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我国的文化语言学的研究特色和内容

浅述我国的文化语言学的研究特色和内容
浅述我国的文化语言学的研究特色和内容

浅述文化语言学的研究特色和内容

S090828 杨启先

人类文化语言学(ethnolinguistics)是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cult ural anthropology ,亦称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的边缘化所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其交迭领域为“语言、思维、文化及其关系”,这是当今语言研究中最具动力和潜势的一个探索点。人类文化语言学是一门大跨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以及语言哲学和语言思想史研究构成了它的基本学科扇面,而当代最活跃的几个语言学分支如语用学、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理论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等,都可以从中获得本体论和方法论资源。换言之,开展人类文化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直接介入语言、思维和文化这一领域,推进和融合当代语言学分支的研究。文化语言学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土性。与以往的语言学研究不同,中国文化语言学不是承袭与照搬,而是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语言理论。其兴起的内在元素,就注定了这种本土性。虽然文化语言学的产生有西方理论的渊源所在,却决非西方原装的“舶来品”。文化语言学的人文生态环境,研究旨趣,范围和方法,都具赋浓厚的本土特色。从其产生看,本世纪初从《马氏文通》开始形成的中国现代语言学,丢失了一些本应继承的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精华,而一头扎进西方语言学理论,尤其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怀抱。而结构主义只注重描写语言的形式分析、分布分析、层次分析和分析语言内部结构的指导思想,隔断了语言学与其它人文学科的联系,从而导致语言研究越来越疏离乃至隔绝于语言的人文属性。西方语言学,是建立在与汉藏语言大相径庭的印欧语言基础上的,照般到中国,不免使中国现代语言学理论困惑重重,步履维艰。出于革新语言学的目的,建立中国自己的语言学,才有了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声音。从其旨趣看,文化语言学旨在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观照中国的语言事实,从而建立能够较好解释中国语言事实的理论,并且将语言学与别的科学结合起来。从其内容看,许多专题都围绕着中国社会文化的独特之处展开,从传统文化到风土人情到民族心理,无一不是中国式的,尤其是对方言、汉字、传统语言学文献的研究形成了主流之一。从其研究者看,除对语言理论的建构兴趣以外,更多地投身于专门问题的研究,对于许多具体的语言现象十分关注,往往属意某一个中国文化的角度进行探索。因而,中国文化语言的“本土性”是始于先天,而成于后天的,混然是“土生土长”。

其二,多样性。在中国文化语言学的旗帜之下,各人所从事的研究对象是至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本身的多样性加上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使

研究的内容呈现海纳百川之势,几乎涵盖了语言的各个方面:语言理论、语音、语法、词汇、文字、语义、方言、音韵、训诂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教育、军事、政治、经济、广告、翻译、交际等;文化的许多时空领域:文学、艺术、戏曲、音乐、民俗、宗教、神话、历史、地理、哲学、心理等;研究者的专业也极其广泛:语言理论、汉语方言、民族语言、外语、对外汉语教学等;涉及许多不同学科:语言学,社会学、哲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民俗学、人文地理学等。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语言层面,不同的角度,探讨不同的问题,全方位地展开研究,使文化语言学千姿百态,欣欣向荣。这种多样性,是由文化语言学自身性质决定的,多科学交叉性的研究方法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多样性也带来某种研究上的苦衷。游汝杰在《文化语言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中指出:“建立中国文化语言学的主要困难有:一是文化学所涉及的范围太广阔,语言学又过于专门,各方面的学识很难兼而得之。二是在人文科学中语言学的系统性最强,研究方法最精密、最特殊,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往往产生不平衡现象。尽管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可以一再深入下去,但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并不需要如此深入的研究。语言学常常不得不游离出来,自成天地,其结果是语言学和文化学难以密合。在目前草创阶段似乎可以分头做成专题研究,积少成多,最后汇集成一门灿烂可观的学问。”这正说明了当代文化语言学研究中多样性有之,而系统性不足的原因。

其三,传统性。当文化语言学以恢宏的文化观照语言时,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精髓与民族文化的传统,在现代语言学中崭露头角。中国传统的语言研究,主要包括音韵、训诂、文字研究,文学与语言结合的研究早就萌芽了。虽然由于对语言本体研究缺乏理性的科学分析,小学沦为“经学”之附庸,但其在研究音韵、训诂、文字中,从来都是与文学、艺术、历史、民族、音乐乃至人间万象不相疏离的。对中国现代语言学予以深刻反思的语言学学者,在矫枉过程中,对于传统语言学是某种程度上的回归。当然,这决非指语言学又将重返老路子。语言学的性质地位已有根本性改变。所谓“回归”是指在现代理论指导下,对传统语文学著作进行崭新的审视取舍。此外,文化语言学诞生之初,适逢“文化热”之时,重新认识和重新评估传统文化遂成一时之风气。文化语言学最初的一些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如方言和移民,造词法和传统文化,专名的民族文化特征,句法和传统文化等。这种传统性,一方面使语言学开拓了新视界,另一方面也使语言所蕴涵的文化获得新生。

其四,时代性。传统性并不是排斥时代性。文化语言学没有直接的先行者,因而,它不是对中西传统的机械照抄,也不是对语言现状的简单否定,它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语言学的革新势必形成文化语言学这一新的发展视野,这首先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在学术上

的闪耀。跨世纪之际,世界日新月异,事事都在求取新的生存方向,语言学在21世纪的特点将是多学科交叉研究,文化语言学正是符合这个时代主流的。其次,当代的语言现象、语言变化,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特别是在语言交际、语言交流与文化的研究上,时代性格外鲜明。

其五,实用性。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实用价值是双重的。首先是语言的研究不复“曲高和寡”,开始与其他学科进行接触交流,为其他学科提供服务。一方面把多种人文学科引进语言学,另一方面也把语言学引进别的人文学科,如哲学、人类学、民族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语言的跨文化研究是把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引向跨时空,全方位,多视角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对于影响教学及其研究的知识性文化和交际性文化,开始受到重视。于是,语言学与实际社会生活日益亲近,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日益提高。

其六,温和性。所谓温和性,是从文化语言学研究的精神状态而言的。现阶段的研究呈现的是一种相对的平和冷静,研究氛围难免因此会显得冷清一些。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预示着一个成熟期的到来。而这又完全得益于研究者主体精神的成熟,在主观上达到了不温不火的境地,趋向温和旷达,却又执着自信。经历过澎湃的“文化热”和“反思热”的人们,既懂得了学会拒绝依赖,自己行走,又领会了冷静思索,严谨务实,使现阶段的研究氛围趋于客观平和。

任何学术不是从零开始的,成功的学科必定既有继承和又有创新,文化语言学也应如此,但目前文化语言学研究的不足却也在于此。文化语言学力图用恢宏的民族文化观照语言学,放弃了在语言学上的全盘西化,这便是继承的开始。许多学者,对文化语言学的兴趣过多集中于某个典范的传统文化角度上,如称谓、地名;某些特殊词汇上和某些传统典籍上,虽然写来内容扎实,论证有据,但对文化语言学的整体理论结构并无明显建树,往往只是囿于具体的材料整理和考证上。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文化语言学的道路该怎么走,是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此后,我国关于文化和语言的研究成果,最为彰著的当归罗常培《语言与文化》一书(1950,北京大学出版社)。此书虽然篇章较短,深度稍逊,仍不愧为文化语言学的“开山之作”。80年代,络绎有语言学者踏上这条道路,中国的文化语言学之路由此而生机蓬勃起来。在1985年第三期《复旦学报》上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一文中,方言学者游汝杰首次提出了建立文化语言学的设想。出于革新语言学的目的,作者自觉地选择了这条语言与文化研究的道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中考察中国语言的特点,从而建立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语言事实的理论。”“把语言学和别的学科结合起来研究,从而彻底改变语言学“不食人间烟火”的现状。”80年代中期,面对中国语言学发展举步维艰的困窘,在学术界“文化热”潮流的推动下,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开始了对《马氏文通》以来的中国现代语言学传统的深刻反思,寻觅着新的语言学道路,由此投身到了文化语言学的旗号之下。其间,文化语言学由于陈建民和申小龙的加入既显示了声势和实力,也由此形成了流派的特色和分歧(戴昭铭《中国文化语言学辞典序》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陈

建民的研究多少循着社会语言学的路子。1987年发表的《文化语言学说略》初步提出了他对文化语言学的构想,而1989年出版的《语言文化社会新探》则集中反映了他的文化语言学观,表现出中国文化语言学研究的另一个走向。他注重语言的交际价值和变异形式,认为从结构语言学到文化语言学的诞生,标志着从语言结构系统的研究到语言应用的研究,从单一学科到综合学科的发展,从小语言学到大语言学的过渡。申小龙于1986年发表了《语言研究的文化方法》,其文化语言之路正式起步之后,亦独树一帜,并带来了一定的轰动效应。他认为中国文化语言学是历史性的反拨,反对朱晓农等人的驳难,坚持认为汉语的“人文性”与西方语言研究的“科学主义”相对立。从哲学和文化的视点,指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应以语言的文化功能为对象,使汉语研究回归汉语本体,建立起真正符合汉语特性的语言学。他的理论带来了文化语言学的冲击波,人文学者一时贬褒不一。黄金贵和常敬宇的著作都从词汇方面切入。黄著在同义词和文化史的系统中辩考词义,无证不言,证则有据,既为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扩展新视角,更是为现代训诂学的发展进行新的尝试。而常著也从事分类整理工作,分析汉语文化历史系统的特点,不过角度有所不同,目的也有所不同。此外,刘志基的《汉字与古代人生风俗》,则从汉字的考释入手,透过汉字这一语言现象,探究先民在生育、婚姻、丧祀等方面的礼仪、风尚、习俗。女书的发现和女书文化以其特有的风姿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浓厚兴趣,对它的分析与解释又取得了进一步成绩。赵丽明撰写的《女书与女书文化》展示了作者多年孜孜专研女书的成果,而《奇特的女书》是对目前女书研究成果的综述。近年来对文化语言学西学渊源的追溯,也是有不少学者陆续为之,例如姚小平的《洪堡特──人文研究和语言研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化语言学中国潮》的出版,这又是一部集各家之言的论文集,收录20多篇90年代初的代表性论文,集中展示了当下的研究成果和理论特色。邵敬敏所作《前言》持论明达,分析了收录的四类文章,及其收录的思路,并指出该书的意义所在。在1994年至1997年间出版的文化语言学论文集中,本书是对各种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剪裁最为得当的。1996年有许多著作问世。戴昭铭所著《文化语言学导论》(语文出版社)是通论文化语言学的著作。此前,这种著作问世已有几种,与同类著作比较,此书的特点是:注重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力图从理论上整合各家说解。持论明达宏通,而无偏激之词,浮躁之论。站在超脱的立场上,看待文化语言学内部的论争或不同观点,对所谓“本体论”和“关系论”的批评和期望辞恳意切,所言颇为允当。胡裕树所作序言认为,此书持论并无偏执和武断之做学问易犯之病。胡序对文化语言学有所评论,所言甚为中肯。

戴著认为“语言差异反映着文化的差异,思维的差异和世界观的差异。”我们认为这一看法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即“语言相对论”,并无二致。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毕竟是尚未证实的理论。其实,一个民族的语言变成另一种语言了,但是仍然可能保留本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和风俗信仰等,这并不罕见。文化形态本身极大的丰富性,势必带来文化语言学的多样性。陈立中的《阴

阳五行与汉语词汇学》(岳麓书社),因其所选专题特别而独树一帜。在卷帙浩繁,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别具一格的阴阳五行文化历来被视为秉赋独特中华气息的文化瑰宝,这是汉民族所独具的对宇宙天地事物的产生和整体结构上的认识。借鉴阴阳五行的传统理论,在天文学、化学、物理、医药等学科的研究中已获得了意想不到的佳绩。至于将语言现象——汉语词汇系统和文化的具体门类——-阴阳五行文化结合进行深入严谨的考察,还是前所未见的。作者试图在汉语词汇的形式和意义两方面追寻阴阳五行学说的足迹,词汇形式方面包括:1,汉语发育非常完备的反义词体系与阴阳说密切相关;2,“阴”、“阳”本是两个表示自然现象的单音节词,后来逐渐升华为两个抽象符号,用以表示宇宙间无处不在的两种互相对抗的势力;3,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层次将相关的事物根据“同类相召,同气相求”的法则进行分类。在词汇的意义方面,作者认为词义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附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内涵(陈立中《阴阳五行与汉语词汇学导言》岳麓书社1996)。

方言与中国文化的研究,无疑是中国文化语言学起步的动力之一,目前沿着这个方向前进的学者,纷至沓来。崔荣昌潜心而作《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四川大学出版社),黄尚军锋芒初试《四川方言与民俗》(四川人民出版社)都是这方面的成果。两者皆属意方言学,且都以四川方言为落脚点,概与四川境内的汉语方言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关,同时也与四川风土文化之丰厚独特有关。臧克和主编的《汉字研究新视野丛书》(广西教育出版社),是对汉族文化积淀的又一次发扬和深化。这系列丛书包括:刘志基的《汉字文化综论》、姚淦铭的《汉字与书法文化》、臧克和的《中国文字与儒学思想》以及宋永培的《〈说文〉汉字体系与中国上古史》,各自彰显特色,皆以汉字文化精神的张扬为己任,落笔坚实,视角不一。如刘著纵横汉字文化的整体领域,姚著着眼中华民族独特的书法文化,臧著围绕中华文化的正统──儒家思想展开,宋著紧扣《说文解字》,揭示遥远的中国上古历史。

总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二十世纪人文科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张公瑾《走向21世纪的语言科学》(载《民族语文》1997)力图从社会价值方面探讨文化语言学的存在与发展。他认为文化语言学只能产生在东方,产生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是民族独立的语言学,是发展中国家的语言学,是与西方传统语言学相对立的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本身就具有中国的特色,有中国深厚的文化背景。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将使语言学从20世纪形式主义自我禁锢的牢笼里解放出来,它依附于民族独立运动的时代使命,从而获得新的社会价值。

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及对策——以河南为例

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及对策——以河南为例-旅游管理 乡村旅游发展态势及对策——以河南为例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农耕历史悠久,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为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过程中,首先对河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进行分析,随后指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南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河南山脉集中分布在豫西北、豫西和豫南地区,北有太行山、南有桐柏山、西有伏牛山,具有丰富的乡村自然资源。河南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从夏、商至北宋,许多朝代均建都河南,西有“九朝古都”洛阳,中有“五朝古都”郑州,东有“七朝古都”开封,悠久辉煌的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客源市场优势 河南省人口众多,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迅速,2015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3.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9万元,均为2010年的1.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9.5%,比2010年提高8.9个百分点,增长、扩大了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5576元和10853元,是2010年的1.65倍和1.86倍,这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三)区位优势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素有“九州腹地”之称,全省铁路干线纵横交错,公路网便捷通畅,推

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河南乡村旅游发展现存问题分析 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在于产品开发、资金、人才、管理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品开发 河南乡村大部分以农田为主,人造产品少,景观类型单一,产品雷同现象严重。例,乡村旅馆与城市酒店同质,大部分农家乐都是同样的体验内容,没有特色。 (二)资金 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基础瓶颈,如基础设施不完善,营销手段局限。缺乏发展资金,乡村旅游项目业主大多以自筹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金融信贷政策等多方面影响,在项目建设持续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后期无法进行品牌建设。 (三)人才 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农民缺乏专业的服务和管理知识,而且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从农业转变到旅游业时,无法采取专业的管理模式和现代化的经营手段。从事乡村旅游的服务人员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正式的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服务难以满足游客需求。 (四)管理 一方面,政府层面,乡村旅游存在着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等现象;民间层面,乡村旅游业中专门的协会较少,导致市场恶性竞争和诉求无门。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制度不完善,管理不严谨,不能建立管理机构及职责制度。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安徽合肥方言词语调查 王雨丛1 ,吴先文 2 (1.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 100024;2.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合肥 230601) 摘 要:方言是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地域分支,在一定时期内与通语共同存在。对方言的调查研究,有利于掌握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共同特征和对应规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加快普通话的推广,减少交流中的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收集合肥方言词汇词目约1000条,按词类和词义相结合的分类法,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人体,生理、病理,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事,日常生活,商业、交易,文体、教育,人体动作,方位等19义类和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数量词4个义类,共计23个义类。关键词:合肥;方言;词语中图分类号:H1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0X (2008)05-0035-13 1 概况 1.1 合肥市概况1.1.1 地理、人口情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江淮之间、巢湖北岸,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辖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386平方千 米,总人口434万,其中市区人口139万。[1] 1.1.2 历史沿革 合肥古称庐州,又名庐阳,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成商业都会。“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于此汇合而得名。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一直是江淮地区重 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1.1.3 方言归属 合肥方言是江淮官话洪巢片的 一个重要方言,地处与中原官话搭界的淮西位置。江淮官话人口分布于合肥市的市区和肥东、肥西、长丰县等地及附近地区,约456.5万。[1] 目前市区的口音已被通行语普通话严重同化,只有在市区以外的肥东、肥西和长丰等地,还保留着传统的合肥方言。1.2 方言调查概况1.2.1 调查方法 首先以文献[2]作为调查分类 方言词汇的参考,走访合作人,进行实地调查。在调 查中根据方言具体情况增减项目或细分项目,比如 “日常生活”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衣、食、住、行”等类别。调查中认真记录每一条合肥土话字词,加注方言注音,再与普通话对照;多方搜集方言词汇后,参 考有关文献[3-6] ,核对、确定。最后,再根据自己的 研究目的和收集方言词汇的情况作进一步的分类研究。调查本着求实的原则,一切以语言本身的事实为依据。1.2.2 词汇调查合作人 肥西县一对中年夫妇刘金志、吴霞:高中文化;老太太赵红珍:62岁,学历不详;张伟:23岁,合肥某高校毕业班学生;王军:39岁,大学教师;高晴:退休职工,50岁,中专学历。1.2.3 音标符号 词汇一律用潘悟云国际音标符号[7] 标注读音。另外:“?”为轻声标号;“⌒”为连读 标号;注音字母的上下数字标号,如“ 212 21”,为读音 变调的调值。 2 合肥方言中常用词汇调查分类表调查词条约1000条,按意义分为23类:天文、地理;时间;农业;植物;动物;房舍;器具、用品;称谓;亲属;身体;疾病、医疗;衣服、穿戴;饮食;红白大 事;日常生活;交际;商业;教育、文体;动作;方位;代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数量词。 有不同的读音,将其另一读音或说法用括号标示。释文中用“~”代替该字或被释词语。有不同 收稿日期:2007-06-04 修回日期:2008-05-19 作者简介:王雨丛(1983—),女,安徽合肥人,中国传媒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吴先文(1974—),男,安徽枞阳人,合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讲师,博士 。 (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efei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2008年9月 第25卷第5期 Sep t .2008Vol .25No .5

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1研究目标 (1)总的研究目标: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为宗旨,融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于品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对素质教育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活动开展等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 具体目标 A进一步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理论; B探索并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体系(目标、方法和基本模式); C分析研究传统文化教育与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的关系; D为小学其他学科教学中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E通过课题的开展促进参与实验的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科研能力水平的提高。 (3)拟创新点:创新教学模式、方式、方法;形成具有指导性的教学论文、教育叙事、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育案例、调研报告、教具制作等。 2、研究内容 (1)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关系(德育教育、 美育教育等) ·小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活动、兴 趣小组等) ·学习与未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差异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材中的开发与研 究 (3)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范畴研究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实践研究 (内容、形式、目标、意义等) 3、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主要围绕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 堂的实践研究,为学校德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各级教育行政 部门、教科研机构的支持下,建立以校为单位的课题实验基地,组织教学研究人员和小学一线德育教育工作者,具体进行课题 的研究。 4、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一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和开题阶段(2018年10月)。召开课题研究 会议,明确研究任务;制订研究方案,进行研究分工。确定课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 本文的内容主要是讨论一些例子。例子就是资料,它是很重要的。李荣先生在《方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方言》1983年第2期81-91页)说过:“例子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要先想好例子,再表示意见。要是举不出合适的例子,那种意见是站不住脚的。例子一摆呀,你的功夫就出来了。就能看出你的学力如何,见识如何。例子就好比商店橱窗里陈列的商品。摆出来的都不怎么样,仓库里的就可想而知了。” 一关于方言词语的调查研究 (一)《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方言词 大家都知道《现代汉语词典》是具有规范性质的汉语共同语词典,但是很多人平时不太注意词典里收入了很多带<方>字标记的方言字、方言词。很多带<口>字标记的口语词,还有很多专用于地名、姓名的字头其实大部分也是方言字词。这些条目加起来在词典里至少都有上千或更多的数量。《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这么多的方言字词,是需要方言的词语研究的。这就是“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的道理,现代汉语是整体的,它包括现代汉语方言。下面随意举一些《现代汉语词典》里方言词: 阿姨姨母 腌臜(1)脏;不干净。(2)(心里)别扭;不愉快。 娭毑(1)祖母。(2)尊称年老的妇女。 爱人儿逗人爱:这孩子的一双又大又水灵的眼睛,多~啊! 俺代词。(1)我们(不包括听话的人)。(2)我。 熬心心里不舒畅;烦闷。 熬磨(1)痛苦地度过(时间)。(2)没完没了地纠缠:这孩子很听话,从不~人。 巴结(2)努力;勤奋:他工作很~ 巴望(1)盼望。(2)指望;盼头。 吧嗒(2)抽(旱烟):他~着叶子烟打主意。 拔白(天)刚亮。 白日撞白天趁人不备走进人家去偷东西的小偷儿。 摆子疟疾:打~。 板实(1)(土壤)硬而结实。(2)(书皮、衣物等)平整挺括。 半彪子不通事理,行动鲁莽的人。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模板

中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参考 一、当前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简析 各地出现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热,一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说明了校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社会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掘,为学生成长拓展了空间。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1.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若干年,但是真正得到实施是在近十年。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载体得到充分重视,许多学校将其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安排、同落实,成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是现行教育教学体系外的有效补充。 2.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课堂内、校园内,学生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力素质发展也卓有成效,但是受制于时间空间及条件的限制,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尤其是心理素质、思想情感、协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开展课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在这些方面取长补短,尤其是利用专业基地、专业场所、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训练,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丰富内容。从目前各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状况看,学生参与热情之高始料未及,他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获得了放松,在课外得到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参与的兴趣不断提高,有利于身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最为丰富的内容。 4.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生在学业方面得到了有效满足,教师还要将目光转向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群体缺乏的坚韧品质、顽强意志及团结包容心态,课堂教学中难以全面渗透。借助于专业基地、专业团队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可以在思想上、品德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心智发展尚不完全的小学生及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有价值。 二、夯实工作要点,保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卓有成效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都是和教育部门专业的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借助于丰富的设备场地条件、活动器材及专业的指导队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工作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赵家中心幼儿园特色课程工作总结

赵家中心幼儿园特色课程工作总结—— 开展快乐体操培养阳光幼儿 本次教研月活动我园开展了幼儿基本体操特色课程。我们通过这次活动的实践和探索,始终坚持“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园宗旨,使幼儿基本体操课程的开展面向全体,人人参与,让每一个孩子分享快乐体操,感受成长的快乐。 一.形成特色课程理念,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快乐体操是一种融姿态操、礼仪操、艺术性体操、轻器械操及基本舞蹈动作为一体,以全面、协调发展身体素质为原则,并在音乐伴奏下进行,以达到增进健康、培养端正的体态、塑造美的形体为目的的一种锻炼方式。我园开展体操特色课程的着眼点是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在体操中感受到满足、幸福,让幼儿园成为每个孩子的乐园。因此,幼儿园把“分享快乐体操,感受成长快乐”作为幼儿园特色教育理念。以游戏为基本的课程形式,为幼儿创设体操练习的情境,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练,调动幼儿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空间知觉等,鼓励幼儿自由充分地表现,让每位幼儿都在自主、快乐中得到身体的锻炼和艺术的熏陶,体验成功与活动过程的乐趣,促进园所文化进一步发展。 二.营造特色环境氛围,努力打造幼儿园文化特色 幼儿园园所文化与幼儿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在园所环境创设中,我园努力

使园所文化的内涵与理念能渗透到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拥有教育化、特色化的园所环境,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体现出思想内涵,体现出教育性、艺术性。 幼儿园环境是无声的老师,对孩子们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利用他们的无意注意,引起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获得知识,获得美感。因此我园也非常注重营造特色环境的氛围。我园一楼走廊内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谣配上幼儿基本体操动作的照片,幼儿每天来园以及午间散步经过走廊时,小年龄的幼儿会对着这些照片看看学学,大年龄的幼儿能照着儿歌念念做做,提高了幼儿对幼儿基本体操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家长对我园幼儿基本体操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二楼走廊内各种体操形体动作的剪影,能让孩子们感受到体操的美,又能让大班孩子认识到体操锻炼能使自己的形体更美,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幼儿基本体操的兴趣。操场围栏上,“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分享快乐体操,感受成长快乐”三个宣传栏,也对孩子们起到了无声的激励作用,激励孩子们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去,真正地体会到快乐体操的乐趣。 三.加强教师特色培训,打好特色教育基础 相对于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我园教师的体操素质修养则是我园园本特色中一样必不可少的“软件”配备。所以培养教师的基本体操素养一直是我园的头等大事。 1、开展培训学习,提高基本教学技能。 我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有关幼儿体操训练方法的培训,在观看了著名体操训练专家的讲座以及现场示范的录像后,教师们对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训练幼儿形成规范的体操分解动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外,我园还通过在幼儿基本体操教育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言传身教,共同学习研讨后

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第24卷第2期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 o.l 24 N o.22011年4月 Journa l o fH enan Busi ness Co lleg e A pr .2011 收稿日期:2011-03-11 作者简介:刘立平(1978-),女,山东东阿人,河南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旅游规划。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09B630020) 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刘立平 河南教育学院地理系,河南郑州450046 摘 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日益成为旅游的新热点。河南省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农业大省,具有优越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河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中存在开发粗糙、项目趋同、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薄弱等问题,为了改变现状河南应该:加大开发投入,注重开发的质量,深挖文化内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增加产品的特色;改善旅游环境,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整合营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关键词: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河南 do:i 10.3969/.j issn .1008-3928.2011.02.014 中图分类号:F 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28(2011)02-0059-03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有观光、休闲、体验性质的旅游活动。[1]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以其丰富的旅游内容、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满足多层次的旅游需求、独特的乡村型等特点在国内许多省区展现出强劲的生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其乡村旅游的发展将对河南省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形成有力的支持,从而有效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一、河南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拉近城乡距离 发展乡村旅游就是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来满足旅游者的吃、住、游、购、娱等各种需要。农民可以利用自家的庭院改造成农家旅社,将自家生产的土特 产直接摆上餐桌,或销售给旅游者。这样不仅让旅游者切实体验到农村的生活环境,同时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推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将城市文化、信息带入农村,又将农村的风土人情带回城市,促进了城乡的交流,拉近了城乡距离。 2.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增加就业渠道,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呈增多的趋势。根据专家测算,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达到1.5亿,其每年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 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与其直接相关的行业有24个,间接相关的行业124个,发展乡村旅游能为农村地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世界旅 59

研究目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有何区别

4月4日 研究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有何区别? 刚接触课题研究的老师通常会搞不清楚研究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之间的区别,这很常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多搞几次就自然明白了。 一般研究的目的就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即问题的提出,是研究的意义与理由。 研究目标就是你想通过研究建构怎样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方法之类的东东,是一种可以推广的经验,因此可以理解是一种知识产品。 研究内容则是与研究目标对应的具体的可操作的一个个研究点。 看一个例子: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个性化自主学习的研究宝山区虎林路小学吴珏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带给人类大量信息的同时也 带来了时空新变化,为我们建立了不断延伸的动态交互学习系统,为学生认知创设了良好的动态发展的学习环境。 个性化自主学习,即富有个性特点的自我控制性学习。“个性化”即个人在学习中表现出与他人不同的优势特色,如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手段、学习风格、学习策略等方面充分体现个人的特色和特长。“自主”即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自我控制性。如果从教的角度来讲,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如果从学的角度来讲,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实质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要求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主体性”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各自所特有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由于传统教学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和练”的班级授课制,统一教师、统一教材、统一教法、统一进度、统一测评等统一的教学模式使“因材施教”无法得到落实,学生的“主体性”也很难得到真正发挥。因而,个性化自主学习是传统教学一直追求而又无法实现的理想化模式,而网络将以其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为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 如何把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地融合于网络教学中,构建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一课题研究,力图通过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实践创新,探索总结出在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数学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和方式,从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情操上得到同步提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这一课题的实施,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推进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都是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课题的基本内涵

平顶山方言词汇现状研究

收稿日期:2007-08-28;修回日期:2007-09-17 作者简介:段亚广(1970-),男,河南上蔡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方言及音韵研究。 第25卷第3期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5月Vol.25No.3Jour nal of Zhouko u Normal University M ay 2008 河南方言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段亚广 1,2 (1.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2.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在过去五十多年的研究中,河南方言大致以197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文章概括分析了这两个研究阶段中各自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河南方言研究的方向和课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河南方言;历史和现状;方向和课题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9476(2008)03-0113-03 河南省地处中原,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其政治、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商丘、许昌等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是由于这一特殊的地理文化优势,河南方言在民族共同语基础方言的形成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其语音也被称为中原音、中州音、汴洛音,在汉语史上有重要地位。进入20世纪后,汉语方言学在全国勃然兴起,至今方兴未艾。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着重要汉语史价值的河南方言的研究却相对滞后:研究者寥寥无几,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屈指可数。河南方言研究在当代方言学中的缺席造成今天汉语史和方言学研究的断链。在研究中,凡涉及到河南方言,大家深感手头材料捉襟见肘。本文拟就近五十年来的河南方言研究作一总括式评价,并对河南方言研究的未来提出一己之见,以期引起河南甚或更多的语言工作者来关注河南方言、研究河南方言。 一、河南方言研究历史概述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河南方言研究文章,是1935年以河南通志馆的名义发表于 河南教育月 刊 上的 河南方言调查 [1] ,而现代意义上的汉语方言研究始于1928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成立,可见河南方言研究的起步并不晚。此后,直至今天,河南方言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以前。事实上,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957-1965年,其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全国方言普查。1950年,中国科学院语 言研究所成立,并于1954年成立了由丁声树任组长、李荣任副组长的方言组。1956年为了推广普通话,高教部、教育部下达了进行方言普查的指示。 两年多时间里,全国总共调查了1849个市县的汉 语方言。 [2] 河南省承担此次任务的是河南大学的前身 当时的开封师范学院,负责人是张启焕、陈天福、程仪。这次方言普查共调查了河南方言123个点[3],成果是十本手册和一本书。十本手册分别是郑州、开封、洛阳、南阳、信阳、许昌、漯河、濮阳、新乡、安阳等地区学习普通话手册,一本书是 河南方言与普通话词汇语法比较 (程仪,1959),均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次河南方言普查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即以推广普通话为目的。因此,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放在了河南方言同普通话规律的对照上[4]。语音部分稍详,词汇和语法较略。限于当时的条件和水平,这些研究还局限于非常基础的描写,并且在字表的设计、词条的挑选、语法例句的选择等方面都有很多不足。今天看来这些材料的价值有限,但它们毕竟是河南方言研究的早期材料,历史意义尤显可贵。 另外,这一时期值得注意的是赵月朋和贺巍在 中国语文 和 方言与普通话信刊 发表的几篇论文。赵月朋是最早关注洛阳方言的人,这一时期他发表的三篇论文中有一篇谈到了洛阳方言的语法现 象,实开方言语法研究之先河。贺巍先生的三篇文章都是关于获嘉方言的,有一篇谈到了韵母的音变问题,也较有价值。 第二阶段,1979-1999年。1979年 方言 杂志创刊,1981年全国汉语方言学会成立,这两个事件标志着当代方言学的复兴。1979年学位制实行,一

幼儿园乡土特色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幼儿园乡土特色课程的研究与探索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幼儿园课程正在进行着一场根本性的变革。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个有意图而可灵活调整的开放的系统。它目的在于提供幼儿园建构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每所幼儿园都有自身的背景和实际,在对课程理论和实践引进吸收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调整、充实、更新、创造……《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乡土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课程已逐步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并给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极大的冲击,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xx县素有“鱼米和蔗糖之乡”的称号,丰富的地方资源和本土文化,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财富,以此为突破口,将家乡的乡土资源作为一部真实、形象、生动的教材纳入幼儿园的课程研究中,让孩子们真实地了解和感受乡土的特色,十分有意义。那么幼儿园里的乡土课程该怎样开展,怎样充分发挥乡土文化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构建特色课程。 乡土文化资源主要指幼儿园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xx是个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位于福建沿海中部。xx文化源远流长,源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莆仙戏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因戏剧成绩突出,被誉为全国"戏曲之乡";崇尚武术是xx的优良传统,xx的田径运动尤为活跃。曾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xx画家人才辈出,故有"画乡"之称誉。李霞、李耕、黄羲等国画家,是xx画派的奠基人;xx物产丰富,名果龙眼素有"兴化桂元甲天下"之誉,度尾产的文旦柚,被誉为无籽密柚。生产的无土无铅"松花皮蛋",是全国第一家获准进入美国市场的蛋品;xx工艺历史悠久,有具有地方特色的"五雕"、"五编"、绘画、漆器、首饰、刺绣、仿古等8大工艺类别;xx依山濒海,胜景荟萃。主要景区有九鲤湖、菜溪岩、麦斜岩、天马山等自然景观。同时,我们还查阅《xx县志》等的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文献,发动了许多老师、家长帮我们搜集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民间游戏、童谣、歌曲,这些具有乡土文化资源都为我们园本教学提供了基础。

河南乡村旅游景点转型升级问题与对策分析

河南乡村旅游景点转型升级问题与对策分析 河南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亟待转型升级。各地在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在诸如景区建设、人员素质、利益分配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着重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标签:河南;乡村旅游;转型升级 河南是传统农业大省,发展乡村旅游对促进河南省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及优惠措施,鼓励和扶持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2010年,河南省旅游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始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即在全省范围内扶持100个旅游村和10000户“农家乐”开展乡村旅游,这标志着乡村旅游在河南的全面推进。河南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虽好,但河南乡村旅游多是从早期的农民自主经营的农家乐发展而来的,经营管理带有简单粗放的烙印,这就注定了其自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很多乡村旅游景点内容单一;基础设施薄弱;接待服务水平较低……诸如此类的问题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显得愈发突出。2010年4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推动(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发展、加快转变”,这一论断为河南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南乡村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转型升级,改变当前的低层次、低水平、低收入的经营模式,进一步强化特色优势,提高服务水平。 目前,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着手推进河南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希望藉此达到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因为认识不深或操作不当,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有些景点出现了因转型升级措施失误导致游客人数大幅下滑的现象,影响了河南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1 思想认识不够明确 对于很多乡村旅游景点或具体农户来说,转型升级还仅仅停留在政策或概念的阶段,还没有化为具体的行动。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河南很多地区的乡村旅游是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对于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认为转型升级代价太大,风险过高,只愿维持现状;另一方面,有相当一部分农户受传统“小农意识”的束缚,小富即安,不思进取。这两种思想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对转型升级不积极,不主动对景点和服务进行调整升级以迎合游客需求,由此导致一些景区吸引力减弱,游客日渐稀少。 2 景点建设易走入误区 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对象是城市居民,乡村旅游的最大资源特色是有别于城市风貌的乡土性。因此在景点建设上过于强调保持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甚至有些明显影响游

附表一地球化学专业研究方向及主要研究内容介绍

地球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良好的学风,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组织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备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地球化学专业是地质学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709)下设的二级学科(学科代码:070902),设以下4个研究方向。 1.化学地球动力学 综合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不同地质时期岩石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阐明岩石形成与板块构造和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关系。 2.岩石地球化学 采用地球化学和实验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元素和同位素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和表生作用中的存在相态和元素分配理论,示踪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过程,阐明岩石成因及其形成环境。 3.资源环境地球化学 研究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迁移与沉淀、分散与富集的物理化学条件,揭示区域成矿规律,探索元素地球化学过程与自然环境质量和生态效应关系。 4.行星岩石与地球化学 通过陨石和航天器对类地行星直接或间接分析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研究类地行星——月球、火星等星球的岩石以及元素、同位素等物质组成,揭示类地行星的形成与演化。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脱产博士生的基础学制为3年。 2.在职博士生的基础学制为4年。 3.对于提前达到培养目标、完成学业并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博士研究生,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后报研究生院批准,允许提前答辩并申请学位;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由博士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导师同意,学院审批,报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2年。未提出延长报告或申请延长期满仍未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者,均按结业处理。具体事宜详见“吉林大学关于研究生提前或延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暂行规定”。 四、课程设置(附表)

(完整版)对幼儿园开展特色课程几点建议

(完整版)对幼儿园开展特色课程几点建议 特色办学方向:对幼儿园开展特色课程的几点建议 案例: 开学前的一天上午,我在幼儿园值班时接待了一位意向报名的家长,她是一名高学历的全职妈妈,这位妈妈自己也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因此对于教育方面的问题懂得也都比较多。我陪她参观了一下幼儿园的环境,她很满意,但对我们幼儿园的收费有疑问,她对我说:“你们这里的收费在我们柳市镇算是偏高的,如果我选择让我的孩子到你们这儿入学,我的孩子能得到哪些跟其他幼儿园不一样的教育和收获?”于是,我向她解释了我园的特色游泳课程。对于我的解释和介绍,这位妈妈颇为怀疑的说:“这些都是你们幼儿园的广告,别的幼儿园也都有什么英语特色啊、书法特色啊之类的噱头,但最后还不都是一样,毕业出来的孩子也没听说有什么明显的特别之处的,这些东西也都学得平平的”。其实,对于这样的疑问我听了不在少数,除了这位家长能直观的表达她的怀疑之外,还有很多家长也对现下普遍的特色课程充满了质疑甚至抱怨。 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已成为现今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向。但什么才是真正的“特色课程”?特色课程有什么标准呢?我觉得这是在开展特色课程前首要应考虑的问题之一。幼儿园以特色教学创优势,为幼儿园的发展注入活力,这是好事,也应大力提倡。但在此之前,希望我们能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和方向。但是,纵观大多数幼儿园所宣传并开展的特色课程,我个人所见所知的只是类似于每周上两三节英语课,或开展颇具有争议的珠心算等“超前”能力课程等这样的状态。这跟我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所理解和感受的“特色课程”相差甚远,于是,我疑惑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特色课程”?

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分析报告

2020年河南省乡村旅游发 展分析报告

目录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就 (3) (一)从点到面,乡村文化旅游已初步形成全省域覆盖的局面 (4) (二)从单一到多样,乡村旅游内涵已初具多姿的局面 (5) (三)从自发到有序,乡村旅游已初具规范化形态 (7) (四)从小买卖到大产业:乡村旅游已初步具有农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地位 (9) 二、河南省乡村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 (一)区域发展和内涵涵盖上不平衡问题尚较突出 (12) (二)文化含量不高,特色和优势尚不突出 (13) (三)观念比较落后,服务意识亟待提升 (14) 三、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对策 (17) (一)提升服务观念,树立“服务型”与“居住型”协调一体的乡村旅游理念 (17) (二)重视文化含量,构建景观、文化、产品等元素多元一体的乡村旅游内涵 (18) (三)重视创意研发,形成研发与建设并重互进的发展模式 (19) (四)加强科学管理,有效发挥管理部门的协调和示范作用 (20)

河南省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一方面,河南省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全国范围内也属于起步较早,发展水平和社会成效较好的省份。同时,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而且随着人民群众对文化旅游需求的内涵和水平日益增长,其发展水平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矛盾也更为凸显,面临着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大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扶贫工程,这些举措和乡村发展都有密切的联系,实乃河南省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契机。从已有成就和新的机遇来看,河南省乡村旅游事业有着光明的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取得的成就 河南省现代意义上乡村旅游,约始于20世纪90年代。比如较早的洛阳市栾川县重渡沟乡村旅游景区,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末;新乡辉县市郭亮村的乡村旅游,兴起于21世纪初。之后遂快速发展,由点到面,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目前,乡村旅游业在全省18个地市都有开展,不少村镇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 2018年9月、10月,河南省旅游局分别公布了第一批35个、第二批74个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合计109个村庄入选;2019年7月28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全国共有320个村庄入选,其中河南省10个。这三个名单,去其重复,合计共114个村庄。这些虽然不是河南省乡村旅游业的全部,但却是一个很好的缩影,有助于我们窥视多年来河南省在这一事业中取得的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合肥方言词汇调查研究 作者:陈卫洋指导教师:张丽 内容摘要:本文以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市区方言为研究对象,详细列举归类合肥话中的常见词汇,制作了合肥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对比一览表。调查发现:合肥方言兼有南北方言的某些特点,合肥方言中单音节词比普通话要多,合肥方言词汇具有轻声和连音现象;合肥方言中用“子”作后缀的词很丰富,且方言中有很多运用比喻手法构成的词,生动形象,同时给合肥方言的研究带来一定的趣味性。 关键词:合肥方言;词汇;调查 一引言 (一) 合肥及合肥市概况 1.合肥的历史地理概况 安徽省省会——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安徽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夏商时期,境内居住的“淮夷族”人,已经是人类早期文明的部落群体。春秋时期,合肥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皆胜淮左”。西汉时,合肥置县,东汉建安中(约200年),合肥为扬州治所。自此后,历经1700余年,合肥一直为州府治所,名都要邑的地位始终未移。三国时期,合肥曾为三国魏国重镇,兵家必争之地。魏吴双方围绕争夺合肥的制控权,曾数战于此,以致使这块土地成为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当年曹操点将教弩台、张辽威震逍遥津、吴主跃马飞骑桥的故事,仍为今人津津乐道。合肥作为一代清官包拯的家乡,自古人才汇兴,贤达代出。包拯之后,见之于史志的历代合肥籍风云人物有余阙、陆遐龄、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范鸿仙、吴旸谷、王正藩、段祺瑞、卫立煌、崔筱斋、蔡晓舟、孙仲德、杨振宁等数众。[1](P1-2)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丘陵地区,水资源较丰富,南有巢湖,北有瓦埠湖、高塘湖,东可由滁河提引长江水,西可引淠史杭总干渠水。市区西北部董铺水库,是合肥最大的水库。合肥的生物资源种类很多,农作物主要有水稻、麦类、豆类、油菜、花生、芝麻、棉花、烟叶、薄荷、蔬菜、西瓜等。合肥地区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的有10多种,其中,磷矿石、大理石、

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生命科学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毛竹叶水溶性黄酮的抗炎作用研究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2008级 学生姓名:王健 学号:0807040083 指导师姓名:丁红秀 指导师职称:副教授、博士 完成日期:2011年月日

一、 1、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有关毛竹叶化学组分的提取及其作用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国内学者周跃斌、周向荣、王伟[1-2别对分别通过柱色谱进行分离后得到的BPS1_1,运用紫外扫描、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对BPS1_1 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实验。丁红秀、晁红娟、高荫榆、夏冬华[4-6]等学者分别从毛竹叶、柄中提取多糖类黄酮并对其的抗氧化和降血糖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PMBL对·O2-.和·OH均具有较强清除和较好的降血糖作用。日本学者Suzuki[7]等从毛竹叶中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发现竹叶挥发油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包括碳氢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二氧化硅等物质。韩国学者Lee[8]研究了毛竹叶挥发油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毛竹叶挥发油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作用比革兰氏阳性菌的效果好。 2、研究目的: 本文拟通过实验的方式研究毛竹叶提取物类黄酮的抗炎反应,得出毛竹叶黄酮抗炎效果反应快慢、灵敏度的高低、作用时间持久性数据,为开发抗炎药物和具体应用提供依据。 3研究意义: 黄酮作为一种天然生物黄酮,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免疫调节、抗菌等生物学功效,在人类的营养、健康和老年退行性疾病的防治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据预测,21世纪初界市场上银杏叶的总摇求爱约为10万吨以上,而目前的供量公为仅为需求量的1/5.因此竹叶黄酮的深度开发对于保护我国珍贵的银杏资源,显著降低药价,减少医疗费用,服务老龄化社会等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国关于竹的药用价值和药用方面的加工利用,尚未有大的进展.在利用竹资派开发高附加值的药品、保健品、护肤品等方面与日本等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因此还要加大科技力度,进一步分析研究,开发利用好竹类资源.协调发展竹产业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验证毛竹叶黄酮抑制二甲苯诱导的小鼠后肢肿胀的作用,并得出毛竹叶的抗炎作用。 2、通过与阿司匹林消炎的对照,得出毛竹叶黄酮抗炎反应效果灵敏度、持久性、以及起效 快慢的数据。 预期目标:通过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以及不同浓度黄酮实验组之间的对照得出毛竹叶黄酮的抗炎作用具有灵敏度高,、起效快、作用持久等特性。 三、研究方案:

恩施方言词汇语法研究讲解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 恩施方言词汇语法研究 院(系)名称文学与传媒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陈彦蓉 指导老师金小栋 2015年5月10日

The graduation thesis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undergraduat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on the vocabulary of Enshi dialect grammar Department name Professional Name Name of student Chen Yan Rong Instructor Jin Xiao Dong On May 10, 2015

目录 摘要 (1) 引言 (3) 一、概述 (3) (一)恩施方言简介 (4) (二)恩施方言形成原因 (4) 二、恩施方言词汇语法的运用 (4) (一)恩施方言的特殊发音 (5) (二)恩施方言的词汇运用 (5) (三)恩施方言的疑问句表达 (6) (四)恩施方言歇后语与俗语的特色 (6) (五)恩施方言与四川话的相同点 (7) 三、恩施方言的表现形式 (7) 四、恩施汉语方言的发展 (8) 结语 (8) 主要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 恩施方言博大精深。兼容巴蜀文化之俗,荆楚文化之雅。恩施方言(又称本地土话),是土家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交流语言。它带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有着恩施特有的人文底蕴,是恩施人民宝贵的文化结晶,也可以说是一条文明的长河,见证了恩施的发展。 本文主要恩施方言简介、恩施方言的词汇语法运用、恩施方言的特点、恩施汉语方言未来的发展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恩施方言;方言词汇语法;方言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