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病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9-09-03T17:10:13.15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2期作者:白玉婷

[导读] 分析了小儿推拿在小儿腹泻治疗方面的实际作用。

开封市按摩医院河南开封 475003

摘要:小儿腹泻由多种因素引发,属于儿科的常见疾病,患儿会出现大便性状改变以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症状,部分表现为呕吐,严重的患儿还会出现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脱水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儿正常的生长与发育。小儿腹泻多发于6个月-2周岁的婴幼儿,为了提高治愈率,本文分析了小儿推拿在小儿腹泻治疗方面的实际作用。

关键词:小儿推拿;腹泻病;临床观察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2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为60例。年龄在10个月至3周之间。所有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具备可比性。

2、诊断标准

2.1西医诊断标准:一是患儿的大便次数明显增多,一天3次-5次,甚至多达10次以上,大便存在少量粘液且色褐发臭,患儿并伴随呕吐、发热、腹痛以及恶心等症状;二是患儿存在饮食不洁问题;三是严重腹泻患儿存在小便短少、体温升高以及皮肤干燥等问题,且啼哭无泪、呼吸深长,出现腹胀问题;四是通过大便镜检可见患儿红白细胞较少,且存在脂肪球。

2.2中医诊断标准:一是伤食引起,大便气味酸臭,便前会腹痛,或存在呕吐、舌苔厚腻等症状;二是风寒引起,患者肠鸣腹痛,伴随咳嗽、流鼻涕以及舌苔薄白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小便短黄、烦躁口渴,舌苔黄腻;三是湿热引起,大便呈水样,频繁多次,气味酸臭,存在少量的粘液。四是脾虚引起,大便色淡不臭,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懈怠,舌苔呈薄白。

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为患儿口服补液盐,帮助其消化,治疗时采用复方胰酶散、妈咪爱等药物。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常用的中医推拿方法,推大肠、运板门、摩腹以及分腹阴阳等。一日2次,每3-5日为1个疗程。之后对比分析两组的依从性与治愈率。

4、疗效标准痊愈:患儿腹泻症状基本消失,矫正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患儿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性状基本恢复,大便常规检查基本正常;无效:患儿粪便次数、性状以及全身症状均无任何好转,大便常规检查恶化。治疗有效率为痊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二、讨论

小儿腹泻由多种因素引起,比如胃肠道负担较重、机体防御能力差、消化道发育不成熟以及胃肠道菌群失调等,且存在细菌与病毒感染。且日常饮食与气候也会导致小儿腹泻问题,对此,家长应做好护理工作,且治疗期间也应合理调节饮食,以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腹泻问题最为关键的便是西医中使用的药物治疗,但部分孩子无法接受过多的药物,甚至干脆不吃药,以致拖延病情,难以有效治愈。中医理论中,小儿腹泻主要因其胃肠道发育不完全,很多因素会导致患儿脾胃失调,以致腹泻,通过小儿推拿可以有效疏通患儿的经络,运行气血,在调节脏腑功能的基础上增强机体的疾病抵抗能力。

1、小儿腹泻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小儿脾胃薄弱,无论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虚弱等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其主要的病变在于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合污而下,致成泄泻。

小儿泄泻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和脾胃虚弱等为多见。小儿脏腑脆嫩,藩篱不密,易为外邪所侵,且因脾胃薄弱,不耐受邪,若脾受邪困,运化失职,升降失调,水谷不分,合污而下,则为泄泻;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易消化食物,皆能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功能失职,胃伤则不能消磨水谷,宿食内停,清浊不分,并走大肠,因成泄泻;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病迁延不愈,皆可导致脾胃虚弱。脾虚则健运失司,胃弱则不能腐熟水谷,因而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阳不升,乃致合污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