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菌酶试验综合型实验(实验报告定稿)讲解

溶菌酶试验综合型实验(实验报告定稿)讲解
溶菌酶试验综合型实验(实验报告定稿)讲解

第1章引言

生化技术重要理论

蛋白质提取分离技术

以蛋白质和结构与功能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现象,已经成为现代生物学发展的主要方向,研究蛋白质,首先要得到高度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目的物质。蛋白质的制备工作涉及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方面知识,但基本原理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得用混合物中几个组分分配率的差别,把它们分配到可用机械方法分离的两个或几个物相中,如盐析,有机溶剂提取,层析和结晶等;二是将混合物置于单一物相中,通过物理力场的作用使各组分分配于来同区域而达到分离目的,如电泳,超速离心,超滤等。在所有这些方法的应用中必须注意保存生物大分子的完整性,防止酸、硷、高温,剧烈机械作用而导致所提物质生物活性的丧失。蛋白质的制备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选择材料和预处理,细胞的破碎及细胞器的分离,提取和纯化,浓细、干燥和保存。

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都可做为制备蛋白质的原材料,所选用的材料主要依据实验目的来确定。对于微生物,应注意它的生长期,在微生物的对数生长期,酶和核酸的含量较高,可以获得高产量,以微生物为材料时有两种情况:(1)得用微生物菌体分泌到培养基中的代谢产物和胞外酶等;(2)利用菌体含有的生化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和胞内酶等。植物材料必须经过去壳,脱脂并注意植物品种和生长发育状况不同,其中所含生物大分子的量变化很大,另外与季节性关系密切。对动物组织,必须选择有效成份含量丰富的脏器组织为原材料,先进行绞碎、脱脂等处理。另外,对预处理好的材料,若不立即进行实验,应冷冻保存,对于易分解的生物大分子应选用新鲜材料制备。

1.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1.1蛋白质(包括酶)的提取

大部分蛋白质都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碱溶液,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则溶于乙醇、丙酮、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因些,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及酶。

1.1.1水溶液提取法

稀盐和缓冲系统的水溶液对蛋白质稳定性好、溶解度大、是提取蛋白质最常用的溶剂,通常用量是原材料体积的1-5倍,提取时需要均匀的搅拌,以利于蛋白质的溶解。提取的温度要视有效成份性质而定。一方面,多数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温度高利于溶解,缩短提取时间。但另一方面,温度升高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因此,基于这一点考虑提取蛋白质和酶时一般采用低温(5度以下)操作。为了避免蛋白质提以过程中的降解,可加入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如二异丙基氟磷酸,碘乙酸等)。

下面着重讨论提取液的pH值和盐浓度的选择。

(1) pH值

蛋白质,酶是具有等电点的两性电解质,提取液的pH值应选择在偏离等电点两侧的pH 范围内。用稀酸或稀碱提取时,应防止过酸或过碱而引起蛋白质可解离基团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蛋白质构象的不可逆变化,一般来说,碱性蛋白质用偏酸性的提取液提取,而酸性蛋白质用偏碱性的提取液。

(2) 盐浓度

稀浓度可促进蛋白质的溶,称为盐溶作用。同时稀盐溶液因盐离子与蛋白质部分结合,具有保护蛋白质不易变性的优点,因此在提取液中加入少量NaCl等中性盐,一般以0.15摩尔。升浓度为宜。缓冲液常采用0.02-0.05M磷酸盐和碳酸盐等渗盐溶液。

1.1.2有机溶剂提取法

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非极性侧链较多的蛋白质和酶,不溶于水、稀盐溶液、稀酸或稀碱中,可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它们具的一定的亲水性,还有较强的亲脂性、是理想的提脂蛋白的提取液。但必须在低温下操作。丁醇提取法对提取一些与脂质结合紧密的蛋白质和酶特别优越,一是因为丁醇亲脂性强,特别是溶解磷脂的能力强;二是丁醇兼具亲水性,在溶解度范围内不会引起酶的变性失活。另外,丁醇提取法的pH及温度选择范围较广,也适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材料。

1.2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很多,主要有:

1.2 .1. 根据蛋白质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方法

1.2.1.1蛋白质的盐析

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一般在低盐浓度下随着盐浓度升高,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此称盐溶;当盐浓度继续升高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不同程度下降并先后析出,这种现象称盐析,将大量盐加到蛋白质溶液中,高浓度的盐离子(如硫酸铵的SO4和NH4)有很强的水化力,可夺取蛋白质分子的水化层,使之“失水”,于是蛋白质胶粒凝结并沉淀析出。盐析时若溶液pH在蛋白质等电点则效果更好。由于各种蛋白质分子颗粒大小、亲水程度不同,故盐析所需的盐浓度也不一样,因此调节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中性盐浓度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

影响盐析的因素有:(1)温度:除对温度敏感的蛋白质在低温(4度)操作外,一般可在室温中进行。一般温度低蛋白质溶介度降低。但有的蛋白质(如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清蛋白)在较高的温度(25度)比0度时溶解度低,更容易盐析。(2)pH值:大多数蛋白质在等电点时在浓盐溶液中的溶介度最低。(3)蛋白质浓度:蛋白质浓度高时,欲分离的蛋白质常常夹杂着其他蛋白质地一起沉淀出来(共沉现象)。因此在盐析前血清要加等量生理盐水稀释,使蛋白质含量在2.5-3.0%。

蛋白质盐析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等。其中应用最多的硫酸铵,它的优点是温度系数小而溶解度大(25度时饱和溶液为4.1M,即767克/升;0度时饱和溶解度为3.9M,即676克/升),在这一溶解度范围内,许多蛋白质和酶都可以盐析出来;另外硫酸铵分段盐析效果也比其他盐好,不易引起蛋白质变性。硫酸铵溶液的pH常在4.5-5.5之间,当用其他pH值进行盐析时,需用硫酸或氨水调节。

蛋白质在用盐析沉淀分离后,需要将蛋白质中的盐除去,常用的办法是透析,即把蛋白质溶液装入秀析袋内(常用的是玻璃纸),用缓冲液进行透析,并不断的更换缓冲液,因透析所需时间较长,所以最好在低温中进行。此外也可用葡萄糖凝胶G-25或G-50过柱的办法除盐,所用的时间就比较短。

1.2.1.2 等电点沉淀法

蛋白质在静电状态时颗粒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因而溶解度也最小,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有差别,可利用调节溶液的pH达到某一蛋白质的等电点使之沉淀,但此法很少单独使用,可与盐析法结合用。

1.2.1.3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

用与水可混溶的有机溶剂,甲醇,乙醇或丙酮,可使多数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并析出,此法分辨力比盐析高,但蛋白质较易变性,应在低温下进行。

1.2.2 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的差别的分离方法

1.2.2.1 透析与超滤

透析法是利用半透膜将分子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开。

超滤法是利用高压力或离心力,强使水和其他小的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白质留在膜上,可选择不同孔径的膜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

1.2.2.2 凝胶过滤法

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这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柱中最常用的填充材料是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el)和琼脂糖凝胶(agarose gel)。

1.2.3根据蛋白质带电性质进行分离

蛋白质在不同pH环境中带电性质和电荷数量不同,可将其分开。

1.2.3.1电泳法

各种蛋白质在同一pH条件下,因分子量和电荷数量不同而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而得以分开。值得重视的是等电聚焦电泳,这是利用一种两性电解质作为载体,电泳时两性电解质形成一个由正极到负极逐渐增加的pH梯度,当带一定电荷的蛋白质在其中泳动时,到达各自等电点的pH位置就停止,此法可用于分析和制备各种蛋白质。

1.2.3.2 离子交换层析法

离子交换剂有阳离子交换剂(如:羧甲基纤维素;CM-纤维素)和阴离子交换剂(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DEAE?FONT FACE="宋体" LANG="ZH-CN">纤维素),当被分离的蛋白质溶液流经离子交换层析柱时,带有与离子交换剂相反电荷的蛋白质被吸附在离子交换剂上,随后用改变pH或离子强度办法将吸附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1.2.4 根据配体特异性的分离方法-亲和色谱法

亲和层析法(aflinity chromatography)是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它经常只需经过一步处理即可使某种待提纯的蛋白质从很复杂的蛋白质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而且纯度很高。这种方法是根据某些蛋白质与另一种称为配体(Ligand)的分子能特异而非共价地结合。其基本原理:蛋白质在组织或细胞中是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每种类型的细胞都含有上千种不同的蛋白质,因此蛋白质的分离(Separation),提纯(Purification)和鉴定(Characterization)是生物化学中的重要的一部分,至今还没的单独或一套现成的方法能移把任何一种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蛋白质中提取出来,因此往往采取几种方法联合使用。

1.3细胞的破碎

1.3.1 高速组织捣碎:将材料配成稀糊状液,放置于筒内约1/3体积,盖紧筒盖,将调速器先拨至最慢处,开动开关后,逐步加速至所需速度。此法适用于动物内脏组织、植物肉质种子等。

1.3.2玻璃匀浆器匀浆:先将剪碎的组织置于管中,再套入研杆来回研磨,上下移动,即可将细胞研碎,此法细胞破碎程度比高速组织捣碎机为高,适用于量少和动物脏器组织。

1.3.3超声波处理法:用一定功率的超声波处理细胞悬液,使细胞急剧震荡破裂,此法多适用于微生物材料,用大肠杆菌制备各种酶,常选用50-100毫克菌体/毫升浓度,在1KG至10KG频率下处理10-15分钟,此法的缺点是在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对超声波敏感和核酸应慎用。

1.3.4反复冻融法:将细胞在-20度以下冰冻,室温融解,反复几次,由于细胞内冰粒形成和剩余细胞液的盐浓度增高引起溶胀,使细胞结构破碎。

1.3.5 化学处理法:有些动物细胞,例如肿瘤细胞可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去氧胆酸钠等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壁较厚,可采用溶菌酶处理效果更好。

无论用哪一种方法破碎组织细胞,都会使细胞内蛋白质或核酸水解酶释放到溶液中,使大分子生物降解,导致天然物质量的减少,加入二异丙基氟磷酸(DFP)可以抑制或减慢自溶作用;加入碘乙酸可以抑制那些活性中心需要有疏基的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加入苯甲磺酰氟化物(PMSF)也能清除蛋白水解酥活力,但不是全部,还可通过选择pH、温度或离子强度等,使这些条件都要适合于目的物质的提取。

1.4浓缩、干燥及保存

1.4.1 样品的浓缩

生物大分子在制备过程中由于过柱纯化而样品变得很稀,为了保存和鉴定的目的,往往需要进行浓缩。常用的浓缩方法的:

燥和真空干燥。真空干燥适用于不耐高温,易于氧化物质的干燥和保存,整个装置包括干燥器、冷凝器及真空干燥原理外,同时增加了温度因素。在相同压力下,水蒸汽压随温度下降而下降,故在低温低压下,冰很易升华为气体。操作时一般先将待干燥的液体冷冻到冰点以下使之变成固体,然

后在低温低压下将溶剂变成气体而除去。此法干后的产品具有疏松、溶解度好、保持天然结构等优点,适用于各类生物大分子的干燥保存。

1.4.3贮存

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与保存方法的很大关系。干燥的制品一般比较稳定,在低温情况下其活性可在数日甚至数年无明显变化,贮藏要求简单,只要将干燥的样品置于干燥器内(内装有干燥剂)密封,保持0-4度冰箱即可,液态贮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4.3.1.样品不能太稀,必须浓缩到一定浓度才能封装贮藏,样品太稀易使生物大分子变性。

1.4.3.

2.一般需加入防腐剂和稳定剂,常用的防腐剂有甲苯、苯甲酸、氯仿、百里酚等。蛋白质和酶常用的稳定剂有硫酸铵糊、蔗糖、甘油等,如酶也可加入底物和辅酶以提高其稳定性。此外,钙、锌、硼酸等溶液对某些酶也有一定保护作用。核酸大分子一般保存在氯化钠或柠檬酸钠的标准缓冲液中。

1.4.3.3.贮藏温度要求低,大多数在0度左右冰箱保存,有的则要求更低,应视不同物质而定。

2.柱层析技术

2.1概述

柱层析技术也称柱色谱技术。一根柱子里先填充不溶性基质形成固定相,将蛋白质混合样品加到柱子上后用特别的溶剂洗脱,溶剂组成流动相。在样品从柱子上洗脱下来的过程中,根据蛋白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向和流动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将不同蛋白组分逐一分离。

根据填充基质和样品分配交换原理不同,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蛋白质的经典层析技术。

在利用柱层析技术分离提取蛋白质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流程。

2.1.1 柱层析操作方法的选择

目前,柱色谱分离的操作方式,主要包括常压分离、减压分离和加压分离3种模式。常压分离是最简单的分离模式方便、简单,但是洗脱时间长。减压分离尽管能节省填料的使用量,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填料会使溶剂挥发,并且有时在柱子外面会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易分解的化合物也难以得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或真空泵抽气。加压分离可以加快淋洗剂的流动速度,缩短样品的洗脱时间,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液更快洗脱。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等。

2.1.2 柱子规格的选择

市场上有各种规格的柱层析分离柱。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分离就好。目前市场上的柱子,其径高比一般在1: 5~10范围,在实际使用时,填料量一般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含量进行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的分离度较大,就可以减少填料量,使用内径相对较小的柱子(如2 cm × 20 cm的柱子) ;如果Rf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增加填料量,比如用 3 cm内径的柱子。

2.1.3 装柱

柱层析色谱柱的填装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柱子底端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否则会被淋洗剂带到淋洗液中,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的阀门。干法和湿法装柱没什么实质性差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有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流速太慢) ,并且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流动。同时柱中不能有大气泡,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因为只要加压气泡就可消失。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开裂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报废。

2.1.4 溶剂的选择

选择一个合适的溶剂系统是柱层析分离的关键。在选用柱层析洗脱剂时首先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溶解性( Solubil2ity)、亲合性(Affinity)和分离度(Res oluti on)。溶剂应选择价廉、安全、环保的,可以考虑石油醚、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乙醚、甲醇和正己烷等等。但正己烷价格较高,乙醚很易挥发,二氯甲烷和甲醇与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易使柱子产生气泡。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要依不同需要选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们进行的是痕量分析,淋洗剂的纯度必须关注,一般使用农药残留级或HPLC级的,如果是分析纯的必须进行精制。同时溶剂在过柱后最好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

2.1.5 上样

用少量的溶剂溶解样品加样,加完后将底端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解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 cm) ,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很多样品在上柱前粘性较大,上样后在柱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填料对样品的吸附饱和所致。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比如DMF,DMSO等)又不能上柱,这样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

2.1.6 淋洗液的收集和浓缩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柱层析后的淋洗液,由于使用了较多的溶剂,必须进行浓缩,如果待测物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最好使用常压挥发溶剂,否则易导致检测结果偏低。

2.2 离子交换层析

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简称为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1848年,Thompson等人在研究土壤碱性物质交换过程中发现离子交换现象。本世纪40年代,出现了具有稳定交换特性的聚苯乙烯离子交换树脂。50年代,离子交换层析进入生物化学领域,应用于氨基酸的分析。目前离子交换层析仍是生物化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层析方法,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生化物质如氨基酸、蛋白、糖类、核苷酸等的分离纯化。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葡聚糖和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层析中,基质是由带有电荷的树脂或纤维素组成。带有正电荷的称之阴离子交换树脂;而带有负电荷的称之阳离子树脂。离子交换层析同样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由于蛋白质也有等电点,当蛋白质处于不同的pH条件下,其带电状况也不同。阴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所以这类蛋白质被留在柱子上,然后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浓度等措施,将吸附在柱子上的蛋白质洗脱下来。结合较弱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反之阳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的蛋白可以通过逐步增加洗脱液中的盐浓度或是提高洗脱液的pH值洗脱下来。

2.2.1. 预处理及装柱:对于离子交换纤维素要用流水洗去少量碎的不易沉淀的颗粒,以保证有较好的均匀度,对于已溶胀好的产品则不必经这一步骤。溶胀的交换剂使用前要用稀酸或稀碱处理,使之成为带H+或OH-的交换剂型。阴离子交换剂常用“碱-酸-碱”处理,使最终转为-OH-型或盐型交换剂;对于阳离子交换剂则用“酸-碱-酸”处理,使最终转为-H-型交换剂。洗涤好的纤维素使用前必须平衡至所需的pH和离子强度。已平衡的交换剂在装柱前还要减压除气泡。为了避免颗粒大小不等的交换剂在自然沉降时分层,要适当加压装柱,同时使柱床压紧,减少死体积,有利于分辨率的提高。柱子装好后再用起始缓冲液淋洗,直至达到充分平衡方可使用。

2.2.2. 加样与洗脱加样:层析所用的样品应与起始缓冲液有相同的pH和离子强度,所选定的pH值应落在交换剂与被结合物有相反电荷的范围,同时要注意离子强度应低,可用透析、凝胶过滤或稀释法达此目的。样品中的不溶物应在透析后或凝胶过滤前,以离心法除去。为了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上样量要适当,不要超过柱的负荷能力。柱的负荷能力可用交换容量来推算,通常上样量为交换剂交换总量的1%-5%。

洗脱:已结合样品的离子交换前,可通过改变溶液的pH或改变离子强度的方法将结合物洗脱,也可同时改变pH与离子强度。为了使复杂的组份分离完全,往往需要逐步改变pH或离子强度,其中最简单的方法是阶段洗脱法,即分次将不同pH与离子强度的溶液加入,使不同成分逐步洗脱。由于这种洗脱pH与离子强度的变化大,使许多洗脱体积相近的成分同时洗脱,纯度较差,不适宜精细的分离。最好的洗脱方法是连续梯度洗脱,两个容器放于同一水平上,第一个容器盛有一定pH 的缓冲液,第二个容器含有高盐浓度或不同pH的缓冲液,两容器连通,第一个容器与柱相连,当溶液由第一容器流入柱时,第二容器中的溶液就会自动来补充,经搅拌与第一容器的溶液相混合,这样流入柱中的缓冲液的洗脱能力即成梯度变化。第一容器中任何时间的浓度都可用下式进行计算:C=C2-(C2-C1)(1-V)A2/A1

式中A1、A2分别代表两容器的截面积:C1、C2分别表示容器中溶液的浓度;V为流出体积对总体积之比。当A1=A2时为线性梯度,当A1>A2时为凹形梯度,A1>A2时为凸形梯度。

洗脱时应满足以下要求:①洗脱液体积应足够大,一般要几十倍于床体积,从而使分离的各峰不致于太拥挤。②梯度的上限要足够高,使紧密吸附的物质能被洗脱下来。③梯度不要上升太快,要恰好使移动的区带在快到柱末端时达到解吸状态。目的物的过早解吸,会引起区带扩散;而目的物的过晚解吸会使峰形过宽。

2.2.

3. 洗脱馏份的分析按一定体积(5-10ml/管)收集的洗脱液可逐管进行测定,得到层析图谱。依实验目的的不同,可采用适宜的检测方法(生物活性测定、免疫学测定等)确定图谱中目的物的位置,并回收目的物。

2.2.4. 离子交换剂的再生与保存离子交换剂可在柱上再生。如离子交换纤维素可用2mol/:NaCl 淋洗柱,若有强吸附物则可用0.1mol/LNaOH洗柱;若有脂溶性物质则可用非离子型去污剂洗柱后再生,也可用乙醇洗涤,其顺序为:0.5mol/LNaOH-水-乙醇-水-20%NaOH-水。保存离子交换剂时要加防腐剂。对阴离子交换剂宜用0.002%氯已定(洗必泰),阳离子交换剂可用乙基硫柳汞(0.005%)。有些产品建立用0.02%叠氮钠。

2.2.5. 离子交换层析的应用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已广泛用于各学科领域。在生物化学及临床生化检验中主要用于分离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也可用于分离核酸、核苷酸及其它带电荷的生物分子。

2.3 凝胶过滤

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又称排阻层析或分子筛方法,主要是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形状,即蛋白质的质量进行分离和纯化。层析柱中的填料是某些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物质,多是交联的聚糖(如葡聚糖或琼脂糖)类物质,使蛋白质混合物中的物质按分子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

也叫做分子排阻层析(molecular-exclusion chromatography)。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作基质,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一般是大分子先流出来,小分子后流出来。

凝胶过滤层析也称分子筛层析、排阻层析。是利用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的分子筛作用,根据被分离物质的分子大小不同来进行分离。层析柱中的填料是某些惰性的多孔网状结构物质,多是交联的聚糖(如葡聚糖或琼脂糖)类物质,小分子物质能进入其内部,流下来速度慢,而大分子物质却被排除在外部,下来的速度快,当一混合溶液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溶液中的物质就按不同分子量筛分开了。

它的突出优点是层析所用的凝胶属于惰性载体,不带电荷,吸附力弱,操作条件比较温和,可在相当广的温度范围下进行,不需要有机溶剂,并且对分离成分理化性质的保持有独到之处。对于高分子物质有很好的分离效果。

2.3.1. 凝胶的选择根据实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型号的凝胶。如果实验目的是将样品中的大分子物质和小分子物质分开,由于它们在分配系数上有显著差异,这种分离又称组别分离,一般可选用SephadexG-25和G-50,对于小肽和低分子量的物质(1000-5000)的脱盐可使用SephadexG-10,G-15及Bio-Gel-p-2或4.如果实验目的是将样品中一些分子量比较近似的物质进行分离,这种分离又叫分级分离。一般选用排阻限度略大于样品中最高分子量物质的凝胶,层析过程中这些物质都能不同程度地深入到凝胶内部,由于Kd不同,最后得到分离。

2.3.2. 柱的直径与长度根据经验,组别分离时,大多采用2-30cm长的层析柱,分级分离时,一般需要100cm左右长的层析柱,其直径在1-5cm范围内,小于1cm产生管壁效应,大于5cm则稀释现象严重。长度L与直径D的比值L/D一般宜在7-10之间,但对移动慢的物质宜在30-40之间。

2.3.3. 凝胶柱的制备凝胶型号选定后,将干胶颗粒悬浮于5-10倍量的蒸馏水或洗脱液中充分溶胀,溶胀之后将极细的小颗粒倾泻出去。自然溶胀费时较长,加热可使溶胀加速,即在沸水浴中将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系统和网络协议部分)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实验一:主被叫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移动台主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2、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号码为空号时的信令流程。 3、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关机或处于忙状态时的信令流程。 4、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的信令流程。 5、掌握移动台被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6、掌握通话结束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 7、了解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时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 二、实验仪器 1、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 2、台式计算机一台; 3、小交换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处于开机空闲状态的移动台要建立与另一用户的通信,在用户看来只要输入被叫号码,再按发送键,移动台就开始启动程序直到电话拨通。实际上,移动台和网络要经许多步骤才能将呼叫建立起来。以移动台和移动台进行通信为例,就包括主叫移动台和主叫MSC建立信令链接、主叫MSC通过被叫电话号码对被叫用户进行选路,即寻找被叫所处的MSC、被叫MSC寻呼被叫MS并建立信令连接过程等三个过程。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主叫时MS和MSC之间的信令过程、以及为了完成通话连接,主叫MSC和被叫MSC之间的信令过程(即七号信令中的部分消息)。 四、实验内容 1、记录正常呼叫的过程中,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2、记录被叫关机时,移动台主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3、记录被叫振铃后无应答时,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4、记录被叫号码无效时,移动台主叫的信令流程 5、记录通话结束后,呼叫链路释放的信令流程 五、实验步骤 主叫实验: 1、通过串行口将实验箱和电脑连接,给实验箱上电。将与实验箱相连的电脑上的学生平台程序打开。在主界面上双击“主叫实验”图标,进入此实验界面。 2、点击“初始化”键,看到消息框中出现“初始化”完成。再点击“开机”键,从而使移动台处于开机状态。

体育保健实验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活动观察计算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对人体一日需热量进行测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应用由直接或间接测热法所取得的人体各项热能消耗的数据,计算其实际活动的热能消耗,详细观察记录人体一天(24h)中,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min计),然后归类相加,将全天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相加,再乘以体重或体表面积,即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在此基础上再加上l 0%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热能,就是人体一天的需热量。 三、实验器材 人体各项活动热能消耗数据表格资料,计算工具。 四、实验步骤 (一)查找各项活动或动作的单位热能消耗值(KJ/m2/min、Kcal/m2/min)。(1 Kcal=4.184 KJ)(二)记录人体一天身体各项活动内容的名称及其所占用的时间,计算各项活动或动作的热能消耗值,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 (三)合计1日(1440 min)单位体表面积消耗的热量D (KJ/m2、Kcal/m2)。 (四)计算人的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五)计算身体1日内各项活动的耗热总和E(也可用其它方法计算,如体重)。 E =D×体表面积 (六)计算受试者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耗热量H H=E.×l0% (七)受试者身体一日需热量S(KJ/d、 Kcal/d) S=E十H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的基础代谢需求量在1500 Kcal以上。成年男子每千克体重1小时的基础代谢为4185 KJ,或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1小时的基础代谢为167 KJ。女性比男性约低5%,老年人比成年人约低10%。基础代谢可有10%—15%的波动。 五、注意事项 (一)记录一昼夜活动内容时间应计满24h(1440 min)。 (二)记录中对查表查不到的活动项目,在选靠近似活动项目时,选靠应恰当,合理。(三)影响计算结果准确性的非计算性问题:如查表中,看错行或串行,其活动的耗热 量与活动项目不对应;抄录数据时,计错数字中小数点的位置,都会造成计算结果有较 大出入,特别要注意热能单位的换算。 六、实验作业要求 按步骤完成实验,记录、计算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设计与测量,学会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的基本评价指标的测定,学会如何初步评价体质与健康。通过本实验的设计与测量,学会采用常规指标对人体运动过程中的机能反应进行监控和评价。 二、实验原理

台阶测试

心肺功能 1,心肺功能是人体心脏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气的能力,而两者的能力又直接影响全身器官及肌肉的活动,故此十分重要。 2,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X)是目前国际上普遍使用的衡量人体呼吸和循环机能水平的肺功能检查之一,它可用于功能性运动容量的评价、疾病的诊断及判断治疗。 台阶测试 男台阶高度为30cm,女台阶高度是25cm,根据男女身高的不同,台阶还可做适当的调整。测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测试时找一个同伴,他将帮助你保持适当的踏跳节奏。节奏为每分钟踏30次(上下),共3分钟,你可以让同伴用节拍器或声音提示你。因此,你需要2秒钟上、下各踏一次(也就是说,把节拍器设置为每分钟60拍,每响一下踏一次)。在测试时你应左右腿轮换做,每次上下台阶后上体和双腿必须伸直,不能屈膝。 2,测试后,你应立即坐下,并测量运动后1分钟至1分30秒、2分钟至2分30秒、3分钟至3分30秒等3个恢复期的心率。 你的同伴帮助你计时,并记录运动后心跳次数。测试的准确性在于你必须每分钟踏完30次,这样运动后恢复期内的心跳频率测量才是有效的。自评量表2-3可以记录你运动后心跳频率的次数和心肺功能适应情况。评定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评定指数=登台阶运动持续时间(S)×100/2×(恢复期3次心率之和)。 例如一位男性评定指数为52.5次,他的心肺功能适应能力属于较差(即2分)。 三分钟台阶测试的评定指数 适应能力等级男女 1分(差) 45.0~48.5 44.6~48.5 2分(较差) 48.6~53.5 48.6~53.2 3分(一般) 53.6~62.4 53.3~62.4 4分(较强) 62.5~70.8 62.5~70.2 5分(强)>70.9 >70.3 如何评价心肺功能适应 当完成了心肺功能适应测试后,你应对自己的测试结果作出评价,并确立提高自己心肺功能适应的目标。与同年龄段的其他人相比,如果你的心肺功能适应能力被列在“1分”或“2分”等级中,说明你目前的心肺功能适应水平低于平均水平,属于差或较差;如果你被列在“4分”等级中,那么你的心肺功能适应水平就高于同性别、同年龄段人的平均水平,属于较强;“5分”等级是指你的心肺功能适应水平位于同年龄组前15%的人,属于强者。然而,不管你目前心肺功能适应状况如何,你应坚持有规律的身体锻炼来提高自己这方面的适应能力。

图形学实验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计算机图形学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班级:地信141 学生姓名:王俊凝 学号:20140113010 指

实验一直线生成算法设计 一、实验目的 掌握基本图形元素直线的生成算法,利用编程语言C分别实现直线和圆的绘制算法。 二、实验任务 在TurboC环境下开发出绘制直线和圆的程序。 三、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运行TurboC编程环境。 2 编写Bresenham直线绘制算法的函数并进行测试。 3 编写中点圆绘制算法的函数并进行测试。 4 增加函数参数,实现直线颜色的设置。 提示: 1. 编程时可分别针对直线和圆的绘制算法,设计相应的函数,例如void drawline(…)和void drawcircle(…),直线的两个端点可作为drawline的参数,圆的圆心和半径可作为drawcircle的参数。 2. 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结构体类型用来表示一个点,结构体由两个成员构成,x和y。这样,在向函数传入参数时,可使用两个点类型来传参。定义方法为:

typedef struct{ int x; int y; }pt2; 此处,pt2就是定义的一个新的结构体数据类型,之后就可用pt2来定义其他变量,具体用法见程序模板。 3. 在main函数中,分别调用以上函数,并传入不同的参数,实现对直线的绘制。 4. 线的颜色也可作为参数传入,参数可采用TurboC语言中的预设颜色值,具体参见TurboC图形函数。 五、注意事项 1 代码要求正确运行,直线和圆的位置应当为参数,实现可配置。 2 程序提交.c源文件,函数前和关键代码中增加注释。 程序模板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int x; int y; }pt2; /*declare your drawing functions.*/ void drawline(pt2 startpt,pt2 endpt,int color); void drawcircle(pt2 centerpt,int radius,int color); void circlePlotPoints(pt2 centerpt,int x,int y,int color); int main() { int color,radius;

台阶试验指数

台阶试验指数 台阶试验指数是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数。台阶试验指数值越大,则反映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越高,反之亦然。不过具体情况还要视被测人的身高、体重和肺活量而定。 经常参加有氧代谢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水平,其表现为在完成台阶试验定量负荷工作时脉搏搏动次数下降,在试验结束后脉搏的搏动次数恢复到安静状态所用的时间缩短,台阶试验指数增高。 有氧代谢运动是指运动时人体需氧量和摄氧量达到动态平衡的运动。做有氧运动时,休内不产生乳酸堆积,心率和呼吸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因而持续运动时间长,安全性高,脂肪消耗多,有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台阶测验:男生使用高40厘米台阶(或凳子),女生采用高35厘米的台阶(或凳子)做踏台上下运动。测验前测定安静时的脉搏,然后受试者做轻度的准备活动,主要是活动下肢关节。上下台阶(或凳子)的频率是30次/分,节拍器的节律为120次/分。 受试者按节拍器的节律完成试验,被测试者从预备姿势开始,分四步完成动作。 第一步,被测试者一只脚踏在台阶 第二步,踏台腿伸直成台上站立 第三步,先踏台的脚下先下地 第四步,还原成预备姿势 用2秒上下一次的速度(按节拍器的节律来做)连续做3分钟,做完后立刻坐在椅子上测量运动结束后的1分钟至1分半钟、2分钟至2分半钟、3分钟至3分半钟的3次脉搏数。并用下列公式求得评定指数,计算结果包含有小数的,对小数点后的1位进行四舍五入取整进行评分。 评定指数=〔踏台上下运动的持续时间(秒)*100〕/〔2*(3次测定脉搏的和)〕 大学男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中,台阶试验67以上优秀、53-65良好、46-52及格、45以下不及格 大学女生各测试项目评分标准中,台阶试验60以上优秀、49-59良好、42-48及格、41以下不及格 注意事项 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得进行此项测试.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工程试验中心 二○一○年四月

目录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及接桥试验三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测定 试验四简支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试验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 姓名:学号:星期第讲第组 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2.学习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及过程; 3.学会防潮层的制作; 4.认识并理解粘贴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及要求对应变测试工作的影响。 二、实验仪表和器材: 1.模拟试件(小钢板); 2.常温用电阻应变片; 3.数字万用表; 4.兆欧表; 5.粘合剂:T-1型502胶,CH31双管胶(环氧树脂)或硅橡胶; 6.丙酮浸泡的棉球; 7.镊子、划针、砂纸、锉刀、刮刀、塑料薄膜、胶带纸、电烙铁、焊锡、焊锡膏等小工具; 8.接线柱、短引线 三、简述整个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分选应变片。在应变片灵敏数K相同的一批应变片中,剔除电阻丝栅有形状缺陷,片内有气泡、霉斑、锈点等缺陷的应变片,将电阻值在120±2Ω范围内的应变片选出待用。 2.试件表面处理。去除贴片位置的油污、漆层、锈迹、电镀层,用丙酮棉球将贴片处擦洗干净,至棉球洁白为止,以保证应变片能够牢固的粘贴在试件表面。 3.测点定位。应变片必须准确地粘贴在结构或试件的应变测点上,而且粘贴方向必须是要测量的应变方向。 4.应变片粘贴。注意分清应变片的正、反面,保证电阻栅的中心与十字交叉点对准。应变片贴好后,先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再用数字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查应变片有无短路、断路和阻值发生突变(因应变片粘贴不平整导致)的现象。 5.导线固定。接线柱粘帖不要离应变片太远,接线柱挂锡不可太多,导线挂锡一端的裸露线芯不能过长,以31mm为宜。引出线不要拉得太紧,以免试件受到拉力作用后,接线柱与应变片之间距离增加,使引出线先被拉断,造成断路;也不能过松,以避免两引出线互碰

测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二0—三年 ^一月 ^一日目录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二、液压实验台PLC控制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4 —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 一)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内容 5 四.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二)(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内容 6 五.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7 (二)实验内容7 六.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综合实验8 (一)实验目的8 (二)实验内容8 七.地震仪器综合设计9 (一)实验目的9 (二)实验内容9 八.电法仪器综合设计10 (一)实验目的10 (二)实验内容10 九、实验心得11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控制的装置,熟悉PLC编程,并且了解 置的原理并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二)实验内容 此实验是液压的测量实验用PLC处理器控制来实现,液压PLC综合控制实验室是我公 司根据高校机电一体化对气、电、液控制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我公司专利产品YY-18透明 液压传动演示系统的基础上,综合了我公司气动PLC与液压PLC控制实验设备的优点,采 用了开放型综合实验台结构,广泛征求专家教授与老师的意见,经不断创新改进研制而成的。是目前集气动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控制技术以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于一体 的理想的综合性实验设备。实验时,它们可以相互辅成,交叉控制。可以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对比、了解气、电、液各自具有的特点、特色、及优缺点等。 信号采集电路原理设计: (1)前置放大电路要求有阻抗匹配设计(前置放大器采用集成运放OP07、 采用电压负反馈设计、增益为10、50 两档手动设计) (2)主放大器采用级联组合程控放大、增益动态范围为10 至1500 倍之内。 (增益程档位要求有30 至40 梯度之内,具体每档增益值不做具体要求但要求梯度 增益呈线性) (3)主放大器末端输出值(Up-p)设计为5v,如有溢出则在设计说明中明。 PLC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理解液压装

体质测量

体质测量 一、判断题 【√】1.需要研究的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2.代表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称为参数。【统计量】 【√】3.代表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称为参数。 【×】4.标准差是反映数据资料集中趋势的指标。【统计P26】 【√】5.标准差决定正态分布的形态。 【√】6.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7.正态分布曲线以x=μ为对称轴,左右对称。 【√】8.正态分布曲线与,轴之间的面积为1。不同形态的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都为l。【√】9.变量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可分为函数关系和相关关系。 【√】10.相关关系是变量间最常见的关系形式。 【×】11.变量间相关系数越大,表示相关关系越密切。【-1——+1】 【√】12.变异系数CV可以用于单位不同的两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比较。 【×】13.使用百分位数量表的前提条件是资料应服从正态分布。 【√】14.评价量表是将实测数据(原始成绩)换算成分数的规则。 【×】15.实测数据(原始成绩)换算成分数的规则。称为测量量表。 【×】16.测量的实测值(X)、被测量的真值(T)和测量误差(E)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T=X+E 【X=T+E】 【×】17.被测真值是只包含了很小的测量误差的测量值。 【×】18.离差法的基准值是中位数。 【√】19.标准分量表常用于多指标的综合评价。 【×】20.可靠性是表示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的指标。 【×】21.有效性可以分为两种,即内容有效性和结构有效性。 【√】22.积差相关法可用于估价测量方法的可靠性和客观性。 【√】23.身高、体重的测量,-般在上午10时进行为宜。 【×】24.身体形态测量,受试者-律取直立姿势。 【×】25.测量肢体的长度和围度,测量者一般应站在受试者的左侧面。 【×】26.在未提出特定测量要求时,测I试者一般测量受试者的左侧肢体。 【√】27.肌肉和骨器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 【×】28.体育领域中,身体成分的测量主要是对人体脂肪成分的测量。 【×】29.上肢长是指手臂自然下垂时,肩峰点至挠骨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30.下肢长A在下肢长中是最长。 【×】31.下肢长A是指股骨大转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32.“小腿长+足高”是指大小腿屈曲90度时,腔骨点至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33.力量型运动员瘦体重的增加表明力量增强。 【√】34.循环机能的三态反应测量,是指在相对安静状态、定量负荷状态和最大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应测量 【√】35.定量负荷试验,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测量评价心血管耐力的最有效方法。【×】36.哈佛台阶试验指数越小越好。 【√】37.最大摄氧量是测定有氧耐力的重要指标。 【√】38.克兰普顿测量可以测量心血管机能。 【×】39.侧跳是反映感觉机能的测量方法。【灵敏 p203】 【√】40.30秒30次蹲起是一种测量心脏机能的简易方法。

会计学专业综合实验课实验报告

会计学专业综合实验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会计模拟实验是缩短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培养我们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实践使我们能比较系统、全面的掌握制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加强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基本方法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将来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要求我们同学各自独立完成全部会计模拟实验的内容,以便全面系统的掌握各项技能。通过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加强理论知识的记忆,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的掌握这门知识。 二、实验原理 基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会计实验操作。 三、实验设备 福思特多媒体会计模拟实验室软件 四、结果预测 熟练掌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更正错误,财务报表编制。 五、实验步骤 (1)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 (2)根据原始凭证,填记帐凭证 (3)根据记帐凭证填各种明细帐,现金日记帐,银行日记帐(4)根据科目汇总表填总分类帐 (5)更正试例 (6)填写会计报表 六、实验结果 (一)原始凭证共363张 (二)记账凭证共173号213张

(三)科目汇总表共2号2张(四)总账账户共75个 (五)日记账账户共4个 (六)明细账账户共74个,其中 1、三栏式账户54个 2.数量金额式账户4个 3.多栏式账户16个 4.其他: (七)手工编制的报表 1、资产负债表(截图)

2.利润表(截图) 3.现金流量表(截图)

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截图) 七、实验分析

经过这些天的模拟实验、手工记账,使我的会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验证,进一步深刻了我对会计的了解。加强了一定的基本实际操作能力,对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和具体操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没有留意到的会计处理知识和细节 (1)有一部分原始凭证的日期是需要大写的,且大部分的金额填写也是要大写的。而且,为了防止被他人恶意篡改,一些日 期的填写是需要添加“零”或者“壹”的,比如一月,在填 写汇票之类的应该写成“零壹月”;十一月,十二月应该写 成“壹拾壹月“,“壹拾贰月”。 (2)在填写记账凭证时,要填写完分录时应该将下面的空白处划上斜线,并且要注意在金额前面填上“¥”符号。这是我在 填写记账凭证的时候时常会忘记的细节。 (3)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每天都要结出“本日发生额和余额”,这也是经常性忽略的一个细节。 (4)在填写明细账时,分录涉及的每一个科目都要填写,之前一直以为只需要填写一个科目,导致了很多错误。 (5)在填写明细账的时候,很多时候不知道要选择什么样的格式,在三栏式和多栏式找科目找了很久,主要是因为初财的内容 不太扎实,所以导致了这种情况,在回忆了初级财务会计之 后,操作起来熟练了很多。 (6)15日填写科目汇总表的时候,没有理解清楚概念,将科目

实验二哈佛台阶试验

实验二哈佛台阶试验 【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哈佛台阶实验的测验和评价方法。 【原理】 一般情况下,心率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停止运动后,心率恢复到安静水平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时间的长短与身体机能有很大的关系,机能良好则运动后心率恢复快,哈佛指数就大。 【器材】 台阶(50m和42m高)、秒表、听诊器、节拍器等。 【方法与步骤】 一、受试者上下台阶 受试者以每分钟30次的频率上下一定高度的台阶(男子50cm,女子42cm),持续运动5min。如果中途有连续20s不能跟上节奏,则令其停止运动,并记录运动时间。 二、测运动后第2、3、5min前30s的心率 三、计算指数有两种方法 完全形式哈佛台阶指数: 哈佛指数=t/ (f1+f2+f3) x 1/2x100 简单哈佛台阶指数: 哈佛指数=t/ (f1 x 5.5) x 100 其中,t为上下台阶时间(秒S);f1、f2、f3分别为恢复期第2、3、|5min

前30s心率。 四、评定 指数越大表示机能越好(表10-1)。 表10-1 哈佛台阶试验心血管机能评定 【注意事项】 一、心脏功能不良者,不宜进行该试验。 二、测试当天不宜进行剧烈运动。 三、正式测试前,可让受试者练习几次登台阶,以适应节奏。 四、一上一下为登台阶一次(双脚4步为一次) 五、登台阶时,身体和和两膝关节要充分伸直,双脚可轮流上台阶,但不 许跳跃,下台阶时不可用足尖站立。运动完成后让受试者坐在邻近的椅子上。

实验报告 实验二哈佛(Harvard)台阶试验 姓名_____年级_班__年_月_日 考核成绩及评语: 教师签名__ __年_月_日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综合实验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测控技术和仪器专业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班级 09测控三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付国红王启明 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二〇一三年一月五日 目录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二、液压实验台PLC控制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4) 三、物探仪器综合设计(①地震超前探测仪)................................. .... . (5)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内容 (5) 四、物探仪器综合设计(②电法勘探仪器)............................ ........... ..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内容 (6) 五、实验心得................................................................................... ..... .. (7)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控制的装置,熟悉PLC编程,并且了解PLC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理解液压装置的原理并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 (二)实验内容 此实验是液压的测量实验用PLC处理器控制来实现,液压PLC综合控制实验室是我公司根据高校机电一体化对气、电、液控制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我公司专利产品YY-18透明液压传动演示系统的基础上,综合了我公司气动PLC和液压PLC控制实验设备的优点,采用了开放型综合实验台结构,广泛征求专家教授和老师的意见,经不断创新改进研制而成的。是目前集气动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控制技术以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理想的综合性实验设备。实验时,它们可以相互辅成,交叉控制。可以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对比、了解气、电、液各自具有的特点、特色、及优缺点等。信号采集电路原理设计: (1) 前置放大电路要求有阻抗匹配设计(前置放大器采用集成运放OP07、 采用电压负反馈设计、增益为10、50两档手动设计) (2) 主放大器采用级联组合程控放大、增益动态范围为10至1500倍之内。 (增益程档位要求有30至40梯度之内,具体每档增益值不做具体要求 但要求梯度增益呈线性) (3) 主放大器末端输出值(Up-p)设计为5v,如有溢出则在设计说明中明。 (4) 调理电路中要有工频滤波器设计。 液压实验元件均为透明有机材料制成,透明直观。便于了解掌握几十种常用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及用途。掌握几十种基本实验回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实验时,组装实验回路快捷、方便。同时,配备独立的继电器控制单元进行电气控制,简单实用。通过和PLC比较,,可以加深对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了解及掌握。 本实验系统采用专用独立液压实验泵站,配直流电机无级调速系统,而且电机速度控制系统内部具有安全限速功能,可以对输出的最高速度进行限制。同时配有数字式高精度转速表,实时测量泵电机组的转速。并且配有油路压力调定功能,可以调定输出压力油的安全工作压力。泵站配有多路压力油输出及回油,可同时对多路液压回路进行供油回油。并采用闭锁式快速接头,以利于快速接通或封闭油路。实现油箱、油泵、直流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一静态应变测量原理 在电阻应测量中,如在电桥中仅接入一个电阻应变片,则实际测量值中含有由于温度变化时构件产生的应变,这是实验中所不希望的,通过适当的接线方式,可消除温度的影响,在课本中有许多不同的接线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设置专门温度补偿片,这种方式又可分为公共补偿与单片补偿两种,二是通过工作片间互相补偿,称为互相补偿或自补偿,接线要有一定的技巧。掌握电阻应变测量中的温度补偿方式及不同接线方式的测量结果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阻应变仪的操作规程; 2、掌握电阻应变仪测量的基本原理; 3、学会用电阻应变片作半桥测量的方法; 4、掌握温度补偿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及仪表 1、DH3819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2、等强度梁; 3、电阻应变片,导线。 三、实验内容 进行两种电阻应变测量接线方法的实验,掌握电阻应变测量的不同接线基本原理,以及消除温度影响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两种接线不同测量数值理论依据。 四、试验方法 1、1/4桥接线+公共补偿:

单片补偿接线方法:将应变片R1接于应变仪1组,Eg、接线柱,温度补偿片R2接于、0接线柱,则构成外半桥,另内半桥由应变仪内部两个标准电阻构成。输入应变片灵敏度系数,导线电阻,应变片电阻。 公共补偿接线方法:断开补偿组的连线,将公共补偿接线连接于该组,将等强度梁的上侧应变片R1接于1组的Eg、接线柱,将等强度梁下侧应变片R3接、0接线柱。 2、半桥接线 按应变仪的设计原理更换公共补偿端的接线方式,然后在每个测量桥路中接入两个电阻应变片。本试验中,在一个测量桥路中按半桥方式接入等强度梁的上下测应变片。 五、实验步骤 1、接上述接桥方法分别接通桥路; 2、将电阻应变仪调平衡; 3、作预加载1公斤,检查仪表和装置; 4、正式试验,每级加载1公斤,加三级,记取读数,重复三次。 六、试验报告 1、实验方案; 2、实验过程; 3、整理出实验数据,试验数据填入应变记录表。(表格见下表) 4、比较两种接线方法,分析原因,给出结论。 5、写出试验操作方法和体会。 6、回答后面的思考题。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2011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时间: 组员:

目录 实验一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洗衣用洗涤剂 (1) 实验二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VE高级营养霜 (8) 实验三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香波 (10) 实验四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香水花露水 (12) 实验五果胶的提取与分析 (16) 实验六一种含N-P-Al阴离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棉布的阻燃性 .. 20 实验七阿司匹林的合成 (23)

实验一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洗衣用洗涤剂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洗涤剂的配方设计及检验方法。 2、掌握泡沫测定法。 二、实验概要 洗涤剂洗衣服一般最常用的是洗衣粉。洗衣粉的生产,一是要将液体原料(烷基苯磺酸钠、硅酸钠等)喷雾干燥成粉;二是固体原料(三聚磷酸钠、NaCO 3 )溶解成浆状再喷雾干燥成粉。而人们在使用时,洗衣粉又要溶解成水溶液才能进行洗涤。这样生产时耗用大量热能与工时,使用亦有不便。而液体洗涤剂制法简单,节能,使用方便,尤其在洗衣机中使用,更受重视。 洗衣用洗涤既要有较好的去污能力,又要在寒冷冬季和酷热的夏季都能保证透明,不分层、不混浊、不沉淀,并具有一定的粘度。因此虽然生产设备简单,但配方设计却不那么容易。配方中一般包含去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增加溶解度的增溶剂,适用硬水洗涤的螯合剂,同时还有缓冲剂,增粘剂、增泡剂等。 本实验就是洗涤剂配方设计选择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测。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 吸滤瓶500ml 酚酞指示剂 古氏坩埚25—30ml 硝酸 乙醇95% 铬酸钾5% 无水乙醇AgNO 3 标准液0.1N PH试纸罗氏泡沫测定仪 量筒1000ml分液漏斗 无水CaCl 2 1000ml容量瓶 MgSO 4·7H 2 O NaOH 漂白布1张炭黑布4张 电动搅拌白度计QBDJ–1型电炉(500W)搪瓷盘

身体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

第四节 身体锻炼效果的自我评价 【教学目标】能够对身体锻炼效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自我评价。 一、对照评定法 对照评定法是把锻炼前后能够反映体质状况的内容与项目进行对比,观察身体锻炼对促进人体健康、增强体质效果的评定方法。要求锻炼者在每一阶段锻炼开始前,先测定本人体质指标作为评定的基础数据,在每一阶段结束后,重新进行一次测定,同测得的前期数据对照,进行评定。 下面介绍几种利用生理指数进行评定的方法。 (一)体重身高指数(又称“克托来指数”) 计算公式为:评价指数=体重(克)÷身高(厘米) 计算出的结果是无单位的绝对值。 评定标准:男子360,女子350为正常。若男子超过450、女子超过420为肥胖;低于300则为瘦弱。 (二)肺活量指数 计算公式为:评价指数=肺活量(毫升)÷体重(千克) 评定标准:男子为60,女子为50。若低于此标准的为呼吸功能较差。 (三)身高、胸围和体重指数 计算公式为:评价指数=身高(厘米)-〔体重(千克)+安静时的胸围(厘米)〕 评定标准:当指数为0~10时为健壮,指数为11~20时为发育良好,指数为26~35时为发育较弱,指数为35以上者为很差 。 (四)台阶试验指数(哈佛台阶试验指数) 计算公式为: 台阶运动持续时间(秒) 2×恢复期三次脉搏之和 评定标准:当指数为90以上为优,指数为80~90为良好,指数为65~79为中上,指数为55~64为中下,55以下为差。 此指数是检查评定心血管功能的指数。指数越大,说明心血管机能水平越高。哈佛台阶试验是一个反映心血管耐力的定量负荷试验。 测试方法:被测者以每分钟30次的频率上下台阶(男子台阶高45厘米,女子台阶高35厘米,连续做5分钟)。要求上下台阶腰伸直,左右腿交换上,若是测试者中途不支,即所持续的时间(以秒计),做完运动后的2、3、4分钟测其前30秒的脉搏,然后按公式计算其评定指数。 二、综合评定法 它是全面检查与评定体质状况和锻炼效果的一种方法。采用综合评定法评定锻炼效果时,主要从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精神状态、食欲、睡眠、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健康状况、克服疲劳的能力、思维活动、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一般需要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如形态发育水平、心肺功能、呼吸系统机能、身体素质等可以用客观标准进行定量分析,但其他的内容只能用主观感觉和经验来判断、分析和评价。 ×100 评价指数 =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书

《体育保健学》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学会运用活动观察计算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对人体一日需热量进行测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应用由直接或间接测热法所取得的人体各项热能消耗的数据,计算其实际活动的热能消耗,详细观察记录人体一天(24h)中,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min 计),然后归类相加,将全天各项活动的热能消耗量相加,再乘以体重或体表面积,即得出人体一天活动的热能消耗量。在此基础上再加上l 0%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热能,就是人体一天的需热量。 三、实验器材 人体各项活动热能消耗数据表格资料,计算工具。 四、实验步骤 (一)查找各项活动或动作的单位热能消耗值(KJ/m2/min、Kcal/m2/min)。(1 Kcal=4.184 KJ) (二)记录人体一天身体各项活动内容的名称及其所占用的时间,计算各项活动或动作的热能消耗值,登记在实验报告的相应栏目内。 (三)合计1日(1440 min)单位体表面积消耗的热量D (KJ/m2、Kcal/m2)。(四)计算人的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五)计算身体1日内各项活动的耗热总和E(也可用其它方法计算,如体重)。 E =D×体表面积 (六)计算受试者食物特殊动力作用耗热量H H=E.×l0% (七)受试者身体一日需热量S(KJ/d、 Kcal/d) S=E十H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的基础代谢需求量在1500 Kcal以上。成年男子每千克体重1小时的基础代谢为4185 KJ,或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1小时的基础代谢为167 KJ。女性比男性约低5%,老年人比成年人约低10%。基础代谢可有10%—15%的波动。 五、注意事项 (一)记录一昼夜活动内容时间应计满24h(1440 min)。 (二)记录中对查表查不到的活动项目,在选靠近似活动项目时,选靠应恰当,合理。 (三)影响计算结果准确性的非计算性问题:如查表中,看错行或串行,其活动的耗热 量与活动项目不对应;抄录数据时,计错数字中小数点的位置,都会造成计算结果有较 大出入,特别要注意热能单位的换算。 六、实验作业要求 按步骤完成实验,记录、计算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二体质测试与健康检查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的设计与测量,学会对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的基本评价指标的测定,学会如何初步评价体质与健康。通过本实验的设计与测量,学会采用常规指标对人体运动过程中的机能反应进行监控和评价。 二、实验原理 人体在安静状态时,心率、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较稳定。这就难以了解机体心肺功能的潜力。定量负荷试验时,机体需要动员各器官的潜力,以保证内环境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表现出身体各器官的功能水平。一般情况下,心率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停止运动后,心率恢复到安静水平需要一段时间。恢复时间的长短与身体机能有很大的关系,机能良好则运动后心率恢复快。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姓名:陈宇翔 系:软件工程系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2007 学号:070481024 指导教师:王李进 职称:讲师 2009年12月16日

实验项目列表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系年级:2007 姓名:陈宇翔 学号:070481024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时间:2009-10-28 实验室田实验室312、313计算机号024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1:ACME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件体系结构描述的概念 2)掌握应用ACMESTUDIO工具描述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方法 由老师提供软件体系结构图形样板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样板的指导下修改图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软件体系结构描述。 四、实验环境 计算机及ACMESTUDIO。 五、实验内容 利用ACME语言定义软件体系结构风格,修改ACME代码,并进行风格测试。 六、实验操作步骤 一、导入Zip文档 建立的一个Acme Project,并且命名为AcmeLab2。如下图:

接着导入ZIP文档,导入完ZIP文档后显示的如下图: 二、修改风格 在AcmeLab2项目中,打开families下的TieredFam.acme.如下图: 修改组件外观 1. 在组件类型中,双击DataNodeT; 在其右边的编辑器中,将产生预览;选择Modify 按钮,将打开外观编辑器对话框。 2. 首先改变图形:找到Basic shape section,在Stock image dropdown menu中选 择Repository类型. 3. 在Color/Line Properties section修改填充颜色为深蓝色。 4. 在颜色对话框中选择深蓝色,并单击 [OK]. 5. 修改图形的边框颜色为绿色 7. 单击Label tab,在Font Settings section, 设置字体颜色为白色,单击[OK] 产生的图形如下图:

复材综合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 姓 名: 贾高洪 专业班级 复材1301 学 号: 130690101 指导教师: 母静波、侯俊先、王光硕 2016年 5 月 27 日 装备制造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__________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手糊成型工艺实验 实验类型:_____操作实验_ 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手糊成型工艺的技术要点、操作程序和技巧; 2.学会合理剪裁玻璃布、毡和铺设玻璃布、毡; 3.进一步理解不饱和聚酯树脂、脱模剂和胶衣树脂配方、凝胶、固化和富树脂层等概念和实际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 1.根据具体条件设计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品(脸盆、垃圾桶)。 2.制品约为3mm ~4mm 厚,形状自定。 3.按制品要求剪裁玻璃布、毡。

4.手糊工艺操作,贴制作人标签。 5.固化后修毛边,如有可能还可装饰美化。 6.对自己手糊制品进行树脂含量测定。 实验原理: 手糊成型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工艺方法。随着坡璃钢工业的迅速发展,尽管新的成型工艺不断涌现,但由于手糊成型具有投资少;无需复杂的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可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增强材料的材质、数量和方向,可以局部随意加强;不受产品几何形状和尺寸限制,适合于大型产品和批量不大的产品的生产等特点,至于仍被国外普遍采用,在各国玻璃钢工业生厂中仍占有工要地位。象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手糊成型仍将是发展玻璃钢工业的一种主要成型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苯乙烯既是稀释剂又是交联剂,在固化过程中不放出小分子,手糊制品几乎90%是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基体。模具结构形式大致分为阴模、阳模、对模三种。 阴模可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外表面,因此适用于产品外表面要求较光,几何尺寸较准确的产品,如汽车车身、船体等。阳模能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内表面,适用于内表几何尺寸要求较严的制品,如浴缸、电镀槽等。 脱模材料是玻璃钢成型中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如果选用不当,不仅会给施工带来困难,而且会使产品及模具受到损坏。脱模材料的品种很多,而且又因选用的粘接剂不同而各有所别。常用的脱模剂可归纳为三大类:即薄膜型脱模材料、混合溶液型脱模剂和油膏、蜡类脱模剂。薄膜型脱模材料有:玻璃纸、聚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等等。本次实验我们选用聚乙烯醇做脱模剂。 本实验利用手糊工艺制备简单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件。常温常压固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 管式炉:差示扫描量热仪 仪器型号:OTF-1200X 生产厂商: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1.手糊工具:辊子、毛刷、刮刀、剪刀。 2.玻璃纤维布、毡,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塑料盆,塑料桶。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配制脱模剂:聚乙烯醇8克溶解于64克水,在缓慢的加入64克乙醇。 (2)按制件形状和大小裁剪玻璃布或毡备用。 (3)在模具表面均匀连续的用纱布涂上一层聚乙烯醇溶液,脱模剂完全干透后,应随即上胶衣或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