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岩石力学综述报告

高等岩石力学综述报告
高等岩石力学综述报告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课程论文题目中国城市群的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学院土木与建筑学院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硕士15-02 姓名王志豪

学号15121095 日期2016/5/28

1对岩石工程流变学问题的综述性介绍

1.1岩石流变的研究内容

“流变”一词,源自于古希腊哲学家Heractitus的理念,意即“万物皆流”。简而言之,所有的工程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流变特性,岩土类材料也不例外。大量的现场量测和室内试验都表明,对于软弱岩石以及含有泥质充填物和夹层破碎带的松散岩体,其流变属性则更为显著;即使是比较坚硬的岩体,如受多组节理或发育裂隙的切割,其剪切蠕变也会达到相当的量值。用学术语言概括地说,只要岩土介质受力后的应力水平值达到或超过该岩土材料的流变下限,将产生随时间而增长发展的流变变形。因此,在岩土工程建设中,就经常遇到岩体压、剪变形的历时增长变化情况,即为岩土体流变性态的具体反映。

众所周知,岩石流变是指岩石矿物组构(骨架)随时间增长而不断调整重组,导致其应力、应变状态亦随时间而持续地增长变化。对岩石工程流变学的研究,诸如在岩基、边坡和隧道与地下工程等有重要实用价值的领域,总的说来常包括有以下方面的研究内容:

(1)蠕变:在常值应力持续作用下,岩体变形随时间而持续增长发展的过程。

(2)应力松弛:在常值应变水平条件下,岩体应力随时间而不断地有一定程度衰减变化的过程。

(3)长期强度:岩体强度随时间而持续有限降低,并逐渐趋近于一个稳定收敛的低限定值。(4)弹性后效和滞后效应(黏滞效应):加荷时继瞬间发生的弹性变形之后,仍有部分后续的黏性变形呈历时增长;此外,在一定的应力水平持续作用下,在卸荷之后,这部分黏性变形虽属可恢复的,但其恢复过程却需要一定的滞后时间。以上部分的变形虽仍属于弹性变形范畴,但对在加荷过程中其变形随时间的逐渐增长称为“滞后效应”;而在卸荷之后,其变形随时间的逐渐恢复,则称为“弹性后效”。二者统称“黏滞效应”,都归属于流变岩体的黏性特征。

就上述

4个方面的岩体流变属性而言,其第(1)方面,即岩体蠕变与岩石工程和隧道设计施工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最具重要性和工程实用价值。

1.2工程流变研究的重要性

就隧道和地下工程为例,其洞室围岩的受力和变形只有从上述岩体流变学的观点和方法出发,才能对诸如毛洞施工期失稳、围岩变形位移及其对支衬结构形变压力的历时持续增长发展,以及衬砌支护与围岩的时效相互作用等工程实际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合理解释。对此试稍作展开说明:若不计岩体的上述黏性流变特征,则洞体开挖后洞周附近围岩的应力重分布和弹性或弹塑性的收敛变形是以弹性或弹塑性波的传播速度进行的,以弹性波而言即为按声波波速传播,则应视为在成洞的瞬间就已全部完成。如果该瞬间围岩的应力不超过其强度值,则认为毛洞将是永远稳定的,嗣后其变形将不会进一步增长发展。然而,对毛洞体的长期观察和量测都充分表明,许多在成洞之初呈稳定的岩体,如不及时支护,则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洞体才可能局部或整体失稳而导致坍塌、破坏。这说明洞周围岩变形的增长与时间因素密切相关。又如:用岩体流变的观点来解释,作用在衬护结构上的围岩压力,对软岩而言,主要是因围岩蠕变、因而在衬护受力以后又增长发展的形变压力(也可能包括小部分的地层松动压力)。此外,当“隧洞围岩–支护系统”的变形逐步趋于稳定以后,由于岩体的应力松弛使作用于隧洞衬护上的围岩压力以及围岩对支护的约束抗力,仍会有少量的波动变化,并还将再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上述这些分析,都已经过对许多隧洞的试验和实测所充分证实。再从隧洞支护与围岩相互作用的认识而言,一般都于毛洞开挖若干时日之后进行衬护,再待衬(二衬)混凝土强度达到足以参与围岩共同受力,都需要有相当的时间间隔。如果不考

虑岩体的上述黏性流变特征,则认为在衬护发挥作用之前,毛洞的弹(弹塑)性变形已早就全部释放完成,这样,支护与围岩之间就不可能有任何相互作用和共同受力,即衬砌结构将 谈不上参与围岩相互受力作用而形同虚设,这显然不是事实。此处,除非是坚硬致密的 I , II 级岩体,其二次衬砌受力不很明显以外,对一般中等和软弱岩体的内衬而言,都与后述论点不相符合。因此,只有在围岩变形随时间而不断增长发展的情况下,才能充分阐明它与支护间的相互作用受力机制呈时效变化特征的实质。

由此可知,在隧洞及其他岩石工程中,充分考虑岩体的上述流变特性,对工程的设计施工均具有极为重要而鲜明的实际意义。

1.3 对岩体流变的进一步认识

这里应该指出的一点是,岩土体的上述流变效应,不仅与岩土材料的压、剪强度密切有关,同时也取决于受荷后岩土体内的应力水平的大小。在受力状态下,岩土材料的压、剪应力都存在一个能以最小程度地产生流变时效的应力下限值,称作“流变下限”。该下限值视围压情况均可由流变试验具体确定;只要外载作用下岩体的应力水平值达到或超过了上述流变下限的条件,就将产生流变效应;反之,如应力水平值小于其流变下限,则不会产生流 变。因而,这里纠正了一般认为的只有软岩和软黏土才具有流变特征的不正确理念;相反,在高地应力水平(特别是没有或较小围压作用下)状态下,即便是中等强度岩石或节理发育的硬岩,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流变效应,特别是沿岩体结构弱面扩展的剪切流变。

2.4 黏弹性流变与线弹性应变间的对应法则

另外需说明的一点是:对收敛型的线性黏弹性流变,可从相对应定理(correspondence principle)中由线弹性的本构关系简单地经如下换算得到。此时,就一维问题而言,对线弹性应变情况:

1E

εσ=

(1) 而对线性黏弹性应变率情况: 1

εση

= (2) 式中:E 和η均为不变的常数。由式(1),(2)可知,若“相对应地”将式(1)

中的ε置换为式(2)中的ε ,将式(1)中的E 置换为式(2)中的η ,则可方便地将线弹性问题的解换化为线性黏弹性问题的解。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黏弹性法则来描述问题,可以了解其变形发展的时间历程,但其最终的变形达到稳定的收敛值时将与按线弹性问题的解所得的相应结果完全相同。但是,黏弹塑问题的最终解则与按弹塑性问题求出的结果不会相同。

2.5 非线性流变问题及其求解的几种处理

图1所示为从一组岩石试样蠕变试验得到的随时间发展的非线性流变曲线簇。由图1可知,岩石非线性流变应变值的大小,随其应力水平、应力应变状态和应力持续作用时间三者呈非线性增长变化。

对非线性流变:

1(,,)

t ε

σησ=Ω (3) 式中:η为黏滞系数,为应力水平σ、应力应变状态Ω(可以是压、剪、拉、弯曲,或其他复杂应力状态)和流变时间历程 t 的非线性函数,此时η已不再是一个常数。

对上项非线性流变问题的求解,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案:

第1中方案:在在非线性流变的发展程度不高,即所谓低度非线性问题的情况下,仍可以以线性流变的西原模型(弹–黏弹–黏塑性模型)为基础,而只在其黏塑性部分内再串加上一项非线性的经验黏性元件作为对线性流变模型的一点修正,非线性黏性元件的经验系数可由相应的流变试验确定。这种近似处理,对量大面广的一般性工程问题的研究是比较适用的。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的通用表述如图 2 所示。

第 2 种方案:采用由试验拟合的经验本构关系式,式中的诸待定系数可由试验结果逐一拟合确定。如对非线性黏弹性问题,其经验公式可写为一种幂律型的蠕变方程:

n m A t ε

σ= (4) 式中:ε 为蠕应变率; σ为等效应力,三轴状态下13σσσ=- ;t 为蠕变时间;A ,n ,m 均为需要由试验测定后作拟合的蠕变参数。这种处理方法较适合在一些特定的重大工程中采用。

在当前广泛通用的 ANSYS 程序软件文本中,已列有10 余种各种类型的经验蠕变本构方程关系式,可供选择采用。

第3种方案:将η值视为非定常的变数值,而由试验确定,再进行非线性流变本构关系的分析计算。这种处理方案较为理想,学术理念上也较为严格,但计算处理则比较繁复和困难。

1.6岩石流变力学的工程应用

岩石流变力学研究的目的是,在全面反映岩体流变本构属性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分析和数值解析计算,求得岩体内随时间增长发展的应力、应变及其作用的时间历程,为流变岩体的稳定性做出符合工程实际的正确评价。

试仍以隧道和地下工程为例,其洞室围岩自身的自承和自稳能力对隧洞围岩–支护系统相互作用以及洞体的持续稳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挖、地震或其他外力作用下洞体丧失稳定,主要是由于岩体介质及其软弱结构面发生因过大黏塑性变形导致的岩体应变软化,使其自承和自稳能力降低而最终坍塌破坏所造成的。如何合理地考虑隧洞围岩–支护系统的流变相互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其自承和自稳能力的历时变化,已成为隧道和地下工程中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对于高地应力大变形软岩地下洞室而言,围岩与支护衬砌的变形都是流变型的,这已为众多的工程实践、实测和试验所证实。只有考虑岩体介质及其支衬系统的流变效应,用黏弹塑性理论对该系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对隧洞围岩–支护系统的受力机制做出充分和有说服力的阐明,并给出合理的、有理论依据的解释,最后得出与工程实际相符的正确结论。

相对于坚硬岩石而言,软弱围岩的力学属性受一般节理裂隙的影响相对比较小,而主要由岩石自身的力学性质来决定,但其流变效应则尤为显著。若节理裂隙呈随机性分布,且无明显的定向大裂隙存在,则在这种软弱围岩中修建深层隧洞时,宏观上可视为各向同性、匀质、连续的黏弹塑性介质来对待。此时,影响隧洞稳定和支护安全主要有两个因素:二次衬砌设置的时间及其衬砌刚度,它们是决定系统流变力学性态的主要参数。为此,计入围岩黏塑性流变变形导致岩体屈服强度降低及其流变时效作用,着重考虑上述两个因素,以探讨二衬结构如何合理受力,更加有效地利用围岩的自承和自稳能力,将是使岩石流变力学的研究成果更有效地应用于隧道工程实际的核心问题。

3 流变模型辨识及其参数确定

岩土介质材料与时间参量有关并与黏壶元件η相并联的基本流变力学性态共有:纯黏、黏弹、黏塑和黏弹塑等4种,将它们再与瞬弹E和塑性F元件作串、并联组合,则共可派生15种不同的复合流变本构模型(对已见报导的有些流变力学模型在形式上会有一定差异,但可以通过等效变换为15种模型中的其中一种,具体的等效变换法则和方法可参见夏才初的研究成果。其时,对某一特定的岩土体言,如何从中选用其中合适的某1,2种模型并进而确定其模型参数,是工程中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众所周知,通过岩石蠕变试验以选定上述中的某一种或二种岩石流变力学模型在某一特定工程场合的适用性,并进而得出其模型参数的研究,称之岩石流变的模型辨识与其参数估计,其辨识方法通常是:列举几个有限的模型的蠕变曲线,逐个与该特定岩样的蠕变试验曲线作比较,以辨识该类岩石所适合的流变力学模型。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理论上的不严密性。通过对岩石流变力学性态及其所对应的流变力学模型的研究,建议运用各种流变力学模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流变力学模型与流变力学性态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提出用岩石的加、卸载蠕变试验结果,从上述15 个模型中系统地辨识出适合于该种特定岩石蠕变试验结果的流变力学模型,并可相应地从试验逐一确定得各个模型参数。理论上,即使对最复杂的流变性态所对应的复合流变力学模型也可作唯一性辨识,并唯一地确定其所有的模型参数。列举了几个有关模型辨识的方法应用实例。

3.1 岩石流变模型辨识

将各种复合流变力学模型作统一化处理(见图3),可以得到前述15 种理论流变力学模型中最复杂的流变力学模型。通过分析可以对各种流变性态的变形分量进行辨识和分离,并分别确定其流变力学模型参数,所以,用岩石试件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加、卸载试验曲线,可按如下步骤辨识各种流变性态(见表1),从而可以从全部15种流变力学模型中辨识出适合于该种特定岩石的流变力学模型:

(1) 观察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曲线类型;

(2) 分离蠕变曲线中的衰减蠕变分量与定常蠕变分量,并分析衰减蠕变分量与滞后回弹曲线关系;

(3) 判断定常蠕变分量的蠕变速率是否与应力成正比。通过以上3 个步骤的辨识,则上述 15种模型均唯一地对应于15种不同的流变性态情况,因而模型辨识也是唯一的。 这里,一个较低应力水平s1s2min(,)σσσ≤和一个较高应力水平s1s2max(,)σσσ≥的蠕变加卸载试验曲线,是对所有流变性态进行全面而系统辨识的充分条件。

理论上而言,从试验得到一个较低的应力水平s1s2min(,)σσσ≤和一个较高应力水平 s1s2max(,)σσσ≥的蠕变加、卸载试验曲线后,就可以对所有流变性态进行辨识,但实际上仍需要多取几个应力水平进行试验,以增加辨识的严格性,并便于作统计分析。

为稍作展开说明,列出下列算例试辨识其流变力学模型:

例1:已知在低应力水平1σ和高应力水平2σ作用下的两条蠕变加卸载试验曲线,如图

4(a)所示,且已计算得到定常蠕变的应变速率与其应力成正比。

解:①在低应力水平和高应力水平下,蠕变加、卸载试验曲线均为衰减蠕变和定常蠕变两者兼有,因此属于表1中的情况3;

②两个应力水平的衰减蠕变均与滞后回弹应变相等,属于情况3中的上栏;

③因定常蠕变应变速率与应力成正比,所以符合该试验结果的模型应该是Burgers 复合黏弹性模型。

例2:已知在低应力水平和高应力水平1σ作用下的两条蠕变加、卸载试验曲线,如图

4(b)所示。试辨识其流变力学模型:

解:① 在低应力水平下,其蠕变曲线的形式为衰减蠕变;而在高应力水平下则为衰减蠕变和定常蠕变两者兼有,此情况属于表1中的情况6;

② 衰减蠕变应变与滞后回弹应变相等,即c1ce ()()t t εε=,所以符合该试验结果的模型应该是西原模型。

广西大学学硕-0814-土木工程培养方案

土木工程(代码:0814)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及方向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办于1932年,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曾为我国中南、西南乃至台湾地区的土木工程学科发展培养了一批领军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经过80多年的历史沉淀、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国家“211工程”连续三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和中西部综合实力提升计划的支持,本学科拥有良好的实验基地和科研条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其中的结构工程学科连续入选“十五”、“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2013年土木工程学科入选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近10年学科相继获得了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点、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广西省级创新团队——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广西人才小高地。2012年获批增设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与城市环境技术,开始培养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城乡规划等领域的人才。当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师资队伍强、教学条件好、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攻关能力强,且具有鲜明特色的土木工程学科,综合实力区内领先、国内先进,并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土木工程学科。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五个二级学科:1.结构工程;2.岩土工程;3.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4.桥梁与隧道工程;5.建筑与城市环境技术。 有研究方向如下:1.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及高层建筑结构;2.工程结构分析、设计及施工控制;3.钢结构及组合结构;4.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5.道路桥梁工程设计理论与施工方法;6.桥梁结构抗风与抗震评估理论;7.地下工程;8.特殊岩土与工程;9.地域建筑及设计技术;10.城乡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护。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科学和职业道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事业心。 2.掌握土木工程学科领域的基本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工程实践知

英文病例报告的写作技巧

Writing Skills of Case Report in English 在医学刊物上发表的病例报告实际上是开始从事医学写作的最好的方法之一。病例报告的撰写,首先要做好题目的选择,肯定要选择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临床工作,并能提出你认为是很感兴趣的,在概念上、临床上以及理论上存在的棘手问题。通常文字不超过3000字(包括参考文献和附录在内)。绝大多数的病例报告所采用的书写格式,类似于临床研究报告,应该包括:引言、病例叙述、讨论和结论。本文所采用的文章是从2004年英国LANCET杂志中摘录。 1、引言 引言部分要简短明了,应介绍与报告相关的主要临床和概念上的难题,说明病例的重要性,报道的原因,若可能的话,应引证一些最新的综述资料,并能简明地概括出所涉及到的资料内容。在时态上,由于陈述的是客观事实,故运用一般现在时。如: 2、病例叙述 病例叙述的宗旨就是让读者了解病例,明确全部相关结果。病例的叙述通常要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这一部分所涉及到的资料内容包括以下:①病人现有的体症和症状,主诉和病痛。②医学史及相关家史(如糖尿病、心脏病等)。③社会史,诸如吸烟、饮酒和吸食毒品等。④服用过的药物。⑤体检和化验的突出结果。⑥鉴别诊断或考虑诊断。⑦最后诊断。⑧治疗和治疗后结果。通常仅需要提供检查和化验的阳性结果。不过有个别杂志需要提供全面详尽的检验和程序结果。列出化验的正常值范围和不正常的检验结果。在时态的运用上,由于陈述病人过去健康状况和治疗情况,故采用一般过去时。

3、讨论 讨论部分就是要解释病例叙述中不明确的一些情况,并提供对结果的解释。例如,报道肝酶升高,但未发现显著的肝功能异常,给读者讲明为何肝酶升高。在讨论部分的时态运用上,由于提供的是自己现在的推断和观点,故采用一般现在时。如:

北航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1)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道路与铁道工程(081401)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 1.道路与铁道工程的检测与加固; 2.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 3.岩土本构理论及工程应用;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材料; 5.工程结构仿真。 四、学制 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应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前完成课程学分,应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全部学分和培养要求的有关环节。 鼓励博士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五、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1)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 高等工程数学与数学基础(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矩阵理论、最优化理论与算法、数理方程、常微分方程、数学试验),专业基础知识(变分与有限元素法原理、高等混凝土结构、高等土力学、高等土木工程材料学、高等结构动力学、工程结构可靠度、工程塑性力学)。 (2)专业综合知识 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高等钢结构,混凝土徐变力学,基础工程学,建设项目管理,高等岩石力学,建筑结构健康诊治,混凝土结构试验,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建筑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土动力学,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与应用,组合结构,城市地下工程,理论土力学与现代岩石测试技术,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综合课。 (3)学科前沿与交叉学科知识 现代工程结构进展,材料科学进展,空间数据处理,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科学

《改造传统农业》读书报告20136381

读书报告 班级:农经201302 姓名:唐小东 学号:20136381

“一旦有了投资机会和有效的鼓励,农民将把黄沙变成黄金。”舒尔茨一句话,可谓画龙点睛,使本书的主旨一目了然。<<改造传统农业>>是在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方面的一本最重要的著作。作者反对轻视农业的看法,强调现代化农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传统农业为什么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全书对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论述正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 在刘易斯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中,农业的作用只是为工业扩张提供免费的劳动力。舒尔茨坚决反对轻视农业的观点,在他看来,农业决不是那么消极无为,相反,它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但舒尔茨同时也强调,对于经济增长,传统农业很难作出什么贡献,只有现代化的农业,才可以推动工业的发展。因此,如何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了要讨论的中心问题。传统农业究竟“传统”在哪里呢?舒尔茨认为,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竭力阻碍技术进步,压制工业发展,农民变革屡受打击后,思想被禁锢、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对技术创新失去兴趣。他们世世代代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技术水平无法得到提高,不可能进一步增加产量。这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它导致的后果是生产率低,产出低,农民收入自然就微薄,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满足温饱外,所剩无几。但这,是否就意味着资源配置效率低呢? 许多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的观点,几乎是众口一词,认为农民之所以贫穷,是因为农民没有经济头脑,又缺乏管理知识,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还特此,如果派专家深入到农村中去,把农民组织起来,帮助他们重新配置现有资源,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那么,效率可以大幅提高,产量也会随之增加,贫穷落后的农村就可以因此改变。但舒尔茨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在传统农业中,农民并不愚昧,他们精明能干,锱铢必较,时刻盘算着怎样才能少投入,多产出,生产要素在他们手里,被配置得恰到好处,达到了最佳状态,即便是学识渊博的专家,也不可能再作哪怕是一点点改进。所以,企图通过重新配置现有生产要素,来改变传统农业,是无法实现的。既然传统农业中资源配置合理,那它为什么停滞不前,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呢?一般认为,这是因为农民铺张浪费,没有节约的习惯,特别是婚丧喜事大操大办,逢年过节铺张浪费,另外,缺少精明、善于投机的商人,所以储蓄少,投资低。但舒尔茨认为,投资低的现象的确存在,但其根源不在于储蓄少或缺少企业家,而在于投资收益率太低,刺激不了人们投资的积极性,结果传统农业毫无生机。 作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因素,新的生产要素有供给者,也有需求者。供给者开发新的生产要素,并提供给农民。由于气候、土地等条件的限制,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资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是拿来就可以用,而是要经过研究和改造,才能使之适应于传统农业社会,能够担当起这一重任者,就是新生产要素的供给者。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科学知识,生产出新的生产要素。舒尔茨认为,是这些新生产要素的供给者掌握着经济发展的“钥匙”。早在几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曾作了一个关于社会中,人们对各类职业评价的问卷调查。其中调查结果,排在最后一位的是农民工,没有人选择农民。研究者痛心疾首指出,之所以有人选择农民工,不是他们真的喜欢,而是因为他们还是没有的其他更好的选择,改造中国的传统农业已刻不容缓,三农问题,已喊了多少年,但农民却没有从中受益多少。或许,我们从开始的思路就剑走了偏锋。改造传统农业,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而不是简单的写在纸上,流于会议的几点认识、几点主张上。 如果以学术的视角来看,或许我们的说法更有说服力。有人以为改造传统农业,就是农业的机械化。的确,改造传统的农业需要机械,但未必是机械化,因为我们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正如舒尔茨所指出的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的边际收益,而如何提高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难题。提高农业的边际收益,涉及到各个方面,有改造农业的整体环境的努力,有提高农民素质的努力,还有改善农业的经营方式的努力等。而这些正是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中向我们介绍的,舒尔茨从划分农业的生产活动出发,研究了传统农业与现代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一、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物理上分布的,但逻辑上却是集中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只适宜用途比较单一的、不大的单位或部门。另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是分布的,也就是所谓联邦式分布数据库系统。由于组成联邦的各个子数据库系统是相对“自治”的,这种系统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用途的、差异较大的数据库,比较适宜于大范围内数据库的集成。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包含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和分布式数据库(DDB)。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对数据库进行透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别在不同的局部数据库中存储、由不同的DBMS进行管理、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由不同的 操作系统支持、被不同的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在逻辑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在用户面前为单个逻辑数据库,在物理上则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一个应用程序通过网络的连接可以访问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库。它的分布性表现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场地。更确切地讲,不存储在同一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这就是与集中式数据库的区别。从用户的角度看,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逻辑上和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一样,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地执行全局应用。就好那些数据是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有单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一样,用 户并没有什么感觉不一样。 分布式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合作地维护全局数据库的一致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客户/ 服务器体系结构。 在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称为结点。如果一结点具有管理数据库软件,该结点称为数据库服务器。如果一个结点为请求服务器的信息的一应用,该结点称为客户。在ORACL客户, 执行数据库应用,可存取数据信息和与用户交互。在服务器,执行ORACL软件,处理对ORACLE 数据库并发、共享数据存取。ORACL允许上述两部分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但当客户部分和 服务器部分是由网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时,更有效。 分布处理是由多台处理机分担单个任务的处理。在ORACL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处理的例 子如: 客户和服务器是位于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 单台计算机上有多个处理器,不同处理器分别执行客户应用。 参与分布式数据库的每一服务器是分别地独立地管理数据库,好像每一数据库不是网络化的数据库。每一个数据库独立地被管理,称为场地自治性。场地自治性有下列好处: ?系统的结点可反映公司的逻辑组织。

【推荐】大数据文献综述

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综述题目: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别:信息与工程学院 班级:2015级信本1班 姓名: 学号:1506101015

任课教师: 2017年6月 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资源管理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普遍,我们正处在一个数据爆炸性增长的“大数据”时代,在我们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简言之,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这也是一个企业所需要必备的技术。“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地别提及与使用,我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就拿百度地图来说,我们在享受它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无偿的贡献了我们的“行踪”,比如说我们的上班地点,我们的家庭住址,甚至是我们的出行方式他们也可以知道,但我们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们每个人在互联网进入大数据时代,都将是透明性的存在。各种数据都在迅速膨胀并变大,所以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加以合理的运用。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

目录 前言:大数据泛指大规模、超大规模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倍受关注,但传统方法无法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华尔街日报》将大数据时代、智能化生产和无线网络革命称为引领未来繁荣的大技术变革.“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指出大数据为新财富,价值堪比 石油.因此,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将开发利用大数据作为夺取新一轮竞 争制高点的重要举措. 当前大数据分析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数据日趋庞大,无论是入

库和查询,都出现性能瓶颈;用户的应用和分析结果呈整合趋势,对 实时性和响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使用的模型越来越复杂,计算量指 数级上升;传统技能和处理方法无法应对大数据挑战. 正文: 大数据概念 大数据定义 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则简单明了:大数据是指利用常用软件工具捕获、管理和处理数据所耗时间超过可容忍时间的数据集。也就是说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 大数据来源 1)来自人类活动:人们通过社会网络、互联网、健康、金融、经济、交通等活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包括微博、病人医疗记录、文字、图形、视频等 信息. 2)来自计算机:各类计算机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以文件、数据库、多媒体等形式存在,也包括审计、日志等自动生成的信息. 3)来自物理世界:各类数字设备、科学实验与观察所采集的数据.如摄像头所不断产生的数字信号,医疗物联网不断产生的人的各项特征值,气象业 务系统采集设备所收集的海量数据等 传统数据库和大数据的比较 现有数据处理技术大多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从数据库到大数据,看似一个简单的技术升级,但仔细考察不难发现两者存在一些本质上区别。传统数据库时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复习题

一、何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俗地说,是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和控制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物理分布性,即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站点上,而是分散存储在由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多个站点上,而且这种分散存储对用户来说是感觉不到的。 逻辑整体性,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物理上是分散在各个站点中,但这些分散的数据逻辑上却构成一个整体,它们被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所有用户共享,并由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它使得“分布”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站点自治性,也称为场地自治性,各站点上的数据由本地的DBMS管理,具有自治处理能力,完成本站点的应用,这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多处理机系统的区别。 另外,由以上三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还可以导出它的其它特点,即:数据分布透明性、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存在适当的数据冗余度、事务管理的分布性。 二、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和各层模式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是多层的,国内分为四层: 全局外层:全局外模式,是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所以也称全局试图。它为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表示全局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库部分。 全局概念层:全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和分配模式 全局概念模式描述分布式数据库中全局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性,与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概念模式是集中式数据库的概念视图一样,全局概念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概念视图。分片模式用于说明如何放置数据库的分片部分。分布式数据库可划分为许多逻辑片,定义片段、片段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分配模式是根据选定的数据分布策略,定义各片段的物理存放站点。 局部概念层:局部概念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局部内层:局部内模式 局部内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中关于物理数据库的描述,类同集中式数据库中的内模式,但其描述的内容不仅包含只局部于本站点的数据的存储描述,还包括全局数据在本站点的存储描述。 三、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分布透明性,举例说明分布式数据库简单查询的 各级分布透明性问题。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布透明性即分布独立性,指用户或用户程序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如同使用集中式数据库那样,不必关心全局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情况、逻辑片段的站点位置分配情况,以及各站点上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即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片段的物理位置分配,各站点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情况对用户和用户程序透明。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高等岩石力学 读书报告 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地质工程 姓名:曾敏 学号:2006201071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水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稳定性及加固的学科。又称岩体力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设中的岩石工程问题。它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对于岩石力学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这里推荐一种较广义、较严格的定义:“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的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应用科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岩石对于各种物理环境的力场所产生的效应。”这个定义既概括了岩石力学所研究的破碎与稳定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也概括了岩石受到一切力场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力学效应。岩石力学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数学、弹塑性理论、工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 岩石力学主要理论基础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岩石力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它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到很多基础及应用学科。岩石力学的力学分支基础 1、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在采矿工程中用到的固体力学主要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如把采场上覆岩层看作是梁或板结构用的就是结构力学理论;采用弹性力学研究巷道周围的应力分布。 2、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对于地下采矿工程来说,其研究对象就是地下水与瓦斯等矿井气体。 3、爆炸力学 爆炸力学主要研究爆炸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爆炸的力学效应的利用和防护。它从力学角度研究爆炸能量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冲击波(又称激波)、高速流动、大变形和破坏、抛掷等效应。同时爆炸力学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物理学、化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地下开采中的巷道掘进,露天开采中的采剥都要进行爆破。 4、计算力学 计算力学是综合力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研究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方法,以及编制软件的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在力学的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工程技术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它已成为力学除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外的第3种手段。常见的计算力学方法并已广泛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的有: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热传导和热应力有限元法、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无网格法、有限差分法、非连续变形分析等。以计算力学为基础的数值模拟方法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应用也正广泛地开展起来。

病例报道书写格式

病例报道书写格式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摘要摘要需简介整个病例,要讨论的问题,还有本案例传达的信息,病例报告的摘要通常非常短,最好不要超过150字。 前言 前言会介绍案例要处理的问题,在必要之处引用相关的文献,前言通常会用一句话结尾:叙述病患和病患遭遇的基本情况。 病例 这个章节需要依照以下顺序提供病例信息: 1.病患叙述; 2.病历; 3.身体检查结果; 4.病理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 5.治疗计划; 6.治疗预期结果; 7.实际结果。 病例介绍要清楚地交待病程经过的必要细节,要有病人的发病、发展、转归及随访的结果等。切忌将原始病历照搬,避免使用各种非客观性,各种怀疑或推测性语句。 因病例报告所撰写的是罕见的或是有特殊意义的病例,故应将有特殊意义的症状、体征、检查结果、治疗方法详细描述,突现重点。 描述病史时,要交待清楚发病时间、主诉及病情经过。对反复发作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要重视既往史和家族史。外伤患者要写受伤情况。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通常只列阳性的和必要的阴性结果。无相关意义的其它阴性结果可省略。对有特殊意义的阳性结果就注意前后对比。手术治疗要说明手术名称、术前处理、术中发现、术后处理、术后反应。治疗结果既要说明疗效,又要说明副作用。

作者需要确保文章里包含所有的相关细节,剔除不必要的内容。 讨论: 这是病例报告最重要的部分,通常是期刊判定病例是否值得发表的关键章节。开头可从前言已提到的信息开始发展,着重在为何该病例值得注意还有它牵连的问题。 然后简介同样主题的既有文献。(如果期刊要求文献回顾为独立章节的话,要放在讨论之前。)讨论病患的主要情况已有的理论和研究发现,整个综述应收敛到病例中引发疑惑的主要原因以及最主要的挑战。 最后将病例与文献连结,说明病例传达的信息,作者需要阐明这个病例与目前对该问题的认知是否相同,本案例的证据对未来的临床时间有何价值与贡献。 结论 依据期刊要求的格式,病例报告会以以结论或概要作结,这部分需带读者看此案例报告涵盖的重点,作者可以提供建议反馈给医生、老师或研究人员。有些期刊不想要将结论独立成一个章节,那么可以改成在讨论章节的最后一段进行总结。

《岩石力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岩石力学与工程》教学大纲 开课院系: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课内总学时:36 学分:4 实验学时:8 设计学时:0 上机学时:0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工程地质学 执笔:李长洪 一、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系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任务是教授有关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及其实验研究方法、岩体的质量评价及其分类理论方法、地应力及其测量理论和方法、岩石的流变理论和强度理论、岩石地下工程围岩压力与控制理论和方法、边坡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及滑坡防治方法。在学生掌握岩石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岩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后续的隧道工程、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地铁工程、道路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重点:

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质及其实验研究方法、岩体的质量评价及其分类理论方法、地应力及其测量理论和方法、岩石的流变理论和强度理论、地下工程围岩压力与控制理论和技术、边坡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 2.课程难点: 岩石的流变理论和强度理论、岩体及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地下工程围岩压力与控制理论和技术、边坡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 3.能力培养要求: 在学生掌握岩石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岩石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后续的隧道工程、地铁工程、道路边坡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 课程总学时:36学时;理论讲授:25学时;总复习1学时;考试2学时;实验教学:8学时 绪论(2学时) 0.1课程性质和任务 0.2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0.3岩石力学发展的历史概貌 0.4岩石力学的定义 0.5岩石力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0.6岩石力学面临的发展机遇 1.岩石的力学性质(5学时)

高等岩石力学课程报告英文读书报告

Reading report Paper title: A new hard rock TBM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odel for project planning Major: 隧道与地下工程 Name: 叶宇航 Number: 1530767

Several models have been introduced over the years for prediction of hard rockTBM performance.The TBM performanceprediction models are mostly based on an empirical or a semi-theoretical approach. Although they have advantages and area of applications, they also have disadvantages, such as CSM model don’t consider the main influencing parameter, NTNU model require special experiments originated from the drilling, QTBM are too complicated. The authors hope to better understand machine-rock interaction and to develop a more accurate model for performance estimate of hard rock TBMs.In order to achieve it, 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field data of three main tunneling projects in Iran and Manapouri tunnel project in New Zealand.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projects as before mention includingge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have wide ranges of variations.Butthese wide ranges of geological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helped in developing a more comprehensive TBM performance prediction model which has covered differ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general, to justify the use of TBM in any project and for planning purposes, a reasonably accurate estimation of rate of penetration (ROP), daily rate of advance (AR), and cutter cost/life estimate is necessary. But the authors chosen Field Penetration Index(FPI) which is a composite parameter as the machine parameter. In the text, both single and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analyz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ering rock properties and TBM performance parameters and finally to develop empirical equ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projects proved that FPI is a suitable machine performance parameter for developing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with geological parameters.And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ln (FPI) as response parameter and UCSand RQD as predictors. In conclusionFPI is a good parameter for the evaluation ofhard rockTBM performance. Therefore, the authors developed a chart of FPI prediction.This chart can be used for quick estimationof range of values for FPI in grounds with different rockstrength and rock quality. Excepts the FPI, the authors also concerned the boreability. Boreability is the term commonly used to express the ease or difficulty of rockmass excavation by a tunnel boring machine. Rock mass boreability depends on a number of influenc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intact rock/rock mass properties, machine specifications and operational parameters. In tunneling projects, ground characteristics or boreability of the rockmass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selecting machine type and specifications. It is clear that proper evaluation of rock mass boreability can also play a major role in machine operation to achieve the best performance. FPI can be selected as an index for categorizing rock mass bore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give projects, the authors defined six rock massboreability classes, from most difficult for boring or B-0 class(Tough) to easiest for boring or B-V class (Excellent). Conside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PI and boreability, the authors give a table of TBM performance estimation in rock masses with different boreability classes. All in all, the paper proposeda simplemodel to evaluate rock mass boreability and TBM performancerange. This model demonstrates that machine performance hasbeen related to two main rock properties (UCS and RQD) and twooperational parameters (average cutter head thrust and

分布式数据库实验报告

南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实验报告 (2011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模式 实验名称设计模式UML建模 姓名肖喜武学号20094350225 专业软件工程班级本09软件02班 地点8-212 教师余颖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根据站点的特点对数据库进行分片 (2)学会如何实验amoeba软件对数据库实现分片 二、实验内容 ?某个公司有三个计算机站点,站点B和站点C分别属于部门2和部门3现在希望在站 点B和C上分别频繁访问EMPLOYEE和PROJECT表中有关工作在该部门的雇员和该 部门管辖的项目信息。 ?雇员信息主要是指EMPLOYEE表的NAME,ESSN,SALARY和SUPERSSN属性。 ?站点A供公司总部(部门1)使用,经常存取为保险目的而记录的DEPENDENT信息 外,还定期地存取所有雇员和项目的信息。 请根据这些要求,对该公司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进行分片和分布 EMPLOYEE FNAME MINIT LNAME ESSN BDATE ADDRESS SEX SALARY SUPRESSN DNO DEPARTEMNT DNAME DNO MGRSSN MGRSTARTDA TE DEPT_LOCATION DNO DLOCA TION PROJECT PNAME PNUMER PLOCATION DNO WORKS_ON ESSN PNO HOURS DEPENDENT ESSN DEPENDENT SEX BDATE RELATIONSHIP 三、实验步骤 (1)理论分析 先根据DEPARTMENT表的主码DNO的值进行水平分片,然后基于外码部 门号(DNO)将导出的片段应用到关系EMPLOYEE、PROJECT和DEPPTLOCATIONS上,再在刚才得到的EMPLOYEE片段上进行垂直分片,得 到只含熟悉你给{NAME,ESSN,SALARY,SUPERSSN,DNO}的片段。图2.13给 出了EMPD2和EMPD3的混合分片,它包括了分别满足条件DNO=2和DNO=3 的EMPLOYEE元组。类似地,PROJECT、DEPARTMENT和DEPT_LOCATIONS 都按部门编号进行水平分片,这些片段根据其相应的部门号分别存储在站点B 和部门C上,如图所示: EMPD5 FNAME MINIT LNAME ESSN SALARY SUPERSSN DNO John B Smith 123456789 30000 333445555 2 Franklin T Wong 333445555 40000 888665555 2 Ramesh K Narayan 666884444 38000 333445555 2 Joyce A English 453453453 25000 333445555 2

地质工程领域

地质工程领域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工程领域包括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等几个主要二级学科。主要内容涉及到石油、天然气、煤田及其它金属与非金属矿床勘探、地质评价,地质设计与部署、勘探技术与设计、资源定量评价与决策管理等各个方面,体现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际应用为主的特点。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地质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地质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1、工程硕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的地质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专业综合考试的重点是考核考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时间各占一半。 硕士生应在规定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若提前完成培养计划,经院系学位委员会审查,学校批准,可进行论文答辩毕业,通过者获得工程硕士学位。 三、研究方向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当前发展的方向,地质工程学科设置下列5个研究方向。 1.矿产普查与勘探 2.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3.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四、课程设置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其中外语课程的要求是比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数学课程的要求是掌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专业课程应强调本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的学习与实践。

医学论文中的病例报告的方法和技巧

医学论文中的病例报告的方法和技巧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豫东 在医学论文中,病例报告属于最为常见的一种写作类型。但是,想要写好病例报告却并非那么容易。病例报告是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病例报告是医学期刊中常见的一个栏目。过去,病例报告类论文多是报告一些首次发现的新病例,如艾滋病、军团病都是通过病例报告被人发现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例报告类论文目前已主要集中在已知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检验学等诊断手段的新发现、疾病的特殊临床转归、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特殊的经验和教训等。典型的病例报告通过对病性形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一般性的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有了具体的形象的内容,便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 临床医生在平时的诊疗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病人的临床表现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畴,不能对其按已有的知识归类,这种病例有可能就是一个罕见病例。当然,要确定一个病例是否为罕见病例,还要认真全面地进行文献数据库检索,以了解他人有无报道。罕见病例可能是一种特铁的组织病变或生、生化紊乱所致。所以,凡遇到特殊的罕见病例时,应尽可能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检测和实验研究,力求对疾病的机理进行深入的阐明。 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少见病并发在同一患者,或某种综合征与某种少见症状并存于同一患者,可能说明其间存在某种相关性,甚至一种疾病可能是由另一种疾病所引起。这类病例报告应有足够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证据,或病理学证据,以支持并存病的机制与因果关系。 某些病例的反常或者是常规经验之外的临床表现或转归可能提供新的病理、病因或治疗机理的线索,为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疾病的这些反常表现或特殊转归可以是由药物或其它干预措施所致,也可以是疾病的独特表现。这类病例报告要有足够的临床检查和各种检验的证据,以说明反常表现和特殊转归的确凿性。 不同期刊对病例报告的格式要求略有不同,建议先列出理想的几个目标期刊后,读过他们对发表的病例报告,了解他们在顺序和格式上的要求。不过一般来说,所有的病例报告都包含:摘要、前言、病例、讨论。有些期刊可能还会要求文献回顾(literaturereview)。 摘要:摘要需简介整个病例,要讨论的问题,还有本案例传达的信息,病例报告的摘要通常非常短,最好不要超过150字。 前言:前言会介绍案例要处理的问题,在必要之处引用相关的文献,前言通常会用一句话结尾:叙述病患和病患遭遇的基本情况。 病例:这个章节需要依照以下顺序提供病例信息:1.病患叙述;2.病历;3.身体检查结果;4.病理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5.治疗计划;6.治疗预期结果;7.实际结果。病例介绍要清楚地交待病程经过的必要细节,要有病人的发病、发展、转归及随访的结果等。切忌将原始病历照搬,避免使用各种非客观性,各种怀疑或推测性语句。

082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2012版)

0820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井工程和油气储运工程等方面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愿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较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相应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研、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课程学习时间原则上为一年半。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论文等工作。 三、专业方向 本一级学科包含以下3个二级学科: 1、油气田开发工程 2、油气井工程 3、油气储运工程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学位课、非学位课、补修课和实践环节,应修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其中 1、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 2、非学位课:不少于13学分。 3、补修课: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必须补修相关本科专业主干课程2~3门。随本科生修读考核,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4、实践环节:2学分。 五、学位论文 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使其具有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硕士生论文质量,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公开刊物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强调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其主要数据、图件基本上是研究生自己采集、编制。采用他人成果需标注,且其数量要严格控制。要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进行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积极参加院内外有关学术活动。硕士生最迟在第三学期末第四学期初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课题组或系)报告,广泛听取意见,经指导教师同意和教研室审定确认后,制定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科学研究。论文的选题要贯彻“三个面向”的方针,选题必须对国民经济有意义或在学术上有一定意义或价值。硕士生在第四学期初确定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提出论文选题,由研究生向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过讨论、审查后,以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由导师推荐提交答辩。选题要求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论文应资料翔实、立论有据、技术路线可行、结论正确、逻辑严谨,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六、实践环节 1、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为必修环节,要求必须取得1个学术学分。其中,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不得少于10次,必须在学院及以上级别学术会议上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每次0.5学分,参加学院及以上级别学术会议,每次0.1学分。参加学术活动应向学院提交由导师签字认可的书面材料方能取得学分。 2、教学(社会)实践 硕士生应从实践部分中至少选2个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取得1学分。教学(社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20学时,由指导教师和系主任负责安排、检查和指导,最后写出考核评语,合格者记1学分。教学(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对本门学科的教学、科研、生产工作有直接初步的锻炼。教学(社会)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辅导答辩,批改作业,带本科生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辅导工作。 七、培养方式 1、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生的具体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