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教材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换玻璃”的活动为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教材紧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转化和对比的方法,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并引导学生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突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和教学。在练习中设计了形式多样、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练习,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设计了让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为学习小数乘法奠定了认识基础。

2、就学生的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在熟悉不过的计算单位,学生通过这些计量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奠定了沟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之间联系的思维基础。

3、通过以前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探索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一定进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能力基础。

4、教学中对苏案例的理解和表述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

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强化估算意识,培养估算能力;会求积的近似值,并能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2、教学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根据具体情况保留积的近似值。

3、教学关键: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启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在整数比较和辨析中抓住新知识的关键所在-----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思考如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新问题的办法的途径,从而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其间,突出对算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自主阅读、表述题意。

与例3的学习类似,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尽可能创设让学生表述的空间。学生表述题中条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时,应着重请学生说一说“1.3倍”的含义。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验算。

当学生列出竖式算出56×1.3的积后,可提问“你用什么方法说明你做对了呢?”或者,利用教材提供的错例,请全体同学评判:“她算对了吗?”然后让学生用已掌握的验算知识对56×1.3的结果进行验算。在学生自主验算的基础上,请他们说出不同的验算方法,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小结。

3、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两道改错题时,可分两步进行:①先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判断,说出理由。这一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整体感知算式、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如,算式“3.2×2.5=0.8”中,两个因数都大于1,积肯定大于1,而积却是0.8,所以一看算式就知道是错的。而算式“2.6×1.08=2.708”中,第二个因数略大于1,积2.708比较接近第一因数2.6,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也相等,凭观察,算式可能是正确的。②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一方面验证算式的对与错,另一方面验证自己观察、判断水平的高与低,长期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会有显著提高。

六、课时安排:

本章共安排9个例题,教学时间大约需要6课时:

1.1 小数乘整数………………………………… 1课时

1.2 小数乘小数………………………………1课时

1.3 小数乘法的验算…………………………… 1课时

1.4 积的近似数………………………………… 1课时

1.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1.6连乘、乘加、乘减…………………………… 1课时

课题:1.1小数乘整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2、3页内容,完成自学指导:

1、自学例1:(1)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中获得的信息。(2)分析题意。(3)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2、自学例2:(1)把0.72×5转化成72×5,因数是怎样变化的,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根据0.72×5列竖式的过程,思考:计算时先怎样乘?所乘的的积怎样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

3、尝试完成做一做。

二、检查反馈:

(一)预习评价:

(二)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1、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

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__________ __________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二)合作探究展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2:0.72×5

2、学生独立计算,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__________

3. 6 0

3、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4、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____________ _________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5、回顾0.72×5的计算过程,小结计算方法。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6、小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计算: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四、回顾反思:

(一)知识梳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二)学习评价:

五、当堂检测:

1、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2、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3、列竖式计算。

24×1.5 123×0.8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课本第4页练习一第1题。

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

3、家庭作业:大练习小数乘法第一课时。

七、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3.5元 3 5角× 3 × 3

_________ _________

1 0. 5 元 1 0 5角

扩大到它的100倍

0. 7 2 7 2

× 5 × 5

_______ ________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八、课后反思:

课题:1. 2小数乘小数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2、比较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自学课本第5页内容,完成自学指导:

1、自学例3,在计算2.4×0.8和1.92×0.9时,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来计算。

2、列竖式计算第5页做一做,思考小精灵提出的问题并回答。

3、自学例4,完成第6页空格,思考:小数乘法怎样计算?

4、尝试完成第6页做一做第1、2题。

二、检查反馈:

(一)预习评价:

(二)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1、出示例3图: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3、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4、引导学生:先算出宣传栏的面积有多大,再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1)计算宣传栏的面积:2、4 × 0. 8=

(2)尝试计算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想想是怎样算的?

师: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

如果能,应该怎样做?(指名口答,板书学生的讨论结果。)

示范:

2、4 扩大到它的10倍 24

× 0. 8 扩大到它的10 倍× 8

_______ _______

1.92 缩小到它的1/100 192

(3)小组交流: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2.4扩大10倍变成24,积就扩大10倍;再把0.8扩大10倍变成8,积就又扩大10倍,这时的积就扩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192再缩小100倍。

(4)计算所需油漆:1.92×0.9=

(5)指名让学生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6)观察:例3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因数的位数和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二)合作探究展示:

1、探究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尝试计算例4.

(2)小组合作交流后,学生上台板演。

2、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①你是怎样算的?(先整数法则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怎样点小数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计算0.56×0.04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那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通过通过以上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6页上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打开课本齐读教材上的法则。(勾画做记号)

四、回顾反思:

(一)知识梳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1、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2、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3、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二)学习评价:

五、当堂检测:

1、在下面各式的积中点上小数点。

0 . 5 8 6 . 2 5 2 . 0 4

× 4. 2 × 0 . 1 8 × 2 8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 1 6 5 0 0 0 1 6 3 2

2 3 2 6 2 5 4 0 8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4

3 6 1 1 2 5 0 5 7 1 2

2、判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0.0 2 4 0.0 1 3

× 0.1 4 × 0.0 2 6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9 6 7 8

2 4 2 6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0.3 3 6 0.0 0 0 3 3 8

3、做一做:先判断积里应该有几位小数,再计算。

67×0.3 2.14×6.2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第8页练习二第1题。

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

3、家庭作业:大练习第二课时。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反思:

课题:1. 3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小数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会正确解答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2、掌握小数乘法的盐酸方法,会验算小数乘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用小数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第7页内容,完成自学指导:

1、复习回忆:(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2、阅读例5的主题图及题目,再用自己的话表述题意。说说“1.3倍”的含义。想一想:这只非洲狗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

3、怎样解决书上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这样列式?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你做的是否对呢?

5、尝试完成做一做。

二、检查反馈:

(一)预习评价:

(二)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1、复习展示

(1)口算:

0.9×6 7×0.08 1.87×0 0.24×2

0.12×6 1.6×5 4×0.25 60×0.5

老师抽卡片,学生写结果,集体订正。

(2)不计算,说出下面的积有几位小数。

2.4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

(二)合作探究展示:

1、教学例5: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时,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鸵鸟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1)想一想这只非洲够能追上这只鸵鸟吗?为什么?(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狗那么多,还要多,所以非洲狗追不上鸵鸟。)

(2)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算一算?

①怎样列式?

②为什么这样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使学生明确:现在倍数关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数。

(3)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算得对吗?可以怎样验算?

(5)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鸵鸟的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非洲狗的速度怎样?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题。

2、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大小。

①出示练习二第6题:比较积和第一个因数的的大小。

②学生上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③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四、回顾反思:

(一)知识梳理:

(二)学习评价:

五、当堂检测:

1、非洲豹的速度是鸵鸟的1、5倍,非洲豹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你能自编一道倍数是小数的应用题吗?相信你能行。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练习二第5、7、8题。

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

3、家庭作业:大练习第三课时。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反思:

课题:1.4 积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与实际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第11页内容,完成自学指导:

1、阅读例6的主题图及题目,列式计算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想一想:要保留一位小数,如何求积的近似数?

3、练一练:P11页的“做一做”。

4、思考: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相同吗?

二、检查反馈:

(一)预习评价:

(二)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个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填空)

(1)怎样用“四舍五人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取它们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们的近似值各应是多少?

3、揭题谈话: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值。(板书课题:积的近似值)

(二)合作探究展示:

1、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2、读题,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书:0.049×45

4、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集体订正。

5、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2)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3)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

6、尝试后练习

四、回顾反思:

(一)知识梳理:求积的近似值时应先算出结果,再根据生活实际或题目要求取近似值,常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应在十分位上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应在百分位上四舍五入;也就是说,取近似值应该看要保留的位数的后一位,然后四舍五入。(二)学习评价:

五、当堂检测:

1、判断,并改错.

10.286×0.32=3.29(保留两位小数) 3.27×1.5=4.9(保留两位小数)

1 0 .

2 8 6

3 . 2 7

× 0. 3 2 × 1. 5

2 0 5 7 2 1 6

3 5

3 0 8 5 8 3 2 7

3. 2 9 1 5 2

4. 9 0 5

2、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44页1、2题。

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

3、大练习相关作业。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反思:

课题:1.5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

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第12页内容,完成自学指导:

1、认真观察第12页三组中的每两个算式,在书上填出左右两边的关系。

2、上面的算式,应用了哪些乘法运算定律?

3、试着在书上完成例8,想一想,每一步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练一练:第12页的“做一做”。

二、检查反馈:

(一)预习评价:

(二)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1、计算:

25×95×4 25×32 4×48+6×48 102×56

2、在整数乘法中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 ×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3、让学生举例说明怎样应用这些定律使计算简便。(注意学生举例时所用的数。)

4、出示教材P.9页的3组算式:下面每组算式左右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0.7×1.2○1.2×0.7

(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让学生看每组算式是否相等。

5、揭题并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合作探究展示:

1、出示例8第(1)题:0.25×4.78×4

2、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你能仿照整数乘法中,类似的题目的简算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吗?请你试着做一下,指名板演。

3、你能说一说每一步各应用了哪一条运算定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0.25×4.78×4

=0.25×4×4.78 乘法交换律

=1×4.78 乘法结合律

=4.78

4、尝试后练习:

50×0.13×0.2 1.25×0.7×0.8 0.3×2.5×0.4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5、示范:例7第⑵题:0.65×202

你认为此题的关键是什么?(把202变成200+2,用乘法分配律完成)

你会做吗?谁来讲讲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上台讲解演示)

0.65×202

=0.65×(200+2)

=0.65×200+0.65×2

=130+1.3

=131.3

四、回顾反思:

(一)知识梳理: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二)学习评价:

五、当堂检测:

1、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0.034×0.5×0.6 102×0.45

2、课本第12页做一做。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第13页第4题。

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

3、家庭作业:大练习相关作业。

七、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 ×c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0.25×4.78×4

4.78 乘法交换律

=1×4.78 乘法结合律

=4.78

八、课后反思:

课题:1.6 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进行估算。

2、能应用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应用小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自学课本第15页内容,完成自学指导:

1、认真阅读例8:(1)明确条件有哪些?问题是什么?(2)尝试解答并说说你的解题思路。(3)思考:小亮和小丁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认真阅读例9:(1)明确收费标准。(2)行驶6.3Km按()Km算。(3)

分析题意,尝试解答。(4)完成16页表格。

3、想一想: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相同吗?

4、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二、检查反馈:

(一)预习评价:

(二)存在问题:

三、课堂展示:

(一)自主学习展示:

1、复习展示

秋季是旅游的好季节,学校准备组织大家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同学们估算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

(学生估算、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2、揭示课题

刚才这道题是我们在四年级是学过的内容——整数乘法的估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估算的知识,学习运用小数乘法的估算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展示:

1、出示例8情境图: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去超市买东西)

(2)整理信息,理解题意。

①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把你发现的信息填写在课本的表格内。

②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理解题意,填写表格

(3)尝试估算,解决问题。

①讨论方法:要想知道妈妈剩下的钱够不够买一盒10元或20元的鸡蛋,我们要知道什么?

②自主探究:如何计算还剩下多少钱?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

(4)理解估算,小结方法。

2、出示例9情境图:

(1)结合情境,获取信息。

学生观察后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交流汇报信息。

(2)引导分析,明确收费标准。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①想一想:按照收费标准,王叔叔的乘车费用应该分为几部分来计算?

②想一想:如果全部里程都按每千米1.5元来计算,比正常收费是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

③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

(4)组织学生按照收费标准填写“回顾与反思”中的表格,并交流汇报。

四、回顾反思:

(一)知识梳理:

(二)学习评价:

五、当堂检测:

1、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3千米以内收费8元,3千米以上每增加1千米收费2.4元(不足1千米按1千米计算),每乘车一次收燃油附加费1元。王老师乘出租车行了8千米,他应付多少钱?

2、练习四第8题。

六、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第18页6、7题。

2、预习作业:内容详见下节“课前预习”。

3、家庭作业:大练习相关作业。

七、板书设计:(略)

八、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找出2和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归纳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策略:1、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在活动中交流,探索找2和5的倍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5的倍数的的特征。 1、淡话引入。 2、写几个5的倍数。分组讨论如何研究5 的倍数的特征。 3、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组织学生交流。 4、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

的倍数, 5、试一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索2的倍数的的特征。 1、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组织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3、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 4、“你说我答” 二、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练一练: 根据2和5的倍数的特征,找出2的倍数,5的倍数,再找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归纳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的特征说明判断。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能装完。” 3、数学游戏: 第一轮游戏可以先让学生任意摸一张数字卡片,与“5”组成的两位数后,再判断组成的数是不是2的倍数。 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二轮游戏,要求学生在摸之前先说说“摸出几和5组成的两位数是2的倍数”,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摸数、

(完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优化问题》教学设计

《优化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例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用合理、快捷的方式解决沏茶这一简单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懂得在同一时间内,对事情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1、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画简单的事件流程图。 情感态度:1、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2、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常规训练:口算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提问题:请看大屏幕: 1只小猫吃1条小鱼需要1分钟,那么5只小猫吃5条小鱼需要几分钟?师:谁愿意说一说?(生:可能回答:5分钟或1分钟) 师:为什么是1分钟?(生:5只小猫同时吃只需要1分钟。) 2、揭示课题:师:能同时进行,就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生活中是不是很多事情都可以同时进行呢? 3、课件出示。(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读书。 (2)为了提高学习质量,小丽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门铃声)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你们猜发生了什么事?(课件出示主题图)(生:来客人了) 2、师:原来是李阿姨到小明家做客。 3、师出示教材104页例1.请同学们用讲故事的方法,对这个课件演示加以说 明。哪个同学愿意尝试一下。 生:(小明的妈妈在和李阿姨聊天,小明的妈妈让小明去给客人沏茶)4.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谁来大声地读一读?(课件出示工序图) 烧水:8分钟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 接水:1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5.学生猜测需要多长时间。 6.小组合作,探究策略。 师:小明要做这么多事,请你帮他想一想,哪些要先做?哪些可以同时做呢?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 请你们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长时间? 生:小组合作交流 7.汇报交流: 生展示。预设情况: ①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算式:1+2+1+8+1+1=14(分钟)师:还有更省时的方法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

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数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 汇报。 1. 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数一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精品教案

第12课时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的例15,完成练一练和P73练习十一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方法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感受运用已有的知识可以探索、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联系;理解不同的比较方法,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比较分数的大小。 ○○○○ 学生口答,教师呈现结果。 提问:前两组是怎样比较大小的?后两组呢?为什么小于? 2.引入新课 二、主动探索,学会方法 1.教学例5 出示例题:学生独立读题。 提问:从题里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比较谁看的页数多,可以怎样解决?(板书:○) 2.探索方法。 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方法二:通分比较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注意方法的规范。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3.比较方法。 得出:通分的方法比较简单。 指出:我们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一般可以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第72页的练一练。 指明学生板演。 2.练习十一的第7题。 明白有几个要求,注意书写格式。 3.练习十一的第8题。 提示:先用除法算式求出商,再比较大小。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4、6题。

搞好数学课堂设计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搞好数学课堂设计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03T11:02:58.92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5月总第55期供稿作者:张俊杰 [导读] 6.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只有充分估计学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对任何意外状况应对自如。 ◆张俊杰河北省武安师范附属小学056300 摘要: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和教学对象,从而对教材进行再组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只有搞好课堂的教学设计,才能搞好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设计有效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让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建立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下面结合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客观分析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中,教材提供的是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一个场景来导入新课,从而感悟1秒钟的时间很短来揭示课题。但是这一场景时间过去较长了,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大。于是我结合了前几天学校组织观看过的神舟六号发射前的倒计时来进行导入,不仅使学生感受了1秒很短,更让学生了解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设计教学时,又插入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成绩,明白1秒甚至比1秒更短的时间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学生课前收集时间格式,课堂交流,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教育。这样安排,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富有时代特色。 二、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起点 要想学生通过40分钟的学习有所提高,首先就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也就是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起点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已具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有关学习的认知水平与态度。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了解信息的途径很多,远比原来要快、要多,有时可能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因此教师事先想好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的起点。教师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首先就要了解教学的真正起点。 三、制定明确目标,贯穿各个细节教学 如在设计《秒的认识》时,要求学生:1.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钟=60秒,体会1秒,了解1秒的价值;2.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逐步培养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四、活跃教学活动,增浓学习氛围 如在《秒的认识》一课中,设计教学时,我在关键的地方组织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第一组,在了解学生对秒的知识掌握的情况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同小组内的学生交流,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第二组,在学生明白秒针走l小格是1秒,走1人格是5秒后,让小组内的学生轮流出题,从而引导学生会求经过时间,认识秒针走1圈是60秒等知识,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已创设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一一个重点:时间单位的换算。 五、研究教学过程,探索教学顺序 教师的教学按照什么样的步骤进行,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有助于学生系统地进行学习,从一个知识层向另一个知识层提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通过听秒针走动的声音和观察钟面,先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再观看神舟六号的发射来感受秒、交流秒的知识,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知道自己对旧知识的掌握和对新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有序地接受新知识,进一步探索自己的未知空间。 六、精心设计练习,拓宽探究空间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数学练习必须精心设计与安排,因为学生在做经过精心安排的练习时,不仅在积极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能获得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数学练习的功能,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关键、注意题型搭配外,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因为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克服厌倦心理,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 七、估计教学过程,预计意外事件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过程,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态度,因此,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事件”。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上课看作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应该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每个环节设计多个具体方案,以便应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在设计从“1秒”“几秒”到“1分钟:60秒”这一环节时,学生出题的可能性有:1.从整点到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走到5)。2.从整点到不是整点的情况(例:秒针从3到7多2小格,从2多l小格到5)。3.从不足整点到另外一个不是整点的情况(例:2多l小格到8多2小格)。4.跨过l2点的情况(例:从8到2)。5.秒针走一圈的的情况(1N:12到l2,2到2)。 6.分针圈至几圈等情况。只有充分估计学生的各种情况,才能在教学中对任何意外状况应对自如。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使我们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动脑筋、想办法,从了解学生的情况出发,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教学设计做起,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材、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以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 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1)摆小棒,整理出长方形所有长与宽长度的可能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摆法板书:如果长方形的宽是1米,长就是8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2米,长就是7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3米,长就是6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4米,长就是5米。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数学概念课堂教学设计 俞京宁(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一个现象:当解决数学某一问题遇到困难时,如果追根求源,就会发现,往往是由于他们在某一个或某一些概念处产生问题,而导致思维受阻。许多事实例证了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牢固掌握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基于此,我们就要对数学概念的本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找到合理的概念教学的模式,以使教师的教课与学生的数学学习轻松而有成效。 一、什么是数学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数学概念,就是事物在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本质属性,是人们通过实践,从数学所研究的对象的许多属性中,抽出其本质属性概括而形成的。它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 可见,数学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是数学基本技能的形成与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为什么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层,往往知其然,并不知其所以然?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地概念教学,以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概念?这是每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概念教学的现状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发展性、生成性等特点,它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认知的思维水平的限制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抽象的、不常接触的概念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中,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弄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相关概念的网络,以达到掌握并灵活运用的程度。对于概念教学这个问题,在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加强了对概念教学的重视程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而行动上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 案例 1 :前不久听一位教师关于“平方根”的概念教学课,上课开始,教师呈现一组面积不同的正方形,要求学生求边长x 。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优化》教学 设计 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教材是以“沏茶”和“烙饼”的生活素材为背景,鼓励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本课时所授的是第一课时内容---“沏茶”。教科书首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沏茶需要做的事情以及所需的时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沏茶的各项工作,以便于学生对最优方案的探索,同时也可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问题1是让学生尝试解决沏茶如何省时的问题;问题2是通过对可以同时做的事情的探讨,引导学生优化程序节省时间;问题3是通过计算不同程序所需的时间,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

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状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沏茶的工序图片、磁块 学具准备:沏茶的工序图片、纸张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一段小视频,让学生观看,师质疑导入新课。 二、探究“沏茶”问题。 1.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沏茶要做些什么事?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 (2)出示每件事的时间,说说完成每件事各需要多长时间? (3)根据以上沏茶要做的几件事,想一想怎样沏茶?进一步明确沏茶的先后顺序。找生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 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84----85页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究新知 1、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2020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行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 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电脑演示:由体引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2. 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请你们去找一找,摸一摸。(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 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4. 分类:新老朋友欢聚一堂,你们能根据它们的特点,为它们分一分小组吗?(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 5. 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 教学内容:前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打印版)

【中学数学 教案】 2:[单选题]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他认为学习是: A:“R(反应)—S(刺激)”的过程 B:“S(刺激)—R(反应)” C:“S(刺激)—O(中介)—R(反应)”的过程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 先向学生呈现要学习的原理,然后再用实例说明原理(有时要予以逻辑证明),从而使学生掌握原理的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A:这是一种发现学习B:这是一种接受学习C:这种学习适合年龄较小的学生参考答案:B 4:[单选题]联结主义"试误说”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哥伦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是: A:布鲁纳B:桑代克C:奥苏贝尔参考答案:B 5:[单选题]数学习题的选择与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A:简洁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奇异性原则;思维性原则。B:严谨与量力而行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C:目的性原则;阶梯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参考答案:C 2:[判断题] 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一般为: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例证→引导学生分析出每个例证的属性→抽象出共同本质属性→形 成初步概念→概念的深化→概念的运用。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 由原理到例子的学习是指先向学生呈现要学习的原理,然后再用实例说明原理(有时要予以逻辑证明),从而使学生掌握原理的学习。这是一种接受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 概念同化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指的是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发生作用,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某种变化。参考答案:错误 5:[判断题] 奥苏贝尔为了使学生同化新知识得以顺利进行,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理论,主张架设"认知桥梁”,为新知识向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输入”找到一个"固着点”。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概念同化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一种概念学习形式。指的是新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概念相互发生作用,实现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从而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某种变化。参考答案:错误 3:[判断题] 数学习题的选择与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目的性原则;阶梯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典型性原则;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参考答案:正确 4:[判断题] 中学数学活动课是指通过讲授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与他人进行数学合作与交流,从而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答案:错误 5:[判断题]数学原理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数学原理的客观陈述,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根据各种关系做出相应的反应。参考答案:正确 2:[判断题] 概念同化的教学过程:提供定义―解释定义、突出关键属性―辨别例证、促进迁移一运用概念。参考答案:正确 3:[判断题]数学概念学习可以分成了解、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4种水平。答案:正确 4:[判断题] 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包括:学生数学学习起点情况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分析;学生学习动机因素分析等方面的工作。答案:正确 5:[判断题] 由原理到例子的学习是指从若干例证中归纳出一般结论(原理)的学习。这是一种发现学习,简称为"原理-例子法”。错误 以下三题,任选作一题. 1.简述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 2.简述数学原理学习的本质。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冲突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

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 二、实例作证,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创设购物情境: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习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况:小明:“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你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 ①用具体钱数解释: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17-11-10T15:51:46.87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1月总第245期作者:王瑶[导读]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必须构建数学高效课堂,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努力。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实验中学036800 摘要:初中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学的一个学科,初中数学所涉及到的知识不同于小学的形式化,而是变得复杂化、抽象化,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必须构建数学高效课堂,需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不断努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高效课堂 作为初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初中数学是重点学科之一,因为它会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初窥数学这一神圣殿堂的奥秘。同时初中数学也是很多学生头疼的科目,究其原因之一,在于课堂效率不高。因此,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可以促使初中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没有目标的行动是盲目的,缺乏指导性的目标只会使课堂教学误入歧途,唯有具备科学性、合理性、明确性及可检性的教学目标才会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制定。一般来说,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目标要清晰。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课前,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一定要逐条罗列,做到清晰、具体,明确最终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切忌模糊不清。模糊不清的目标不仅会使教师的教学迷失方向,也会让学生迷茫,不知道向着哪个方向努力学习。其次,目标要合理。学生既是实施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它们进行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同样要以学生为本,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来分层设计,以确保全体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针对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这一现状,教师将游戏渗透进课堂教学当中,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能活跃气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别和感知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采用的游戏需要兼具趣味性、知识性和娱乐性。通过这个游戏的开展,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去发现,学会开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这个概念,这对学生来说应该算是难忘的一课。 三、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形成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促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相互信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在和谐环境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积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设置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充分借助“兵教兵”的策略,建立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的双向和谐的氛围。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和求知欲望,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接近学生,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用爱心和耐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教学中要与学生和谐相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知识。和谐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将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 2.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如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3.建立机制,促进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 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反思,检验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独立思考和总结反思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道出了孔子主张的读书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其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在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重点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受用一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参考文献 [1]陆朗明追求有效教学,提升数学课堂效率——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12)。 [2]况达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4,(02)。 [3]陈利颍浅析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4,(13)。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P72-74“连加、连减” 【教材分析】《连加连减》是第六单元的又一难点内容。之前我们的学习只需一步就可完成计算,而在此课,要分为两步进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要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使课堂更生动,学生积极性更高,教材编排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连减计算前各安排了一幅生动的插图,利用小鸡走来和离去的过程,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是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目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 【学情分析】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连加、连减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师生基本关系的最新论述。反复单一的练习形成计算技能,往往忽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使计算的学习变得乏味无趣,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我在教学连加连减这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思考:首先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对连加连减有了一定的认识,缺少的是把这些零星的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另外,一年级的孩子仍然以游戏玩耍为精神食粮,孩子需要通过半游戏半学习的过程进行学习;而且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稳定持续15到20分钟。因此,教学时我设计小青蛙回家的故事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把枯燥无味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具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共5页文档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建议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每个学科,每个教师都不能置身之外,高中数学教学必须通过改革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更高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为了达到目的,要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设计。 新课改实行以来,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例如新的教材、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新的评价体系等,这些革新都使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这些还远远不够。教师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因素,学生是21世纪的接班人,他们的发展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注意学生的智力发展和个性发展,这些都要在教学中加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活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任何改革措施都要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的好与坏,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阻碍了新课程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也就是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设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包括的方面有很多,需要教师进行全面思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关于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笔者给出了如下建议。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机械地进行学习,不能发挥主动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这一点是通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来实现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有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民主的交流,课堂气氛的生动活泼,能够让学生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性不明显,完全在教师的指挥棒下进行学习,这样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要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一些互动的环节或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另外,教师要该改变学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显这一点,减少讲解的时间,针对某些类型的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最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能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一点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是很有意义的。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有些一题多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加以利用,鼓励学生考虑不同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培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跟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对教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