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与脑梗死的病理与临床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病理与临床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病理与临床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病理与临床

1 脑血管的结构特征1.1外观特征(1)脑动脉在脑表面可明显辨认,即其抵达脑底部后.向脑表面扩展,弯曲走行分布于脑沟和脑裂,而供应内脏(肝、脾、肾、肺)激动脉入门后即分支呈扇形树枝状。(2)动脉长、细而弯曲。(3)大血管位于蛛网膜下腔和脑池的脑脊液中;小血管穿入脑组织,其直径约在100μm以下。(4)脑血管壁较颅外血管壁薄,类似颅外其他部位同等大小的静脉。(5)脑动脉缺乏平行的静脉。1.2组织学特征(1)脑动脉的管壁较相同口径的其他器官的动脉为薄,人有内弹力纤维较发达,中膜及外膜的薄,肌纤维较其他器官相同口径者明显减少。(2)在动脉、小动脉与静脉、小静脉周围有蛛网膜下腔的延伸部分,即Virchow-Robin间隙。(3)毛细血管周围有星形细胞膨胀的足板覆盖。(4)脑静脉无辩膜结构,静脉及小静脉的管壁亦较身体其他部分的相同血管为薄。

2 脑出血的清理与临床2.1 病因与发病机制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是脑血管畸形、淀粉样血管病、moyamoya病、动脉瘤、血液病等。正常脑动脉能耐受1500mmHg压力而不破裂,故发生脑出血的动脉基本上均伴有管壁的破坏,特别是有微小动脉瘤或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引起软化后出血。2.2 脑出血后的组织学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初期:一般在出血后4天内。脑出血急性期出血灶由液态或半液态的红细胞团组成,其中可能含有小块的坏死脑组织,其周边可见出血的瘀点及水肿。数天后,血肿变得更稠呈褐色、出血 2 天后,出血灶周围可见多核白细胞。因脑出血的血肿一般均较大,对周围组织挤压,故周围组织常有缺血软化。血肿吸收期:持续5-15天。大约在出血4-10天后.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逐渐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期:血肿吸收后,形成胶质纤维瘢痕或中风囊。2.

3 脑出血后继发损伤这些是引起脑出血致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脑出血继发脑干出血:在分析剖检的52例大脑出血中,39例(75%)有继发脑干出血,其中中脑出血血12例(30.8%),桥脑出血9例(23.1%),中脑桥脑均有出血18例(46.1%)。继发脑干出血的机制:①血液由大脑出血灶沿传导束下行注入脑干7例(18%),呈索条状,多沿锥体束流入中脑基底部。②人脑出血灶破坏丘脑,直接延及中脑者2例(5.2%)。③大脑出血灶破入脑室,导水管扩张积血,血液进入导水管周围灰质,共8例(20.5%)。④脑干小血管出血,共25例(64.1%),多呈点片状出血,有的孤立存在,有的融合成片。镜下可见出血灶中有管壁破坏的动脉,故基本上为小动脉出血。此外还可见某些血管充血、水肿区界限相当明显,与旁正中动脉或长、短旋动脉分布区一致,甚至在某一血管分布区,既可见明显的充血水肿,又可见动脉出血,这更证实为动脉出血。另外,在导水管与第四脑室周围,有时可见静脉淤血,偶见静脉周围有少许出血。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出现昏昏迷早且重,39例中38例(97%)在发病24小时内昏迷:血压相对较高,39例中31例(79.5%)的最高收缩压达200mmHg以上,而无脑干出血组仅46.1%(6/13),P<0.05;眼位改变多,占53.85%,表现为分离科视、歪扭斜视、眼球浮动、中央固定等,无脑干出血组仅有10%;存活期短.本组39例中29例(74.4%)在48小时内死亡,无脑干出血组仅30.8%(4/13),说明脑干出血是促进脑出血死亡的原因之一。(2)脑出血继发丘脑下部损伤:①丘脑下部的解剖特点:丘脑下部包括丘脑下沟以下的第三脑室壁及室底上的一些结构,其中含有15对以上的神经核团,数以万计的神经分泌细胞,如位于第三脑室壁上的室旁核、空周围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等,丘脑下部长约1cm,重约4g,约为全脑重量的3‰.但机制复杂,与植物神经、内脏活动.内分泌、代谢、情绪、睡眠和觉醒均有关。该区还有以下特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较脑的其他部分多一倍以上,且该处血脑屏障不够健全,有较高的通透性,故在缺氧、中毒,颅压增高、感染等损伤时易出现水肿和出

出血等改变;漏斗柄是丘脑下部与垂体间的神经纤维联系,当其受压、肿胀、出血时,该联系即遭到破坏。②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症状: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占位效应,致使丘脑下部受压,垂体柄水肿、移位、扭曲等,加以继发脑室出血损伤第三脑室壁均累及丘脑下部,出现症状,常表现为出血性胃糜烂或溃疡,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急性肺水肿,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中枢性高热,大汗淋漓等。(3)脑出血继发脑疝;脑出血可以并发天幕疝,中心疝、枕骨大孔疝、蝶骨嵴疝、扣带回疝及小脑上疝。后三者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剖检时发现;前三者临床症状明显,多为症状加重或致死的原因。天幕沿时出现同侧瞳孔散大。中心疝时双侧瞳孔均小呼吸不规则。其病理标志为:①赤质、红核向下移位,②第三脑室向下移位,(3)丘脑下部及上部脑干向下移位。出现中心疝时,则很可能发生枕大孔疝,呼吸心跳解离,至死亡。 3 脑梗死的病理与临床脑梗死亦称缺血性脑卒中。由于脑动脉狭窄或堵塞致局部血流量减少或中断,引起该动脉供应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组织坏死软化而言。3.1 病因(1)栓塞:以前认为脑梗死多由血栓形成所致,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大约50%~60%的脑梗死是栓塞引起,栓子来源:①心脏:心房纤颤或心脏梗死时形成的附壁血栓,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特别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瓣膜上的赘生物易脱落);心脏粘液痛等,②大动脉粥样动脉硬化斑块脱落,③其他:长骨折的脂肪栓子,恶性肿物的瘤栓子等。(2)血栓形成:多见于动脉粥样硬化.也可见于各种动脉炎(结核、梅毒、胶原病等)等。(3)循环功能不全:如循环低血压时可引起分水岭梗死。(4)脑血管痉挛: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亦可见于脑血管造影后。3.2 病理变化脑硬死最初4~6小时,肉眼下无明显改变。4~48小时梗死区脑组织肿胀,切面呈灰白色,灰质可略带褐色,触之较软、易碎;若梗死灶较大,水肿严重,脑组织可肿胀移位,脑室受压,严重时可形成脑疝。10天以后脑水肿逐渐消失,坏死组织开始溶解。3周后坏死组织被清除,常形成缺损,严重者遗留中风囊。为梗于了解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现将我们的实验性结果报告如下,仅供参考。实验动脉及方法:普遍犬16只,银夹夹闭右侧大脑前动脉→眼动脉→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于不同时间点观察病变脑组织。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脑出血12小时病理改变开始加重。1-3天是病理改变最明显时期。4天后改变为脑缺血后修复时期。

出血性脑梗死出血性脑梗死是在脑梗死的病变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灶,多见于脑栓塞及静脉系统血栓,也可见于溶栓或抗凝治疗后。出血性脑梗死时出血量多少不等,可从镜下见到点状出血至斑点状出血融合成血肿,故CT扫描时影像各异,可表现为在原有低密度梗死区内混杂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的点状、斑片状、条索状或团块状高密度影。发现出血性脑梗死距缺血性中风最早36小时,最晚51天。出血性脑梗死可分为两型:(1)血肿型:血肿范围>2.0×2.0cm,多在梗死发病后早期发生,临床症状,体征多加重,复查CT可助诊断,此时应按脑出血治疗。(2)非血肿型:在CT形像上可见原有硬死区内,散在点片状、条索状或环状高密度灶,此种改变多在缺血性卒中1周后发生,临床症状一般不加重。无需特殊治疗

脑卒中知识讲座

脑卒中健康知识讲座 一.什么是中风 中风叫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表现为偏瘫、失语等,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病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等它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中风看起来是一瞬间的事,不可预料,实际上同许多疾病一样,中风也有一个明确的各种病理损害不断累积,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中风发生是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遗传以及年龄增长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于脑血管引起的。中风病人多有高血压病史,因此,必须经常检查和控制血压,一旦发现血压偏高就应服药控制。尽量减少出门,室内注意保温,必须出门时要十分注意衣着的保暖,以避免或减少寒冷对机体的刺激。 如脾气暴躁,易于冲动,操劳过度,活动剧烈,睡眠过晚,酗酒等。常食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纤维食物,增加优质蛋白质如,豆制品,牛奶的摄入,少吃油腻食物,控制食盐、食糖、不暴饮暴食,晚餐避免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如突发短暂的机体麻木、单侧肢体笨拙,言语含糊或表达困难、头痛剧烈,头昏、恶心、全身乏力等,是将要发生中风的警报。这些异常现象,一旦发生,必须立即去医院诊治。

二.怎样预防中风的发生 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的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测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控制糖尿病与其它疾病如心脏病、脉管炎等。 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施加以控制。 3、有效的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 4、注意气象因素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发,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发生。 三.饮食预防脑卒中 1.远离“三高”,亲近“三低”。

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发病原因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病脑外伤抗凝或溶血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出血根据病因分类如下 1.根据血管病理常见有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A VM) 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膜动静脉畸形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等 2.根据血流动力学有高血压和偏头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其他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4.原因不明如特发性脑出血 此外有些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的诱因:①血压波动:如高血压患者近期没有服用降压药物或生气着急等引起血压增高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②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③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④过分疲劳:如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排便用力运动 (二)发病机制 1.脑出血的发生机制 在发生机制上实际上每一例脑出血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而可能是几种综合因素所致高血压形成脑出血的机制有许多说法比较公认的是微动脉瘤学说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不足以引起脑出血脑出血常在合并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生 (1)微动脉瘤破裂:因脑内小动脉壁长期受高血压引起的张力影响使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动脉瘤其直径一般500μm 高血压患者的脑内穿通动脉上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多分布在基底核的纹状动脉脑桥大脑白质和小脑中直径在100~300μm的动脉上这种动脉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种囊性血管容易破裂造成脑出血 (2)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坏死: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直径100~300μm小穿通动脉管壁内膜起到损害作用血浆内的脂质经损害的内膜进入内膜下使管壁增厚和血浆细胞浸润形成脂肪玻璃样变最后导致管壁坏死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3)脑动脉粥样硬化: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膜同时存在多样病变包括局部脂肪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或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长和钙沉着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发生脑梗死在大块脑缺血软化区内的动脉易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坏死病灶 (4)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薄弱:大脑中动脉与其所发生的深穿支-豆纹动脉呈直角这种解剖结构在用力激动等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该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2.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1)主要病理生理变化: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其周围组织在血肿形成30min后出现海绵样变性;6h后邻近的脑实质内随时间变化由近及远有坏死层出血层海绵样变性及水肿等 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这些变化除了机械压迫外主要是血浆血球成分如血红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与治疗进展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与治疗进展 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李小刚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人的20%~30%,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及对脑出血病理损伤机制研究的深入,新的治疗方法正不断出现。 (一) 脑出血的病理损伤机制 1. 早期血肿扩大 传统认为,活动性脑出血是一次性的,其血肿的形成是一短促的过程。但近年来,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许多病情进行性加重的脑出血病人在病后有血肿的扩大,因此,目前认为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仍有继续出血的危险。早期血肿扩大主要发生在病后24h内,而绝大多数在6h内,极少数发生在2~14d。血肿扩大多与早期病情恶化有关。早期血肿扩大常发生于以下情况:①年龄较轻;②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当收缩压在200~250mmHg时,其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7%;③有凝血功能障碍或病前服用阿斯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④血肿部位靠近中线(如丘脑、壳核、脑干),这是因脑室压力低于周围脑实质压力,血肿容易向脑室扩展;⑤急性过度脱水,造成脑组织的移位、牵拉;⑥不规则或分隔型血肿。 脑出血血肿的形成和扩大不仅造成脑组织的急性膨胀,颅内压增高,机械性压迫,脑组织移位,而且继发脑水肿、血肿周边脑组织缺血、血管运动麻痹、血脑屏障受损、代谢功能紊乱及血液分解产物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脑组织损害,甚至因脑疝而死亡。 2. 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大约有1/3的脑出血患者在病后一段时间内仍出现进行性神经功能恶化,既使早期手术清除血肿,也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这表明脑出血除了引起急性神经组织损害外,可能在血肿周边存在有继发性损害。动物实验表明,脑出血后血肿周边和远隔部位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这可能是导致脑出血后继发性神经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rCBF下降程度可能与血肿的大小、部位及出血时间有关。一般来讲,血肿越大,rCBF下降越明显,尤其是额区和运动区。不同部位的出血,rCBF下降程度和范围不同,丘脑出血rCBF下降程度比壳核出血更明显,基底节出血除血肿区rCBF下降外,常引起双侧半球rCBF下降,且持续时间长,这表明出血部位越靠近中线,rCBF下降越明显。rCBF下降常在发病1h后开始,其后有数次波动,但下降高峰期在15d以后,1月左右达到最低点,并持续一段时间后恢复。 脑出血后周边局部脑血流量下降的原因:①血肿占位压迫周边脑组织,造成微循环障碍,这是引起继发性脑缺血的主要原因;②血液成分及活性物质的释放,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脑缺血加重;③再灌注期的“不再流”现象,也就是说,在缺血区由于白细胞的浸润,血浆中水分子和离子移出血管外,导致血管腔狭窄和血流阻塞;④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脑水肿形成,造成血管自动凋节功能障碍,加重脑缺血,形成恶性循环。尽管目前认为脑出血后rCBF下降对血肿周边组织水肿的形成、组织功能的维持、临床症状的演变及患者的预后均有重要影响,但缺血不等于梗死,梗死的出现主要还取决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目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还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脑出后继发缺血性损害,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需要进一步明确脑出血后rCBF下降的程度、分布的范围、持续的时间、演变的结果以及与其他病理

中风(脑出血、脑卒中、偏瘫)的抢救方法-放血

中风(脑出血)的抢救方法: -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特别是对于中老人,更是致死致残的高发病。脑溢血抢救放血急救法是对中风最有效的一种急救方法,如能正确掌握和及时施救,将能很大程度地 ...话题页中间左侧广告 中风(脑出血)的抢救方法: - 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特别是对于中老人,更是致死致残的高发病。脑溢血抢救放血急救法是对中风最有效的一种急救方法,如能正确掌握和及时施救,将能很大程度地减少中风对人体的伤害。我想,对于每个血压有点高或者过渡劳累或者是温度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突发情况,而且死亡率是很高的,也有可能造成植物人的后果,我们碰到这种情况,能做些什么呢?我最近对这种病例作了一些急救调查,希望看到的朋友也引起重视,或者自己再在网上多搜索一些有关除医院所谓“常规治疗法”的一些应急措施,下文也是我搜集的一些资料,主要就是通过针刺十宣穴,掐按涌泉穴的传统疗法,请务必了解。 - 中风发生时,脑部的微血管,会慢慢的破裂,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无论患者在什么地方(不管是浴室、卧房或客厅),千万不可搬动他。脑溢血抢救如果患者昏迷不醒人事,也千万不可用推摇的方法叫他。脑溢血抢救因为,如果这时移动或摇动患者,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加重病情。一定要紧记!! - 脑溢血抢救具体抢救方法如下:一、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或平躺以防止再摔倒,千万不可推摇或搬动患者。 - 二、用医用注射器的针头,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儿(在手指顶端大约距离手指甲约5毫亲处,即十宣穴)刺上去,刺入约2毫亲,要刺出血来(如不出血或出血过少,也可用手挤),每个手指头都放出血一到二滴血来,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自然清醒。有医用注射器的针头最好,如果没有,就拿缝衣用的针也可以。 - 三、如果有嘴歪的情况,就砬搓他的耳朵(注意不要让头部摆动过度),把耳朵搓红,在两耳 - 四、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经一路的颠跛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他脑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经都破裂了。 - 一般中风患者,都是先送医院治疗的,在家里基本没有经过及时的抢救,经过送往医院一路的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 身残废。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病症。 - 如果大家都能记住这种放血急救的方法,立刻施救,在短短时间它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证百分之百的正常。这个急救法,希望大家告诉大家。 - - -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新进展(1).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新进展(1)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是一次 性的,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是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主因素。但目前多数学者认 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有继续出血现象,这种现象可导致早期病情恶化。脑出血 后血肿分解释放多种活性物质对脑组织具有损害作用,可表现为局部脑血流和代谢 的变化、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损害及对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诸多方面。 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目前临床上除运用传统脱水药外,治疗 手段较少。人们希望通过对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 依据和方法。本文就脑出血后脑内血肿病理的重新认识,尤其是局部脑血流的变化 、脑水肿、血脑屏障的改变和脑细胞的毒性损伤等方面作一综述。 1 对脑内血肿病理作用的重新认识 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多是一次性的,很少持续1 h以上,现在发现起病1 h后出 血仍可持续。Brott等[1]报道,至少有38%患者的血肿在脑出血后24 h内有扩大, 其中多数出现在3~4 h。少数病后2~14 d内病情加重者也系血肿扩大所致[2]。因此 ,脑出血发病后仍有继续出血现象,血肿扩大多与病情,尤其是早期病情加重有关 [3]。血肿继续扩大多发生于以下情况:(1)年龄较轻;(2)病变部位较深,如丘脑 、壳核和脑干;(3)高血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4)急骤过度脱水治疗;(5)病前服 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6)血肿不规则。既往认为,源于脑内血肿的脑损 伤是血肿本身压迫周围脑组织的微循环,产生血肿周围区域的脑缺血和水肿所致。 但目前认为,除血肿本身的占位性损害外,尚有周围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代谢紊 乱(如酸中毒)、血管运动麻痹、血脑屏障受损和血液分解产物释放多种生物活

脑梗塞与脑出血的比较

诊断原则: 一、脑梗塞: 1、60岁以上多发。 2、起病状态多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但也可以动态发病。 3、起病速度:发病后多有进展,十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临床上有患者数天至一周仍有进展。 4、高血压病史较少。 5、全脑症状较轻或无:患者无头晕、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6、意识障碍通常较轻或无。 7、神经体征:多为非均等性偏瘫,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梗塞多表现为上肢瘫痪比下肢重。 8、头颅CT:脑实质内低密度灶。但要区分责任与非责任病灶。 9、头颅MRI:弥散加权可清晰显示发病后超早期脑梗死病灶。 二、脑出血: 1、起病状态为动态起病。 2、起病速度:神经缺损的症状体征十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 3、全脑症状重:多伴有头痛、呕吐、嗜睡等高颅压症状。 4、意识障碍重。 5、基底节区出血多为均等性偏瘫。 6、头颅CT为高密度出血病灶。 如患者为颞叶出血,临床表现出颞叶受损的特点:1、感觉性失语;2、命名性失语;3、记忆力、情感等损伤。 治疗原则: 一、脑梗塞: 1、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发病后4~5小时尽快静脉给予HPA治疗,严格按药物说明书筛选患者;无法使用HPA可考虑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 2、抗血小板治疗: ⑴不符合溶栓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在48小时内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急性后期改为预防量。 ⑵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小时后使用。 ⑶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血小板治疗。 3、抗凝治疗: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 4、降纤治疗:对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早期(12小时以内)且不适合溶栓的患者,特别是高纤维蛋白血症 患者,可选用降纤治疗。 二、脑出血: 1、止血治疗,常用于以下五种情况: ⑴超早期:如1~2小时到达医院。 ⑵发病后血压特别高的患者:如收缩压超过200mmHg。 ⑶一开始就用了甘露醇脱水治疗的。 ⑷靠近脑室表面的。 ⑸不规则出血。 2、脱水治疗:根据颅高压情况酌情给予2﹪甘露醇注射液125ml 每6~8小时1次,必要时可加用速尿注射液20~40mg 每8~12小时一次,与甘露醇交替使用。颅高压不太重者可直接给予甘油果糖注射液250ml 日2次,脱水治疗。 3、脑保护治疗:常用药物有神经节苷脂、脑蛋白水解物、奥拉西坦等。 4、合理控制血压、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脑出血护理新进展

脑出血护理新进展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 2008-11-25 10:36:23 脑出血护理新进展 脑出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在美国占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日本占第二位,我国占第一位。 一、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二、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三、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四、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1、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2、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 五、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垄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4、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5、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是一次 ndcc5eekmakyvsw3efpq1bbv8fmxb16p性的,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是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多数学者认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令狐采学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检查。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人脑脊液压力不高,清晰无血。 (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视、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视、浮动。 当然,个别轻度脑出血病人临床症状轻,与脑梗塞相似,两者难以鉴别。而大面积脑梗塞病人,出现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时,也酷似脑出血,临床上不好区分。要力争尽早做CT 扫描检查。脑出血的CT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而脑梗塞表现为低密度阴影,两者截然不同。大面积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大面积脑梗塞是由脑动脉主干阻塞所致,CT呈现大片状低密度阴影,多为脑叶或跨脑叶分布,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大,临床上除表现脑梗塞的一般症状外,还伴有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大面积脑梗塞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较突出

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三者形成的区别

一文读懂丨脑出血、脑栓塞、脑血栓形成三者的区别 三者通常共享一个名字:脑中风或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 1. 从现场识别与急救的角度讲,三者并无不同。 无论是脑血管破裂还是脑血管堵塞,都是脑功能的损害,导致意识与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导致脑疝,呼吸循环衰竭。 因此,一旦患者出现神志、言语、运动功能障碍,就有可能是三者之一,就需要即刻取得医疗救治。 清醒者,早就医或呼叫急救车;昏迷且有呼吸者,侧卧位,不要喂任何东西,包括药物和水,等待急救车到来。 2. 从致病机制讲,三者有明显不同,在医院内的救治手段也不同。 脑出血是血管的破裂出血,血肿压迫脑组织,引发功能障碍。 脑血栓形成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狭窄,斑块破裂在原位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脑功能损害。 脑栓塞与脑血栓形成致病机制都是血管的堵塞。但脑栓塞患者血管阻塞的栓子是来自其他地方例如颈内动脉或者心脏,脱落之后随着血流堵塞在脑血管。而脑血栓形成是指血栓在堵塞部位原位产生。 因此,脑出血的救治原则是止血、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压迫。而脑血管堵塞(脑栓塞、脑血栓形成)的救治原则是溶解血栓,让堵塞的血管再通。 止血与溶血,治疗方向刚好相反。

至于脑梗死、脑梗塞这两个词,说的都是脑血管堵塞,可理解为其包括了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3. 从发病过程与征象上,有程度不一的差别。 脑出血多出现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年轻人脑血管先天畸形破裂出血也很常见。发病突然,头痛呕吐多见,快速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脑栓塞多见于心脏病、房颤患者,栓子在心脏形成,脱落之后虽血流堵塞在脑血管,发病突然,多表现为偏瘫,语言、活动障碍。 脑血栓形成多见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有前驱短暂脑缺血发作,常于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小灶的脑出血可能与脑栓塞、脑血栓形成并无症状上的分别。 而大面积的脑栓塞或脑血栓形成造成快速的颅内压增高引发意识障碍,在症状上也难与脑出血鉴别。 要想鉴别脑出血还是脑血管堵塞,快速而准确的方法是:头颅CT检查。 因此对于突发的脑功能障碍,可疑脑血管疾病者,首要的检查是头颅CT,来排除脑出血,然后即可以考虑依照脑血管堵塞的治疗原则,看是否适合溶栓治疗。来,出三个题目考考你: 单选题: 1. 一妙龄女子,年方二八,与男友同居,夜间无明诱因突发昏迷,男友急送其来急诊,很快进展到呼吸停止,需要呼吸机支持通气。请问,这位最可能女子是? A 脑栓塞 B 脑出血 C 脑血栓形成 2. 一60岁男士,冠心病,陈旧心梗病史,房颤心律,未服用抗凝药物,晚餐后散步时突发言语含糊、右侧肢体乏力。这位男士最可能是? A 脑栓塞 B 脑出血 C 脑血栓形成 3. 一70岁女性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史,今晨起床时发现言语含糊,嘴角歪斜,左侧肢体偏瘫。这位老人可能是? A 脑栓塞 B 脑出血 C 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是脑卒中一种讲解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组织开展了关于威海国安医院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效果的临床应用和评估的一次全国性的中西医结合医院齐聚北京的讨论会议: 脑卒中是中医命名的一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多为中、老年患者,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障碍等。脑卒中的治疗 首先,应注意加强体力和体育锻炼;其次,注意控制饮食。主要是应限制高胆固醇、高脂肪饮食的摄入量,以减少脂类物质在血管内沉积,最好戒烟忌酒;第三,药物治疗。

但是这些仅仅是一些保守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治疗方法,不能在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下面要介绍的就是两个病例是在威海国安医院接受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的脑卒中患者: 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徐世臣录像资料 威海国安医院应用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脑卒中患者徐世臣录像资料 下载后点击进入实况录像 徐世臣男 48岁,因突发失语伴右侧肢体瘫痪急诊入院。 患者入院时呈昏迷状态,血压220/140mmhg,CT检查:左侧大脑中动脉广泛梗塞,诊断为:大面积脑梗塞。经抢救3天后生命体征稳定,出现偏瘫典型体征,失语、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应用甘露醇脱水和扩血管药物治疗,整整治疗了47天后右侧上下肢肌力仍为0级,而且出现了明显的肌肉萎缩,传统的药物治疗已不可能使其恢复,终生瘫痪已成定局,也就是说徐世臣下半生只能以床为伴,永远不可能站起来了,无奈之下,其家属同意接受安装分离型脑起搏器治疗。

脑出血护理新进展

脑出血护理新进展 文章来源:健康之路2008-11-25 10:36:23 脑出血护理新进展 脑出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在美国占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日本占第二位,我国占第一位。 一、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二、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三、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四、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1、上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站在病人患侧,一手握住患侧的手腕;另一手置肘关节略上方,将患肢行上、下、左、右、伸曲、旋转运动;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另一手做各指的运动。 2、下肢功能锻炼。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踝关节,另一手握住膝关节略下方,使髋膝关节伸、屈、内外旋转、内收外展。护理人员一手握住患肢的足弓部,另一手做个趾的活动。 五、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垄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4、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5、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脑出血病理生理机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既往认为,活动性脑出血是一次 ndcc5eekmakyvsw3efpq1bbv8fmxb16p性的,脑出血后血肿压迫微循环是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主要因素。但目前多数学者认 xnyjcxrh0xb7x7f3x7pdrqg6re047qmx为,脑出血患者于发病后有继续出血现象,这种现象可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区别: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可靠诊断方法,是脑血管造影,它可以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但脑血管造影有使病情加重的危险,一定要慎重,不可盲目检查。 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 脑出血和脑梗塞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需及早明确诊断。在没有条件进行CT或核磁共振检查的情况下,可按以下几条鉴别: (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文章目录*一、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1.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 别2. 脑梗塞的临床症状3. 脑出血的临床症状*二、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三、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1、脑梗塞和脑出血的区别 1.1、脑出血病人多有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史,而脑梗塞病人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心脏病史。 1.2、脑出血多在情绪激动或用力的情况下发病,而脑梗塞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 1.3、脑出血发病急、进展快,常在数小时内达高峰,发病前 多无先兆。而脑梗塞进展缓慢,常在1~2天后逐渐加重,发病前 常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 1.4、脑出血病人发病后常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颅内压 增高的症状,血压亦高,意识障碍重。脑梗塞发病时血压多较正常,亦无头痛、呕吐等症状,神志清醒。 1.5、脑出血病人腰穿脑脊液压力高,多为血性,而脑梗塞病 人脑脊液脑压力不高,清晰无色。 1.6、脑出血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多见,瞳孔常不对称,或双 瞳孔缩小,眼球同向偏斜、浮动。脑梗塞病人中枢性呼吸障碍少见,瞳孔两侧对称,眼球少见偏斜、浮动。

2、脑梗塞的临床症状脑梗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作,以病后1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 3、脑出血的临床症状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 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 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提起脑梗塞的危害,相信很多人都避之不及,因此治疗脑梗塞刻不容缓。在治疗脑梗塞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的注意事项需要严格遵守。接下来,就让专家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讲解学习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脑卒中: 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的时候卒中就发生了,包括血管阻塞(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结果,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一部分脑细胞将会受损伤或者死亡。每个发生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部分卒中的病因可能不明确,其症状取决于受卒中影响的脑部区域和受损的严重程度。 二、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 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糊、不能找到合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意识障碍或抽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三、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1)、增强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创造家庭和睦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地生活,让病人情绪上不过于紧张,思想上又高度重视。 (2)、控制已知危险因素:患者如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要积极的治疗。 (3)、警惕中风的诱因: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并要注意气候的剧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4)、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要改变不良的烟酒嗜好。 (5)、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坚持以活血化淤的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增进血液的正常流动以防止中风。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片。 (6)、注意中风的前兆:如有头痛、半侧面部麻木、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等。 四、脑卒中的家庭紧急处理: (1)、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意思指导进行处理。 (2)、将病人抬至床上,注意不要将病人拉起或扶起,以免加重病情,最好2-3人同时搬抬,一人抬肩,一人抬托腰臀部,一人抬腿,头部稍抬高。 (3)、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呕吐或昏迷者,将头偏一侧,便于口腔粘液或呕吐物流出,将病人的衣领解开,取出假牙。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病理与临床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病理与临床 1 脑血管的结构特征1.1外观特征(1)脑动脉在脑表面可明显辨认,即其抵达脑底部后.向脑表面扩展,弯曲走行分布于脑沟和脑裂,而供应内脏(肝、脾、肾、肺)激动脉入门后即分支呈扇形树枝状。(2)动脉长、细而弯曲。(3)大血管位于蛛网膜下腔和脑池的脑脊液中;小血管穿入脑组织,其直径约在100μm以下。(4)脑血管壁较颅外血管壁薄,类似颅外其他部位同等大小的静脉。(5)脑动脉缺乏平行的静脉。1.2组织学特征(1)脑动脉的管壁较相同口径的其他器官的动脉为薄,人有内弹力纤维较发达,中膜及外膜的薄,肌纤维较其他器官相同口径者明显减少。(2)在动脉、小动脉与静脉、小静脉周围有蛛网膜下腔的延伸部分,即Virchow-Robin间隙。(3)毛细血管周围有星形细胞膨胀的足板覆盖。(4)脑静脉无辩膜结构,静脉及小静脉的管壁亦较身体其他部分的相同血管为薄。 2 脑出血的清理与临床2.1 病因与发病机制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其次是脑血管畸形、淀粉样血管病、moyamoya病、动脉瘤、血液病等。正常脑动脉能耐受1500mmHg压力而不破裂,故发生脑出血的动脉基本上均伴有管壁的破坏,特别是有微小动脉瘤或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引起软化后出血。2.2 脑出血后的组织学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初期:一般在出血后4天内。脑出血急性期出血灶由液态或半液态的红细胞团组成,其中可能含有小块的坏死脑组织,其周边可见出血的瘀点及水肿。数天后,血肿变得更稠呈褐色、出血 2 天后,出血灶周围可见多核白细胞。因脑出血的血肿一般均较大,对周围组织挤压,故周围组织常有缺血软化。血肿吸收期:持续5-15天。大约在出血4-10天后.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逐渐被吞噬细胞吞噬。后期:血肿吸收后,形成胶质纤维瘢痕或中风囊。2. 3 脑出血后继发损伤这些是引起脑出血致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脑出血继发脑干出血:在分析剖检的52例大脑出血中,39例(75%)有继发脑干出血,其中中脑出血血12例(30.8%),桥脑出血9例(23.1%),中脑桥脑均有出血18例(46.1%)。继发脑干出血的机制:①血液由大脑出血灶沿传导束下行注入脑干7例(18%),呈索条状,多沿锥体束流入中脑基底部。②人脑出血灶破坏丘脑,直接延及中脑者2例(5.2%)。③大脑出血灶破入脑室,导水管扩张积血,血液进入导水管周围灰质,共8例(20.5%)。④脑干小血管出血,共25例(64.1%),多呈点片状出血,有的孤立存在,有的融合成片。镜下可见出血灶中有管壁破坏的动脉,故基本上为小动脉出血。此外还可见某些血管充血、水肿区界限相当明显,与旁正中动脉或长、短旋动脉分布区一致,甚至在某一血管分布区,既可见明显的充血水肿,又可见动脉出血,这更证实为动脉出血。另外,在导水管与第四脑室周围,有时可见静脉淤血,偶见静脉周围有少许出血。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出现昏昏迷早且重,39例中38例(97%)在发病24小时内昏迷:血压相对较高,39例中31例(79.5%)的最高收缩压达200mmHg以上,而无脑干出血组仅46.1%(6/13),P<0.05;眼位改变多,占53.85%,表现为分离科视、歪扭斜视、眼球浮动、中央固定等,无脑干出血组仅有10%;存活期短.本组39例中29例(74.4%)在48小时内死亡,无脑干出血组仅30.8%(4/13),说明脑干出血是促进脑出血死亡的原因之一。(2)脑出血继发丘脑下部损伤:①丘脑下部的解剖特点:丘脑下部包括丘脑下沟以下的第三脑室壁及室底上的一些结构,其中含有15对以上的神经核团,数以万计的神经分泌细胞,如位于第三脑室壁上的室旁核、空周围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等,丘脑下部长约1cm,重约4g,约为全脑重量的3‰.但机制复杂,与植物神经、内脏活动.内分泌、代谢、情绪、睡眠和觉醒均有关。该区还有以下特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较脑的其他部分多一倍以上,且该处血脑屏障不够健全,有较高的通透性,故在缺氧、中毒,颅压增高、感染等损伤时易出现水肿和出

中风(脑出血)的抢救方法

中风(脑出血)的抢救方法:-\\ 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症,特别是对于中老人,更是致死致残的高发病。脑溢血抢救放血急救法是对中风最有效的一种急救方法,如能正确掌握和及时施救,将能很大程度地减少中风对人体的伤害。我想,对于每个血压有点高或者过渡劳累或者是温度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突发情况,而且死亡率是很高的,也有可能造成植物人的后果,我们碰到这种情况,能做些什么呢?我最近对这种病例作了一些急救调查,希望看到的朋友也引起重视,或者自己再在网上多搜索一些有关除医院所谓“常规治疗法”的一些应急措施,下文也是我搜集的一些资料,主要就是通过针刺十宣穴,掐按涌泉穴的传统疗法,请务必了解。- 中风发生时,脑部的微血管,会慢慢的破裂,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无论患者在什么地方(不管是浴室、卧房或客厅),千万不可搬动他。脑溢血抢救如果患者昏迷不醒人事,也千万不可用推摇的方法叫他。脑溢血抢救因为,如果这时移动或摇动患者,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加重病情。一定要紧记!!- 脑溢血抢救具体抢救方法如下:一、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或平躺以防止再摔倒,千万不可推摇或搬动患者。- 二、用医用注射器的针头,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儿(在手指顶端大约距离手指甲约5毫亲处,即十宣穴)刺上去,刺入约2毫亲,要刺出血来(如不出血或出血过少,也可用手挤),每个手指头都放出血一到二滴血来,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自然清醒。有医用注射器的针头最好,如果没有,就拿缝衣用的针也可以。- 三、如果有嘴歪的情况,就砬搓他的耳朵(注意不要让头部摆动过度),把耳朵搓红,在两耳的耳垂儿的部位 各刺两针,也各流两滴血,几分钟以后,嘴也能恢复原状。- 四、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经一路的颠跛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他脑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经都破裂了。- 一般中风患者,都是先送医院治疗的,在家里基本没有经过及时的抢救,经过送往医院一路的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 其最幸运者,也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终身残废。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病症。- 如果大家都能记住这种放血急救的方法,立刻施救,在短短时间它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证百分之百的正常。这个急救法,希望大家告诉大家。- - -

脑出血和脑梗哪个严重

脑出血和脑梗哪个严重 文章目录*一、脑出血和脑梗哪个严重*二、脑梗死后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三、脑卒中是脑梗死还是脑出血 脑出血和脑梗哪个严重1、脑出血和脑梗哪个严重脑出血和脑梗塞都是属于非常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首先脑出血法病多在情绪激动或者身体用力的情况下发生,脑梗塞的症状发生主要是在安静的状态下发生。脑出血的症状发展非常的快,发病前没有预兆。脑梗塞的症状发生比较缓慢,一般发病一两天后逐步加重。脑出血症状多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病史。脑梗塞的症状多有短暂性脑缺血或者是心脏病史。 2、脑出血偏瘫能康复吗 脑出血的症状发生之后偏瘫是经常会有的一种后遗症症状。发生这样的情况后,如果病人的出血量不是很多,治疗的效果非 常的理想,出血压迫到的神经能够及时的得到恢复。那么偏瘫的情况还是有可能恢复的。但是如果出血的量比较多,没有及时治疗,或者是治疗的效果不很好,出血对神经的压迫比较严重的话,那么偏瘫的症状想要完全恢复是比较困难的。另外年轻的脑出血病人要比年纪大的病人更容易恢复一些。 3、脑梗死后脑出血病人的饮食宜忌 少量多餐,以易于消化和清淡的食物为主,且以早、中餐为主,避免晚餐过饱。

适量饮用茶水,可以利尿,且其中茶碱鞣酸可以吸附脂肪及 具收敛作用,减少脂肪的收。 以素食为主,宜多食豆类及其制品,不仅蛋白质含量多且质 量高。豆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多,还含有卵磷脂,有利于胆固醇的运转。 以豆类或含硫氨基酸高的蛋白质为主,使其占总热量约15%左右,以降低血压和减少脑卒中发生的机会。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不的良好来源,还有利于降低体重。 限制盐分的摄入量,最好采用每日3克食盐的低盐饮食。 限制糖的摄入量,少食用精制糖及含糖类的甜品,包括点心、糖果、饮料等。 限制脂肪摄入量。患者在日常膳食中控制总脂肪的摄入,避免食用动物脂肪,烹调时最好使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等,还要控制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量,在300毫克|日为宜,这就是说每周可以吃3个蛋黄。 脑梗死后脑出血的治疗方法1、轻型出血性脑梗死:无需特殊治疗,以脱水降颅内压、调节和控制血压、血糖,清除自由基,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为主。 2、重型出血性脑梗死或大面积梗死:合并中、重型出血性脑梗死,应按脑出血治疗,应使患者保持安静,积极脱水。降低颅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