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专业化校本培养模式研究(最新整理)

青年教师专业化校本培养模式研究(最新整理)
青年教师专业化校本培养模式研究(最新整理)

《青年教师专业化校本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

什么是高质量的教师?怎样培养高质量的教师?谁能胜任未来的教育?这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涉及到教师自身的素质,而且涉及到教师教育的全过程,涉及到教师教育的制度保障。教师职业从经验化、随意化到专业化,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对教师“量”的急需逐渐被提高教师“质”的需求所代替,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则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延续,伴随着这一历程的是教师专业的各个方面内容上的发展。(1)知识: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其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是教学的实践性知识;(2)效率:教师解决教学领域的效率比较高;(3)洞察力:教师在解决教学领域的问题时,应富有创造性和洞察力。而教师在各个内容上专业发展始终不可能离开教学,只有致力于解决学校中现实的教学问题,教师才有可能不断提高自已的专业素质。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保障,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抓住青年,也就抓住了学校发展和学校品牌提升的根本。这成为我们设计本课题的出发点。

2.学校开展该项研究的现实基础

作为一所人文底蕴深厚、特色办学成果显著的百年老校,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与新课程的实施、探索中,我们在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我们的办学理念“用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塑造人格”就包含着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和期待。我们设计这项课题,基础是我们有一支素质较好的青年教师队伍,有一个能打“硬仗”的优秀教师群体。青年需要成长的土壤、展示的舞台,优秀教师群体需要不断地发展壮大,而《青年教师专业化校本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不仅要为广大青年教师拓展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空间,而且要带领他们通过研究不断反思、弥补不足,走上岗位成才和健康发展的道路。同时,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实践成长的成功经验,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要在课题框架内对他们的传帮带作用进行资源性的优化构造,以带动更多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以此来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主要涉及的关键词是:青年教师专业化、校本培养、模式研究,

本课题以青年为着眼点展开研究,所以三个关键词的界定是在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基础上进行的。青年教师专业化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引导青年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优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质,形成自己个性化教育教学特色;校本培养是指紧密围绕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发展方向,挖掘和整合各类资源,完善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各类制度建设和保障制度,深入研究不同学科教学特点,重视不同教师的不同发展个性,遵循“引进来、送出去”的原则,让青年教师接受各类系统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并帮助青年教师建立分步发展的目标计划。完善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档案建设,建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跟踪督促机制,从而建构具有本校特点的青年教师专业培养的规范体系。模式研究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各种成功经验,并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培养的过程进行规范和归纳,揭示一般规律,从而形成功能相对完善、又充满与时俱进活力的样式,为社会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提供新的样本。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正确把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形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操作策略、方法、途径和有效载体。

2.通过研究,促进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和发现问题的洞察力、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提高科研素质,形成有效教学、科学育人的能力,培养具有教育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学习型、反思型、智慧型、研究型教师。

3.通过研究,探索校本化的培训、科研机制,推动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能力、管理水平和办学能力,进而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研究依据

1.理论依据

(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我们的理论基础,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信念。在主观上,人总是倾向于不断追求尽可能的全面发展;在客观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也不断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要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要构建与终身教育体系相适应的、与人的学习型发展相联结的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价值观。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政策支持。

(3)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4)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个体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的。建构主义者学习论更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建构主义学习论对今天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实现专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要充分满足每个教师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高层次“需要”。

(6)教师本位的专业发展观。教师专业发展既要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又要实现其人格价值。教师主动参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2.实践依据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条件,大力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专门采集了大量的专业理论书籍提供给教师,督促他们通过阅读写出心得笔记和研究论文,并定期地组织相互间的学习和交流。学校教科室在这个环节中以自创的《学校教科研信息动态》不断为广大教师提供资询,并推出教师专业化专辑。学校通过精心规划,还系统组织实施了“‘新世纪东林教师新形象’师本培训工程”、“青年教师‘读书与研究’学术沙龙”,分层次选送中层以上干部、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级新课程专题培训,组织一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省、市立项的新课程专题的教育科研课题,选送一批有研究成果的教师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有关新课程实施的学术研讨会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研讨等。另外国内外的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各类实践和专题研究,将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五.研究内容

1.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研究

教师专业素养,又称教师素养、教师素质、教师修养,它指的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角色需要具有的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直接影响课程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价等课程与教学因素的重要条件,直接制约着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一般认为,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论性支点。这些理念是在认识到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活动观。二是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三是有与教师专业相适应的能力。主要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的标志。本课题组结合本校青年教师为主的结构特点,认真研究校本化培养教师专业化的模式和机制。

2.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研究

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研究成果,以国外的居多,有从关注点、心理特点、情景因素对教师影响的程度等不同角度进行的划分。我们希望的是能够发现区分专业水准或差异、又比较容易辨认和判断的依据、标准或特征,然后进行阶段的区分,并能够将这种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评价或判断等实际工作中。不同的研究者由于关注焦点不同,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方向,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主张和看法。对于教师专业

化发展过程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三阶段发展观: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差异,把教师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每个阶段有其不同的发展特征。(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关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怎么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一般来说,师范生和新教师比老教师更关注这些问题。由于这种生存的忧虑,某些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而不是教他们;有些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由于教师对学校的社会化过程的理解而造成的。在学校里,人们总是希望教师把学生管教得老实听话。其结果,教师们总想成为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生存时,他们将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绩而进入第二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他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大小、时间的压力和核对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一般来说,在职教师比师范生更关心这一类问题。(3)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关注学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情感需要,某些材料不适合某些学生。事实上,有些教师从来就没有真正进入到第三阶段。另一种是五阶段发展观。根据教师与任务的关系变化,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新手(novice)新手阶段是教师获取教学所需知识和技能的阶段。在教学方面,新手教师除了要学习一些具体的概念外,还要学习一些具体教学情境下的应对规则。新手阶段是一个获取经验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现实的、亲身的体验比口头获得的信息更重要。(2)进步的新手(advanced beginner)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所学的知识逐步联系起来,并能找出不同情境中的一些相似性,而且有关情境知识也在增加。随着实践经验的逐步增加,个体可以忽略或打破一些规则,这意味着教师策略知识发展了。这时,个体开始依据具体的情境来指导行为,教学行为开始变得灵活。(3)胜任型(competent)处于此阶段的教师,能按个人想法自由处理事件,依据自己的计划,对所选择的信息做出反应,并能够对所做的事情承担更多的职责。因此,与前两个阶段的教师相比,他们经常能强烈地感受到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也对成功和失败有更深刻的记忆。(4)精通型(proficient)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对教学的直觉或领会很重要。他们能从积累的大量丰富经验中,综合性地识别出情境

的相似性。处于此阶段的教师能从截然不同的事件中考虑到其相互联系。这种综合性的识别使个体能够更精确地预测事件。(5)专家(expert)如果说新手、熟练的新手和胜任教学的教师是理性的,精通型教师是直觉性的,那么我们可以将专家的行为看做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并不是说专家教师想怎样做就怎样做,而是说他们对教学情境不但有直觉的把握.,而且能以非分析性、非随意性的方式,理智地做出合适的反应。他们的行为表现流畅、灵活,不需要刻意的加工。专家型教师知道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与前几个阶段的教师相比,他们采用的方法更加多种多样。本课题组准备对这两中分类作比较研究,结合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探讨出比较适合学校青年教师发展的阶段划分,并据此制定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阶段目标,促进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我们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主要是:(1)经历方面的问题。早期的家庭环境和学前、求学的经历?这些对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选择教师职业的?工作的经历是怎样的?是否感到有飞跃、平台、下降的时期?工作初期关注的是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解决得很容易?哪些问题解决得比较难,比较慢?什么时候工作就比较顺利和顺手?什么时候取得教学上和研究上的成果?不同时期的障碍有哪些?成长中的关节点及关节问题是什么?(2)划分阶段的标准问题。专业是多方面因素的统一,那么,是以某一项专业特质作为分阶段的依据,还是以总体的专业水平为分阶段的依据?各种专业特质之间的发展有没有不平衡的情况?如果有,如何把握总体的专业水平?教师自己通常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分段?理论上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来分段?(3)各阶段特征的分析。各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特征是什么?如何识别和判断?我们将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研究对象的选取:选择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不同学科的小学有成就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或获全国教师奖励者、或有突出成就获得公认者)若干人。方法:首先,是运用他们的自传或报导材料进行分析;其次,对缺少材料的和没有文字材料的,进行补充和访谈;再次,根据材料进行分析和研讨,形成观点,在此基础上编制教师成长阶段的量表,用以分析教师所处的成长阶段,并进行试测。

3、教师专业特点研究

关于教师专业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类比等现象,往往简单地和律师、医生等专业进行类比,对教师专业的特殊性揭示不够。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似乎比较理想化。缺少实践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应用研究,缺少可操作性。本课题所要研究

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青年教师的专业有什么样的特点(基本性质的问题)?(2)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哪些方面的发展(横向的问题)?(3)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什么过程、阶段性和规律(纵向的问题)?(4)哪些因素影响青年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外围和环境的问题)?(5)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般方法问题)?

我们将在充分调查了解本校青年教师专业化现状的基础上,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对青年教师专业化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科学、严谨的调查分析、实验探索和研究。

4、教师专业化标准的理解、制定、使用问题的研究

本研究并不是要制定一个教师专业化的标准,而是针对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就如何理解、制定、使用等问题,提出一些思路或框架。要研究并回答这样一些问题:(1)青年教师专业和其他专业有什么共性,又有什么区别?这些区别对制定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提供了哪些启示?(2)从哪些内容上、指标上去构建这个标准?统一的标准和不同类型、不同个性、不同风格的教师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统一的标准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层次水平的教师的关系如何处理?我们将对能够搜集到的教师专业化标准,就文本本身的优点和可能的问题,结合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专家和青年教师进行若干次必要的研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参照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的结果,对教师专业标准的理解、制定、使用等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制定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和制度。

5、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了解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遵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调节控制的过程。国外对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一定研究。R.Fessler提出了影响教师生涯周期的个人环境因素(家庭、关键事件、危机因素、个人特质、兴趣、生活的阶段)和组织环境因素(学校规则、管理类型、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社团组织)。Eleonora Villegas-Reimers & Fernando Reimers在《作为终身学习的教师的专业发展》一文中,提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7个因素:教师生涯发展阶段,教师认知发展阶段,学校的发展阶段,学生和社区的特征,社会文化因素,参加专业发展活动的时间,对教师和项目的财政支持。国内对此研究不多,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中相对比较薄弱的问

题。本课题中我们主要研究以下因素对教师发展的影响:(1)在各个成长阶段,各有哪些因素对其发展有影响?主要因素是什么?(2)学校的环境因素问题。教师的办公室环境对教师有多大影响?有什么影响?教室环境对教师有多大影响?有什么影响?学校的哪些管理制度和氛围对教师成长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名师的示范作用有哪些?有无消极的影响?教师的社会承认机制对教师的影响?哪些机遇对教师成长有影响?(3)早期的和家庭的环境因素问题。教师的家庭背景对教师有什么影响?教师早期的教育经历有什么影响?教师早期的人生经历和重大事件有什么影响?(4)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问题。教师的性格特点对成长有多大影响和什么样的影响?教师的时间使用策略对成长有什么影响?我们将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整理出总的框架,然后就各个成长阶段的因素(突出上面的问题)进行访谈,寻找主要的因素。然后编制调查问卷,选择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对这些因素有无影响、有多大影响、有哪些影响等问题进行调查,尽可能做出定性的和定量的分析,概括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带有规律性的一些特点。6、国外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教师教育的文献研究,主要搜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方面的政策文件、研究报告、论文著作等资料,进行翻译和研究,了解和分析它们的改革经验,配合和参加有关内容的研究。资料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师专业标准,教师生涯周期,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教师发展学校,教师教育的课程,教师教育的培训模式,教师的资格制度与评估制度等。7、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教科研专业知识发展研究,青年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科研意识与态度(是否有意识参加课题研究、是否自己承担课题等),是否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是否取得科研成果等。研究目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其科研能力现状;探索科研能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对象:5年以下教龄5人,5—10年教龄5人,教学能手3人。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培养青年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在于探寻教育教学规律、利用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广大普通教师来说,搞科研的恰当途径就是把教科研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走行动研究之路。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因为行动研究实质上就是广大教师在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情境中的具体问题即:表述问题——制定研究计划——

实施行动——效果评估。行动研究能够很好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关系,从而可以使教师的科研与教学相得益彰,渐进佳境。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教师自身发展的有力保证。

8、教师反思能力现状调查分析。将对教师反思意识,反思水平和反思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研究目的:对教学反思意识的调查,旨在了解当前教师对反思的认识状况,了解教师所认为的反思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教师的反思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教师对影响自己反思的因素的认识以及通过反思自己的收获是什么等;反思行为包括教师反思的内容和过程以及反思行为发生的频率,对反思内容的调查,目的在于考察、了解目前教师反思的内容指向;对教师反思水平的评定,目的在于从认知的角度了解教师的反思能力,了解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反思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研究教师的反思能力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的影响。对象:新手型教师(工作1-5年)、有经验教师(教龄6年以上)、教学能手3名。研究方法:访谈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

9、青年教师自我指向学习准备度的调查分析。自我指向学习的能力与意愿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青年教师必须是自我指向学习者。研究设计:对象:全体青年教师。研究工具及方法:调查问卷。

10、青年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与校本促进的研究。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校本促进(指学校以学校资源为基础,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两条途径,但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因此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1)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设计、学习、教学、科研)方法问题:教师自身发展应该有哪些观念?教师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反思?哪些途径比较有效?如何完善地使用这些反思的方法?为了教师专业发展如何进行生涯设计?如何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型教师的形成?(2)学校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哪些规章制度特别是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评价),以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应该创设哪些机会和平台,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如何与社区和教师家庭配合,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如何充分利用学校本身的培训资源?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法、合作研究法、经验筛选法等。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行动研究操作步骤大体涉及确定问题、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实施考察、进行反思等几个环节。问题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景中,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身实践进行的有意识、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它在突出教师的“研究”特征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角色,在行动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这种自我反思,对教师个人而言是一种学习过程,对教育实践而言,是找到即时情景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发现新问题,修改完善计划,再次行动、再次考察并进行新的反思的螺旋上升的根据。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但是这种行动不是一般意义的行动和动作,而是一种变革、改进、创新,是一个寻找问题和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验证性。检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证实或证伪研究假设。这是课题研究的基础特征。第二,探索性。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行动是一种积极寻找解决问题并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的过程,探索性是课题研究的本质特征。第三,教育性。教育性动应服从、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这是行动的最高原则。

2.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与有关的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比较、评价、研究,了解并掌握一般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研究,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建构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3.合作研究法

运用合作研究法,就是在防止目标异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团体的研究合力,促使各项研究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引导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内发挥个性研究优势,实现个人研究目标与不断生成的研究兴趣相结合的明晰化和深度化,使课题在实质性推进中保持一种深度发展的态势。

4.经验筛选法

对研究的过程与效益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概括,揭示经验的实质和规律。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4~2012.3

确定选题,完成前期调查、论证,建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2.4~2014.6

全面实施研究,分阶段落实研究目标任务,根据研究进程和实施情况,召开学术研讨、成果报告或中期展示会。

3.总结阶段:2014.7~2015.7

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举行课题鉴定和成果发布会、编辑出版相关研究专题集,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八.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本课题由学校李惠琴校长领题,学校教科室全体成员参与,课题组成员为本校无锡市教学能手、无锡市教学新秀、各学科学科组长、业务骨干以及全体青年教师。大部分课题组成员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不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具有良好的合作、学习、研究能力。

2.制度保障

(1)学习制度。科学利用学校业务学习时间,课题组按每月一次开展理论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资料。

(2)研究制度。根据研究需要,每月安排一次研究活动,重点反思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解决假设,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策略。

(3)归档制度。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信息、成果,归入教师专业成长业务档案。

(4)激励制度。对课题研究有较大贡献者给予一定的教科研成果奖。

3.物质保障

学校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和有关的设备、设施(包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经费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基金)。

九.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相关研究资料、各类数据量表、佐证材料(包括相关活动的文字、音像资料)。

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青年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成长是终身学习发展过程,应是职前教育、新任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整体。实践说明,优秀教师的教学内容处理能力、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和与学生交往能力,这七种能力的形成主要在新任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能手,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的宗旨 从青年教师的素质能力、工作成绩两个纬度确定培养的模式和发展的标准,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全能型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教师。以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全面娴熟的教学技能,很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有现代化、教育科研、教学改革意识和素养为标准,逐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熟度,使其尽快成长、成材。同时,防止单纯训练教学基本功,培养提高教学成绩的机器,使其成为“教书匠的传统教师培养观,确立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专业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现代教师培养和发展理念。 二、培养目标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在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均能适应教学需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全面熟悉各教学环节,掌握教学规律,并能独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逐渐成为教学骨干或教学带头人。 三、培养对象 新毕业分配到我课程组,教龄在5年(含5年)以下的教师;职称为初级或高校教师未聘的教师。 四、具体要求 青年教师应具备高等学校教师必须的素质。 一是专业素质: (1)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知识。 (2)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能力。 (3)教师的专业情感。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

2020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篇一 青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对学院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我院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实,必须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使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尽快成为各学科的骨干力量,带动我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如下培养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总体要求,结合我院青年教师的实际,围绕理想信念、敬业态度、操守德行、学问修养、业务能力、管理水平诸方面,努力开展以理想、责任、敬业、奉献为主旋律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思想水平、道德修养、学科素质、工作技能、科研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优良、思想稳定、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青年教师队伍。 二、培养对象 35周岁以下(含35周岁)的青年教师 三、培养方案 (一)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切实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水平 凡我院新进青年教师,必须在学院统一安排下,参加有计划,有目的的岗前培训班(包括由省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师理论知识培训”,学院新教师上岗培训),圆满完成岗前培训任务,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岗前培训工作由院人事

处统一布置安排。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的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依据之一。凡没有经过岗前培训的教师一律不得认定教师资格和晋升助教以上职务。 (二)实行上课前试讲制度,使学院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青年教师到岗后,应根据各系安排的授课任务,认真备课。在正式上课前,由各系部安排,系主任参加,在教研室内部进行试讲,并就试讲情况提出具体参考建议。试讲过程应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试讲人、试讲过程及内容,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情况,具体建议等。对试讲合格者,由相关系部填写《教师试讲考核表》。《教师试讲考核表》一式三份,分别由系部、教务处、人事处保存备案。 新教师只有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和试讲合格后,方可申请开课 (三)积极倡导导师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科研关 随着我院青年教师数量的急剧增长,实行导师制度,积极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是帮助广大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科研关的重要举措之一。 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且作风正派、品行端正、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水平较高。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对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教案编写、课堂板书、讲课方式、教学法研究、实践技能培养途径、科研方法与程序、科研报告与论文写作以及自学提高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并定期检查、年终写出考核评语,帮助他们制订个人成长计划或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培养措施。学院鼓励并要求广大中老年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发扬伯乐和甘为人梯的精神,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 指导教师人选由各系部会同教务处、人事处根据每年补充新教师的具体情况拟定,并报经分管院领导审批。指导教师根据指导对象的具体情况制订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措施、步骤,经教研室讨论通过后,由教研室报所在系部审核,系部审核通过后将培养方案统一报院人事处、教务处各一份备案,并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摘要】教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孩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具备专业知识素养是每一位教师所必须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成长的一个历程,需要不断的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技能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很多人认为,幼师只不过是带孩子的“保姆”,薪水不高且地位也不高,比不上中小学教师,更不如律师、工程师那么“吃香”。主要原因是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幼师的专业含金量过低。那么是否属实呢?在一有些人眼里,从职业技术和科学创造性来说,幼儿教师只是一个知识的传递者,谁都会做。那么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呢?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修养。 一、改变教育观念,吸收教学经验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未来的教育事业在全面提高孩子综合素养的同时,更关注孩子个性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名好的幼儿教师,不光是自己的专业知识需要过硬,最主要的是要在工作中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丰富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二、从教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教学是一门培养人的艺术,一名好老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具体说来:首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第三要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自我反思尤为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则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自我反思是多么的重要,是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曾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有两类教师,一类是“为生存而教育”,一类是“为教育而生存”。如果一位教师把学校当做谋求生存的场所,把教书当做养家糊口的手段,而得不到内心的自然与和谐,那么他就把自己也塑造成为了一台机器,只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机械地重复自己的工作,例行公事。他的生命内涵日益贫乏,生存品质日益下降,不仅容易在教育工作中迷失自我,也大大降低了职业幸福的可能,失去了精神支点。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终身与奉献和牺牲为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就是教师奉献与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教育工作是一种极艰苦的呕心沥血的职业,只有情志专一、艰苦奋斗,

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学校发展和专业建设要求,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青年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结合我系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对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旨在通过对青年教师实施“一对一”、“老带新”的导师指导制度,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科研能力。 第三条系部负责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管理、协调、监督和组织考核工作。 第四条各教研室负责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组织实施、建档、指导等工作。 第二章指导教师 第五条指导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学术造诣深、实践指导能力强者可聘为导师。亦可根据实际需要,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师(企业能工巧匠)担任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与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应为同一教研室或相近专业教师。 第六条聘请指导教师的程序 (一)制定计划:各教研室制定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择优选定指导教师,报系办审核批准。 (二)签订协议:系部与指导教师签订责任书,明确工作职责、待遇和考核要求,备案。

第七条指导教师的职责 (一)思想引领 热情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进步,帮助和勉励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帮助青年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指导教师要努力做出表率。 (二)业务指导 1、被确定为指导教师后一个月内,指导教师应与青年教师及时沟通,了解青年教师的专业背景与特点,确定青年教师的培养方向,根据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书,确定培养方向、目标和内容。 2、通过课堂教学示范,使青年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要求和标准。帮助青年教师加强实践锻炼,熟悉教学工作规程和教学环节,把握教学工作规范,提高执教能力。 3、根据青年教师的专业方向以及承担的教学任务,指导青年教师撰写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课程PPT,并进行说课指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学时,并将听课情况与青年教师进行交流、指导,填写听课记录;组织并指导青年教师认真参加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实训工卡);指导见习、实训、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 4、通过听课和专业知识交流后,对转正、定级、考核等提出意见,对达不到培养要求的青年教师提出调整意见。同时帮助评估不理想的青年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查找问题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并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有在研项目的指导教师应吸收青年教师加入课题组,并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及经费,同时指导教师应定期与被指导的青年教师开展交流和学术讨论,及时了解并协助解决青年教师在研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在申请科研课题时,应把指导的对象作为课题组成员。 6、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申报各类教研科研项目、发表教研、科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是体现在造就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专业化本质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幸福,一个差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痛苦。所以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育好学生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身处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积淀与更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资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来自于知识与经验的更新与提升。让教师重视专业化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与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不断的实践与提升之中,真正体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科研促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措施。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以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体模式,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圣人”,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体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的是理性过程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如何思维、如何将所学知识再加工,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加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为此,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即通过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来优化教师的教育思想,就必须进行教育理论学习。 二、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总结 篇一 1.强化师德和心理素质的发展。 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发展。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职业理想是教师从事教育专业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所要达到的最高预期目标,是教师对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价值的最理想化的期待。因此职业理想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就是教师事业航程的风帆,是抵制平庸化状态的催醒剂。如果缺少了职业理想就失去了专业成长的动力。职业道德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现在的职业道德已经被变成明文规定的显性的、具体的规则了,可实际上,职业道德大多还是属于隐性的,是无法明文规定的,只能靠教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教师的工作大多被通俗地说成是“良心活”,实际就是这个意思。师德是教师发展的关键因素。 职业情感是教师对待教育职业,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教育对象—学生的主观情意,是一种职业情绪。当然,这里说的职业情绪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种临时波动的心理状态或情绪状态。我们是否热爱教育事业,是否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是否自爱,这就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真正涵义。

教育爱是教育的真谛,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教育的最大悲哀,也是孩子的最大悲哀。教师也是社会工作者,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责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造福社会的人才,因此教师也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立志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有用的人才。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就是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的事。许多像陶行知一样的人之所以成为教育家,和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分不开的。此外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要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帮教师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人才,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教育家。教师的师德和心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由懵懂到彻悟,由肤浅到精深,由片面到全面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当一个教师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无怨无悔无惑时,说明自己也就达到了教育家的境界了。 2.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乃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大的历史潮流,谁也不可能逆水行舟。新课程改革要求高水平的教师,业务能力强,专业理论高,实践再实践、。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都将不复存在,老师不再仅仅是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师生在平等交流、相互探讨的对话中共同成长。每节课通过学生自学预习,将教材内容以问题的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平等一中北区 教务处 2015、9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构建一支思想水平高、师德修养好、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队伍,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现根据我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计划》的要求,特制定如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二、培养目标和任务: 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根据学校提出的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总体目标及要求,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均为培养对象。通过培训,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校级青年骨干教师。 1.新教师的入格培训。 主要指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一是引导他们做好角色的转换,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二是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三是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我们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了一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工作、校外工作中进行“知、能、操、行”的传、帮、带。四是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组织一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 2.青年教师的升格培训 主要指3年以上的青年教师。我校年轻教师多,他们是一支充满生机、奋发向上、乐于进取、大有希望的队伍。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坚持政治上高标准,严要求;业务上压担子、放手使用;生活上热情关怀,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他们上一个台阶。 三、具体工作: (一)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 1.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德育纲领性文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老师的业务水平高,在软件应用方面有独到之处,但在教学中缺乏教学热情,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以上现象,我制定了以下措施,使青年教师更明确自己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需要修正。以下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3篇·1 青年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青年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成长是终身学习发展过程,应是职前教育、新任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的整体。实践说明,优秀教师的教学内容处理能力、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和与学生交往能力,这七种能力的形成主要在新任教师培养和职后培训。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能手,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的宗旨 从青年教师的素质能力、工作成绩两个纬度确定培养的模式和发展的标准,把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全能型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教师。以具有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全面娴熟的教学技能,很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具有现代化、教育科研、教学改革意识和素养为标准,逐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熟度,使其尽快成长、成材。同时,防止单纯训练教学基本功,培养提高教学成绩的机器,使其成为“教书匠的传统教师培养观,确立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专业化可持续性发展的现代教师培养和发展理念。 二、培养目标 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是让他们在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均能适应教学需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爱岗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全面熟悉各教学环节,掌握教学规律,并能独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逐渐成为教学骨干或教学带头人。 三、培养对象 新毕业分配到我课程组,教龄在5年(含5年)以下的教师;职称为初级或高校教师未聘的教师。 四、具体要求 青年教师应具备高等学校教师必须的素质。 一是专业素质 (1)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知识。 (2)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能力。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与天使同行 学校的教研工作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的桥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途径,我们在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中,立足本园实际,脚踏实地,锐意创新,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以研促教,努力寻求有幼儿园自身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 一、健全校本教研培训网络和管理制度,脚踏实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1、校本教研管理规范化: 1)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立了以园长为站长,副园长全面负责的幼儿园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同时建立以教科研相互融合、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纵横交错的培训网络,保证校本培训工作的畅通。 (2)重新制定和建立了有利于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制度是校本教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合并后,我们在吸收两个幼儿园优势的基础上,以教师为本,重新制定了校本教研四级制度(一级:园长、副园长、园教研室、教科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级: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2、校本教研管理质量化: 1)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计划的质量管理,遵循“加强针对性、强调互动性、注重实效性”的原则。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2)重视幼儿园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的规范建设,注重良好组风建设。定期召开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会议,统一认识。要求各部教研组与年级组、学科组要以解决教师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开展教研工作为己任,不搞花架子,不走场子,切实提高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成效。同时,园领导加强了对各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指导与检查,重视活动的过程,并通过相互的观摩、学习、研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的能力,使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重视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调研,了解教师的想法与困惑,寻找问题、为下一步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依据。 (3)引进竞争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们为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把竞争机制引进到教研活动中来,尝试在学年结束时根据教师参加活动情况与成绩,评选园优秀教研组(年

青年教师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探讨 阿盟一中谢步云 [内容提要]青年教师培养,可以从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明确奋斗目标,建立学习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教学反思制度等方面入手,鼓励创新,是可以实现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的。 [关键词]青年教师培养转变观念建立制度 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学校的大量扩招学生,也有大批师范毕业生被分配到学校任教,使各所高中学校的青年教师在教师总数中的比例不断升高。对此,我们也要做“一分为二”地分析:一方面,青年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经验,难以挑起重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加盟,也使学校加入了新鲜血液,要看到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也是学校的希望所在,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必将带来学校的腾飞、跨越,因而,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积极为青年教师成长和展示自我搭建平台,就成为了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的工作。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思索和做法,和大家做一探讨: 一、要引导青年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准确定位,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 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教学因素。思想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首先要引导青年教师从现实的岗位出发,准确定位,认识到现实的岗位就是当前的立足点,就是发展的原点。作为青年教师就是要客观的思考自己的现状,了解自己的要求与职业要求的距离,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己的岗位。刚从学生“脱胎”过来的青年教师,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许多人喜欢把自己装扮成“教师爷”的样子,以为当教师就要摆足架子,要不然就镇不住学生。这样做往往使教师的一切工作缺乏情感,影响教育效果.还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我们以尊重教育为切入点,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相互促进的适宜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和能力。以道德情感为中介,沟通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在“体验”中思考,使学生在情感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自主地实现人格提升;创设环境,搭设平台;启发学生内动力,提升个体需要层次;不用固定模式评价学生,着重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这样做,有利于形成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同时,要帮助青年教师确定发展方向,明确奋斗目标。确定的目标应该有层次: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没有大目标,就没有气势;没有中目标,就没有精神;没有近目标,人就不勤快。激励他们首先要争取作一名合格教师:做自己认可、领导认可、同事认可、学生认可的教师;其次,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做自己满意,领导、同事赞赏,学生心目中喜爱,教学小有成就的教师;再次,做一名知名教师:成为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影响力,有一定的教学成果的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 二、建立学习制度,引导青年教师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师资队伍的新老更替,很多中学新进了大批年轻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尽管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但他们也有自己无法回避的弱点。他们普遍重视本专业知识的积累和科学研究,但不重视教学研究,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考。在工作中,很多新入伍教师还没有能力把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化工作。教育教学知识欠缺,教学实践能力弱,大学知识与中学教材衔接困难,是摆在青年教师面前的主要问题。不管是学校,还是教育行政部门,抑或是新教师自己都应该关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与发展。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影响深远,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下一代。 【关键词】青年教师素质;教育教学;教学策略;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 1.能力结构比例失调,从教能力明显不足 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很不平衡,与当前国家对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相差甚远。现在的教学需要复合型人才,而教师复合型能力不仅包括基本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更主要的包括教育研究能力和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复合型的教师应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着作用“。而青年教师在这些方面明显是没办法一下子就满足要求。 2.教师价值取向失衡,教学热情不高不重视研究 从目前的调研来看,只有少数青年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很积极,一大半的教师对教学的态度是无所谓的,这样导致青年教师对教学的热情不高,投入不大。还有些教师不认真进行教学工作,备课不充分,讲课不认真,这都反映出部分青年教师应付性的教学工作态度。青年教师进行反思做得也不够。教学反思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总结、反省自己做得不够的,琢磨出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是提高教学能力的很有效的措施。 3.师资培训重“形式”,培训内容无层次 现在学校在青年教师培训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教学能力的,一个就是培训对象不是针对青年教师的。学校安排的培训没有考虑到青年教师的特点,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 现在很流行的一种方式就是,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会颁发一个证书,无关乎你培训表现、出勤等,这就造成某些培训活动只是“走过场”,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甚或部分教师误把培训理解为舒缓教学压力或个人职务晋升的手段,可想而知这样的培训效果会怎样。 4.缺乏有效的青年教师评课激励机制 目前对青年教师的评课除了教学督导团就是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的教育督导对教师的评课、学生对教师的评教和教师之间的相互评课,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教学督导人员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时,只“督”不“导”,过于注重评定(或判定)等级,而不是着眼于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和提高,对教师很少提出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另一个是通过一堂课的讲学比赛来评定等级,其中的等级评定往往带有某种照顾(评职称需要)的主观因素,却没有对教师授课有效的评议和反馈,基本起不到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作用。 5.相关其他现状 :(1)教学方法欠缺,使得教学捉襟见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这样必然严重影响传授知识

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篇一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育教学能手,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一年合格、三年骨干、五年成才。 二、培养对象: 毕业分配到我校,教龄在5年(含5年)以下的教师;职称为初级或见习级的教师。 三、具体要求: 青年教师必须有一名经验丰富、教龄8年以上的老师(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结对指导,并签定指导协议。 (一)指导教师 1、全面关心青年教师成长,教育青年教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2、培养青年教师以下几方面的教学能力: (1)钻研新课标,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 (2)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工整、规范的钢笔和粉笔字); (3)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4)分层辅导学生的能力; (5)命题和分析试卷的能力; (6)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和论文的能力;

(7)运用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的能力。 3、培养青年教师以下几方面的教育管理能力: (1)班级组织管理能力; (2)组织集体活动的能力; (3)主持班会的能力; (4)家访的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与政治思想工作的能力; (6)制订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班级工作的能力; (7)撰写教育论文的能力。 4、指导期以一年为一阶段,为期三年。指导教师要经常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并作好详细的记录。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指导教师可以采取亲自听课的方式,也可以请电教组老师全程摄像,课后请全组老师共同点评。 5、指导资料交教学处编辑整理,由校长确认,记入本人业务档案,作为晋级评职评优、评聘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的依据之一。 (二)青年教师 1、尊敬指导教师,主动交流,努力增强教育管理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2、积极参加进修和教研活动,如听各级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学术讲座等。 3、每周至少听课2节,每学期至少上1节汇报课,写出较规范的教学总结或论文。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

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学校的希望所在。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培养的力度,使他们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使他们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带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任务及目标 1、培养目标是:使培养对象在教育观念、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高知名度。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科研专长,能在本校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逐步使教师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过渡。 2、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是:使其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本校范围内具有指导、带头作用,为高一级骨干教师评选储备人选。 三、具体培养措施 (一)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 科研兴校,必须发挥全校教师的聪明才智,同时确立“因地制宜,业余为主”的原则,推动工作着力点的转变,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自身素质较高而又懂得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新型师资队伍。 1、通过教研组有计划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材料,并做好摘记。 2、每学期在教研组开展教育教学沙龙,做好记录,写好心得,以便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展视野,取长补短,增长见识。

4、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包括上岗培训、教科研培训、新课程改革培训、班主任培训等。 (二)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级、旗级以上各类评优课比赛。 2、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旗级及以上课改观摩课。 3、以教研组为单位,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教改实验课,在组里展开评课,有主评人。 4、新毕业的老师上好汇报课和教研课和精品课,并组织老师进行评课。 5、对于刚毕业的老师,在学校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传帮结带。 (三)加强青年教师教科研水平 1、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沙龙,请有经验的老师谈谈,学习理论专著,展开讨论,撰写心得。 2、在教研组中展开青年教师沙龙活动,青年教师理论学习活动,年长的老师发表观点或意见。 3、每月写好教学反思。 (四)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业务进修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鼓励年轻的老师参加成人高考,进行本科函授,甚至向高层学历进修。 青年教师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以加强师德教育,更新教育思想为中心,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分层次、多渠道,积极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青年教师培养方案 羊尾小学 指导思想:青年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培养跨世纪建设人才的有生力量,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才能使教育充满活力。学校始终把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青年教师的培养本着“严格要求、大胆使用、全面考核”的工作方针进行实施。培养对象: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培养目标:1.以全员提高为目标,以青年教师提高为重点,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着力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2.建设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市区级骨干教师。在现行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继续培养青年教师,力争五年内有5名青年教师成为市区级骨干老师。 主要工作和措施:一、加强学习培训,营造氛围。开展多项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团队”,让自觉学习在校园内蔚然成风,让学习成为教师自觉的内在需要,形成教师自我需要的学习研究之风。1.建立读书制度。增加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在讲究学习成效上下功夫。每周业务学习安排骨干教师作讲座,平时安排教师进阅览室学习,每学期读一本教学专著,在教师中掀起广泛阅读、交流阅读、专题阅读的热潮。2.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继续开展以促进专业化成长为主题的师徒结对活动。根据学校制订的师徒结对有关意见,对五年内青年教师开展各项帮扶听课活动,努力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3.安排多层面培训。结合市区教育局的有关精神,学校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参加高一学历的进修,另一方面,由教导处负责协调好各个层面的师资培训。积极参加市区级教师培训、新上岗老师培训等;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观摩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上课讲学等。二、开展研讨活动,搭建平台。1.以课堂为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学校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师资的培养就要把老师工作的兴奋点聚集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课堂研究。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主要开展以下一些活动: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凡是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锤炼基本功,练好粉笔字,普通话,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骨干教师展示课:每学期骨干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展示课活动。并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由执教老师向其他老师谈上课设计意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师徒结对汇报课:除了上好每周一次的互听课之外,徒弟每学期上好一节汇报课,邀请师傅听课、评课,开展富有实效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青年教师评优课:开展好校级青年教师优质课的评比活动,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能深入研究课堂,同时,认真组织评课活动,和上课教师交流意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随堂课:要求行政值日、考核小组成员加强平时的随堂课的检查调研,督促教师把精力和智慧用在平时的课堂上。2、狠抓课题研究。积极引导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利用学校网站、个人网页、课堂主阵地促进专业化成长。要求全体教师围绕自己参与的课题,根据自身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把课题研究真正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起来,使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三、健全各项制度,提供条件。1、建立师德监督机制,督促教师爱岗敬业。结合“三大”读书活动,继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教师弘扬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高尚师德。另外,通过开展“师德师风”问卷调查等活动,鼓励家长、学生对教师师德进行评价,激励教师自加压力,严格自律,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2、完善各项考核制度,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学校进一步制定并完善考核制度,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评比工作,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实绩等列入考评的重要项目,全面检测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西麓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奖惩条例》的实施,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 “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作为校训,作为百年积淀、深厚而意境深远的精神传承,鞭策着我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为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它包括“师德修养”、“教育理论学习”、“课堂教学”、“课改与科研”、“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基本功训练”等六个方面。在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的过程中,我将继续秉承“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正德”——“端正德行”。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莎士比亚说过:“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优异,外表或内心如何美好,也必须在他的德性的光辉照耀到他人身上发生了热力、再由感受他的热力的人把那热力反射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才能体会到他本身的价值的存在。”我要 努力做到政治上高觉悟、思想上高修养、道德上高标准、身心上高素质,以高尚的人格和品行影响一批批的学生。 发扬“以人为本的厚生精神”,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的品格厚待学生,教书育人。 《礼记?中庸》记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学”,究其意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的做学问。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是老师实践的最好舞台,必须治学严谨,踏实认真,认认真真地备好并上好每一节课。教育理论学习方面,加强继续教育的自觉性,以严肃、朴实的治学精神认真学习,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教学信念,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风格;形成驾驭新课程教学的有效经验、教育智慧;具备校本课程开发的知识和能力;产生个性化的教学故事和案例。课改与科研方面,从密考证,不作臆测之词,不作武断结论,治学不事浮夸。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吃透课改精神,不断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植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探究、反思和理论提升,力求由专业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敏行”即勇于实践,行动快捷,抢抓机遇,善抓机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的大环境使青年教师不再拥有较长的业务、素养的自然成长期,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青年教师不得不尽快地进入状态并得以迅速成长。作为青年教师,必须抓住机会,努力汲取营养。教学是一门艺术”,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尽快掌握教学常规工作的要领,展开对教材、教法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分析,深入领会并具体体现学校优秀教育文化和先进教育思想。同时,要与时俱进,认真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计算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等。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目前正处在专业发展成长的第二阶段一一适应发展期(工作3-5年),我将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制定个人专业发展成长规划,并努力实现: 一、师德修养方面: 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在言行举止方面作好学生的表率。在教学中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向学生学习,师生共同进步”的德育互动的模式。 二、教育教学方面: 第一阶段:自主学习,夯实基础,提升素质 1提高理论学习水平 (1)多看多学相关的书籍刊物,掌握各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深入领悟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真谛,落实新课改理念,注意积累教学经验,养成反思习惯,追求扎实、高效、人文特色浓厚的课堂教学。 (2)重视信息技术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尝试性的改革,以 适应新的教学理念的发展。 (3)提高学历层次,促使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 2、加强基本功训练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公开课,注重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学习评价各环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高课,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