照记录信息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图像方式和非图像方式。按照遥感器使用的平台可分为:航天遥感技术、航空遥感技术、地面遥感技术。按照遥感的应用领域可分为:地球资源遥感技术、环境遥感技术、气象遥感技术、海洋遥感技术等。微波遥感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信号,籍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信息。微波遥感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包括成像雷达、微波散射计微波高度计和降雨雷达;被动式主要有微波辐射计。这些微波遥感器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 2微波遥感额特点 微波遥感器不受或很少受云、雨、雾的影响,不需要光照条件,可以全天候,全天时的取得图像和数据。又因为微波有一定的穿透能力,故能获得较深层的信息。在毫米波亚毫米波段有一些气体有谐振谱线,利于监测。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的遥感技术,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受地理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地物所需的信息。微波遥感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先进航天遥感技术。1888年,物理学家赫兹发现了电磁波,为无线电通信开辟了道路。19世纪末无线电的发送、接收技术和20世纪初电子管的发明,带来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0世纪80

遥感卫星数据处理知识详解

北京揽宇方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遥感卫星数据处理知识详解 遥感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来,被应用于各种传感仪器对电磁辐射信息的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遥感信息通常以图像的形式出现,故这种处理也称遥感图像信息处理。 那对遥感图像处理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呢? ①消除各种辐射畸变和几何畸变,使经过处理后的图像能更真实地表现原景物真实面貌; ②利用增强技术突出景物的某些光谱和空间特征,使之易于与其它地物的K 分和判释; ③进一步理解、分析和判别经过处理后的图像,提取所需要的专题信息。遥感信息处理分为模拟处理和数字处理两类(见数据釆集和处理)。 遥感数据处理过程 多谱段遥感信息的处理过程是: ①数据管理:地面台站接收的原始信息经过摄影处理、变换、数字化后被转换成为正片或计算机兼容的磁带,将得到的照片装订成册,并编目提供用户选用。 ②预处理:利用处理设备对遥感图像的几何形状和位置误差、图像辐射强度信息误差等系统误差进行几何校正和辐射校正。 ③精处理:消除遥感平台随机姿态误差和扫描速度误差引起的几何畸变,称为几何精校正;消除因不同谱段的光线通过大气层时受到不同散射而引起的畸变,称为大气校正。

④信息提取:按用户要求进行多谱段分类、相关掩模、假彩色合成、图像增 强、密度分割等。 ⑤信息综合:将地面实况调查与不同高度、不同谱段遥感获得的信息综合编 辑,并绘制成各种专题图。 遥感信息处理方法和模型越来越科学,神经网络、小波、分形、认知模型、地学专家知识以及影像处理系统的集成等信息模型和技术,会大大提高多源遥感技术的融合、分类识别以及提取的精度和可靠性。统计分类、模糊技术、专家知识和神经网络分类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复合的分类器,大大提高分类的精度和类数。多平台、多层面、多传感器、多时相、多光谱、多角度以及多空间分辨率的融合与复合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不确定性遥感信息模型和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应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遥感数据融合技术旨在整合不同空间和光谱分辨率的信息来生产比单一数据包含更多细节的融合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安放在卫星、飞行器和地面平台上的传感器。融合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空间和地球观测领域,计算机视觉,医学影像分析和防卫安全等众多领域。 遥感数据处理的发展趋势 遥感技术正在进入一个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多种对地观测海量数据及应用研究的新阶段,它在近一二十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又将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1.多分辨率多遥感平台并存 2. 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光谱分辨率普遍提高。目前,国际上已拥有十几种不同用途的地球观测卫星系统,并拥有全色0.8~5m、多光谱3.3~30m 的多种空间分辨率。随着遥感应用领域对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需求的增加及高新技术自身不断的发展,各类遥感分辨率的提高成为普遍发展趋势。 1. 2.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 2. 微波遥感技术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主动式探测方法。 微波具有穿透性强、不受天气影响的特性,可全天时、全天候工作。微波遥感采用多极化、多波段及多工作模式,形成多级分辨率影像序列,以提供从粗到细的对地观测数据源。成像雷达、激光雷达等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

微波遥感原理习题解答

1.简述微波遥感与可见光/红外遥感有什么不同 微波遥感指利用波长1mm-1m电磁波(微波波段)进行遥感的统称;可见光/红外遥感主要指利用可见光(0.4-0.7um)和近红外(0.7-2.5um)波段的遥感技术统称。 微波遥感与可见光/红外遥感相比,有优越性和不足之处。优越性在于:1.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2.主动被动微波遥感都不依赖太阳,具有全天时工作能力;3.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4.能提供特殊信息,如测定海面形状、海面风速、土壤水分等;5.微波遥感可以记录相位信息,从而获取高程信息和地形形变信息。 不足之处在于:1.空间分辨率较低;2.数据处理和解译较困难;3.与可见光/红外影像在空间位置难以一致。 2.试绘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波。 3.波长8mm相当于多少GHZ频率?频率为90GHz的波其波长是多少? f=光速/波长=37.5GHZ λ=光速/频率=3.3mm 4.试总结分析大气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 大气对微波的吸收作用主要是氧分子和水分子所致,散射作用主要是大气微粒所致,两者均会引起微波的衰减。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2.53mm和5.0mm处,水分子对微波的吸收中心波长位于1.6mm和13.5mm处,前者对微波吸收作用较强,一般可采用2.06~2.22mm、3.0~3.75mm、7.5~11.5mm和20mm以上作为微波遥感的窗口。大气微粒包括水滴、冰粒和尘埃。当微粒直径远小于波长时,发生瑞利散射,散射截面积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当微粒直径大于波长时,发生米氏散射,散射截面积与波长的0-2次成反比。微波在非降水云层中的衰减,主要由水粒的吸收引起,在一定温度和一定的微波波长下,与云层含水量呈线性正相关。微波在降水云层中的衰减,主要是米氏散射,不能忽略。在1—300GHz(微波)的频带内,随着波长愈来愈短,大气对微波能量传播的衰减作用由弱到很强,云层微粒和雨微粒对微波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从轻微到十分显著。 5.试以侧视雷达从发射脉冲到接收回波的成像过程说明侧视雷达图像距离向分辨率的推 导原理。 在地面可以分辨的两目标最短距离就是侧视雷达图像的距离向分辨率。雷达发射的是短脉冲,信号之间必须相差一个脉冲长度才能分开来。 Rr=τ*C*secβ/2(画图略)

微波遥感知识总结

1、雷达阴影是如何产生的?在解译时有哪些利弊? 雷达阴影的存在,对于图像解译有利有弊。 适当的阴影能够增强图像的立体感,丰富地形信息,对于了解地形地貌是十分有利的,可以根据阴影进行定量统计和其它标准对地形进行分类。 根据阴影判断雷达视向/飞行方向。 根据阴影长度测量地物的高度。 雷达阴影的弊 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可能会造成信息丢失。 为了补偿阴影区丢失的信息,可以采用多视向雷达技术,使在一种视向的阴影区目标可在另一种视向的雷达图像上看到。 2、总结侧视雷达图像的几何特点 一、斜距显示的近距离压缩 二、透视收缩 三、叠掩(顶底位移) 四、阴影 五、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3、国外发射的主要的雷达系统主要有哪些?其工作波段分别是什么? 1、Seasat:L波段( 22.3cm)、HH极化 2、SIR-C/X:L,C,X band 3、ERS-1/2:C band 4、JERS-1:L band 5、Radarsat-1:C-band 6、SRTM:C,X-band 7、ENVISAT:X-band

8、ALOS:全色 9、TerraSAR:波段:X(3.11cm) 10、Radarsat-2: 11、Cosmo-SkyMed:X 波段(3.1cm) 4、影响雷达空间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 地距分辨率由脉冲宽度和波束视角所决定,要提高地距分辨率,则必须减小脉冲宽度和增大视角。但脉冲宽度过窄,则能量太小,不利于目标的探测。 方位向分辨率与波长和观测距离成正比,与天线孔径成反比,因此,要提高方位向分辨率,须采用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和增大天线孔径及缩短观测距离。 5、微波辐射计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微波辐射计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微波热辐射的高灵敏度接收机。 通过测量天线接收到的辐射功率反演被观测目标的亮度温度; 测量的物理量为亮度温度(K),被动微波传感器,成像 辐射计天线接收的辐射能量来自地面物体的发射辐射和反射辐射,根据瑞利-金斯公式,物体发射的功率与温度成正比。 全功率型(Total Power),狄克型(Dicke-type),噪声注入零平衡型,双参考自动增益控制型 6、高度计的工作原理 高度计是一种主动式微波测量仪,它具有独特的全天时、长时间历程、观测面积大、观测精度高、时间准同步、信息量大的能力和特点。卫星高度计以海面作为遥测靶,它的回波信号携带有十分丰富的海面特征信息,可以测量出瞬时海面至平台之间的距离、电磁波海面后向散射系数及回波波形。高度计测高原理:以卫星为载体,以海面作为遥测靶,由卫星上装载的雷达高度计向海面发射微波信号,该雷达脉冲传播到达海面后,经过海面反射再返回雷达高度计。 以飞行器的轨道为基准,测量与其垂直的地球表面的距离的遥感器,它被应用于包括海洋中规模现象的海洋动力学研究,大地水准面高程的研究,通过测量散射强度观测海面风速和浪高,以及观测海冰形状等 7、散射计的工作原理

微波遥感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1.实习任务:介绍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及实习单位的概况等内 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表述,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2.实习内容:先介绍实习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地点、内容等,然 后逐项介绍具体实习流程与实习工作内容,以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习过程中的应用。本部分内容应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叙述的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叙述,其它内容则可简述。 3.实习结果:围绕实习任务要求,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依据(如有参考文献可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推理过程及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作为实习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4.实习总结或体会:对实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着重介绍自身的收 获与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列举。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习中发现的自身不足,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5.将实习日记按照时间顺序以附件形式放在实习报告正文后面。 实习报告封皮由学校统一印发,正文一律采用计算机排版、A4纸打印。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居中(题目前、后各空一行),正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要求语句通顺、论述严谨、规范、正确。字数:不少于3000。

目录 1.单雷达影像处理 (3) 1.1导入数据 (3) 1.2影像多视处理 (4) 1.3滤波 (5) 1.4分析滤波影像 (7) 1.5地理编码和辐射定标 (9) 1.5配准 (10) 2.InSAR生成DEM (11) 2.1基线估算 (11) 2.2干涉图生成 (11) 2.3去平处理 (12) 2.4自适应滤波及相干性计算 (13) 2.5相位解缠 (15) 2.6选择GCP (16) 2.7轨道精炼和重去平 (17) 2.8相位高程转换 (19) 3.思考题 (21)

微波遥感

1. 微波遥感的优势与不足?优越性1.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2.微波对地 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3.微波能提供不同于可见光和热红外遥感所能提供的某些信息4.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可进行干涉测量。不足1.雷达传感器的空间分辨能力比可见光和近红外传感器低 2.其特殊的成像方式使得数据处理和解译相对困难3.与可见光和红外传感器数据不能在空间上位置一致 2.电磁波的干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频率,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的电磁 波在空间叠加时,合成波振幅为各个波振幅的矢量和。因此,会出现交叠区某些地方振动增强,某 些地方振动减弱或完全抵消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波的干涉 3.电磁波的衍射:如果电磁波投射在一个它不能透过的有限大小的障碍物上,将会有一部分波从 障碍物边界外通过。这部分波在超越障碍物时,会改变方向,绕过边缘到达障碍物后面,这种使一 些辐射量发生方向改变的现象称为电磁波的衍射 4.电磁波的极化:波的极化是指在空间给定点上电场强度矢量的取向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用电 场强度矢量的端点在空间描绘出的轨迹来表示。如果这种变化具有确定的规律,就称为极化电磁波 5.微波的主要大气效应(1)一般来说,电磁波波长越短(频率高),大气衰减越显著,相反,波 长越长(频率低),大气衰减可忽略(2)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有:1.大气中的水分子和氧 分子对微波的吸收2.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微粒直径<波长,发生瑞利散射;微粒直径>波长, 发生米氏散射)3.随波长的减小,云层微粒与雨滴微粒对微波的衰减也变得愈发显著 1.微波散射计:是一种有源微波遥感器,功能是测量地物表面(或体积)的散射或反射特性 2.微波高度计:高度计是一种主动式微波测量仪,具有独特的全天时,长时间历程,观测面积大, 观测精度高,时间准同步,信息量大的能力和特点、 3.真实(合成)孔径雷达:运动平台携带真实孔径天线从空中掠过,由天线向平台的一侧或两侧发 射波束并扫描地面。这些波束在平台运动的方向上是很窄的,而在垂直于平台运动方向上是延展的 4.多普勒效应: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5.方位向分辨率:平行于雷达飞行方向的分辨率 6.距离向分辨率:垂直于雷达飞行方向的分辨率 7..天线相关概念(1)辐射方向图:天线辐射能量在三维角空间呈一定的分布,把这种分布归一化后 所绘制的曲线称为天线辐射方向图 (2)主瓣宽度(半功率波束宽度):归一化辐射强度为最大值一半所对应的两个方位角之间的角度 (3)方向性系数:相对于平均辐射强度的最大辐射强度 (4)有效面积(5)增益 :被测天线辐射的功率密度 率密度S ri 的比值 天线孔径面积愈大,它具有更强的方向性(更窄的波束宽度);孔径效率低导致方向性变差。 而孔径效率愈高,天线的主波束效率将随之下降,因而天线的方向性强与波束效率高之间有矛盾 (6)扫描方式:环形扫描、圆锥扫描、矩形扫描 (7)扫描周期:完成一次探测空间扫描所需要的时间 8.天线互易性:同一天线用作发射或接收信号时,其性能不变 9.熟悉应用较广的航空、航天飞机、卫星微波遥感系统?(1)机载雷达系统(最早的成像雷达系): AIRSAR (NASA/JPL ),CV-580(2)航天飞机雷达系统:SIR-A, SIR-B, SIR-C/X-SAR (3)星载 雷达系统:SEASA T, ERS, JERS, Radarsat 10.简单介绍RADARSAT-2 卫星主要特点?(1)高分辨率模式(最高为1米):更精细的目标检测、 识别、可以获取最大信息(2)四极化模式(HH+HV+VV+VH):改进地物识别、变化监测及分类的能 力(3)近实时编程服务:可满足处理紧急情况,需要快速得到图像用户的需求(4)左右视功能:提 高了重访频率和监测效率(5)近实时交付能力:数据接收后2-4小时可以交付产品,对突发事态处理 (φθ,r S ()φθ,G ()()ri r S S G φθφθ,,=

微波遥感_期末复习1-4

微波遥感 第一章: 微波遥感:利用某种传感器接收地面各种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所需信息。 红外遥感是利用0.76~1000微米的红外射线与各类地物关系来进行资源与环境调查和检测。 为什么微波遥感这么具有吸引力,它究竟具有什么优越性? 一、微波能穿透云雾、雨雪,具有全天候工作能力。 二、微波对地物有一定穿透能力。 三、微波能提供不同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所能提供的某些信息。 四、微波遥感的主动方式,雷达遥感不仅可以记录电磁波振幅信号,而且可以记录电磁波 相位信息。 微波遥感分为主动和被动方式。 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同一种土壤温度越小,穿透越深。 干涉测量:由数次同侧观测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针对地面上每一点的相位差,进而计算出这一点的高程,其精度可以达到几米。 微波主动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常成为雷达图像,这是因为成像微波遥感常采用真实孔径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都是由雷达发展而来。 微波遥感也可以采用被动工作方式,这主要是微波辐射计的工作。 微波辐射计目前也成为重要的微波遥感工具。 所谓电磁波,就是以波动形式在空间传播并传递电磁能量的交变电磁场。 电磁波具有波长、传播方向、振幅和偏振面四个基本物理量。这四个物理量一旦确定,一个平面电磁波就被完全决定了。 一般来说,振幅是指电场振动的幅度,它表示电磁波传递的能量大小,极化面是指电厂振动方向所在的平面。 电磁波的基本特性与微波 微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因此了解电磁波的一些基本特征也是对微波基本特征的了解。 1.叠加原理 2.相干性和非相干性 3.衍射 4.极化(p7) 在一定条件下,任何物体都能向外发射电磁辐射,而这种因热物体都会发射出由这一温度所决定的热辐射,一般只要温度在0 K以上,一切物体都会发射出由这一温度所决定的热辐射。 所有的物体都能吸收电磁辐射,吸收能力越强,其辐射能力也就越强。 大气对微波的衰减作用主要有大气中的水分子和氧分子对微波的吸收,大气微粒对微波的散射。 氧分子的吸收作用较强。

微波遥感原理与应用影像教学实验

微波遥感原理与应用影像教学实验2 指导老师: 报告人: 学号: 班级:

1. 利用BEST获取后向反射系数 BEST:基本Envisat SAR工具箱(The Basic Envisat SAR Toolbox)是一组可执行软件工具,旨在便于使用ESA SAR数据。 1.1 头文件分析Header Analysis 1.2 提取全分辨率图像 Full Resolution Extraction 1.3 数据转换振幅数据转换为功率数据Amplitude to power

1.4 提取后向散射系数calibration/backscattering image generation 1.5 几何校正 geo correction 1.6 输出图像export 'backscattering image' to Geotif

2. 斑点噪声滤波 2.1 斑点噪声产生的机理 SAR成像系统是基于相干原理的,而这一理论基础存在着原理性缺陷,这个缺陷表现为:在雷达回波信号中,相邻像素点的灰度值会由于相干性而产生一些随机的变化,并且这种随机变化是围绕着某一均值而进行的,这样就在图像中产生了斑点噪声。而斑点噪声的产生是由于SAR成像所基于的相干原理所造成的缺陷,因此是不可避免的。 从产生机理上讲,SAR图像中的斑点噪声是由于雷达目标回波信号的衰落现象所引起的。而信号的衰落过程是这样产生的:同时被照射的有多个散射体,当雷达目标和雷达站之间具有相对运动时,这多个散射体与雷达之间具有不同的路程长和不同的径向速度,这使得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产生一定的随机起伏,从而使SAR对目标散射系数的测量产生很大的偏差。最终表现在图像上,就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斑点噪声现象。因此,斑点噪声的不可避免性决定了要想得到高质量的SAR图像,如何有效地抑制斑点噪声是关键所在。 2.2 斑点噪声的乘性模型 在SAR图像中,斑点噪声是由于信号的衰落引起的,而且通过对SAR图像的观察,人们发现该图像具有这样的特点:在均匀区域,被斑点污染得越厉害的区域,在图像上表现得越亮,因此,人们设想斑点噪声的模型为乘性的。后来通过对SAR图像的统计,对斑点完全发育的SAR图像建立了乘性噪声模型这个模型成为人们研究SAR的基础。 完全发育的斑点噪声的概念是由Goodman提出的,斑点噪声只有在每个分辨单元内,必须同时满足下列的三个条件才是完全发育的斑点噪声,而这个三个条件依次为:(1)有大量的散射体,且相位和幅度都统计独立的; (2)不同散射体的幅度服从同一的统计分布; (3)它们的相位是上的均匀分布。 斑点完全发育的区域,表现在图像上,为均匀区域或者是弱纹理区域。在满足完全发育的条件下斑点噪声的乘性模型为:。其中,(x,y)分辨单元中心像素空间方向和距离方向的坐标;I(x,y)是观察到的图像强度(被斑点污染);R(x,y)是随机的雷达回波(未被噪声污染);F(x,y)是衰落过程所引起的斑点噪声过程。并且,随机过程R,F是相互独立的。 2.3 SAR影像斑点噪声的抑制方法及结果 2.3.1 Sigma滤波 Sigma滤波是基于高斯分布的Sigma概率,它通过对滤波窗口内落在中央像素的两个Sigma范围内的像素进行平均来滤除影像噪声。高斯分布的两个Sigma概率是0.955,即高斯分布随机样本的95.5%都落在其均值的两个标准偏差范围内。 事先计算出所有灰度级(例如256个灰度级)的Sigma范围,并存储在数组中。对滤波窗口内的中央像素,从数组中提取出Sigma范围值,将窗口内像素与这些上下限进行比较,对落在上下限内的像素进行平均,并用平均值来替代中央像素的值。落在这两个Sigma范围之外的像素将被忽略。 如果没有其它窗口像素落在两个Sigma范围内时,引入一个阈值KS,如果落在Sigma 范围内的像素总数小于或等于KS时,就用中间像素的四个最近的相邻像素的平均值来替代。

微波遥感的应用

微波遥感概述 [摘要]微波遥感由于其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和穿透能力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能穿过云层,还可能探测地下结构,随着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SAR)与多通道辐射计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多源、多极化、多通道、多视角、多用途、主动与被动、多系列、连续多年的空间遥感计划的进行,已使微波遥感成为空间遥感发展最前沿的技术。本文主要概述了微波遥感的原理及工作方式,介绍了雷达遥感理论,着重讲述了雷达方程、雷达系统后向散射系数、雷达系统参数,从而增强对微波遥感及其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字]微波遥感,雷达,应用,特点 Summary of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Abstract: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because of the advantage of penetration and all day’s has been widely used, it can go through the clouds, can also detect underground structure,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patial resolution, high resolution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hannel radiometer imaging technology, as well as the source, multi-polarization, multi-channel, perspective, multi-purpose, active and passive, more series, continuous space remote sensing plan for many years, it has made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at the cutting ed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inciples of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radar remote sensing, focuses on the radar equation, radar system backward scattering coefficient, radar system parameters, so as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Keywords: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radar,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微波遥感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撰写的容与要求 1.实习任务:介绍实习的目的、意义、任务及实习单位的概况等容。 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表述,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2.实习容:先介绍实习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地点、容等,然后逐 项介绍具体实习流程与实习工作容,以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习过程中的应用。本部分容应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叙述的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叙述,其它容则可简述。 3.实习结果:围绕实习任务要求,对实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依据(如有参考文献可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容、推理过程及所提出的对策与建议作为实习报告的重要容之一,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4.实习总结或体会:对实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着重介绍自身的收 获与体会,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列举。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习中发现的自身不足,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努力的方向。 5.将实习日记按照时间顺序以附件形式放在实习报告正文后面。 实习报告封皮由学校统一印发,正文一律采用计算机排版、A4纸打印。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居中(题目前、后各空一行),正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要求语句通顺、论述严谨、规、正确。字数:不少于3000。

目录 1.单雷达影像处理 (3) 1.1导入数据 (3) 1.2影像多视处理 (4) 1.3滤波 (5) 1.4分析滤波影像 (7) 1.5地理编码和辐射定标 (9) 1.5配准 (10) 2.InSAR生成DEM (11) 2.1基线估算 (11) 2.2干涉图生成 (11) 2.3去平处理 (12) 2.4自适应滤波及相干性计算 (13) 2.5相位解缠 (15) 2.6选择GCP (16) 2.7轨道精炼和重去平 (17) 2.8相位高程转换 (19) 3.思考题 (21)

微波遥感

微波遥感 一、微波遥感概述 1、微波 微波是指波长1mm——1m(即频率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包括毫米波、厘米波、分米波,它比可见光-红外(0.38——15μm)波长要大的多。最长的微波波长可以是最短的光学波长的250万倍。常用的微波波长范围为0. 8~30厘米。其中又细分为K、Ku、X、G、C、S、Ls、L等波段。微波遥感用的是无线电技术。 微波遥感:是传感器的工作波长在微波波谱区的遥感技术,是利用某种传感器接受地理各种地物发射或者反射的微波信号,藉以识别、分析地物,提取地物所需的信息。微波遥感系统有主动和被动之分。所谓主动微波遥感系统,指遥感器自身发射能源。“雷达”是一种主动微波遥感仪器。雷达是用无线电波探测物体并测定物体距离的,这一过程中需要它主动发射某一频率的微波信号,再接收这些信号与地面相互作用后的回波反射信号,并对这两种信号的探测频率和极化位移等进行比较,生成地表的数字图像或者模拟图像。微波辐射计是一种被动微波遥感仪器,记录的是在自然状况下,地面发射、反射的微弱的微波能量。 2、微波遥感的历史 微波遥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早期,由于军事侦察

的需求,美国军方发展了侧视机载雷达。之后,侧视机载雷达SLAR 逐步用于非军事领域,成为获取自然资源与环境数据的有力工具。1978年美国发射的Seasat海洋卫星以及随后发射的航天飞机成像雷达计划、苏联发射的Cosmos1870,标志着航天雷达遥感的开始。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相继发射了一系列的星载雷达,单波段单极化雷达遥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另有一系列先进的雷达遥感计划得以实施,使得多波段多极化雷达遥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一系列计划的实施大大地推动了极化雷达和干涉雷达等新型雷达的发展,使卫星雷达遥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我国的微波遥感事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在国家历次科技攻关中,遥感技术都作为重要项目列入。经过若干阶段的发展,近年来已取得了技术、理论及应用研究的全面发展。2002年,神舟四号多模态微波遥感系统的成功在轨飞行实现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零的突破,使我国进入了航天微波遥感时代;2006年中国遥感卫星一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航天微波遥感全模态工作。多模态微波遥感器上天,推动了我国以微波遥感器为主要载荷的一系列应用卫星的发展。 3、微波遥感的优势与劣势 微波遥感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微波遥感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工作能力。雷达遥感不依赖于阳光,而利用自身发射的电磁波,因此可以昼夜全天时工作;微波对大气衰减小,能在任何气候条件下全天候工作。

微波遥感 期末 知识点 复习 资料

1.微波遥感分类 ? 主动微波遥感,被动微波遥感 ? 微波辐射计,微波散射计,微波高度计,成像雷达 ? 真实孔径雷达,合成孔径雷达,机载和星载 ? 干涉SAR,极化SAR 2.微波遥感的意义 全天候,全天时,植被穿透性,地表穿透性,独特的遥感机理,干涉测量能力,多极化,多波段,高分辨率,与其它遥感手段互补 电磁波谱 微波波谱 微波波段:0.1-100cm 短 K->X->C->S->L->P 长 为什么星载雷达系统不采用K/P波段? 答:K波段波长短,虽然有较好精确性,但是此波长可以被水蒸气强烈吸收,使这一波段的雷达不能在雨中和有雾的天气使用。 P波段波长较长,由于微波穿过大气层时会产生法拉第旋转,低频长波旋转程度大,极大限制了空基P波段微波遥感系统的可行性。且由于波长较长其分辨率低。

目标的散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磁波辐射在非均匀媒质或各向异性媒质中传播时多方位、多角度地改变原来传播方向的现象,即目标对入射电磁波能量的重定向。 瑞利散射:(a < 0.1λ) 散射光波长等于入射光波长,散射粒子 远小于入射光波长。 米氏散射:(0.1λ < a<10λ)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 时发生的散射。 光学(非选择性)散射(10λ < a)散射粒子的粒径比辐射波长大得多时发 生的散射,散射系数与波长无关。 目标的散射特性首先取决于目标尺寸和雷达波长间的关系(粗糙度),入射角、介电特性(介电常数增加,反射增加)和极化特性。 如何提高真实孔径雷达分辨率? 距离分辨率(地距分辨率)Rg = (tc/2) secβ 斜距分辨率 Rr=tc/2 (沿波束方向) 脉冲宽度越小,俯角越小,距离分辨率越高,俯角太小地形影响严重,当俯角一定时,减小脉冲宽度可提高距离分辨率,所以合成孔径雷达在距离向采用脉冲压缩技术chirp(距离压缩) 方位向分辨率 Ra = (λ/d) R(又 R=H/sinβ=H/cosθ ) 提高方位分辨率=>加大天线孔径,波长较短电磁波,缩短观测距离 合成孔径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分辨率与哪些参数相关? 距离向分辨率 Rg=(tc/2)/cosβ 方位向分辨率 Ls=βsR=D/2

中国地质大学微波遥感上机实习报告

微波遥感课程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 班学号:113152-07 学号: 指导教师:陈启浩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7年11月

目录 实习一 SAR图像目视解译 .......................................................... - 2 - 【实习目的】 ........................................................................... - 2 - 【实习内容】 ........................................................................... - 2 - 【实习过程】 ........................................................................... - 2 - 实习二极化SAR信息提取 ........................................................... - 7 - 【实习目的】 ........................................................................... - 7 - 【实习内容】 ........................................................................... - 7 - 【实习过程】 ........................................................................... - 7 - 心得与体会 ................................................................................... - 10 -

微波遥感实习报告

微波遥感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孙国欢 班学号:113131-05 指导老师:陈启浩 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15年10月

一、SAR图像目视解译 实验目的:熟悉常用SAR图像分析软件,了解SAR图像格式和元数据信息,利用所学的SAR图像特性进行目视解译。 参考软件:ENVI SARscape, ERDAS, Nest, Best, GAMMA等。 实验内容: 1. 选用1景或多景SAR图像,利用不同软件查看其数据和元数据信息,并列出数据大小、范围、分辨率、轨道参数、极化方式等信息; 2. 选取1景或多景SAR图像进行目视解译,分析图像范围内地物的目视解译结果,并给出解译依据; 3. 掌握斜距转地距、多视处理、滤波处理等基本功能,并对处理后结果进行分析; 4. 对软件的其它功能操作内容,可自行添加。 要求说明: 1. 结合上课内容,合理、全面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目视解译; 2. Nest必需使用,ENVI/ERDAS可二选一; 3. 鼓励自己下载SAR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实习过程: 要利用不同软件查看1景或多景SAR图像数据和元数据信息,并列出数据大小、范围、分辨率、轨道参数、极化方式等信息。我采用了四个软件进行完成,分别是Nest、Best、ERDAS和ENVI。读取SAR图像文件的头文件信息可以看到其相关参数,我最后都以text文件形式导出。

(1) 我使用的SAR图像文件是微波遥感\数据备份\ASAR_wuhan 里的 ASA_IMP_1PNPDE20090125_141620_000000152075_00483_36108_5832.N1 1、Nest软件使用 打开File下方的添加文件后打开文件,在Metadata里可以看到它的文件类型、相关参数。包括文件类型、文件日期、轨迹和轨道。 影像类型:ENVISAT 获取模式:Stripmap 处理软件版本:ASAR/4.07 获取时间:2009-1-25 14:17:00 升降轨:ASCENDING 采样类型:DETECT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