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的力学原理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陀螺的力学原理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陀螺的力学原理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陀螺的力学原理及其生活中的应用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1 陀螺的力学特点 (3)

1.2陀螺原理: (4)

1.3陀螺效应: (4)

2 陀螺效应的实际应用 (5)

2.1 直升机的陀螺理学: (5)

2.2 弹丸稳定飞行 (5)

2.3 机动车的陀螺应用: (6)

2.4自行车的陀螺力学: (6)

本文总结 (6)

参考文献 (7)

摘要

陀螺与地面只有一个接触点,但是却不会翻倒,就是因为其在绕轴不停旋转,本文运用理论力学中的动力学知识来对其进行分析。此外陀螺力学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在我们开得车,骑的自行车,乘坐的飞机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相信将来陀螺效应在科学研究上产生更重要更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陀螺 理论力学 进动 翻转不倒

1 陀螺的力学特点

1.1 陀螺的定义:绕质量对称轴高速旋转的定点运动刚体 结构特征:有质量对称轴.

运动特征:绕质量轴高速转动(角速度大小为常量)。

陀螺的动力学特征:陀螺力矩效应,进动性,定向性。

进动性是陀螺仪在外力矩的作用下的运动特征,然而陀螺仪是一个定点转动的刚体,因而,它的运动规律必定满足牛顿第二定律对于惯性原点的转动方程式,即定点转动刚体的动量矩定理.

进动本为物理学名词,一个自转的物体受外力作用导致其自转轴绕某一中心旋转,这种现象称为进动。进动(precession)是自转物体之自转轴又绕著另一轴旋转的现象,又可称作旋进。

下面就右图就进动分析:

陀螺绕起对称轴以角速度w 高速旋转,如右图

对固定点O ,它的动量矩L 近似

(未计及进动部分的动量矩)

表示为

0r J L ω=

式中J 为陀螺绕其对称轴Z 0的转动惯量,0r 为沿

陀螺对称轴线的单位矢量其指向与陀螺旋转方向间满足右螺旋

法则作用在陀螺上的力对O 点的力矩只有重力的力矩M 0(P),

其大小为

M 0(P)=?sin mgb

(b 为o 点到转动物体质心的距离,m 为物体的质量) 按动量矩定理有)(0p dt dL m =,可见在极短的时间dt 内,动量矩的增量dL 与M 0(P)平行,也

垂直与L,见上图。这表明,在dt 时间内,陀螺在重力矩M 0(P)作用下,其动量矩L 的大小 不变,但L 是矢量(还有陀螺的对称轴线)绕直轴Z 转过了d θ(即图中的d F )角,这样 的运动就是上面说的进动。

事实上由于: dt (P)dL m 0

=, 而且θ?d L dL sin = 故有dt mgbsin d sin J ?θ?ω= 可以得到公式:

ωθJ mgb ==

Ωdt d

若陀螺自转角速度ω保持不变,则进动角速度也应保持不变,实际上由于各种摩擦阻力矩的作用,将使ω不断的减小,与此同时,进动角速度Ω也将增大,进动将变的不稳定。对于上述分析只适应于自转角速度ω比进动角速度Ω大的多得情况。 而且可以得到结论

Ω∝

1.2陀螺原理: 玩过陀螺的人都知道,要让陀螺立起来,必须不断地用外力抽打,一旦失去外界力量的帮助,陀螺很快就会倒下来。 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围绕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作锥形运动。也就是说,陀螺一面围绕本身的轴线作“自转”,一面围绕垂直轴作“公转”。陀螺围绕自身轴线作“自转”运动速度的快慢,决定着陀螺摆动角的大小。转得越慢,摆动角越大,稳定性越差;转得越快,摆动角越小,因而稳定性也就越好。这和人们骑自行车的道理差不多。其中不同的是,一个是作直线运动,一个是作圆锥形的曲线运动。陀螺高速自转时,在重力偶作用下,不沿力偶方向翻倒,而绕道支点的垂直轴作圆锥运动的现象,就是陀螺原理。

1.3陀螺效应:

就是旋转着的物体具有像陀螺一样的效应。陀螺有两个特点进动性和等轴性。当高速旋 转的陀螺遇到外力时,它的轴的方向是不会随着外力的方向发生改变的,而是轴围绕着一个定点进动。大家如果玩过陀螺就会知道,陀螺在地上旋转时轴会不断地扭动,这就是进动。

简单来说,陀螺效应就是旋转的物体有保持其旋转方向(旋转轴的方向)的惯性。

2 陀螺效应的实际应用

2.1 直升机的陀螺理学:

直升机飞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主旋翼可变角度产生反向推力而上升,但对机身会产生扭力作用,于是需要加设一个尾旋翼来抵消扭力,平衡机身。这就用到陀螺仪了,它可以根据机身的摆动多少,自动作出补偿讯号给伺服器,去改变尾旋翼角度,产生推力平衡机身。以前,模型直升机是没有陀螺仪的,油门、主旋翼角度和尾旋翼角度很难配合,起动后便尽快往上空飞,如要悬停就要控制杆快速灵敏的动作,所以很容易撞毁,现在已有多中直升机模型使用的陀螺仪,分别有机械式、电子式、电子自动锁定式。

2.2 弹丸稳定飞行

为了提高设计精度,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弹丸稳定飞行,可从陀螺中获得启示。如果赋予弹丸一定的旋转速度,则弹丸出炮口后一面靠初速V0作惯性飞行,一面又绕其弹轴高速旋转,其运动状况与旋转的陀螺相似。弹轴相当于陀螺轴,弹道切线相当于垂直轴,使弹丸翻转的力矩相当于使陀螺倾倒的重力矩,二者的运动对比情况见图。这样,弹丸在空中飞行时,高速自转且绕弹道切线(速度矢量V)公转(进动),弹轴本身在空间一面转圈,一面摆动,使弹丸在空中不再翻转而作有规律地飞行。弹轴与弹道切线间的攻角δ处于周期性的变化中,而不再是单调增大。这种飞行状态称为陀螺稳定。

2.3 机动车的陀螺应用:

利用陀螺效应感知线路角度的变化是可以的,由于定轴性的存在,首先使陀螺仪转动利用定轴性确定当前行车方向为参考方向,当行车方向改变时就会于陀螺仪最初方向产生一个夹角,利用安装在陀螺仪转轴上的传感器就可以敏感到这个夹角的大小的方向,确定行车方向的变化。 但是行车距离仅仅用陀螺仪是无法确定的,因此再利用加速度计,利用积分获得速度并结合行车时间得到行车距离。 其实对于一个物体导航,只需要知道往哪儿走(利用陀螺仪)、走多快(加速度计)、走了多久(计时器)就一定可以解算出物体的位置。 因此可以看出陀螺力学在车的导航中也有应用。

2.4自行车的陀螺力学:

自行车有2个轮子,显然自行车轮子在高速旋转的时候,会使自行车更稳定。因此,骑车人撒开车把也不会倒下。自行车本身的平衡机制,来自于前叉后倾。我们可以观察到,几乎每辆自行车的车把轴,都不是与地面完全垂直,而是后倾的。由于前轮是固定在车把的前叉上,因此又叫前叉后倾。前叉后倾,使车辆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其所形成的力矩方向,与车轮偏转方向相反,迫使车轮偏转后自动恢复到原来的中间位置上。这样,车子就有了自动回正的稳定性。车速越快,所造成的恢复力矩越大,骑车人就越感到稳定。这就是高速骑车时,会感觉车子比刚刚起步的时候稳定的原因。

一般而言,车子前叉越后倾,车子越稳定,但转动车把越费劲;而后倾角度小,转把较容易,但车子的稳定性不够。但如果自行车完全没有前叉后倾,那么,骑自行车会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自行车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力学体系,而汽车的前轮定位更加复杂。有主销内倾、主销后倾、前轮外倾和前轮前束,这保证开车的时候车子尽可能稳定,但又减少轮胎的磨损。

本文总结

陀螺在高速旋转得到稳定,这种相对其他仪器应用,较容易达到理想状态的条件。尤其高速下的进动旋转,会引起广泛关注。陀螺力学在GPS定外技术,以及直升机的广泛应用,将引起陀螺应用的新潮。

参考文献

1.《理论力学》周志红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2.《大学物理上册》马文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理论力学简明敎程,关于陀螺问题的相关讨论》 陈世民主编北京高等敎育出版社

4.百度百科

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涉及了许多物理知识,现归纳如下: 声的现象: 自行车车铃的把手经过手的拨动,带动了齿轮,齿轮使带有弹簧锤的轴旋转起来,弹簧锤敲打铃盖,车铃就叮铃响。拨动自行车的车铃能发声,是因为振动的物体能发声,用手按住铃盖,铃声振动停止。 光的现象: 自行车的尾灯的反射面由很多红色的立方体直角组,可以把照在尾灯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使车后各个方向上的人均能看到红色的光,以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摩擦的现象: 1.车的前轴、中轴、后轴上装有滚动轴承及润滑油,车轮是圆形的,是为了减少摩擦。 2.车外胎、把手塑料套和脚踏板上都刻有花纹,车的把手上有凹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3.若车铃不响,是因为轴与齿轮之间的咬合部分太涩了,加几滴油润滑,减小摩擦。 4.车把的塑料套紧套在车把套上,是为了增大与车把套的压力来增大摩擦。 5.刹车时,应用力捏车闸,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6.旋紧自行车各种紧固螺丝,是为了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7.自行车的前轮为从动轮,摩擦力的方向向后,与运动的方向相反。后轮为主动轮,摩擦力的方向向前,与车运动的方向相同。紧急刹车时,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属于滑动摩擦。 压强的现象: 1.自行车的坐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坐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的压强。 2.脚蹬板很宽,也是为了增大与脚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脚部的压强。 3.用橡胶制成的车胎并且打足气,是为了通过减轻压力来减小对地面的压强,同时通过弹力的作用可起缓冲作用。 4.给车胎打气时,越打越费力,车胎越硬,是因为越打里面的气体越多,里面的压强越大。 杠杆的现象: 1.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运动方向和平衡。 2.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比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 3.支持人重和货重的杠杆──三角杠、货架、前叉、后三角杠:用以形成车重和承重。 4.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因为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的半径。 5.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因为手握把外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 6.自行车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因为齿轮的半径小于后轮的半径。 电的现象: 自行车前轮旁边的照明灯能发光,因为内部有旋转磁极式发电机,圆形磁体的轴与前轮摩擦转动而产生感应电流。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而发光,把小灯泡放在凹面镜的焦点处,起到会聚作用,增加灯的亮度。 热的问题: 1.夏天,将自行车车胎中的气打得足足的,若停在烈日下,车胎会爆裂。因为在烈日下,车胎内的气温升高,压强增大,当压强增大到超过车胎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时,车胎会爆裂。 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不一会儿气筒壁就会热起来,是因为打气筒的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气体内能传给筒壁,使筒壁温度升高。同时打气过程也是克服活塞和筒壁摩擦力做功过程,也使筒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大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学习资料

大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2013508094 庞阳阳 摘要:数据的概念虽已经有被炒作过度的嫌疑,但是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国内国外的数据量正以一个惊人速度增长,世界正在高速数字化。而且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大数据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已经悄悄住进了人们的生活,大数据的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大数据也存在着海量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些已经改变我们日常生活中大数据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日常生活;应用;影响 大约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甚至连普通的网页上都可见到大数据云计算等高大上的字样,但是大数据到底是什么呢?作为一个普通人,并不是展业的IT人才,怎样了解大数据?大数据和云计算是不是一样的,它们两个有区别吗?这样那样的疑问很多,可是又听说大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随处可见,就连我们的吃喝住行都有它的影子。那么大数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呢?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大数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1.大数据的概念及解释 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首先大数据要大,大体现在数据的“海量”上,这个“海量”不仅仅指的是数据的多,还有数据的多种多样,复杂程度等。并不是像我们平常所说的大量数据这么简单。大数据的特点可归纳为4个“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eracity(精确)。第一,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第二,数据类型繁多,数据来源于各种各样的渠道。第三,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以视频为例,连续不间断监控过程中,可能有用的数据仅仅有一两秒。第四,处理速度快。一般要在秒级时间范围内给出分析结果,时间太长就失去价值了。这个速度要求是大数据处理技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最大的区别。 2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关系和区别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哪里有大数据那里必然有云计算的出现。这是因为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大数据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云计算的特色是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这刚刚好是云计算可以满足的。

《生活中的杠杆》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消除学生对杠杆的狭隘理解,重新梳理杠杆类别,明确常规杠杆“变形”后的本质特征。 2.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3.获得杠杆类工具的认识并向生活迁移,以应对现实生活问题。 二、重难点 重点:明确杠杆类工具的本质特征,并向生活迁移 难点:梳理杠杆类别 教具:每个小组:实验盘、胡萝卜、小刀、弹簧秤、细线、记录纸 教师:课件、方块、柱形积木及直尺、榨汁器、裁纸刀、镊子、羊角锤 三、教学过程 (一)做一个模拟杠杆 1. 出示方块、柱形积木及直尺,介绍模拟对象。 2. 请学生上台演示摆出一个杠杆模型。 3. 将杠杆模型用图示板书。(支点在中间的省、费、等力杠杆图示) 4.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如上步骤板书另两种杠杆图 (二)梳理第一类杠杆 1. 这三种杠杆的省力情况如何?你的理由是什么? 2. 确实,距离长短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杠杆的省力情况,距离长对应的力就小,距离短对应的力就大,这 是我们在研究杠杆尺时的发现。那么,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是如此呢? 3. 这是一个悬挂在线上的胡萝卜,此时,胡萝卜左右两端平衡,保持平衡的胡萝卜两端一样重吗? 4. 欲知真相还需动手。请同学们打开《家庭科学小实验》翻到第54页,仔细阅读“动手做一做”的方法。 5. 有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6. 请各小组领取材料,领到材料后按书上方法进行实验,并完成记录表。 7. 请将所有材料放回材料盘,现在汇报实验结果。 8. 观察分析数据,你发现什么? 9. 看来,现实生活中的杠杆也是如此。 10. 可问题是既然胡萝卜两端有轻重为何还能保持平衡呢? 11. 胡萝卜两端有联系吗? 12. 这是我们班一个小组的杠杆尺研究数据,能找出左边阻力点情况和右边用力点情况的联系吗? 13. 没错,正是因为阻力点钩码数乘以距离等于用力点钩码数乘以距离,杠杆就平衡了,胡萝卜也平衡了, 这就是杠杆原理:阻力x阻力臂=动力x动力臂。

杠杆原理在经营预测与决策中的运用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前言 (1) 一、经营杠杆 (2) (一)系数公式 (2) 1、概念 (2) 2、定义公式 (2) 3、公式推导 (2) (二)作用 (3) 1、案例 (3) 2、影响关系 (4) 3、经营杠杆在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4) (1)反应经营情况 (4) (2)反应经营风险 (4) (3)预测未来业绩 (5) (4)用于未来的经营决策 ................................................................................................ 4、利益与风险.................................................................................................................... (1)经营杠杆利益............................................................................................................ (2)经营风险.................................................................................................................... 二、财务杠杆 .............................................................................................................................. (一)系数公式 (2) 1、概念 (2) 2、定义公式 (2)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 ●课时安排 6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3.1 百万分之一有多小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借助自己熟悉的事情,从不同角度对百万分之一进行感受. 2.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 3.能借助科学计算器进行有关科学记数法的计算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自己熟悉的事物体会百万分之一,发展数感,培养从较小数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提高运用现代工具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学环节,并从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教学重点 1.用熟悉的事物理解较小的数;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教学难点 通过测量、计算,能对含有较小数字的信息作出适当的估计. ●教学方法 探索—交流法 教师引导学生试着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去认识百万分之一,并通过小组活动,合作交流大家对较小的数的感受,从而学会用计算器和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小的数. ●教具准备 (一)演示文稿: 幻灯片一:猜一猜 幻灯片二:议一议 幻灯片三:做一做 幻灯片四:读一读 (二)同桌的两位同学要有一台科学计算器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上学期曾感受过比较大的数100万有多大.但在我们生活中还存在有比较小的数.例如: (1)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某种细胞的直径约为百万分之一米,即1微米. (2)某原子的直径约为一百亿分之二米. (3)计算机的存储器完成一次存储的时间一般以百万分之一秒或十亿分之一秒的单位. (5)为迎“五一”,一商场特设特等奖为100万的抽奖活动.凡在本商场购满100元都有抽奖机会,中特等奖的概率为百万分之一,即0.000001!! (5)人的头发丝的直径大约为0.00007米,这个数已经很小了,但还有更小的如纳米,1纳米=10亿分之一米.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数,我们如何借助于我们身边的熟悉的事物感受、认识这些比较小的数呢? Ⅱ.联系身边熟悉事物,感受较小的数 1.猜一猜(演示文稿:幻灯片一) ·已知在现存的动物中最大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蓝鲸,又叫长须鲸或剃刀鲸.这种动物

高中物理 自行车的力学原理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自行车的阻力来源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极其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自行车大国”,与自行车更过着不解的情缘。自行车的出现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最早的自行车是由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的,它没有传动系统,靠两脚蹬地向前滑行,最快只能达到时速20公里。后来苏格兰人皮埃尔发明了前轮带脚蹬的自行车。第一辆现代意义的自行车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国,后由传教士带入中国。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大约七亿辆自行车。骑自行车是当下户外活动的热门交通方式,它不仅有益身心健康,更体现了环保、自然的生活理念。简单的自行车中含有许多的物理知识,我们通过研究自行车来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 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当向前踏动脚踏是,链条带动飞轮向前转动,这时飞轮内齿和千斤相含,飞轮的转动力通过千斤传到芯子,芯子带动后轴和后轮转动,后轮与地面相对向后运动,自行车就前进 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 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 把自行车的后轮看成是一个杠杆,轴心是定点,很明显,轴刹的力臂比轮刹的力臂短,所以作用在轮刹上的力可以更轻易使车轮停止转动。但是,轮刹和轮框的接触只有两个面,只能产生两个摩擦力;而轴刹带和车轴的接触面类似于一个3/4优弧,可以产生多个摩擦力。这样,即使是在轴上刹车,也不用担心摩擦力过小而使不了车轮停止转动。 但是,在车速较快时使用轮刹刹车对轮刹伤害很大,因为轮刹刹车时与轮框上的刹车点是相对静止的,车速较大时自行车难以瞬间停下来,轮刹会随刹车点向前运动,容易造成歪曲变形。然而,轮刹却拥有类似与汽车ABS系统的点刹效果,且瞬间制动力好。 综上所述,在车速较慢时使用轮刹,能使自行车在最短时间内停下来,使用轮刹点刹,能使车速在较快的速度下迅速慢下来;而在车速较快时,使用轴刹能使自行车短时间内安稳地停下来,且不会损坏自行车零件。 自行车行进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如何? 无论什么情况,前轮都是从动轮,摩擦力方向都是向后。 1、加速时,轮速大于车速,后轮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所以后轮是主动轮。在接触面,后轮与地面相对向后运动,所以摩擦力向前,后轮速度大于车速,所以车会做加速运动。 2、减速时(不踩动),后轮的速度小于车速,因此后轮随车的向前运动而转动,所以后轮是从动轮。在接触面,后轮与地面相对向前运动,所以摩擦力方向向后。 3、匀速时,车受力平衡,人踩的力和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抵消,车轮与地面相对向后运动,所以摩擦力向前。 为什么自行车的链条会带动后轮转动,而后轮不会带动链条转动? 当向前踏动脚踏时,链条带动飞轮向前转动,这时飞轮内齿和千斤相含,飞轮的转动力通过千斤传到芯子,芯子带动后轴和后轮转动,自行车就前进了。当停止踏动脚踏板时,链条

生活中的数据

生活中的数据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对进行感受、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展示。教材从生活实际的需要出发,首先安排了有关对小数的感受和对小数进行表示的内容,为了从中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以便对决策和预测作出帮助,教材又安排统计图的认识和不同统计表的选择等内容。这些内容,对解决实际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小数,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去描述小数和估测小数。 2、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数。 3、能用计算器处理较为复杂的数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较小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以及将小数与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学会从多种角度去感受小数,发展数感。 2、通过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小数在计算器上连续对小数进行乘方运算的活动,学会运用小数解决实

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经历数据的分析过程当中,经理独立思考与独立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体会到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 2、通过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感受等实践活动,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了乐趣和创造性,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1 认识百万分之一 1、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 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据,为了帮助人们了解情况、发现规律、作出决策而引入这部分内容的,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对数据的学习,掌握必要的统计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节内容应突出一个特点——注重学生的活动。在认识百万分之一和学习科学记数法的内容中,经历观察、实际操作、交流等活动,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多角度对小数进行描述与估计发展数感。 从内容来看,本节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数感,所以本节的教

生活中的杠杆

生活中的杠杆 衢江区实验中学李斌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前面力学内容的延续,也是学习滑轮和滑轮组等知识的基础,是力学中的重要部分。在本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中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入手,从使用各种日常中杠杆类工具开始,进而体会分析,认识什么是杠杆,抓住杠杆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现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当然力臂概念相当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习杠杆平衡条件的基础,因此在这里安排学生探究活动,以突破这一难点,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不稳定;同时可塑性强,半幼稚半成熟、既具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基于以上心理特点他们学习科学更关注现象的外部特征,很难自发地发现规律、提示本质获取知识。对于杠杆学生们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可能是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中归纳杠杆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装置中辨认杠杆,找出支点、动力、阻力;根据给定杠杆画出杠杆的力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难点:力臂 四、教学设计说明: 从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杠杆工具的使用入手,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主动得出杠杆的概念,提供学生进行“主动、富于个性的学习”。整个教学设计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基本理念,各种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贴近生活,让学生真实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及探究科学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安排: (一)、用一用、认识杠杆 活动安排: 1、教师请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观察自己带来的器具并`使用(如:撬棒、剪刀、 起瓶器、核桃夹等);并归纳这些器具在构造和使用中过程中的有哪些共同 之处记录在活动单上。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发现如下:(摘选)

自行车的结构和它的力学原理

自行车的结构和它的力学原理 一、课题研究目的 自行车是人们普遍使用的“绿色”交通工具,通过研究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了解自行车的结构,以及每一个零件的作用,使人们更好的认识、利用自行车,让自行车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二、课题操作过程:(简略提纲) 步骤1:了解自行车的具体构造,包括:车架、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及制动系统。 山地车的基本结构的图示: Headset:车头碗组 Shifters:变速把 Brakes:刹车 Suspension:避震 Seat Post:座杆 Wheels:车轮 Tires:车胎 Bottom Brackets:中轴 Cranksets:大齿盘 Pedals:脚踏 Rims:车圈 步骤2:通过走访自行车厂,自行车专卖店和自行车修理摊,逐步分析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涉及到的力学原理(如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杠杆等),并作好具体记录。 步骤3: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 三、课题正文 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链轮、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人的脚的蹬力是*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使、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为了安全和美观,以及从实用出发,还装配了车灯,支架等部件。 下面来具体介绍一些与力学知识有关的自行车部件:

财务杠杆原理及其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分析-文献综述

财务杠杆原理及其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分析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地发展,我国的经济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在近几年里中小企业的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壮大。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的大经济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资金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中小企业自有资金的来源一般是非常有限的,单纯依靠自有资金是很难支持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因此,负债筹资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财务杠杆原理,中小企业;资本结构;财务杠杆效应 导言 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经济主体的组成多样化,而中小企业就是中国经济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杠杆是企业调整资本结构、提高股东权益收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有效工具。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较为薄弱,要想发展壮大仅仅依靠投资人的权益资本是远远不够的,聪明的企业管理者还必须学会合理设置负债融资水平,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正效应来为企业提高盈利能力,增加企业投资者的权益收益,并能有效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财务杠杆原理及其效应 1.1财务杠杆原理 在资本总额与结构既定的前提下,不论企业的营业利润多少,债务的利息和优先股的股利是恒定的。企业所有者的投资报酬在缴纳所得税之后支付,负债利息可以作为财务费用在税前扣除,产生节税作用,使所有者财富增加。由此,每股收益增长速度应当大于息税前利润增长速度[11]。当息税前盈余增大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费用便相对减少,给普通股东带来更多的每股盈余;反之,当息税前盈余减少时,每一元盈余所负担的固定财务用便相对增加,就会大幅度减少普通股的每股盈余[2]。这种由于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使普通股每股盈余的变动幅度大于息税前盈余的变动幅度的现象,这就是财务杆原理。 1.2财务杠杆效应 财务杠杆效应是指是指由于固定费用的存在而导致的,当某一财务变量以较小

资金杠杆原理

资金杠杆原理 杠杆收购是指一个公司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时,运用财务杠杆,主要通过借款筹集资金进行收购的一种资本运营活动。 杠杆收购与一般收购的区别在于,一般收购中的负债主要由收购方的资金或其他资产偿还,而杠杆收购中引起的负债主要依靠被收购企业今后内部产生的经营效益、结合有选择的出售一些原有资产进行偿还,投资者的资金只在其中占很小的部分。通常为10%—30%左右。杠杆收购于本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随后风行于北美和西欧。最初杠杆收购交易只在规模较小的公司中进行,但80年代以后,随着银行、保险公司、风险资本金等各种金融机构的介入,带动了杠杆收购的发展,又由于杠杆收购交易能使股票持有者和贷款机构获得厚利,还有可能使公司管理人员成为公司的所有者,因而发展很快。 杠杆收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收购者只需要投入少量的自有资金便可获得较大金额的银行贷款用以收购目标企业。(2)收购者可以通过杠杆收购取得纳税利益;资本的利息支出可在税前扣除,对于猎物企业,被购进前若有亏损,可递延冲抵收购后的盈利,从而减低应纳所得额基数。(3)高比例的负债给经营者、投资者以鞭策,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要恰当地运用杠杆收购,必须在结合本公司情况对目标公司产业环境、盈利能力,资产构成及利用等情况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科学选择策略方式,合理控制筹资风险,从而优化各种资源配置,以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 二、策略方式 作为杠杆收购的具体运用,有八种可供选择的策略方式。 第一,背债控股。即收购方与银行商定独家偿还猎物企业的长期债务,作为自己的实际投资,其中一部分银行贷款作为收购方的资本划到猎物方的股本之中并足以达到控股地位。 第二,连续抵押。购并交易时不用收购方的经营资本,而是以收购方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争取相当数量的贷款,等购并成功后,再以猎物企业的资产作抵押向银行申请收购新的企业贷款,如此连续抵押下去。 第三,合资加兼并。如果收购企业势单力薄,可依靠自己的经营优势和信誉,先与别家合资形成较大资本,然后再去兼并比自己大的企业。 第四,与猎物企业股东互利共生。猎物企业若是股份公司,则其大股东往往成为收购企业以利争取的对象。给其有关好处以取得其支持,购并交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活中的数据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数据教学设计 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据”教学设计赵慧琼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活动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这一章知识之后而进行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这次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同时,更好地做数学。教材安排本次活动用意有三:一是为学生今后学习方程、概率及统计等有关知识作铺垫;二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寻找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三是经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决策水平。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成因分析 1.重点:数据的整理 2.难点:数据的分析 考虑到四个活动都与数据有关,而数据的整理是这四个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之所在。只有合理的数据整理才能为数据的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因此,我认为数据的整理应为本次活动的重点。依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考虑到学生处理数据的经历不多,不能很熟练地将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因此数据的分析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利用有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据的处理过程,学会对数据的一些处理方法,形成自我反思与综合评价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合作创新精神,形成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学习 态度,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法 自主探究法 这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作为 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所有活动都是学生由自主操作、自主探究来完成的,在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因此,我认为这节 课采用自主探究法较为适宜,在学生探索的同时,我将注 意展示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努力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点, 与学生共同分享数学的乐趣,使数学活动成为再发现的载体。因此我把本节课的基调定为:“自主探究、民主开放、

浅谈自行车中的力学修订稿

浅谈自行车中的力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论文题目: 浅谈自行车中的力学知识 单位:周口市十九中 姓名:王学伟 电话:

浅谈自行车中力学知识 初中生刚接触物理知识,课程内容要紧贴现实生活,生产实际。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水平的提高。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它结构简单,价格低廉,方便实用,为每一位同学所熟悉。然而,在一辆普通的自行车中,却涉及到很多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以此为切入点,如果运用得当,对同学们力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有帮助。下面来简单谈一下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一、摩擦力方面 1、自行车的行驶:紧蹬自行车前进时,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是自行车前进的动力,前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后,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自行车靠惯性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均向后,这两个力均是自行车前进的阻力。 2、增大摩擦力: a.自行车车轮胎、车把套、脚踏板以及刹车块处均刻有一些花纹,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b.刹车时,需要纂紧刹车把,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 3、减少摩擦力: a. 所有车轴处均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转动方便。

b. 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在接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以使接触面分离度,来减小摩擦力。 二、压强方面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重过量,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一般情况下,充足气的自行车轮胎着地面积大约为S=2×10cm×5cm=100cm2,当一普通的成年人骑自行车前进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 F=(500N+150N)=650N,可以计算出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6Pa. 2、坐垫呈马鞍形,它能够增大坐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 3、在车轴拧螺母处要加一个垫圈,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 4、自行车的脚踏板做得扁而平,来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它对脚的压强。 5、自行车的内胎要充够足量的气体,在气体的体积、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 6、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 三、惯性方面 1、当人骑自行车前进时,停止蹬自行车后,自行车仍然向前走,是由于它有惯性。 2、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因此自行车不宜超载以免影响制动,发生事故。 3、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会跳起来。这是因为前轮受到阻力而突然停止运动,但车上的人和后轮没有受到阻力,根据惯性定

杆秤上的杠杆原理

杆秤上的杠杆原理 学了杠杆原理,大家都知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下,当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是运用了杠杆平衡的原理,比如生活中的垃圾桶、指甲剪等等,从古至今,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实例比比皆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称量工具中有一种是杆秤,虽然现在生活中好多地方都是用到了电子称,但是在农村一些地方还是用到杆秤,而且许多小商贩在杆秤上做文章来愚弄人们,到底杆秤上有什么文章呢,今天我们这里就详细的分析一下杆秤上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杆秤(如图所示)杆秤是由秤钩(秤盘),秤杆,秤砣, 提绳(A 、B ),还有定盘星、秤杆上有刻度 回想我们在做杠杆平衡的实验时,为了便于在杠杆上读出力臂,为了避免杠杆自身的重量对实验的影响,我们要将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这里秤杆,秤钩有没有重量 呢? 答案是有的。那如果不排除这些因素的话,不是就不符合平衡条件了吗?我们怎么样测量物体的质量呢? 就在这种情况下,“定盘星”出现了,人们选择了杠杆上的某一个点作为零点,在这个位置上,如果将秤砣挂上去,不在秤钩上挂重物杆秤正好平衡(如图) 图中1F 表示秤钩(秤盘)的重力,2F 表示秤砣的重力,3F 表示秤杆的自身重力,对应的力臂分别为1L ,2L ,3L ,根据 杠杆平衡条件332211L F L F L F += 当挂上一个重力为G 的重物后,调整秤砣在秤杆上的位置,秤杆再次平衡(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 L F L F L G F 23311+=+)( 其中332211L F L F L F +=,如果用0L 表示秤砣拉线位置到定 盘星的距离,可以得到20L L L -= 12202)(GL L L F L F =-=,G F L F GL L 2 12 10= = 在更换重物G 的时候,拉绳到挂钩拉线处的距离1L 不变,秤砣的重力02G F =不变(0G 表示秤砣的重力),因此0L 与G 成正比,是一个线性关系,随着G 的增大,0L 也变大,且是均匀变化,这就是为什么杆秤上的距离是均匀的。 既然是距离,那为什么我们平时直接就是读出某个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斤呢?我们仔细研究0L 和G 的关系,两个量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可以定义定盘星处的重力是0,0L 处对应的 ? 1 F 2 F 3 F G L 3 F 1F 2 F ? 1 L

数据挖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作者:赵敏 来源:《数码设计》2020年第07期 摘要:数据挖掘是KDD中特定情况下的一个步骤。大部分人是通过啤酒+尿布的案例认识到数据挖掘,不少人也通過这个有趣的故事开始接触数据挖掘。大数据能够让企业测量出之前被认为无法计算的信息。使用这些信息,分析师能发现新的工业模式并能更好的了解客户的动机,兴趣爱好和讨厌的东西。更多得了解什么能让客户做出选择,能够为通向新的商业机会创造出更多的可能,也能够让企业发布出令客户感兴趣的内容和产品。比如现在的“瀑布流”,就是企业根据网民平常浏览互联网信息的类型,基于用户搜索习惯、兴趣爱好、归属地、年龄、区域、商圈等等大数据信息,挖掘并分析出来跟本人相匹配的广告信息推送给你。 关键词:数据挖掘;应用方向;数据分析;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7-0115-01 Abstract:Data mining is a step in a specific situation in KDD. Most people got to know about data mining through the beer and diapers case, and a lot of people got to know about data mining through this interesting story. Big data allows companies to measure information that was previously considered uncomputable. Using this information, analysts can discover new industry patterns and better understand customers' motivations, interests and annoyances. Learning more about what enables customers to make choices creates more possibilities for new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enables companies to deliver content and products that will be of interest to customers. For example,the current "waterfall flow" is that enterprises mine and analyze the advertising information matching themselves to you based on the user's search habits, interests, place of residence, age, region,business circle and other big data based on the typ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hat netizens usually browse. Key words:data mining;Application direction;Data analysis;algorithm 1项目分析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新兴产物,因此,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就更多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数据分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本次研究,就是想要探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数据挖掘带给了我们那些便利,以及其中我们需要具备和掌握那些知识。 2数据挖掘技术

生活中的数据处理

主题1 生活中的数据处理 主备人:范少君课题:生活中的数据处理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数据处理的意义 2、体验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1、根据调查目的,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 2、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启发教学、个别指导、师生互动、任务驱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处理,了解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2、在活动中,认识数据处理在社会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学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体会数据说理分析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做简单的调查问卷。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参与与自身有关的课堂实例(测自己体重指数)、师生互动活动,融入情境学习,体会数据处理的过程及方法。 【教学难点】 1、根据调查目的,确定收集数据的方法 2、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课前准备】教材、素材(调查问卷模板)、教案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每天会遇到大量的信息,信息中所包含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客观、科学、公正地认识事物。数据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处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例如:篮球比赛中解说员给出的运动员技术

数据是衡量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主要依据撰写论文时提供数据可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做到有理有据;公司及个人财务收支数据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财务状况成绩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习状况等。在数据处理时我们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怎样获得数据?获得数据后有如何利用它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2、自学指导 师:请同学们观察p3图1-1-1中四幅图,说说它们反映了数据处理的什么过程?先独立思考后大家可以互相讨论。仔细阅读p4-p5并完成教材上活动内容。将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 出示思考题:(广播) (1)试说说数据的含义? (2)说出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 (3)简单说说怎样制作调查问卷? 3、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仔细观察学生看书和探究的过程,记录学生疑问和错误并进行归纳、总结。 4、检测 (1)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 如错,请别的同学回答,直至正确。 (2)学生对没讨论出来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5、教师解疑 (1)说明数据和数字的区别和联系。 (2)师提供数据素材(教学光盘)让学生体会修正和完善自己对概念的理解误。(3)师提供问卷实例(教学光盘)让学生体会制作问卷的方法。 6、课堂作业 (1)说说数据处理的过程。 (2)说说收集及整理数据的方法。 (3)回答设计问卷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三课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第三课 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常见的有普通载重自行车、轻便自行车、山地自行车、童车、赛车、电动自行车等.它结构简单,方便实用,下面分别介绍自行车的有关原理和其中涉及到的相关物理知识。 (一)自行车的有关原理 一、 车体设计原理 A:手把连接前轮的转向机制是轮轴的运用,一般女装车手把大多比较宽,就是因为把“轮”的半径加大,可以更省力,骑起来很优雅. B:剎车把手是一个简单的杠杆,使用者用很小的力就可对剎车片产生很大的压力. C:前剎片是利用摩擦力使车轮减速,同时在 接地点产生向后的摩擦力来使车体减速.以前轮夹 式剎车和传统后轮轴心的盘式剎车来比较,对同样 大小的剎车压力而言,前者因力臂较长,会比后者 有较大的力矩,效果较佳. D:接地的轮胎也是靠摩擦力使车子前进,剎 车也是同样道理. E:轮轴中央用滚珠轴承加黄油来减少摩擦, 提高传动效率. F:踏板是轮轴的运用. G:前后齿轮是利用链条传动的齿轮系统, 因为前大后小,所以费力而省时,可以把车子加 速到很快. H:后齿轮传动给后轮是一种作用力施在轴 上的轮轴系统. I:有些座垫下方是以弹簧为避震器,是弹 簧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做为弹簧秤外,另一大用途. 夷陵中学 校本课程

J:新型自行车有些装上油压避震器,是帕斯卡原理的运用. 二、为何自行车刚骑动时手把会不自觉转动? 自行车基本上是两点着地,骑动时可以不倒下是因为两轮滚动时产生水平方向的角动量;当车子几乎静止时角动量消失了,质心要通过底座(人和车体在地面的投影)的机会非常少,不可避免就要倒下,此时若转动手把就会产生垂直方向的角动量,使车子保持平衡,这点和飞盘转动时可以保持平稳飞行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因为转动不是很完整,方向又一再改变,所以一般不能撑很久. 三、变速原理 设前齿轮半径a、后齿轮半径b,a/b的比值愈大,可以愈省力,但省力一定较费时,所以车骑得不快,一般在起动时会把a/b调小一点,比较容易克服最大静摩擦力,之后再把比值变大.一辆十段变速的自行车有两个不同半径的前轮,后面有五个,以共有十种组合.四、剎车原理 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看,急剎车车子可能向前翻倒.先考虑前轮剎死的情形:此时以前轮着地点为支点,因车子有向前的惯性(人车的质心明显在支点右上方),很容易有向前翻的情形发生;那后轮剎车的情形又如何呢?如果后轮剎死了车子的惯性一样向前,但此时前轮对地面的压力会增大,相对减少后轮的下压力,所以翻车的机会较少,当然若是向前的惯性实在太大,车子一样会以前轮为支点旋转而使后轮会上跷. 综合以上可知:自行车最好不要单独剎前轮,若只有一个剎车系统应装在后轮,当然两轮一起剎车最理想.不论用那一轮剎车,前轮的下压力一定会增大,后轮的一定减少,所以前轮的剎车摩擦力比后轮的大.所以在机车或汽车上,效果较佳(当然也较贵)的碟式剎车装在前轮,后轮再装鼓式剎车,此即常在汽车广告中听到的”前碟后鼓”,但注意使用的前提是前后剎车一定同时作用,以免翻车. (二)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 图1和图2是两种常见的自行车,在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包括杠杆、轮轴、摩擦、压强、能量的转化等力学、热学及光学知识,下面具体来分析一下. 一、力学知识 1.摩擦方面

自行车的力学原理

机设10-3班 黄思博 李达 刘春阳 李育辉

【摘要】依据自行车的行驶原理,从力学角度分析骑自行车遇到的如何省力、刹车问题,并对自行车的设计进行了讨论。1自行车行驶原理 自行车为后轮驱动,骑车人脚蹬踏板在后轮上产生力矩M。在M的作用下产生一车轮对地面的圆周力F o,而地面对车轮的反作用力F t即为驱动力,F t=M/R,R为车轮半径,如图1示。 车子在水平道路上等速前进时,必须克服滚动阻力F f和空气阻力Fω,所以自行车的行驶方程为F t=F f+Fω。它的驱动条件是F t≥F f+Fω。同时,车要有效前进还必须满足附着条件F t≤Fψ,Fψ=Gψ,ψ为附着系数。一般自行车的设计都采用后轮驱动,从行驶条件看是合理的。因为人车系统质心的位置偏于后侧,则后轮承受较大的荷载能产生比较大的附着力,有利于满足附着条件。 2骑车省力技巧

当自行车在平坦的路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时,根据行驶方程式F t=F f+Fω,驱动力应与行驶阻力相等,则骑车人蹬踏板的力F应保持不变。但用前脚掌蹬车时感觉比用后脚跟蹬车费力。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骑车时上半身基本保持不变,只有脚和腿在周而复始地运动。如图2(a),当用前脚掌蹬踏板时,脚以踝关节为支点摆动c设静坐标系固定在大链轮中心O处,动坐标系固定在踏板轴中心口处,则相对运动是脚的摆动,牵连运动是踏板相对大链轮作圆周运动。此时小腿肌肉收缩做功,大腿仅以较小幅的动作上下随动。而用脚后跟蹬踏板时,力的作用线沿小腿过膝关节,如图2(b)所示。设坐标系位置不变,牵连运动仍为圆周运动,但相对运动变为大腿绕髓关节摆动。此时,大腿上肌肉群收缩做功,大腿运动幅度较大。固为肌肉产生的力与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成正比,栩比之下,大网肌肉的生理横截面积远比小腿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