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概说 园湖小学 吕倩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义教材小学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概说 园湖小学 吕倩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义教材小学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概说 园湖小学 吕倩 我说课的题目是九义教材小学

特别说明

此资料来自豆丁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f2471754.html,/)

您现在所看到的文档是使用下载器所生成的文档

此文档的原件位于

https://www.360docs.net/doc/ef2471754.html,/p-301856.html

感谢您的支持

抱米花

https://www.360docs.net/doc/ef2471754.html,/lotusbaob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小鹿和狼》教案

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小鹿和狼》教案 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3-1-2-5-6-0-0-4-6-6 动作建议: 第1-6小节:“小鹿”在原地准备出发。 第?-10小节:“小鹿”伸出食指和小拇指举在头顶走到苹果园,“狼”睡觉。 第11小节:“狼”醒来,“小鹿”蹲下。(第16、2l、26小节同第11小节。)

第12-15小节:“小鹿”伸出食指和小拇指举在头顶走到草莓园,“狼”睡觉。 第1?-20小节:“小鹿”伸出食指和小拇指举在头顶走到青菜园,“狼”睡觉。 第22-25小节:“小鹿”伸出食指和小拇指举在头顶走到萝卜园,“狼”睡觉。 第2?-42小节:狼追小鹿,小鹿跑回家。 游戏玩法: 1.A段音乐小鹿跟着节拍自由行走,狼睡觉。 2.B段音乐小鹿蹲下,狼醒来。 3.C段狼追小鹿,小鹿跑回家。 4考虑到游戏的可循环性,建议分组进行扮演狼的角色。 活动目标: l.熟悉音乐的ABC结构,重点对B段音做出反应。 2.跟随音乐节拍到四个指定地点,并做出“小鹿”行走的动作。 3.锻炼克制能力:(1)C段音乐开始时“小鹿”才能跑回家; (2) “小鹿”要从门洞中钻入家。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剪辑2个版本(整体/ABC段分开)、半圆形座位摆放、拱形门三个、拱形门的控制线、四个控制区线。 2.经验准备:幼儿有随音乐拍节奏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在森林里,有一群小鹿高高兴兴的在找食物,突然听见一个奇怪的声音,小鹿停了下来,左瞧瞧、又看看,什么也没看见,继续走着。突然狼来了,小鹿赶快跑,跑回了家。原来那个奇怪的声音是大灰狼。 2.听辨声音 教师:在音乐中也有鹿和狼,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找一找。幼儿欣赏音乐,找出音乐中的“狼和鹿”。

14、鹿和狼的故事(课文)

14 * 鹿和狼的故事 胡勘平 120世纪初,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凶恶残忍的狼是鹿的大敌。 2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很想让凯巴伯森林里的鹿得到有效的保护,繁殖得更多一些。他宣布凯巴伯森林为全国狩猎保护区,并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到那里去消灭狼。 3枪声在森林中回荡。在猎人冰冷的枪口下,狼接连发出惨叫,一命呜呼。经过25年的猎捕,有数千只狼先后毙命。森林中其他以鹿为捕食对象的野兽(如豹子)也被猎杀了很多。 4得到特别保护的鹿成了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在这个“自由王国”里,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繁育,自由自在地啃食树木,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幸福生活。 5很快,森林中的鹿增多了,总数超过了十万只。十万多只鹿在森林中东啃西啃,灌木丛吃光了就啃食小树,小树吃光后又啃食大树的树皮……一切能被鹿吃的植物都难逃厄运。森林中的绿色植被在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在一天天扩大。 6灾难终于降临到鹿群头上。先是饥饿造成鹿的大量死亡,接着又是疾病流行,无数只鹿消失了踪影。两年之后,鹿群的总量由十万只锐减到四万只。到1942年,整个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 7罗斯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下令捕杀的恶狼,居然也是森林的保护者!狼吃鹿看起来残忍,却维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这是因为,狼吃掉一些鹿后,就可以将森林中鹿的总数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森林也就不会被鹿群糟蹋得面目全非。同时,狼吃掉的多数是病鹿,又有效地控制了疾病对鹿群的威胁。而罗斯福下定决心要保护的鹿,一旦数量超过森林可以承载的限度,就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给森林带来巨大的生态灾难。也就是说,过多的鹿会成为毁灭森林的罪魁祸首。 8这与人们对狼和鹿的认识似乎是相悖的。童话中,狼几乎永远担着欺负弱小的恶名。如,中国“大灰狼”的故事和西方“小红帽”的故事。而鹿则几乎总是美丽、善良的化身。狼是凶残的,所以要消灭;鹿是善良的,所以要保护。罗斯福保护鹿群的政策,就是根据这种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制定的。 9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片面认识,去判定动物的善恶益害,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说课标说教材小学数学

学课标研教材解析《统计与可能性》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绿意”。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好!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下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研说:“一、说课标(课程总目标、第二学段目标、第六单元目标);二、说教材(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立体整合)三、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三方面进行: 一、说课标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从获得四基、增强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清楚的阐释。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对于 本单元领域的教学也做了具体的阐述 教学本内容还应有针对性地关注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 第二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2.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3.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本单元内容标准

六年级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六年级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反思(实用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六年级语文:《鹿和狼的故事》教学案例 反思(实用文本)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怎样以最少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最大的思维空间呢?我针对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一个精炼问题:(1~6)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的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心里不是滋味?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时,它就如一枚卵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 “老师,当我读到罗斯福宣布有政府雇请猎人消灭狼时,心里特别的高兴。我向当时的鹿们肯定乐得心花怒放,拍手称赞罗斯福

的英明。” “我读到鹿成了森林中的宠儿,在自由的王国中无忧无虑的生活时,我更加的为鹿群们高兴,它们不会为生存而担忧,再也不会有天敌来进犯,过着天堂般的生活。” …… 听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想法,看着孩子们兴奋莫名的笑脸,我的眼前仿佛就是一群活泼美丽的鹿。 这时一个男孩沮丧地站起来:“老师。当我看到森林中绿色植被一天天减少,大地露出的枯黄一天天在扩大,我的心理非常难过。” “是啊。老师,你看你看那些可爱的鹿们病的,死的死,整个森林只剩下不到八千只病鹿在苟延残喘,真让人揪心。”另一个孩子说道。 看着孩子们为鹿群的生存而担忧、焦急,这不是我所要达到的目的吗?俗话说:“治标要治本。”“造成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我不失时机的问道。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失落的情绪一扫而光,教室里一下子热气沸腾。

《狼》导学案 参考答案

《狼》导学案(教师用) 【学习目标】 1.读通、读懂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传神;积累文言词语:顾、暴、盖、止。 2.了解“之”等词的不同含义,理解文言词语活用的知识和古代文学常识。 3.了解故事旨意,把握文章善于识破狼一样的伎俩、除恶务尽的思想意义。 《狼》预习案 【课文提示】 1.蒲松龄,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是他的代表作。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是我国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主要艺术特色是:语言精炼,想象丰富,情节曲折。 3.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实词的词性活用现象。古汉语的一个实词属于某一词类,基本上是固定的。有些词只是在某种条件下,临时处在另一类词的位置上,偶尔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暂时增加了新的意义,这种词性的变化,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之间的活用;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正音正字】写出下列汉字的拼音,记住每个字的书写要点: 窘jiǒng 眈dān 瞑míng 寐mèi 黠xiá倚yǐ缀zhuì尻kāo 【积累词语】 1. 解释下列词语:窘(紧迫、为难、困窘急迫)眈眈(注视的样子)瞑(闭上眼) 寐(睡觉)黠(狡猾)倚(靠)2. 解释下列时间词语:晚(夜晚、晚上)少时(一会儿)久之(很久)顷刻(一会儿)【朗读课文】【复述故事】 【结构层次】这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2句),故事的开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写屠户“遇狼”。 第二层次(第3-10句),故事的发展,写屠户“惧狼”之后“御狼”。 第三层次(第11-17句),故事的高潮,写屠户“杀狼”后对狼的奸诈有了深刻的认识。 第四层次(第2段),作者评论,揭示主题:狼无论怎样贪婪、狡诈,在勇敢机智的人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课文简介】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故事赞扬了屠夫敢于杀狼的勇气和善于杀狼的智慧,揭露了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的本性、可耻的必然的下场,从而揭示一个深刻的思想:对于狼一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退缩,必须坚决、灵活地斗争。 全文二百来字,生动地描写了屠夫“遇狼-避狼-劈狼”的全过程,言简意赅。小说以屠夫的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为主线,真实地写出了他的思想变化,生动地刻画了狼的狡猾。 《狼》导学案(一) 【朗读课文】口述大意 【串讲课文】逐字逐句理解课文大意。1、自学完成。2、组内交流。3、推荐人选,集体交流。 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一个屠夫晚上回家,担子中的肉没了,只剩下一些骨头。路上两只狼,跟着走了很远。 要点:屠:屠夫。归:回家。担:担子。尽:没有。止:通“只”,只有。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甚:很。 原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翻译:屠夫害怕,把骨头丢给它们。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一只狼仍然跟着。 要点:投以骨:“投”省略宾语“之”,即“以骨投之”,把骨头丢给狼。止:停止、停下。从:跟从。 原文: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再次把把骨头丢给它,后来(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而先前那只狼又来了。骨头已经没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 要点:止:停止。至:到达。矣:相当于“了”。并:一起。驱:追赶。故:原来。 原文: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屠夫很困窘急迫,担心前后受到它们的攻击。看见野地里有打麦场,主人在麦场里堆积了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读“狩、宠、厄、悖“4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在上课之前,我想先和大家探讨一个有趣的话题;同学们,你们喜欢鹿吗?板书“鹿”。 一提到鹿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鹿就是我们心中美丽的使者);你们听过有关狼的故事吗?板书狼。狼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啊!提起狼,我们脑海中就会出现这些凶恶残暴的词,而在故事、童话、小说中狼更是一种最坏的形象,什么“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人皮的狼”等,可以说狼在我们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应该毫不留情的消灭掉。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篇与狼有关的课文,板书*和*的故事,齐读课题。本课所写的故事与同学们的认识不一样,同学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二、新授: 同学们按预习提示的要求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主要些了什么内容?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些了一件什么事? 罗斯福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森林被毁,鹿群大量死亡,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将这个故事的? 2、让我们把心放到文章中,把1——6自然段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哪些段落让喜欢鹿得我们感到痛快?哪些地方让你感到不是滋味? 3、谁来读读令你感到痛快的地方? 4、哪些段落让你心里感到不是滋味?谁来读一读? 心里是什么滋味? 原本葱郁的森林和可爱的鹿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可如今却面目全非,怎不令人痛心、遗憾。谁来读一读? 5、闭上眼睛想一想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是幅怎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看到那面目全非的森林了吗?看到那一只只苟延残喘的鹿了吗? 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吧! 看录像。 鹿正用哀怨的眼睛看着我们,它们至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杀死了狼,反倒造成了鹿死林毁的悲剧,同学们,你能告诉他们吗?来默读课文想一想。 出示:鹿(吃)狼 破坏保护 森林 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少掉任何一链,就会遭严重的灾难。 6、此时你想对罗斯福说些什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 7、生物界还有许多这样相互制约的例子,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情? 8、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想听吗?(《塞翁失马》)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数学说课标说教材稿件

说课标,说教材 崖西完小曲运兰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题目是“全面掌握教材个性实施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研说: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 说课标分为总课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四部分 这里我将详细解说总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三部分,课时目标我将在说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时再解说。 (一)总目标 通过数学学习希望学生能达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二)阶段目标 阶段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部分。 1、知识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的过程,认识简单的小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2、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探索简单的位置关系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会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3、解决问题: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情感与态度: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参与欲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接受知识。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发现错误并能及时纠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三)单元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掌握亿以内和亿以上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读写大数,能对大数进行合理估计。 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体会用万、亿作单位的简洁性,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在建立数的概念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发展迁移能力和推想能力。 二、说教材 说教材分为纵向解读、单元内容、教材分析三部分 (一)纵向联系 学生首先接触数的认识是在: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数的认识;接着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丰收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然后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最后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这也是整数认识的完成阶段。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说课标说教材(最新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研说教材。 一、说课标 1、学段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要掌握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等在内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在四年级下册中,则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图形的基本认识以及数据处理等技能。 2)数学思考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本册教材中,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解决问题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本册教材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等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植树等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内容标准 (1)数与代数领域包括: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图形与几何领域: 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 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统计与概率领域: 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说教材 1、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下面是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本册教材主要有改进编排、注重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注重实践与探索、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教学中这六个特点。 2、编写体例 我们知道小学数学知识共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分散在八个单元里,每个单元 按内容又分为若干小节,在每个小节里有具体的课例。在每个课例中,首先出现主题图:让人一目了然地获取知识;其次,呈现例题,开放

14鹿和狼的故事导学案

14 鹿和狼的故事导学案 六(1)班姓名: 一.目标导航: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分析事情六要素。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 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2、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懂得 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通过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 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指导: 1、自学生字,词语,查字典,理解词意。 2、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该部分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件什么事?事 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3、细读课文7-8自然段: (1)、分析“鹿死林毁”原因。 (2)、你认为狼和鹿与森林有什么关系? (3)、你认为罗斯福总统错在哪里? (4)、你懂得了什么? 4、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你认为得出了什么结论?你是怎样理解的? 5、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个自然段,概括每段的段意。 三﹒预习自评: 1、读准下列词语,并给带点的字注音. 狩.猎宠.儿厄.运苟.延残喘 控.制罪魁.祸首相悖乃 ..至 2、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厄运: 锐减: 维护: 糟蹋: 威胁: 相悖: 苟延残喘: 面目全非: 罪魁祸首: 3、课文1—6自然段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和 结果各是什么?你明白了什么? 4、(1)分析“鹿死林毁”原因,你认为狼和鹿与森林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罗斯福总统错在哪里?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5、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面目全()一命()呼 ()不留情自由自()苟延()喘 四互动探究:

三年级数学说课标说教材材料

说课标、说教材 各位评委好: 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说课标、说教材大赛。今天我要说的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对于本册教材,我打算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展开进行。 一、说课标 1、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2、本册教材的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及内容结构 2、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评价建议 2、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首先,说课标 三年级学段第二学段,所以,新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

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解决问题 1、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内容标准 数与代数

说课标说教材小学数学

说课标说教材小学 数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ef247175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学课标研教材解析《统计与可能性》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绿意”。一直是我不懈的追求。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下面我将从以下三方面研说:“一、说课标(课程总目标、第二学段目标、第六单元目标);二、说教材(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立体整合);三、说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三方面进行: 一、说课标 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从获得四基、增强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等方面进行了清楚的阐释。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 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对于本单元领域的教学也做了具体的阐述。 教学本内容还应有针对性地关注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 第二学段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随机事件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数学思考 1.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2.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3.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运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 2.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4.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

《狼》专题导学案及答案

《狼》专题 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仁慈",险些丧命,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屠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1.理解、积累文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情节,领悟课文意味深长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揣摩语言,体会文章的情味,学习本文语言简练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谁能够说出带“狼”字的成语?(如: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的确,狼历来是狡诈、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以谈狐说鬼着称的《聊斋志异》中就记录了有关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三则故事。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短小生动又意味深远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杀两狼的智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为下列汉字注音。 缀(zhuì)窘(jiǒng)苫(shàn)弛(chí)眈(dān)黠(xiá)瞑(míng)暇(xiá) 隧(suì)尻(kāo)寐(mèi)少(shǎo)时 2.作者链接

蒲松龄(1640~1715),清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早岁即有闻名,深为施闰章、王士禛所重。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后屡应省试,皆落第,年七十一岁始成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0岁才撤帐归来。 蒲松龄一生怀才不遇,家境贫困。坎坷的遭遇和长期艰辛的生活使他能够接触底层人民生活,并加深了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3.作品链接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此书是“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着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读准节奏: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读懂文意,掌握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重点实词

部编版语文《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有答案

《狼》学案 教师寄语:对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最后取得胜利。 学习目标: 1.掌握“顾、苫蔽、洞”等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2.熟读背诵课文。 3.领悟文章深刻的寓意。 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缀行..甚远( ) ②一狼仍从.( ) ③屠大窘.( ) ④顾.野有麦场( ) ⑤积薪.其中( ) ⑥苫蔽..成丘( ) ⑦目似暝.( ) ⑧又数刀毙.之( ) ⑨一狼洞.其中( ) ⑩止露尻.尾( ) ○11乃悟前狼假寐..( ) ○12狼亦黠.矣(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理解探究 3、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4、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合作释疑

5、课文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6、作者是从狼自取灭亡的角度来归结故事的旨意的,但有人认为这个故事表现了屠户敢于斗争的精神,你同意这个看法吗? 课内精读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冥,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漏尻尾。屠自断其后,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7、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1)一狼径去.()(2)其一犬.坐于前() (3)一狼洞.其中()(4)盖.以诱敌() (5)意将遂.如以攻其后也()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久之,目似冥,意暇甚 B又数刀毙之 C问之,鬼曰:“我是鬼” D恐其变化,唾之 9、“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 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10、本段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 拓展迁移 阅读文段《感恩狼》,完成习题。 感恩狼 黄山 那是1964年10月的一天。 下午两点多,雪积半尺厚,我们乘坐的汽车打滑不能行走。我们正推着车,发现有一群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三年级数学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我与大家交流的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书内容。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方面说起。 一、说课标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学科被划分为了三个学段,三年级属于第一学段。基于对第一学段目标的分解,我认为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应达到以下几点: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给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鹿和狼的故事教案

14*《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相互联系的,树立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听过哪些有关狼的故事?你觉得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狼”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板书:狼2、你鹿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请你用几个词语说出“鹿”给你留下的印象。板书:鹿 过渡:是啊,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一种凶残的动物,应该毫不留情地消灭。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却要告诉我们另外一种看法。 板书课题:鹿和狼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学生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评价。 3、指名学生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 2、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此时的鹿群真的是无忧无虑吗?请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3节。 3、画出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中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用自己的话说说。 4、在文中找出罗斯福的做法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5、讨论:指名读句子: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 ⑴用课文中的事例来说说:鹿和狼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⑵再用课文中的事例说说:为什么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相互关系?如果破坏了会怎么样? ⑶整个生物界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相互制约因素,你能用其他的事例来证明我们必须尊重这些关系吗? 四、体会升华

14鹿和狼的故事导学案教师版

14、《鹿和狼的故事》导学案(教师版) 主编:王美蓉审核:六年级备课组编写时间:2014--10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课时划分】1课时 【教材助读】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期望和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4届的总统,任职长达12年。他是身残志坚的代表人,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 凯巴伯森林,位于美国西部落基山脉,20世纪初的凯巴伯森林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的狼。为了鹿的安宁,1906年,罗斯福总统开展了一场除狼行动,最终造成鹿死林毁的悲剧。针对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美国政府在1995年实施了“引 狼入室”计划,从加拿大运来首批野狼放生到落基山中,森林又焕发勃勃生机。 【导学过程】 、预习导航1、读准下列词语并用自备本抄写两遍 狩猎雇请一命呜呼宠儿锐减控制相悖乃至凯巴伯森林西奥多?罗斯福葱郁降临残忍糟蹋

难逃厄运 苟延残喘 面目全非 罪魁祸首 生机勃勃 2、查词典,解释下列词语: 厄运、锐减、维护、糟蹋、威胁、苟延 残喘、相悖、面目全非、罪魁祸首 3、自学导航: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边读边做标记,在感受深 的地方做批注。 罗斯福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分 将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划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 二、预习检测 1、我会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2)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①、 ②、 认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别用 “一-”和“??”划出来 ③、 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 ②、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⑤、 生机(勃)(勃) 一命(呜)(呼) 难逃(厄) 苟延(残)(喘) 罪魁(祸)(首) 松杉(葱) (苟延残 (面目全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标说教材我今天所说的教材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对于本册教材,我们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 本学科的课程总目标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阶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2、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3、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解决问题 1、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2、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4、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六年级上册14—18课导学案

14、鹿和狼的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练习拼会课文出现的带拼音的字。 2、练习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一:1、自读一遍课文,标清自然段。自学生字词。 2、读一遍课文,练习读通顺。用“_____”画出不好读的句子。 3、再读一遍课文,练习读流利。练习把不好读的句子读流利。 4、小组长组织检查。 自学指导二:1、说说这一课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2、读课文批注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检测题: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 )( ) 面目全( ) 一命( )呼 ( )不留情 自由自( ) 苟延( )喘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参( )( )( )( ) 宗( )( )( )( ) 直( )( )( )( ) 肖( )( )( )( ) 三、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坚持( ) ( )纯朴 优良( ) 维持( ) ( )纯洁 优秀( ) 保持( ) ( )纯熟 优质(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自然界里的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人类要尊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维护生态平衡。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重点掌握“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层次。4、初步感受“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学习重难点:目标3、4 自学指导一: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学会新字新词。 2、组长检查。 自学指导二: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了解文章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组长组织交流主要内容,了解“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介绍文章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指导三: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神圣”讲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2、组长组织交流。 自学指导四:1.我们常用广阔、肥沃(列举学生填空时用的词语)等词语来形容土地,而作者却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边读边想边勾画,并批注下自己的读书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组长组织交流表现“神圣”的词句,进行读一读。 检测题:1、组词:骏()指()眷()薄() 俊()脂()幕()簿() 2、把感受深的部分背一背并积累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