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的历史由来.docx

化橘红的历史由来.docx
化橘红的历史由来.docx

化橘红的历史由来

化橘红又名化州柚、化州仙橘,为芸香料植物化州柚(拉丁名略)的未成熟或近成熟

的干燥外层果皮,中药商品习称化州橘红、毛橘红。主产于广东省化州地区。化橘红一名

始见于清·《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引“《岭南杂记》:化州仙橘,相传仙人罗辨种橘于

石龙之腹,至今犹存,惟此一株,在苏泽堂者为最,清风楼次之,红树又次之。其实非橘,

皮厚肉酸,不中食。其皮厘为五片七片,不可成双,每片真者可值一金。每年所结,循例

具文报明上台,届期督抚差亲随跟同采摘批制,官斯土者,亦不多得。彼土人云,凡近州

始闻谯楼更鼓者,其皮亦佳。故化皮赝者多,真者甚难得。”化橘红的加工,历来是将化

州柚的外层果皮切成角状,五角或七角。加工上有“只用单数,不可成双”的习惯。加工成

七角的毛橘红药材,往往又称为毛七爪。解放前在广东省化州县县城又以李家园和赖家园

出售的化州橘红最有名。化橘红功能化痰,理气,健胃,消食。治胸中痰滞,咳嗽气喘,

呕吐呃逆,饮食积滞。因其功效独特而被列为“十大广药”之一, 1985 年被《中国药典》一部

正式收载。

石龙井是化州重要的历史、文化、自然胜迹。它原是石龙岗

上一个天然的石井,井中有露出地面形似龙首的大石头,故

称石龙。化州开州前因此井而名叫石龙。一千五百年前南北

宋时期,梁置罗州石龙郡,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 年)设州署于石龙岗上。井有石窍下通江底,气激时会发出的鸣声,称龙鸣。州人以龙鸣为吉祥。明清两朝《化州志》载:化州州治有石龙,首蟠庭左,尾注于江。或鸣,其声如鹅,而

洪浩过之,或时吹沙满堂,光润明洁。真天地间一奇也。景泰时,同知杨景者妇孕,而石鸣三日,生子一清,官至宰

相,即文襄公是也。嗣后,或一岁一鸣,二三岁一鸣,州人

以此卜祯祥云。巡方使者,定为春秋二祭以祀之,诚重其灵

也。明崇祯年间(162~)州守赵仕锦以石龙为

灵物,乃凿穴为井,并建亭立碑。入清,有好事的州官为破

化州出将相之地,井平穴废。至民国年()年县长辛煋桥再次开凿,重建石龙亭于石龙井上。是年冬,继任

县长梁庆翔为石龙井竖碑,上刻醴泉不竭四字。解放初,还有石龙井,因建县委楼时,拆石龙亭,石龙井用水泥板封

盖井口铺路。(挖开现在公安局大楼门前左花池下三、四米

可现石龙井真貌)。相传远古罗辩仙人住在石龙岗上为人治

病,种仙橘于石龙井旁,即化州橘红的原始树。此橘为州地

之宝物,祛痰止咳如神,每片一金,所以州地之橘又叫龙橘。

苏泽堂,位于化州署(旧县府、现公安局)的石龙井旁左后

五十步,始建于北宋初,此堂一座三间,为纪念宋代著名文

学家苏东坡、苏辙所建。史载苏东坡被贬,别驾雷州时,曾

在此留步(化州当时是中原到雷州的必经之路)。苏辙,字子由,自号颖滨遗老,眉山人。因得罪当时皇帝,落职知汝州,绍圣丁丑春( 1098 年)贬苏辙雷州安置,移至化州。苏

泽堂建成后,罗辩仙种在石龙井旁的原始之说橘红树在地理

位置上成了苏泽堂门前的两株老橘。后人著书就有了州地丛橘千头,皆从此树分出。苏泽堂门前挂堂额苏泽堂匾和十四字楹联棋对斗天藏老叟,珠垂甘露忆坡公。其中珠垂甘露是描写堂前的橘红景致。

化橘红药用价值的发现是在宋朝。北宋元符元年(1098 年)著名史学家、龙图阁学士范祖禹(化州尊称他为范公),字谆甫,成都华阳人。他高中进士,进入翰林后,和司马光

一道编写《资治通鉴》。范祖禹是北宋重臣范镇侄孙,宰相

吕公著之婿。哲宗十岁继位,由高太后摄政,范祖禹被如召

与秦观、黄庭坚等人修撰《神宗实录》,他先后任过著作郎、

谏议大夫、侍讲(皇帝的文史顾问)、国史院修撰、礼部侍

郎等重要职务。范禹正直不阿,不畏权势,因得罪权臣蔡京,被蔡京等人编织了千条罪状,把他连贬为武安节度使、昭州

别驾,流放永州、贺州、宾州。元符元年(1098 年)移置化州。

范祖禹到化州任官后,住州署西侧苏泽堂。由于长途跋涉,

加之被贬心情郁闷,途中患了严重咳嗽症,整日气喘咳嗽不

止。有一天早上,范公梳洗完毕,习惯把泡好的茶用完,便

到署内空地漫步散心,不知为何,他觉得这天身体特别舒坦,

半个月后,咳嗽基本痊愈,用餐亦觉胃口大开,他感到奇怪,

便问随从李宾,得知这段时间,李宾是从州署的石龙井取水

泡茶的。于是范公亲自到石龙井边考察,只见井中飘浮着许

多小白花。取井水细品味,顿觉有股奇异芳香。抬头看,只

见石龙井旁有两棵似橙柚的树正盛开着白花。他想,井口的

白花是树上掉下的,李宾用井水泡茶,致使我身体好转的,

于时范公从石龙井中取回水,又摘了些小花泡茶品饮。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他的气喘、咳嗽症全好了。为了更清楚了解

这种树的名称、功用,范公访问了州地乡民,查阅不少有关

南方植物类书籍和对此树作了详细研究,终于弄清了这是化

州橘红树。而后,范公又将橘红花、果送给一些咳嗽、水土

不适的人泡茶服用,收到了化痰止咳,健胃行气的功效。于

是,每年不断的把橘红花和橘红寄往京城的亲朋好友。自始,橘红化痰止咳的神奇功效,在京城和民间广为流传。

化橘红成为朝廷贡品是在明朝。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名将相、诗人、书法家、围棋宗师、民族

英雄杨一清于景泰五年十二月初六出生在石龙井旁的化州州

署。杨一清,化州城人,自小在化州长大,十一岁被推荐到

翰林院读书。其一生大部分时间和功绩都在朝廷和西北,

官居华盖殿大学士、两任内阁首辅(宰相),是明代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中枢重臣,位列三公(太师、太傅、

太保为之三公,正一品)。杨一清对化州有着特殊的感情,

石淙是他永恒又温馨的心结。杨一清到朝廷后,更加明白

石龙鸣,圣人出的原由,为表明不忘自己出生时化州州署

石龙井鸣三日之恩,因石龙避讳龙字而取之谐音石淙,把石淙作为自己的别号。一清给皇帝上奏章写议表落款都

是石淙杨一清。其著述称作石淙类稿,其居为石淙精舍。史料记载,正德三年三月至正德五年四月这段时间,一清归

化(化州)。据《左柱国杨一清》载:杨一清总制三镇军务,寻进右都御史,因刘瑾诬告一清昌破边费下锦衣狱,在

大学士李东阳、王鏊解救下,被罚米六百石归里。一清归化

(化州)后无官,和州民一道,修堰塘、建桥梁、筑化城,

不思归伍。后因安化王置番边反,山陕复乱。武宗下诏书召

杨一清回朝统制军务,与总兵官神英西讨,杨一清于正德五年五月再次离开化州。临行时,杨一清挚友、南山寺的

通慧和尚送了一些橘红给一清,州官与州民把其送到十里之

外。到了西北,作为南方人的杨一清短时间适应不了西北气

候环境,感冒以后得了严重的咳嗽,吃什么药都不管用,反

使其咳嗽加重。此时,他才想起临行时通慧和尚送的橘红,

于是切了两片泡水喝。一茶饭时间,不知不觉杨一清的咳嗽

几乎好了,真是神奇。自始,杨一清常叫家乡人寄橘红到西

北,凡西北将士有咳嗽或肠胃不适者,切橘红片给他泡水喝,

都很灵验。因此,在西北地区都称橘红为神果,人们就有橘红过了长江、秦岭药效才灵验的说法。杨一清回朝廷后,

把橘红治咳嗽的妙用直接推荐给朝廷。从正德八年开始,橘

红正式成为朝廷贡品,药性与功效《本草纲目》有载。化州

橘红治咳嗽、哮喘的神奇功效在杨一清的推广和传播下,朝

廷和西北以及全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化州橘红为人类

造一分福田。化州橘红能成为朝廷贡品,杨一清起到了决定

性的作用。

明清两朝,化州官府每年到了收获季节都要挑选上好的橘红,

按质按量向朝廷进贡。橘红从开花到结果,官府派兵守护,

亲信点果数,逐一编号,且有脱落,须拿到官府注销。

然后每年收获季节按例上贡朝廷。清光绪版《化州志》记载:化州橘红治痰症如神,每片真者可值一金,每年结实,循

例报明上官,至期采摘批制,即官斯土者亦不易得。因此,

不论官宦、商贾、文人学士凡入州地者,无不以获得一、两

颗化州橘红为幸事。

由于明清两代朝廷和社会各阶层对化橘红的大量需求,化州

赖园和李园从石龙井旁、苏泽堂门前的两棵老橘红树嫁接株

苗,在宝山的东侧和西边种植优质橘红,大力发展橘红产业。

每到橘花盛开的季节,满城飘香,令人心旷神怡;到硕果挂满

枝头时,满山翠绿一片,令满城生辉,景色迷人。宝山也因此

获得宝山积翠的美名,成为化州八景之一。现在化州

已被国家授抒中国化橘红之乡,获国家地理保护品种标志。

石龙岗上的石龙井、苏泽堂与化橘红都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

与石龙井、苏泽堂有关的中国古代名人范祖禹、杨一清都为

化橘红药效的传播与推广,使化橘红成为朝廷贡品,造福人

类。根据史实,石龙井、苏泽堂都可为是化橘红的发源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