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 一辩立论

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 一辩立论
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 一辩立论

立论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学,对方辩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学名著和通俗文学谁影响大的问题,我方观点认为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

开宗明义,定义先行。通俗文学是指除历史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拥有强大生命力和广泛影响力,且通常具有较高商业价值,以满足广大读者日常阅读需求的文学作品。文学名著即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含有长期主题,且一般需要较高认知度的文学作品。影响是指对人的思想或行为产生作用使其产生共鸣并发生改变。由此,我方的标准为:在环境的影响及主体所能接受的范围内,哪者波及的范围更广?哪者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哪者更能迎合时代的脚步?下面我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管理学及社会现实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力量的主体。由此可知,对人民的影响是具有决定性的,通俗文学以其通俗化、大众化的特点在广大群众中广泛的传播。而文学名著虽然是文学的积淀,但它的深奥和独特的时代性,限制它在大众中的传播,限制它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

第二、管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在于他是否愿意去做这件事。因而,当人们愿意去欣赏某事物的时候,其内容一定会强烈地冲击他们的思想,引发他们思想上强烈的共鸣,并付诸于实践行动当中。作为具有广泛性的通俗文学往往就是这样一个有机载体,无形且真实的影响每一个人。

第三、从社会现实方面来说,通俗文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最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也最能体现一个名族的人文精神。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的文学名著在其诞生之初就是通俗文学。从这个意义讲,文学名著是通俗文学这座金字塔的塔尖,高高在上,令读者敬畏多于亲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能真正读懂文学名著的人也是少数;文学名著有其特定的阅读群众和专家群体,而通俗文学就没有,它适合各个阶层。通俗文学是文学的生命力,是文学必然的发展方向。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这不仅是两者定位不同的必然,更为历史和现实所证明,是不争的事实!

故我方坚信,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

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文学名著比通俗文学影响大 文学: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名著: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流传的文字作品。 基本定义: 满足以下条件的小说、诗歌或戏剧等文字作品被称为世界名著。 1.“名著”一般都拥有最广泛的读者。它们不是只风行一二年,而是经久不变的畅销书。《飘》比起莎士比亚的剧本和《堂·吉诃德》来,读者就相对地说要少得多。有人作过较切合实际的估计:三千年来,荷马的史诗《伊里亚特》至少拥有两千五百万读者。名著问世后未必在那个时代就成为畅销书,要有一定时间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天文学家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书现在是本名著,而据报道当时他曾说过:“上帝等待了六千年才有一个观察者,我这本书可能要等上一百年才会有一个读者。” 2.“名著”通俗易懂,不卖弄学问。它们不是专家写给专业人员看的专门性著作,无论是关于哲学或者科学,历史或者诗歌,它们所论述的是关于人类共同感兴趣的题材,而不是学究式的空谈。这些书并非为教授们所作,而是为普通人而写。 3.“名著”,永不过时。为便于比较,我们把眼下流行的书称为“当代作品”,它们只流行一、二年或至多十多年。许多早期的畅销书恐怕你连书名也记不起了,也不会再有兴趣读它们。而“名著”却不会因思想运动、学说更迭、舆论分歧而过时。名著不是供学者研究而积满尘垢的遗著,而是当今世界上潜在的最强大的文明力量。人类的基本问题代代相同。读过德摩斯梯尼的演说辞和西塞罗的信件,或是培根和蒙田的散文,任何人都会发现:人们对于幸福和正义、美德和真理,甚至对于安定与变幻本身是何等的笃信不疑!人类为其目标而奋斗的道路看来是不可改变的。 4.“名著”令人百读不厌。只要你认真阅读,你决不会感到扫兴。名著一页书所包含的思想要比一整本普通书的内容还要丰富得多。它可以使你百

必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20本

必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20本 American Literature 1、The Scarlet Letter by Nathaniel Howthorne《红字》霍桑著 小说惯用象征手法,人物、情节和语言都颇具主观想象色彩,在描写中又常把人的心理活

动和直觉放在首位。因此,它不仅是美利坚合众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被称作 是美利坚合众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篇。 2、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by Mark Twain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简称《赫克》是美国文学中的珍品,也是美国文化中的珍品。十六年前【1984】 ,美国文坛为《赫克》出版一百周年举行了广泛的庆祝活动和学术讨论,也出版了一些研究马克吐温,特别是他的《赫克》的专著。专门为一位大作家的一本名著而举行如此广泛的纪念和专门的研究,这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少有的盛事。这是因为《赫克》的意义不一般.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说, "一切现代美国文学来自一本书, 即马克吐温的《赫克尔贝里芬历险记》……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之后,都不曾有

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 3、The Portrait of a Lady by Henry James 《贵妇画像》 亨利.詹姆斯著】 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贵妇画像》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专家学者已从各个不同角度对女主人伊莎贝尔·阿切尔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即跨文化交际角度,剖析伊莎贝尔在婚姻方面所作的选择。文章指出她是该小说中跨文化交际的最大失败者,并对其失败原因作了分析。希望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都能从伊莎贝尔的生活经历中得到某种启发。

何为通俗文学

通俗文学 通俗文学 通俗文学指除了历史上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以满足一般读者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又称大众文学﹑俗文学。与严肃文学﹑雅文学相对而言。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的,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的,在形式上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或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形成了以广大市民层为主的读者群,是一种被他们视为精神消费品的,也必然会反映他们的社会郭沫若的这个看法一个核心的意思在于,通俗文学的确是在和“市场”的相互关系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历史位置的。没有这个文学的、文化的市场在“现代都市”的兴起,没有以“市民”阶层为主的读者群的出现,那近现代的“通俗”的文学也就无从谈起。很显然,如果从这个概念出发,那赵树理当然就不该进入我们对“通俗文学”的考察范围

——因为他的小说和“市民”和“现代都市”都没有任何关系啊。 众说纷纭 正如对赵树理作品的评价在历史上众说纷纭一样,对“通俗文学”这一概念的厘定现在看来也是充满了内在的矛盾。因为首先,如果说“通俗文学”和市场——如果大家同意,可以包括经济的市场和观念的市场——是有巨大关系的,那么,我们在谈论市场的时候,必须注意到市场的多样性,在现代都市的市民阶层之中存在市场,那么在中国更广袤的农村社会难道不存在市场吗?我想当然是有的,赵树理的存在本身就已经很有力的印证了这个农村文化市场的存在。其次,如果说“通俗文学”是接续了某种中国传统的,或者承继了某种传统的文化趣味的,那么我想,和等人相比,赵树理反而是更传统,更乡土,更有中国趣味的——他本来就是在“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理论指导下写作的嘛。因此,我理解范先生何以在上述引文中使用“通俗文学”这个概念的时候还冠以“市民”二字。在“通俗文学”和“市民文学”的概念之间容忍某种混淆,把

四十部法国经典电影

四十部法国经典电影 值得推荐的法国电影太多了,现在从80年代以后的法国电影中选择了40部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的电影,诚意向大家推荐,每一部片子后都加了一句话的推荐理由,当然那只能代表个人的观点。还有很多精彩的法国电影,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欢迎大家跟帖推荐自己看过的优秀法国影片,希望大家在看过这些电影后,能对当代的法国电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1.印度支那Indochine (1992) 导演:雷吉斯瓦格涅Régis Wargnier 一段爱情掩盖下的殖民地历史,凯瑟琳德纳芙的表演尤其出色。 2.情人L'Amant (1992) 导演: 让-雅克阿诺Jean-Jacques Annaud 文学名著和电影的一次完美结合,那些幽暗的房间、湿湿的街道,晚霞中金黄色的渡口,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3.最后一班地铁Le Dernier métro (1980) 导演:弗郎索瓦特吕弗Fran?ois Truffaut 一部没有正面描写二战的二战电影,特吕弗艺术和现实结合的最好的电影。 4.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 (1988) 导演:吕克贝松Luc Besson 吕克贝松的光影梦幻,一部大海的童话 5.浪迹天涯/流浪者Sans toit ni loi (1985) 导演:艾格妮丝瓦尔达Agnès Varda 1985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新浪潮之母瓦尔达最重要作品,描写了一个拒绝任何社会规则的年轻流浪女惨死在荒郊野外的发人深省的悲惨遭遇。影片一个突出点是它的纪录片风格。 6.冬天里的一颗心/今生情未了Un coeur en hiver (1992)导演:克劳德索泰(claude sautet) 这是一部令人难忘的法国电影,一部充满了幽雅含蓄、自始至终沉浸在拉威尔略带哀伤的奏鸣曲里的电影,它让人沉浸,让人着迷,让人久久的徘徊在男女主角那短暂却深刻细致的感情之中:许多人因此迷恋上法国电影。

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互补关系(一)

论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互补关系(一) 现在,许多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者都承认新文学与通俗文学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在这个大前提得到肯定之后,我们就应该进一步研究,它们有哪些“互补点”,也就是说,它们有哪些优长值得相互学习与借鉴;在学习与借鉴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必将对今后的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各自独特的艺术规律看互补的可能性 新文学作家在写小说时,以塑造典型为他们追求的目标。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典型,所以鲁迅的小说是伟大的。现代通俗小说中也有成功的典型人物,可是通俗作家并不以塑造成功的典型为其追求目标。他们追求的是作品的“趣味性”,对读者能产生强大的磁场,要吸引读者达到痴迷的程度。读者中产生了“《啼笑因缘》迷”、“《金粉世家》迷”、“《霍桑探案》迷”,是他们的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故事性上下工夫,他们在生动的新鲜事物与令人拍案叫绝的细节上下工夫,无论如何要使读者“手不释卷”、“欲罢不能”。他们的作品除了故事性之外,也往往会渗出浓郁的文化味汁。总之,新文学崇尚“塑人”,塑造在文学史画廊中永不磨灭的典型;而通俗文学则偏爱“叙事”,叙能传之后代的奇事,这“奇”又往往与当年的“新”挂起钩来,而这种“新奇”之事,让后代可以从中看到文化的流变创新与民俗的渐进更迭。但是他们的这种努力与成就,在过去往往被新文学作家当做批判的对象。例如茅盾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一文中就说: 总而言之,他们做一篇小说,在思想方面惟求博人无意识的一笑,在艺术方面,惟求记账似的报得很清楚。这种东西,根本上不成其为小说,何论价值?但是他们现在尚为群众的读物,尚被群众认为小说,所以我也姑且把他们放在“现代小说”题目之下……(注:茅盾:《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原载《小说月报》第13卷第7号。) 所谓“无意识的一笑”,大概是针对追求“趣味性”而言的。而“惟求报账似的报得很清楚”却正是通俗小说异于新文学的特点之一。它们的“精细的记述”正是文化味汁浓郁的泉源。而茅盾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群众的读物”,也被群众首肯为“小说”,也就是说这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的小说。 下面我想举实例来比较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各自特色。为了说明问题,对比二者在同一题材中的视角不同与写法各异,是不失为能切实剖析其肌理的一种方法。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与包天笑的《甲子絮谭》(注:收入范伯群编的《包天笑代表作》,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同是反战题材,而且都是反映1924年江浙齐卢大战的小说。当年反映这场战争中苏州一带的居民为避战祸而躲进上海租界的小说特别多。叶圣陶着眼点是要塑造小学教员潘先生这一“灰色小人物”典型形象。 可是包天笑的《甲子絮谭》根本不重在塑造典型,但文化味汁特别浓厚。小说开端就写一位洞冥子对缥渺生的一席“泄漏天机”式的谈话,叙述一个三元甲子“转关”的神秘兮兮的话题,而且这“转关”正逢一个“劫数”。每逢甲年,中国多少总会闹些乱子出来。这1924年(甲子年)看样子也逃不过“劫数”了。那是一种古老的星相占卜术派生出来的预言文化。一席预言之后,作者才写江、浙、沪三地战事迫在眉睫的严峻形势。所谓“絮谭”就是作者与读者轻声细语而又滔滔不绝地“神聊”。因此,镜头不一定对准这场战争,即便是写战争与声讨军阀罪行,也决不放弃这场战事中的一些奇闻与逸事。 包天笑将镜头转到黄渡乡下红桥镇一家殷实富户周云泉家中,周家怕战事一旦降临,他儿子原先已经预订好的婚事将可能拖得遥遥无期,他决心要赶在战前办好这件家庭大事,即使是草草成亲,也在所不惜。乾坤双方都同意将吉期定在甲子八月初二,吉时是在夜半子时,结婚第二天便准备逃到上海租界这只“保险箱”中去避难。 新娘子轿子进门,照理是要放三个炮。这炮手,红桥镇还没有,却是从青浦带来的。他的火药格外的填得结实。加着秋高气爽,而且在夜深人静之中。那炮声分外的响亮。谁知这三声

十大名著改编的经典影片

十大名著改编的经典影片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1995) 豆瓣评分:9.2 关于原作:《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班纳特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描写了四段姻缘故事,文笔辛辣而滑稽,是简·奥斯汀最富喜剧色彩、引人入胜的一部作品。该书生动反映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被英国著名小说家和戏剧家毛姆列为世界十大小说之一。 影片亮点:作为爱情小说中的经典,《傲慢与偏见》被无数次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但在众多影片中,口碑最佳的还当属1995年由BBC出品的迷你剧。不论是服装还是场景,都完美地复原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农村风格,而由科林·菲斯和詹妮弗·艾莉出演的男女主角,更是被誉为最完美的达西和伊丽莎白。 经典台词:Almost from the earliest moments。I have come to feel for you a passionate admiration and regard which despite my struggles,has overcome every rational objection。I beg you,most fervently,to relieve my suffering and consent to be my wife。

从初识你的瞬间起,我就已经感觉到了心底对你强烈的钦慕和好感,虽然我一再挣扎,但情感依旧超越了理智。我最为强烈地恳求你,释放我的痛苦,请同意成为我的妻子。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2013) 豆瓣评分:7.7 关于原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中篇小说,小说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卡拉韦的叙述展开。《牛津美国文学词典》中对其评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他(菲茨杰拉德)最好的小说,该书敏锐地抓住了当代社会生活的主题,并以象征手法展现了‘美国梦’传奇之下的嘲讽及悲怅。” 影片亮点:作为一部充满华丽元素的3D巨制影片,《了不起的盖茨比》成功把观众带入了上世纪美国上流社会的纸醉金迷中。不仅如此,该片还将“美国梦”这一主题很好地融入其中,盖茨比与黛西之间复杂的感情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经典台词:All the bright,precious things fade so fast。And they don’t come back。 所有的光鲜靓丽都敌不过时间,并且一去不复返。 《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 (2012) 豆瓣评分:7.1

【高中练笔作文范文】经典文学与通俗文学

究竟何为经典?自是佳作当之。 最近,某大学的一份出版物“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在网上引起热议。其中 由于《红楼梦》、《百年孤独》等中外名著赫然在列,于是经典文学与通 俗文学之争再次爆发。 有人认为,经典能让我们与哲人对话,收获智慧的果实,提升我们的精神 境界;而现如今网络上流行的通俗文学作品俗不可耐,只会让人越发肤浅。但我想说,“通俗文学”并不等于“庸俗文学”,那些足够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 也必将成为新一代经典。 尽管现如今一眼望去,网络上充斥着各种霸总宫斗文,但并不是说我们就 没有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呀。 其实,经典文学之所以成为经典,并非是其有着大部头一样的外表,也非 其历史悠久,更非其晦涩难懂的文字,而是因为其文章优秀,内涵丰富发 人深思。故从这个角度来看,优秀的作品都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即使是通 俗文学作品。并且事实上,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 常也和大众有着亲密的关系。如简·奥斯汀的作品在成为经典之前,也曾经 是很多英国家庭晚饭后的谈资。 这意味着,经典文学作品并非一定要是高高在上的。它可以是阳春白雪, 却也可以是下里巴人。它和通俗文学作品并不相斥,何必非要多此一举, 硬生生的将两者分开处于对立面,整个你死我活呢?说实话实在没必要也 不能这么做。 通俗文学作品,不过是由于其通俗易懂,而非其内容俗不可耐,入不得眼。那些认为通俗即庸俗者,实在是对“通俗”二字有着天大的误解。 诚然,现如今网络文学由于娱乐化、商业化的泛滥,创作门槛逐渐被拉低,许多作者少有阅历和积淀,导致文字作品良莠不齐。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 攻击网络文学的理由,甚至连带通俗文学一起抹黑。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写作新形式,正处于摸索、自由生长的阶段,姿态难免 野蛮了些,这也是无可厚非的。霸总宫斗穿越之类的题材,也许在现在看 来,剧情俗套,套路多多甚至于有点无脑。但不得不说,这总归是对于新

电影排行榜100部全球经典必看电影

根据时光网电影评分 全球经典电影TOP100 9.31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9.22盗梦空间Inception 9.13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9.14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9.15教父The Godfather 9.16天堂电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 9.17三个白痴Three Idiots 9.18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9.19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9.110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II

9.011阿凡达Avatar 9.012机器人总动员WALL·E 9.013这个杀手不太冷Léon 9.014霸王别姬Farewell My Concubine 9.015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 9.016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This Is It 9.017忠犬八公的故事Hachi 8.918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8.919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8.820泰坦尼克号Titanic 8.821玛丽和马克思Mary and Max 8.822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

8.823狮子王The Lion King 8.824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 8.825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 8.726放牛班的春天Les Choristes 8.727情书Love Letter 8.728钢琴家The Pianist 8.729两杆大烟枪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8.730龙猫My Neighbor Totoro 8.731天空之城Laputa: Castle in the Sky 8.732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 8.733活着To Live 8.734碧海蓝天Le Grand Bleu

通俗文学与文学名著

辩论赛的辩词可以借鉴但决不能抄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最重要的是自己一方有一条清晰,明确的思路。 正一辩辩词: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今后几天里就通俗文学与文学名著对我们的影响和各位做一番探讨。什么是文学?《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定义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其内容可以涵盖国家、社会、人文、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表现形式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反映时代生活,记述了时代最核心的动态。 什么是通俗文学?通俗文学就是产生并存在于老百姓身边,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民间有着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学。自古以来,通俗文学被许多正统学者看作是不登大雅的“下里巴人”,受到所谓正统文人和精英文化的歧视。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下里巴人”就是要比“阳春白雪”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因为它产生于“草根阶层”,有着社会最大比例人群的拥护与支持。《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现在已经成为文学名著的作品,问世之初就是“下里巴人”,就是通俗文学。 什么是文学名著?“名著”有两层含义:1.作者是名人。普通人写的作品,是不可以被称为名著的;2.作品历经很长时间,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考验。历久弥新,多年之后仍然能够散发出其独特魅力的文学作品,才能称的上名著。这两层含义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通俗文学就在我们的周围,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最能迎合大众的口味,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喜怒哀乐,最能展现人民的审美观,也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虽然所有的通俗文学,不一定都能成为名著,但绝大多数的名著,在其诞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学。从这个意义上讲,名著是通俗文学这座金字塔的塔尖,高高在上,令读者敬畏多于亲切。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能读懂文学名著的人也是少数。文学名著有其特定的阅读群体和专家群体,而通俗文学就没有,它适合各个阶层。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一本文学名著,却可能看了不少通俗文学的作品。 我们常常看到有人在闲暇时沏一杯茶,捧一卷书,悠闲惬意的阅读。读的什么书呢?武侠、

必看的10部电影总结

1《阿甘正传》--------执着 每次想起阿甘在美国东西海岸之间的奔跑,心里都会止不住的伤感,还有 振奋。 你相信一个智障儿的成功吗?你相信这世上得到最多的人正是那些不计得 失的人吗? 阿甘不懂得他不能总跟着一个女人帮她打架,也不懂得一个成年人不该总把妈很好话挂在嘴边。阿甘什么都不知道,他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并且最终跑到了终点。另外,《阿甘正传》还会教给你一个男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 质——困境中的幽默感。

2《东方不败》--------才华 男人不应该不看武侠片,如果你只能看一部武侠电影,你会选择什么?我想应该是《东方不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剑客的身姿随着剑在空气中的游走而起舞,翩若惊鸿,宛若游龙。金庸的《笑傲江湖》讲的是对自由的追求,徐克、程小东、张叔平、李连杰等一干天才用电影再现了金庸笔下这个瑰丽无比的武侠世界。沧海一声笑的曲子传唱至今,成为我们一个幻 想的凭籍,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 3《美国往事》--------人生 《美国往事》包含了一个男人在这个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友情、爱情、幻想、责任、冲突。它更像是一场让人不愿醒来的梦,当面条躺在床上,在温暖的灯光和迷离的电话铃声中回到那些逝去了的岁月,这场梦便开始了,直到最后,面条终于露出笑容,我们才回到自己的人生,去继续那些不尽的故事。什么帮派,什么仇杀,原来都不重要,印象中只有一个毛躁的少年,偷看一个美丽女孩儿跳舞;只有一个负罪的兄弟,每天早早地上床睡觉;只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面对背叛了的友谊,语调平和,不动声色。《美国往事》带着你作了一个3小时45分钟的梦。人生如梦,这也许是惟一的感受。

通俗文学与文学名著

谢谢主席: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 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陈词,但是我不得不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 1. 对方辩友错误地将价值等同于影响,对方辩友不断论证文学名著的价值有多大,我方也承认文学名著有其不可忽视的家长,但是我们今天辩论的题目是两者谁的影响大,而非谁的价值大。鲍鱼鱼翅的营养价值大,但是它们的影响绝对不及街头小面。 2. 对方辩友不断论证文学名著的知名度大,但是知名度的广度不等于影响的广度,谁都知道四大名著,谁都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但并非每个人都会真正去读,理解其中的真意。 3. 对方辩友显然在模糊通俗与浅薄的概念,我想说的是,通俗文学的思想内涵并非浅薄,只是用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人们更好的理解。通俗文学并不是庸俗文学。 4. 对方辩友一直在说文学名著对于人们思想的指导功能,指责通俗文学中的糟粕,但是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是通俗文学与文学名著影响的大与小,而非好与坏,同时正是因为通俗文学有其负面影响,才更加能引起人们的反思。 我方认为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通俗文学”:指除了历史上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以满足一般读者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又称大众文学﹑俗文学。 首先从通俗文学影响的范围看,通俗文学就是产生并存在于老百姓身边,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民间有着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学。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读过一本文学名著,但却看了不少通俗文学的作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实影响力。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下里巴人”就是要比“阳春白雪”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因为它产生于“草根阶层”,有着社会最大比例人群的拥护与支持。《三国演义》,《水浒传》这类现在已经成为文学名著的作品,问世之初就是“下里巴人”,就是通俗文学。 其次从影响的深度看,通俗文学的思想内涵同样深刻,文学名著中的思想精髓在通俗文学中同样有,忠、孝、礼、义、同样是通俗文学倡导的思想。通俗文学并不等于庸俗文学。同时,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更具有时代特征,更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洗涤人们的思想,震撼大众的心灵。整个文学范畴就像一座金字塔,通俗文学是下面厚重的基石,占据着这座金字塔的主体,是这种金字塔的支撑,而名著则是这座金字塔的塔尖,没有众多通俗文学的积累,哪来的文学名著?通俗文学的影响,可以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文豪们不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吗”! 最后从通俗文学与文学名著的关系看,通俗文学具有形式多样,数量众多的优势,名著诞生之初就是通俗文学。一提到名著,我们大都会想到小说、诗词、还有一些政论和散文,数量也屈指可数。而通俗文学几乎涉及了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诗词、戏剧、曲艺、童话寓言、歌谣、民谚等等。数量上更是占有绝对优势,影响力当然比名著大。 文学名著的影响力往往不是来自作品本身,而是得益于其他艺术形式对名著的通俗化演绎。譬如,正是评书、曲艺、戏剧等通俗化的艺术形式让《三国》、《水浒》、《红楼梦》、《西游记》这样的古典文学名著走入千家万户,贴近寻常百姓。而大部分评书、曲艺、戏剧也是通俗文学的一部分。所以就通俗文学和文学名著本身而言,通俗文学比文学名著影响大。 辩论,要注意几点 第一、大纲,第二、经线,第三、纬线。 你要抓住几点 从长远观点看,谁更有价值。 从历史观点看,谁更有潜力。 从世界观点看,谁更有通用性。 从发展的观看,谁更有通用性。 你不是没有辩论过吧。 最基本几条要记住了。

通俗文学比经典名著影响更大

通俗文学比经典名著影响更大 谢谢主席,再次问候在场各位。 我方认为通俗文学比经典名著影响更大。首先让我们来对今天的辩题做一个了解, 通俗文学:是指除了历史上的民间文学以外,还包括现实创作的通俗化、大众化、拥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 其特性是:为满足一般读者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字作品,拥有较高商业价值。 经典名著: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且经过时间沉淀,得到广泛认可,具有较高的思想或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 我们判断通俗文学影响更大的标准是:通俗文学在广大人群中的影响程度深、范围更广。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通俗文学更易于被人们接受。通俗文学源自我们的生活,表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然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能真正读懂经典名著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比如对红楼梦的研读,我们有许许多多的“红学家”所以典名著有其特定的阅读群众和专家群体,而广大群体并不能很好的理解经典名著所传达的思想,导致我们对经典文学存在有很多的误解,而这恰恰阻碍了广大群体对经典文学深度的影响。反观通俗文学,它通过平常人、平常事、生活化的一种语言,每天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行为及思想。 第二、通俗文学的特性来看。一个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它的本身的特点,而通俗文学是为满足一般读者消遣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文字作品,拥有较高商业价值。在如今的商业社会,通俗文学的特性就能强有力的推动通俗文学的发展与传播。它会根据不同人群的阅读能力、汲取知识方式不同的特点发展出不同表现形式,从而使通俗文学的影响覆盖所有有能力学习知识的人群,而在这种商业传播推动中我们不难发现,通俗文学更符合广大群众的需求。所以通俗文学影响范围更广。 第三、社会发展需求,经典名著源远流长,是文学的积淀,但它的深奥和独特的时代性,限制它在大众中的传播和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快节奏的社会,所以很多经典名著通过其它艺术形式譬如、评书、戏曲等通俗化的艺术形式来适应时代需求。而通俗文学则不然,它具有动态性、可更改性,通过通俗文学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及灵活的载体,文学才能跟上社会的快节奏,被广大群众需求阅读。 综合以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通俗文学比经典名著影响更大。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

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81-85)原文地址:*世界名著100部作者简介及内容赏析*作者:吴利亚 01、傲慢与偏见02、孤星血泪03、雾都孤儿 04、唐?吉诃德 05、安娜?卡列尼娜06、飘 07、简?爱 08、悲惨世界 09、茶花女 10、基督山恩仇记 11、童年 1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4、战争与和平 15、西线无战事 16、第四十一 17、夏伯阳18、我的大学 19、在人间 20、母亲21、天方夜谭 22、绿野仙踪 23、格林童话 24、艾丽丝漫游奇境记 25、格列佛游记 26、绿林侠客罗宾汉27、汤姆?索亚历险记 28、木偶奇遇记29、环游世界八十天30、安徒生童话 31、死魂灵 32、罗亭33、黑桃皇后 34、父与子 35、克莱采奏鸣曲36、上尉的女儿 37、钦差大臣 38、前夜 39、贵族之家 40、复活 41、白痴 42、跳来跳去的女人 43、好兵帅克44、猎人笔记 45、罪与罚 46、驿站长 47、被侮辱与被损害的48、奥勃洛莫夫 49、白夜 50、木木 51、唐璜 52、圣经故事 53、包法利夫人 54、巴黎圣母院 55、红与黑 56、三剑客 57、欧也妮?葛朗台 58、高老头59、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60、呼啸山庄 61、邦斯舅舅 62、磨坊书简 63、情感教育 64、漂亮朋友 65、巴马修道院 66、羊脂球 67、娜娜 68、两个新嫁娘69、约翰?克利斯朵夫 70、幽谷百合71、莎士比亚全集72、双城记 73、斯巴达克思74、窈窕淑女75、名利场 76、大卫科波菲尔77、苔丝 78、鲁宾逊漂流记

79、爱玛 80、圣女贞德 81、伊豆的舞女 82、百万英镑 83、罗生门 84、费加罗的婚礼 85、嘉尔曼 86、吝啬鬼 87、白鲸 88、情感的迷惘89、你往何处去90、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91、荒野的呼唤 92、化身博士 93、牛虻 94、小妇人 95、红字96、蝴蝶梦 97、老人与海 98、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99、愤怒的葡萄 100、十日谈 ******************************************************************** 下面是各部小说的简介(81-85) ******************************************************************** 81、《伊豆的舞女》经典名著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一篇杰出的短篇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品情节简单,描述一名青年学生独自在伊豆旅游时邂逅一位年少舞女的故事,伊豆的青山秀水与少男少女间纯净的爱慕之情交织在一起,互相辉映,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他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作者风采 川端康成(1899-1972),曰本小说家,曰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1899年,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父亲是一名医生,川端康成的命运十分坎坷,在他的幼年时期,父母先后去世,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也离开了人间,年仅16岁的他只得暂住在伯父家中。幼年的不幸生活反倒激发了川端康成的创作力,他决心在自己喜爱的文学创作中闯出一片天空。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大量阅读世界名著,1920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次年即转入国文系。同年,川端康成与今东光等人合创《新思潮》,并在第二期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扫魂祭一景》,自此蜚声文坛。1924年,大学毕业后的川端康成与人共同创办了《文艺时代》、《文学界》等杂志,并于1926年发表短篇小说《伊豆的舞女》,事业步入了辉煌期。先后曾任曰本笔会会长、曰本艺术院会员和国际笔会副会长,还曾获得过曰本ZF颁发的文化勋章,声名远振。川端康成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如创作集《情感的装饰》、短篇小说《水晶幻想》、《禽兽》、中篇小说《山之音》、《睡美人》等。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千只鹤》、《古都》,摘取了当年诺贝尔文 学奖的桂冠。 银屏再现 影片《伊豆舞娘》根据曰本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由山口百惠、三浦友和联袂主演。 影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了“我”的一段经历。“我”因为人生孤寂,独自去伊豆旅行,途中遇上一伙江湖艺人,便与他们结伴而行。艺人们心地善良,性情纯朴,让我感到了人

世界文学名著经典电影100部

《世界文学名著经典电影100部(18DVD9) 市场唯一内容最精选、画面最清晰、配置最丰富、电影最权威的100部“文学名著”版本!世界文学名著,是全世界人民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每一部文学名著,都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再现了那段时期的人物、社会、生活习俗、科技水平及其他种种知识。可以说,文学名著是人生的教科书,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曾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文学名著的恒久魅力,全球电影工作者将一部又一部名著搬上了大银幕。而这些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同样也成为了永恒的经典。相信每一位观众,都会从影片所描述的故事中,感受人物的命运,了解社会,体察人生,不知不觉地得到心灵的启迪。 内容简介: Les Miserables悲惨世界 维克多·雨果 配音:国语/法语 字幕:中文 Voskreseniye复活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配音:国语/俄语 字幕:中文 The New Land被开垦的处女地 肖洛霍夫 配音:国语 字幕:中文 The Anna Cross 脖子上的安娜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配音:国语/俄语 字幕:英文/俄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The Gadfly 牛虻 艾丽·伏尼契 配音:国语/俄语 字幕:中文 The Sorrows of Young Werther少年维特的烦恼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配音:德语 字幕:英文/德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Wuthering Heights咆哮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 配音:英语 字幕:英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Faust浮士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配音:英语 字幕:英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乞力马扎罗的雪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 配音:英语/国语 字幕: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The Good Soldier Schweik好兵帅克 雅·哈谢克 配音:捷克语/国语 字幕:英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Romeo &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 威廉·莎士比亚 配音:英语 字幕:英文/中文 Dr.Jekyll and Mr Hyde化身博士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生 配音:英语 字幕:英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Grand Hotel 大饭店 维基·鲍姆 配音:英语 字幕:英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Le Plaisir 欢愉 莫泊桑 配音:法语 字幕:英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How Green Was My Valley翡翠谷 李察·勒埃林 配音:英语 字幕:英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Le Rouge Et Le Noir红与黑 司汤达 配音:法语/国语 字幕: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Helen of Troy木马屠城记 荷马 配音:英语 字幕:英文/日文/阿拉伯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Giant 巨人 约翰·克坦贝克 配音:英语 字幕:英文/中文简体/中文繁体 The Passion of Joan Arc 圣女贞德 肖伯纳

世界名著100部

世界名著100部简介 01、傲慢与偏见 02、孤星血泪 03、雾都孤儿 04、唐?吉诃德 05、安娜?卡列尼娜 06、飘 07、简?爱 08、悲惨世界 09、茶花女 10、基督山恩仇记 11、童年 1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4、战争与和平 15、西线无战事 16、第四十一 17、夏伯阳(恰巴耶夫) 18、我的大学 19、在人间 20、母亲 21、天方夜谭 22、绿野仙踪 23、格林童话 24、艾丽丝漫游奇境记 25、格列佛游记 26、绿林侠客罗宾汉 27、汤姆?索亚历险记 28、木偶奇遇记 29、环游世界八十天 30、安徒生童话 31、死魂灵 32、罗亭 33、黑桃皇后 34、父与子 35、克莱采奏鸣曲 36、上尉的女儿 37、钦差大臣 38、前夜 39、贵族之家 40、复活 41、白痴 42、跳来跳去的女人 43、好兵帅克 44、猎人笔记 45、罪与罚 46、驿站长 47、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48、奥勃洛莫夫 49、白夜 50、木木 51、唐璜 52、圣经故事 53、包法利夫人 54、巴黎圣母院 55、红与黑 56、三剑客 57、欧也妮?葛朗台 58、高老头 59、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60、呼啸山庄 61、邦斯舅舅 62、磨坊书简 63、情感教育 64、漂亮朋友 65、巴马修道院 66、羊脂球 67、娜娜 68、两个新嫁娘 69、约翰?克利斯朵夫 70、幽谷百合 71、莎士比亚全集 72、双城记 73、斯巴达克思 74、窈窕淑女 75、名利场 76、大卫?科波菲尔 77、苔丝 78、鲁宾逊漂流记 79、爱玛 80、圣女贞德 81、伊豆的舞女 82、百万英镑 83、罗生门 84、费加罗的婚礼 85、嘉尔曼 86、吝啬鬼 87、白鲸 88、情感的迷惘

新时期通俗文学意义

新时期通俗文学兴起之意义 在如今这个通俗文学发展达到白热化程度的二十一世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即新时期的通俗文学则是处在一个复兴与觉醒的环境中。长时间禁锢之后的陡然释放,令新时期的通俗文学别具意义。 可以说,中国的通俗文学是由古代民间文学发展演变而来。在民间具有广泛影响力。直到建国前,通俗文学也是持续繁荣发展着的。建国之后,文学这一领域,受到政治上“极左”路线等政治方针的影响,偏离了自身应该前往的正确方向,产生了“政治至上”,文学从属于政治,文学是政治的工具这些论调,乃至文化大革命的发生。这是历史上继焚书坑儒之后的又一对文学的极大摧残。正是在这样残酷的背景下,通俗文学在中国大陆的复兴发展与繁荣之意义复杂而深沉。 从社会背景上看新时期通俗文学的意义。这里可分为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新时期通俗文学的复兴是对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及文革的最有力的否定与颠覆。同时也是对这种文化束缚的的背后的政治力量的打击。虽然一个时期的政治必定会对该时期内的文化有所引导,但当这种引导演变成为对文化的禁锢时,当人们无法用文学喊出自己的想法时,当时的政治制度一定已经出现某些缺陷。所以我们可以从文学的宽度深度自由度来看当时是怎样的一种政治背景。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从文学看经

济。文化是独立于经济政治之外的特殊产物,并不一定与当时的经济政治同步。当我们还处于六七十年代时,经济并不对文化产生太大的影响。当时没有像现在一样出现大量的出版物,报纸,杂志。阅读的途径也不像今日如此方便快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经济是文学发展的硬性条件。改革开放之后,出版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日渐微妙。出版商一方面大量出版通俗文学作品以满足大量兴起的工农阶层,一方面以书养书,出版严肃文学作品。经济发展了,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通俗文学的广泛传播与流通的。大多数的老百姓很少接触严肃文学,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途径接受他们喜闻乐见的通俗文学。例如民间戏曲,小说,流行歌曲,影视作品等。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剥夺的权利和必要的娱乐。但在八十年代,刚刚经历过文革的人们来说,是何等宝贵。文革剥夺了人们消遣娱乐的权利,也就极力否定了通俗文学。八十年代通俗文学的复兴,从文化背景上来说,是国家对之前的文化政策的自我否定与悔改,是文化自身的补充,是对之前文化片面性的彻底改观。肯定了文化的多样性。 新时期通俗文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尽管九十年代及至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俗文学从多方面来讲,都与新时期通俗文学有极大地差异,但仍然是在八十年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例如现在繁荣发展的流行歌曲,除了港台方面的影响外,本土歌曲及戏曲对其大有影响。又如中国风歌曲。除了对八十年代新兴通俗歌曲的承接外,又挖掘传统,将古代诗词的意境,演奏乐器,融会

世界名著100部

世界名著100部简介 01、傲慢与偏见02、孤星血泪03、雾都孤儿04、唐?吉诃德 05、安娜?卡列尼娜06、飘07、简?爱08、悲惨世界 09、茶花女10、基督山恩仇记11、童年12、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4、战争与和平15、西线无战事16、第四十一 17、夏伯阳(恰巴耶夫)18、我的大学19、在人间20、母亲 21、天方夜谭22、绿野仙踪23、格林童话24、艾丽丝漫游奇境记 25、格列佛游记26、绿林侠客罗宾汉27、汤姆?索亚历险记28、木偶奇遇记 29、环游世界八十天30、安徒生童话31、死魂灵32、罗亭 33、黑桃皇后34、父与子35、克莱采奏鸣曲36、上尉的女儿 37、钦差大臣38、前夜39、贵族之家40、复活 41、白痴42、跳来跳去的女人43、好兵帅克44、猎人笔记 45、罪与罚46、驿站长47、被侮辱与被损害的48、奥勃洛莫夫 49、白夜50、木木51、唐璜52、圣经故事 53、包法利夫人54、巴黎圣母院55、红与黑56、三剑客 57、欧也妮?葛朗台58、高老头59、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60、呼啸山庄 61、邦斯舅舅62、磨坊书简63、情感教育64、漂亮朋友 65、巴马修道院66、羊脂球67、娜娜68、两个新嫁娘 69、约翰?克利斯朵夫70、幽谷百合71、莎士比亚全集72、双城记 73、斯巴达克思74、窈窕淑女75、名利场76、大卫?科波菲尔 77、苔丝78、鲁宾逊漂流记79、爱玛80、圣女贞德 81、伊豆的舞女82、百万英镑83、罗生门84、费加罗的婚礼 85、嘉尔曼86、吝啬鬼87、白鲸88、情感的迷惘

89、你往何处去90、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91、荒野的呼唤92、化身博士 93、牛虻94、小妇人95、红字96、蝴蝶梦 97、老人与海98、福尔摩斯探案全集99、愤怒的葡萄100、十曰谈 01、傲慢与偏见 经典名著 《傲慢与偏见》是闻名遐迩的英国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奥斯汀的杰作。她的作品题材较窄,基本上都是描写她所处的那个阶层的爱情故事。但她观察仔细,文笔细腻,生动而深刻地描述了那个时代生活的许多层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她的作品阐明了恋爱婚姻的伦理道德观,真实地反映了许多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又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威廉?莱昂菲尔普斯曾说:“奥斯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学艺术家之一,而《傲慢与偏见》又是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受到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喜爱,得到评论家如此重视,不愧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伊丽莎白——奥斯汀的“宝贝女儿” 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中最惹人喜爱的一个人物。她虽不及琼漂亮,但那秋水盈盈的眼睛也颇具迷人的魅力。她机智聪敏,生气勃勃,有胆识,有远见,善于分析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她以她的聪明才智、优越的精神境界处处与瞧不起她的上流社会挑战。 奥斯汀特别喜欢这个人物。在小说出版时,她给姐姐卡珊德拉的信中说:“我必须承认,伊丽莎白是自有书籍以来十分讨人喜欢的人物,我竟不知道我怎能忍受不喜欢伊丽莎白的读者。”她颇为自负地称伊丽莎白是自己的“宝贝女儿”。 淳朴的幽默辛辣的讽刺 奥斯汀能把“曰常平凡事”写得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以塑造人物形象鲜明著称。她善于用喜剧讽刺的手法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她每次完成初稿之后,总是先朗读给家里人听,常惹得她的侄女们大笑不止。有一天,奥斯汀的姐姐卡珊德拉也在旁听到了,笑得前仰后俯,只求简赶快停止,免得她笑得肚子痛。 作者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