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生物《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教案

八下生物《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教案
八下生物《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教案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目标导学】

考纲要求: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品安全。

复习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2、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3、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4、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5、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夯实基础】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典例1、4位同学参加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他们各自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食物:甲准备了糖,乙准备了牛肉干,丙准备了水果,丁准备了奶油蛋糕。请问哪位同学的食物最实用?()A.甲 B.乙 C.丙 D.丁

典例2、李某经常偏食,结果他的上皮组织发生了角质化,皮肤粗糙,而且还出现了皮下血管出血,这是由于他偏食造成体内缺乏()。

A.维生素A、维生素B

B.维生素A、维生素C

C.维生素C、维生素D

D.维生素A、维生素D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器官的功能

1、此图中属于消化道的有:

【】、【】、【】、【】、

【】、【】、【】等。

2、属于消化腺的有【】、【】、

【】,和分布在器官内壁上的、。

3、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①适于消化的结构特点是:。

②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是:。

三、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问题:馒头为什么越嚼越甜?

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场所及消化过程:

淀粉

蛋白质多肽

(初步消化产物)

脂肪脂肪微粒+

典例3:如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消化的程度,字母代表组成消化道的各器官及排列顺序。请根据该图完成问题:

⑴曲线甲是的消化,曲线乙是的消化,曲线丙是的消化。

⑵没有消化功能的是[ ],有吸收水分功能的是[ ]。

⑶在①的位置上多了物质,在②的位置上多了物质。

⑷肝脏分泌的胆汁是从[ ]进入消化道;能消化淀粉的是[ ]。

⑸若从某部位抽取内容物化验,发现送检物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麦芽糖和开始消化的蛋白质,则送检物可能抽取于。

变式1、在小烧杯中倒入10毫升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并置于37℃的温水中。1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最合理的一组是()。A.唾液、胆汁、胃液 B.胆汁、肠液、胰液 C.胃液、肠液、唾液 D.胰液、肠液、唾液

变式2、下列各项中,与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特点无关的是()。

A.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有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

C.小肠粘膜表面有环形皱襞,并有许多小肠绒毛

D.小肠与大场相接

变式3、花生,民间又称“长生果”,其营养价值很高。花生红衣能促进血小板新生,对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有良好的止血功效。但是患了下列哪种病的人不适于多吃花生?()A.冠心病 B.胆囊炎 C.糖尿病 D.白血病变式4、对于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可以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地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A.蛋白质

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

D.氨基酸

胆汁(乳化作用)

小肠

唾液淀粉酶

口腔

肠液、胰液中消化糖类的酶

小肠

胃蛋白酶

肠液、胰液中消化蛋白质的酶

小肠

肠液、胰液中消化蛋脂肪的酶

小肠

四、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有关?

2、作出假设:馒头变甜是因为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使其与唾液混合,并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

3、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取3块大小相同的馒头块,如图处理。

思考:为什么3个馒头块大小要相同?

②取唾液;

③取3支试管,分别标号如右图;

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的试管是,充分搅拌充分搅拌不搅拌

模拟唾液消化的试管是,

模拟牙齿、舌、唾液的是。水浴

④在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

⑤分别向冷却后的3支试管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滴碘液

4、分析结果:

A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观察

原因是;

B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原因是;

C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原因是。

5、得出结论:馒头变甜与以及和都有关系。

典例4:实验设计与探究。

(1)在下表1-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馒头块、馒头碎屑,在此基础上,请你设计一个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请完成表格)

瓶号加入清水加入唾液震荡均匀处理温度冷却后加碘

1.馒头碎屑0 2毫升√37℃2滴

2.馒头块37℃2滴

3.馒头碎屑37℃2滴

(2)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温水中处理?放置多长时间最合适?为什么?

(3)当温度升高时,对消化酶的作用有什么影响?

(4)冷却后加碘液,你观察到的现象是:

1号试管,原因是;

2号试管,原因是;

3号试管,原因是。

(5)馒头变甜与的分泌及和的作用都有关系。

变式5、酶的活性与温度有关,几位同学在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结论时,用曲线表示出两者的关系,下列所绘曲线正确的是()。

变式 6、小明研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甲乙丙丁

他把上述四支试管放在盛有37℃温水的烧杯内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向每支试管滴入两滴碘液。

(1)乙试管中的液体没有变蓝色,这是因为;

(2)比较两支试管,可知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限时训练】

1、牛奶中含钙丰富,但有的孩子常喝牛奶体内仍缺钙,最可能的原因是()。 A.蛋白质 B.含铁无机盐 C.缺维生素D D.缺维生素A

2、接受胃切除手术的病人对()的消化受到的影响最大。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以上3项均是

3、人体发高烧时常常没有食欲,最根本的原因是()。

A.胃肠蠕动明显减慢

B.体内食物残渣排出受阻

C.所吃的食物未被充分消化

D.体温过高,使消化酶活性受阻

4、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8分)

(1)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需经消化才能被吸收。

其中_______在⑥胃中开始被初步消化,在⑧______中被最终、

消化成简单小分子物质;①________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

酶,但能促进_______的消化。

(2)小肠内有胆汁、胰液和肠腺分泌的______等多种消化液,

且内表面积大,这说明小肠是______和______的主要场所。

(3)暴饮暴食易损害既是重要消化腺又是内分泌腺的⑦。

因此要有良好饮食习惯。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教案 第二节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目标: 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酒精或烟草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进而认识到酗酒和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2、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请同学欣赏几副图片,回答下面的问题:你喜欢下面的哪种生活方式,说说你的理由? 二、速度课文,讨论问题: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什么? 明确:1、身体健康2、心理健康3、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再读课文,动动大脑,研读下面问题: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什么是生活方式? 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性行为,包括衣食住行。 2、资料分析: )、4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1957年和1999年中国城市前七位主要疾病死亡专率:

明确:1)1957年,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的前三位是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而在1999年,呼吸系统疾病从死因的顺位的第一位降至第四位,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排在第7位以后。相反,在1957年,排在死因顺位的第5、6、7位的心脏病、脑溢血和恶性肿瘤,在1999年分别上升至第3、2、1位。 2)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主要是由不良的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除先天性因素外,主要与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死亡原因的变化说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和行为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探究酒精或烟草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水蚤的心率会随酒精浓度增加而减慢,当浓度达到20%时,会导致水蚤死亡 结论:酒精有麻醉作用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21世纪健康的箴言是: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最好的心情是宁静。 健康的4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健康 合理膳食 我们提倡:“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膳食的8条指南:食物多样,谷类为主。鲜菜 果薯,三餐相辅。多吃豆奶,胜过药补。鱼禽蛋肉、 常吃适度。运动进食,出入相符。清淡少油,低脂 食物。限量饮酒,学会说不。饮食清洁,把好门户 2、适量运动 在运动后感觉舒服,不疲劳,不会造成过度疲劳或者气喘 以运动时心率作为标准的话,可用以下公式计算:60岁以下的人运动时心率=180-年龄;60岁以上的人:运动时心率=170-年龄。如果在运动后感觉不适、疲倦或运动后15分钟心率仍未恢复到安静状态,即为运动量偏大,应及时加以调整。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3.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 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 转基因生物------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8.如图是“显微注射获得转基因超级鼠”示意图,分析图片后回答下列各 问. ①请把上述图片的序号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 A→D→B→C ②在上图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③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④这个实验的结果是小鼠变成了大鼠,这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 ⑤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分析:此题通过转基因超级鼠的出生,证明了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结合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过程及其图示进行分析解答. 故答案为:①A→D→B→C ②鼠的个体大小 ③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⑤控制性状的基因 点评: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北师大初中生物八下《生物技术》教案

第25章现代生物技术 第一节发酵技术(第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 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等实践活动。 难点: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安排 1 四、教学模式 讲练结合式 五、教学过程

一、身边的发酵技术(板书) 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理呢?[ (一)制作酸奶(板书) 1. 提问:为什么要将鲜奶煮沸呢? 2. 提问:人类在把细菌和真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时,应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条件呢? 3.乳酸菌的发酵原理是什么? 4. 评价、鼓励。 制酸奶利用的是细菌中的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牛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5、请例举一种利用同样原理制作的食品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适宜的温度、现成的有机物、潮湿的环境。 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回答:利用乳酸菌将牛奶中的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因此酸奶酸溜溜的。 四川泡菜、韩国泡菜还有我们自己制的泡菜。xx (二)制作泡菜(板书) 1、提问:为什么要用一圈水来封坛口? 2、提问:微生物从哪里来? 3、提问:在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白砂糖?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造成无氧环境,因为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微生物从菜坛子或配料中来。 白砂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过度句:有没有那些同学参观过沼气池,知道沼气池是怎样利用微生物发酵的吗?(四)沼气发酵(板书) 用课件展示沼气池结构示意图(或观看课文P121图255)小组讨论、思索、回答主要成分是甲烷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第1课时) 教学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4、举例说出常见的营养生殖种类。 5、理解营养生殖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培养科学素养。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说出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 教学难点 1、无性生殖的原理 2、酵母菌的培养。 教师准备: 1、课前准备几张嫁接成活的植物体照片,在上课时供学生观察。 2、有关课件。 3、实习所用的器材。 学生准备: 1、准备实验和实习的有关材料。 2、课前尝试嫁接,再把嫁接的动植物拿到课堂准备交流。 教学步骤: 一、引出生物的繁殖和发育 1、情景创设:同学们都学过一首诗中这样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你们知道这 是表达的什么样意思吗? 2、诊断性设问:这就是生物的繁殖和发育现象。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我们描述了生物千姿百态的生命形式、生物习性及他们的结构特点,但是对各种生物是如何繁衍后代的却是不甚了解,你们能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来吗? 3、启发问题:你们说的这些例子都是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才能生出新一代来。那么,有没有这种情况,不经过受精作用,同样也能产生出下一代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4、安排实验:现在我这里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器材,有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龙胆紫染色液等。请你们先看书,讨论应如何做实验,列出实验步骤,研究酵母菌的出芽生殖问题。 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观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学第二章复习试题和复习资料

八年级下生物学第二章检测题(一)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人的染色体分布在() A细胞膜上B生物的性状之中C隐性基因中D细胞核 2.关于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出现的B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基因 C基因往往有显隐性之分D受精卵内有父母双方的基因 3.人的体细胞和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分别是() A23对,23条B22对,22条C48对,24条D22对,23条 4.决定有耳垂的基因(B)对决定无耳垂的基因(b)为显性,李红有耳垂,她的体细胞内的基因组可能是() A B B B Bb C bb DBB或Bb 5.水稻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当水稻传粉受精后,其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为() A24对B12对C48条D10对 6.以下关于染色体正确的叙述是() A染色体就是生物的遗传物质B每种生物的细胞内都有一定数量的结构相同的染色体C 在生物的细胞里,染色体总是成对出现的D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7.决定豌豆形状是圆滑还是皱缩的是() A精子B卵细胞C染色体D基因 8.某人是双眼皮,但他只产生一种生殖细胞,他的基因组成是() A Aa B AA C aa DaA 9.下列几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 A肉质佳的母牛产下一头产奶多的牛B长期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 C长在荫蔽处的小麦比阳光下的麦杆细D水肥充足,水稻就穗大粒多 10.促进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A遗传B变异C遗传的变异D不遗传的变异 11.能遗传的变异是由()引起的。 A个体生长快B个体发育好C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12.下列那项不属于变异概念的范围? A生物与生物之间B子代个体之间C亲代与子代之间D性状上的差异 13.一卵生的双胞胎胖瘦相差很大,原因是() A显性基因发生了作用B隐性基因发生了作用 C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D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 14.下列不能说明变异在生物学和实践上有重要意义的是() A能够使生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B所有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有利的 C变异会产生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不断进化D人们可以利用对人有利的变异选育新品种 15.下列哪项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A遗传的变异B不遗传的变异C有利的变异D不利的变异 16.下列方法中,不能得到遗传的变异的是() A加强水肥管理,使作物生长健壮B进行品种杂交,之后进行选育 C用射线和药物处理种子后进行选育D挑选牛群中肉质佳的进行繁殖 17、已知水稻的体细胞中有12对染色体,那么() A 体细胞中含12个DNA分子 B 生殖细胞中含12个DNA分子 C 生殖细胞中含5 对染色体 D 精子和卵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不同 18下列有关遗传性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染色体控制的B父母通过生殖细胞将性状传给子代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套教案--可直接打印

《植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及意义。 2、通过学习、对比使学生理解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和教师的举例,使学生了解无性生殖的几种类型。 2、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无性生殖在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植物生殖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1、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及概念。 2、植物无性生殖的概念。 教学难点: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的延续和发展着,主要是通过生 殖和发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二、请学生们讲述他们在课前观察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师做副板书记录。 仙人掌——用茎生殖; 柳树——用枝条生殖; 大豆——用种子生殖。 以上这些植物用于生殖的器官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 (1)不一样,有的用茎生殖,有的用枝条生殖,有的用种子生殖。 (2)茎与枝条属于植物体的一部分,种子已经是一个新个体 三、植物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 有性生殖:到新一代的植株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无性生殖:生殖都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的个体 四、无性生殖的类型及应用 1、讲述:植物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2、学生举出一些扦插和嫁接的例子。 板书设计作业 植物的生殖 一、生殖方式举例 被子植物的生殖: 椒草的生殖: 马铃薯的生殖: 1、有性生殖: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无性生殖: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 二、无性生殖的类型及应用 1、扦插 2、嫁接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第二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古生物学的证据。 2.通过对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形成的原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引导学生分析达尔文获得成功的原因,学习达尔文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1.生物进化的证据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之一。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很多,其中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化石是古代生物留下的遗体、遗物或痕迹,是某些生物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确凿证据,化石是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不同地层中保留了不同的生物化石,分析比较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物进化的历程。科学家在研究生物进化时,对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的化石结构、生存环境加以比较,并将化石生物与现存生物比较,发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存年代和进化历程以及进化的规律。判断化石形成的年代对于研究形成化石的生物的生活年代是极为重要的。科学家在研究化石过程中如何判断化石形成的年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同位素测定的方法。 生物进化的证据有许多方面,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一点。若有时间教师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些其他方面的证据,如胚胎学的证据、比较解剖学的证据。 2.自然选择也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自然选择是相对人工选择而言的。虽然达尔文环球考察早于他对家养动植物的研究,但是自然选择这个概念是在观察人工选择的基础上提出的。在教学中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人工选择,了解人工选择的方法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选择的过程和意义。 课时安排 本节参考课时数为一课时。 教具准备 投影片(各种各样的生物化石);挂图:达尔文对饲养动物(家鸽何家鸡)和栽培植物(甘蓝)的研究工作。与进化相关的各种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教材P.146~148阅读材料。 【提出问题,引出新课】 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我们要问:(1)人类是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2)接受这一观点,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据。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

初中生物八年级《生态系统》优秀教案

生态系统
教学目的: 1. 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 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 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 生态平衡的概念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 生态系统的概念。 2. 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学设计: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当地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让学生进行观察 和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找出当地的各种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食物链和 食物网等。通过实例来讲述保持生态平衡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意义。b5E2RGbCAP 教具准备: 1. 草原上的部分生物挂图。 2. 湖泊生态系统的挂图。 3.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示意图挂图。 4. 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的挂图。 教学方法: 讲述与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请大家回忆 一下:什么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哪些类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怎么样的? 回答: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 和生物因素两种类型。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p1EanqFDPw 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在自然界不是孤立存在, 而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再进一步探讨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问题。DXDiTa9E3d 第二节 生态系统 (出示草原上的部分生物挂图,指着图讲述)这幅图上画的是草原上的部分

生物——细菌、蚯蚓、草、蝗虫、兔、食虫鸟、吃草籽的鸟和鹰。RTCrpUDGiT 提问:请大家想一想,这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么样的? 回答:鹰吃鸟和兔,鸟吃草籽和蝗虫,蝗虫和兔吃草,土壤中的细菌能把动 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 讲述:从大家的分析来看,鹰和吃虫的鸟似乎与草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实 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分析一个实例。在我国某地的草原上,曾经发生过 这样一件事。人们在搞人工种草的试验时,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就用网子把试验区 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以后,人们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未加罩网 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5PCzVD7HxA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种草试验区被网子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这固然保护了草籽, 但是吃草的昆虫在失去了鸟的控制以后,就会大量繁殖起来,结果大部分草的叶 子被虫子吃掉了。jLBHrnAILg 提问: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这个实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物与环 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讲述;上面的实例说明,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生物 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像这样,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 统一的整体, 就叫生态系统。 一片草原或一块农田, 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出 示“湖泊生态系”挂图) 。这是湖泊生态系统的示意图。xHAQX74J0X 提问:为什么说这也是一个生态系统呢? 回答:这个湖泊里有水草、鱼、螺狮以及浮游生物等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是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并且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LDAYtRyKfE 提问:地球上还有哪些生态系统? 回答:还有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提问: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在组成成 分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呢?(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Zzz6ZB2Ltk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组成 讲述;一个生态系统,不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生 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请大 家分析一下,在这个湖泊生态系统(指挂图)中,有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回答: 略。 )dvzfvkwMI1 生态系统既然是一个整体,它的各种组成成分就如同一个生物的各种器官一 样,具有不同的功能。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 用。rqyn14ZNXI 提问: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在生态系统中起佬作用呢?

初中生物八下教案

2016初中生物八下教案 【篇一:2016-2017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 计划】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计划 学情简况 本人这学期担任8年级3班和5班的生物教学工作,学生学习生物 的兴趣不高,不爱学习的学生较多,这两个班的学生的生物基础都 比较差。这个学期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抓基础知识,争取把生物成绩提高上去。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及生物 的进化、传染病和免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共6 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探究实验减少了一些,增加了观 察和思考,科学、社会、技术栏目。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 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继续抓好“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努力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使自己的高效快乐课 堂教学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3.继续探究试教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吸取上一年的“课改”经验,继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固化“课改”新成果,并完成好相 关的课题。

4.继续研究和推广校本教研的内涵和经验,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发辉学校教研组群体优势,继续尝试开展学校开放日活动。 5.继续探究新课程的评价体系,特别是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 终结性评价标准,并在初二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总结试教二年 的经验和体会,初步归纳整理出适合我校校情的评价体系。 6.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从而更有意识 地保护生物,促进社会发展。 7.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8.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 体学生, 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 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 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要边实验、边研究,力争做一名科研型快乐 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 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5.教学中要注意合理选择和组合好直观教具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整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综合测试

第七单元第二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5分,共50分) 1. 右图为某一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图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 B. 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 C. 体细胞内有22 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 D. 该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44+XX 2. 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性别决定只与性染色体有关,与基因无关 B. 男性能产生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生殖细胞 C. 人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D. 人性别的最早确定时间是16 周胚胎期 aa ),与一个正常的男性生下的孩子中,男孩 和女孩的比例 C. 3:1 D. 1:2 B. 经过训练的鹦鹉能学说人类语言 D. 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的抗虫棉 B. 山羊的毛较少,绵羊的毛较多 D. 丹丹是单眼皮,强强也是单眼皮 6. 下列有关人的性别遗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B. 男性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女性产生两种类型的卵细胞 C. 男性的Y 染色体只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 D. 从性染色体的来源看,生男生女取决于父亲 7. 在人群中,生来就惯用右手与生来就惯用左手(不包括后天的矫正和练习)是一对相对性状。父亲惯用左手,母亲惯用右手,他们生的孩子也是惯用右手的。正常情况下,这个孩子的体细胞内有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吗?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若“惯用左手”为显性性状,则可能有 C. 若“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则一定有B. 若“惯用左手”为显性性状,则一定有 D. 若“惯用左手”为隐性性状,则可能有 3. 一个患白化病的女性(白化病的基因组成为是() A. 1:1 B. 2:1 4. 下列属于不可遗传变异的是() A. 人工培育出的无籽西瓜 C. 一对双眼皮的父母生出单眼皮的孩子 5. 下列各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豌豆种子的圆滑与皱缩 C. 小明长得较高,小翔长得较 瘦

初中: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教材 生物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生物教案 / 初中生物 / 八年级生物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生物下册《发酵技术》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生物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开对世界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见识,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生物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发酵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活动,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能力目标:描述酒精发酵过程,明确发酵原理;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浓厚兴趣;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制作酸奶的方法并能解释原因。 2、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3、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4、发酵过程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视频资料 2、学生做预习 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描述:我们在平时吃早饭时会吃腐乳,学校楼下还经常会有人叫卖桂花酒酿(板书)(酒、醋、酱油、馒头等) 教师:刚才我在黑板上写下的这些食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问:我们经常会听别人说到发酵,究竟什么是发酵呢? (发酵:某些微生物厌氧呼吸的一种方式) 教师描述:果酒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变酸,水果放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发酵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答:发酵指的是某些微生物在缺乏氧气的情况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呼吸。通过这种呼吸不同的微生物会产生不同的产物。 教师描述:比如在果酒中含有乳酸菌,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乳酸菌会发酵产生乳酸,使酒变酸。而水果中的酵母菌发酵会产生酒精,所以水果放久了会有酒味。以上这两种情况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综合测试(含答案)

第八单元第二章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下列预防措施不恰当的是() A.饭前便后及时洗手 B.服用抗生素提前预防 C.对玩具、餐具、水杯等定期消毒 D.发现疑似患儿及时送诊 2.既是传染病的传染源,又是其传播途径的是() A.患乙型肝炎的人 B.家里健康的猫、狗 C.乙肝病人用过的杯子 D.带有疟原虫的蚊子 3.关于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较全面的叙述是() A.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B.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C.锻炼身体,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D.将传染病患者迅速治疗并隔离 4.皮肤能防止病原体侵入人体,下列选项中与这种免疫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某人注射青霉素时出现过敏现象 B.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C.患过麻疹的人不再患麻疹 D.接种百白破疫苗预防白喉、百日咳和破伤风 5.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人体注射麻疹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变化情况是() A B C D 6.给婴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脊髓灰质炎,下列有关该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人体来说是抗原 B.能直接杀死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C.对人体来说是抗体 D.直接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7.如图生动形象的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8.春节期间张新去姥姥家,推开家门就闻到了煤气味,姥姥在床上已不省人事,仅有微弱呼吸。张新实施紧急救治,其做法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A.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 B.立即拨打“120”,告知地址和病情 C.马上对姥姥实施人工呼吸 D.同时给姥姥服用牛黄解毒片,以缓解病情 9.吸烟有害健康。因此从今年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凡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我们要晓以利害,坚决制止。关于吸烟危害的叙述,你不认同的是() A.烟内含有的尼古丁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新陈代谢 B.吸烟者患癌症的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25倍 C.吸烟会导致他人被动吸烟,害己更害人 D.吸烟是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重要因素 10.下列不属于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①患了感冒,加倍用药可以提前康复 ②用喝果汁、可乐等饮料来代替饮水 ③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 ④青少年吸烟不会影响智力发育 ⑤符合献血条件的人应自觉积极参加义务献血 ⑥低碳生活:2012年3月31日世界“地球一小时”活动日——家庭自愿熄灯一小时,跟我关系不大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⑥ C.①③④⑥ D.②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80分) 11.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确定每年8月1日~8月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旨在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发育。提倡母乳喂养的一个原因是________。(2分) 12.王某在体检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产生的免疫方式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2分) 13.患过麻疹的人,体内能产生一种抵抗麻疹病毒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和麻疹病毒分别为________。(2分) 14.注射疫苗可以利用人体的________建立起________免疫。(2分) 15.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这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具有________。(2分) 16.碘酒和眼药水在家庭药箱中属于________。(2分) 17.学校组织学生注射乙肝疫苗,接种的疫苗和产生的免疫类型分别属于________。(2分) 18.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的生物是________。(2分) 19.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________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2分) 20.接种疫苗属于人体的________免疫。(2分) 2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八年级生物教案下

课题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1、尝试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 2、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祖国传统工艺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 1、认识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说出发酵技术的应用; 2、发酵过程的控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 2、学生做预习 3、相关实验材料的准备 板书设计 源远流长的发酵技术 一、概念——发酵技术与食品生产 1、概念 2、举例 二、发酵技 1、概念 2、应用 教后记载 课题食品保存(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1、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2、尝试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调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情感 重点: 1、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 2、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物 难点: 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动画资料 2、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食品保存 一、食品腐败的原因 微生物生长、繁殖 二、食品保存 1、传统方法 2、现代方法 食品保存(第二课时) 运用恰当方法保存食品 问:平时从超市买回的牛奶一般存放在何处?为什么? 问:食品包装袋上为何要印保质期?保存方法? 食品过保质期容易怎样? 问:食品为什么会变质? 引起变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讨论巴斯德实验 述: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个在初一学习过的实验 (腐肉生蛆) 思考:腐烂肉上的蛆从何而来?(苍蝇产卵发育而成) 问:放在冰箱里的牛奶时间长了为什么也会变质?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究竟何在? 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法 1、学生四人一组,围绕防止食品腐败提出问题,并作相应假设。 2、讨论和设计防止食物腐败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注:(1)要详细记录实验过程;(2)汇总实验数据,探究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结论:食物腐败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因此采用一定的方法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生长、繁殖,可避免食物的腐败变质。 问:食品变质发生在哪些环节? 问:我们如何鉴别食品是否变质? 巩固练习: 选择题 食品腐败的根本原因是() A.气温过高 B.微生物的繁殖 C.食品生虫 D.食品中水分太少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下列各项中,与“天下乌鸦一般黑”所表示的现象相同的是()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大花生的后代中有小花生 C.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D.双眼皮的妈妈生了个单眼皮的儿子 2.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A.母牛产下小牛 B.马与驴生下后代骡 C.种瓜得瓜 D.一对双眼皮夫妇生出一个双眼皮孩子 3.下列哪项是遗传现象?() A.父亲和儿子都患有蛔虫病 B.母亲和子女都爱喝饮料 C.父母与孩子都没有感冒 D.父母与孩子都有酒窝 4.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羊的黑毛和狗的白毛 B.人的双眼皮和能卷舌 C.棉花的白色和青椒的绿色 D.豌豆的高茎与矮茎 5.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人惯用右手和惯用左手 B.鸡的玫瑰冠和单冠 C.兔的黑毛和直毛 D.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O型 6.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西瓜的红色果肉和黄色果肉 B.西瓜的短蔓和长蔓 C.西瓜皮的有条纹和无条纹

D.甜西瓜和薄皮西瓜 7.如果改变生物的某个基因,最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A.生物的某个性状会发生改变 B.生物的性状会全部改变 C.生物会出现许多新的性状 D.生物的性状不会发生改变 8.克隆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经一系列 培养培育而成的。根据遗传学原理分析,多莉的面部毛色应是() A.黑色 B.白色 C.黑白相间 D.不确定 9.同一株水毛茛上,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呈丝状,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的性状不受基因影响 B.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C.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影响 D.生物的性状只受环境影响 10.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连接到烟草细胞的DNA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能力,这个事实可以说明() 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B.生物的性状都可以遗传 C.人与植物的基因相同 D.人的性状都可以转移给病毒 11.科学家设想将高粱的高产基因和固氮菌的固氮基因一并转入水稻,并使其在水稻中表达。若设想成真,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实现绿色环保、低成本、优质的生产。你认为这种转基因技术的理论基础是() A.基因控制性状 B.性状控制基因 C.基因就是性状 D.基因与性状无关 ★12.下图中的牛没有“吹牛”,它的乳汁中含有人乳铁蛋白。下列有关此牛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是转基因牛 B.它的这一特异性状能够遗传 C.它转入的基因是人乳铁蛋白基因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了生物圈中 的延续之后,就很自然地过渡到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及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的学习。从知识的角度看,前面两章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本章的内容是前两章的延续。生物进化历程,又是在生命起源的基础上来学习,而生命的起源是科学关注的焦点至今尚无定论。生物进化的历程更是大家看不见的,不能亲身经历的事情,生物进化的历程极其漫长而复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只能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历程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比较的方法。因此探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应是本节的重点。 设计思路: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很多,教材中只列出了最重要的也是基础的“比较”的研究方法。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应采取如下策略:1、教师准备多种动植物的化石图片或化石标本,以增强其感性认识。比较出不同地层中的生物的结构特点,生活环境的特点,进化的地位。 2、准备始祖鸟和现代鸟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始祖鸟和现代鸟的异同,引导学生体会比较的方法在研究生物进化上的应用,以及始祖鸟是爬行动物进化到现代鸟类的中间过渡类型的观点。 3、教师出示一张表格,见下表,以此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人与这些不同生物的差异,以及所说明的问题。在分析比较之前,教师C的细胞色素.

简单介绍为什么可以用细胞色素C进行不同类型生物进化的比较的原因。 十种生物和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 生物名称与组成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别 0猩猩黑 1猕猴11狗12马13鸡21鱼金23 4 4菌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的基础上的,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教学。 运用课件,将动物和植物的类群以及特征分别列成表格(各种动植物在表格中出现的顺序应打乱)。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①请将这些动物或植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排列,并说明你这样排列的理由?②从你以排列好的动物或植物的复杂程度进行考虑,你认为生物进化的历程还有什么特点?③如果再从 生活环境的不同加以考虑,你认为生物进化的历程还有哪些特点?请归纳以上讨论所得出的生物进化历程的三个特点。 比较出生物的结构、生活环境及地位。 运用课件:制成生物进化的系统树的框架,各类生物放在一侧,然后让学生以拖动的方式把各类生物放在系统树的相应的位置上,这样既

人教版八下生物第2章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精心整理制作 第七单元第二章学业水平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均为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卷发和黑发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有耳垂和无耳垂⑤双眼皮和色盲⑥头发左旋和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2 下列所举实例中,不是生物性状的是() A鱼生活在水中B羊体表长毛C 青蛙体表光滑D仙人掌的叶特化为刺 3 下列现象不属于遗传的是() A子女的一些性状跟他们的父母相似 B小羊和小牛吃同种草,小羊长成大羊,小牛长成大牛 C老鼠生来会打洞 D种水稻得水稻,种玉米得玉米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B遗传和变异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生物体上 C遗传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D变异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只是在某些生物体上出现 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鼠生来会打洞”反映了生物的()现象 A进化 B适应 C遗传 D变异 6 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A基因 B染色体 C DNA D细胞核 7人的体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生殖细胞、白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条 A 46 23 16 23 46 B 46 0 46 23 23 C 46 0 0 23 46 D 46 0 23 23 23 8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染色体上有DNA,DNA上有基因 C在DNA上的基因带有特定的遗传信息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所以是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 9 2002年4月,以杭州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水稻基因组,下列有关水稻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水稻基因实质上是水稻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遗传物质 B水稻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等一系列可遗传的性状均由基因决定 C水稻DNA分子是一种大分子化学物质,相对质量较大 D水稻、人类等生物体的基因、DNA、染色体不可能发生变化 10 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新版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3)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3)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3)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6)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4) 第四节鱼 (23) 第五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7) 第六节鸟 (32)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35)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35)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8) 第二节先天性为和学习行为 (40) 第三节社会行为 (41)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44) 第四章细菌和真菌 (49)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49) 第二节细菌 (52) 第三节真菌 (56) 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9) 第五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62) 第五章病毒 (70) 一、病毒的发现 (70) 二、病毒的结构和生活 (70) 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71)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71)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71)

第二节从种到界 (74) 第二节从种到界 (78)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79) 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82)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重点 (83)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84)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 (88)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89) 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90)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93) 第六单元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94)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94) 第二节从种到界 (94)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100)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00)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00)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03)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05)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08)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08)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13)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19)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123)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128)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132)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32)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136)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139)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142)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42) 第二节免疫和计划免疫 (146)

2017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XX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 动物的运动知识点: 一、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⒈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陆生动物中的鸟类和昆虫能够飞行和滑翔。 ⒉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提高了生存能力。生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殖。 二、动物运动的能量 ⒈动物的运动器官或结构 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变形虫依靠伪足运动。 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运动时,一般是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⒉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骨骼是动物形体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⒊动物运动的能量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知识点: 动物的行为: 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根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结网等。 学习行为是在体内的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小狗做算术题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生物社会行为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