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螺旋桨及其副作用

2.螺旋桨及其副作用
2.螺旋桨及其副作用

编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毕业论文题目 2.螺旋桨及其副作用

学生姓名顾军

学号070750526

学院民航(飞行)学院

专业飞行技术

班级0707505

指导教师蔡中长实验师

二〇一二年九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2.螺旋桨及其副作用)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尽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年月日

(学号):070750526

螺旋桨及其副作用

摘要

从第一架飞机诞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几乎所有的飞机都是螺旋桨飞机。飞行学员的飞行生涯也都是从螺旋桨飞机开始的,螺旋桨是为飞机提供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在提供动力的同时也给飞行带来一些副作用。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应该根据各种飞行需要,克服螺旋桨所带来的副作用,保证飞机的正常飞行。本文先简单的介绍了螺旋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是螺旋桨的主要四种副作用:反作用力矩、滑流效应、进动效应和不对称载荷,从根本上讲述了各个副作用的形成原因以及作用结果,最后谈论了改正措施和个人DA42双发螺旋桨飞机的训练经验。希望本篇文章会为以后飞行学员训练提供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螺旋桨,工作原理,副作用

Propeller and the Side Effect

Abstract

From the birth of the first aircraft until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almost all of the aircraft are propeller aircraft. All the pilot students start by propeller aircraft. Propeller is the main component to provide power to the flight,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brings some side effects. In flight, the pilot should overcome the side effects caused by the propeller basing on a variety of operational need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ircraft has normal flight.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ere is a brief introducing the propeller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work. Then I talk about four kinds of side effects of the propeller mainly. They are reaction torque, slipstream effect, the precession effect and asymmetric loads.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caus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side effects fundamentally. Finally some corrective measures and training experience of DA42 propeller aircraft are shared. I hope this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pilot students.

Key Words: Propeller; Principles of work; Side effect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螺旋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3)

2.1 螺旋桨结构简介 (3)

2.2 螺旋桨的工作原理 (3)

2.3 螺旋桨的有效功率 (5)

第三章螺旋桨副作用 (7)

3.1 反作用力矩 (7)

3.2 滑流扭转作用 (7)

3.3 进动效应 (7)

3.4 不对称载荷 (8)

第四章修正措施和Diamond 42训练经验 (11)

4.1 修正措施 (11)

4.2 Diamond 42 训练经验 (11)

第五章结论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第一章引言

螺旋桨飞机(Propeller Airplane),是指用空气螺旋桨将发动机的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飞机。在现代飞机中除超音速飞机和高亚音速干线客机外,螺旋桨飞机仍占有重要地位。支线客机和大部分通用航空中使用的飞机的共同特点是飞机重量和尺寸不大、飞行速度较小和高度较低,要求有良好的低速和起降性能。螺旋桨飞机能够较好地适应这些要求。同时现在培训飞行学员训练所用的全部为螺旋桨飞机。

对飞行学员来说如何的学好飞行技术,扎实的理论是必要的,同时在训练飞行中遇到飞机本身的设计问题,这种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螺旋桨的副作用问题,如何熟练的修正副作用,是飞行学员在训练期间所应该掌握的。现在国内外通常使用的飞行训练机为单引擎和双引擎的螺旋桨飞机,因此熟练掌握螺旋桨的特点及飞行中其副作用的影响对每一个飞行学员至关重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总结飞行经历,得出螺旋桨运转时产生的副作用主要有:来自发动机或者螺旋桨的反作用力矩、气流的滑流效应、进动效应、非对称负载。学员在飞行训练期间应能充分理解上述副作用及危害,熟练掌握相应的修正策略,并在飞行过程中正确使用,以有效促进飞行技术的快速提高。

本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螺旋桨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螺旋桨副作用、DA42训练经验,图1.1和1.2为DA42飞机。

图1.1 DA42 机型a

图 1.2 DA42机型 b

第二章螺旋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螺旋桨结构简介

螺旋桨一般分为定距螺旋桨和变距螺旋桨。早期飞机大多使用桨叶角固定不变的螺旋桨,即定距螺旋桨,其结构简单,但不能适应飞行速度变化。飞行速度大于200公里/时则需用变桨距螺旋桨,可有效提高螺旋桨的效率。但变距螺旋桨构造复杂,成本较高,适用于一些速度较高、功率较大的飞机。

螺旋桨主要由桨叶和桨毂组成,桨叶是产生拉力的构件,桨毂用于安装桨叶,并将螺旋桨固定在发动机轴上,如图2.1。桨叶包括叶根、叶尖、前缘和后缘几个部分。早期的螺旋桨多为两个桨叶,随着大功率发动机的出现和发展,先后出现了三叶、四叶和五叶等多叶螺旋桨[1]。

图2.1 螺旋桨的组成

2.2 螺旋桨的工作原理

对于定距螺旋桨,只有一个前进速度和转速比,即只有在某一攻角时,螺旋桨效率最高,此攻角叫做最有利攻角。设计者根据飞机的主要用途选用最有利攻角。

当飞机在地面静止而发动机工作时,或者在起飞开始阶段缓慢的移动时,螺旋桨效率是较低,因为螺旋桨受阻力不能全速前进以达到它的最大效率。这时,每一个螺旋桨

叶以一定的迎角在空气中旋转,相对于旋转它所需要的功率大小来说产生的推力较小。

为理解螺旋桨的运动,首先考虑它的运动,它是既旋转又向前。因此,螺旋桨叶的每一部分向下和向前运动。空气冲击螺旋桨叶的角度就是迎角。这个角度导致了在螺旋桨发动机侧的气动压力比大气压力大,所以产生了拉力。

叶剖面工作原理与飞机机翼的翼型产生升力的道理相似。当螺旋桨旋转时,气流流过凸起的叶背,根据伯努利原理,流速增大,静压力减小,产生结果产生向前进方向的升力,亦即飞机向前飞行的拉力。空气密度越大,螺旋桨扇后方向的空气质量越大,螺旋桨产生的拉力越大;相反,空气密度越小,螺旋桨产生的拉力越小。因此,在高空或高温大气中飞行时,螺旋桨产生的拉力要比在低空或低温大气中飞行时的小。

考虑拉力的另外一个方法是螺旋桨所处理的空气质量问题。这方面,推力等于它的空气质量,螺旋桨引起的滑流速度越大,飞机速度就越小。产生推力的功率取决于空气团的运动速度。一般来说,推力大约是扭矩的80%,其它20%消耗在摩擦阻力和滑流上。对于任何旋转速度,螺旋桨吸收的马力与发动机输出的马力平衡。对螺旋桨的任意一周,螺旋桨处理的空气总量依赖于桨叶角,其确定了螺旋桨推动空气的质量。所以,桨叶角是一个很好的控制发动机转速调整螺旋桨负荷的方法。

为了使螺旋桨旋转一周和前进速度的效率最好而设计了定距和变距螺旋桨。这些螺旋桨设计用于特定的飞机和发动机配合。这样可以在飞机起飞、爬升和巡航或高速巡航时提供最大螺旋桨效率。变距螺旋桨会在飞行中遇到的大多数情况下自动调节它的桨叶角保持在最大效率。在起飞时,此时要求最大的功率和推力,恒速螺旋桨处于小桨叶角或小桨距。小桨叶角时迎角相对较小,以保持良好的空气动力特性。同时,它使得螺旋桨旋转一周推动的空气质量更小。这样的轻载荷让发动机转速更高,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把大量的燃油转化成热能。高转速也产生了最大的推力,因为,尽管每旋转一周推动的空气质量变小,但是每分钟的旋转次数大大增加,推动的气流运动速度增加,飞机低速时,所产生的拉力最大。

升空后,随着飞机速度的增加,恒速螺旋桨自动改变到大桨叶角。桨叶角变大会使得迎角变小,以保证良好的空气动力特性。大桨叶角增加了每周旋转推动的空气质量,降低了发动机的转速,减少了燃油消耗和发动机磨损,并能够保持最大推力。

在巡航高度,当飞机处于水平飞行时,所需功率低于起飞和爬升状态,飞行员应通

过减小进气压力、降低发动机功率和增加桨叶角来降低转速。然而,这就对扭矩的要求必须与发动机功率的降低相匹配。因为,尽管螺旋桨每转处理的空气质量增加,更多的是通过降低气流速度和增加空速来弥补[2]。

2.3 螺旋桨的有效功率

定义:螺旋桨产生拉力,拉着飞机前进,对飞机作功,螺旋桨单位时间所作功,即为螺旋桨的有效功率。公式为:

N桨=PV

式中:N桨—螺旋桨的有效功率,P—螺旋桨的拉力,V—飞行速度螺旋桨有效功率随飞行速度的变化:

A.地面试车时,飞机没有前进速度(V=0),拉力没有对飞机作功,故螺旋桨的有

效功率为“零”。

B.飞行速度增大时,从实际测得的螺旋桨有效功率曲线:图2.2。

图2.2螺旋桨有效功率曲线

1)0-V N范围内,螺旋桨的效功率随飞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大于该速度范围

后螺旋桨有效功率则随飞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

2)0-V N范围内,当飞行速度增大时,拉力减小较慢,随速度的增大,螺旋桨有

效功率逐渐提高。

3)当飞行速度增大到V N时,螺旋桨的有效功率最大。

4)当飞行速度再增大时,由于拉力迅速减小,因此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而螺旋

桨有效功率反会降低。

螺旋桨是发动机带动旋转的,螺旋桨的作用是把发动机的功率转变为拉着飞机前进的有效功率。

螺旋桨有效功率(N桨)与发动机有效输出功率(N有效)之比,叫螺旋桨效率(η)。

η=N

桨/N

有效

第三章螺旋桨副作用

螺旋桨在其工作过程中,一方面产生拉力,拉着飞机前进;另一方面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给正常飞行带来不利的影响,这些副作用包括螺旋桨的反作用力矩、滑流扭转作用、进动效应、非对称负载等。本章节将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对飞行的影响。

3.1 反作用力矩

大多数的飞机发动机推动螺旋桨旋转从飞行员座位上看是顺时针的。内部的发动机部件或者螺旋桨朝一个方向旋转,那么另一个方向相反的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矩试图把飞机朝相反方向旋转。当飞机在空中飞行时,这个力绕飞机纵轴作用,产生力矩,有让飞机旋转的趋势,如图3.1。为了补偿这个力矩,现代飞机设计时通常用发动机偏移来抵消扭矩的效应。

图3.1 螺旋桨的反作用力矩

一般的为了补偿这个力矩是永久设定好的,在巡航速度上补偿这个力矩,因为大多数飞机的工作升力就是在这个速度上。但是,副翼配平片可以在其他速度上进一步调节。

起飞旋转期间飞机的轮子在地面上,扭矩反作用力矩引起一个额外的绕飞机垂直轴的旋转运动。当飞机的左侧因为扭矩反作用力矩而被强制向下时,左侧的主起落架承受更多的重量。这导致左侧轮胎的地面摩擦力或者阻力比右侧更多,这样就一步导致了左转弯运动。这个运动的强度依赖于很多变量。一部分变量是:

1)发动机尺寸和马力

2)螺旋桨尺寸和转速

3)飞机大小(长度,高度,宽度)

4)地面条件

在起飞阶段,飞行员必须正确地使用方向舵或者方向舵配平,从而进行修正,以避免出现冲出跑道等危险事故的发生[3]。

3.2 滑流扭转作用

飞机螺旋桨的高速旋转是螺旋桨引起的气流做螺旋状旋转。在螺旋桨高速转动和低速前进时(如起飞和进近),这个螺旋桨的气流非常强劲,在飞机的垂直尾翼上施加一个强的侧面力,如图3.2。

图3.2 螺旋状气流效应

当这个螺旋状气流冲击垂直翼面的左侧时,它导致飞机绕垂直轴的左转弯运动。螺旋气流越强,这个理就越明显。然而,随前进速度的增加,螺旋气流变长,效应变弱。

螺旋桨引起的螺旋状气流也会导致绕纵轴的滚转运动。注意到这个由于螺旋气流引起的滚转运动是向右的,而扭转反作用力引起的旋转是向左的,效果上说是互相抵消的。

但是这些力变化非常大,此时应由飞行员随时使用飞行控制来适当纠正。

3.3 进动效应

陀螺仪的所有实际应用都基于陀螺效应的两个基本属性:在空间和进动上的刚度。

这里要讨论的就是进动。进动是一个自旋转子受到作用于轮缘的扰动力的合成作用,或者扰动。当作用一个力之后,合成力在旋转方向前面90度位置生效,对于这个力而产生影响。

飞机旋转地螺旋桨是一个很好的陀螺装置,这样它也有类似属性。任何时刻施加一

个扰动螺旋桨旋转面的力,合成力位于旋转方向的前面90度位置,方向和施加的力是一样的,将导致一个俯仰运动或者偏航运动,或者两种运动的合成,具体依赖于力的作用点。

进动效应的在后三点式飞机上表现较为显著,在尾轮抬起后的飞机起飞摇摆过程中最常发生,受力分析见图3.3。

图3.3 飞机进动效应

俯仰角的变化和在螺旋桨飞机的旋转顶部施加一个力有相同的效应。合成力在垂直轴的90度位置发生作用,导致飞机向左偏航运动。这个运动的程度取决于很多变量,其中之一是尾轮抬升后的急转。然而,当一个力作用到转动的螺旋桨的边缘的任何一点,进动或者陀螺效应总会发生;合成力将依然是在旋转方向上偏离作用点90度的位置。根据力的作用位置,会导致飞机左偏航或者右偏航,上仰或者俯冲,或者俯仰和偏航的结合。

进动效应的结果可以这样说,任何绕垂直轴的偏航导致俯仰运动,任何绕横轴的俯仰导致偏航运动,简单来讲,机头向上时会附带右偏的趋势(如果螺旋桨是顺时针的),机头向右转时会附带向下的趋势。为纠正进动效应的影响,飞行员有必要适当的使用升降舵和方向舵来防止不必要的俯仰和偏航运动[4]。

3.4 不对称载荷

当飞机以大迎角飞行时,向下运动的桨叶受力比向上运动的桨叶大;这样推力中心就移动到了螺旋桨旋转面的右侧,导致绕垂直轴的向左偏航运动。然而,要证明这种现象,必须考虑每一个桨叶上的有效风量问题,再考虑飞机迎角和每个桨叶的迎角双重因素。

这个不对称载荷是由合成速度引起的,合成速度是螺旋桨叶在它的旋转面内的速度和空气水平的通过旋转面的通过速度合成得来的。飞机以正迎角飞行时,从后面看右侧或者下降运动的桨叶通过区域的合成速度比左侧向上运动的桨叶合成速度大。由于螺旋桨叶是一种翼面,增加的速度意味着升力增加。因此,向下运动的桨叶有更多的“升力”(相当于机翼的升力,这里对于螺旋桨就是螺旋桨产生的推力)趋向于把飞机头向左拉[5]。

图3.4 不对称载荷

简而言之,当飞机以大迎角飞行时,向下运动的桨叶产生了更多的推力。如图3.4所示。如果螺旋桨轴是垂直于地面安装的话(就像直升机)这会更容易看到。

如果根本就没有空气运动,除由螺旋桨本身产生的风之外,每一个桨叶的相同部分应该有相同部分的速度。但是,当空气水平通过这个垂直安装的螺旋桨时,朝气流前进的桨叶会比背离气流运动的桨叶有更大的空速(桨叶相对空气的速度)。这样,朝水平气流旋转地桨叶将产生更多的升力,或者推力,把推力中心朝那些桨叶方向移动。设想旋转垂直安装轴的螺旋桨来使降低相对气流的角度(就像在飞机上)。这个不平衡的推力然后成比例的变小,直到达零,这是螺旋桨轴恰好相对移动的空气是水平的。

第四章修正措施和Diamond 42 训练经验

4.1 修正措施

上述四个副作用中的每一个数值都随飞行状态变化而变化。在飞行的一个阶段,这些作用中的一个可能比其他的更突出;反之,在另一个阶段可能另外的作用更为主要,这些值之间的关系会随不同飞机而变化,依赖于机身,发动机和螺旋桨组合以及其它涉及特征。

为在所有飞行条件下保持飞机的正确控制,飞行员必须应用必要的飞行控制来补偿这些变化的值,参照表3.1[6]。

表3.1 螺旋桨副作用的修正

螺旋桨副作用修正策略

反作用力矩操作操纵杆向发动机旋转反方向转动

滑流效应依靠方向舵去控制两边的气流作用面

进动效应向进动的反方向协调和操纵驾驶盘和方向舵

不对称载荷依靠方向舵控制飞行轨迹

从上一章可归纳出,传统螺旋桨的副作用包括反作用力矩、滑流扭转作用、进动效应以及不对称载荷等。这些副作用在飞行过程中常常会影响到正常的飞行操作和飞行安全,飞行员应该予以极高的重视。

4.2 Diamond 42 训练经验

在法国sefa航校训练中,半年时间是用DA42在飞行训练,用这机型考了商照和仪表照,个人觉得这飞机操作性能和仪表都很好,唯一缺点就是发动机动力不足。

一开始接触这飞机时是用目视飞行规则飞的,第一次在跑道上起飞时,个人觉得螺旋桨的翻左营效应相对单发的飞机小一点,上了天后,因为这飞机比单发的DA40重,所以操纵相对稳一点。第三次飞这飞机时,教官带我们体验了一下空中一个发动机失效,图4.1,。机头偏的很大,这时需要我们用方向舵改回航向,并配平,踩舵时工作发动机一

边的脚用力。DA42的发动机螺旋桨也是顺时针转的,所以当左边发动机失效时,机头偏转是最大,这时踩舵相对右发失效要多一点,所以左发也叫临界发动机,值得飞行学员注意。

图4.1 单发失效

之后的训练中,基本上每次都有单发失效,不过是教官模拟的,教官会将油门拉倒10%左右,因为10%的油门推力正好克服了螺旋桨低速转产生的阻力。DA42的发动机是由engine master 控制的,就一个油门杆,桨叶的攻角是由engine master 控制,因此,当单发失效时,首先做的事是断自动驾驶仪,油门推到最大,然后就得收襟翼、起落架,关闭engine mater,这样发动机的桨叶就会feather,大大减小螺旋桨的阻力,不工作发动机油门打到零,最后是踩舵回原来航向并配平。从个人经验上来看,rudder trim(方向舵配平)先转个一般,然后逐渐增大到脚上感觉不需用力为止。

在这里得声明下,因为sefa航校的规定,单发失效后飞机需保持水平,所以我们的单发失效训练的修正都是踩舵,而不用倾斜飞机。

在单发失效的训练中,有两个是关键,分别是临界发动机和最小控制速度Vmc 。所谓Vmc即是由制造商决定当在双发飞机中临界发动机失效时,能够保持飞机的航向,其范围不能超过20度,并且保持直线飞行在不超过5度倾斜角的最小速度。

第五章结论

本文阐述了训练飞机螺旋桨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对螺旋桨的有效功率等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后文螺旋桨副作用的分析进行,并提出了一些修正措施。飞行员在职业生涯中充满了学习和挑战,但一切成功都要靠飞行员对飞机基础知识的了解来做基础。全面深入地了解飞机特性,是任何飞行员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文章还分析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副作用,以及如何消除一些不利的影响,旨在提高帮助飞行学员认清各种状况下螺旋桨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即使现代的飞行训练机已经比较先进,但飞行学员在飞行训练的时候一定不能麻痹大意,时刻注意飞机的状态和安全,小错误往往是在疏忽中发生的,而飞行中是不允许一点小错误的,作为一名飞行员,时刻保持谨慎态度是责任更是义务,熟练掌握飞行知识,在各个方面保证飞行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汝辉,吴一黄.活塞式航空动力装置[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10) . 86~95

[2] Pilot's Handbook of Aeronautical Knowledge [M].FAA 2009,(09) .102~112

[3] 倪章松,贺德馨.等效动压洞壁干扰修正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0,(01). 12~16

[4] 王钟强.让轻型飞机自由飞翔──美国“小飞机运输系统”(SATS)计划[J].国际航空,2001,(09). 51~58

[5] 周杨.微小型发动机涡轮气动设计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10,(01). 35~41

[6] 高明泉.飞机与噪声[J].航空知识,1996,(04). 96~110

致谢

这次毕业论文得以圆满地完成,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导师蔡中长老师。这篇论文从开题、修改到最终定稿,蔡中长老师都对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让我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本篇文章。谨此对蔡老师致以衷心地感谢!同时,也感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法国sefa 航校所有帮助我的老师和教官,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而他们教给我的知识将会给我未来的飞行事业带来很大的帮助。

船舶螺旋桨用不锈钢的发展

文章编号:100321545(2002)0620043204船舶螺旋桨用不锈钢的发展 方正春(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 洛阳 471039) 摘 要 概述了船舶螺旋桨用不锈钢的发展,给出了几种性能优良的不锈钢螺旋桨材料,阐述了不锈钢作为螺旋桨材料的优缺点。 关键词 不锈钢 铜合金 螺旋桨 中图分类号:TG142.71,U664.34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of the Stainless Steel of Marine Propeller Fang Zhengchun(Luoyang Ship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Luoyang471039,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inless steel for marine propeller is reviewed.S ome types of stainless steel used in propeller have good properties.And in this paper,author also give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tainless steel and cop2 per alloy for marine propeller and show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ainless steel. K eyw ords Stainless steel Copper alloy Propeller 长期以来船用螺旋桨材料多选用铜合金,其 中镍铝青铜又是首选材料。其原因主要是:(1)铜合金的耐腐蚀性好,基本上可满足海水中螺旋桨的使用要求;(2)铜合金的熔点低,便于熔炼和铸造,铸件不需要进行热处理,经加工便可使用。 由于铜合金材料强度的大幅度提高受到限制,随着船舶的大型化和单轴功率的增大,迫切需要开发强度更高的螺旋桨材料。此外,近年来港湾和江河水域的海水污染加剧,铜合金螺旋桨的耐蚀性能也开始出现问题。因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放,使海水中的有机物大量增加,导致厌气性硫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海水中的硫酸盐被还原后产生了对铜合金具有强烈腐蚀作用的硫离子。因此,铜合金螺旋桨因这种腐蚀所造成的破坏常有发生,甚至仅使用数日螺旋桨表面便发黑且粗糙不堪。 取代铜合金的不锈钢螺旋桨材料便成为螺旋桨材料开发的新方向。本文就船舶螺旋桨用不锈钢的发展及其优缺点概要地加以论述。 收稿日期:20022022071 螺旋桨用不锈钢的发展 1.1 13%Cr和18%Cr钢 13%Cr钢是最早用于螺旋桨的马氏体型不锈钢[1],名义成分为13Cr21Ni21Mo。这种钢在海水中有良好的耐蚀性,在0℃的海水中不会产生间隙腐蚀和点蚀,非常适用于冰区航行的船舶螺旋桨,北欧各国和前苏联已大量采用此钢。但是,这种不锈钢在含中性盐类的海水中使用耐蚀性不佳,有产生间隙腐蚀和点蚀的倾向。此外,这种钢铸件必须进行固熔热处理,给整体铸造螺旋桨的生产带来困难。 18%Cr钢属于铁素体型不锈钢[2],在退火状态下使用。由于其强度不高,尤其是腐蚀疲劳强度较低,这是使用中的致命缺点。 1.2 1828和1724p H钢 1828不锈钢为奥氏体型不锈钢。这种钢用于大型螺旋桨时,不仅强度不足,而且晶间腐蚀和点蚀非常敏感,在海水中使用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 第17卷第6期 材 料 开 发 与 应 用 2002年12月

螺旋桨课程设计

螺旋桨图谱课程设计天津大学仁爱学院 姓名:陈旭东 学号:6010207038 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 班级:2班 日期:2013.6.30

螺旋桨图谱课程设计 一.已知船体的主要参数 船 型:双机双桨多用途船 总 长: L=150.00m 设计水线长: WL L =144.00m 垂线 间长: PP L =141.00m 型 深: H=11.00m 设计 吃水: T=5.50m 型 宽: B=22.00m 方形 系数: B C =0.84 菱形 系数: P C =0.849 横剖面系数: M C =0.69 排水 量: ?=14000.00t 尾轴距基线距离: P Z =2.00m 二.主机参数 额定功率: MCR=1714h 额定转速: n=775r/min 齿轮箱减速比: i=5 旋向: 右旋 齿轮箱效率: G η=0.97 三.推进因子的确定 伴流分数 ω=0.248 ;推力减额分数 ; t=0.196 相对旋转效率 R η=1.00 ;船身效率 ;H η=11t ω --=1.0691 四.可以达到最大航速的计算 采用MAU 四叶桨图谱进行计算。 取功率储备为10% ,轴系效率S η=0.97 ,螺旋桨转速N=n/i=155r/min 螺旋桨敞水收到马力:D P = 1714 * 0.9 * S η*R η*G η =1714 * 0.9 * 0.97*1.00*0.97 =1451.43 (hp) 根据MAU4-40、MAU4-55、MAU4-70的P B δ-图谱列表计算如下:

项目 单位 数值 假定航速V kn 11 12 13 A V =(1-ω)V kn 8.27 9.02 9.78 0.5 2.5/P D A B NP V = 30.024 24.166 19.742 P B 5.479 4.916 4.443 MAU4-40 δ 65.4 59.732 54.377 P/D 0.692 0.728 0.764 0η 0.613 0.632 0.66 TE P =2D P ×H η×0η hp 1902.4 1961.38 2048.28 MAU4-55 δ 64 58.2 53.535 P/D 0.738 0.778 0.80 0η 0.588 0.614 0.642 TE P =2D P ×H η×0η hp 1824.83 1905.61 1992.41 MAU4-70 δ 63.3 57.4 52.8 P/D 0.751 0.796 0.842 0η 0.565 0.582 0.607 TE P =2D P ×H η×0η hp 1753.45 1806.21 1883.79 根据上表中的计算结果可以绘制TE P 、δ、P/D 及0η对V 的曲线,如图1所示。

航模螺旋桨基础知识1

航模螺旋桨基础知识1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工作原理 二、可以把螺旋桨看成是一个一面旋转一面前进的机翼进行讨论。流经桨叶 各剖面的气流由沿旋转轴方向的前进速度和旋转产生的切线速度合成。在螺旋桨半径r1和r2(r1<r2)两处各取极小一段,讨论桨叶上的气流情况。 V—轴向速度;n—螺旋桨转速;φ—气流角,即气流与螺旋桨旋转平面夹角;α—桨叶剖面迎角;β—桨叶角,即桨叶剖面弦线与旋转平面夹角。显而易见β=α+φ。 三、空气流过桨叶各小段时产生气动力,阻力ΔD和升力ΔL,见图1—1— 19,合成后总空气动力为ΔR。ΔR沿飞行方向的分力为拉力ΔT,与旋螺桨旋转方向相反的力ΔP 阻止螺旋桨转动。将整个桨叶上各小段的拉力和阻止旋转的力相加,形成该螺旋桨的拉力和阻止螺旋桨转动的力矩。 四、从以上两图还可以看到。必须使螺旋桨各剖面在升阻比较大的迎角工 作,才能获得较大的拉力,较小的阻力矩,也就是效率较高。螺旋桨工作时。轴向速度不随半径变化,而切线速度随半径变化。因此在接近桨尖,半径较大处气流角较小,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小。而在接近桨根,半径较小处气流角较大,对应桨叶角也应较大。螺旋桨的桨叶角从桨尖到桨根应按一定规律逐渐加大。所以说螺旋桨是一个扭转了的机翼更为确切。 五、从图中还可以看到,气流角实际上反映前进速度和切线速度的比值。对 某个螺旋桨的某个剖面,剖面迎角随该比值变化而变化。迎角变化,拉力和阻力矩也随之变化。用进矩比“J”反映桨尖处气流角,J=V/nD。式中D—螺旋桨直径。理论和试验证明:螺旋桨的拉力(T),克服螺旋桨阻力矩所需的功率(P)和效率(η)可用下列公式计算: 六、T=Ctρn2D4 七、P=Cpρn3D5 八、η=J·Ct/Cp 九、式中:Ct—拉力系数;Cp—功率系数;ρ—空气密度;n—螺旋桨转速; D—螺旋桨直径。其中Ct和Cp取决于螺旋桨的几何参数,对每个螺旋桨其值随J变化。图1—1—21称为螺旋桨的特性曲线,它可通过理论计算或试验获得。特性曲线给出该螺旋桨拉力系数、功率系数和效率随前进比变化关系。是设计选择螺旋桨和计算飞机性能的主要依据之一。 十、从图形和计算公式都可以看到,当前进比较小时,螺旋桨效率很低。对 飞行速度较低而发动机转速较高的轻型飞机极为不利。例如:飞行速度为72千米/小时,发动转速为6500转/分时,η≈32%。因此超轻型飞机必须使用减速器,降低螺旋桨的转速,提高进距比,提高螺旋桨的效率。 十一、二、几何参数 十二、直径(D):影响螺旋桨性能重要参数之一。一般情况下,直径增大拉力随之增大,效率随之提高。所以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直径较大的螺旋桨。此外还要考虑螺旋桨桨尖气流速度不应过大(<音速),否则可能出现激波,导致效率降低。 十三、桨叶数目(B):可以认为螺旋桨的拉力系数和功率系数与桨叶数目成正比。超轻型飞机一般采用结构简单的双叶桨。只是在螺旋桨直径受到限制时,采用增加桨叶数目的方法使螺旋桨与发动机获得良好的配合。 十四、实度(σ):桨叶面积与螺旋桨旋转面积(πR2)的比值。它的影响与桨叶数目的影响相似。随实度增加拉力系数和功率系数增大。

竹蜻蜓的力学原理

竹蜻蜓的力学原理 摘要:竹蜻蜓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然而它所蕴含的力学原理正是它给人们的魅力所在.竹蜻蜓的力学原理也恰恰应用在一些大型设备中,例如直升机的螺旋桨等,所以从竹蜻蜓入手,运用理论力学的知识对其原理的解释,将有助于之后的力学创新小发明的产生. 关键字:竹蜻蜓力学解析拓展运用 竹蜻蜓是许多青少年以及儿童喜爱的玩具,升入大学后,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条件下,结合《理论力学》的相关知识,我想从更深入的角度对竹蜻蜓结构进行力学分析。 首先介绍一下竹蜻蜓,竹蜻蜓是中国古老的玩具,其外形是一片呈翼形的竹片,当中有一个小孔,插一根笔直的竹棍儿,用两手搓转这根竹棍儿,竹蜻蜓便会旋转飞上天,当升力弱时才落到地面。竹蜻蜓的叶片是两片左右对称并带有一定角度的薄片,薄片的横截面一般是圆头尖尾型,上表面带一定的弧度,下表面一般为直线,这与现代低速飞机上所采用的翼型基本相同。当竹蜻蜓的叶片旋转时,通过竹蜻蜓叶片上的气流会绕过叶片本身,由于上表面的气流通过的距离比下表面要长(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所以,迫使上表面的气流运动速度要高于下表面,以便气流在同一时间汇聚于叶片的尾部。在低速流动状态下,气流的速度越高,则其压力(静压)就越底,这就造成上表面的压力低于小表面,从而使得上下表面产生压力差,具体表现为叶片上产生一个指向上表面的合力,这个力就是叶片上的升力。 接下来是对竹蜻蜓的力学详细分析。首先绘制竹蜻蜓的示力图。 竹蜻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竹柄,是一根长约20cm,直径约5cm的木棒。

二是飞翼,用一片长18至20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的竹片(现在多为塑料片),中间打一个直径4至5毫米的小圆孔,用于安装竹柄。叶片是斜面,并且两个叶片是中心对称的。 叶片的斜面起关键作用,当转动竹柄使得叶片旋转起来的时候,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这股升力随著叶片的倾斜角而改变。如图所示,竹蜻蜓以w 转动,空气给叶片的力为F ,可以分解为水平力x F 与竖向力y F ,当2y F >W 时,就会有向上的加速度使得竹蜻蜓向上飞起,由于两个叶片是中心对称的,所以两个x F 的方向相反,产生力矩使得竹蜻蜓角动量减小直到2 y F

船用螺旋桨的设计关键分析

船用螺旋桨的设计关键分析 船、机、桨系统中,船体是能量的需求者,主机是能量的发生器,螺旋桨是能量转换装置,三者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但同时又要遵从各自的变化特性。 1.螺旋桨 民用船使用的图谱桨,一般以荷兰的B型桨和日本的AU桨为主。AU桨为等螺距桨、叶切面为机翼型;B型桨根部叶切面为机翼型、梢部为弓形,除四叶桨0.6R至叶根处为线性变螺距外,其余均为等螺距,桨叶有15°的后倾。为便于设计方便,由.KT、KQ——J敞水性征曲线图转换为BP一δ图谱。 桨与船体各自在水中运动时,都会形成一个水流场。水流场与桨的敞水工作性能和船的阻力性能密切相关。当桨在船后运动时,2个原本独立的水流场必然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船体对螺旋桨的影响体现在2个方面:(1)伴流。由于船尾部螺旋桨桨盘处因水的粘性等因素作用,形成一股向前方向的伴流,使得螺旋桨的进速小于船速。(2)伴流的不均匀性。船后桨在整个桨盘面上的进速不等(在实用上可取相对旋转效率为1)。 2.螺旋桨对船体的影响 由于螺旋桨对水流的抽吸作用,造成桨盘处的水流加速,由伯努利定律可知,同一根流线上,水质点速度加快,必然会导致压力下降,从而造成船的粘压阻力增加。也就是桨产生的推一部分用于克服船体产生的附加阻力。 如果用伴流分数ω表征伴流与船速的比值,用推力减额t表征船体附加阻力与船体自身阻力的比值。那么,敞水桨与船后桨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船身效率(1一t)/(1一ω)从中可以看出,伴流分数ω越大、推力减额t越小,则船身效率越高。 从螺旋桨图谱可以看出,横坐标的参数为√BP或BP。BP称为收到功率系数(或称为载荷系数),其值为:BP=NPD0.5 /VA2.5式中:N为螺旋桨转速;PD为螺旋桨敞水收到功率;VA为螺旋桨进速。 BP值越小,对应的螺旋桨敞水效率越高;反之,则螺旋桨效率越低。从个体因素来讲,N值和PD0.5 /VA2.5值越小,BP 值就越小。PD和VA参数有联动关系,在相对低速的范围内,PD值变大、BP值变小;在相对高速的范围内,PD值变大、BP值也变大。这取决于船的阻力特性。 实际船螺旋桨设计时,还要考虑以下的先决条件:螺旋桨直径有无限制、船舶航速的具体要求。 一般情况下,螺旋桨设计工况都对应船舶满载航行的状态,在该航行状态下,主机发出预定功率、螺旋桨效率达到最佳,船、机、桨匹配理想。但如果设计参数选择不当,就会造成螺旋桨产生“轻载”或“重载”的现象,“轻载”是指螺旋桨达到设计转速后,不能充分吸收主机的转矩,主机发不出预定功率;“重载”是指螺旋桨还未达到设计转速时,主机转矩已达到最大值,主机同样发不出预定功率。 螺旋桨设计产生“轻载”还是“重载”现象,主要取决于2个方面:(1)伴流分数ω、推力减额t取值是否正确。(2)船舶阻力计算的误差。 如选取的伴流分数ω大于船后实际值,则螺旋桨不能吸收预定的功率和发出要求的推力,从而无法达到预定的航速,螺旋桨处于“轻载”状态;反之螺旋桨处于“重载”状态。

航空基础知识

航空基础知识系列之一:飞机的分类 飞机的分类 由于飞机构造的复杂性,飞机的分类依据也是五花八门,我们可以按飞机的速度来划分,也可以按结构和外形来划分,还可以按照飞机的性能年代来划分,但最为常用的分类法为以下两种: 按飞机的用途分类: 飞机按用途可以分为军用机和民用机两大类。军用机是指用于各个军事领域的飞机,而民用机则是泛指一切非军事用途的飞机(如旅客机、货机、农业机、运动机、救护机以及试验研究机等)。军用机的传统分类大致如下: 歼击机:又称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称驱逐机。其主要用途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制空权,还可以拦截敌方的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 强击机:又称攻击机,其主要用途是从低空和超低空对地面(水面)目标(如防御工事、地面雷达、炮兵阵地、坦克舰船等)进行攻

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轰炸机:是指从空中对敌方前线阵地、海上目标以及敌后的战略目标进行轰炸的军用飞机。按其任务可分为战术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两种。 侦察机:是专门进行空中侦察,搜集敌方军事情报的军用飞机。按任务也可以分为战术侦察机和战略侦察机。 运输机:是指专门执行运输任务的军用飞机。 预警机:是指专门用于空中预警的飞机。 其它军用飞机:包括电子干扰机、反潜机、教练机、空中加油机、舰载飞机等等。 当然,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飞机性能的不断完善,军用飞机的用途分类界限越来越模糊,一种飞机完全可能同时执行两种以上的军事任务,如美国的117战斗轰炸机,既可以实施对地攻击,又可以进行轰炸,还有一定的空中格斗能力。 按飞机的构造分类:

由于飞机构造复杂,因此按构造的分类就显得种类繁多。比如我们可以按机翼的数量可以将飞机分为单翼机、双翼机和多翼机;也可以按机翼的形状分为平直翼飞机、后掠翼飞机和三角翼飞机;我们还可以按飞机的发动机类别分为螺旋桨式和喷气式两种。 航空基础知识系列之二:飞机的结构 飞机的结构 飞机作为使用最广泛、最具有代表性的航空器,其主要组成部分有以下五部分: 推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发动机及其附属设备)以及燃料。其主要功能是产生推动飞机前进的推力(或拉力); 操纵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形成与传递操纵指令,控制飞机的方向舵及其它机构,使飞机按预定航线飞行;

船舶轴系和螺旋桨

第八章船舶轴系和螺旋桨 【学习目标】 掌握船舶轴系的功用、基本组成、日常维护管理;掌握螺旋桨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名称;了解船舶轴系扭振及危害。 在船舶推进装置中,从齿轮箱(或主机)输出法兰到螺旋桨,其间以传动轴为主体的用于传递扭矩的装置称为轴系,螺旋桨通过轴系与齿轮箱(或主机)连接。 第一节轴系 一、轴系的功用 轴系的功用是将船舶柴油机输出的功率传递给螺旌桨,使螺旋桨旋转,以推进船舶航行。轴系是齿轮箱(或主机)和螺旋桨之间的连接和传动机构,将柴油机输出功率传递给螺旌桨,以克服螺旌桨在水中转动的所消耗的功率,同时,又将螺旋桨在水中旋转产生的轴向推力通过推力轴承传递给船体,以克服船舶航行的阻力。 二、轴系的基本组成 轴系包括传动轴(推力轴、中间轴、艉轴或螺旋桨轴)、轴承(推力轴承、中间轴承、艉轴承)、轴系附件(润滑、冷却、艉轴密封装置)等,如图8-1所示。轴系是由多支承的传动轴所构成。从机舱到船尾往往有一段距离,其传动轴往往较长,传动轴通常分为几段,并用联轴器将各轴段联接组合而成。每段轴又按其所承担的任务分为推力轴、中间轴、艉轴或螺旋桨轴等,这些轴段依靠相应的轴承支撑。传动轴的总长度、轴段数目及其附件的配置等,与船的大小、船型、船体线型、机舱位置、动力装置形式等因素有关。对于轴线不长的小型船舶,为了缩短轴系,也可只用一根螺旋桨轴直接将螺旋桨与齿轮箱的输出法兰相连。 图8-1 轴系

1、传动轴 传动轴包括推力轴、中间轴和艉轴。推力轴前端用法兰与齿轮箱(或主机)的输出法兰相连,后端的法兰则与中间轴法兰相连。推力轴和推力轴承是一对组合部件。中间轴用来连接推力轴和艉轴。 2、轴承 轴承包括推力轴承、中间轴承和艉轴轴承。推力轴承用于承受螺旋桨通过推力轴传递的推力,并通过它将推力传给船体。中间轴承用于承受中间轴的径向负荷和重量。艉轴轴承用于承受艉轴轴的径向负荷和重量。 3、轴系附件 轴系附件包括隔舱填料函、艉管、油封、润滑管路和冷却管路。隔舱填料函用于保持轴系穿过水密隔舱处的水密。艉轴管用来支撑艉轴承和艉轴。艉轴轴封装于尾轴管中,用于密封水和油。润滑系统用于提供并保证艉轴承中润滑油的供应。冷却管路给艉轴管、中间轴承、推力轴承供给冷却水。 三、轴系对中 轴系对中的目的是使轴系的实际中心线与理论中心线尽量保持一致,以保证船舶推进装置正常运行。 轴系理论中心线是船舶设计时所确定的轴系中心线。通常根据轴系理论中心线确定主机、轴系各传动轴和轴承的安装位置。因此,轴系理论中心线不仅是轴系和主机安装时的安装基准,也是船舶修理时的重要依据。 船舶轴系轴线的对中质量,对轴系和主机的正常运转以及船舶振动均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轴径大、轴承间距小、刚性强的轴系影响更为显著。 若轴系对中质量差,可能造成危害。如运转时引起轴承的负荷急剧增加,导致轴承发热和迅速磨损甚至咬死;艉轴管密封装置迅速磨损产生泄露,引起润滑油泄漏造成污染事故;主机曲轴臂距差超过规定值,导致曲轴裂纹甚至断裂;破坏减速齿轮的正常啮合和支承轴的正常工作;引起船体振动,严重的甚至导致轴系断裂等严重机损辜故。 船舶轴系需要进行良好的对中。船舶经过一段时间营运后,由于各道轴承、轴颈运转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和船体变形或者发生海损事故等原因,轴系原对中状态会发生变化,因此,应定期检验、调整。 轴系的技术状态主要取决于轴系中心线的状态,而轴系中心线的状态是通过轴系中心线弯曲程度和艉轴与主机中心线同轴度来确定的。 四、轴系的日常维护管理 船舶轴系自重较大,运行工况不断变化,若管理维护不当,会造成轴系及其

螺旋桨的工作原理

螺旋桨的工作原理 上次课给大家介绍了船艇 水阻力的三种主要成分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那么这三种阻力是哪三种?选其中一种提问其成因)。我们知道,船艇在水中运动要受到阻力的影响。那么船艇为什么能在水中运动?它是靠什么推动的呢?它又是怎样推动的呢?这就是我们这次课要给大家介绍的内容。 我们把推动船艇运动的装置称为推进器。推进器的种类很多,我们常见的有明轮推进器、喷水推进器、平旋推进器和螺旋桨等。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推进器是螺旋桨,它的特点是:推进效 率高,结构 简单,工作可靠。下面我 们就来看一看 一、螺旋桨的结构、 配置和螺旋桨水流 (一)螺旋桨的结构

螺旋桨由桨毂、桨叶和整 流罩等组成,并通过桨毂与尾轴相连。一般螺旋桨有3?5个桨叶,有的则多达6个。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有关螺旋桨的几何名词。(结合幻灯片) 螺距一一螺旋桨绕轴旋转一圈,沿轴向前进的几何距离。(P) 螺旋桨按旋转方向可分为左旋螺旋桨和右旋螺旋桨两种,从艇尾向前看,进车时顺时针旋转的称右旋螺旋桨;反时针旋转 的 称左旋螺旋桨。我们怎样判断一个静止的螺旋桨是左旋还是右旋呢?将螺旋桨平放,从侧面看,桨叶向右上方倾斜的为右旋螺旋桨;桨叶向左上方倾斜的为左旋螺旋桨。

(二)螺旋桨的配置螺旋桨的配置一般有 单螺旋桨、双螺旋桨、三螺旋桨和四螺旋桨等。地 方商船一般采用单螺旋 桨,且多数为右旋螺旋桨; 公边船艇一般采用双螺旋 桨或四螺旋桨配置,且多采用外旋式(即右舷安装 右旋螺旋桨,左舷安装左旋螺旋桨;若右舷安装左旋螺旋桨,左舷安装右旋螺旋桨,则称为内旋式)三螺旋桨船相对较少。 (三)螺旋桨工作时的水流 排出流、吸入流、顶流、伴流 这四种水流只有排出流和吸入流与螺旋桨直接相关。而顶

航空基础知识

飞机的分类 由于飞机构造的复杂性,飞机的分类依据也是五花八门,我们可以按飞机的速度来划分,也可以按结构和外形来划分,还可以按照飞机的性能年代来划分,但最为常用的分类法为以下两种: 按飞机的用途分类: 飞机按用途可以分为军用机和民用机两大类。军用机是指用于各个军事领域的飞机,而民用机则是泛指一切非军事用途的飞机(如旅客机、货机、农业机、运动机、救护机以及试验研究机等)。军用机的传统分类大致如下: 歼击机:又称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称驱逐机。其主要用途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制空权,还可以拦截敌方的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 强击机:又称攻击机,其主要用途是从低空和超低空对地面(水面)目标(如防御工事、地面雷达、炮兵阵地、坦克舰船等)进行攻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轰炸机:是指从空中对敌方前线阵地、海上目标以及敌后的战略目标进行轰炸的军用飞机。按其任务可分为战术轰炸机和战略轰炸机两种。 侦察机:是专门进行空中侦察,搜集敌方军事情报的军用飞机。按任务也可以分为战术侦察机和战略侦察机。 运输机:是指专门执行运输任务的军用飞机。 预警机:是指专门用于空中预警的飞机。 其它军用飞机:包括电子干扰机、反潜机、教练机、空中加油机、舰载飞机等等。 当然,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飞机性能的不断完善,军用飞机的用途分类界限越来越模糊,一种飞机完全可能同时执行两种以上的军事任务,如美国的F-117战斗轰炸机,既可以实施对地攻击,又可以进行轰炸,还有一定的空中格斗能力。 按飞机的构造分类: 由于飞机构造复杂,因此按构造的分类就显得种类繁多。比如我们可以按机翼的数量可以将飞机分为单翼机、双翼机和多翼机;也可以按机翼的形状分为平直翼飞机、后掠翼飞机和三角翼飞机;我们还可以按飞机的发动机类别分为螺旋桨式和喷气式两种。

浅谈无人机及其应用

浅谈无人机飞行器及其应用 姓名:张一凡 学号:2013010908014 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指导教师:李玉霞 1

一、无人机飞行空气动力及飞行姿态参数 在无人机系统中主要是飞行控制计算机与各种机载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因此我们可以在机载设备与飞行控制计算机的通信链路中进行飞行参数采集。 机载设备与飞行控制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是高度实时的,可以认为它们通信的数据都是连续的。对这些连续的飞行参数进行实时辨识并不能达到判读飞行参数的目的,因为无人机是一个非线性、时变的多通道深度铰链的系统,单纯的某个飞行参数的时间曲线并不具备太多的实际意义。 (一)飞行参数处理方法: 根据飞行参数数据特点,我们将飞行参数判读分成三个过程:预处理、基于专家规则的飞行参数自动判读和详细分析。其中研究用于知识发现实现对飞行参数自动判读的专家规则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二)飞行参数数据预处理: 飞行参数数据采集设备故障以及数据传输的错误都会造成数据的不完整性、含噪声和不一致性。数据预处理采用滤波、平滑等数据处理方法能够提高数据质量和排除数据中的干扰。数据预处理的步骤是数据清理和数据变换。 (三)飞行参数数据清理: 飞行数据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变化异常的数据,其主要特征为:单位时间内的信号变化量超出了该信号变化的正常范围、信号的幅值超出规定值、信号的变化规律不符合无人机及其系统的实际工作情况、飞行参数时许数据流中某个单帧数据的所有参数值在同一时刻出现突变。这些数据点往往属于虚假信号。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确认出现的数据异常点是否为徐价值。如果是,必须删除,并且根据无人机飞行手册的性能参数范围和飞行日报表进行平滑处理;如果不能确定,则需保留并作进一步分析。 (四)飞行参数数据变换: 飞行数据中还经常会出现时间参数变化异常的数据,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软件或人工校正。对同性质参数采用数据融合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用正确的数据来修改错误的数据。如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无人机航向姿态系统和捷联惯性导航系统都提供飞机的航向姿态信息,此时可以利用一个系统的正确值来修正另一个系统的奇异值。对单个飞行参数的时序曲线中出现连续多个奇异点

螺旋桨概述

螺旋桨概述 1.概念 1.1结构 图1 螺旋桨示意图 图2 螺旋桨结构 螺旋桨由桨叶、浆毂、、整流帽和尾轴组成,如上图所示。 滑失:如果螺旋桨旋转一周,同时前进的距离等于螺旋桨的螺距P,设螺旋桨转速为n,则理论前进速度为nP。也就是说将不产生水被螺旋桨前后拨动的现象,然而事实上,螺旋桨总是随船一起以低于nP的进速V s对水作前进运动。那么螺旋桨旋转一周在轴向上前进的实际距离为h p(=V s/n),称为进距。于是我们把P与h p之差(P-h p)称为滑失。 滑失与螺距P之比为滑失比: S r=(P-h p)/P=(nP-V s)/nP=1-V s/nP

式中V s/nP称为进距比。 从式中可以得出,当V s=nP时,S r=0。即P=h,也就是螺旋桨将不产生对水前后拨动的现象,螺旋桨给水的推力为零。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滑失越大,滑失比越高,则螺旋桨推水的速度也就越高,所得到的推力就越大。 1.2工作原理 船用螺旋桨工作原理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观点来解释,一种是动量的变化,另一种则是压力的变化。在动量变化的观点上,简单地说,就是螺旋桨通过加速通过的水,造成水动量增加,产生反作用力而推动船舶。由于动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因此不同的质量配合上不同的速度变化,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动量变化。 另一方面,由压力变化的观点可以更清楚地说明螺旋桨作动的原理。螺旋桨是由一群翼面构建而成,因此它的作动原理与机翼相似。机翼是靠翼面的几何变化与入流的攻角,使流经翼面上下的流体有不同的速度,且由伯努利定律可知速度的不同会造成翼面上下表面压力的不同,因而产生升力。而构成螺旋桨叶片的翼面,它的运动是由螺旋桨的前进与旋转所合成的。若不考虑流体与表面间摩擦力的影响,翼面的升力在前进方向的分量就是螺旋桨的推力,而在旋转方向的分量就是船舶主机须克服的转矩力。 1.3推力和阻力 以一片桨叶的截面为例:当船艇静止时,螺旋桨开始工作,把螺旋桨看成不动,则水流以攻角α流向桨叶,其速度为2πnr(n为转速;r为该截面半径)。根据水翼原理,桨叶要受升力和阻力的作用,推动螺旋桨前进,即推动船艇前进。船艇运动会产生顶流和伴流。继续把船艇看成不动,则顶流以与艇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流速向螺旋桨流来,而伴流则以与艇速方向相同,流速为u r向螺旋桨流来。通过速度合成,我们可以得到与螺旋桨成攻角α,向桨叶流来的合水流。则桨叶受到合水流升力dL和阻力dD的作用,将升力和阻力分解,则得到平行和垂直艇首尾线的分力:

第四章 创新原理及其应用

第四章创新原理及其应用创新原理(也称“发明原理”),是建立在对上百万的专利分析的基础上, 蕴涵了人类发明创新所遵循的共性原理,是TRIZ中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基本方法。这40条创新原理是阿奇舒勒最早奠定的TRIZ理论的基础内容。实践证明,这40条创新原理,是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比较容易学习和掌握,通常读 者练习和实际使用的频率也最高。 下面是对40条创新原理的逐条的具体介绍。在介绍每条创新原理时,我们 _不仅简要地介绍它们的基本内容,给出一些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也尽量给出了一些非工程领域(例如管理或商业)的应用实例,以便读者全面地 理解和记忆这些原理。 一、分割原理 如图4-1所示。 1.分割原理的具体描述 1)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间独立的几个部分; 2)把一个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 3)提高系统的可分性,以实现系统的改造。 2.应用案例

I案例4-11 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_“、_A二、入,、二二抽六确JT不部介”的实例。为解决可回收 这是“把一个物体分成相互JaJ拄皿们2‘'I- of W- as 19T v.4 o }J M1jai IA.9-A9.’、厂丁二.- 与不哥C7收,不同材料,如玻璃、纸、铁罐等的综合利用,人们把一个大垃 圾箱,分成相互间独立的几个较小回收箱,如图4-2所示。 I案例4-21 图4-2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这是“把一个物体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却的部分”的实例,如图4-3所示。 图4-3组合家具 [案例4-31 可调节百叶窗 这是一个“提高系统的可分性,以实现系统的改造”的实例。人们用可调节百叶窗代替幕布窗帘,只要改变百叶窗叶片的角度,就可以调节外界射 入的光线。 [案例4-41 军用飞机油箱 当军用飞机的油箱破损时,极易引起燃料大量外泄,继而引发爆炸的事

船舶快速性螺旋桨设计

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 题目:散货船螺旋桨设计 学生姓名:杨再晖 学号:101306119 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C10船舶1班 指导教师:应业炬 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 2013年 6月 21日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2 —2013 学年第 2 学期 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班级 C10船舶1班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

摘要 螺旋桨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没有它,船舶就无法快速的前行,是造船行业必备的推进部位。螺旋桨设计是船舶设计过程中有关船舶快速性性能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精度将直接影响船的推进效率。 在船舶线型初步设计完成后,通过有效马力的估算或船模阻力试验,得出该船的有效马力曲线。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效率最佳的螺旋桨,既能达到预定的航速,又要使消耗的主机功率小;或者当主机已选定,设计一个在给定主机条件下使船舶能达到最高航速的螺旋桨,本次课程设计属于第二种。 影响螺旋桨性能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螺旋桨的直径,螺距比,盘面比,桨叶轮廓形状等因素。本次课程设计是用船体的主要参数、主机与螺旋桨螺旋桨参数、设计工况算出以上数据,设计一个螺旋桨,并用CAD软件画出螺旋桨的外形。 关键词:螺旋桨设计;图谱;AUTOCAD

目录 1、已知船体的主要参数 (1) 2、主机与螺旋桨参数 (1) 3、设计工况 (1) 4、按船型及经验公式确定推进因子 (2) 5、可以达到最大航速的计算 (2) 6、桨叶空泡校核,确定螺旋桨主要参数 (4) 7、桨叶强度校核 (6) 8、螺距修正 (8) 9、重量及惯性矩计算 (8) 10、绘制螺旋桨水动力性能曲线 (9) 11、系柱特性与航行特性计算并绘制航行特性曲线图 (10) 12、航行特性计算时取3挡转速按下表进行: (11) 13、螺旋桨计算总结 (13) 14、感想 (14) 15、参考资料 (14)

螺旋桨种类PDF.pdf

种类 船舶推进器种类很多,按照原理不同,有螺旋桨、喷水推进器、特种推进器。 螺旋桨 由桨毂和若干径向地固定于毂上的桨叶所组成的推进器,俗称车叶。螺旋桨安装于船尾水线以下,由主机(见船舶动力装置)获得动力而旋转,将水推向船后,利用水的反作用力推船前进。螺旋桨构造简单、重量轻、效率高,在水线以下而受到保护。 分类 螺旋桨是现代船舶的主要推进工具,现在大多数船舶是用螺旋桨来推进的。螺旋桨又有许多类型。 按照桨叶多少,螺旋桨有2、3或4个桨叶,甚至更多。一般桨叶数目越多吸收功率越大。 按照构造不同,螺旋桨分为定(桨)距和变距螺旋桨两大类。 定距螺旋桨,螺距是固定不变的其特点是构造简单,重量轻,所以才船舶上得到广泛应用。 变距螺旋桨,螺距是可以调节的,通过螺旋桨变距机构,有液压或电力驱动来调节螺距。最初使用的是双距螺旋桨。高速时用高距,低速时用低距,以后又逐步增加了桨距的数目。 应用 普通运输船舶有1~2个螺旋桨。推进功率大的船,可增加螺旋桨数目。大型快速客船有双桨至四桨。螺旋桨一般有3~4片桨叶,直径根据船的马力和吃水而定,以下端不触及水底,上端不超过满载水线为准。螺旋桨转速不宜太高,海洋货船为每分钟100转左右,小型快艇转速高达每分钟400~500转,但效率将受到影响。螺旋桨材料一般用锰青铜或耐腐蚀合金,也可用不锈钢、镍铝青铜或铸铁。 60年代以来,船舶趋于大型化,使用大功率的主机后,螺旋桨激振造成的船尾振动、结构损坏、噪声、剥蚀等问题引起各国的重视。螺旋桨激振的根本原因在于螺旋桨叶负荷加重,在船后不均匀尾流中工作时容易产生局部的不稳定空泡,从而导致螺旋桨作用于船体的压力、振幅和相位都不断变化。 在普通螺旋桨的基础上,为了改善性能,更好地适应各种航行条件和充分利用主机功率,发展了以下几种特种螺旋桨。①可调螺距螺旋桨:简称调距桨,可按需要调节螺距,充分发挥主机功率;提高推进效率,船倒退时可不改变主机旋转方向。螺距是通过机械或液力操纵桨毂中的机构转动各桨叶来调节的。调距桨对于桨叶负荷变化的适应性较好,在拖船和渔船上应用较多。对于一般运输船舶,可使船-机-桨处于良好的匹配状态。但调距桨的毂径比普通螺旋桨的大得多,叶根的截面厚而窄,在正常操作条件下,其效率要比普通螺旋桨低,而且价格昂贵,维修保养复杂。②导管螺旋桨:在普通螺旋桨外缘加装一机翼形截面的圆形导管而成。此导管又称柯氏导管。导管与船体固接的称固定导管,导管被连接在转动的舵杆

航空基础知识

航空基础知识系列之一:飞机得分类 飞机得分类 由于飞机构造得复杂性,飞机得分类依据也就是五花八门,我们可以按飞机得速度来划分,也可以按结构与外形来划分,还可以按照飞机得性能年代来划分,但最为常用得分类法为以下两种: 按飞机得用途分类: 飞机按用途可以分为军用机与民用机两大类。军用机就是指用于各个军事领域得飞机,而民用机则就是泛指一切非军事用途得飞机(如旅客机、货机、农业机、运动机、救护机以及试验研究机等)。军用机得传统分类大致如下: 歼击机:又称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称驱逐机。其主要用途就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制空权,还可以拦截敌方得轰炸机、强击机与巡航导弹。 强击机:又称攻击机,其主要用途就是从低空与超低空对地面(水面)目标(如防御工事、地面雷达、炮兵阵地、坦克舰船等)进行攻击,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轰炸机:就是指从空中对敌方前线阵地、海上目标以及敌后得战略目标进行轰炸得军用飞机。按其任务可分为战术轰炸机与战略轰炸机两种。 侦察机:就是专门进行空中侦察,搜集敌方军事情报得军用飞机。按任务也可以分为战术侦察机与战略侦察机。 运输机:就是指专门执行运输任务得军用飞机。 预警机:就是指专门用于空中预警得飞机。 其它军用飞机:包括电子干扰机、反潜机、教练机、空中加油机、舰载飞机等等。 当然,随着航空技术得不断发展与飞机性能得不断完善,军用飞机得用途分类界限越来越模糊,一种飞机完全可能同时执行两种以上得军事任务,如美国得F-117战斗轰炸机,既可以实施对地攻击,又可以进行轰炸,还有一定得空中格斗能力。 按飞机得构造分类: 由于飞机构造复杂,因此按构造得分类就显得种类繁多。比如我们可以按机翼得数量可以将飞机分为单翼机、双翼机与多翼机;也可以按机翼得形状分为平直翼飞机、后掠翼飞机与三角翼飞机;我们还可以按飞机得发动机类别分为螺旋桨式与喷气式两种。 航空基础知识系列之二:飞机得结构 飞机得结构 飞机作为使用最广泛、最具有代表性得航空器,其主要组成部分有以下五部分: 推进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发动机及其附属设备)以及燃料。其主要功能就是产生推动飞机前进得推力(或拉力); 操纵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形成与传递操纵指令,控制飞机得方向舵及其它机构,使飞机按预定航线飞行; 机体:我们所瞧见得飞机整个外部都属于机体部分,包括机翼、机身及尾翼等。机翼用来产生升力;同时机翼与机身中可以装载燃油以及各种机载设备,并将其它系统或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飞行稳定、易于操纵得气动外形; 起落装置:包括飞机得起落架与相关得收放系统,其主要功能就是飞机在地面停放、滑行以及飞机得起飞降落时支撑整个飞机,同时还能吸收飞机着陆与滑行时得撞击能量并操纵滑行方向。 机载设备:就是指飞机所载有得各种附属设备,包括飞行仪表、导航通讯设备、环境控制、生命保障、能源供给等设备以及武器与火控系统(对军用飞机而言)或客舱生活服务设施(对民用飞机而言)。 从飞机得外面瞧,我们只能瞧见机体与起落装置这两部分。下面我们着重来瞧一瞧机体得结

船舶螺旋桨课程设计--ck

1500吨载运煤船螺旋桨 设计书 指导老师:dyz 学生姓名:ck 学号:************ 完成日期:**********

给定资料 艾亚法有效功率估算表:

1.推进因子的确定 (1)伴流分数ω 本船为单桨海上运输船,故使用泰勒公式估算 ω=0.5×C B -0.05=0.5×0.807-0.05=0.354 (2)推力减额分数t 使用汉克歇尔公式 t=0.50×C P -0.12=0.50×0.811-0.12=0.0.286 (3)相对旋转效率 近似地取为ηR =1.0 (4)船身效率 ηH =(1-t)/(1-ω)=(1-0.286)/(1-0.354)=1.105 2.桨叶数Z的选取论证 根据一般情况,参考母型船,单桨船多采用四叶,加之四叶图谱资料较为详尽、方便查找,故选用四叶。 3.A E/A0的估算 按公式A E/A0 = (1.3+0.3×Z)×T / (p0-p v)D2 + k进行估算, 其中:T=P E/(1-t)V=1911/((1-0.286)×12×0.515)=433kN 水温15℃时汽化压力p v=174 kgf/ m2=174×9.8 N/m2=1.705 kN/m2 静压力p 0=p a +γh s =(10330+1025×3.5)×9.8 N/m2=136.39 kN/m2 k取0.2 D允许=0.7×T=0.7×8.50=5.95m A E/A0 = (1.3+0.3×Z)×T / (p0-p v)D2 + k =(1.3+0.3×4)×433/((136.39-1.705)×5.952)+0.2 = 0.427 4. MAU桨型的选取说明 该船为海洋运输船,MAU型图谱刚好适用于海水情况。MAU型浆性能较好,实际应用广泛,故采用MAU型浆。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及其应用 段改丽 李爱玲 李 军 (西安陆军学院 陕西 710108) 隐身技术又称隐形技术,是物理学中流体动力学、材料科学、电子学、光学、声学等学科技术的交叉应用技术,是传统伪装技术走向高技术化的发展和延伸。利用隐身技术可以大大降低武器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在现代军事侦察中,往往是多种技术侦察手段并用,因此在反侦察的隐身技术中也要针锋相对地同时采用多种隐身方法。 一、隐身技术的分类 隐身技术按其物理学基础可分为无源隐身技术和有源隐身技术两类。 所谓无源隐身技术,从物理学的观点来看,就是根据波的反射和吸收规律,在目标上采用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以吸收或减弱对方侦察系统的回波能量;根据波的反射规律,改变武器装备的外形与结构,使目标的反射波偏离对方探测系统的作用范围,从而使对方的各种探测系统不能发现或发现概率降低。 有源隐身技术就是设置新的波源,发射各种波束(如电磁波、声波等)来迷惑、干扰或抵消对方探测系统的工作波束,以达到隐蔽己方的目标。例如施放光弹或电子干扰波使对方的光电探测系统迷盲,施放电子诱饵使对方的探测系统跟踪假目标等。这类技术靠加强而不是减弱目标的可探测信息特征来达到目标隐身的目标。 二、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 由于波的共同特点,有时采用一种技术措施,可对几种侦察波同时起到隐身效果。然而,由于各种波有其自身的物理特性,因此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相应采取一些不同的隐身技术措施。常用的隐身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雷达波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 “雷达”这个术语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由“无线电探测和测距”这一短语派生出来的。雷达波实际上是天线发射的波长在微波波段的电磁波。发动机将雷达波束朝某个方向定向发射,目标就会把雷达波反射到雷达接收器上。由于目标的性质不同,所以会产生强弱不同的反射信号,雷达就是靠接收被目标反射的电磁波信号发现目标的。波的反射定律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入射角等于零,则反射角也等于零。因此,只有当雷达电磁波的方向垂直于目标表面时,被反射的电磁波才能按原方向返回,这时雷达才能接收到较强的回波;而以其他角度射向目标表面的雷达电磁波都会被反射到别处,即发生散射效应。如果目标的表面能使雷达发射来的电磁波被散射或被吸收,就可大大减小被对方雷达发现的概率,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雷达隐身技术就是依照这而发展起来的。一般飞机的整体布局为圆形机身、平面机翼和垂直机翼,三者之间有明显的分界。根据电磁波所遵循的传播规律,当电磁波入射到物体的直角表面处,容易形成多次反射,而产生角反射器效应,反射雷达波很强。而隐身飞机在总体外形上采用多面、多锥体和飞翼式布置及燕尾形尾翼的设计,把机身与机翼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隐身的目的。例如,美国的F2117A隐身战斗机外表光滑且无外挂装置,武器都装在弹舱内。 (二)可见光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 根据物理学原理可知,在可见光范围内,探测系统的探测效果决定于目标与背景之间的亮度、色度、运动这三个视觉信息参数的对比特征,其中目标与背景之间的亮度比是最重要的。如果目标的结构体和表面的反射光,发动机喷口的喷焰和烟迹,灯光及照明光等,与背景亮度的对比度较大,容易被发现。因此,可见光隐身技术就是通过改变目标与背景之间的亮度、色度等的对比特征,来降低对方可见光探测系统的探测概率,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比如将飞机曲面外形的座舱罩改变为平板或近似平板外形的座舱罩,以减小太阳光反射的角度范围和光学探测器瞄准、跟踪的时间;在目标表面涂敷与周围色彩类同的颜色或加伪装网,以使目标与背景的亮度和色度相当。比如战士的“迷彩装”,炮车外面的“伪装网”等,都是可见光隐身技术中的一种。 (三)红外隐身技术的物理原理 随着红外侦察、探测、制导和热成像处理技术的 · 7 3 · 16卷1期(总9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