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沉淀池方案方案大全

平流沉淀池方案方案大全
平流沉淀池方案方案大全

一、工程概况

1.1 平流沉淀池分1#、2#池,东西走向,池长106米,宽3

2.5米,两池间距5米,横向设有三条后浇带及两道伸缩缝;热水池长21米,宽11米;平流沉淀池、热水池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壁板为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S8。

平流沉淀池基坑底标高为-7.0米,底板结构顶标高为-6.0米, 池壁顶标高为+0.3米,池壁断面为直角梯形,垫层混凝土强度为C10(实际用C15泵送混凝土,输送泵只能输送C15以上混凝土)、厚度100㎜;热水池基坑底标高为-6.0米,底板顶标高为-5.4米,池壁顶标高±0.000米;平流沉淀池、热水池两者通过溢流堰联接。

1.2工程的特征及特点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垫层混凝土强度为C15,池体混凝土强度为C30,抗渗标号为S8,混凝土量大;1#、2#池横向均设有三条后浇带、两条伸缩缝,施工难度大。

主要实物工程量(以预算量为准)

二、编制依据

2.1施工图纸、设计变更

2.2施工合同以及相应的文件资料

2.3现场使用的施工技术规范:

三、施工程序

3.1施工段的划分:总体分两个施工段

1)平流池施工段:1#平流沉淀池与2#平流沉淀池

2)热水池施工段

3.2工程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土垫层→垫层防腐→底板混凝土结构→壁板混凝土结构→基础柱混凝土结构→壁板防腐→基础回填

3.3平流沉淀池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土垫层(-7.00M)→垫层防腐→底板钢筋→池东端底板模板→池东端(-4.9M处)底板混凝土→(+0.300以下)壁板钢筋→壁板模板→壁板混凝土(注:东端面壁板施工缝设置-4.9M、-2.15M处,且自-2.15M处起按水槽长度砌筑120厚标准红砖胎模)→池西端底板模板→池西端(-4.1M处)底板混凝土→基础柱钢筋→基础柱模板→基础柱混凝土→梁钢筋→梁模板→梁混凝土→壁板防腐→基础回填

3.4热水池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土垫层→垫层防腐→底板钢筋→(-4.5M处)底板模板→底板混凝土→基础回填→水槽垫层→(0.3M以下)壁板钢筋→壁板模板→壁板混凝土→池壁防腐→基础回填

3.5垫层施工:按土方开挖顺序分段施工,底板垫层混凝土分三段施工,再施工底板.

3.6平流沉淀池设水平及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留设在水池底板腋角下方-

4.1M处及池的西端墙-2.15M处,施工缝设置钢板止水带,热水池水平施工缝留设在池-4.5米处;平流沉淀池伸缩缝做法严格按图纸施工。(以上金属止水带见附图)

四、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1测量定位:依据甲方提供的定位控制点以及施工图纸,按平面位置定位放线,基础轴线偏差控制在5mm以内,木桩做定位控制桩,加护栏,用混凝土保护,并设醒目标志,施工过程中经常复核,避免挤压、位移。控制点设置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应设在不易受影响的地方。

4. 2土方开挖

1)土方(砂石)开挖顺序按照施工顺序依次进行,采用两台反铲挖土机开挖,辅助人工,土方分两层开挖,两次放坡,放坡系数为1:1.2,第一层开挖至三米深之后进行二次放坡,放坡宽度两米,第二层开挖时先在坡道及池内铺0.4米厚、5米宽建筑垃圾道路作为土方运输用,基底以上留100~200mm厚用人工挖除。

2)土方(砂石)开挖过程中,测放跟班控制标高,严禁超挖。开挖时需要向挖掘司机进行详细交底,包括开挖范围、深度、坡度等。基坑每边预留1米宽人工操作面,并在池南北两侧设坡道,用脚手架钢管搭设,宽度1.2米,坡度1:2。

3)土方(砂石)开挖前应留意天气情况,开挖必须连续施工,不得间断。

4.3基础垫层

1)基槽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请监理及业主验槽,并放线支模,垫层模板采用50mm ×100mm厚木方,四周用300长φ10钢筋打入土(砂石)中固定。

2)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5,厚度100mm,误差不大于10mm,混凝土采用泵送混凝土,浇混凝土前应清除基槽内杂物等。混凝土泵直接送至模板内,浇筑前将基底洒水湿润,混凝土入模摊平后用插入式振动棒配合平板振动器振实,并抹搓平压光。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垫层顶标高,确保垫层表面平整,以利于垫层防腐及基础支模。

4.4底板施工:

4.4.1底板钢筋:1) 钢筋进场后应组织设材及技术人员联合验收,每批钢筋所带标志牌上炉批号必须与附带合格证上编号一致,不符合要求不得进场使用,经监理见证取样并复试合格后方可于本工程上使用。严格按已批准的总

平面布置图的位置布置钢筋场地,钢筋堆放应符合公司现场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按规格、材质分类堆放整齐。下料过程中,技术人员应随时抽检,发现不合格品应及时处理,加强过程控制,确保成品质量。

2) 钢筋绑扎前仔细阅读图纸,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技术交底,钢筋绑扎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及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标准要求。钢筋工长、技术人员随时于现场跟班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加强过程控制。钢筋接头数量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电弧焊接头及电渣压力焊必须按规范要求现场见证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 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应在图纸或规范规定的区域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大于50%。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焊接长度应符合各种焊接的规范规定;在该区段内有接头钢筋截面面积占总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宜超过50%。

4) 钢筋绑扎扎丝头应朝向混凝土内部,扎丝数量交叉间隔绑扎,保证钢筋的位置正确与牢固。双向主筋钢筋网相交点全部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扎丝成“八”型,以免钢筋网变型。

5) 底板钢筋网片绑扎时上层钢筋网设同底板最大钢筋型号的“几”字型钢筋马凳,马镫顶宽200㎜,拐脚长200㎜,双向间距为1米,并与上下钢筋网绑扎牢固。

6) 底板钢筋接长优先采用闪光对焊;部分亦可用电弧焊。焊接时按规定数量先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本工程焊接; 电弧焊接头时按规范规定错开设置,满足搭接长度要求,钢筋交叉点应采用22#铁丝绑扎.

7) 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1:2水泥砂浆预埋扎丝于专门预制场地统一制作,其厚度必须符合要求,待其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使用,垫块间距1m ,不得少挂、漏挂,并与钢筋绑扎牢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厚度要求:板底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50mm ,壁板25 mm 、柱为35mm 。

8) 钢筋安装完毕后注意成果保护,木工严禁硬撬已绑扎完毕的钢筋,如必须触碰,待安装完毕后应予以恢复。所有插筋采用钢筋先固定,再进行绑扎,确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产生位移。钢筋自检合格后填写自检记录经报验合格后,通知监理复验,符合要求方可隐蔽,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4.4.2底板模板

1) 底板外围模板支设:平流沉淀池基础底板800mm 厚,模板采用采用15mm 的胶合板,后背50㎜×80㎜木方@250及φ48×3.5脚手架钢管加固。钢管加固背楞间距≤600mm ;支撑系统采用φ48×3.5钢管支撑及对拉螺栓进行加固,对拉螺栓内部利用φ12钢筋与基础底板钢筋焊接并形成对拉,外部用蝴蝶卡配螺栓进行加固(见下图3示)。

2) 模板支设前必须先弹出边框线,沿边线钻φ14孔,钉入Φ14钢筋挡筋,同时采用φ12对拉螺栓纵向分2层布置,底层距地面200mm ,模板支设前模底模外侧模板支模图垫层底板φ14钢筋固定于垫层上固定模板φ48×3.5钢管φ12螺栓φ钢筋将对拉螺栓与主筋连成整体50×80mm 木方δ=15mm 胶合板

板表面必须刷脱模剂,模板校正时必须带通线及吊线调直,模板缝用50×5海绵条封堵严密,与垫层接缝较大时用1:2水泥砂浆封堵完好。

4.4.3底板混凝土

1)混凝土浇筑采用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振捣,振捣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方法进行振捣,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但不得混用。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不少于5cm,以消除接茬。每一插点振捣时间为20~30s,不得过振,严禁漏振。振捣应以混凝土表面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浆为准。振捣过程中不得碰触模板、对拉螺栓。

2) 底板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分层厚度为400mm~500mm,相邻二层段浇筑时间不应超过2h,避免层间出现裂缝。

3)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理:清除混凝土表面松散石子、浮浆等,表面凿毛,用清水冲刷干净保持湿润,不得积水。浇新混凝土前,用与混凝土组分相同的水泥砂浆虚铺一层厚50mm~100㎜,施工缝处结合混凝土振捣密实。

4)浇筑过程中必须木工、钢筋工专人看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处理完毕方可继续浇筑。

5)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泌水,瓦工随后严格按照模板周边先弹出的标高线找平,宜利用水准仪配合找平。底板混凝土表面须收光,以利于池内防腐工作。

6)底板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二十四小时后,可直接利用池内集水坑的水对底板进行洒水养护,每天洒水不少于两次,使底板表面混凝土充分湿润。

4.5壁板施工

4.5.1壁板钢筋

1)钢筋绑扎前仔细阅读图纸,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技术交底,钢筋绑扎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及搭接长度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标准要求。

2)壁板钢筋绑扎流程:根据壁板轴线划出竖筋间距线→钢筋绑扎→划水平筋间距尺寸线→水平筋绑扎→S钩放置→挂垫块

4.5.2池壁模板

1)池壁模板支设: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池壁模板支设时将池壁模板支设至标高-4.5米处,内外围池壁均采用15㎜胶合板支设, 50×80木方@250mm及φ48×3.5脚手架钢管加固。

2) 壁板吊模支设时用Φ12对拉螺栓加固,对拉螺栓每边出混凝土表面220mm,对拉螺栓采用蝴蝶卡固定于内外双钢管立杆上,纵横间距500mm;中部加焊止水片(-4*40*40),止水片双面满焊,焊缝高度6㎜,两端加设模板定位卡,其间距根据各层壁板断面尺寸定,定位卡间距偏差控制在0-5㎜。

3) 外围池壁施工缝处采用4mm厚钢板止水带,宽度为300mm,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另用Φ8钢筋进行加固(如图示)。

止水带及加固方法

4)池壁模板支撑系统:50×80mm木方竖向内背楞,间距≤250mm;双钢管水平背楞,间距≤600mm。壁板模板采用Φ12对拉螺栓加固,对拉螺栓每边出混凝土220mm,两端加设模板定位卡,对拉螺栓采用蝴蝶卡或铁片固定于内外

双钢管竖背楞上,对拉螺栓纵横间距500㎜,中部加焊止水环,作法同基础底板部分。支模图附(壁板模板支撑加固图)。模板支设前刷隔离剂,浇混凝土前洒水充分湿润胶合板。所有模板接头缝采用防水胶布粘贴,防止漏浆。

外壁搭设双排架,外排立杆间距1200mm,排距1000mm,横杆步距1700mm,内壁搭设双排架,与外排架搭设相同,内壁双排架之间用钢管连接加固,连接钢管间距3米,以短管将模板背楞与架子系统连接固定,保证模板的垂直度与平面位置稳固。外排架立杆必须立于坚实地基上,脚手架底脚垫木跳板,并满设扫地杆。

5)壁板模板支设时可先封一面模板,穿对拉螺栓并固定,另一面封模前必须检查施工缝处是否清理干净,钢筋垫块是否齐全,并同时报监理进行隐蔽,同意后方可封模。

6)铁件安装:待池壁浇筑混凝土初凝之前将预埋件按图纸位置要求安装定位,并固定牢固。

4.5.3壁板混凝土

1)搅拌:严格按配合比称量出每盘水泥、砂子、石子的重量后,先倒石子、砂、水泥、外加剂和水搅拌。

2)在钢筋隐蔽验收后、模板内清理干净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检查模板支撑是否牢固,防止浇筑胀模等现象;浇筑过程中安排木工看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混凝土振捣沿壁板方向浇筑,采用行列式振捣,振动棒与水平面倾角约3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分层厚度为400mm~500mm,为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翻浆出气泡为

准,混凝土表面应随振随按标高线搓平。

4)施工缝:混凝土施工前施工缝凿毛,清除其表面松动的石子,充分湿润接槎面并铺一层混凝土同成分砂浆后再进行下料,接槎处应加强振捣,保证新旧混凝土振捣密实;东端面壁板施工缝设置-2.15M处按水槽长度砌筑120厚标准红砖胎模至-1.85M处,砖砌筑严格按照砖砌体相关规范施工,然后回填土(砂石)方至水槽垫层标高。

5)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在常温条件下24h内应浇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湿润为宜,养护时间不少于七昼夜。

4.6独立基础柱及梁

4.6.1柱、梁钢筋

1)柱主筋接长采用电渣压力焊。焊工必须持有效上岗证,钢筋焊接按规范规定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使用。

2)钢筋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制作料表和下料,保证各种钢筋的数量、长度、锚固长度和弯钩长度等符合要求。

3)钢筋绑扎流程:插柱筋→划箍筋间距尺寸线→套箍筋→箍筋绑扎→挂混凝土垫块。

4)梁钢筋绑扎:划梁箍筋间距线→梁底层纵筋→穿次梁底层纵筋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向架力筋→绑扎梁箍筋→垫垫块

4.6.2梁、柱模板

1)独立基础柱模板为15㎜厚胶合板,50㎜×80㎜木方内背楞及φ48×3.5钢管柱箍加固。竖向内背楞间距不大于200㎜,柱箍间距为600㎜。柱截面中间每层设两根φ12对拉螺栓,呈交叉布置,竖向间距不大于600㎜。

2)柱模板安装顺序:柱基础轴线检查验收完毕→放柱模边框线→搭柱四周井字架→抄测量控制轴线、标高→柱钢筋→挂保护层垫块→柱模→柱模加固、校正,模板安装前,施工缝处凿毛后并冲洗干净。

3)柱模安装方法:在距离柱底约150㎜处设一清槽孔,将柱四面模板配置成型,板缝用粘胶带封严,校正调好对角线,并用柱箍固定;垂直度校正结束后,支撑加固,最后复查。

4)梁模安装及脚手架支撑:梁侧模采用50㎜×80mm木方作背楞,间距不大于600mm;钢管三角支撑,间距不大于1000mm。底模采用钢管格栅,间距500mm,立杆纵横间距为1200mm,步距为1700mm,梁部位的立杆间距加密为800mm。

校正轴线位置无误后,安装并固定两侧模板,在梁柱接头处不符合模数处,用胶合板做“凹”字型定型模板加固,梁的底模采用50mm厚木跳板或钢模板支设,两侧模板采用胶合板,且侧模必须包住底模。

4.6.3混凝土工程:

1)浇筑混凝土时,试验员应做开盘鉴定,并跟班抽样做坍落度检测,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试验员必须按规范要求留设同条件养护试件,到期后试压,以确保混凝土质量。

2)混凝土浇筑前,模板、钢筋工程必须已经检查合格,评定资料齐全。模板内已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浇筑现场施工人员已到位,施工机械已准备就绪,混凝土方可浇筑。

3) 混凝土输送至模板内,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h,不得有冷缝出现,浇筑过程中应有应急措施,如联系预备泵车等。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捣,浇筑前应对有关操作工种进行详细技术交底。振捣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应均

匀,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不少于5cm,以消除接茬,振捣应以混凝土表面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浆为准。

4) 施工缝及后浇带处理:清除混凝土表面松散石子、浮浆等,表面凿毛,用清水冲刷干净保持湿润,浇新混凝土前,用与混凝土组分相同的水泥砂浆虚铺一层厚50mm~100㎜,施工缝处结合混凝土振捣密实。浇筑过程中木工看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混凝土试块制作:按规范要求制作,并且不定期抽查混凝土坍落度。并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到期试压,检查结构实体质量。

6) 混凝土模板拆除养护:侧模浇筑约3天,并保证混凝土成型、棱角不掉为原则开始拆模;浇筑完毕24~48h后加强混凝土初期养护,拆模后采取洒水养护,养护不少于7d。

4.7垂直运输

垂直运输采用吊车,水平运输采用炮车运输。每个池一端用钢管搭设一供人员上下及材料运输的“一”字形斜道,斜道坡度为1∶3,斜道宽度1米,满铺跳板,并设护栏和挡脚板。

4.8防腐工程

1)材料要求:防腐材料进场必须有厂家提供合格证,并经监理见证验收,材料存放在仓库里,并挂危险品标志牌.

2)防腐材料施工: 混凝土表面要干燥且清理干净,并经监理同意涂抹方可进行施工,涂抹按图纸设计要求分层进行,保证混凝土表面涂抹严密和厚度。

3)混凝土表面涂抹冷底子油两道、厚浆型环氧沥青两道,待防腐涂料表面干燥后方可进行钢筋绑扎。

4.9基础回填工程:

1)基础回填前,应进行基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

2)土方回填段:平流池东端第一层段回填至约-1.85米的水槽垫层处.

热水池第一层回填至-3.85水槽垫层处.第二层段土方回填完毕.

3)回填前需将基坑内草根木块等有机杂物清理干净。回填土土质根据业主要求利用现场开挖出的土(砂石)方进行,即用级配砂石回填,分层厚度为500mm 每层,并按照级配砂石夯实系数进行回填。

4)回填土采用蛙夯或气夯夯实,并配合人夯夯实,每层夯实2~3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依次夯打,靠近池壁时应注意不要碰撞池壁混凝土。

5)土方回填前根据天气情况,回填应连续施工,不得间断。

4.10 雨季施工措施:

1)基坑周边设护栏,边坡有加固措施(如铺彩条布或设竹笆围护等),以防坍塌。

2)原材料仓库必须防漏,袋装水泥堆放七层为宜,其底部应架空,如支设砖条基,并在上铺木跳板等。

3)经常检查施工用电线路,做好配电箱等用电设施的防雨工作,如有破损立即更换,防止漏电伤人;现场准备部分雨布、薄膜等防雨材料,以备用。

4)由于每次混凝土浇筑量大,尽可能应选择天气晴稳时连续施工。

五、施工进度计划(附施工进度计划表)

六、降低施工成本措施

6.1加强技术管理,优化施工方案与施工组织措施,积极提出施工合理化建议。

6.2加强成本核算,积极合理地进行各工序的流水与交叉。

6.3加强施工机具的调控,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

6.4强化周转材料的管理,提高其周转及使用效率。

6.5土方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及范围,防止超挖或少挖,充分考虑现场土方平衡,减少土方倒运距离及次数。

七、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7.1.1落实“三阶段”质量控制、认真执行“三检制”:在每分项工程施工前,应对班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每道工序和班组应认真做好自检和记录,同时做好工序间的管理,每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编制并认真执行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消除质量通病,严格执行预检、隐蔽和结构验收,质量检查、评定工作落实质量责任的跟踪,编制质量奖惩措施,质量奖惩到位。

7.1.2实行施工挂牌制:每一分项工程施工前,确定施工班组,实行挂牌制度,注明该分项工程施工班组长或责任人,挂于现场该班组施工段处,责任到人。如该班组三次不能达到质量要求,予以清退。

7.1.3严格执行监理报验制度:本工程执行监理制,相应工序必须严格按监理报验程序提前报验,否则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报验表格应按监理样表及要求填写规范。

7.1.4轴线及标高控制:测放人员必须具有相应资格证书,定位前认真熟悉图纸,画出定位草图经技术人员复核无误后方可施测。定位时应有两人以上人员参与,施测时细心操作,并经技术人员复测,符合要求后报验,经监理复查合格后于定位记录表格上签字确认。做好轴线标高控制桩,并进行复测,做好记录,控制桩施工过程中应浇筑混凝土并围以护栏加以保护。

7.1.5原材质保措施:建立健全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凡进场原材料均须带合格

证,分类堆放,同时按规定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严把材料“三关”,即进货关、验收关、使用关。

7.1.6预埋件精度控制:预埋件安装过程中加强过程控制严格检查,认真执行三检制及报验制度。预埋件位置由技术员配合测放工在现场标出位置,并由技术员监督木工班进行安装。

7.1.7预留插筋位置控制:所有预留插筋必须由测放人员放出插筋位置,并经复查合格后方可进行绑扎,绑扎必须牢固,并采取钢管或钢筋加固措施,浇筑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触碰插筋,钢筋工设专人看护,发现偏移及时纠正,确保插筋位置准确。

7.1.8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混凝土浇筑中,如发现有离析现象不得入模,经拌和均匀后方可入模,各基础轴线位置要严格控制,各基础面标高要严格控制,防止超高或降低。浇筑前,应于现场作塌落度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现场设养护室,留置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到期试压并参与混凝土强度评定。

7.1.9钢筋焊接:所有钢筋焊接(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电弧焊焊)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人员进行操作,监理现场按规范要求进行见证取样,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7.1.10计量器具要求:所有计量器具必须在检定合格期内使用;加强现场的维护与保养;建立、健全计量台帐。

7.1.11质量保证体系图:

7.1.12工程质量三级控制点

沉淀池设计计算

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分、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沉淀池的原理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卜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卜-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用沉淀池的类型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3。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3600m3/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总则 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 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 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度≤80mg/L。据此,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推荐以下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基础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平流沉淀池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 平流沉淀池分1#、2#池,东西走向,池长106米,宽3 2.5米,两池间距5米,横向设有三条后浇带及两道伸缩缝;热水池长21米,宽11米;平流沉淀池、热水池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壁板为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S8。 平流沉淀池基坑底标高为-7.0米,底板结构顶标高为-6.0米, 池壁顶标高为+0.3米,池壁断面为直角梯形,垫层混凝土强度为C10(实际用C15泵送混凝土,输送泵只能输送C15以上混凝土)、厚度100㎜;热水池基坑底标高为-6.0米,底板顶标高为-5.4米,池壁顶标高±0.000米;平流沉淀池、热水池两者通过溢流堰联接。 1.2工程的特征及特点 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垫层混凝土强度为C15,池体混凝土强度为C30,抗渗标号为S8,混凝土量大;1#、2#池横向均设有三条后浇带、两条伸缩缝,施工难度大。 主要实物工程量(以预算量为准) 二、编制依据 2.1施工图纸、设计变更

2.2施工合同以及相应的文件资料 2.3现场使用的施工技术规范: 三、施工程序 3.1施工段的划分:总体分两个施工段 1)平流池施工段:1#平流沉淀池与2#平流沉淀池 2)热水池施工段 3.2工程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土垫层→垫层防腐→底板混凝土结构→壁板混凝土结构→基础柱混凝土结构→壁板防腐→基础回填 3.3平流沉淀池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土垫层(-7.00M)→垫层防腐→底板钢筋→池东端底板模板→池东端(-4.9M处)底板混凝土→(+0.300以下)壁板钢筋→壁板模板→壁板混凝土(注:东端面壁板施工缝设置-4.9M、-2.15M处,且自-2.15M处起按水槽长度砌筑120厚标准红砖胎模)→池西端底板模板→池西端(-4.1M处)底板混凝土→基础柱钢筋→基础柱模板→基础柱混凝土→梁钢筋→梁模板→梁混凝土→壁板防腐→基础回填 3.4热水池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土垫层→垫层防腐→底板钢筋→(-4.5M处)底板模板→底板混凝土→基础回填→水槽垫层→(0.3M以下)壁板钢筋→壁板模板→壁板混凝土→池壁防腐→基础回填 3.5垫层施工:按土方开挖顺序分段施工,底板垫层混凝土分三段施工,再施工底板. 3.6平流沉淀池设水平及垂直施工缝:水平施工缝留设在水池底板腋角下方- 4.1M处及池的西端墙-2.15M处,施工缝设置钢板止水带,热水池水平施工缝留设在池-4.5米处;平流沉淀池伸缩缝做法严格按图纸施工。(以上金属止水带见附图) 四、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1测量定位:依据甲方提供的定位控制点以及施工图纸,按平面位置定位放线,基础轴线偏差控制在5mm以内,木桩做定位控制桩,加护栏,用混凝土保护,并设醒目标志,施工过程中经常复核,避免挤压、位移。控制点设置的数量不少于2个,且应设在不易受影响的地方。 4. 2土方开挖

沉淀池土方开挖方案

滨海县区域供水县城片区东坎净水厂工程 网格絮凝平流沉淀池 土 方 开 挖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华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5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3 二、工程概况------------------------------------------------------4 三、现场施工条件部署----------------------------------------------5 四、主要施工技术措施----------------------------------------------8 五、与各方沟通、协调工作------------------------------------------10 六、工程施工管理--------------------------------------------------12 七、土方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3 八、安全管理措施-------------------------------------------------14 九、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15 十、应急措施-----------------------------------------------------16十一、施工措施---------------------------------------------------17

沉淀池设计与计算

第六节、普通沉淀池 沉淀池可分为普通沉淀池和浅层沉淀池两大类。按照水在池内的总体流向,普通沉淀池又有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型式。 普通沉淀池可分为入流区、沉降区、出流区、污泥区和缓冲区5个功能区。入流区和出流区的作用是进行配水和集水,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各个过流断面上,为提高容积利用、系数和固体颗粒的沉降提供尽可能稳定的水力条件。沉降区是可沉颗粒与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泥渣贮存、浓缩和排放的区域。缓冲层是分隔沉降区和污泥区的水层,防止泥渣受水流冲刷而重新浮起。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处理能力和沉降效率。 一、平流沉淀池 在平流沉淀池内,水是按水平方向流过沉降区并完成沉降过程的。图3-16是没有链带式刮泥机的平流沉淀池。废水由进水槽经淹没孔口进入池内。在孔口后面设有挡板或穿孔整流墙,用来消能稳流,使进水沿过流断面均匀分布。在沉淀池末端没有溢流堰(或淹没孔口)和集水槽,澄清水溢过堰口,经集水槽排出。在溢流堰前也设有挡板,用以阻隔浮渣,浮渣通过可转动的排演管收集和排除。池体下部靠进水端有泥斗,斗壁倾角为50°~60°,池底以0.01~0.02的坡度坡向泥斗。当刮泥机的链带由电机驱动缓慢转动时,嵌在链带上的刮泥板就将池底的沉泥向前推入泥斗,而位于水面的刮板则将浮渣推向池尾的排渣管。泥斗内设有排泥管,开启排泥阀时,泥渣便在静水压力作用下由排泥管排出池外。[显示图片] 链带式刮泥机的缺点是链带的支承和驱动件都浸没于水中,易锈蚀,难保养。为此,可改用桥式行车刮泥机,这种刮泥机不但运行灵活,而且保养维修都比较方便。对于较小的平流沉淀池,也可以不设刮泥设备,而在沿池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泥斗,每个泥斗各自单独排泥,既不相互干扰,也有利于保证污泥浓度。 沉淀池的设计包括功能构造设计和结构尺寸设计。前者是指确定各功能分区构件的结构形式,以满足各自功能的实现;后者是指确定沉淀池的整体尺寸和各构件的相对位置。设计良好的沉淀池应满足以下三个基本要求;有足够的沉降分离面积:有结构合理的人流相出流放置能均匀布水和集水;有尺寸适宝、性能良好的污泥和浮渣的收集和排放设备。 进行沉淀池设计的基本依据是废水流量、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和性质以及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因此,必须确定有关设计参数,其中包括沉降效率、沉降速度(或表面负荷)、沉降时间、水在池内的平均流速以及泥渣容重和含水率等。这些参数一般需要通过试验取得;若无条件,也可根据相似的运行资料,因地制宜地选用经验数据。以-萨按功能分区介绍设计和计算方法。 1.入流区和出流区的设计 入流和出流区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废水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沉降区的各个过流断面,既有利于沉降,也使出水中不挟带过多的悬浮物。

平流沉淀池

3.4.1 平流式沉淀池尺寸 平流式沉淀池分设2座,每组设计流量: s m h m Q 33429.0=8.1545=74200= ; 沉淀时间T=2.0h ,沉淀池容积:W=QT=1545.8×2=3091.6m 3; 考虑絮凝池尺寸,沉淀池池宽B=3.4×3+0.2×2=10.6m ; 取沉淀池的有效水深:H=3.5m ,超高0.5m ,则池子总高度为4.0m ; 沉淀池长:L=W/Bh=3091.6/(10.6×3.5)=83.3m ,取L=85m ; 此时,沉淀池水平流速:v=L/3600T=85/(3600×2)=0.0118m/s=11.8mm/s 在10~25mm/s 范围内。 沉淀池长宽比:L/B=85/10.6=8.02>4,长深比:L/h=85/3.5=24.28>10 满足设计要求。 沉淀池放空时间以2小时计算,则放空管直径为: m T B L H d 40.0=3600 ×25.3×85×6.10×7.0=7.0=5.05.0; 采用钢制DN500mm ,排泥管也采用同样的管径。 3.4.2 沉淀池水力条件复核 每池中间设两道200mm 的隔墙将沉淀池分成三格,每格宽3.4m 。 水力半径:R=ω/χ=3.5×3.4/(3.5×2+3.4)=1.14m 弗劳德数:F r =v 2/2g=0.01182/(2×9.81)=1.24×10-5 (在1×10-5~1×10-4之间) 雷诺数:Re=vR/γ=0.0118×1.14/(1.007×10-6)=1.33×104 (在4000~15000之间) 沉淀池示意见下图:

图3-3 平流沉淀池示意图 3.4.3 沉淀池的进水设计 进水采用穿孔墙布置,尽量做到在进水断面上水流的均匀分布,避免已形成 的絮体破碎。单座池墙长10.6m ,墙高4.0m ,有效水深3.5m ; 根据设计手册:当进水端用穿孔配水墙时,穿孔墙在池底积泥面以上0.3~ 0.5m 处至池底部分不设孔眼,以免冲动沉泥。本设计采用0.5m ; 孔眼尺寸考虑施工方便,采用尺寸:15cm×8cm ; 单个孔眼的面积:20m 012.0=08.0x 15.0=W ; 孔眼流速采用:s /m 1.0=v 1; 孔眼总面积:Ω0=q/v 1=0.429/0.1=4.29m 2; 孔眼总数:0n =Ω0/ω0=4.29/0.012=357.5个,取358个; 孔眼实际流速:v=q/0n W 0=0.429/(358×0.012)= 0.100m/s ; 孔眼布置成7排,每排孔眼数为358/7=52个。水平方向孔眼的间距取100mm , 则计算的水平长度为:52×0.08+51×0.1=9.26m ; 竖直方向的间距为150mm ,最上一排孔眼的淹没深度假定为0.5m ,最下一排 孔眼距池底为0.5m ,则竖向的计算高度为7×0.15+6×0.2+0.5+0.5=3.25m 。 3.4.4 沉淀池的集水系统设计 沉淀池的出口布置要求在池宽方向上均匀集水,并尽量滗取上层澄清水,减

平流式沉淀池计算例题

平流沉淀池的设计: 已知设计水量Q=300000m 3/d 。设计平流式沉淀池。 2.设计计算 (1)池容积W (2)单池容积W (3)单池池面积F (4)池深H (5)池长L (6)池宽B 1.Q=300000m 3/d=12500m 3/h=3.472 m 3/s ,沉淀时间t=2h ,面积负荷u 0‘=40m 3/ (m 2.d ),沉淀池个数 n=6个。 2.设计计算 (1)池容积W W=Qt=12500?2=25000m 3 (2)单池容积W W 1=7.41666 25000==n W m 3 (3)单池池面积F F=12504050000'0 ==u Q m 2 (4)池深H 33.31250 7.41661===F W H m (5)池长L 水平流速取v=10mm/s ,则池长 L=3.6vt=3.6?10?2=72m (6)池宽B (7)校核长宽比 (8)校核长深比 (9)进水穿孔花墙设计 (10)出水渠 (11)排泥设施

B 1=4.1772 1250==L F m 采用17.8m 。沉淀池的池壁厚采用300mm ,则沉淀池宽度为18.4m,与絮凝池吻合。 (7)校核长宽比 4045.48 .1772>==B L (8)校核长深比 106.2133 .372>==H L (9)进水穿孔花墙设计 ①沉淀池进口处用砖砌穿孔墙布水,墙长17.8m ,超高取0.3m ,积泥高度取0.1m ,则墙高3.73m. ②穿孔花墙孔洞总面积A 孔洞处流速采用v 0=0.24m/s ,则 A=41.224 .036003.208336000=?=v Q m 2 ③孔洞个数N 孔洞采用矩形,尺寸为15cm ?18cm ,则 N=903.8918 .015.041.218.015.0≈=?=?A 个。 则孔洞实际流速为: 238.018.015.09036003.208318.015.0'0=???=??= N Q v m/s ④孔洞布置 1.孔孔布置成6排,每排孔洞数为90÷6=15个 2.水平方向孔洞间净距取1m,即4块砖的长度,则所占的宽度为: 0.18?15+1?15=17.7m ,剩余宽度17.8-17.6=0.2m ,均分在各灰缝中。 3.垂直方向孔洞净距取0.378m ,即6块砖厚。最上一排孔洞的淹没水深为162mm ,则孔洞的分布高度为: H=6?0.15+6?0.378+162=3.33mm (10)出水渠 ①采用矩形薄壁堰出水

平流式沉淀池

第一章总论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任务是对某城市50000m3/d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工艺及部分构筑物进行设计。本设计所处理的原水,属于市政污水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中水),水的浊度、CODcr、SS等,均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但是作为景观用水和部分工业补充用水,其浊度和卫生指标偏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以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出水作为原水,采用混凝—沉淀工艺进一步处理,达到景观和部分工业用水的要求。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 一、设计任务 1、本次课程设计为初步工艺设计及部分构筑物设计计算,设计要求如下: (1)工艺设计:给出污水混凝—沉淀处理工艺流程图,并说明理由;给出设计高程图,要求为一次提升,自然流动。 (2)给出所要求单个构筑物结构设计,并设计计算,给出设计图。包括平面图、A- A、B- B、高程图以及工艺流程图。 2、处理工艺流程 来自于二级生物处理的污水,经格栅截留大颗粒有机物和漂浮物后,通过剂量槽后,经过泵提升后进入三级污水处理厂,经三级污水处理后符合要求的出水进入城市工业用水管道。 第二节基本资料 一、污水处理水量与水质 进入水处理厂的城市中水的水量与水质为: 设计流量:日处理废水50000m3 中水水质:PH值~7.0

水温4.5~25℃ ≤ 50 mg/L COD Cr ≤ 20 mg/L BOD 5 SS ≤ 250 mg/L TN ≤ 5 mg/L TP ≤ 0.05 mg/L 二、处理要求 中水经深度处理后应符合以下要求: PH值~7.0 ≤20 mg/L COD cr BOD ≤15 mg/L 5 SS ≤ 10 mg/L TN ≤ 5 mg/L TP ≤ 0.05 mg/L 三、气象及水文资料: 风向: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风速:平均风速 < 2m/s, 最大风速 20m/s。 气温:年平均温度为6℃ 最冷月平均为-13.5 ℃ (1月) 最热月平均为22 ℃(7月) 水文:年平均降水量:417.5mm 年平均蒸发量:1824.2mm 地下水初见水位: 6~8m 地形地貌:厂区地势由西向东呈下降趋势。

三级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设计_平流式沉淀池、

总论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任务是对某城市50000m3/d污水处理厂三级处理工艺及部分构筑物进行设计。本设计所处理的原水,属于市政污水经过二级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中水),水的浊度、CODcr、SS等,均符合国家污水排放标准。但是作为景观用水和部分工业补充用水,其浊度和卫生指标偏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以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出水作为原水,采用混凝—沉淀工艺进一步处理,达到景观和部分工业用水的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设计、计算、绘图方面得到锻炼。 三级处理又称高级处理、深度处理。其目的是进一步去除二级处理未能脱除的污染物质,包括残留的微细颗粒物、溶解性有机物、无机盐类(如氮、磷、重金属等)、色素、细菌、病毒等。三级处理根据出水的不同回用要求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混凝沉淀法、砂滤法、生物除磷脱氮法、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和电渗析、反渗透等。三级处理后出水水质进一步提高可除去大部分氮和磷。三级处理出水具有更高的回用价值,如回用作电厂锅炉补给水的原水、循环冷却水等,且不受限制的农业回用和安全排入水体进入给水管网等。三级处理投资和运行费用明显较高,即使在发达国家应用也不是很多,是一种对处理水质要求高和成本高的处理工艺。 第一节设计任务和内容 一、设计任务 1、本次课程设计为初步工艺设计及部分构筑物设计计算,设计要求如下: (1)工艺设计:给出污水混凝—沉淀处理工艺流程图,并说明理由;给出设计高程图,要求为一次提升,自然流动。 (2)给出所要求单个构筑物结构设计,并设计计算,给出设计图。包括平面图、A- A、B- B、高程图以及工艺流程图。 2、处理工艺流程 来自于二级生物处理的污水,经格栅截留大颗粒有机物和漂浮物后,通过剂量槽后,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利用悬浮颗粒的重力作用来分离固体颗粒的设备称为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一个底面为长方形的钢筋混凝土或是砖砌的、用以进行混凝反应和沉淀处理的水池。其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较低、操作方便和净水效果稳定。 平流式沉淀池结构示图 进水区 进水区也是平流沉淀池的混合反应区,原水与混凝剂在此混合,并起反应,形成絮凝体,然后进入沉淀池,此外由于断面突然扩大,流速骤降,絮凝体藉自重而不断沉降。进水区就是为了防止水流干扰,使进水均匀的分布在沉淀池的整个断面,并使流速不致太大,以免矾花破碎。 沉淀区 沉淀区的作用是使悬浮物沉降。

出水区 沉淀后的水应从出水区均匀,不能跑“矾花”。 存泥区和排泥 存泥区是为存积下沉的泥,另一方面是供排泥用。为了排泥,沉淀池底部可采用斗形底,可采取穿孔排泥和机械虹吸排泥等形式。 平流式沉淀池 优点 1、处理水量大小不限,沉淀效果好。 2、对水量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3、平面布置紧凑,施工方便,造价低。 缺点 1、进、出水配水不易均匀。 2、多斗排泥时,每个斗均需设置排泥管(阀),手动操作,工作繁杂,采用机械刮泥时容易锈蚀。 1、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2、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均可采用。

平流式沉淀池常用的排泥设备 1、混凝沉淀时,出水浊度宜<10mg/L,特殊情况≤15mg/L。 2、池数或分隔数一般不少于2。 3、沉淀时间一般为1.0~3.0h,当处理低温低浊水或高浊度水时可适当延长。 4、沉淀池内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5、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为0.3~0.5m。 6、池的长宽比应≥4,每隔宽度或导流墙间距一般采用3~8m,最大为15m,当采用虹吸式或泵吸式行车机械排泥时,池子分格宽度还应结合桁架的宽度(8、10、12、14、16、18、20m)。 7、池长深比应≥10。 8、进水区采用穿孔花墙配水时,穿孔墙距进水墙池壁的距离应≥1~2m,同时在沉淀面以上 0. 3~0.5m 处至池底部分的墙不设孔眼。 9、采用穿孔墙配水或溢流堰集水,溢流率可采用500 m3/(m?d)。 10、池泄空时间一般≤6h。 11、雷诺数一般为4000~15000,弗劳德数一般为1×10-4~1×10-5。

沉淀池设计计算设计参数

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平流式沉 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1,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9m /min。 (3)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表面负荷为1~3m3/(m·h),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人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人流方式有溢流堰一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孑L人流一挡板组合式、淹没孔人流一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人流一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板)式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做成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0m;出口处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处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于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0.2m3/s,设计人数N=10万人,沉淀时间t=1.5h。采用链带式机刮泥,求平流式沉淀池各部分尺寸。 1.池子的总表面积 设表面负荷q'=2m3/m2.h A=Q*3600/q=360m2 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q't=2*1.5= 3.0m 3.沉淀部分有效容积V=Qt*3600=1080m3 4.池长设水平流速u=3.7mm/s L=3.7*1.5*3600/1000=20m 5.池子总宽度B=A/L=360/20=18m 6.池子个数,设每格池宽b=4.5m,n=B/b=18/4.5=4个 7.校核长宽比,长深比长宽比:L/B=20/4.5=4.4>4 (符合要求) 长深比:L/h2=20/2.4=8.3 (符合要求) 8.污泥部分所需的总容积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 设置沉淀池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个,为使每个池子的人流量均等,要在人流口处设置调节阀,以便调整流量。池子的超高不能小于0.3m,缓冲层为0.3m~0.5m。 (2)一般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不能小于1h,有效水深多为2~4m(辐流式沉淀池指周边水深),当表面负荷一定时,有效水深与沉淀时间之比也为定值。 (3)沉淀池采用机械方式排泥时,可以间歇排泥或连续排泥。不用机械

排泥时,应每日排泥,初沉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沉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后不应小于0.9m。 (4)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没单独的排泥管和阀门,排泥管的直径不能小于200mm。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采用方斗时不能小于60°,采用圆斗时不能小于55 (5)当采用重力排泥时,污泥斗的排泥管一般采用铸铁管,其下端伸入斗内,顶端敞口伸出水面,以便于疏通,在水面以下1.5~2.0m处,由排泥管接出水平排泥管,污泥借静水压力由此管排出池外。 (6)使用穿孔排泥管排泥时,排泥管长度应在15m以内,排泥管管径150~200mm,孔径15~25mm,孔眼内流速4~5m/s,孔眼总面积与管截面积的比值为0.6~0.8,孔眼向下成45°~60°交错排列。为防止排泥管堵塞,应设压力水冲洗管,根据堵塞情况及时疏通。

(7)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由配水井池壁接人,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沉淀池进、出水区均应设置整流设施,同时具备刮渣设施。 (8)沉淀池的出水整流措施通常为溢流式集水槽,出水堰可用三角堰、孔眼等形式,普遍采用的是直角锯齿形三角堰,堰口齿深通常为50mm,齿距为200mm左右,正常水面应当位于齿高的1/2处。堰口设置可调式堰板上下移动机构,在必要时可以调整。 (9)沉淀池最大出水负荷,初沉池不宜大于2.9L/(s·m),二沉池不宜大于1.7 L/(s·m)。在出水堰前必须设置收集与排除浮渣的措施,如果使用机械排泥,排渣和排泥可以综合考虑。

平流式沉淀池工作原理

平流式斜管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平流式沉淀池应用很广,特别是在采用地面水源的电厂中常被采用。 一、平流池的结构 平流式蜂窝斜管填料沉淀池为矩形水池,基本组成如图3-5所示。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池前部有进水区,池后部有出水区。添加混凝剂后的原水流入沉淀池,沿进水区整个截面均匀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沉积的污泥连续或定期排出池外。 1.进水区 通过混凝处理后的水先进入沉淀池的进水区,进水区内设有配水渠和穿孔墙,如图3-6所示。配水渠墙上配水孔的作用是使进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宽度上,穿孔墙的作用是让水均匀分布在整个池子的断面上。为了保证穿孔墙的均匀布水作用,穿孔墙的开孔率应为断面面积的6%-8%,孔径为125mm左右。配水孔沿水流方向做成喇叭状,孔口流速在0.2-0.3m/s以内,最上一排孔淹没在水面下12-15cm处,最下一排孔距污泥区以上0.3-0.5m处,以免将已沉降的污泥再冲起来。 2.沉淀区 沉淀区是沉淀池的核心,作用是完成固体颗粒与水的分离。在沉淀区固体颗粒以水平流速-v和沉降速度u的合成速度,一边向前行进一边向下沉降。 3.出水区 出水区的作用是均匀收集经斜管填料沉淀区沉降后的出水,使其进入出水渠后流出池外。为保证在整个沉淀池宽度上均匀集水和不让水流将已沉到池底的悬浮固体带出池外,必须合理设计出水渠的进水结构。图3-7给出三种结构。图3-7(a)为溢流堰式,这种形式结构简单,但堰顶必须水平才能保证出水均匀。图3-7(b)为锯齿三角堰式,为保证整个堰口的流量相等,锯齿堰应该用薄壁材料制作,堰顶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图3-7(c)为淹没孔口式,在出水渠内墙上均匀布孔,保证每个小孔流量

平流沉淀池设计计算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说明 1构筑物设计说明 1.1工程概况 废水排放量为0.2m3/s,人数为80000人,悬浮物为350mg/l 1.2设计依据及原则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1.3平流式沉淀池简述 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等组成。污水在池内按水平方向流动,从池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流出。污水中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在进水处的底部设贮泥斗。平流式沉淀池的主要优点是:有效沉淀区大,沉淀效果好,造价较低,对污水流量的适应性强。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排泥较困难[1]。 2平流式初沉池的设计计算[2] 2.1设计参数 (1)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应至少设置2个,按同时运行计算。 (2)初沉池沉淀时间取1-2h,表面负荷取 1.5-2.5m3/(m2·h),沉淀效率为40%-60% 。 (3)设计有效水深不大于3.0m,多介于2.5-3.0之间。 (4)池(或分格)的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采用8-12。 (5)池的超高不宜小于0.3m。 (6)池底坡度一般为0.01-0.02。 (7)泥斗坡度约为45°-60°。 (8)进口需设挡板,一般高出水面0.1-0.15m,浸没深度≥0.25m,一般取0.5-1.0m,距离进水口0.5-1.0m;出口也需设挡板,距离出水口0.25-0.5m,浸没深度0.3-0.4m,高出水面0.1-0.15m。

2.2设计计算 设计采用2座沉淀池,计算尺寸如下: (1)悬浮物的去除率 η=94%%100350 20350=?- (2)沉淀区总面积 设计处理污水量 Q max =0.2 (m 3/s)=0.2?3600=720 (m 3/h) 设表面负荷q=1.5m 3/(m 2·h ),沉淀时间t=2h A=5.1720 q 3600Qmax ==480(m 2) (3)沉淀池有效水深 h 2=qt=2?1.5=3(m) (4)沉淀区有效容积 v 。=3600Qmax t=720×2=1440 m 3 (5)沉淀池长度 设初沉池流速v=4.8mm/s L=3.6vt=4.8?3.6?2=34.56(m) 池总宽 B=56.34480 =L A =13.89(m) 池宽 b=289 . 13n =B =6.95(m) 校核 长宽比95.656 . 34b =L =4.97>4 满足 长深比3 56.34h 2=L =11.52<12 满足 ∴设计合理 沉淀池总长度 设流入口至挡板距离为0.5m ,流出口至挡板距离为0.5m L 1=0.5+0.5+34.56=35.56(m) (6)污泥所需容积 设每人每天污泥量S=0.55L/(人·d ),初沉池排泥时间T= 2d V=10002 8000055.01000?? =SNT =88(m 3)

平流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 基本概述 平流式沉淀池就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水沿水平方向流动的沉淀池。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与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与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出口分别设在池子的两端,进口一般采用淹没进水孔,水由进水渠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池体,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池宽的横断面;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与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就是池的主体,池宽与池深要保证水流沿池的过水断面布水均匀,依设计流速缓慢而稳定地流过。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平流式沉淀池具有对冲击负荷与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单,造价低的优点;但操作工作量大,采用机械排泥时,机件设备与驱动件均浸于水中,易生锈,易腐蚀的缺点;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区;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 构造:平流式沉淀池有进水区、沉淀区、出水区、污泥区与缓冲区五部分组成。 1、进水区 进水区的作用就是使水流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断面上,尽可能减少扰动。平流式沉淀池的配水可采用进水挡板或进水穿孔强等;入口流速小于25mm/s。 为了保证不冲刷已有的底部沉淀物,水的流入点应高于出污泥层面0、5m以上。 水流入沉淀池后应尽快消能,防止在池内形成短流或股流,设置整流装置。 2、沉淀区 沉淀区的高度(有效水深H)与其前后有关处理构筑物的高程布置有关,一般约3-4m。 沉淀区的长、宽、深之间相互关联,应综合考虑,还应核算表面负荷。一般,L/B≥4,L/H≥10,每格宽度3-8m,不宜大于15m。 3、出水区 沉淀后出水应尽量在出水区均匀流出。沉淀池常见出水口布置形式: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 基本概念 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沉淀池的一种类型。池体平面为矩形,进口和出口分设在池长的两端。池的长宽比不小于4,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池子的前部的污泥设计。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使用较广泛,但占地面积大。常用于处理水量大于150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厂。 利用悬浮颗粒的重力作用来分离固体颗粒的设备称为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一个底面为长方形的钢筋混凝土或是砖砌的、用以进行混凝反应和沉淀处理的水池。其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较低、操作方便和净水效果稳定。 平流式沉淀池- 主要结构 平流式沉淀池结构示图 进水区 进水区也是平流沉淀池的混合反应区,原水与混凝剂在此混合,并起反应,形成絮凝体,然后进入沉淀池,此外由于断面突然扩大,流速骤降,絮凝体藉自重而不断沉降。进水区就是为了防止水流干扰,使进水均匀的分布在沉淀池的整个断面,并使流速不致太大,以免矾花破碎。 沉淀区 沉淀区的作用是使悬浮物沉降。

出水区 沉淀后的水应从出水区均匀,不能跑“矾花”。 存泥区和排泥 存泥区是为存积下沉的泥,另一方面是供排泥用。为了排泥,沉淀池底部可采用斗形底,可采取穿孔排泥和机械虹吸排泥等形式。 平流式沉淀池- 产品优缺点 平流式沉淀池 优点 1、处理水量大小不限,沉淀效果好。 2、对水量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3、平面布置紧凑,施工方便,造价低。 缺点 1、进、出水配水不易均匀。 2、多斗排泥时,每个斗均需设置排泥管(阀),手动操作,工作繁杂,采用机械刮泥时容易锈蚀。 平流式沉淀池- 适用范围 1、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2、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工程均可采用。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与计算

2.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qvmax=200L/s, qvmin=100L/s, 设计人口10万人,设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人均干泥量25g/cap.d(污泥含水率设为95%), 取表面负荷 q=2m3/m2 h, 取停留时间t=2h, 试设计平流式沉淀池。 1.沉淀区表面积A : 2233max 360/2/6.3200m h m m h m q q A v =??== 2.沉淀区的有效水深:时间取2h m h h m m qt h 42/2232=??== 沉淀区有效体积: 3 2214404360m m m h A V =?=?= 3. 沉淀池长度:v 取值≤5mm/s ,t 取值为2h m h h m t v L 302*/)16.4*6.3(6.3==??= 4. 沉淀区总宽度: B =A/L=360/30=12m 5. 单池宽度: 取池个数 n=2只,单池宽度b=12/2=10/2=6m 6. 校核尺寸比例 a. 长宽比:L/b=30/6=5 介于 (4~5) 满足要求 b. 长深比:L/ h 2=30/4=7.5 介于 (8~12) 满足要求 7.污泥部分所需总容积V

设排泥间隔天数为2天,人均干泥量25g/cap.d ,污泥含水率95%, 换算为湿污泥体积 335 1001000kg/m 0.95)-(110002d cap 1025g/cap.d m V =????= 8.每池污泥量 V/2=50m 3 9.污泥斗尺寸及其容积V 1 泥斗倾角 60度, 泥斗斗底尺寸0.5×0.5m, 上口为6.0×6.0m 泥斗高度:h4’=(6.0-0.5) /2×tg60= 4.75 取5m () 2121,41h 31S S S S V ?++??= V 1=1/3×h4’(A1+A2 +(A1×A2)0.5)=0.33×5×(6.0×6.0+0.5×0.5+2265.0?)=64.76m 3 10. 污泥斗以上及其池底部分体积V’’ V 2=(L1+L2)/2×h4’’×b=(30+6.0)/2×0.24×6.0=17.28 m 3 L1=30m L2=6.0m h4’’=(L1-L2)×0.02=(30-6.0) ×0.01=0.24m 11.实际存泥体积 V = V 1+V 2=64.76m 3+17.28 =82 m 3>50m 3 满足要求 沉淀池总高度:

平流式沉淀池的计算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最大设计流量Q max=0.2m3/s,设计人口N=100000人,沉淀时间t=1.2h,无机械刮泥设备。 要求:(1)画出平流式初沉池的草图; (2)求平流式初沉池的各部分尺寸。 (主要参数:表面水力负荷q=2m3/m2·h,水平流速v=4.6mm/s,每格池宽b=4.5m,贮泥时间T=2d,污泥量为0.5L/人·d;污泥斗为方斗,上口径边长为4500mm,下口径边长为500mm。) (1)草图 (2)[解] (1)沉淀池的表面积: A=Q max·3600/q=0.2·3600/2=360m2 (2)沉淀区有效水深:

h 2=q ·t=2·1.2=2.4m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1: v 1=Q max ·t ·3600=0.2·1.2·3600=864m 3 (4)沉淀池长度L : L=v ·t ·3.6=4.6·1.2·3.6=19.872≈20m (5)沉淀池的总宽度B : B=A/L=360/20=18m (6)沉淀池的个数n : n=B/b=18/4.5=4个 校核长宽比、长深比: 长宽比:L/b=20/4.5=4.4(4—5,符合要求) 长深比:L/h 2=20/2.4=8.3(8—12,符合要求) (7)污泥区的总容积v : v=S ·N ·T/1000=0.5·100000·2/1000=100m 3 每格污泥区的的容积v ′: v ′=v/n=100/4=25m 3 (8)污泥斗的容积v 1: )('31212141s s s s h V ++= m tg h 46.3602)5.05.4('4=?-=32222126)5.05.45.05.4(46.331m V =?++??=

平流沉淀池方案

平流沉淀池方案. 一、工程概况米,两池间距米,宽32.5、2#池,东西走向,池长106平流沉淀池分1# 1.1 米;平流沉米,宽115米,横向设有三条后浇带及两道伸缩缝;热水池长21壁板为剪力墙结构,淀池、热水池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为筏板基础,

S8。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为C30、池壁顶标高, 米,底板结构顶标高为-6.0平流沉淀池基坑底标高为-7.0米泵送C15米,池壁断面为直角梯形,垫层混凝土强度为C10(实际用为+0.3㎜;热水池基坑底标100混凝土,输送泵只能输送C15以上混凝土)、厚度热水平流沉淀池、0.000米;底板顶标高为-5.4米,池壁顶标高±-6.0高为米, 池两者通过溢流堰联接。工程的特征及特点1.2,池体混凝土强度为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垫层混凝土强度为C15池横向均设有三条后浇带、两条伸、2#,抗渗标号为S8,混凝土量大;1#C30缩缝,施工难度大。主要实物工程量(以预算量为准)单位数量名称单位数量名称750 土方55000 C15素砼()m3 m3 钢筋砼(C304600 7500

m2 m3 模板S8) 钢筋1200 t 二、编制依据2.1施工图纸、设计变更- 2 - 施工合同以及相应的文件资料2.2现场使用的施工技术规范:2.3序号施工技术规范名称规范代码 工程测量规193GB5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22002GB502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32002GB5020混凝土泵送技术规 495JGJ/T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587GBJ10混凝土质量控制标

692GB501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796JGJ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82001GB503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92001JGJ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102001JGJ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11 88 JGJ46三、施工程序 3.1施工段的划分:总体分两个施工段 1)平流池施工段:1#平流沉淀池与2#平流沉淀池 2)热水池施工段 3.2工程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土垫层→垫层防腐→底板混凝土结构→壁板混凝土结构→基础柱混凝土结构→壁板防腐→基础回填 3.3平流沉淀池施工流程: - 3 - 定位放线→土方开挖→地基验槽→混凝土垫层(-7.00M)→垫层防腐→底板钢筋→池东端底板模板→池东端(-4.9M处)底板混凝土→(+0.300以下)壁板钢筋→壁板模板→壁板混凝土(注:东端面壁板施工缝设置-4.9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