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三单元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作业2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三单元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作业2
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三单元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作业2

[随堂检测]

1.路德说:“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材料体现了()

A.信仰得救B.人文主义

C.先定论D.神权至上

解析:选B||。解读题意可知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地位和尊严||,故B项正确;A项是马丁·路德的观点||,信仰得救强调的是信仰上帝就可得救||,与题意不符||,故A 项错误;C项是加尔文的观点||,他认为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是无法改变的||,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以神权为中心||,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2.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马丁·路德在此所说的“第三者”指的是()

A.教皇教士B.资产阶级

C.广大民众D.封建领主

解析:选A||。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即教徒直接和上帝交流就能赎罪||,不需要教皇教士作为中间者||,即第三者||,选A项||。

3.“《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的发生完全出于偶然

B.《九十五条论纲》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C.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势力

D.宗教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解析:选D||。宗教改革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产物||,其发生具有必然性||,故A项错误;《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罗马天主教会是欧洲最大封建势力的信息||,故C项错误;从材料“《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却点燃了整片森林”可知宗教改革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故D项正确||。

4.1522年||,马丁·路德在“致基督教徒贵族的公开信”中提出:每人皆为教士||,有权照他个人之判断以及个人的理解解释《圣经》||。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

B.抨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

C.继承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解析:选C||。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是“因信称义”||,简化了宗教仪式||,并非让人们摆脱宗教信仰||,也并非动摇人们对上帝的信仰||,故A、D项错误;题中并未涉及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问题||,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主张“每人……有权照他个人之判断以及个人的理解解释《圣经》”||,这是人文主义宗教观的体现||,故C项正确||。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不承认罗马的教王||,反对教权的政府||。

——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并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

解析:比较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的不同内涵和表现||,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内容入手解答即可||。

答案: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关系: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新教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最早努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A.但丁B.马丁·路德

C.加尔文D.达·芬奇

解析:选B||。A、D项两个人物都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没有提出宗教改革||,故A、D项错误;马丁·路德最早提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得救||,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权威和地位||,与题意相符||,故B项正确;加尔文也是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但不是最早的||,故C项错误||。

2.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

B.反对宗教信仰

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

D.支持废除基督教

解析:选A||。马丁·路德主张不需要教会||,基督徒可以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强调了基督徒是自由和独立的||,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精神独裁||,不反对宗教信仰||,不支持废除基督教||,故B、D项错误;教皇作为基督徒也可以独立阅读《圣经》||,故C项错误||。

3.伊拉斯谟认为||,如果人们心中没有上帝||,他们表面上的虔诚活动||,如朝圣、立誓、守夜、禁食||,仍是没有用的||。这一主张与路德的思想相似之处是()

A.激励人们积极进取与发财致富

B.反对教会兜售赎罪券的欺诈行为

C.主张教随国定并实行宗教宽容

D.苦修和事功不能达到救赎的目的

解析:选D||。题干材料反映伊拉斯谟与路德都强调宗教信仰中人们心中对上帝的虔诚||,故D项正确;A项是文艺复兴时的思想||,并不是共同点||,故A项错误||,B、C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也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故B、C项错误||。

4.阿克顿在《自由与权力》一书中说:“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强调的是宗教信仰中

‘个体的自由’||。”这里的“个体的自由”的本质涵义是()

A.个人的自由原是天所赐予的

B.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C.好坏优劣取决于个人的尺度

D.个人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解析:选D||。结合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的内容可知||,材料中“个体的自由”的本质涵义是信仰得救||,即个人有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信仰得救的含义||,故A、B、C项错误||。

5.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指出人要想灵魂得救必须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其主张否定了()

A.宗教神学的价值B.世俗君主的作用

C.罗马教皇的权威D.宗教仪式的意义

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宗教改革||。依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信仰得救”||,联系所学分析选项||,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冲击并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故选C||。

6.李平晔教授在评价近代某事件时指出:“使基督教世俗化||,或使西欧人民的世俗生活神圣化||,把人们的精神和潜能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在现实的拯救和解放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人们的心灵从追求天国的虚幻||,转向现实的生活和劳作||,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投身于改变现实的活动中||。”李平晔教授评价的近代事件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

C.新航路开辟D.工业革命

解析:选B||。从材料中“使基督教世俗化”明显可以看出评价的事件应该是宗教改革||,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还没有使人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与思想解放无关||,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主要是解放人的双手||,而不是解放人的精神||,故D项错误||。

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解析:选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宣扬人文主义精神||,把人从天主教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的思想解放||。A项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观点||,C项应为否定天主教会的权威||,文艺复兴主要是通过文艺作品、宗教改革主要是通过对基督教教义的重新解释来传播人文主义||,二者手段不同||,D项错误||。故答案应为B||。

8.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被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A.创造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解析:选B||。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被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是指两者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由此可以得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也推动欧洲的近代化||,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故B项正确;A、C项虽然与宗教改革有关||,但不是其主要意义||,故A、C项错误;“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与史实不符||,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9.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守仁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守仁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材料二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守仁的基本主张||,并概括其思想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的社会思潮带来了什么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守仁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

解析:本题考查王守仁和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第(1)问||,依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总结概括王守仁的思想及其地位;第(2)问||,从“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的角度回答路德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第(3)问||,两人的相似之处可从思想观点本身的共性、思想的价值和产生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答案:(1)基本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等||。

地位: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2)观点:“上帝之语”(或真理)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人的灵魂得救无需教士作为中介||,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对话;《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影响: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将西欧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3)相似之处:强调人的信仰的自由;敢于挑战正统(或具有叛逆的思想)||,敢于批判权威;促使社会的主流思想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的学习也是需要积累以及背诵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 “仁”; B. “礼”;C. “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

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海南单科)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 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 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 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 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 思想 2.(2009高考海南单科)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 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 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 D.伏尔泰 3.(2009高考四川文综)哥白尼日心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 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4.(2009高考广东单科)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5. (2009高考广东单科)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 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6.(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 7.(2009高考江苏单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8.(2009福建文综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 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提纲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提纲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提纲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经典力学 1.伽利略:经典力学的奠基者,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 2.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⑴内容:牛顿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⑵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⑶历史地位: ①完成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②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 ③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如海王星的发现)。 二、量子论、相对论 1.普朗克与量子论 3.意义:相对论同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三、进化论 1.达尔文与进化论 ⑴形成标志: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⑵主要观点:

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③达尔文还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⑶历史意义: ①思想上:挑战封建神学,否定神创论,促进思想解放。 ②科学上: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政治上:进化论传入中国,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2.赫胥黎 论证了人猿同祖论,促进了进化论的'传播。 3.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生命是自然界进化 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 根源: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古代生产力落后,人们对自然认识有限。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内容: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内容: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的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等。2、20世纪文学 (1)西方文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苏联文学:“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2)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荷兰“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是“现代绘画之父”,绘有《向日葵》。 (4)现代主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反映了法西斯德国对西班牙的侵略。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出现: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电视在英国出现;后来出 现彩色电视机和卫星传播节目。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 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 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 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 “至圣”。 2、早期儒学: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 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1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 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 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 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 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 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 顶峰。 2文艺复兴 【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 1、背景: (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

(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 (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 (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 (社会因素)黑死病; (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 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 6、影响: 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 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 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3宗教改革 1、背景: (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长期分裂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春秋儒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内容: (1)政治: A、(核心)仁(仁者爱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核心)礼(克己复礼)→“正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C、为政以德 (2)哲学(鬼神观):敬鬼神而远之(体现出孔子着重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2、评价: (1)在当时,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2)对后世,汉代大一统之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 二、老子(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 1、思想内容: (1)哲学: A、“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B、“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出老子着重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辩证法思想(老子思想的精华) (2)政治:无为而治 (老子消极思想还包括小国寡民和愚民政策) 2、评价: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2)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基础) (1)、铁器、牛耕的应用,生产力提高 (2)、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封建经济发展。 2、政治: (1)、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开始瓦解到崩溃 (2)、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中出现统一趋势 (3)、封建地主阶级兴起,要求政治经济权力; (4)、各国争相改革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3、思想:礼崩乐坏,私学兴起、重视人才、士阶层兴起。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pdf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 (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1、(危机出现)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2、魏晋南北朝以来,到唐宋达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重新光大)儒学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讨匡时济世的新儒学体系。 4、宋代重文,学术氛围活跃。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内容:“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2)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 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 (1)内容:

南宋,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 明中期,王阳明: ①“致良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②知行合一 (2)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 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 积极影响。 异: ①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 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道德主张:理学主张人应该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心学则主张人应通过内心的 自省达到良知。 【篇二】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推荐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说课稿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学 霍玉侠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二十三中学的霍玉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我说课的思路如大屏幕所示。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 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说课材料

(岳麓版-必修3)《文化成长历程》 一、中国古代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产生发展 (1)背景 政治:周王室衰微,士阶层崛起,分封制崩溃大变革 经济: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百家争鸣 思想:私学兴起,文人群体壮大,百家争鸣 (2)内容 A、道家:老子——哲学思想:道;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庄子——齐物逍遥无所恃 天与人不相胜 B、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尚贤”、“尚同“;“节用”、“节葬” C、法家: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D、儒家(先秦儒学):孔子——核心:仁和礼;政治思想:德治;天道观: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3)影响 A、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的思想成果,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儒家、道家、法家)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构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对当时与日后社会的发展作用巨大。 2、西汉时期:新儒学——确立正统思想 (1)背景 A、政治上:政治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发展大一统事业 B、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 C、思想上:先秦儒学经过改造发展成新儒学; 黄老之学不适应现实需要_先秦儒学经过改造发展成新儒学; 黄老之学不适应现实需要-------内容;无为而治;地位:汉初的指导思想 (2)内容 新-------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多种学派思想 内容:天人感应——基础 君权神授——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主权力的有限性——仁政 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标准 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3)措施 A、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 B、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C、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一、课标概说和整合 (一)课标概说 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期末复习提纲 必修三复习提纲(1)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唐宋后三教合一 宋明理学 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春秋(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

观念,德治) 春秋(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斗争。 3、(政治)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4、(经济)井田制瓦解 5、(阶级关系)士阶级与新兴地主阶级活跃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 战国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义 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 战国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战国(三)墨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孔子与老子》教学设计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侨光中学林小静 本专题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重大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其中,本课的课标要求为:知道儒家和道家,了解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两部分,其一介绍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地位;其二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学情分析: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稍有涉及,有所了解,但未必有深刻的体会。本课的学习将使学生温故知新,对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较深的理解,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尝试着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现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了解儒家和道家的形成,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论语》《道德经》摘录的阅读分析,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过模拟孔子问答,体会孔子的主张和价值;通过对崔英杰案的思考和1987年美国国情咨文引用老子话语的分析,领会孔子、老子的思想对社会现实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儒家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家的智慧并从中汲取营养;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的价值。 重点: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难点:理解“仁”、“礼”、“道”等概念;体会老子思想的智慧之处及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模拟孔子问答,理解孔子的主张;结合现实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用谈话法了解老子思想,体会其智慧。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本课相关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 通过一组图片了解孔子的主要活动和历史地位。(孔庙、杏坛、牌坊、孔子塑像、周游列国图、讲学图等) 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二)孔子的思想 教材对孔子的思想学说介绍了几个方面? 情境体验:孔子问答(学生模拟孔子及其学生、国君对话) 1.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模拟对话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做到“仁”?孔子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仁”的学说? “礼”的学说 模拟对话: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第1课适合高二年级1课时 一、课标内容分析 1、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 (1)、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重要意义 (2)、知道老子,认识道家思想的重要意义 2、分析新课标: 教材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标的主要载体,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因此,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材是重要的教育因素。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而学生可以把教材看成是可以自己学习的学材,即学习材料。这不仅是一个教学理念的转变问题,而且是一个教学实践的操作问题。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 二、教材内容分析 (一)地位分析 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是本单元的重点。这一课具有引领本单元,乃至本册书的作用。而本课内容相对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让学生在刚学文科时就能接受文化史的部分内容,显得至关重要。 (二)结构分析:仁者的叮咛(孔子的思想)、智者的低语(老子的思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学会) 识记: ①孔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 ②老子的主要思想、一些名言及历史地位。 理解: ①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和保守部分;孔子思想由当时不被重视到成为正统思想的转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笔记

韶关一中2012届高三历史笔记 必修三 一、中国古代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与产生发展 (1)背景 政治:周王室衰微,士阶层崛起,分封制崩溃大变革 经济:铁器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百家争鸣 思想:私学兴起,文人群体壮大,百家争鸣 (2)内容 A、道家:老子——哲学思想:道;辩证法;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庄子——齐物逍遥无所恃 天与人不相胜 B、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力”、“尚贤”、“尚同“;“节用”、“节葬” C、法家:韩非子——法、术、势相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D、儒家(先秦儒学):孔子——核心:仁和礼;政治思想:德治;天道观:敬鬼神而远之;教育思想:教学对象;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义利观(先义后利) 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礼法并施;君舟民水 (3)影响 A、诸子百家在众多领域的思想成果,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儒家、道家、法家)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构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对当时与日后社会的发展作用巨大。 2、西汉时期:新儒学——确立正统思想 (1)背景 A、政治上:政治统一,社会相对稳定,发展大一统事业 B、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 C、思想上:先秦儒学经过改造发展成新儒学; 黄老之学不适应现实需要_先秦儒学经过改造发展成新儒学; 黄老之学不适应现实需要-------内容;无为而治;地位:汉初的指导思想 (2)内容 新-------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多种学派思想 内容:天人感应——基础 君权神授——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君主权力的有限性——仁政 三纲五常——伦理道德标准 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3)措施 A、全面肯定新儒学思想 B、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 C、兴办太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下列对老子哲学中“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无为的自然本体 3百家争鸣的意义是 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②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③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④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关于董仲舒的新儒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同于先秦儒学,融合了阴阳、黄老及法家思想 B.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C.主张“绝圣弃智”、“积极无为”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权力过度膨胀 5. 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佛教思想融入理学 B. 道教思想融入理学A. C.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6.对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不正确的评价是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B.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C.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D.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7.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罗盘针 8.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9. 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版印刷,一版已布字。”这一技术是 A.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技术 D.指南针 10. 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书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要点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李贽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明朝万历年间 ①(政治)专制统治腐败,农民起义打击; ②(经济)商品经济繁荣,冲击下人们竞相逐利; ③(文化)纲常礼教士人强烈追求个性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2、李贽思想主要内容:《焚书》《藏书》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 ②万物源于阴阳二气,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总结:否定孔孟学说;批判程朱理学;倡导个性自由;追求物质享受;主张男女平等;是批判地继承了儒学。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王夫之《船山遗书》: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教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务实。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①(思想):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②(经济)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③关注民生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搜索 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造纸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 现的时代;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 会进步。 春秋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了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创作出“楚辞”体,又称“骚体”。他的代表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具有浪漫主义 的风格。 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称为“赋”。东汉的张衡代表作《二京赋》,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朝的诗歌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等;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到元代,有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最新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案(全册 共168页)

最新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学案(全册共168页) 清单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因素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经济飞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产过剩趋势。 2.表现 资本主义列强积极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3.影响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列强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深化认知]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矛盾产生的根源。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的出现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随着实力的变化,列强之间围绕瓜分世界问题的矛盾日趋尖锐,冲突愈演愈烈。 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三国协约以英国为核心,其对立的实质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

国与老牌的资本主义强国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 (1)传统武器的改进,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 (2)新式武器的研制,扩展了战争的空间范围。 (3)新交通手段出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 (4)新的通讯工具,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有效指挥战争。 2.评价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新技术应用于战争,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3.危害 预示战争更残酷,更危险,规模更大。 (1)成因:近代欧洲战争不断,进行战争被认为是国家的正当权利;进入20世纪,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 (2)表现:崇尚使用军事力量,整个国家围绕战争运转。以德国最为典型。 2.极端民族主义 (1)表现:鼓吹“民族优越论”,如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 (2)实质:本民族利益至上,宣扬对外侵略扩张。 (3)影响: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得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争夺和斗争愈发激烈,战争日益迫近。 [深化认知] 极端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的一种形式,它只为本民族服务,认为本民族是本国或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歧视别的民族,用暴力手段残害屠杀其他民族的人民,剥夺其他民族人民的生存权,肆意掠夺资源。 探究点一错综复杂的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