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部分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部分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部分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部分简答题

第一章

1.讨论:古代中国文明为什么能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呢?

1.中国比较早地确立农业经济文明,这比当时一些民族的渔猎经济先进成熟,这种文明使中华民族更具有凝聚力、同化力和发展的持久力。

2.中国较早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将奴隶制生产关系变革为封建制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2.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使中国国家主权沦丧

(1)迫使中国赔款、割地、提供“租借地”,对中国人民进行赤裸裸的野蛮掠夺,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2)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破坏中国关税主权与海关行政管理权,给予列强种种经济特权。

(3)践踏中国的司法、领海主权,在华驻军,迫使中国废弃国防。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规定西方人在华拥有自由传教的权利,并允许传教士在各地可以租买田地,建造自便。

不平等条约从各方面破坏和践踏中国国家主权,是套在中华民族身上的沉重枷锁,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已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并进行“合法”地大肆掠夺。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鲜明标记。

3.中国社会经济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经历了两个阶段

(1).1842年以后的50多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主要通过贸易,从流通领域来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经济。它是由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奠定的;

(2).1895年以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对中国社会经济的操纵,进入具有资本输出、财政金融控制特征的新阶段,而这又是由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奠定的。

1.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外国机制棉纺织品,特别是棉纱的大量输入,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结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主要表现:一是家庭手工业的破产;二是农产品的商品化;三是经济作物种植区的出现。

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从19世纪60年代后期到甲午战争前,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兴办于通商口岸地区,涉及船舶、机器修造、缫丝、轧花和棉纺、粮油加工、火柴、造纸、印刷等的近代制造业,共达145家,此外还有各种采矿业共22处,以及难以确知数量的轮船航运企业。这些近代工矿交通运输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从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的开端。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含义

半殖民地:政治上,国家已失去主权地位,但仍保有一个主权形式;经济上,已开始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文化上,西方思想文化开始大规模进入中国。

半封建社会:封建时代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这引起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和思想文化的嬗变。

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

主题:在被侵略被压迫的屈辱境地下,完成文明的自我更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探索国家民族出路需要面对的若干难题

1.如何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侵略与挑战2.如何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物质文明)3.如何实现政治文明的更新(政治文明)4.如何实现思想文化的更新(精神文明)

7.如何认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与落后。

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阻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二章

8.各阶级的登台表演与探索

1.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企图用农民战争和农民的改革方案改造中国。

2.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了洋务运动,企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新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救亡图存。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在于:指导思想的错误。(以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拯救已经濒临死亡的封建制度)

2.洋务运动本身的封建性、腐朽性、和依附性。(缺乏近代科学知识、封建衙门作风盛行、严重依赖外国科技人员和技术)

3、最高统治者的腐朽颓废,固步自封,顽固不化。(西太后等生活腐化堕落,愚昧无知)

10.对早期探索的总结

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就无法克服本身的局限性,引导革命到胜利。

地主阶级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也决不可能使中国达到独立、富强;

资产阶级维新派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救亡图存,这条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资产阶级维新派也不能救中国。

第三章

11.革命、改良、改革

革命:指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制度、建立新制度,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它是一场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改良:不主张用暴力从根本上推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主张用和平的方法在原有社会制度的基础上逐渐加以改善。它不可能使社会取得进步。

改革:把事物中旧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它也是一种进步。

12.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 民族矛盾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加深

(2)清政府加紧盘剥,社会矛盾激化,人民无法再生活下去

2.清末“新政”的破产

(1)“新政”主要内容:

第一,废科举,兴学堂,提倡留学。第二,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第三,改革军制,编练新军。第四,预备仿行立宪。

(2)与戊戌变法比较,内容相似,本质不同:

前者学习西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后者为讨好帝国主义,挽救自身危亡。(3)“新政”破产,清政府众叛亲离

“新政”的实质:买办盛宣怀所拟清廷致外国函称:“敝国现议力行宪政,正期图报各大国之惠于后日”。

结果:立宪派失望,满、汉矛盾加剧,清中央与地方矛盾加剧,清王朝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

3.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的壮大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新政”影响)

(2)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成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一批新型知识分子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1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8.20

地点:日本东京

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原因:有统一的革命纲领;有全国统一的组织机构;有全国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

主张用武装斗争推翻清王朝统治。

14.对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评价

进步意义:初步描绘出了一个中国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列宁称“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

局限性:未真正分清敌友;不可能依靠和发动广大工农群众。所以它不科学,不能指导革命取胜。

15.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结果

基本上澄清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

第一,中国必须进行革命。它固然会流血牺牲,但带来更多的是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第二,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的根本”,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出路。第三,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地权失平”,必须平均地权,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同时进行,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16.革命派在论战中表现出来的弱点

民族主义方面: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的干涉不敢作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总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干涉;

民权主义方面: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劳动群众;

民生主义方面: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应该改革的问题语焉不详,并且反对贫苦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这些理论和认识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影响到革命进程

1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第一,它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使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和民权主义思想在法律上得以体现。

第二,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进一步具体化,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愿望。

第三,从颁布的背景看,是为了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确保中国走上民主政治轨道。

18.潜在的危机

(1)推举黎元洪当湖北军政府都督(2)立宪派篡夺有些省份的政权(3)一些旧官僚摇身变成革命者(4)革命派中滋生“功成身退”思想(5)当反动派反扑时,不敢发动群众

19.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

(1)它的领导者和参加者主要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

(2)它有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做领导

(3)它有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作指导

(4)它用暴力推翻了封建专制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革命政权——南京临时政府,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方针政策。

20.袁世凯窃国篡权的原因

(1)帝国主义的支持(2)革命派软弱、缺乏实力(3)汉族地主及立宪派的拥护(4)依靠北洋军阀实力(5)对革命派:威逼欺骗,迫孙中山让位(6)对清政府,威逼利诱,迫清帝退位

21.资本主义建国方案为何在中国行不通?

(1)国际帝国主义不允许(2)国际无产阶级不允许(3)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允许(4)国内广大劳动群众不允许(5)中国资产阶级本身没能力

22.历史结论

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走不通,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救中国,中国必须有新的阶级力量、寻找新的革命理论、开辟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第四章

2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中国工人举行了政治罢工,标志着中国工人第一次以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政治的成熟。

2、工人的罢工对五四运动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的范畴。

24.五四以后新文化运动内容的新取向

从生存竞争到提倡互助:从民主主义到提倡平民主义;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到

提倡世界主义、大同主义

从学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到提倡马克思主义

25.中国共产党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根据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以及党成立后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探索,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26.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原因

1、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2、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望。

3、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有力推动。

27.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同时强调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应当“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在民生主义中,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28.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1、1924年5月国共合作成立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2、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

3、1925年初和十月,分别进行第一次、第二次东征,东征,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4、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所属军队统一改变为国民革命军。

5、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6、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

7、1927年3月,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30.大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意义

(1)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从根本打垮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国共两党在组织上获得发展,理论上各自取得新成就,尤其是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锻炼,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新的发展。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阶级成分复杂,利益取向和政治意向不同。(2)对新三民主义的理解国共两党存在着原则上的分歧。(3)中国共产党的处在幼年阶段;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放弃领导权,缺乏政治斗争经验。(4)孙中山、廖仲恺等国共合作的中坚人物先后去世(5)帝国主义的干涉。

第五章

3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2.1927.4.18,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胡汉民为主席,蒋介石为总司令

1928.2,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

谭延闿为主席蒋为总司令、军委主席、中常委、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2.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1928.4,国民党二次“北伐”

6.4,张作霖皇姑屯被炸;6.8,占领北平

7,蒋文《中国建设之途径》,提出“以党治国”

10,国民党中央通过《训政纲领》,开始训政

12.29,张学良“东北易帜”,全国形式上“统一”

1929.3,国民党三大,蒋任国民政府主席兼总司令

3,蒋桂战争,桂败

10-11,蒋冯战争,冯败

1930.5-10,蒋冯阎中原大战,蒋胜

1931.5,蒋记国民会议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蒋鼓吹法西斯主义,并把重点转向反共。

3.国民党性质的改变

大革命失败前: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大革命失败后:变成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控制的政党

4.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与北洋政府一样,国民党政权依然大地主、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权。具体表现:(1)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利益

如对“宁案”(27.3)、“济案”(28.5)的处理“对俄绝交”(29.3)

(2)对内维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统治地位

(3)利用超经济力量,聚敛巨大财富,逐步形成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4)具有一定欺骗性。

由于国民党曾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面旗帜和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一度对他做出过一两项表面上的让步,如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允诺取消领事裁判权,一时使人认为他在维护民族权力;

由于它形式上暂时统一了中国。因此,有人对其一度产生过幻想。

5.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措施

实行“一党专政”: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国民党代表大会闭幕时政权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行之。为巩固国民党统治:

(1)建立庞大军队(200万)(2)建立庞大特务组织(中统、军统)

(3)推行保甲制度(4)剥夺人民言论自由,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3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1)革命势力遭到极大摧残

(2)工农运动走向低落

工人运动转为经济斗争为主,且胜利很少;农民运动此起彼伏,分散而不集中。

(3)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民族资产阶级追随蒋介石离开了革命,只有工、农、小资产阶级在中共领导下继续革命。

中国革命陷入了低潮。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1927.7中)决定三件大事:

★向南昌集中部队,准备发动起义;

★组织湘、鄂、赣、粤四省农民秋收暴动;

★召开中央会议,讨论决定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

(2)中共中央“八七会议”(1927.8.7)

★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论断。

★提出了整编队伍、纠正错误、“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

★形成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中央

总之,“八七会议”标志着我国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3)南昌起义(1927.8.1)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4)秋收起义(1927.9.9)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首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开始创建新型人民军队;转进井冈山,则把中国革命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有机结合了起来。(5)广州起义(1927.12.11)

★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又一英勇反击。

1927年8月至1928年初,全国各地举行武装起义近百次。它

标志着中国革命从此进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十年内战时期。

3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国际共运经验——城市武装起义

巴黎公社起义失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2)中国革命实践:

辛亥革命从城市爆发;大革命以广州为根据地;

大革命失败后,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均遭失败;被迫转入农村后则获得了生存。

实践证明:中国不能走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则是夺取胜利的新路。

(3)探索历程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是逐渐完成的

第一,中国共产党人首先认识到,为了坚持革命,在当时条件下,必须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第二,在中国,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应该指向哪里?是城市还是农村?这是依靠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渐认识到的。

一是各地起义部队进攻城市的失败和转进农村的胜利表明,中国革命照搬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模式行不通,重走北伐战争的道路无条件,只剩下了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一途。二是八七会议后,依据“找着新的道路”的要求,全党开始了不懈探索。P128

因此,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是全党智慧的结晶。

其中,毛泽东作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第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4)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依据

首先,由于“中国革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规定了以下几点:其一,农民是主要群众。

其二,反动派相当牢固地控制着若干近代工商业城市,广大农村却是它无法牢固控制的地方其三,半殖民地中国的城乡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城乡关系不同

其四,半殖民地中国主要是地方性农业经济,而非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

其次,由于大革命失败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

(5)毛泽东为什么能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中成为最杰出代表?

第一,他非常注意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进行理论思考和概括。(如工农武装割据)

第二,他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中国的国情和革命的经验教训。

第三,他非常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形势提出新对策。

34.长征胜利的意义

第一,翻开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

第二,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培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

第四,长征具有的更深远的意义,就是形成了领导中国革命的成熟的坚强核心。

第六章

35.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

总方针:把沦陷区的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农业方面: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

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独占东北重工业和铁路交通肆意掠夺矿产资源将沦陷区作为日本原料基地

金融方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滥发伪币和军用票增加苛捐杂税

36.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

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中共和各界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民主人士和爱国力量要求反蒋抗日

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发表“八一宣言”;召开瓦窑堡会议;领导一二.九运动;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发出“逼蒋抗日”的党内指示

“逼蒋抗日”方针的提出

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至此,中国共产党完成了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政策的转变。

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这是共产党根据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引起国内阶级关系变化的实际状况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政策变化。

西安事变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创造了条件。

国共两党从对抗到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

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促成

转折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实现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国民政府有利于抗战的政策(全面抗战时期)

改组军事委员会成立国民参政会调整经济行政机构

从片面抗战到消极抗战(1938.10 ~1944年)

(一)背景和原因:相持局面的出现与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

(二)标志和方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及主要内容

(三)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和形势恶化

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与日本侵华政策的调整

日军在占领广州、武汉以后,随着战线拉长,财力、物力、兵力不足的弱点逐步暴露,被迫停止对华的战略性进攻,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建立傀儡政权和汉奸组织;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游击战在抗战初期和中期的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敌后的游击战对停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随作用。

在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争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抗击着全部侵华日军的64%。

第七章

战后各阶级的建国主张

(1)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主张回复到抗战前状态,继续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2)以民主党派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主张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3)以中共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主张建立一个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由各阶级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

(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3)采取战略措施,粉碎国民党军向解放区的进攻

(4)参加旧政协会议(1946.1),与民主党派合作,推动达成五项协议(政府组织、施政纲领、军事、国民大会、宪法草案)政协会议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国家化和政治民主化。

(5)为维护政协协议而斗争

第三条道路幻灭的原因

(1)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他们没有勇气和能力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斗争。

他们同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密切,提不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他们无法动员农民。

他们主张进行和平改良的合法活动,不准备也无能力建立军队、不敢进行武装斗争,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没有民主制度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政治斗争中,不可能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此情况下,他们往往把实现民主政治的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的让步上,但这只能是幻想。(2)中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允许。

人民为什么抛弃国民党、选择共产党

根本原因

国民党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它发动的内战,“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必然为人民所反对;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他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具有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抗战中蒋未脱离抗日阵营,战后人们曾对他抱有希望。但为什么仅仅4年就迅速失败了呢?具体原因

第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使它迅速失去了民心;中国共产党始终考虑广大人民对和平、民主的强烈愿望,重庆谈判真心希望通过和平途径逐步向新中国目标迈进。两相比较,人民清楚懂得谁应对内战负责,把自己的同情和支持给予了中共及其领导的革命力量。

第二,国民党政府和官员贪污腐败;中共及其领导的革命队伍清正廉洁,绝大多数共产党人是为革命献身、为人民服务的忠诚战士。

第三,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拒绝实施社会改革,对人民横征暴敛;共产党则代表人民利益,在解放区广泛实行了民主,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和其它社会改革。

第四,国民党发动内战得到美帝支持,具有明显的反民族性质;国民党政府依附美帝,损害了中国主权与尊严。中共则为了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敢于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利益,坚决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尊严。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第一,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结果,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结果。

第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的结果。

第三,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力量。

第四,坚持了武装斗争的革命道路。

第五,国际无产阶级和各国人民的支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表明:p184

1.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这就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搞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确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全国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八章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将发展重工业作为工业化的中心环节;

二是优先发展国营经济,并逐步实现对其他经济成分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比重不断增长。

毛泽东改变七届二中全会设想的原因

一是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

民族资产阶级不再是中间阶级

二是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

三是苏联不支持中国建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必然性

第一,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国独立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工业化)

第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建设强大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必然要求。(资本家本性妨碍工业化,民族资本小影响工业化,土改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成主要矛盾)

第三,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满足工业化需求,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使农民、手工业者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个体经济存在两种发展趋势,土改后农村出现两极分化现象,个体农业无法为工业化提供原料和市场保障,个体农业、手工业影响生产发展)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因为合作社能够增产受益,农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合作化、集体化才是走向共同富裕的真正出路。这是当时合作化运动能得到广大农民支持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国农民选择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是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革则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历史的结论

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

只有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A.农工商总局B.京师大学堂C.译书局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A.英国B.俄国C.日本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外商企业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A、兴中会B、科学补习所C、华兴会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A.香港B.台湾C.澳门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A.龚自珍B.林则徐C.魏源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A.林则徐B.魏源C.马建忠 D.郑观应 14.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的新特点是(C) A.商人罢市B.学生大规模罢课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1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B)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在军事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在生死关头妥协地处理了党内当时最主要的问题D.保证了长征转移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

课序号310004—0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期末论文 题目:中国近代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启示 姓名刘世伟 学号20144140041 年级专业2014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李涛 2015年6月1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评分表 论文要求 分 值 分项评分标准 得分优 秀 良 好 及 格 不 及 格 论点鲜明准确,有独到的见解,表 述清楚,符合逻辑。35 31 ︱ 35 26 ︱ 30 21 ︱ 25 21分 以下 论据充分,资料翔实,能独立查阅 文献资料,有分析整理各类信息并从中获取新知的能力。25 23 ︱ 25 19 ︱ 22 15 ︱ 18 15分 以下 论证充分有力,文章结构合理,中 心突出,文字流畅,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0 36 ︱ 40 30 ︱ 35 24 ︱ 29 24分 以下 总分(百分制)100 90 ︱ 100 70 ︱ 89 60 ︱ 69 60分 以下 备注: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及启示 内容摘要: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受尽西方列强欺辱,一步步地由封建社会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期间中国的有识之士们怀揣着强国梦,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重铸强国的追求,并一步一步地向西方的强国学习,希望通过效仿西方国家达到强盛自己的目的。这其中的探索学习过程由浅层次的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技术到进一步的模仿西方的政治制度直到最后的学习西方的政治思想,逐步推进,逐步深入。这其中曲折、艰难的路途值得我们后人反复思量,终会给予我们一些启示。 关键词:中国近代、学习历程、由浅入深、强国梦、启示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的转折。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近代史时期。 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从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侵略者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开始相继逼迫中国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封建闭国的政策被打破,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阶段中国是在侵略者的逼迫下“被”认识了世界。 第二阶段是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少数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某些先进的知识和主张对于当时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例如林则徐和魏源一起完成的《海国图志》便是中国人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步。 第三阶段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这次运动被称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在中国大力采取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措施,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挽救危在旦夕的清朝廷。但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海军全军覆灭让这个美好的愿望破产。总结起来,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洋务运动的目的还是维护腐朽无能的清廷的封建统治,而不是发展新的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第四阶段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宣布破产,随后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知识分子,他们主张不仅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于是,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并与守旧派展开激烈的论战。而当时想要有所作为的光绪皇帝被维新派的主意打动,开始了维新变法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又因为新法只实行了103天便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守旧派发动政变推翻,故又称“百日维新”。百日维新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这场运动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它使中国的更广大人民受到启蒙,打破了封建思想的壁垒,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五阶段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运动,革命党人吸取西方改革中革命反抗斗争的精神,主张武装推翻清政府,并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一举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革命党的胜利意味着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被覆灭。1911年底,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提出“三民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我们可以在辛亥革命的胜利中看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从西方学习到的反抗精神。 第六阶段是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国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资产阶级改革的失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课选择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课选择题单选题 第一套 1、“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洪仁玕 D、魏源 你的答案:D 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你的答案:A 3、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 A、大连 B、旅顺 C、平壤 D、花园口 你的答案:B 4、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1790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你的答案:A 5、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 A、1842年《南京条约》 B、1860年《北京条约》 C、1858年《爱珲条约》 D、1895年《马关条约》 你的答案:A 6、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你的答案:C 7、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 A、广东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福建水师 你的答案:B 8、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俄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你的答案:C 9、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 A、杨秀清、石达开 B、萧朝贵、冯云山 C、陈玉成、李秀成 D、石达开、韦昌辉 你的答案:C 10、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你的答案:B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 A、日本 B、俄国 C、德国 D、英国 你的答案:B 12、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复习资料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超级强悍) 第一章 一、选择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1、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2、中国封建社会宗法等级制度的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3、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4、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5、鸦片战争前夕,影响近代中国的政治因素最主要的是封建制度已经衰落。 6、鸦片战争前,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祝福您及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欢乐!祝福同学们快乐成长,能够取得好成绩,为祖国奉献力量 7、世界历史开始进行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8、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9、清政府与美国侵略者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望夏条约。 10、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侵略军是英法联军。 11、近代中国,曾统治台湾半个世纪的国家是日本。 12、从中国攫取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最大的国家是俄国。 13、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14、首先规定外国人享有“领事裁判权”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 15、清朝外务部的前身是总理衙门。 16、英国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长达40余年。 17、将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具体税率,用中英协定方式固定下来的条约是《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 18、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其对中国进行殖民剥削的主要形式是资本 输出。 19、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规定税制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20、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21、在中国近代史上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的条约是《马关条约》。 22、帝国主义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的根本目的是:为帝国主义制造侵 略有理 的舆论。 2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24、资本—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强迫中国成为其附属国。 25、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6、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7、黄海海战中英勇作战,最后壮烈牺牲的管带邓世昌所指挥的军舰是致远号。 28、在1885年中法战争中,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朝将领是冯子材。 29、中法战争期间,击退法舰保卫台湾的将领是刘铭传。 30、粉碎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事件是义和团运动。 31、在中国近代史上提出“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魏源。 32、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一系列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最根本的原因是 中国社会制度腐败。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1次作业材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阶段测试试题(第一、二专题) 专题一: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 第一题、综合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近代中国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并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它始终没有得到正常的充分的发展。西方列强倚仗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不仅在中国倾销商品,而且经营了许多企业,不断扩大外资在华的势力,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据统计,1894年外国在华资本总额的比重为60.7%,1936年为78.4%。可以看出,外国在华资本比中国资本有明显优势。在外国资本的压迫下,中国民族资本无力与之抗衡,许多民族工业逃避不了破产或被兼并的命运。提倡“实业救国”的张謇,创办了大生企业集团,曾经有所发展,但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的情况下,最终失败了。被认为是中国自己经营的最成功的开平煤矿,在中外合办的名义下被英国资本吞并。此后,英资又挟其优势,吞并了另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滦州煤矿。……20世纪30年代,上海纱厂资本家已提出问题:“究竟中国纱厂的致命伤是什么?”他们自己回答道:“痛痛快快地说,中国纱厂的唯一致命伤,在于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纱厂一业的复兴与繁荣,必然在现状变化以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在日、美等帝国主义势力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下,命运更为悲惨,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据统计,1949年近代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为17%。这个数字表明,在109年里,近代工业经济才积累了17%,而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占了83%。毛泽东指出:“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 ——选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材料2: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选自《毛泽东选集》材料3:当丰收的馨香溢满神州大地,甜美的思绪冲涌着人们的心灵,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回首新中国60年,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世人瞩目。当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一起飘扬的时候,当“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唱响的时候,当奥运圣火在北京夜空熊熊燃烧的时候,当神舟系列飞船遨游太空的时候,无数华夏儿女饱含热泪、激情穿越……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景,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选自新华社社评《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明天——献给新中国60华诞》问题1:如何理解“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问题2:如何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流和本质?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和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 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1、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什么? P12-14 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剥削制度封建地主的徒弟所有制在广大地区保持着;中国资本主义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和发展是及不平衡的;人民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12-14 半半社会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3简述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许多矛盾P16第二节】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②两对主要矛盾之间的关系,一是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地位;二是当外国侵略者同中国封建政权相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三是国内战争发展到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及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完全公开站在一条线上。 4、简述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P17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名族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②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解决生产力问题。其联系在于,只有完成第一大任务,才能为第二大任务的完成创造条件。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

中国近代史纲要实践部分考核作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实践部分考核作业 1、简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300字左右) 答: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坚持和发展革命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个是基本的、主要的; 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劳动者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有时还包括与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的暂时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革命任务。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和武装农民,在农村建立革命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才能逐步争取革命的胜利。 第三,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在工人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及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注重在端正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制定和贯彻执行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 2、阅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年)第二卷第二十八章,摘抄其对“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总结。(500

字左右) 答:“文化大革命”留下的历史教训是多方面的。 (1)必须科学的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大革命”是在我们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失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不仅是理论上对社会主义认识失误产生的结果,更是对阶级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作出错误判断的产物。 (3)必须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对于“文化大革命”这一严重的、全局性的错误,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不能不负有主要责任。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而不能实行“答民主”。“文化大革命”以沉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5)必须制定正确的党的建设方针和政策,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党组织进行整顿和“重建”曾被作为这场运动的目标之一;克服党和国家肌体中存在的阴暗面,克服一些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和脱离群众的现象,也在“文化大革命”中予以强调。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_(选择题)_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选择题(单、多) 选择题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半资本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近代中国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是(A)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4.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5.我国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C) A.《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南京条约》D.《天津条约》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A.太平天国农民战争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中日甲午战争D.义和团运动 2.列强未能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列强之间的矛盾B.国际舆论谴责列强侵略中国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D.中国的实力 3.被称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A) A.林则徐B.魏源C.郑观应D.康有为 4.“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思想出自(B)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C.《天演论》D.《盛世危言》 5.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在于(C) A.帝国主义的强大B.经济技术的落后C.社会制度的腐败D.中国军队军事素质差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C)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C.《资政新篇》D.《四洲志》 2.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D)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东大15春学期《中国近代史纲要》在线作业1答案

15春学期《中国近代史纲要》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75 分。) 1. 194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 A. 27美元 B. 37年美元 C. 47美元 D. 57美元 正确答案:A 2. 于1945年建立革命政府的少数民族群众的“三区革命”发生在() A. 河北省 B. 河南省 C. 陕西省 D. 新疆 正确答案:D 3. 洋务运动主要是引进西方的() A. 近代工业和技术 B. 政治制度 C. 政治思想 D. 军事理论 正确答案:A 4. 1981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是() A.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 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 正确答案:C 5.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是( ) A.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 民族资产阶级 C. 工人阶级 D. 农民阶级 正确答案:B 6.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是() A. 中国共产党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华革命党 D. 改组后的国民党 正确答案:D 7. 1957年春夏开展的整风运动的主题是()

A. 反对官僚主义 B. 反击资产阶级右派的进攻 C.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 团结——批评——团结 正确答案:C 8. 中国共产党确定的新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 A. 实施西部大开发 B. 解决“三农”问题 C.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正确答案:D 9.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B. 进攻受挫后采取消极防御方针 C. “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 D. 丧失了与福建十九路军的合作良机 正确答案:C 10.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 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B.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 要不要社会革命 D. 要不要向西方学习 正确答案:A 11.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 快速发展 B. 改革开放 C. 与时俱进 D. 和平外交 正确答案:B 12. 台湾人民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的“二·二八”起义发生在() A. 1945年 B. 1946年 C. 1947年 D. 1948年 正确答案:C 13. 日本开始实施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一二八事变 正确答案:A 14.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是() A. 1949年—1952年 B. 1952年—1956年

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 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A.美国 B.日本 C.俄国 D.德国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指挥失误 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维新变法 5.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年年 年年 6.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开 D.石达开 年,清政府设立的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D.外务部 世纪60年代,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A.兴办民用工业 B.创立新式学堂 C.派遣留学生 D.兴办军用工业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年至1905年,为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世纪初,邹容发表的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的着作是A.《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B.《革命军》 C.《警世钟》 D.《猛回头》 年至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打倒列强 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 D.要不要废科举,兴学堂 年5月,鲁迅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中国近代史纲要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1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D )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洪仁玕 D.魏源 2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A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 .战略失误导致北伐失利 C .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 .领导集团的内部斗争 3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和平居民的地点是( B ) A .大连 B .旅顺 C .平壤 D .花园口 4 、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是:A A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1642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1789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D 、 1790 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5 、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的条约是:A A 、1842 年《南京条约》 B 、1860 年《北京条约》 C 、1858 年《爱珲条约》 D 、1895 年《马关条约》 6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C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林则徐 D 、魏源 7 、由李鸿章管辖的清政府海军主力是:B A 、广东水师 B 、北洋水师 C 、南洋水师 D 、福建水师 8 、标志着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条约是: C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俄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9 、太平天国后期担任军事指挥的青年将领( C ) A .杨秀清、石达开 B .萧朝贵、冯云山 C .陈玉成、李秀成 D .石达开、韦昌辉 10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B ) A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 .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B ) A .日本 B .俄国 C .德国 D .英国 12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B) A .商品经济 B .自然经济 C .半殖民地经济 D .资本主义经济 13 、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D ) A .《四洲志》 B .《定国是诏》 C .《应诏统筹全局折》 D .《天朝田亩制度》 14 、左宗棠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C ) A .湖北织布局 B .继昌隆缫丝厂 C .福州船政局 D .发昌机器厂 15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 A) A .山东 B .直隶 B .天津 D .北京 16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 B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洋务派 D .义利团 17 .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B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全套).

1.简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第一,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新的社会力量。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受到这个潮流影响的年轻一代知识界,尤其是那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队伍和骨干力量。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巴黎和平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2.试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之处 第一,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五四爱国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力量,他们强烈地反对帝国主义分赃的巴黎和会,反对军阀政府卖国。 第二,从运动规模和群众发动的广泛性上看,辛亥革命虽有许多群众参加,但资产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爱国运动的规模是空前的,遍及了中国城乡。从卷入阶层看,工学商等都行动起来了。其规模之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方面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从结果和影响看,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没爱莫能助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特别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从此开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期。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中国革命就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的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5.试论中国共产党对于1924至1927年大革命的重要作用。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第二,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第三,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为国民革命的发展、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第四,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此外,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配合正规军作战,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出的独特的、重大的贡献,是当时人们所公认的。 1.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一,斗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 第二,思想启蒙——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第三,阶级基础——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业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包含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和国体政体等问题.(1)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2)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只能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4)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国家构成和政权组织,毛泽东认为它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出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 (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及条件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的存在,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第三:全国革命形式的继续发展,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201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B A.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B.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C.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D.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D A.《十款天条》 B.《原道觉世训》 C.《原道醒世训》 D.《天朝田亩制度》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C A.《海国图志》 B.《救亡决论》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4.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中倡导洋务的首领人物是A A.奕诉 B.桂良 C.曾国藩 D.李鸿章 5.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B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6.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是A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8.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机关报是D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新民丛报》 D.《民报》 9.1911年夏,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爆发的民众斗争运动是C

A.拒俄运动 B.拒法运动 C.保路运动 D.立宪运动 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B A.戊戌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护国运动 D.国民革命 11.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的是C A.胡适 B.鲁迅 C.陈独秀 D.李大钊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是C A.护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五卅运动 13.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D A.陈独秀 B.陈望道 C.毛泽东 D.李大钊 14.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成立的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是C A.新民学会 B.觉悟社 C.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D.互助社 15.1920年8月,陈独秀领导建立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是A A.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B.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C.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D.广州共产主义小组 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是A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17.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B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