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中的角度与距离的计算(一)

空间的夹角与距离与概率

空间的夹角与距离 典型例题: 例1、 空间四边形ABCD 中AC=10,BD=6,M,N 分别是AB,CD 中点MN=7求异面直线AC,BD 所成 角 练习:正四面体ABCD 中M,N 分别是AB,CD 中点求直线MN 与AC 所成角 例2、长方体中,AB=BC=2,1AA 1=,E,H 分别是111BB ,B A 中点 1)求EH 和1AD 所成角2)求1BD 和C B 1所成角 例3、Rt △ABC 中∠ACB=0 90,AC=BC=1,PA ⊥平面ABC, PA=2 1)求证:平面PAC ⊥平面PBC 2)求PC 和平面PAB 所成角正切值 3)求点A 到平面PBC 距离 练习:正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侧棱长和底面边长都为2,D 是 1)求证:D A BD 1⊥,2)求直线B A 1与平面11A ACC 所成角 3)求点1B 到平面BD A 1距离 例4、正四面体中各棱长均为a ,E 为AD 中点 1)求AB 与底面BCD 所成角 2)CE 和底面BCD 所成角 C B

1.(统计)某校100位学生期中考试语文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 图4所示,其中成绩分组区间是:、、、 、. (Ⅰ)求图中的值; (Ⅱ)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这100名学生语文成绩的平均分; 2、某大学艺术专业400名学生参加某次测评,根据男女学生人数比例,使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记录他们的分数,将数据分成7组:[20,30),[30,40),┄,[80,90],并整理得到如下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从总体的4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一人,估计其分数小于70的概率; (Ⅱ)已知样本中分数小于40的学生有5人,试估计总体中分数在区间[40,50)内的人数; (Ⅲ)已知样本中有一半男生的分数学.科网不小于70,且样本中分数不小于70的男女生人 数相等.试估计总体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例. 例2某校在一次期末数学统测中,为统计学生的考试情况,从学校的2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50名学生的考试成绩,被测学生成绩全部介于60到140分之间(满分150分),将统计结果按如下方式分成八组:第一组[)60,70,第二组[)70,80,,第八组[]130,140,图 1是按上述分组方法得到的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一部分. (1)求第七组的频率,并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 (2)估计该校2000名学生这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可用中值代替各组数据的平均值); (3)若从样本成绩属于第六组合第八组的所有学生中随机抽取 两名,求他们的分差不不小于10分的概率. [)50,60[)60,70[)70,80[)80,90[]90,100a

空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教学目标: 1、通过特殊到一般的情况推导出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2、感受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与平面两点间距离公式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 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公式解决空间几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空间点的坐标的特点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P 1(x 1,y 1),P 2(x 2,y 2) ________________ 线段P 1P 2中点坐标公式______________ 二、新课 1、设P 的坐标是(x,y,z),求|OP| |O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间两点P 1(x 1,y 1,z 1),P 2(x 2,y 2,z 2),求 |P 1P 2| |P 1P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段P 1P 2中点坐标公式_________________ 例:()()间的距离求空间两点1,0,6523 21--,P ,,P 练习:()()()513432251,,,C ,,,B ,,A ABC 的三个顶点已知? (1)求。ABC 中最短边的边长 ? (2)求边上中线的长度AC

例:试解释()()()365312222=-+++-z y x 的几何意义。 练习:1、已知()1,,222=++z y x z y x M 满足则M 点的轨迹为_________________ 2、求P ??? ? ??66,33,22到原点的距离。 3、()()。a AB a ,B ,,A 的值求设,4,,3,0210= 4、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AD=2,AB=3,AA 1=2,E 为AC 中点,求D 1E 的长。 三、小结

计算空间任意两个坐标点之间距离的PYTHON程序脚本

#coding:UTF-8 """ Python implementation of Haversine formula Copyright(C)<2009>Bartek Górny This program is free software:you can redistribute it and/or modify i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as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either version3of the License,or (at your option)any later version. This program is distributed in the hope that it will be useful, but WITHOUT ANY WARRANTY;without even the implied warranty of MERCHANTABILITY or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See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for more details. You should have received a copy of the 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 along with this program.If not,see. """ import math def recalculate_coordinate(val,_as=None): """ Accepts a coordinate as a tuple(degree,minutes,seconds) You can give only one of them(e.g.only minutes as a floating point number) and it will be duly recalculated into degrees,minutes and seconds. Return value can be specified as'deg','min'or'sec';default return value is a proper coordinate tuple. """ deg,min,sec=val #pass outstanding values from right to left min=(min or0)+int(sec)/60 sec=sec%60 deg=(deg or0)+int(min)/60 min=min%60 #pass decimal part from left to right dfrac,dint=math.modf(deg) min=min+dfrac*60 deg=dint mfrac,mint=math.modf(min) sec=sec+mfrac*60 min=mint if_as: sec=sec+min*60+deg*3600

空间坐标计算距离

空间坐标计算距离及计算器算角度 在空间中坐标计算距离: 设A(x1,y1,z1),B(x2,y2,z2) |AB|=√[(x1-x2)^2 + (y1-y2)^2 + (z1-z2)^2] (工程中Z项为0,开根号时忽略Z的值---数值过小可忽略) |AB|=√[(x1-x2)^2 + (y1-y2)^2 ] 角度计算方法: Rab(锐角) Rab=acrtan[(Yb-Ya)/(Xb-Xa)] (计算出来为十进制度表示法,转换为度分秒见下) α=360°-Rab 例:后视点D41(3137842.164,537144.921)前视点D41-1 (3137826.46,537253.133)求S,α。 ①S= √[(Yb-Ya)^2+(Xb-Xa)^2] =109.346m Rab=acrtan[(Yb-Ya)/(Xb-Xa)] =acrtan(108.212/15.704) =acrtan6.890728(最好保留6位) ②计算器算acrtan6.890728 输入6.890728 点计算器上Inv +tan显示atand(6.890728)=81.742736(此时为十进制度数)再点dms(转换度分 秒)=81.4433即为81°44′33″ ③最后α=360°- 81°44′33″=278°15′26″ 计算器算角度转换度分秒 点开始----程序----附件----计算器

这个计算器有两种模式,点《查看》有一个下拉菜单,有标准型和科学型。选择科学型。在输入区下方有一排选项十六进制;十进制;八进制;二进制;角度;弧度;梯度。一般默认就是十进制和角度,如不是则应点上十进制和角度。 例:把18.69和15.5度转换成度分秒(电脑配置的科学计算器可能没有Hyp可少这一步) 先输入18.69---再钩上Hyp---再点dms。这时就显示18.4124, 这就是18度41分24秒。 输入15.5---钩上Hyp---点dms。显示15.3,就是15度30分。 如把度分秒转换为度(接上例) 先输入18.4124---钩上Ⅰnv---再点dms,就转换成度了18.69度。 要求函数值就必须输入度数,输入度数后正弦点sin;余弦点cos ;正切点tan,函数值直接就显示出来了。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空间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y0, z0),平面:A*x+B*y+C*z+D=0,距离d。 d=|A*x0+B*y0+C*z0+D|/√(A*A+B*B+C*C)空间点到直线距离点(x0, y0, z0),直线L(点向式参数方程):(x-xl)/m=(y-yl)/n=(z- zl)/p=t。 (1)式(1)的注释:点(xl, yl, zl)是直线上已知的一点,向 量(m, n, p)为直线的方向向量,t为参数方程的参数。空间直线 的一般式方程(两个平面方程联立)转换为点向式方程的方法, 请参考《高等数学》空间几何部分。设点(x0, y0, z0)到直线L 的垂点坐标为(xc, yc, zc)。因为垂点在直线上,所以有:(xc-xl)/m=(yc-yl)/n=(zc-zl)/p=t (2)式(2)可变形为:xc=m*t+xl, yc=n*t+yl, zc=p*t+zl、 (3)且有垂线方向向量(x0-xc, y0-yc, z0-zc)和直线方向向量(m, n, p)的数量积等于0,即:m*(x0- xc)+n*(y0-yc)+p*(z0-zc)=0 (4)把式(3)代入式(4),可消去未知 数“xc, yc, zc”,得到t的表达式:t=[m*(x0-xl)+n*(y0- yl)+p*(z0-zl)]/(m*m+n*n+p*p) (5)点(x0, y0, z0)到直线的距离d就是该点和垂点(xc, yc, zc)的距离:d=√[(x0-xc)^2+(y0-yc)^2+(z0-zc)^2] (6)其中xc, yc, zc可以用式(3)和式(5)代入消去。 第 1 页共 1 页

空间几何中的角和距离的计算

空间角和距离的计算(1) 一 线线角 1.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BCA=900,点D 1,F 1分别是A 1B 1和A 1C 1的中点,若BC=CA=CC 1,求BD 1与AF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在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BAD=900,AD ∥BC ,AB=BC=a ,AD=2a ,且PA ⊥面ABCD ,PD 与底面成300角. (1)若AE ⊥PD ,E 为垂足,求证:BE ⊥PD ; (2)若AE ⊥PD ,求异面直线AE 与CD 所成角的大小. 二.线面角 1.正方体ABCD-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BB 1、CD 的中点,且正方体的棱长为2. (1)求直线D 1F 和AB 和所成的角; (2)求D 1F 与平面AED 所成的角. F 1D 1B 1 C 1A 1 B A C A B C D P E C D E F D 1 C 1 B 1 A 1 A B

2.在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四边形AA 1B 1B 是菱形,四边形BCC 1B 1是矩形,C 1B 1⊥AB ,AB=4,C 1B 1=3,∠ABB 1=600,求AC 1与平面BCC 1B 1所成角的大小. 三.二面角 1.已知A 1B 1C 1-ABC 是正三棱柱,D 是AC 中点. (1)证明AB 1∥平面DBC 1; (2)设AB 1⊥BC 1,求以BC 1为棱,DBC 1与CBC 1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 2.ABCD 是直角梯形,∠ABC=900,SA ⊥面ABCD ,SA=AB=BC=1,AD=0.5. (1)求面SCD 与面SBA 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2)求SC 与面ABCD 所成的角. 3.已知A 1B 1C 1-ABC 是三棱柱,底面是正三角形,∠A 1AC=600,∠A 1AB=450,求二面角B —AA 1—C 的大小. B 1 C 1 A 1 B A C D B 1 C 1 A 1B A C B A D C S B 1 C 1 B C A 1

第12讲 空间中的夹角和距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12)—空间中的夹角和距离 一.课标要求: 1.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及等角定理;(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2.掌握点、直线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3.掌握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会求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二.要点精讲 1.距离 空间中的距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其中重点是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以及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因此,掌握点、线、面之间距离的概念,理解距离的垂直性和最近性,理解距离都指相应线段的长度,懂得几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求法:如果知道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那么就转化成求公垂线段的长度。 (2)点到平面的距离 平面外一点P 在该平面上的射影为P ′,则线段PP ′的长度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2等体积法。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求距离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应用各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和“平行移动”的思想方法,把所求的距离转化为点点距、点线距或点面距求之,其一般步骤是:①找出或作出表示有关距离的线段;②证明它符合定义;③归到解某个三角形.若表示距离的线段不容易找出或作出,可用体积等积法计算求之。异面直线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如果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 ,它们的公垂线AA ′的长度为d ,在a 上有线段A ′E =m ,b 上有线段AF =n ,那么EF =θcos 2222mn n m d ±++(“±”符号由实际情况选定) 2.夹角 空间中的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和二面角,要理解各种角的概念定义和取值范围,其范围依次为(0°,90°]、[0°,90°]和[0°,180°]。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求法:○1先通过其中一条直线或者两条直线的平移,找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然后通过解三角形去求得;○2通过两条异面直线的方向量所成的角来求得,但是注意到异面直线所成角得范围是]2 , 0(π ,向量所成的角范围是 ],0[π,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高中数学空间角度与距离问题(有答案)

选修 2-1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一、选择题:
1.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 中,若 AB= 2 BB1,则 AB1 与 C1B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 )
A.60°
B.90°
C.105°
D.75°
2.如图,ABCD—A1B1C1D1 是正方体,B1E1=D1F1= A1B1 ,则
BE1
4
与 DF1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15 B. 1 C. 8 D. 3
17 2 17 2

3.如图,A1B1C1—ABC 是直三棱柱,∠BCA=90°,点 D1、F1
分别是 A1B1、A1C1 的中点,若 BC=CA=CC1,则 BD1 与 AF1 所成角
的余弦值是( )
A. 30 B. 1 C. 30 D. 15
10
2
15
10
4.正四棱锥 S ABCD 的高 SO 2 ,底边长 AB 2 ,则异面直线 BD 和

SC 之间的距离( )
A. 15 5
B. 5 5
C .2 5 5
D. 5 10
5.已知 ABC A1B1C1 是各条棱长均等于 a 的正三棱柱, D 是侧棱 CC1 的 A1 中点.点 C1 到平面 AB1D 的距离( )
A. 2 a B. 2 a C. 3 2 a D. 2 a
4
8
4
2
6.在棱长为1 的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则平面 AB1C 与平面 A1C1D 间 A
的距离
()
A. 3 6
B. 3 3
C .2 3 3
C1 B1
D
C B图
D. 3 2
7.在三棱锥 P-ABC 中,AB⊥BC,AB=BC= 1 PA,点 O、D 分别是 AC、PC 的中点,OP⊥ 2
底面 ABC,则直线 OD 与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

:空间距离的各种计算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空间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各点到这平面的距离相等,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一: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AC =BD =a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求证: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求AB 和CD 间的距离; 【规范解答】 (1)证明:连结AF ,BF ,由已知可得AF =BF . 又因为AE =BE ,所以FE ⊥AB 交AB 于E . 同理EF ⊥DC 交DC 于点F . 所以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在Rt △BEF 中,BF = a 23 ,BE =a 21, 所以EF 2=BF 2-BE 2=a 2 12,即EF =a 22 . 由(1)知EF 是AB 、CD 的公垂线段,所以AB 和CD 间的距离为 a 2 2 . 【例2】 如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B 、CD 之间的距离. 设AB 中点为E ,连CE 、ED . ∵AC =BC ,AE =EB .∴CD ⊥AB .同理DE ⊥AB . ∴AB ⊥平面CED .设CD 的中点为F ,连EF ,则AB ⊥EF . 同理可证CD ⊥EF .∴EF 是异面直线AB 、CD 的距离. ∵CE =23 ,∴CF =FD =2 1,∠EFC =90°,EF = 2221232 2 =??? ??-??? ? ??. ∴AB 、CD 的距离是 2 2 . 【解后归纳】 求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基本方法: (1)利用图形性质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度. (2)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平行,可以转化为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例1题图 例2题图

空间角及空间距离的计算知识点

空间角及空间距离的计算 1.异面直线所成角:使异面直线平移后相交形成的夹角,通常在在两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上取一点, 过该点作另一条直线平行线, 2. 斜线与平面成成的角:斜线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成的角。如图:PA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A 为斜足,O 为垂足,OA 叫斜线PA 在平面α上射影,PAO ∠为线面角。 3.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形成的图形,如图为二面角l αβ--,二面角的大小 指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二面角的平面角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且角的两边与二面角的棱垂直 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求二面角的大小的关键点是: ①明确构成二面角两个半平面和棱; ②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哪个? 而要想明确二面角的平面角,关键是看该角的两边是否都和棱垂直。(求空间角的三个步骤是“一 找”、“二证”、“三计算”) 4.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指夹在两异面直线之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如图PQ 是两异面直线间的 距离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是唯一的,指与两异面直线垂直且相交的直线) 5. 点到平面的距离:指该点与它在平面上的射影的连线段的长度。 如图:O 为P 在平面α上的射影, 线段OP 的长度为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 长方体的“一角” 模型 在三棱锥P ABC -中,,,PA PB PB PC PC PA ⊥⊥⊥,且,,PA a PB b PC c ===. ①以P 为公共点的三个面两两垂直; ③P 在底面ABC 的射影是△ABC 的垂心 ----,,l OA OB l OA l OB l AOB αβαβαβ??⊥⊥∠如图:在二面角中,O 棱上一点,,, 的平面角。 且则为二面角 a b ''??如图:直线a 与b 异面,b//b ,直线a 与直线b 的夹角为两异 面直线与所成的角,异面直线所成角取值范围是(0,90] 求法通常有:定义法和等体积法 等体积法:就是将点到平面的距离看成是 三棱锥的一个高。 如图在三棱锥V ABC -中有: S ABC A SBC B SAC C SAB V V V V ----=== C A

2.4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2.4.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课程学习目标 [课程目标] 目标重点:空间直角坐标系和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及空间两点距离公式.目标难点:确定点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以及空间距离公式的推导. [学法关键]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作一条轴的平行线交另一条轴于一点,交点在这个轴上的坐标,就是已知点相应的一个坐标,类似地,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过一点作两条轴确定的平面的平行平面交另一条轴于一点,交点在这条轴上的坐标就是已知点的一个相应的坐标. 2.通过类比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来理解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研习点1.空间直角坐标系 为了确定空间点的位置,我们在空间中取一点O作为原点,过O点作三条两两垂直的数轴,通常用x、y、z表示. 轴的方向通常这样选择:从z轴的正方向看,x轴的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90°能与y轴的半轴重合. 这时,我们在空间建立了一个直角坐标系O-xyz,O叫做坐标原点. 如何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 1.三条坐标轴两两垂直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条轴两两垂直,轴的方向通常这样选择:从z轴的正方向看,x轴的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90°能与y轴的半轴重合; 3.如果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那么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一般情况下,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 4.在平面上画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时,一般情况下使∠xOy=135°,∠yOz=90°. 研习点2.空间点的坐标 1.点P的x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yOz,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x轴,这个平面与x轴的交点记为P x,它在x轴上的坐标为x,这个数x就叫做点P的x坐标;2.点P的y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xOz,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y轴,这个平面与y轴的交点记为P y,它在y轴上的坐标为y,这个数y就叫做点P的y坐标;3.点P的z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xOy,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z轴,这个平面与z轴的交点记为P z,它在z轴上的坐标为z,这个数z就叫做点P的z坐标; 这样,我们对空间的一个点,定义了一组三个有序数作为它的坐标,记做P(x,y,z),其中x,y,z也可称为点P的坐标分量.

(完整版)空间向量的夹角、距离计算同步练习题(教师版).doc

空间向量的夹角、距离计算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已知 (2 , -5,1) , (2 , -2,4) , (1 ,-4,1) ,则直线 与 AB 的夹角为( C ) A B C AC A.30 0 B.45 0 C.600 D.90 0 2. 已知向量 a = (0 ,2, 1) , b = ( - 1, 1,- 2) ,则 a 与 b 的夹角为 ( ) A . 0° B . 45° C .90° D . 180° 解析:选 C.已知 a =(0 , 2, 1) , b = ( -1, 1,- 2) ,则 cos 〈 a , b 〉= 0,从而得出 a 与 b 的夹角为 90° . 3.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它在这个平面上的投影的方向向量分别是 a =( 0,2,1 ),b =( , , ),那么这条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为 ( D ) A.90 0 B. 60 0 C.45 0 D. 30 4. 边长为 a 的正六边形 ABCDEF 所在平面为 α, PA ⊥ α 且 PA = a ,则 PC 与 α 所成的角为 ( A ) A.30° B.60° C.45° D.90° 5.在棱长为 a 的正方体 -1111中,是 1 的中点,则点 1 到平面 的距离是 ( ) ABCD A B CD M AA A MBD 6 30 3 6 A. B. a C. D. a 6 a 6 4 a 3 D a A ( a, 0 a ) A ( a, 0,0) M 1 B ( a a, 0) 解析: 以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正方体棱长为 a , 0, a , ,则1 , , , , , 2 → → → 0,- 1 → 1 D (0,0,0) ,设 n = ( x ,y ,z ) 为平面 BMD 的法向量,则 n · BM =0,且 n ·DM = 0,而 BM = a , ,DM = a , 0, 2a 2a . 1 1 - y + 2z = 0, y = 2z , 令 z = 2,则 n = ( - 1,1,2) → ,a ) ,则 A 到平面 所以 所以 ,DA =( a, 0 1 1 1 1 x +2z = 0, x =- 2z , 的距离是 → = 6 . 答案: A = | DA ·n | BDM d 1 6 a | n | 6. 已知向量 n =( 1,0 , -1 )与平面 α垂直,且 α经过点 A ( 2,3,1 ),则点 P (4,3,2 )到 α的距离为 ( B ) A. 1 B. C. D. 2 7. 正方体 ABCD — A 1B 1C 1D 1 的棱长为 1, O 是 A 1C 1 的中点,则 O 到平面 ABC 1D 1 的距离为( A ) A. B. C. D. 8.若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与平面 α 的法向量的夹角等于 120°,则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等于 ( ) A .120° B .60° C .30° D .60°或 30° 解析:选 C. 由题意得直线 l 与平面 α 的法向量所在直线的夹角为 60°,∴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 90°- 60°= 30°. 9.设 , 都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面 ,则异面直线 与 BF 所成的角等于 ( ) ABCD ABEF FA ABCD AC A .45° B .30° C .90° D .60° 解析:选 D.以 B 为原点, BA 所在直线为 x 轴, 所在直线为 y 轴, BE 所在直线为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 图 BC → → → → 1 → → 略 ) ,则 A (1,0,0) ,C (0,1,0) ,F (1,0,1) ,∴ AC = ( - 1,1,0) ,BF = (1,0,1) .∴ cos 〈 AC ,BF 〉=- 2. ∴〈 AC ,BF 〉 1

空间夹角和距离

D B A C α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37)—空间夹角和距离 一.课标要求: 1.能借助空间几何体内的位置关系求空间的夹角和距离;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命题走向 空间的夹角和距离问题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讲的考察主要有以下情况:(1)空间的夹角;(2)空间的距离;(3)空间向量在求夹角和距离中的应用。 预测2007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察将侧重空间向量的应用求夹角、求距离。课本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求距离这方面内容的讲解,而是加大了向量在这方面内容应用的讲解,因此作为立体几何的解答题,用向量方法处理有关夹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题型上空间的夹角和距离主要以主观题形式考察。 三.要点精讲 1.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 , 0(π。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 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 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 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③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 , 0[π。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 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 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α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有αθ≤; (3)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斜线上任意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必在斜线在平面的射影上; ②如果一个角所在的平面外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一点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角的两边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一条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③两个平面相互垂直,一个平面上的点在另一个平面上的射影一定落在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④利用某些特殊三棱锥的有关性质,确定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的位置: a.如果侧棱相等或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顶点落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三角形的外心;

浅谈空间距离的几种计算方法

空间距离 常见问题: (1)点到平面的距离;(2)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3)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到平面的距离;(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一、点到平面的距离 求解点到平面的距离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由已知的或可以证明垂直的关系,则垂线段的长度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 2、过点作已知平面的垂线,可以找到垂足的位置,从而得到点到平面的距离。例如在正三棱锥中,求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可以过正三棱锥的顶点作底面的垂线,垂足为底面正三角形的中心,然后通过计算求得距离。又例如若已知所在的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可以过点作两平面交线的垂线,此点与垂足间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3、用等体积法求解点面距离。 例1、如图,在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22,2,51===AA BC AB E 在AD 上,且AE=1,F 在AB 上,且AF=3,(1)求点1C 到直线EF 的距离;(2)求点C 到平面EF C 1的距离。 解:(1)连接FC,EC, 由已知FC=22, 41=∴FC ,3482511=++=EC , 1091=+=EF 10 104 1023416102cos 1212121-=??-+=?-+=∠FC EF EC FC EF EFC 10 1031011sin 1=-=∠∴EFC 610 10341021sin 21111=??=∠?=∴?EFC FC EF S EFC 设1C 到EF 的距离为d ,则510610 1212,621===∴=?EF d d EF (2)设C 到平面EF C 1的距离为h

EFC C EF C C V V --=11 131311CC S h S EFC EF C ?= ?∴?? 又451212221132125=??-??-??-?=?EFC S 3 246224111 =?=?=∴??EF C EF C S CC S h 二、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1、对于特殊的图形,可以作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并证明,然后算出公垂线段的长度。 2、转化为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再转化为点面的距离进行计算。 例3、三角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P 平面ABC ,P 点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 O ,并且PA = PB = PC =3 。求异面直线PO 与BC 间的距离。 分析:过点P 作平面ABC 的垂线段PO ,但是必须了解垂足O 的性质,否则计算无法进行。为此连结OA ,OB ,OC (如图). 则由PA =PB =PC 可得OA =OB =OC ,即O 是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于是可以在直角三角 形PAO 中由PA =2 6 3 ,OA = 2 3 3 ,得PO =2 3 3 。有了以上基础,只要延长AO ,交BC 于D ,则可证明OD 即为异面直线PO 与BC 间的距离,为 3 3 。 三、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是过直线上任意一点向平面作垂线所得垂线段的长度,一般求解都是转化为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例4、已知:正方体1111ABCD-A B C D ,1AA =2,E 为棱1CC 的中点。求11C B 到平

高考数学试题-第2018讲空间中的夹角和距离 最新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12)—空间中的夹角和距离 一.课标要求: 1.掌握两条直线所成的角和距离的概念及等角定理;(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时的距离)。 2.掌握点、直线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3.掌握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会求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二.命题走向 高考立体几何试题一般共有4道(选择、填空题3道, 解答题1道), 共计总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识点在20个以内。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立体几何考题正朝着“多一点思考,少一点计算”的发展,从历年的考题变化看, 以多面体和旋转体为载体的线面位置关系的论证,角与距离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热门话题。 预测18年高考试题: (1)单独求夹角和距离的题目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分值大约5分左右;解答题中的分步设问中一定有求夹角、距离的问题,分值为6分左右; (2)选择、填空题考核立几中的计算型问题, 而解答题着重考查立几中的逻辑推理型问题, 当然, 二者均应以正确的空间想象为前提。 三.要点精讲 1.距离 空间中的距离是立体几何的重要内容,其内容主要包括: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其中重点是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以及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因此,掌握点、线、面之间距离的概念,理解距离的垂直性和最近性,理解距离都指相应线段的长度,懂得几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 求距离的重点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和两个平面的距离可以转化成点到平面的距离,一个点到平面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另外一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求法:如果知道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那么就转化成求公垂线段的长度。 (2)点到平面的距离 平面外一点P在该平面上的射影为P′,则线段PP′的长度就是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1“一找二证三求”,三步都必须要清楚地写出来。○2等体积法。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平行平面间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浅谈空间距离的几种计算方法

浅谈空间距离的几种计算方法 【摘要】 空间的距离是从数量角度进一步刻划空间中点、线、面、体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重要的量,是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中研究的重要数量.空间距离的求解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其中以点与点、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为基础,一般是将问题最终转化为求线段的长度。在解题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点和概念的内在联系,做好各种距离间的相互转化,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关键词】 空间距离:点线距离点面距离异面直线距离公垂线段等体积法【正文】 空间距离是衡量空间中点、线、面、体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的重要的量。空间距离的求解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空间距离主要包括:(1)两点之间的距离;(2)点到直线的距离;(3)点到平面的距离;(4)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5)与平面平行的直线到平面的距离;(6)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这六种距离的计算一般常采用“一作、二证、三计算”的方法求解。对学生来说是较难掌握的一种方法,难就难在“一作”上。所谓的“一作”就是作出点线或点面距中的垂线段,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除非有相当的基本功,否则这种方法很难运用自如,因此就需要进行转化来求解这些空间距离。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使得有些距离的计算可以避开作(或找)公垂线段、垂线段的麻烦,使空间距离的计算变得比较简单。 一、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通常有两种方法: 1、可以计算线段的长度。把要求的线段放入某个三角形中,用勾股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可以用空间两点间距离公式。如果图形比较特殊,便于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写出两点的坐标,然后代入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即可。

第37讲空间夹角与距离

D B A C α 第三十七讲 空间夹角和距离 一、复习目标要求 1.能借助空间几何体内的位置关系求空间的夹角和距离; 2.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线线、线面、面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体会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二、2010年命题预测 空间的夹角和距离问题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高考对本讲的考察主要有以下情况:(1)空间的夹角;(2)空间的距离;(3)空间向量在求夹角和距离中的应用。 预测2010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察将侧重空间向量的应用求夹角、求距离。课本淡化了利用空间关系找角、求距离这方面内容的讲解,而是加大了向量在这方面内容应用的讲解,因此作为立体几何的解答题,用向量方法处理有关夹角和距离将是主要方法,在复习时应加大这方面的训练力度。 题型上空间的夹角和距离主要以主观题形式考察。 三、知识精点讲解 1.空间中各种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以及二面角。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 , 0(π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 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 具体步骤如下: ①利用定义构造角,可固定一条,平移另一条,或两条同时平移到某个特殊的位置,顶点选择在特殊的位置上; ②证明作出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③利用三角形来求角。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范围是2 , 0[π。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用的是射影转化法。 具体步骤如下: ①找过斜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连结垂足和斜足,得出斜线在平面的射影,确定出所求的角; ③把该角置于三角形中计算。 注:斜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是它和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的最小角,即若θ为线面角,α为斜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则有αθ≤; (3)确定点的射影位置有以下几种方法: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 空间直角坐标系 为了确定空间点的位置,我们在空间中取一点O作为原点,过O点作三条两两垂直的数轴,通常用x、y、z表示. 轴的方向通常这样选择:从z轴的正方向看,x轴的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90°能与y轴的半轴重合. 这时,我们在空间建立了一个直角坐标系O-xyz,O叫做坐标原点. 如何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 1.三条坐标轴两两垂直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础;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三条轴两两垂直,轴的方向通常这样选择:从z轴的正方向看,x轴的半轴沿逆时针方向转90°能与y轴的半轴重合; 3.如果让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如果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那么称这个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一般情况下,建立的坐标系都是右手直角坐标系; 4.在平面上画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时,一般情况下使∠xOy=135°,∠yOz=90°. 空间点的坐标 1.点P的x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yOz,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x轴,这个平面与x轴的交点记为P x,它在x轴上的坐标为x,这个数x就叫做点P的x坐标;2.点P的y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xOz,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y轴,这个平面与y轴的交点记为P y,它在y轴上的坐标为y,这个数y就叫做点P的y坐标;3.点P的z坐标:过点P作一个平面平行于平面xOy,这样构造的平面同样垂直于z轴,这个平面与z轴的交点记为P z,它在z轴上的坐标为z,这个数z就叫做点P的z坐标; 这样,我们对空间的一个点,定义了一组三个有序数作为它的坐标,记做P(x,y,z),其中x,y,z也可称为点P的坐标分量. 已知数组(x,y,z),如何作出该点? 对于任意三个实数的有序数组(x,y,z): (1)在坐标轴上分别作出点P x,P y,P z,使它们在x轴、y轴、z轴上的坐标分别是x、y、z; (2)再分别通过这些点作平面平行于平面yOz、xOz、xOy,这三个平面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 空间点的坐标 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每两条轴分别确定的平面xOy、yOz、xOz叫做坐标平面;2.坐标平面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xOy平面(通过x轴和y轴的平面)是坐标形如(x,y,0)的点构成的点集,其中x、y为任意实数 yOz平面(通过y轴和z轴的平面)是坐标形如(0,y,z)的点构成的点集,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