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推拿常用诊断方法

推拿治疗在临床上最多应用的还是颈、肩、腰腿疼痛和四肢骨关节、肌肉、神经

等病变,为了杜绝不必要的医疗事故发生,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是完全可以借鉴并融为一体的。通过此方法可以排除炎症、肿瘤等各种非推拿治疗适应证的疾病。而且还能使疾病得到明确诊断和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甚多,医学科学又是日新月异地发展,本书重点介绍四

肢骨关节和脊柱最基本而又是最实用的物理诊断方法。

◆ 上肢部的物理诊断法

【肩关节】

1.望诊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丰富,所以望诊时必须两侧对比检查。检查时两肩一定要裸出,对比两肩外形是否对称,高低是否一致,有无畸形、肿胀、窦道、肿块及静脉怒张、有无肌肉萎缩等情况。正常肩关节外形为浑圆形,若三角肌膨隆消失,呈“方肩”状,多提示有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萎缩。若肩肿高耸,多为先天性肩肿骨高耸症。除静观外,还要视其动态情况,嘱患者做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观察有无活动障碍及其异常活动,如前锯肌瘫痪向前平举上肢,可出现“翼状肩胛”。

2.触诊首先要知道在肩部有几个骨性标志。在肩外侧最高点骨性突出是肩峰;其下方的骨性高突处是肢骨大结节;肩峰前方为锁骨外侧端;锁骨中,外1/3交界

处的下方一横指为喙突。

还要检查局部皮肤温度,有无肿胀,如系肿物,要检查其硬度,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如何。要仔细地寻找压痛点,肩关节周围常见的压痛点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压痛点在结节间沟;冈上肌腱损伤,压痛点局限于大结节的尖顶部;肩峰下滑囊炎,压痛点局限在肩峰部。除压痛外应检查肩关节有无异常活动,如肩锁关节脱位时,当按压锁骨外端,可有弹性活动。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可在结节间沟触及肌腱的弹跳。

3.肩关节活动度检查要注意其运动方式,幅度,有无疼痛、受限,尤其注意其肩肿骨的动态;避免肩胛骨一起参与活动而造成的假象活动度。

肩关节的中立位为上臂下垂,屈肘90°,前臂指向前方。

关节活动度(图18)如下:

前屈:70°~90°后伸:40°外展:80°~90°内收:20°~40°内旋:70°~90°外旋:40°~50°上举:160°~180°(是前屈、外展和肩肿骨旋转的复合动作)

4. 特殊检查

(1)搭肩试验:患肢肘关节屈曲,手放在对侧肩关节时,如肘关节不能与胸壁贴紧,则为阳性,表示肩关节脱位、粘连。

(2)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嘱患者屈肘并做前臂旋后动作,检查者给以阻力,如肱骨结节间沟部位疼痛,则为阳性,表示肢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3)直尺试验:正常人肩峰位于肽骨外上髁与肱骨大结节连线之内侧。用直尺的边缘贴在上臂外侧,一端靠近肱骨外上髁,另一端如能与肩峰接触,则为阳性,表示肩关节脱位。

【肘关节】

1.望诊首先观察有无畸形。正常肘关节伸直时,有5°~15°的携带角。一般女性比男性要稍大。若大于此角度称之为肘外翻;若小于此角度称之为肘内翻。肽骨髁间骨折、肘关节脱位、桡骨小头脱位等未经整复时,均可见到肘部轮廓的改变。

其次要观察肘部有无肿胀。当肘关节肿胀时,肘后肱三头肌腱两侧饱满。肽骨内或外上髁骨折时,肿胀区常较局限。挠骨小头骨折,鹰嘴挠侧正常皮肤凹陷消失。

2.触诊首先要注意肘部压痛点位置。肱骨外上髁压痛,多为防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压痛,多为肱骨内上髁炎;尺骨鹰嘴压痛伴囊性肿物,多为鹰嘴滑囊炎。此外还应包括对肘关节周围皮肤张力,肱动脉的搏动、尺神经硬度及粗细的改变,有无肿块以及肿块大小,硬度、部位,与活动的关系,以及滑车上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3.肘关节活动度(图19)检查

肘关节中立位为前臂伸直。

屈曲:135~150°过度伸直:10°旋前:80°~90°旋后:80°~90°

4.特殊检查

(1)网球肘试验:又称腕伸肌紧张试验。肘关节伸直,同时前臂旋前,腕关节被动屈曲,能引起肱骨外上髁处疼痛者观为阳性,表示肱骨外上髁炎。

(2)肘关节外翻挤压试验:肘关节伸直位,检查者一手抵住肘关节外侧,并使肘关节被动外翻,如有疼痛,则为阳性,表示桡骨小头骨折。

(3)肘三角(图20):

正常的肘关节于完全伸直时,肽骨外上髁、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三个骨性突起点,在一条直线上;当肘关节于完全屈曲时,这三个骨性突起点构成一等腰三角形。若肘三角关系改变,表示有骨折、脱位。

【腕关节与手】

1.望诊对比检查两腕关节与两手,观察有无畸形、肿胀和异常动作等。

常见畸形有桡骨远端骨折引起的银叉样畸形;正中神经损伤所致大鱼际肌萎缩,呈猿手畸形;桡神经损伤所致腕下垂;尺神经损伤所致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呈爪形手;以及并指、多指、钮扣畸形、鹅颈畸形等。

腕关节肿胀以背侧指伸总肌腱两侧明显。“鼻烟窝”消失常提示有腕舟状骨骨状。两侧腕关节肿胀伴多发性、对称性近节指间关节棱形肿胀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指骨棱形肿胀常见于指骨结核或内生软骨瘤。手指末节呈鼓褪样肿胀,则提示为肺性骨关节病变,也称槌状指。腕背或掌指关节的掌侧面有局限性肿块,与皮肤无粘连,但附着于深部组织,有囊性感,多为健鞘囊肿。

手指震颤,多见于甲状腺机能亢进、震颤性麻痹、慢性酒精中毒等。双手呈搓泥丸的颤动,在运动时减轻,静止时加重,多为巴金森综合征。

2.触诊自尺挠骨远端向指骨方向依次检查腕及手部压痛的部位和程度,是否伴有肿胀、放射痛、异常感觉等。手掌部位应包括大小鱼际肌及屈肌肌健部位有无压痛。局部肿块的性质,是否随肌腱活动等。在屈伸手指过程中,如有弹响,多为弹响指或称为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当前臂旋转时,下桡尺关节发生弹响,多为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

3.腕关节及手部各关节活动度(图21)检查

(1)腕关节中立位为手与前臂成直线,手掌向下。

伸;30°~60°掌屈:50°~60°桡侧倾斜:25°~30°尺侧倾斜:30°~40°(2)手指关节中立位为手指伸直。

掌指关节:伸为0°,屈可达90°近节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90°远节指间关节:伸为0°,屈可达60°~90°

(3)拇指中立位为拇指沿食指方向伸直。

外展:可达40°屈曲:掌拇关节可达20°~50°,指间关节可达90°对掌:不易量出度数,注意拇指横越手掌之程度内收:伸直位可与食指桡侧并贴

4. 特殊检查

(1)握拳尺偏试验(图22):患者握拳,拇指在其余四指之下,使腕关节做被动尺偏运动,引起桡骨茎突部疼痛为阳性。见于挠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2)桡侧伸腕肌腱摩擦试验:医生握住患肢前臂远端,手掌放在前臂挠侧背部,

嘱患者主动做腕屈曲活动或握拳及放松的连续运动。如医生掌下有明显摩擦声则为

阳性。见于桡侧伸腕肌腱周围炎。

(3)腕关节尺侧挤压试验:腕关节于中立位,并被动使之向尺侧偏斜井挤压,若

下桡尺关节疼痛为阳性,见于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或尺骨茎突骨折。

(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推拿常用诊断方法之下肢部的物理诊断法

【髋关节】

1.望诊站立位有无髓关节畸形、臀部肌肉萎缩、腰前凸代偿性增加、大腿皮肤皱折加深,下肢有无内收、外展或内外旋转畸形和下肢短缩或增长的改变;同时还要观察两侧髂嵴和两侧臀皱襞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行走时患肢能否持重,步态是否均匀、稳定,并描述步态的特点。

2.触诊髋关节肿胀,可触及其周围皮肤张力增高。髋关节脱位,可在异常部位触到股骨头或扪及股动脉搏动减弱。臀肌挛缩可在臀部触及紧张的束带。弹响髋可在粗隆处触及肌腱的弹跳,并出现弹响声。大粗隆处浅压痛伴有囊性肿块,多为大粗隆滑囊炎。

3.髋关节活动度检查中立位为髋关节伸直,髌骨向上。

关节活动度(图23)如下:

屈曲:130°~140°后伸:10°~15°外展:30°~45°内收:20°~30°内旋:40°~50°外旋:30°~40°

4.特殊检查

(1)单腿独立试验(图24):患者直立,背向医生,患肢屈髓屈膝上提,用健肢单独站立。正常时,骨盆向健侧倾斜,患侧臀皱襞向上提起,称为阴性。同法使患肢单独站立,如发现健侧骨盆及臀皱襞下降,即为阳性,见于髋关节病变或臀中、臀小肌麻痹。

(2)望远镜试验:患者仰卧位,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握住小腿,沿身体纵轴向上推;另一手摸着同侧大粗隆,此触及有活塞样活动感,为阳性。见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尤以幼儿体征更为明显。(3)“4”字试验(图25):患者仰卧,嘱患肢屈髋屈膝并外旋髋关节,使其外踝置于健侧下肢膝关节上部,形如“4”字。若无法完成“4”字动作而髋部疼痛者,为髋关节病变。若能完成“4”动作时,医生一手压对侧的髂前上棘,另一手将患肢膝关节内侧向下压,如出现骶髂关节部疼痛,则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炎等骶髂部病变。

(4)屈膝屈髋分腿试验:患者仰卧,双下肢屈曲外旋,两足底相对,医生两手分别置于膝做双膝分腿动作,出现股内侧疼痛,为阳性,提示内收肌痉挛。

(5)足跟叩击试验: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生以一手将患肢略作抬高,另一手沿体纵轴叩击其足跟,使髋部产生震痛,为阳性,见于髓部骨折、炎症或下肢骨折。

(6)中立位试验: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医生用手平托患肢足跟,足呈外旋位为阳性,见于股骨颈骨折。

(7)髂胫束挛缩试验(图26):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将健侧髓膝关节屈曲,抱于胸前;医生站在患者背后,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上方,使膝关节屈曲90°,患髓先屈曲后外展再伸直,此时医生除去外力使其自由坠落,如有髂胫束挛缩,则患肢可被动地维持在外展位,则为阳性,并可骼崎与大粗隆之间摸到挛缩的髂胫束。

(8)托马征(图27):患者平卧,健侧髓膝关节尽量屈曲,使大腿贴紧躯干,双手抱住膝关节,

并使腰部贴于床面,如患髓不能完全伸直,或虽伸直但腰部出现前突,则托马征阳性,并应记录患髓关节屈曲角度。见于髓关节僵硬,腰椎结核或骼腰肌痉挛。

【膝关节】

1.望诊比较两侧股四头肌,特别是观察股四头肌内侧头有无明显萎缩。当膝关节屈曲位,骸韧带两侧“膝眼”消失,表明关节有肿胀。站立时双腿并拢,两腿股骨内髁及双足内踝可以接触。若两内踝分离,即为膝外翻,又称“X”型腿;若两内髁分离,即为膝内翻,又称“O”型腿(图28)。膝内、外翻畸形,常见于佝偻病、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骨折、骨髓炎或软骨发育不良等引起,因骺板生长不对称所致。在站立时,膝关节呈明显的过伸状态,称为膝反屈或称为军刀腿(图29),常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股骨内、外髁任何一侧见有局限肿大,伴浅静脉怒张,提示有肿瘤的可能性。

2.触诊确定压痛的部位,对诊断膝关节疾患十分重要,膝部常见压痛点(如图30)示。若发现肿块(包括胭窝部),应检查其大小,硬度,深度,有无压痛与周围组织及膝关节活动的关系。膝关节周围触及滑膜增厚、变韧,提示慢性滑膜炎。在伸直膝关节时,将骸骨作上下或左右推移时,出现沙沙的摩擦音及痉痛,提示骸骨软化症。膝关节在运动时出现音调清脆的弹响同时伴有疼痛者,提示半月板损伤。

3.膝关节活动度检查中立位为膝关节伸直。

膝关节活动度(图31)如下:

屈曲:120°~150°过伸:5°~10°内旋约:10°外旋约:20°

4. 特殊检查

(1)浮髌试验(图32):患者仰卧位,患肢伸直放松,医生一手虎口对着骸骨上缘,手掌压在骸上囊上,使关节积液集中在骸骨之下,另一手食指以垂直方向挤压髌骨,并迅速放开。如感觉髌骨浮动或有撞击股骨髁的感觉,即为阳性,提示膝关节内有积液。

(2)髌骨摩擦试验:患者仰卧,患肢伸直放松,医生用一手按压住骸骨,并使其在股骨髁关节面上作上、下及左、右的移动,如有摩擦音或患者感觉疼痛,则为阳性。提示骸骨软化症。

(3)麦氏(McMurray征)试验(图33):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握住患肢足部,另一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分别摸住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间隙,先使膝关节极度屈曲,然后将小腿内收,外旋,并逐渐伸直膝关节,此时内侧膝关节疼痛或有弹响,说明内侧半月板损伤。

反之使小腿外展、内旋,逐渐伸直膝关节,如有外侧膝关节疼痛或弹响,说明外侧半月板损伤。(4)研磨试验(图34):此试验为鉴别侧副韧带损伤与半月板损伤的方法。患者俯卧位,下肢伸直,患膝屈曲90°,可请一助手将大腿固定不使转动,医生双手握住足踝沿小腿纵轴提起小腿,然后再内外旋转小腿,此时侧副韧带处于紧张状态,如有损伤,在旋转时会引起疼痛,提示侧副韧带损伤。另一方法是医生双手按压足部,并内外旋转小腿,若出现疼痛,提示半月板损伤。

(5)侧向挤压试验(图35):患者仰卧,伸直下肢,医生一手握住踝关节向外侧施加压力,另一手在膝关节作向内侧加压,使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承受外翻张力,如有疼痛或有侧方活动,则为阳性,提示内侧副韧带损伤。如作相反方向施加压力,使膝关节外侧副韧带承受内翻张力,此时有疼痛或侧方活动,提示外侧副韧带损伤。

(6)过伸试验: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医生一手抬起小腿,另一手按压住膝部,使膝关节出现被动过伸运动,如有疼痛为阳性。可见于半月板前角损伤、股骨髁软骨损伤或脂肪垫肥厚、损伤等。

(7)抽屉试验(图36):患者仰卧,屈膝90°,足平放于床上,医生可坐在患者的足部,以稳定其足,双手握住小腿上端作前拉后推的动作,如小腿上端能向前拉动,说明前交叉韧带损伤;如小腿上端能向后推动测说明后交叉韧带损伤。

【踝关节与足】

1.望诊正常踝关节两侧可见内、外踝的轮廓;在跟腱的两侧亦各有一凹陷区(肥胖的妇女不甚明显),当踝关节背伸时可见伸肌腱在皮下的走行。

踝关节肿胀时,上述的轮廓全部消失。此外在足部常见如下畸形(图37):

扁平足(平足):纵弓塌陷,足跟外翻,前半足外展。

马蹄足:踝关节跖屈,前半足着地。

内翻足:足内翻常伴足弓高度增加。

外翻足:足外翻伴足弓变平。

跟足:与马蹄足相反,站立时足跟着地。

弓形足:与扁平足相反,纵弓过高。

(足母)外翻:(足母)趾长轴向外侧偏斜,常伴有前半足增宽,严重的(足母)外翻,可使第二趾叠架在(足母)趾之上,第一跖骨头内侧伴有“(足母)囊炎”。

锤状趾:近节趾间关节挛缩,足趾形如锤状。

2.触诊踝与足部软组织较薄,当检查时局限性压痛点往往就是病灶的位置。在跟腱止点处压痛,可能是跟腱滑囊炎;在跟骨跖面正中偏后压痛,可能是跟骨骨刺或脂肪垫病变。跟腱断裂时,可在皮下触及一横沟。腓骨长短肌腱滑脱可在外踝后方触及肌腱弹跳。足背及腔后动脉的搏动,应注意两侧对比。

3.踝关节与足活动度检查踝关节中立位为足与小腿间呈90°角,而无足内翻或外翻。足的中立位不易确定。

踝与足部关节活动度(图38)如下:

踝关节:背屈20°~30°,跖屈40°~50°距下关节:内翻30°,外翻30°~35°跖趾关节:尤以(足母)趾为最重要,正常背屈约45°,跖屈30°~40°

4.特殊检查

(1)捏小腿三头肌试验:患者俯卧,足垂床缘下,医生用手捏患肢小腿三头肌肌腹,正常时可产生足跖屈,如无足跖屈为阳性。提示跟腱断裂。

(2)足前横向挤压试验:患者仰卧,医生用双手对患足前部两侧作横向用力挤压,如出现疼痛为阳性,提示跖骨骨折、跖间肌损伤。

(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推拿常用诊断方法之躯干检查

【颈部】

1.望诊尽可能采取坐位,解开衣领,在必要时可脱去上衣仔细观察。颈部有无特殊部位的疤痕。窦道。疑有颈椎结核,应检查有无咽后壁脓肿,落枕因痛可出现保持性斜颈姿势。颈椎骨折脱位,可出现颈部强迫体位。

2.触诊

(1)压痛点:若一侧突发性斜方肌痉挛并有明显压痛者,多为落枕。在颈段棘上韧带压痛伴条束样变或在颈4 ~颈7 棘旁有压痛者,多为颈椎病。在颈后三角区有压痛者,多为前斜角肌综合征。颈背部软组织劳损者,多有较广泛的压痛点。

(2)肿块:新生儿单侧胸锁乳突的梭形肿块,多为先天性肌性斜肌。颈部侧方如有肿块,应注意与颈部淋巴结肿大、寒性脓肿、囊状水瘤、腮裂囊肿等疾患的鉴别。

3.颈部活动度检查颈中立位为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

颈部活动度(图39)如下:

前屈:35°~45°后伸:35°~45°左右侧屈:各45°左右旋转:各60°~80°4.特殊检查(1)屈颈试验(图40):患者仰卧,医生一手置于胸前,另一手托住患者后脑部并被动前屈头颈,如下颏不能触及胸骨柄且有阻力和疼痛,则提示阳性。在临床上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外,特别多见于脑膜炎、脑膜刺激性病变、及其他神经系统疾患。

(2)叩顶试验(图41):患者正坐位,颈、胸、腰挺直,下颏内收;医生一手掌紧贴在患者头顶,另一手握空拳轻缓叩击一手手背,若引起患者颈部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痛,则为阳性。多提示为颈椎病。

(3)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图42):患者正坐位,头向患侧的侧后方倾斜,医生双手抱住头顶,沿颈部纵轴向下施加压力,若引起患者颈部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痛,则为阳性。多提示为颈椎病。(4)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图43):患者端坐,医生用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向外下方牵拉,若引起患肢麻木、疼痛即为阳性。多提示为颈椎病。

(5)深呼吸试验:患者端坐,头稍向后仰,同时将下颌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医生一手抵住患侧下颌,给以阻力,另一手触摸患侧挠动脉,如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多提示为前斜角肌综合征。

(6)挺胸试验(图44):患者正坐、挺胸两肩外展,两臂后伸,如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多提示为肋锁综合征。

(7)超外展试验(图45):患者正坐,双上肢自然下垂,医生握住患肢腕部(注意触摸挠动脉的搏动),在上肢伸直的情况下逐渐从侧方将患肢被动外展高举过肩至头,若出现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多提示为超外展综合征(喙突胸小肌综合征)。

(8)间歇波动试验:患者端坐或立位均可,双臂平举外展90°,外旋位,令手指做快速屈伸动作。如患者于数秒钟内出现前臂疼痛,上肢疲乏不适而逐渐下垂,为阳性,多提示为胸廓出口综合征。若能持续1分钟以上的手指屈伸运动,上肢位置无改变者,为阴性。

【腰背部】

1. 望诊(图46)最好是在直视的情况下才能观察清楚腰背部脊柱有否异常的发现。从后背正面观,脊柱自上而下应成一条直线,若发现脊柱侧凸改变,可用有色笔依次在各棘突上绘一标志,这样脊柱侧凸的程度与方向就可一目了然。侧面观,脊柱有否圆形驼背(强直性脊柱炎等),或成角驼背(脊椎结核等),腰椎生理前突是否正常,有否加大、平坦或后突等。在腰背部还可以结合坐、立、走、卧不同体位观察其有无姿势改变。腰部疼痛较甚时可看到局部肌肉高隆的外形(即肌肉痉挛现象)。腰骶部如有色素沉着或有丛毛生长多见于隐性脊柱裂。腰部若有皮肤损伤,脓肿,窦道等应加以描述。

2.触诊腰背部压痛点的检查对疾病的诊断及定位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结合解剖位置去仔细、认真、反复寻找。下面介绍临床上常见压痛点(图47):

(1)棘突上压痛:见于棘上韧带损伤、棘突滑囊炎,棘突骨折。

(2)棘突间压痛:见于棘间韧带损伤。

(3)脊肋角压痛:在第十二肋骨与骶棘肌外侧缘相交处。见于肾脏疾病,第一腰椎横突骨折。(4)腰肌压痛点:两侧骶棘有局限性压痛,往往伴有肌张力增高。见于腰肌劳损。

(5)第三腰椎横突压痛:在第三腰椎横突的外端压痛,伴条束感,见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棘突旁压痛:即棘突两侧旁开~处压痛,伴患肢放射痛。见于椎管内疾病,以椎间盘突出症、肿瘤等病。

(7)腰5 骶1 棘突问压痛:见于腰骶关节劳损。

(8)骶骼关节压痛:见于骶髂关节炎。若女性产后多见于致密性骼骨炎。

(9)梨状肌压痛:相当于臀部环跳穴处,呈横条状的压痛伴患肢放射痛。见于梨状肌综合征。

在腰背部除压痛点外,常结合叩诊(叩诊锤或握拳叩击)来判定较为深部组织的病变,如椎体结核、肿瘤等。

3.腰部活动度检查腰部中立位不易确定,其活动度(图48)如下:

(1)前屈:患者取直立位,嘱其自然向前,弯腰,双手自然下垂,指尖朝向足背方向。正常情况下,腰部呈弧形,弧度很自然,无僵硬感,一般为90°。

(2)后伸:同样直立,让患者自然后仰,一般为30°。

(3)侧屈(弯):左右各30°。

(4)旋转:固定骨盆后,患者分别向左、右旋转,并测量双肩连线与骨盆横径所成之角度,一般为30°。

4.特殊检查

(1)拾物试验(图49):对不配检查的患儿,为观察其腰部是否有僵硬情况,可将玩物放在地上,引逗患儿拾起,脊柱无病变儿童能迅速弯腰将玩物拾起,若脊柱僵硬患儿拾物时,一手先压在膝上,仅能靠屈膝屈髋去取,而腰部无法弯曲者为阳性,见于腰椎结核。

(2)儿童腰部伸展试验(图50):患儿俯卧,医生将患儿双小腿提起,正常儿童腰部柔软,后伸自如,无疼痛反应。若有脊柱结核的患儿坝u腰部呈僵硬状,并随臀部抬高离开床面,且有疼痛。(3)直腿抬高试验(图51):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扶压膝上,保持膝关节于伸直位,另一手握住踝部将患肢逐渐抬高,在未达到70°以前引起腰部及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并记录引起疼痛的角度。提示椎管内神经根及坐骨神经受刺激。

当直腿抬高出现腰腿痛角度时,可放低5°~10°,然后被动背屈踝关节,再引起腰部及坐骨神经痛者为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则进一步证明椎管内神经受压。

(4)健侧直腿抬高试验:当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后,用同样方法检查健侧,如引出患肢坐骨神经放射痛者为阳性。多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5)颈静脉压迫试验: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用双手压于颈部双侧颈静脉处,或用血压计气带包绕颈部一圈,加压至40mmHg()维持1分钟,如出现患肢坐骨神经放射痛,即为阳性。提示椎管内病变。

(6)弓弦试验:患者端坐于椅上,上身挺直,小腿自然下垂,医生将其患侧小腿逐渐抬高伸直,到患者感到下肢有放射痛时即停止,然后另一手用手指挤压其腘窝正中(胫神经部位),如下肢放射痛加剧者,则为阳性。见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7)股神经牵拉试验:患者俯卧位,膝屈曲90°,医生将小腿上提或被动使膝关节屈曲,出现有沿股神经(大腿前面)放射性疼痛者,为阳性。见于腰3~4椎间盘突出症。

(8)双髓双膝屈曲旋转试验(图52):患者仰卧,双髓双膝关节极度屈曲,医生一手扶着双膝,另一手推动双足或从下面托起患者的臀部,使下腰部做被动屈曲及骨盆旋转运动,若出现疼痛者,为阳性。见于腰骰病变或下腰部软组织劳损。

(9)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图53):患者仰卧位,医生用双手分别按压在双侧髂嵴上,并用力向外下方挤压,称为骨盆分离试验。反之,用双手将两骼骨翼向中心相对挤压,称为骨盆挤压试验。若能诱发出疼痛者,为阳性。见于骨盆环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10)床边试验(图54):患者仰卧位,患侧靠床边并使臀部稍外移,下肢悬于床边外为宜;健侧下肢屈髓、屈膝,双手抱于膝前。医生一手扶住健侧膝部,另一手将悬于床边的大腿向地面方向加压,并能引发出骶髂关节部痛者,则为阳性。见于骶髂关节疾患。

(11)内旋髓试验(图55):患者仰卧位,嘱其患肢伸直抬高,当出现有坐骨神经痛时,医生可用力做被动内旋髓关节的运动,人为地使梨状肌紧张(亦称为梨状肌紧张试验),此时坐骨神经痛加剧测为阳性,见于梨状肌综合征。

(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推拿常用诊断方法之相关神经系统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内容极其丰富,在此仅介绍对颈,腰腿病变和四肢周围神经损伤疾病相关的神经功能主要检查方法。

【感觉】

在本学科运用最多的是对患者进行痛觉测试。检查时可选用大头针为工具,先从患者主诉的麻木区或无感觉区作缓慢的刺戳,针刺应持续地进行,但速度不宜太快,逐渐移向正常区检查。检查要有系统,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向内,注意两侧对比。当一旦找到某一感觉缺失区,则应从感觉减弱的部位到感觉正常的部位进行反复测试,便能获得更精确的感觉缺乏区。感觉检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主观的反应,需要患者的充分配合和医生仔细耐心的检查方能获得。

对于感觉的评定,一般可分为感觉正常、感觉过敏(增高)、感觉迟钝(减退)、感觉丧失(缺乏)几种。

并记录出感觉异常的具体部位。

【肌力】

是检查患者肌肉主动运动力量的一种方法。其等级如下:

【反射】

1.浅反射是刺激体表皮肤所引起的反射。浅反射消失在临床上有较大意义,表明由体表感受器至中枢的反射弧中断。本科常用的浅反射及其相应的神经节段为:

(1)腹壁反射(图56):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放松腹部肌肉,以钝器分别划腹壁两侧上、中、下部,即可引出该部腹肌收缩。各部位有相应的神经节段支配,上腹壁反射(胸7 ~胸8)、中腹壁反射(胸9 ~胸10)、下腹壁反射(胸11~胸12),如一侧腹壁反射丧失则提示该神经节段有病理性改变。

(2)提睾反射(图57):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大腿稍外展,外旋,医生以钝器作由下向上轻划大腿内侧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急速收缩,睾丸上提。提睾反射神经节段为腰1 ~腰2 。若此反射丧失,则提示该神经节段有病理性改变。

(3)肛门反射(图58):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侧卧位,医生用钝器划肛门周围皮肤,引起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其反射神经节段为骶5。此反射丧失提示马尾神经损害或两侧锥体束损害。

2.深反射是由叩诊锤敲打适当的腱或肌肉导致肌肉短促牵张所引起的反射。在检查时要求做到三个一样:即两侧肢体的姿势一样,叩诊部位一样,叩诊的强度一样,这样得出的结果才准确可靠。同时应当两侧充分对比。

临床上对反射活跃程度的分类和标记符号,通常是:反射丧失:(一);反射减弱:(十);反射正常:(十十);反射活跃:(十十十);反射亢进:(十十十十)。

反射减弱或丧失常见于周围神经或神经根病变,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反射亢进常见于颅内或脊髓肿瘤、脊髓炎等。

常见深反射下有以下几项:

(1)肱二头肌腱反射(图59):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前臂呈旋前半屈曲位,医生一手拇指置于肱二头肌肌腱部,另一手持叩诊锤叩击拇指,可引出肘关节屈曲运动。属肌皮神经。

肱二头肌腱反射属于生理反射,正常人存在,如果此反射亢进,减弱或丧失都说明为病理性。常见于颈髓。神经为主的病变。

(2)桡骨膜反射(图60):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肘关节半屈曲位,医生用叩诊锤叩击桡骨茎突,可引出前臂屈曲运动,属桡神经。

桡骨膜反射亦属于生理反射,正常人存在;如出现异常反射多属于颈髓。神经为主的病变。

(3)肱三头肌腱反射(图61):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前臂呈旋前半屈曲位,医生一手握住前臂,另一手用锤叩击肱三头肌肌腱部,可引出肘关节伸展运动,属挠神经。

肱三头肌腱反射也属于生理反射,正常人存在。

出现异常反射,多属于颈髓,神经为主的病变。

(4)膝腱反射(图62):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双膝关节半屈曲,医生一手或前臂托住患者腘部,使肌肉放松;另一手用锤叩击骸韧带,可引出伸小腿动作,如出现异常反射,多属于腰。神经为主的病变。

方法及临床意义:最佳方法是患者跪于椅子上,两足悬空,医生一手把持足,使足轻度背屈,另一手以锤叩击跟腱;或取坐位两足悬垂,医生使患足轻度背屈而叩击跟腱,可引出踝关节她跖,这些方法优点是肌肉容易松弛,有利反射引出。若出现异常反射,多属于骶;神经为主的病变。

3.病理反射

(1)霍夫曼征(图64):

方法及临床意义:医生以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另一手以食、中二指夹住患者中指,使腕关节轻度背伸,其余各指处于自然放松屈曲状态,而后医生用拇指去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此时若引出其他各指有屈曲动作,则为阳性,多提示有锥体束损害。

(2)巴彬斯基征(图65):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一手把持患者踝关节,使肌肉放松,另一手以钝器由足跟沿足底外侧向足趾方向划去,若引出(足母)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状分开,则为阳性。此试验阳性是锥体束损害的可靠指征。

(3)夏道克征(图66):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用钝器从患者外踝沿足背外侧向前划去,得出结果与巴彬斯基征同。

(4)奥本海姆征(图67):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用拇、食两指沿胫前缘由上向下推挤时,可得出结果与巴彬斯基征同。

(5)戈登征(图68):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用力捏握患者小腿腓肠肌,得出结果与巴彬斯基征同。

(6)髌阵挛(图69):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用虎口或拇指和食指抵住骸骨上极并将骸骨快速向下方推移后而固定不动,此时可出现骸骨呈连续性有节律地收缩,称谓骸阵挛。多提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7)踝阵挛(图70):

方法及临床意义:患者仰卧位,医生一手托住胭窝,另一手握足并将患者足急速背屈,同时固定于此位置不动,即引出踝关节呈连续有节律地屈伸运动,称谓踝阵挛。多提示为上运动神经元病变。◆

(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推拿常用诊断方法之正常骨与关节X线解剖知识

【正常骨的X线解剖】

(图71)

(1)骨膜:正常骨膜X线下是不显影的,如有骨膜显现即表示已有病理情况发生,通常见于外伤、炎症、肿瘤以及其他原因不明的疾病等。

(2)骨皮质:骨皮质密度均匀深白一致,在骨干中段最厚,向两端逐渐变薄,至骨端时仅为一菲薄骨层。骨皮质内缘与松质骨相接,二者无明显界限。

骨皮质在病理情况下,可表现为稀疏、分层、变薄和破坏。当肿瘤侵及骨皮质,可见有瘤性新骨生成。

(3)骨松质:由骨小梁和其间的骨髓间隙所构成,在X线上呈现为细致而整齐的骨纹理结构。而骨小梁的排列和分布无不按照其所承受的压力、肌肉的牵引力以及其特殊功能或动作而决定。(4)骨髓腔:正常情况下骨髓腔由于骨皮质和松质骨的遮盖重叠忑线上多不显影。

(5)骨骺线: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长骨端均可见宽窄不等的骨骺线,通常双侧对称厚薄相等。

【正常关节的 X线解剖】

(图 72)

(1)关节腔:X线上关节间隙实际上代表三个组成部分,即关节软骨、关节间纤维软骨和关节腔。

(2)关节面:由于关节面外面覆盖的软骨不显影,因此X线上的关节面实际即为骨端的皮骨质,系由极薄致密骨质构成,边缘光滑锐利。

(3)滑膜:即关节囊的内层组织,X线上不显影,当关节腔内发生积液时,滑膜因肿胀而显影。【脊柱及四肢关节X线解剖图】

(1)颈椎(图73):

(2)腰椎(图74):

(3)肩关节(图75):

(4)肘关节(图76):

(5)腕关节(图77):

(6)够关节(图78):

(7)膝关节(图79):

(8)踝关节(图80):

(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推拿常用诊断方法之骨与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

【骨骼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1.骨质稀疏骨质稀疏是指在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量的减少。

四肢长管骨骨质稀疏的X线表现为骨松质的骨小梁数目明显减少,间隙加宽,使

松骨结构粗糙稀疏,骨密度减低。典型的如铅笔素描的线条样。

脊柱骨质稀疏的X线表现,为皮质变薄,骨松质结构呈不规则的纵行骨纹。再严

重时,骨纹模糊消失,椎体呈不同程度的变扁,上下缘内凹,形如鱼脊,椎间隙呈

双凸变形,于是出现了双凹和双凸的改变。

2.骨质破坏骨质破坏是骨组织发生吸收和溶解,被炎症、肉芽或肿瘤等组织所代

替的结果。恶性肿瘤的破坏进行迅速,骨质可全部破坏消失,不留任何痕迹。

3.骨质增生或硬化骨质增生或硬化与骨质稀疏相反,是指在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含

量的增加,较正常骨密度高。

骨质增生或硬化通常是机体的一种代偿修复过程,可见于慢性炎症骨外伤后的修

复,也可见于成骨型骨肿瘤和转移瘤等。

4.死骨当骨组织的血液供应部分发生障碍或完全断绝时就会发生骨的坏死,形成

死骨,常见于骨髓炎。

5.骨膜增生正常骨膜不显影,只有在发生骨化或增生时才被显现,此时常表示有

病变存在。骨膜的改变多种多样,可与骨皮质呈单层平行,或多层如葱皮,或呈花

边状;亦有垂直于皮质如呈针状或放射状等,有些骨膜的改变多见于炎症或肿瘤。

6.周围软组织的改变许多骨路疾病常引起或伴有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而发源于

软组织的病变也可以导致骨骼的改变。所以在某些疾病的骨照片须包括周围的软组

织,以观察有无肿胀或萎缩、肿胀的范围和大小,边界模糊或清楚,密度是否均

匀,其中有否钙化、异物或气体等。

【关节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1.关节肿胀关节肿胀包括关节内积液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J线表现为关节间

隙增宽,关节周围软组织影增大膨隆,周围脂肪垫和肌肉间脂肪层影移位变形或模

糊消失。这种改变大多见于关节炎的早期。

2.关节破坏关节破坏的早期一般仅累及关节软骨,表现为关节间隙的狭窄。若病

变继续发展,可在骨端的局部或一侧出现破坏和缺损。严重的可破坏整个关节,产

生关节半脱位和畸形。

关节破坏的部位和进展的速度因疾病的性质而各异。急性化脓性关节先在承受体

重的部位开始,进展快,以日计,不久即可累及关节软骨下的骨质。滑膜型关节结

核的骨破坏,先从关节两侧不承受体重的部位开始,进展缓慢,以月计,累及骨质

较晚。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晚期才发生关节骨质的破坏,进展较慢,通常以年计。

3.关节退行性变早期仅限于关节软骨,并逐渐为纤维组织所代替,因而产生不同

程度的关节间隙狭窄。继而病变逐渐累及骨质。在关节边缘出现继发性的骨质增

生。此现象多见于老年人,以承受体重较大的脊柱和髋、膝关节最为明显。

4.关节强直关节强直通常见关节炎的后果,有骨性强直和纤维性强直之分。骨性

强直是关节软骨和骨大量破坏后,粗糙的关节面互相融合而产生的结果。多见于急

性化脓性关节炎。在X线上表现为原关节间隙显着狭窄或完全消失并可见骨小梁贯

穿于关节间隙之间,使两骨紧密联合在一起,犹如一骨。

纤维性关节强直在临床上关节活动已有部分或大部分消失,但X线上仍可见到狭

窄的关节间隙,其间并无骨小梁跨越或连贯其间,骨质密度一般较低伴有稀疏现

象,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5.关节脱位表示构成关节两个骨端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依其程度可分为半脱位

或全脱位。在临床上大多见于外伤,此外,严重的关节破坏,如化脓性、结核性和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脱位。

6 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变表现为关节囊外软组织肿胀、增厚、密度增高,关节周围

的脂肪组织影被推移或消失。

(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拿常用的诊断方法

2007-12-06 10:40

推拿常用的诊断方法

第一节常用的特殊检查方法

一、颈部

1、颈椎间接叩击试验(叩顶试验)临床意义:(1)颈椎骨病变(2)颈椎间盘、后关节病变

检查方法:病人坐位,医生左手垫在病人头顶上,用右手叩击,若颈部有疼痛或伴有上肢放射状—>(+)

注意事项:1)病人颈椎、胸椎、腰椎挺直 2)病人要咬住牙齿,同时检查时不要与病人讲话 3)对病人有疑有颈椎结核,应慎用,以免引起病性骨折或脱位

2、颈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临床意义:(1)颈椎病(N根型)(2)颈椎间盘突出症

检查方法:病人坐位或站位,头稍上仰并偏向患侧,医生用手在其头顶上向下按压,若颈病疼痛剧烈或向同侧上肢部发射痛—>(+)

(手指交叉,站于病人后侧,手放于头顶,向下缓压,持续一段时间再放手)

3、深呼吸试验(Adsom氏试验)临床意义:前斜角肌综合症

检查方法:病人坐位,两手放于膝上,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并将下颌转至患侧,医生下压患侧肩部,若桡A搏动减弱或消失—>(+)

4、挺胸试验临床意义:肋锁综合症

检查方法:病人立定挺胸,两臂后伸,桡A搏动减弱或消失,上肢及手部有麻木感或疼痛感—>(+)

5、超外展综合症临床意义:超外展综合症

检查方法:病人坐位或站位,同时上肢从侧方被动个展,高举过肩及头,桡A搏动减弱或消失—>(+)

6、臂丛神经牵拉试验临床意义:臂丛N受压

检查方法:病人坐位或站位,颈部前屈,头向健侧侧弯,医生一手抵住病人患侧的头部,另一手握患肢腕部,反方向牵拉,颈部及患肢有疼痛或麻木感—(+)

二、腰臀部

1、直腿抬高试验临床意义:坐骨N根受压(根性坐骨N痛)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患肢伸直高举,若患难与共肢抬高达不到正常高度,并有腰痛和股后的放射痛—>(+)

注意事项:1)臀部必须贴住床面,必要时,医生按住患难与共者髂嵴处,以固定骨盆; 2)下肢必须伸直,不能屈膝,尤其是高举的下肢更要注意;

3)应与健侧对比; 4)记录方法:直腿抬高试验——左:90度、右:30度 5)识别假阳性

2、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临床意义:进一步证明是坐骨N根受压

检查方法:直腿抬高—>也现腰腿痛时—>放低5度~10度后—>腰腿痛消失—>背伸踝关节—>又出现腰腿痛

注意事项:1)放低5度~10度时,要无症状 2)背伸踝关节时,膝关节伸直 3)记录方法:加强试验阳性/阴性

3、拇趾背伸试验(

4、5椎间N根受压)临床意义:4、5椎间N 根受压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拇趾用力背伸,医生用两手指下压两拇趾甲,两者对抗用力,测试肌力大小并两侧对比,若患侧拇趾背伸力下降—>(+)

注意事项:下压患者拇趾的力量要相等

4、拇趾踱屈试验临床意义:5S1椎间N 根受压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拇趾用力踱屈,医生用两手指在拇趾掌侧,两者对抗用力测试肌力大小并两侧对比,若患侧拇趾踱屈力下降—>(+)

注意事项:上顶患者两拇趾的力量要相等

5、屈颈试验

临床意义:(1)腰N根受压

检查方法:1)仰卧位屈颈试验医生一手托起病人的头部,另一手压住病人的胸部,持续60s,若发生腰腿痛—>(+)

注意事项:a.病人胸腰椎不能前屈 b.病人头部托起要惭,头前屈,使下颏部抵于胸部 c.病人两下肢伸直

(2)站立位屈颈试验

检查方法:病人站立,下肢伸直,医生将其头被动前屈,持续60s,若发生腰腿痛—>(+)

(3)坐位屈颈试验

检查方法:病人坐位,下肢伸直,被动或自动屈颈,持续60s,若发生腰腿痛—>(+)

6、颈V压迫试验临床意义:腰N根受压

检查方法:病人平卧,用血压计包缠颈部—>加压到40mmHg持续60s,若患侧腰腿痛—>(+)

注意事项:1)对颅内压较高者或高血压,特别慎用,防止脑血管意外(中风)呼吸、心跳骤停 2)该试验不常用,因检查繁锁且不安全

7、“4”字试验临床意义:骶髂关节病变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外旋,将其外踝置于伸直的膝关节上,医生一手压住对侧髂前上棘另一手在患侧膝部向下压,若骶髂关节疼痛

注意事项:1)疼痛在骶髂关节者为阳性,若在股内收肌处无意义 2)若“4”字试验不能完成,为髋关节病变

8、骨盆挤压或分离试验临床意义:骶髂关节病变或骨盆骨折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医生用两手分别压在两侧髂骨翼上,并用力向内挤压或外按(分离),若有疼痛—>(+)

9、掌根试验临床意义: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

检查方法:病从仰卧,下肢伸直,足跟放在医生手掌,若患者足向外是外旋位—>(+)

10、足跟叩击试验临床意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医生一手将患肢抬起约30度,另一手拳击其足跟,若髋部疼痛—>(+)

11、双髋双膝屈曲试验临床意义:腰骶关节或椎间关节病变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医生将双髋双膝尽量屈曲,使其贴近腹部,若腰部疼痛—>(+)

12、床边试验临床意义:骶髂关节病变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于床边,患侧下肢悬垂于床边,使之后伸,另一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并用双手抱住膝关节,医生一手按住屈曲膝部,另一手按压悬于床边的膝部,两手相对用力,若骶髂部疼痛—>(+)

注意事项:1)医生紧贴病人站立,以防病人掉下床 2)病人健侧髋、膝要尽量屈曲,以固定脊柱 3)疼痛发生于骶髂部—阳,在其它(大腿前侧)无意义

13、斜板试验临床意义:骶髂关节病变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医生一手扶住患侧肩部,稳定其上身,另一手卧住患腿,使之屈膝屈髋,然后强使患侧髋关节屈曲内收,若骶髋部疼痛—>(+)

14、仰卧挺腹试验临床意义:腰N根受压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双脚根用力,使腹部挺起,腰部离开床面,同时用力咳嗽,若引起腰腿痛—>(+)

15、抬腿腰痛试验临床意义:腰骶关节病、骶髂关节病变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放在病人下腰脊柱作触诊,另一手作直腿抬高,若腰腿痛—>(+)

腰骶关节病变与骶髂关节病变的鉴别

(1)两侧对比,骶髂关节病变,健侧可抬高;腰骶关节病变,两下肢直腿抬高,同等高度。

(2)直腿抬高腰脊柱未动前痛,即为骶髂关节病变;若直腿抬高,腰脊柱动后痛,即为腰骶关节病变

16、跟臀试验临床意义:腰骶关节病变

检查方法:病人俯卧位,两下肢伸直,医生握住其足跟,使足跟接触到臀部,若腰骶痛或骨盆抬起—>(+)

17、屈脸屈髋分腿试验临床意义:股内收肌痉挛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两下肢屈曲外旋,两足底对紧,医生将两下肢被动分开,若不能完全分开或大腿内侧疼痛—>(+)

18、髋关节过伸试验临床意义:髋关节、骶髂关节、腰骶关节、腰椎间盘突出

检查方法:病人俯卧,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托患侧膝部,另一手按压髋部或骶髂部或腰骶部或腰部,若该处病变—>(+)

注意事项:1)每个部位要压住(压紧) 2)记录:阳性要写明按压的具体部位

19、梨状肌紧张试验临床意义:梨状肌病变

检查方法:(1)病人仰卧,下肢伸直,医生将患肢作髋关节内旋,病人作对抗个旋,若臀部痛—>(+)

(3)病人俯卧,医生一手使患侧屈膝,并下压使大腿内旋,另一手拇指按着梨状肌部位,若该处疼痛—>(+)

20、屈髋挛缩试验临床意义: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结核类风湿等)

检查方法:病人仰卧,尽量屈曲健侧,大腿碰到腹壁,腰椎紧贴床面,医生固定骨盆,若患髋不能伸直—>(+)如结核—>单侧阳性;如类风湿—>双侧阳性

21、弓弦试验临床意义:坐骨N受压

检查方法:病人坐在床边,小腿自然下垂悬空,医生将患侧小腿逐渐抬高,到有下肢放射痛时停止,另一手挤压胭窝正中,若放射痛加剧并向腰部放射—>(+)

三、四肢关节检查

肩部

1、肩关节外展试验

检查方法:病人作主动肩外展:(1)外展开始时不痛,越接近水平位越痛—>肩粘连(2)外展过程中痛,上举反而不痛—>三角肌下滑囊炎、肩峰下滑囊炎

(3)外展到上举60度~120度内痛,过后不痛—>冈上肌肌腱炎(4)外展到上举过程中痛—>肩周炎

2、搭肩试验临床意义:肩关节脱位

检查方法:患侧手搭在对侧肩上,正常——肘部能贴着胸;阳性——手达不到对肩或肘不能贴胸

3、直尺试验临床意义:肩关节脱位

检查方法:将直尺置于患侧肩峰与肱骨外上髁之间,正常是能接触到一点,若能同时接触两点—>(+)

4、肱二头肌长腱试验临床意义:肱二头肌长腱肌腱炎、腱鞘炎

检查方法:病人坐位,屈肘,前臂旋前位,医生一手与之相握,另一手拇指放在结节间沟处,嘱病人用力旋后,医生握紧其手相对抗,使其肱二头肌收缩紧张,若结节间沟痛—>(+)

5、上臂外展外旋试验临床意义:肱二头肌长腱肌腱炎、腱鞘炎

检查方法:病人作主动外展外旋,若肱骨结节间沟痛—>(+)

6、上臂外展后伸试验临床意义: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

检查方法:病人作主动工臂外展后伸,若喙突处痛—>(+)

肘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