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齐语·齐桓公求管仲》

《国语·齐语·齐桓公求管仲》
《国语·齐语·齐桓公求管仲》

49 齐桓公求管仲

《国语》

桓公自莒反于齐②,使鲍叔为宰③,辞④曰:“臣,君之庸⑤臣也,君加惠⑥于臣,使不冻馁⑦,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⑧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⑨,弗若⑩也;治国家不失其柄⑾,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⑿,弗若也;执枹鼓⒀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⒁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⒂。”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⒃;君若宥而反之⒄,夫犹是⒅也。”桓公曰:“若何⒆?”鲍子对曰:“请诸鲁⒇。”桓公曰:“施伯21,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22?”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23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24,故请之。’则予我矣。”

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25也。夫26管子,天下之才27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28,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29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30,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31②,请生之3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33 ,齐使受之而退。

注释:

本文选自《国语·齐语》。齐桓公,名小白,前685—前643在位,春秋五霸之一。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辅助齐桓公成霸业。

②〔自莒(jǔ)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这句话的背景是,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君时期,国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后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公孙无知作了国君。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管仲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逃回齐国,作了国君。

③〔使鲍叔为宰〕让鲍叔做太宰。鲍叔,姓鲍,名叔牙。宰,太宰,相当于宰相。

④〔辞〕谢绝。这里省去主语“鲍叔”。

⑤〔庸〕平庸,无才能。

⑥〔加惠〕给予恩惠。

⑦〔馁(něi)〕饥饿。

⑧〔其〕助词,表示测度的语气。

⑨〔宽惠柔民〕宽大和善,感化人民。

⑩〔弗(fú)若〕不如。

⑾〔柄〕本,根本,指治国的准则。

⑿〔法于四方〕为四方之法,全国都适用。

⒀〔枹(fú)鼓〕战阵之间,击鼓以振作士气。,鼓槌。

⒁〔加勇〕增加勇气。

⒂〔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射中我的衣带钩,因此(我)几乎死掉。钩,衣带上的钩。滨,同“濒”,迫近。

⒃〔夫为其君动也〕他是为他的国君而行动。夫,彼。以下两个“夫”字同。君,指公子纠。⒄〔宥(yòu)而反之〕宽恕了他而使他回来。

⒅〔夫犹是〕他也会像这样。是,代“为其君动”。

⒆〔若何〕怎么办。

⒇〔请诸鲁〕往鲁国去请求。诸,之于。

21〔施伯〕鲁国大夫。

22〔若之何〕同“若何”。之,代“鲁国不与”的情况。

23〔不令之臣〕不好的臣子。令,善。

24〔戮之于群臣〕在群臣面前杀了他。

25〔用其政〕用他的执政能力,用他执政。

26〔夫〕句首助词。

27〔天下之才〕治理天下的才士。

28〔得志于天下〕在整个天下都能如愿,称霸。

29〔长为鲁国忧〕长期成为鲁国的忧患。

30〔欲亲以为戮〕想亲眼看着杀掉他。

31〔犹未得请也〕还是没有达到请求的目的呀。

32〔请生之〕请使他活着,请求给活的。“生”是使动用法。

33〔束缚以予齐使〕捆起(管仲)来交给齐国的使臣。

管仲和鲍叔牙初为至交,管鲍分金的故事千载流传。这篇课文记叙了鲍叔牙深知管仲之才,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并设巧计迎回管仲的故事;赞扬了鲍叔牙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和齐桓公重视人才、不计前嫌的博大胸怀。

读后想一想:在鲍叔牙看来,他哪些方面不如管仲?既然施伯明知管仲“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庄公为什么还“使束缚以予齐使”?

先秦历史散文

先秦,泛指秦代以前。先秦散文,主要指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的散文。当时的散文,是与韵文相对的一种文体,基本上是哲学、政治、伦理、历史方面的论说文和记叙文,但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先秦散文大致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偏重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一类是偏重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前者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以记述事件为主,以《左传》为代表;一种以记述言论为主,以《国语》《战国策》为代表。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相传是左丘明所作。《左传》内容丰富,具体地记叙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多年间的历史事件。它善于叙写战争,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大小战役表现得千岩万壑,变化多端。在叙事中又着重写人,让人物在历史的矛盾冲突中呈现不同的性格;通过带故事性、戏剧性的细节描写,揭示人物的面貌;同时又从人物的一系列活动中去展现历史的变化发展过程。

《国语》是一部记述春秋时代历史的国别体史书。一般认为是先秦史家编纂各国史料而成。全书共21卷,分八个部分,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它的内容可以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比较善于选择历史人物的一些精彩言论,来反映和说明某些社会问题;在叙事方面,亦时有缜密、生动之笔;所记朝聘、飨宴、辩诘、应对之辞,有些部分写得较精练、真切。但总的说来,文学价值不及《左传》。

《战国策》是一部记述战国时代历史的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整理而成,计33篇。它主要记述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它的文思开阔,语言风格绚丽恣肆,铺张扬厉。主要艺术特色是:叙事生动形象,有不少完整而富于戏剧性的故事;文笔多彩,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有鲜明的个性;说理论辩,言辞犀利、精辟;善用比喻、夸张、寓言,以增强表达效果。

注释:

本文主体部分摘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