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试题

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试题
复旦大学经济学基础试题

复旦大学

2002年经济学院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膨胀

C.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物品生产下降

2.按照蛛网原理,若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均为直线,则收敛型摆动的条件是()

A.供给曲线的斜率大于需求曲线的斜率

B.供给曲线的斜率小于需求曲线的斜率

C.供给曲线的斜率等于需求曲线的斜率

D.以上都不正确。(此处斜率值均指其绝对值)

3.正常物品价格上升导致需求最减少的原因在于()

A.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B.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增加,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C.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减少

D.替代效应使需求量减少,收入效应使需求量增加

4.如果政府大力提倡用先进的机器来替代劳动,这将导致()

A.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B.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C.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D.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厂商的产量是500单位,总收益是500美元,总成本是800美元,总不变成本是200美元,边际成本是1美元,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他应该()

A.增加产量

B.停止生产

C.减少产量

D.以上任一个措施都采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

2.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3.为什么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导致垄断竞争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

4.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会破坏市场的有效性而导致市场失灵。

5.ppp(一价定律)

三、计算题(15)

一消费者喜好葡萄酒,其需求函数为Q=0.02m-2p,m=7500 p=30,后来价格上涨为40。其对葡萄酒的购买量变化情况如何?其中收入效应多少,替代交效应多少?

四、问答题(2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哪些内容?在当代条件下如何发展创新?

答案部分

复旦大学

2002年经济学院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二、1.C.2.A.3.C.4.D.5.B

二、答题

1.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

答:(1在润形成之前,商品按照价值卖出。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这种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和平均利润构成的价格就是生产价格。

(2)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的形成为前提的。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3)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已经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2.规模报酬递增、不变、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要素报酬递增不变递减在何区别,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吗?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化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产量的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可能也会同时面临报酬递减现象。

3.为什么在商品弹性较高时会导致垄断竞争厂商实行非价格竞争?

答:(1)垄断竞争厂商的产品之间有较大的替代性,因而其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需求曲线接近于水平线。当垄断竞争厂商提高价格时,如其他厂商不跟着提价,他的销售市场会缩小,使利润反而减少;反之,当

垄断竞争厂商降价时,其他厂商也跟着降价,他的销售量只会稍有增加,因此,垄断竞争厂商之间一般不愿意进行价格竞争,而宁可进行非价格竞争。

(2)非价格竞争手段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改善或增加产品性能,增加花色品种、改进装潢,缩短交货期限,提高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质量,扩大产品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等等。总之,就是设法在消费者心目中与其他同类产品造成产品差别。非价格竞争的内容要比价格竞争广泛和复杂得多,在采用非价格竞争中,在取得效果与采取行动之间有一个时滞,不会迅速收到效果,作用也不太猛烈,竞争对手对这种竞争方式也不宜觉察到。因此,一个企业一旦通过非价格竞争取得一定效果,其对手就很难再回复到原有的市场份额,要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更多资金。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消费多样化的发展,还由于政府对价格竞争的可能干预,非价格竞争越来越受到重视。

4.举例说明不对称会导致市场失灵。

答:(1)信息不对称指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非对称信息。

(2)以旧车市场买卖为例。假定有一批旧车要卖,同时有一批要买这些数量的车的购买者。旧车中有一半是优质车,一半是劣质车。设优质车主索价200元,劣质车主索价100元。再假定买主对优质车愿支付24 0元,对劣质车愿支付120元。如果信息是完全的,即买主知道哪些车是优质的,哪些是劣质的,则优质车会在200-240元之间成交,劣质车会100-120元之间成交。但买主事实上无法凭观察判断旧车质量。旧车主会隐瞒劣质车的问题,搞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买主只知道劣质车优质车所占比重各半,但不知每一辆车究竟是优质还是劣质车。于是,他们的出价至多是120× +240× =180元。然而这样一来,优质车就不会以此价卖出。如果买主知道只能买到劣质车,则成交价格只能在100-120元之间,从而优质车被逐出市场,市场运转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可再举一例。在保险市场上,如果保险公司和投保客户双方的信息是充分的,则根据大数法则所订费率足以保证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转。问题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信息不可能充分掌握。拿健康医疗保险来说,哪些人身体好,哪些人身体差,保险公司无法充分了解。结果是身体差的人投保最多。事后保险公司才了解到实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预期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这迫使保险公司按“最坏情况”的估计来制订保险

费率,但这样会使费率上升会使身体好的人不愿参加保险。尽管他们有获得保障的需求,但市场无法给他们提供保险。保险市场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5.ppp(一价定律)

答:(1)一价定律的基本内容

一价定律是关于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国际商品价格决定规律的一种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若不考虑交易成本等因素,一价定律成立,表现为:以同一货币衡量的不同国家的某种可贸易商品的价格应是一致的,即(e为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

(2)一价定律的成立的条件

①国际市场处地自由贸易状态。即商品劳务等要素可在各国市场之间自由流动。这为国际商品和劳务市场上的套利活动打下基础。

②假定外汇市场上只存在经常账户的交易,不考虑资本流动问题。即只考虑商品和劳务的国际间交换对国际货币市场的资金流动的影响。

③假定不同地区的商品是同质的,这也同样是商品劳务能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动的条件之一。

④假定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状态,即价格能随供求的变化灵活地进行调整。不存在任何价格上的粘性。价格的灵活调整为套利者在不同国家采取套利策略奠定了基础。

三、算题

一消费者喜好葡萄酒,其需求函数为Q=0.02m-2p,m=7500 p=30,后来价格上涨为40。其对葡萄酒的购买量变化情况如何?其中收入效应多少,替代交效应多少?

解:(1)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函数为Q=0.02m-2P,当m=7500,P=30时,

其需求量价格上涨为时,其需求量:

所以其对葡萄酒的购买量减少了20个单位。

(2)当时,为能支付得起后来的消费量,则需要变动的收入量

因此,要保持购买力不变,所必需的收入水平应是:

所以

因此替代效应为:

收入效应为:

四、问答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哪些内容?在当代条件下如何发展创新?

答:(1)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即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价值的实质是抽象劳动的凝结。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载体。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可能成为商品。在这里马克思并未否定使用价值在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马克思还认为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的市场价格会受到市场供求相互作用的影响而上下波动。显然马克思也没有否定供给与需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不仅有质的规定性而且有量的规定性。商品的价值实体是处于凝结状态的抽象劳动。商品交换表面上是物与物的交换,但背后却体现了物的外壳掩盖下的利益关系的交换,而交换必然要求量和质的等同。劳动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而决定商品劳动价值量的劳动时间又必须是社会范围内一定阶段的平均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整个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正是从劳动价值论这一基础出发,区分了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而这乃是一切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不愿承认和企图回避、否认的。因为一旦承认了劳动价值论,就必须承认马克思经济学的整个体系。

(2)代和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已有很大不同。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当时创造价值的劳动主要是直接生产过程的体力劳动,资本家获取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产业工人的剩余劳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生产力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发展引起生产力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生产越来越具有大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特点。与此同时,生产劳动的形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技进步、经营管理、信息咨询等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脑力劳动在生产劳动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都远远超过了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所能够论及的范围。从我国当前情况看,我们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年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很大差别。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急需在理论上加以说明的问题。比如,如何看待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如何看待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如何看待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如何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等等。时代的发展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根据新的实践,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使其不断吸收鲜活的时代内容,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创新和发展中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应着重把握的两个问题

①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引起的劳动、价值、价值规律的新发展、新变化。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本内容,是各种经济资源愈益大量地跨越国界而在全球范围流动和配置。这意味着当今世界人类抽象劳动的社会化程度更高了,社会劳动越来越超越国家界限而具有国际性,价值更大量地体现为国际价值,价值规律更多地在国际范围的生产和交换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愈益融合,国际价值与国别价值适用范围的界限愈益淡化,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耗费的劳动多于世界平均必要劳动的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不能体现为社会价值,即使在国内市场上也越来越不被承认为社会必要劳动,不能实现其价值。我们要积极适应劳动、价值、价值规律作用的新变化和新发展,努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充分重视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者的劳动,建立健全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当今时代,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工作者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他们的劳动及其所创造的价

值,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并得到相应的回报。只有这样,才能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制度环境,真正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促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应对人才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从来就不惧怕任何批评和挑战,也随时准备吸纳新的科学思想以充实发展自己。均衡论和效用论的传入给马克思主义带来了冲击和挑战,使一些人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则以其严密的逻辑性和强有力的思辨性证明了自身的科学性。我们不应对任何一种理论采取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而应通过学习去透彻地认识。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