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阳光阅读及答案

捉阳光阅读及答案
捉阳光阅读及答案

捉阳光阅读及答案

捉阳光禾场的竹椅上坐着一个女人。女人手里握着一枚小小的镜子,把阳光折射到屋檐下的阴凉里。灰黑的墙壁上,随即显现出一个光亮的小圆球。一个孩子一边打着哈哈,一边举着小手去捉那个光球,眼看要捧住了,不料球一转,跑到了脑后。稍稍寻找后,孩子又嘻嘻哈哈地扑上那亮晃晃的小东西。快要捉住它时,调皮的光球又跑开了,一忽儿升高,一忽儿下沉,一忽儿朝左,一忽儿朝右。孩子呢,一点也不气恼,一点也不知道累。忽然,孩子扑倒了,趴在地上哇哇地哭。女人直了直身子,似乎要去扶他,然而并没有起身,慌乱中,一枝拐杖倒伏在地,两只软绵绵的裤管荡了荡。我明白她没有起身的原因了。女人复又拿起镜子,把温暖的阳光直接折射到孩子的眼前,并且一跳一跳的,很逗。果然,孩子马上停止了哭,并勇敢地爬了起来。女人始终背对着我,我一直无法看见她的任何表情。不过我想这并不重要。亮亮的光球又跑动了。孩子拍拍手,继续小跑着追上去,去捉那一缕用爱心滤洗过的阳光。这是我五年前有幸摄取的一幅画面,在一座农舍前。其时,檐口上还挂有高粱球和玉米棒子,以及红辣椒串……

1.本文主要写谁?为什么?2.“阳光”二字在文中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3.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捉阳光》这幅画面,不超过60字。

4.对“那一缕用爱心滤洗过的阳光”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1.残疾女人。因为本文所描述的对象,表现的精神境界都是残疾女人的“母爱”;

2.阳光是用爱心滤洗过的阳光,是母爱的象征,是生活的快乐使者,是追求理想的光标。

3.农舍前,屋檐上悬挂着高粱球、玉米棒子,以及红辣椒串等物,禾场竹椅上坐着一个女人,女人握着一枚小镜子,附近阴凉里一个小孩追着光球。

4.这句话隐含着“阳光”即母爱的含义。光球是身残志坚的母亲折射出来的,小孩想捕捉的正是这表面看似游戏实则为生活精神追求的“光球”。

《与朱元思书》阅读及答案

阅读选段,按要求答题。(甲)《与朱元思书》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始得西山宴游记》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始指异之(3)游于是乎始

2.翻译下列句子。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2)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3.用原文回答。

(1)(甲)文中写所见到景物的句子是:。

(2)(乙)文中描写攀登山顶动作的句子是:。作者始游西山后的感受是:。

4.两文都写了观赏自然景物后的主观感受,是比较其异同。

相同点:不同点:

答案:1.(1)向;(2)指点;(3)从此。 2.(1)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2)持杯满饮,颓然欲醉,不知太阳落山了。 3.(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4.相同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景物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留恋之情。不同点:(甲)文作者带有苦恼的心情,(乙)文的作者带有欣

喜的心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