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

苏北A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艺设计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学校

x年x月x号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人口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所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早已成为世界上年产垃圾最多的国家,并且垃圾量还以每年9%左右的增长速率继续增加,因此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政府和百姓关注的焦点。目前垃圾处理主要分为焚烧,卫生填埋和堆肥三种。由于卫生填埋具有操作简单、投资和运行成本低廉、对垃圾无特殊要求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

本设计根据A市自然地理和经济情况以及各处理方式的比选最终选择卫生填埋法处理该市垃圾。因为该市垃圾产量大,所以对填埋场进行分区建设,并通过预测未来的垃圾量以及相应的规范选择了符合要求的场地。随着垃圾填埋时间的增长,会产生一定量的渗滤液和填埋气体,因此需要建设相应的防渗工程和导排系统阻止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并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处理与利用。

关键词:卫生填埋场;水平防渗;渗滤液处理;填埋气体导排和利用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opulation,living standards and accelerating urbanization,the amount of waste is also increasing.Due to the great population base,China has become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annual waste in the world,and the wa ste continues to increase in the growth of 9%.So the disposal of municipal waste has raised the focus of the government and people.Currently,there are three methods of municipal waste disposal,including incineration,sanitary landfill and composting.Due to sanitary landfill is simple ,the costs of investment and operating is not too much and no special requirements for waste,etc,it has become the main method of the disposal of municipal waste.

According to economic, natural geographic and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methods,we choose sanitary landfill to dispose the waste in A city finally.Because the amount of waste is large,wo decide to build the landfill separately and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land according to the prediction of waste and design standards.During the degradation of waste,landfill leachate and gas is produced ,so we need to build appropriate seepage engineering and drainage system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from contamination,and try to dispose and use them well. Keywords:sanitary landfill;horizontal seepage;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use and guide of landfill gas .

目录

一、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 设计原则与范围 (1)

1.2.1编制原则 (1)

1.2.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1)

1.3 设计依据 (1)

1.4 规范和标准 (2)

二、工程基础资料 (2)

2.1 城市概况 (2)

2.1.1地理位置 (2)

2.1.2社会环境概况 (2)

2.1.3经济概况 (2)

2.1.4交通运输 (3)

2.2 自然条件 (3)

2.2.1地形地貌 (3)

2.2.2 气象资料 (3)

2.2.3 水文地质 (3)

2.2.4 地震与防洪 (3)

2.3 A市环境卫生现状和规划 (3)

2.3.1A市环境卫生现状 (3)

2.3.2A市环境卫生规划简述 (4)

2.3.3垃圾量预测 (4)

2.3.4垃圾处理方式选择 (5)

三、卫生填埋场厂址选择 (6)

3.1填埋容积预测 (6)

3.2填埋场区域确定 (7)

3.3填埋场类型 (7)

3.4填埋场等级划分与规模确定 (7)

3.5 填埋场选址条件 (7)

3.5.1场址禁设地区 (7)

3.5.2选址条件 (8)

3.6场址比选与场址确定 (8)

3.7场址结论 (10)

四、卫生填埋场工程设计 (10)

4.1 填埋物要求 (10)

4.2填埋库容的计算 (11)

4.2.1垃圾坝高度的确定 (11)

4.2.2填埋边坡的设计 (11)

4.2.3填埋场库容设计计算 (12)

4.2.4垃圾坝的结构 (12)

4.2.5垃圾坝坝型 (12)

4.2.6垃圾坝防渗 (13)

4.3填埋场使用年限和分区确定 (13)

4.4填埋场土方清理 (13)

4.5防渗工程设计 (14)

4.5.1水平防渗 (14)

4.5.2防渗系统的锚固 (16)

4.6渗滤液收集和导排系统 (16)

4.6.1渗滤液的产量 (17)

4.6.2渗滤液收集系统 (18)

4.7渗滤液调节池 (19)

4.8地下水导排系统 (21)

4.9场区雨水导排系统 (21)

4.9.1防洪标准 (21)

4.9.2洪水计算 (22)

4.9.3临时截洪沟 (22)

4.9.4堆体表面排水沟 (22)

4.9.5道路边线排水沟(永久截洪沟) (23)

4.9.6截洪沟的建设安排 (23)

4.10监测井 (23)

4.11填埋操作 (23)

4.12填埋作业设备选型 (25)

4.13封场和最终覆盖系统 (26)

4.13.1封场工程设计 (26)

4.13.2封场后土地使用 (27)

五、渗滤液处理工程 (27)

5.1渗滤液的水质水量 (27)

5.1.1渗滤液水量 (27)

5.1.2渗滤液进出水水质确定 (27)

5.2渗滤液处理方法 (27)

5.2.1设计原则 (27)

5.2.2渗滤液处理工艺比选 (28)

5.3推荐方案工程设计 (30)

5.3.1处理设备 (30)

六、填埋气体利用 (36)

6.1填埋气体的性质和产量估算 (36)

6.2填埋气体的利用规划 (38)

6.3填埋气体的导排系统 (38)

七、总图布置 (39)

7.1总图布置原则 (39)

7.2场区布置方案和特点 (39)

7.3道路运输 (40)

7.4绿化工程 (40)

八、环境保护与检测 (40)

8.1设计依据 (40)

8.2环境污染来源和污染物分析 (40)

8.3环境监测 (41)

九、工程概预算 (42)

9.1估算说明 (42)

9.2投资估算 (42)

参考文献 (44)

英文原文 (45)

中文译文 (49)

致谢 (55)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 项目名称:苏中A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 主管单位:A市城管局

* 承办单位:A市垃圾处理厂

* 总投资:万元

* 项目场址:A市蚂蚁山

* 总库容:762.62万m3

* 处理规模:约1148.8t/d

* 服务年限:14年

* 项目服务范围:A市城市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

1.2 设计原则与范围

1.2.1编制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治理应该遵循城市总体规划指点和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合理选择处理方法和场地、严格控制二次污染,使工程的各个指数与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法规相符合。本项目的编制原则是:

1)在贯彻实行国家对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技能标准和法例的同时,联系本地环境卫生行业的成长,按照生活垃圾产生状况进行科学规划,作出合理的建设规模,对生活垃圾进行安全处理,使其真真正正到达国家作出的垃圾处置要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整体方针。

2)坚定科学态度和因地制宜,选取合理的技术途径,选用先进处理方法和技术较成熟的配置,保证各个举措互相和谐,技术能可靠运行,减少垃圾处置的基础投资和运转成本,提高项目本身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效益。

1.2.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处理方案选择的原则为:技术先进,工艺简单,设备可靠,能顺应生活垃圾的特征,达到环境标准的要求,并且还要思考以下因素的影响:

1)当地的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

2)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

3)各种垃圾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4)生活垃圾理化性质及变化趋势;

5)技术与设备的可靠性和适应性;

6)对资源再利用的潜力和程度;

1.3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5日颁发,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8日修正,自2005年4月1日起实施

*《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于2009年9月23日通过,自2010年1月1日起实施

*《江苏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方法》自2011年7月1日实施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年3月20日颁发并实施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标[2000]120号)

*《该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和管理暂行方法》的通知(某市政规[2011]1号)*《该市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05-2020)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该市划定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010-2020)

1.4 规范和标准

*《生活垃圾场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64-2010)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113-2007)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18772-2002)

*《防洪标准》(GB50201-94)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程》(CJJ112-2007)

*《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039-9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CBJ22-87)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2008)

二、工程基础资料

2.1 城市概况

2.1.1地理位置

A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o38'~120o32',北纬32o01'~33o10'之间。东接南通,西临扬州,西南、南方隔江和镇江、常州、苏州、无锡四市相望。

2.1.2社会环境概况

A市区域总面积达5787km2,总人口截止2013年11月1日为507万人。A市包括以下几个地方: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

2.1.3经济概况

A市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0.27万亿元,比往年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了190亿元,增加4.3%;第二产业增加了1432.5亿元,增加13.2%;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了1232亿元,增加13.1%;第三产业增加了1074亿元,增加13.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2:53.3:39.7.按总人口估计,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375元,增长12.3%。

2.1.4交通运输

A市交通发达,地理位置好,京沪、盐靖、启扬高速公路,新长、宁启铁路,横跨全境。同时,A市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货物中转运送的重要地方,拥有全国亿吨海港,加强了A市与周围其他省市的关联。

2.2 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A市大部分地形为江淮两大水系冲积平原。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南边沿

江地区真高为2m~5m,中部高沙区真高为5m~7m,北边里下河区真高1.5m~5m.全市土地面积约为5786平方千米,当中,水域面积占22%,大陆面积占78%,市区面积669.6km2。

2.2.2 气象资料

A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受季风影响,表现出很强的季风性。这里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具有无霜期长,热量充裕,降水丰沛,雨热同期等特点。

A市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在1月,冬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年平均气温在14.4℃―15.1℃之间;常年主导风向以东南风居多;年平均降水量1037.7mm,降水天数是113天,由于季风因素的影响,降水分布不均与,且南北地区之间差异大。A市温度带属亚热带,干湿区属于湿润区。

2.2.3 水文地质

A市土质主要为亚粘土、亚砂土和黏土。场地类别为三类。根据A市地质资料分析,没有活动性断裂带穿过场地附近,所以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是较好的。

A市场区地下水水位较稳定,地下水从东北部流向西北部。场区下伏基岩为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二叠系山西组、页岩、砂岩、泥岩和含煤层,地层富水性较差。

2.2.4 地震与防洪

A市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10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2.3 A市环境卫生现状和规划

2.3.1A市环境卫生现状

A市环保局负责全市的环卫工作,主要工作包括马路清扫、公共厕所打扫、生活垃圾清运转运以及粪便无害处理等。市区主要环卫设施有: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厂以及垃圾中转站等。根据任务不同又分为以下两种主要的作业方式:

1、机械作业:包括卫生填埋,生活垃圾通过中转站运送,道路环卫车清扫

2、人力作业:包括生活垃圾搜集运送,公厕清扫,马路打扫,粪便无害处理,管道疏通等。

由于只有城区环卫部门才有少量汽车,而A市以外的乡镇大多靠人力进行环卫工作,导致环卫工们每天的劳动量很大;此外,中转站太少加上分布不合理,增加了环卫部门的成本,这也是A市环卫作业效率得不到提高的原因。

2.3.2A市环境卫生规划简述

(1)规划年限

环卫作业规划年限和城市总体的规划一样,规划年限为2012-2022年,其中近期规划为2012-2017年。

(2)规划的主要任务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对A市环卫的运行、管理、成本、土地、技术和设备等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明确垃圾处理和环卫作业的管理战略;明确各环卫设施的分布和规模;确立最佳垃圾运输路线和处理技术。

(3)规划目标

本规划的目标是建立具有现代化意义的环卫事业,包括科学的垃圾清运路线,加上先进的垃圾清运设备以及工程措施。近期规划是逐步做到垃圾运输和处理完全化、全封闭化的垃圾运输、环卫管理法制化,以期达到卫生城市的国家级标准;远期规划是环境卫生设施能够符合城市发展需要,做到垃圾先分类后收集、环卫作业机械化、垃圾处置科学化等。

2.3.3垃圾量预测

据调查2013年A市b城区垃圾产量为53万吨,人口132万,人均1.1公斤。设计服务b城区人口为100万人,平均垃圾产量1.1kg/d,人口增长率2.1%,人均垃圾增长率0.8%,服务年限为14年。垃圾清运率每年均为100%。

表2-1 垃圾产量预测

年份人口

(万人)

人均垃圾

产量

(Kg/人×日)

生活垃圾年

产量

(万吨)

累计总产量

(万吨)2014100 1.140.1540.15

2015102.1 1.108841.3281.47

2016104.2 1.117742.51123.98

2017106.4 1.126643.75167.73

2018108.7 1.135645.05212.78

2019111.0 1.144746.38259.16

2020113.3 1.153947.72306.88

2021115.7 1.163149.12356.00

2022118.1 1.172450.54406.54

2023120.6 1.181852.02458.56

2024123.1 1.191253.52512.08

2025125.7 1.200855.09567.17

2026128.3 1.210456.68623.85

2027131.0 1.220058.33682.18

2.3.4垃圾处理方式选择

在对A市生活垃圾产量的预测基础上,结合A市实际情况选择填埋作为规划期内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以下对此作出简要论证。

表2-2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比较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 工程设计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姓名:郝飞 麻太刚 王屿

姜浩 指导教师:董军、迟子芳2014 年8 月

目录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1) 一.工程概况 (1) 1.1项目背景 (1) 1.1.1城市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概况 (1) 1.1.2社会经济现状 (1) 1.1.3城市发展基本情况 (3) 1.1.4环境卫生现状 (3) 1.2工程设计主要内容 (4) 1.3方案设计依据和原则 (4) 1.3.1采用主要规范及标准 (4) 1.3.2方案设计原则 (5) 1.4设计特点 (6) 1.4.1总平面布置特点 (6) 1.4.2污染控制技术特点 (6) 1.4.3雨污分流及渗滤液处理技术 (6) 1.4.4卫生填埋工艺 (7) 1.4.5环境污染控制措施 (7) 二.厂址选择与确定 (7) 2.1 厂址选择要求 (8) 2.2 厂址选择与确定 (9) 三.工艺设计 (9) 3.1 建设规模以及服务年限 (9) 3.2 覆盖土来源 (10)

3.3 填埋方案 (10) 四.主体工程设计 (12) 4.1 场底处理及边坡平整 (12) 4.1.1 场地平整 (12) 4.1.2 边坡平整 (12) 4.2 防渗 (12) 4.3.渗滤液收排系统 (13) 4.3.1渗滤液收排系统的作用 (13) 4.3.2渗滤液收排系统的结构 (14) 4.3.3渗滤液收排系统的类型选择 (14) 4.4 场外排水系统 (15) 4.5 场外排水系统 (16) 4.6 垃圾渗滤液处理 (16) 五.辅助设施设计 (16) 5.1 调节池 (16) 5.2 截污坝 (17) 5.3 垃圾拦挡坝 (17) 5.4污水处理站和渗滤液处理站 (17) 5.4.1 污水处理站 (17) 5.4.2 渗滤液处理站 (17) 5.5 垃圾填埋场气体处理 (18) 5.6 覆土备料场地 (21) 5.7地磅站布置 (21) 5.8 道路设计 (21) 六.封场技术方案 (21)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篇一: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第1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二、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三、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四、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五、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第2条填埋场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一、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二、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1 三、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四、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五、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六、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 第3条填埋场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二、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三、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四、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五、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六、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以外。 七、远离水源。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二、洪泛区。 三、淤泥区。 四、居民密集居住区。 五、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以内的地区。 六、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七、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以内者。 八、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 2 岩坑及溶岩洞区。 九、珍贵动植物栖息养殖区和国家大自然保护区。 十、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研究考察区。十一、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第5条填埋场选址必须事先进行调查,在掌握下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一、地形、地貌。 二、地层结构、岩石性及地质构造。

(完整版)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毕业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目录设计说明书 1、绪论 1.1生活垃圾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3卫生填埋场概述 2、工程概况 2.1项目背景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2.3项目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书 3、填埋场的选址 3.1选址的考虑因素 3.2选址的程序 3.3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4.1填埋区基底工程 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4.3防渗材料 4.4防渗系统的构造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 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6.1填埋气的组成 6.2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 6.3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 6.3.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 6.3.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 7.终场覆盖 7.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7.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8.封场后续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主要符号说明

1、绪论 1.1生活垃圾概述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焚烧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还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篇一: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第1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二、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三、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四、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五、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第2条填埋场应满足下列技术要求: 一、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二、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三、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四、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五、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六、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第3条填埋场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二、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三、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四、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五、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六、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以外。 七、远离水源。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下列地区: 一、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二、洪泛区。 三、淤泥区。 四、居民密集居住区。 五、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以内的地区。 六、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七、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以内者。 八、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目录设计说明书 1、绪论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卫生填埋场概述 2、工程概况 项目背景 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项目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书 3、填埋场的选址 选址的考虑因素 选址的程序 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填埋区基底工程 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防渗材料 防渗系统的构造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渗滤液收集系统 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 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 填埋气的组成 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 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 6.3.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 6.3.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 7.终场覆盖 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8.封场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3.8.4 库底地下水导排系统 为防止库底地下水蓄集后对防渗膜产生顶托从而破坏防渗层,本工程在库底及调节池池底防渗膜下层设置排除地下水盲沟,与渗沥液主盲沟对应设置,主盲沟采用三角形断面,最大断面尺寸为底宽2m,深,盲沟中铺设HDPE 穿孔排水花管和级配卵(砾)石,HDPE花管管径为dn315,级配卵(砾)石粒径为d20~d50mm。地下水由盲沟中的排水管引排至调节池下游冲沟。 生活垃圾概述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焚烧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还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1.2.2堆肥 堆废化是在控制条件下,利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促进来源于生物的有机废物发生生物稳定作用,使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建标[2001]10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强国家对建设项目投资和建设的客观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决策和规划建设水平,合理确定和正确掌握建设标准,保护环境,推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项目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编制、评估、审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重要依据,也是有关部门审查工程项目初步设计和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新建工程。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 第五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第六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在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指导下,统筹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工程项目的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应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论证,综合比选。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第七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采用成熟的、适用的先进技术、工艺、材料和设备;对于采用新技术和设备,应经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后合理确定。 第八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应坚持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配套工程项目,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第九条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定额和指标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应根据城市的规模与特点,结合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合理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和项目构成。中、小城市宜进行区域性规划,集中建设填埋场。 第十一条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

XX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初步设计 第一册:说明书

目录 1. 项目概况 (1) 1.1项目名称及主管单位 (1) 1.2编制依据 (1) 1.3编制目的 (2) 1.4编制原则 (2) 1.5编制范围 (2) 1.6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2) 1.7初步设计的结果概要 (3) 2. 城市概况 (6) 2.1城市简介 (6) 2.2水文、地质、地貌 (6) 2.3气象 (7) 2.4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7) 2.4.1规划期限 (7) 2.4.2城市性质 (7) 2.4.3城市发展规模 (7) 3. 垃圾收运处理现状分析及垃圾量预测 (8) 3.1环卫管理系统现状 (8) 3.2垃圾设施现状 (8) 3.3垃圾处置流程 (9) 3.4生活垃圾成分分析 (9) 3.5垃圾量现状 (9) 3.6垃圾量预测 (10) 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5) 4.1必要性 (15)

4.2可能性 (16) 5. 工艺选择 (17) 5.1无害化处理工艺比较 (17) 5.1.1卫生填埋 (17) 5.1.2堆肥 (17) 5.1.3焚烧法 (18) 5.1.4垃圾综合利用 (19) 5.2处理工艺的确定 (20) 6. 场址选择及防渗方案的确定 (23) 6.1选址原则 (23) 6.2场址说明 (23) 6.3场址比选 (24) 6.4场址的自然环境 (25) 6.4.1气象 (25) 6.4.2地形地质 (25) 6.4.3水文 (26) 6.4.4场地评价 (27) 6.5填埋场址防渗方案的确定 (27) 6.5.1防渗标准 (28) 6.5.2防渗方案比较及选择 (29) 7. 工艺方案及设备选型 (31) 7.1填埋场结构型式的选择 (31) 7.2填埋机械设备的选择 (31) 7.2.1 摊铺和碾压作业主要设备 (31) 7.2.2 取土设备 (32) 7.2.3 喷药和洒水设备 (33) 7.2.4 其它设备 (33) 7.3填埋工艺 (33)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的背景 近年来,**县的县城建设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县城垃圾产量也日益增长。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尚没有一处符合规范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沿沟随地倾倒堆放,对地下水、大气和周围田地均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且蚊蝇滋生,同时存在火灾隐患。随着现实问题的不断暴露,各部门对垃圾收集、处理均给予了关注。为此,**县委、县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购置垃圾收集容器具,建设环卫设施,提高了生活垃圾收运的机械化与密闭化水平,使垃圾清运率大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垃圾的最终消纳和污染问题就相当突出。 为了使革命老区**县建设的更加清洁、文明、秀美,投资环境得到改善,经济建设得到促进,人民身体健康得到保障,必须新建完全符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它是改善县城环境,提高县城居民生活水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当前**县县城建设中十分重要的一件大事。 1.2 评价项目由来与过程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该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县城建局于2008年2月正式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1.3 评价重点 以环境空气、水环境为评价重点,同时加强工程分析和环境保护措施,并对场址的综合地质技术条件及场址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1.4. 评价等级 (1)环境空气 根据工程排污特点、评价区环境特征及有关环境标准,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为三级。 (2)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由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不外排。因而,地表水环境进行一般性分析。 地下水环境:考虑到垃圾填埋场的排污特征及对地下水的长远保护要求,确定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

课程设计垃圾填埋场设计

目录设计说明书 1、绪论 1.1生活垃圾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3卫生填埋场概述 2、工程概况 2.1项目背景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2.3项目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书 3、填埋场的选址 3.1选址的考虑因素 3.2选址的程序 3.3地址的选定与所需的容积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4.1填埋区基底工程 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4.3防渗材料 4.4防渗系统的构造 5. 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5.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5.3渗滤液收集系统 5.4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1渗滤液产生量的计算 5.4.2渗滤液调节池设计 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处理6.1填埋气的组成 6.2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 6.3填埋场气体的收集与导排 6.3.1填埋场的导排方式及选择 6.3.2填埋场气体收集系统的设计 7.终场覆盖 7.1填埋场封场系统设计 7.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8.封场后续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主要符号说明

1、绪论 1.1生活垃圾概述 1.1.1生活垃圾的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1生活垃圾的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1.2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焚烧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还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

填埋场建设及营运规划

填埋场建设及营运的总体进展与后期规划 成功环保工程(佛山)有限公司 工程部2015年07月(编制)

目录 一、填埋场简介 (1) 二、垃圾填埋情况 (8) 三、垃圾填埋工艺 (9) 四、渗滤液处理工艺 (10) 五、称重与计量 (11) 六、营运团队 (12) 七、营运控制 (13) 八、库容及填埋周期 (16) 九、后期运营方案分析 (17) 十、结论及下步计划 (21)

一、填埋场简介 ※佛山市三水区白泥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佛山市三水区迳口镇六合村与 大塘镇上乐塘村交接处,周长约4公里,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填埋场服务年限为28年,设计规划按5个阶段进行发展建设,总库容量为950万立方米,预处理总垃圾量为1050万吨(见附图1); ※填埋场设计规划为启用年处理生活垃圾500吨/天,远期达到1200吨/天。主要服务于三水区60万人口,接收三水区西南、云东海、乐平、白坭、芦苞、大塘及南山的生活垃圾和部分工业垃圾。 ※该项目由佛山市三水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与成功环保工程(佛山)有限公司签订以BOT模式投资营运的市政重点项目; ※填埋场主要由填埋库区、渗滤液调节池、污水处理厂、综合办公楼、地磅房、机修车间等配套设施组成(见附图2); ※垃圾进场道路为三水区建设局投资修建的长约3.5公里双向两车道沥青道路。

第 2 页 共 21 页 (附图1) 白坭坑垃圾填埋场 总平面布置图 西 东 北 南

第 3 页 共 21 页 (附图2) 填埋场卫星照片(2014.1摄) 污水厂 办公区 调节池 环场路 D 库区 C 库区 B 库区 A 库区 燃烧台 进场路 地磅房

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资料

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垃圾填埋场设计说明书 学校:北京工商大学 学院及院系:食品学院环境系 目录 1.绪论

1.1生活垃圾 1.1.1生活垃圾定义 1.1.2生活垃圾的危害 1.2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焚烧 1.2.2堆肥 1.2.3卫生填埋 1.3卫生填埋场概述 2.工程概述 2.1项目背景 2.2项目设计原始资料 3填埋场的选址 3.1选址的考虑因素 3.1.1运输距离 3.1.2场址限制条件 3.1.3土地面积 3.1.4出入场地道路 3.1.5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 3.1.6气候条件 3.1.7地表水水文 3.1.8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1.9地方公众 3.2 选址的程序 3.3地址的选定及其所需容积(未完,根据实际情况) 4.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4.1填埋区基底工程 4.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4.3防渗材料 4.4防渗系统构造 4.5场地防渗系统方案的选定

5.渗滤液的产生与收集处理5.1垃圾渗滤液的概况及来源5.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5.3渗滤液收集系统 5.3.1渗滤液收集系统的作用 5.3.2收集系统的构造 5.4渗滤液的计算 5.4.1渗滤液的产生量的计算 6.填埋气体的产生与收集6.1填埋气的组成 6.2填埋气体产生量的预测 6.3填埋场的气体收集系统 7.终场覆盖 7.1填埋场的封场系统设计7.2填埋场封场后的土地回用 正文: 1.绪论

1.1生活垃圾概述 1.1.1生活垃圾定义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亦称城市固体废物,是由城市居民家庭、城市商业、餐饮业、旅馆业、旅游业、服务业,以及市政环卫系统、城市交通运输、文教机关团体、行政事业、工矿企业等单位所排出的固体废物。其主要组成为:厨余物、废纸屑、废塑料、废橡胶制品、废编织物、废金属、玻璃陶瓷碎片、庭院废物、废旧家用电器、废旧家具器皿、废旧办公用品、废日杂用品、废建筑材料、给水排水污泥等。 1.1.2 生活垃圾的危害 固体废物,特别是有害固体废物,如处理、处置不当,其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环境介质——大气、土壤、地表或地下水体进入生态系统形成污染,对人体产生危害,同时破坏生态环境,导致不可逆生态变化。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不加利用,任意露天堆放,不但占用一定的土地,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而且如填埋处理不当,不进行严密的场地工程处理和填埋后的科学管理,容易污染土壤环境。 (2)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固体废物可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或随风迁徙落入水体,从而将有害物质带入水体,杀死水中生物,污染人类饮用水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物产生的渗滤液危害很大,它可进入土壤污染地下水,或直接流入河流、湖泊或海洋,造成水资源的水质型短缺。 (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方的固体废物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进入大气并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还可发生生物降解,释放出沼气,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其上层空间的氧气,使植物衰败;有毒有害废物还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扩散到大气中危害人体健康 1.2 生活垃圾处理与处置方法 1.2.1 焚烧 焚烧法是一种高温热处理技术,即以一定量的过剩空气与被处理的有机废物在焚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废物中有还有毒物质在800——1200℃的高温下氧化、热解而被破坏,是一种可同时实现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处理技术。 1.2.2 堆肥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CJJ17-2004

CJJ17-2004 1 总则 1.0.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贯彻国家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和法规,保证卫生填埋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安全卫生、防止污染,填埋气体尽可能收集利用,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及作业管理。 1.0.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应不断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在汲取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可采用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的水平。 1.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填埋库区compartment 填埋场中用于填埋垃圾的区域。 2.0.2垃圾坝retaining wall 建在垃圾填埋库区汇水上下游或周边,由粘土、块石等建筑材料筑成,起到阻挡垃圾形成填埋场初始库容的堤坝。 2.0.3人工合成衬里artificial liners 利用人工合成材料铺设的防渗层衬里,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等。采用一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单层 衬里;采用二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双层衬里。 2.0.4复合衬里composite liners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防渗材料复合铺设的防渗系统。2.0.5盲沟leachate trench 位于填埋库区底部或填埋体中,采用高过滤性能材料导排渗沥液的暗渠(管)。 2.0.6集液井(池)leachate collection well 在填埋场修筑的用于汇集渗沥液,并可自流或用提升泵将渗沥液排出的构筑物。 2.0.7调节池equalization basin 在污水处理系统前设置的具有均化、调蓄功能或兼有污水预处理功能的构筑物。 2.0.8填埋气体landfill gas 填埋体中有机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2.0.9填埋单元landfill cell 按单位时间或单位作业区域划分的垃圾和覆盖材料组成的填埋体。 2.0.10覆盖cover 采用不同的材料铺设于垃圾层上的实施过程,根据覆盖的要求和作用的不同分为日覆盖、中间覆盖、最终覆盖。 2.0.11填埋场封场closure of landfill 填埋作业至设计终场标高或填埋场停止使用后,用不同功能材料进行覆盖的过程。

某生活垃圾处理填埋场工艺设计

武汉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深圳市某生活垃圾处理填 埋场工艺设计 姓名: 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概述 (2) 1.1工程概况 (3) 1.2 设计原则与范围 (3) 1.2.1编制原则 (3) 1.2.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3) 1.3 设计依据 (4) 二、基础资料 (3) 2.1 城市概况 (3) 2.1.1地理位置 (3) 2.1.2交通运输 (3) 2.2 自然条件 (3) 2.2.1 地质构成 (4) 2.2.2 气候条件 (4) 三、垃圾量及人口数量 (4) 四、场址概况 (4) 4.1填埋场类型 (4) 4.2填埋场等级划分与规模确定 (4) 五、总图布置 (5) 5.1 设计原则 (5) 5.2 场区布置方案及特点 (5) 六、卫生填埋库区工程 (6) 6.1 防渗工程 (6) 6.2 渗沥液收集导排系统 (10) 6.3 填埋气体收集导排及利用 (11) 6.4 填埋作业技术 (11) 6.5 防洪工程 (12) 6.6 封场工程 (12) 七、渗沥液处理工程 (14) 7.1 处理工艺 (14) 7.1.1 渗沥液处理方案比较 (15) 7.1.2 渗沥液处理设计水量及水质的确定 (15) 7.1.3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对比 (15) 7.1.4 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及选择 (17) 八、环境保护与监测 (19) 8.1 设计依据 (19) 8.2 环境污染来源及污染物分析 (20) 28.3 环境监测 (20) 参考文献 (23)

一、概述 1.1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深圳某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 项目场址: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下坪谷地(深圳北部) 总用地:1100亩 总库容:1500万立方米 处理规模:平均1600吨/日 服务年限:14年 1.2 设计原则与范围 1.2.1编制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项目,应在贯彻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政策和城市总体规划指导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厂址和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二次污染并防止新的污染产生,使工程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本项目的编制原则是:1)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城市垃圾处理的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的同时,结合当地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生活垃圾产生情况科学规划,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对生活垃圾实行安全处置,使之真正达到国家规定的垃圾处理要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总体目标。 2)坚持因地制宜和科学态度,选择合理的技术路线,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上成熟的设备,确保各类设施互相协调,技术切实可行,降低垃圾处理的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2.2处理方案选择原则 处理方案选择的原则是:技术成熟,工艺简洁,设备可靠,能适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工程设计与概预算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 工程设计及工程概算 环工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主要由填埋场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渗滤液调节池、填埋气体导排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这几个部分组成,其工程概预算主要由,电费,水费,设备费,工人工资等部分组成 关键字: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工程概算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项目组成及填埋场作业工艺 拟建工程组成一览表 理工程及辅助设施、生活设施和场外工程。主要工程设计方案如下: 卫生填埋并非是简单的填埋处理,而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1),采取在垃圾处理场底部、侧壁设置防渗层,设置污水汇集后提出设施及污水处理站,沼气要引出进行处理。避免填埋后垃圾对地下水

的污染及填埋后产生的沼气对空气污染。 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包括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渗滤液调蓄及回灌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雨污分流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辅助工程有综合楼、地磅房、洗车场、供水、供电与照明系统等。 1、填埋场防渗系统 防渗系统的设置是为了阻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防渗系统的形式主要有:垂直防渗和水平防渗。垂直防渗一般用于场底地下水贫乏及场底有不透水岩层地质构造条件。该项目所在区域地质条件渗透性较差,不适宜采用垂直防渗,该项目设计采用水平防渗系统。 水平防渗是指防渗层水平方向布置,防止垃圾渗滤液向下渗透污染地下水;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体统材料主要有两类:天然防渗材料及人工防渗材料。 根据该项目岩土工程堪察报告:项目所在区域③类粘土厚度分布不均,局部夹粉土薄层,局部厚度小于2m,渗透系数>1×10-7cm/s;⑤类粘土渗透系数>1×10-7cm/s,局部缺失且层厚局部较薄。③、⑤类粘土均不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2001)规定的天然粘土类天然防渗层渗透系数≤1×10-7cm/s,厚度>2m的要求。该项目不宜采用天然粘土防渗层。 该项目采用土工膜防渗衬层,该方式技术成熟,国外应用普遍,国内如北京六里屯填埋场、天津双口填埋场、深圳下坪填埋场等也有应用。该项目采用二布一膜的土工膜防渗结构。 2、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 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主要用于排出渗滤液,减少填埋层内渗滤液积聚,从而减少对防渗系统的水压。垂直渗滤液收集管还作为填埋气体导排设施。 3、渗滤液调节池 根据同类地区的经验,在填埋场外设置一个渗沥液调蓄池。调蓄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储存渗沥液,以确保填埋场运行期间暴雨季节渗沥液不外溢,不造成二次污染;二是确保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渗沥液量不会造成较大的冲击负荷,同时调节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质。 4、渗滤液回灌系统 根据最大年降水量,积水面积,结合梁山县年陆地蒸发量大于年降雨量的实际情况,该项目决定采用回灌方式处理渗滤液。在渗沥液调蓄池西面设置回灌泵房一座,内设潜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公告 第212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的公告 现批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为行业标准,编号为CJJ17-2004,自2004年6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2、4.0.2、6.0.1、8.0.1、8.0.3、8.0.5、8.0.6、10.0.5、11.0.3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CJJ17-2001同时废止。 本规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国建设部 2004年2月19日

1总则 1.0.1依据《中华人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贯彻国家有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政策和法规,保证卫生填埋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安全卫生、防止污染,填埋气体尽可能收集利用,制定本规。 1.0.2本规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的选址、设计、施工、验收及作业管理。 1.0.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应不断总结设计与运行经验,在汲取国外先进技术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经充分论证,可采用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的水平。 1.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除应符合本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填埋库区compartment 填埋场中用于填埋垃圾的区域。 2.0.2垃圾坝retaining wall 建在垃圾填埋库区汇水上下游或周边,由粘土、块石等建筑材料筑成,起到阻挡垃圾形成填埋场初始库容的堤坝。 2.0.3人工合成衬里artificial liners 利用人工合成材料铺设的防渗层衬里,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等。采用一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单层衬里;采用二层人工合成衬里铺设的防渗系统为双层衬里。 2.0.4复合衬里composite liners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防渗材料复合铺设的防渗系统。 2.0.5盲沟leachate trench 位于填埋库区底部或填埋体中,采用高过滤性能材料导排渗沥液的暗渠(管)。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12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 1.1 2.1 一般规定 1.1 2.1.1本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 1.1 2.1.2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主体是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以下简称填埋场),填埋场建设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节约土地、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等有关规定。 1.1 2.1.3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的建设水平,应以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为基础,并考虑城市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按不同城市、不同建设规模,合理确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1.1 2.1.4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垃圾产生量、场址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征、服务年限及技术、经济合理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和日处理能力分级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填埋场建设规模分类: Ⅰ类总容量为1200万m3以上; Ⅱ类总容量为500~1200万m3; Ⅲ类总容量为200~500万m3; Ⅳ类总容量为100~200万m3。 注:以上规模分类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2. 填埋场建设规模日处理能力分级: Ⅰ级日处理量为1200t/d以上; Ⅱ级日处理量为500~1200t/d; Ⅲ级日处理量为200~500t/d; Ⅳ级日处理量为200t/d以下。 注:以上规模分级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 1.1 2.1.5新建项目应与现有的垃圾收运及处理系统相协调,改建、扩建工程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 1.1 2.1.6 填埋物 1. 填埋物应是下列生活垃圾: (1) 居民生活垃圾。 (2) 商业垃圾。 (3) 集市贸易市场垃圾。 (4) 街道清扫垃圾。 (5) 公共场所垃圾。 (6) 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 2. 填埋物中严禁混入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废物。 3. 填埋物应按重量吨位进行计量、统计与校核。 4. 填埋物含水量、有机成分、外形尺寸应符合具体填埋工艺设计的要求。 1.1 2.2 施工准备 1.1 2.2.1 填埋场选址 1. 填埋场选址应先进行下列基础资料的收集: (1) 城市总体规划,区域环境规划,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及相关规划。 (2) 土地利用价值及征地费用,场址周围人群居住情况与公众反映,填埋气体利用的可能性。 (3) 地形、地貌及相关地形图,土石料条件。

浅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理念

浅析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理念 发表时间:2019-07-31T11:36:36.73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8期作者:李晓杰高瀚种晓健 [导读]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日产量急剧增加,过量的垃圾堆积对环境影响十分恶劣,在这样的情形下,建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就选的十分重要。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分院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成为了政府部门需要重视的话题,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必要性可想而知。生活垃圾填埋场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质、水文等综合情况进行设计,在填埋垃圾的过程中,需考虑的因素是复杂的,本文根据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面积及设计理念作为重点进行探讨,提高土地的最大利用率。 关键词: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日产量急剧增加,过量的垃圾堆积对环境影响十分恶劣,在这样的情形下,建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就选的十分重要。因考虑到城市人口密集、规划繁琐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在开展建设卫生填埋场工作时的困难不容小觑。如何正确的选址可建设为城市服务的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让运输过程变得更为便利、建设可长期使用的填埋场、平衡渗滤液对土质带来的危害,这些为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作我国当今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并解决,下面是针对垃圾填埋场的现状、设计理念及规划作为命题展开的探讨。 1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现状 在之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设计过程中主要以选择场地为主,没有将当地土质的沉降率作为选择标准。之前的一些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还以堆放的形式处理垃圾,这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新型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就以填埋为处理方式,在选择土地时以沉降库容作为标准。早期也使用过这种形式处理生活垃圾,但土地的降解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据研究表明,土地沉降率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埋藏深度、埋藏时间、垃圾密度都是影响沉降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实验及调整。 随着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填埋场在场地的选择上也变得十分有难度,并且会越来越困难。所以,如何选择场地面积合适且满足填埋库容的场地,是当今垃圾处理工作的主要问题。现阶段我国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填埋、焚烧、堆肥、二次利用。土地资源丰富的城市可以选择填埋的处理方式,在土地资源紧缺并且缺少卫生资源管理的城市可以选择焚烧的处理方式。但这其中最好的还是资源的回收利用,也就是垃圾分类并进行二次利用,需要满足条件的人力及资金。 2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理念 2.1 场地的选择 城市是生活垃圾产出最多的地方,也是垃圾填埋场土地选择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城市的规划做的十分详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可选场地就变少了。而且城市的布局复杂,填埋场的设置不能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不能妨碍交通运输,考虑到运送的问题,选址就不能偏离城市较远。这些问题都加大了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困难性。 在选择场地时,选择土地的填埋库容和运输距离是最重要的两个参考因素。选择能进行大规模填埋的土地,降解率变化幅度小的场地。考虑到后期的二次规整及之后其他工程的建设,在第一次设计是就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也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考虑到符合城市的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年限一般在十五年左右,不得低于十年。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置一般都在城市周边,离城市太近的会影响城市发展,一般生活垃圾处理场会设置在近郊,和城市相隔开,因此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垃圾运输的问题。如果离城市较远,运输成本就成了问题,选择大容积的压缩垃圾车运输就比小货车方便,并且中途要设置中转站。因此,通过上面的分析,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要在离城市有一定距离,并且运输费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以距离城市15公里作为最好。 所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择要根据建设条件、城市规划及经济效益作为选择前提,各方各面都要兼顾到。 2.2 分区、分单元填埋 考虑到经济效益,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一般都分区域、分单元,这样避免一次大量资金的投入,为政府建设填埋场减少压力。分区建设的填埋场可以选择较小的土地面积,这在场地的选择上就增大了更多的可能性。小规模的填埋场渗滤液的产生量相对较少,渗滤液的处理费用及其他的运用费用相对较少。 分区、分单元填埋在后期的使用时也更加便利,通过分区分单元的填埋作业,结合分区覆盖和渗滤液分区导排,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渗滤液产生量,降低填埋场运营费用。 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运行中,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要做好必要的应急系统。比如周围土质出现坍塌、渗滤液的导倒、是否做好防渗工作、渗透液流向的坡度,这些都是工作时可能发生意外的地方,因此当紧急情况发生时要有方法应对。包括在使用一定时间之后,如果需要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二次改造和扩大规模,需要设计时一次考虑到后期扩容方面。 2.3 多方法的进行垃圾处理 垃圾的处理方法有很多,在建设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时,可以合理的结合其他的处理工艺。目前有的一种预处理工艺是将垃圾进行分块预压缩,将垃圾含水率初步降低,这样会减少后期填埋渗滤液处理量,方便填埋作业,同时有利于垃圾堆体的稳定。还有一种方式是二次利用,这需要对垃圾进行分类,我国现在也在向市民宣扬并实行垃圾分类,无论是后期的垃圾处理工作还是将它们二次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垃圾减量这都是一个很好的垃圾处理方法,但这需要全民都有垃圾分类意识,同时需要政府或企业层面建设完整的垃圾分类体系,全面的实施起来还需要一定时间。 3 渗滤液的收集、调节、排放 3.1 渗滤液的收集 不让外界雨水浸入增加渗滤液,减少运营费用。 在进行垃圾填埋工作之后,及时覆盖,避免雨水及外界水的浸入。可以使用及时填土或者覆盖防水膜的方法,或在垃圾堆体旁边设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